第一篇:微笑服务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微笑服务是怎么培训出来的?说到微笑服务,很多业内人士也都存在着误解,其实看似简单的微笑服务并不是单单训练就能得到的。
对任何面对面的服务业来讲,微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人都喜欢笑脸相迎。国际上很多零售企业、航空公司、餐饮企业等都十分重视员工的微笑,据说日本全日空的空姐上岗前要练习微笑6个月,直至练到因人而异,对小孩的笑与对老人的笑不一样,对先生的笑与对女士的笑不一样为止。
在饭店业的发展史上,希尔顿不仅首先提出微笑服务,而且在实践中也坚持得很好。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提出微笑服务,源于他母亲的启发。事件经过大概是这样:有一天,当康拉德·希尔顿把自己几千美元的资产增值到几千万美元这个消息欣喜而自豪地告诉母亲时,他母亲却淡淡地说:“依我看,你跟从前没什么两样„„,你必须把握更重要的东西,就是除了对顾客诚实之外,还要想办法使来希尔顿旅馆住过的人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久远的办法去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有前途。”为了找到一种具备母亲所说的“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行之久远”的四大条件的办法,希尔顿逛商店、串旅店,以自己作为一个顾客的亲身感受,终于得到了答案――微笑服务。只有它才实实在在地同时具备母亲所提出的四大条件。同时,他一贯坚持的用人之道和经营风格,足以保证员工的笑容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希尔顿要求每个员工不论如何辛苦,都要对顾客投以微笑,即使在旅店业务遭遇经济萧条时,他也经常提醒员工记住:“万万不要把我们心里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旅馆本身遭受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因此,在美国20世纪初经济危机中纷纷倒闭后幸存的20%旅馆中,只有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脸上带着微笑。结果,经济萧条刚过,希尔顿旅馆就率先进入新的繁荣时期,跨入了黄金时代。
我国饭店业对微笑服务也非常重视,而且也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强化员工的微笑服务。比如把微笑纳入服务行为规范,举办“微笑培训班”,开展“微笑服务月”活动,评选“微笑明星”或“微笑大使”等。甚至还有饭店包括有些所谓的专家在培训员工过程中,强调对微笑进行量化,即要求员工在微笑时一定要露出8颗牙齿。因为他们认为,员工这时所表露出来的微笑才最漂亮,最好看。其实,“量化微笑”是国际著名连锁店沃尔玛最先提出的对员工的要求,但不要忘了,沃尔玛还提了一个比“量化微笑”更重要的服务准则,即要求员工在10英尺内一定要以温和的目光接触来迎接顾客,向他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试想,如果没有提前的目光接触,临时抬头的微笑会给顾客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更何况人脸上有80多块肌肉,哪块肌肉动,哪块肌肉不动,所表现出来的“笑”,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对服务来说,微笑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服务仅有微笑是不够的,而更重要的是要使服务发自内心,真诚地为客人服务。在实践中,只要服务是发自内心的,即使不微笑,客人也能够感觉出来,并形成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服务员的微笑不是发自内心,而只是在应付客人,甚至是皮笑肉不笑,那对服务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愿我们的饭店少些职业化的、不得不做作的微笑,而多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而不管服务人员露不露出牙齿或露出多少颗牙齿!这又追溯回企业福利、技能培训及拓展活动方面的因素了,我在其他日志中有讲到。
第二篇:优秀员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优秀员工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如果真的爱你的员工,就考核他,要求他,逼迫他成长,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养了一群小绵羊,这是领导对员工前途最大的伤害!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让下属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不断的成长,就是主管对员工最伟大的爱!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无情的,执行是合情的:
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
2、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随便找借口,成功没入口。
3、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用心想办法。用心想办法,一定有办法,迟早而已。
4、结果不好,就是不好。
5、取是能力,舍是境界。
6、努力赞美别人,赞美别人=复制别人的优点。
7、细节做好叫精致,细节不好叫粗糙。
8、既民主又集中的战略战术实施,服从总是没有错。
9、先计划再行动,先策划再沟通。
10、多考虑应该做什么,少考虑能够做什么。
11、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对优势是最大的优势。
12、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优秀下属的10点特征
1、替领导分担,而不是让领导担心。
2、想尽办法完成任务,而不是找到理由推卸责任。
3、时时刻刻找问题、找办法,而不是没问题、没想法。
4、给领导汇报工作能提出思路办法,而不是只是提问题、提要求、叫领导出解决方案。
5、每天向领导汇报工作,叫领导知道你的工作和想法,便于叫领导知道怎么去支持和配合工作。
6、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主动汇报,而不是总让领导追问。
7、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及时汇报沟通,而不是不说也不做!
8、正能量强,积极乐观的赞美公司和领导,使公司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9、积极的相互学习和帮助,使大家共同进步。
10、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做好每一件事。
[离开团队,你要从零做]
1、不要老想着做不顺就放弃,哪个团队都有问题,哪个团队都有优点。
2、跟对领导很重要,愿意教你的,放手让你做的领导,绝对要珍惜。
3、团队的问题就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抱怨和埋怨团队就是打自己耳光,说自己无能,更是在放弃机会!
4.心怀感恩之心,感谢系统给你平台,感谢伙伴给你配合。
5.创造利润是你存在的核心价值,创业不是做慈善。
6.遇到问题请先思考,只反映问题是初级水平,思考并解决问题才是高级水平。
谁能最后享受到胜利成果?
第一、能始终跟着团队一起成长的人。
第二、对团队的前景始终看好的人。
第三、在团队不断的探索中能找到自已位置的人。
第四、为了团队新的目标不断学习新东西的人。
第五、抗压能力强且有耐性的人。
第六、与团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人。第七、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人。
第八、雄心博大,德才兼备,有奉献的人!
第三篇:驾校现状马路杀手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驾校现状:马路杀手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公安部自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实施半个月后已是成效斐然,赢得广大群众普遍支持。不过,有法律专家提醒,专项行动打击力度虽大,但执法成本高,且长远效果也有待观察。“解决酒后驾驶,事后严打固然重要,但严格驾校培训,从源头强化司机的法律意识才是根本之道。” 8月20日至25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知名驾校,电话咨询了浙江、山东、湖北等地的多家驾校,并采访了正在学车的一些学员。调查采访结果证实了法律专家的说法:目前驾校行业混乱、法规课程培训不规范、发证轻率随意等。如法培课花钱雇人代上、理论培训和实际技能训练的课时远低于法定时间,而“拿本周期短!”、“一次通过率高!”等更成为驾校竞争的惯用宣传手段„„ “法培课可以花钱雇人代上” 根据公安部91号令——《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领取驾驶证必须通过三个科目的考试,科目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俗称的理论考试,也称法培课);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俗称考桩与设施);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俗称路考)。考试顺序按照科目
一、科目
二、科目三依次进行,前一科目考试合格后,方准参加后一科目的考试。在科目一考试合格后,车辆管理所会在3日内核发“驾驶技能准考证明”,而在取得“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满30日后可以申请科目三也就是路考的考试。而自2006年4月1日《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规定》实施以来,机动车驾驶培训实行完全社会化,法律培训课程也由交管部门统一进行转为驾校自主进行。伴随着这一制度改革,市场化的驾校也迅速增多。
但作为司机摇篮的驾校,为何却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酒后驾驶司机、甚至是“马路杀手”? 公安部数据显示,8月15日至8月28日,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28800起。其中,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的酒驾数量位居全国前五位;酒驾最多的群体为男性,占比98%,年龄在35~45岁者居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交通部2007年修订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酒后不能驾驶;记者从北京某驾校拿到的一份驾校理论培训课(俗称“法培课”)教材,也对酒后不能驾驶的规定有简要的介绍,而且法规部分也介绍了对酒后驾驶的惩罚规定。驾校“法培课”考试的100道题中,一般有4道左右的试题是与酒后驾驶相关的,包括惩罚规定等。但经过如此培训,且考试合格后才拿照上路的司机为何依然有如此多的人酒后驾驶? “很多司机根本就没上过法培课,因为一些驾校不仅允许找人代上,甚至还公开宣称只要学员交钱,雇人上课的事由驾校代办。”采访中,一些学员向记者透露说。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在百度上键入“代上法培”,很快就找到一则广告:“北京大兴多家驾校长期招生,可代上法培课”。记者拨打了广告上的驾校电话,对方回答说:“代上没有问题,交二百块钱,你就不用来了。”随后又补充说,“如果要省钱,找自己的朋友来代上也行。”当记者提出不上课是否会不能通过考试时,得到的答案是:“几天的课程中老师会划重点,只要自己在家突击复习重点、背背题就可以通过。”
北京的另一家驾校更痛快:“法培课不用来,也不用代上,我们跟法培课老师打个招呼,在点名时就算作出勤。”
据了解,按照规定,法培课要求必须考勤,考勤方式一般是点名,学员都有固定座位。“点名时只要座位上有人,就表示出勤,否则算缺勤。”北京的一位学员告诉记者,“原则上缺勤太多是不能参加考试的。” 浙江省是此次行动中被查处酒驾数量比例最高的省份。记者对该省驾校做随机采访时,杭州某驾校工作人员除了同样表示学员可以找别人代上法培课之外,还提供了更好的建议:“一些考点门口有‘黄牛’专门帮忙做这些事的,给一百块钱就全包,驾校不干涉。”对于不上课能否通过理论课考试,这家驾校表示理论课都是“一学就会,看看书就行”。“驾校培训也搞题海战”
对湖北、山东等地的调查采访更令记者吃惊:山东青岛一家驾校不开设法培课,学员只是拿到教材和一本题库,根据题库自己学习;山东济南的一家驾校开设2天的法培课,但是该驾校也可以为学员办德州的驾照,并且不需要上法培课;湖北武汉的某驾校也表示法培课可以代上,只是代上者要与学员年龄相仿。
“我在湖北一家驾校学的,这家驾校倒是开了法培课,但只是讲一些考试技巧,让我们做一些考题。”刚刚在湖北考完驾照不久的熊小姐说。而在山东考完驾照的李先生反映的情况也与熊小姐类似。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C1、C2(C1指小型汽车,C2指小型自动挡汽车)类驾驶证(驾照),在考试前需要接受31小时的理论课程培训和55小时的实际操作培训。为了保证学习质量、防止突击练习,大纲还规定每个学员的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小时,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小时。
记者随机调查采访了北京5家较有名气的驾校的培训时间。其中,1家驾校的理论培训是2天,每天10小时(8:30-18:30),共20小时;另外4家的理论培训都是3天,每天8小时(8:30-16:30),共24小时。
无论是2天20小时,还是3天24小时,都是少于大纲规定的31小时,而且每天的课程量也都超出了规定的“不得超过6小时”。
如此短时间内如何学完法定的培训理论课?“课程时间缩水,培训课老师就搞题海战。”一位刚在北京考完驾驶证的学员介绍说,“有的老师会提一提这些理论究竟是怎么回事,平时主要还是讲怎么做题。”
对于“老师在课上是否会讲授关于酒后驾驶的内容”,该学员回答说,“我有个朋友说,他们的法培课上老师讲了不少酒后驾车的惨事,但我们的法培课上老师没有讲”。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地驾校的理论课,除了有常规的教材书,学员通常还会拿到各式各样的试题集。“题海战”的培训结果如何呢?记者对几位刚刚拿到驾照的学员,就理论考试题目进行了随机提问。比如“酒精在人体血液中占什么份量,使你成为危险驾驶者及有罪?”几位被访者都答不出来。再问一些平时要用到的交通规则,如“在高速路上超车、变更车道有何规定”,几位被问者也都是一知半解,说不清楚。在山东考取驾照的李某对此表示:“当时就背一背,考完试没多久基本就忘了”。“没人执行55小时的规定陪训时间” 与法培课相比,实际操作培训课基本没有找人代上的,因为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操作培训程序是:上车前要验指纹,刷卡进行计时,因此找人代替难度较大。但采访中发现,多数驾校的实际操作培训同样存在课时缩水问题,没有达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55小时。
记者采访的正在北京某知名驾校学车的王先生说:“我上车练了40小时了,正在约考试。没有人会练够55小时,师傅(教练)一般在30-40个小时的时候就会帮你约考了。” 记者以咨询的名义向其他几家北京驾校进行了解,大多数都表示:“不用练够55小时,只要上车练习够一个月就可以申请考试,能考过就行。”湖北和山东的几家驾校也表示,上路练习多长时间没有规定,只要教练和学员自己认为差不多了就可以申请考试。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说明,科目三(路考)考试内容包括:
1、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完成考试项目的情况;
2、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情况;
3、综合控制机动车的能力;
4、正确使用灯光、喇叭、安全带等装置的情况;
5、正确观察、判断道路交通情况的能力;
6、安全驾驶行为、文明驾驶意识。据此确定的基本考试项目有:上车准备、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通过路口、靠边停车、通过人行横道线、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共汽车站、会车、超车、掉头、夜间行驶。其中,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的考试项目不得少于10项;考试采取必考项目与选考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考项目根据不同车型随机选取。
“其实,现在的C1、C2驾驶证考试路考的时间非常短,每个考生很难考完10个项目,一般都是一辆车上坐两个考生,一个考生只考两三项内容,只是在指定路段上开几百米的距离,5到10分钟就考完了。”刚在北京考取驾照的一位学员告诉记者。“拿本周期短!”、“一次通过率高!”已成为很多驾校常用的宣传口号。据了解,目前大部分驾校的一次通过率都在80%以上,有的驾校的一次通过率更是高达90%以上。但是,高通过率并不等于高培训水平,相反,许多人在快速拿到驾照后都不能直接开车上路。“我是2007年拿的本,但中间一直没开过,因为从驾校学的那点技术根本上不了路。我现在打算到陪练公司找一个陪练,等回头能自己上路了再买车。”两年前在北京拿到驾照的李先生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像李先生这样不能上路的“驾驶员”并不在少数,汽车陪练公司也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在百度上,键入“汽车陪练”找到的相关网页约有100万之多。百度百科对汽车陪练的解释是:汽车陪练又称汽车陪驾,是指汽车陪练业户对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为熟练驾驶技术而提供有偿服务的经营行为。有了驾照却不能开车上路已经成为当前的普遍现象,而陪练行业的兴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驾校的培训现状,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驾校培训日益“应试化”,而非重视实际应用。
“不规范的驾校给学员树立了不尊重法律的坏榜样” 在采访了解到目前驾校培训中存在以上不规范行为后,记者又采访了一些政府管理部门。交通部体改法规司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对驾校的监管有一整套政策规定,一旦接到举报驾校不规范行为的,都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网站上的资料,北京市目前共有驾校102家;但全国驾校的数字,虽经多种途径查询但都未找到。专家认为,如果全国范围内的驾校真的没有统计数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驾校管理的欠规范。刑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驾校的培训过程就不严格,驾照考试中就有违规操作,这从一开始就给学员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不尊重法律。” 对于抑制酒后驾驶,王世洲的看法是,“罚”当然是必须手段,但仅仅靠罚是远远不够的,严格驾校培训,从“教”开始,培养法律意识才是最根本的。而驾校是培养未来司机遵纪守法的第一堂技能法律课。
“公安部推出的打击醉驾专项行动,非常及时,也是顺应民意的大好行动。”王世洲分析说,“我国作为私车拥有量上升速度最快、交通事故总量最高的国家,酒后驾车在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普通酒后驾驶不计为刑事犯罪。这种处罚力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现在加大处罚力度相对于过去的做法无疑是一个进步。”
公安部专项行动的显著成效不用质疑,但是,王世洲也表示这种执法成本太大,警力和物力的调配都远远高于常规状态;两个月的严惩毕竟只能治标,要从根本上解决酒后驾驶,还必须依靠法制建设,要培养公众的法律意识。
据公安部统计,到2009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766亿辆,与2008年底相比,半年内增长了3.92%;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7193起,造成29866人死亡、12833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亿元。“中国的汽车时代已快速到来,买车、开车的人会越来越多,驾校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王世洲说,“但很多人的依法驾驶意识还没有转变过来。根治包括酒后驾驶在内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严格的交通法制意识,必须从基础和源头做起。” 国外怎么考驾照 文/苏阳
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特别是既考过国外驾照又考过国内驾照的人,都有一种普遍看法:国内考驾照太容易了,几乎只要交钱就能轻松拿到驾照。那么,其他国家的驾驶培训、驾驶证考试又是怎么做的? 日本:“要在日本领驾照,必须到驾驶学校去学习。日本的自动车教习所,就是咱们的驾校,培训挺严格的,考试还是挺难的,比国内的困难。日本是先考路面考试,合格后参加笔试,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则,难度很大,考5、6次也通不过的大有人在。”在日本和国内都考过驾照的王女士表示。英国:“英国那边考的细节比较多,很多是行车安全方面的,要求很苛刻,第一次考驾照的通过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我感觉,国内的驾校还是以盈利为主的吧,见过不少驾校都打出‘一次包过’的广告,这是最不同的地方。”在英国考过驾照的齐先生说。
法国:在法国,考驾照一次通过的概率很低,每年参加驾照考试的350万人中,只有不到1/3的考生能顺利拿到驾照。在法国生活多年的赵先生介绍说:“法国从开始培训到考试一般要3个月时间,但能不能通过就不一定了,也有考了很多年没有通过的。”说到与国内驾校的不同,赵先生表示“国外的实用性更强,而国内的驾校只教你怎么通过考试。”
德国、葡萄牙、新西兰:从一些公开报道和资料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德国、葡萄牙、新西兰等国家的驾校培训或考试中的一些特色措施: 在德国,驾照考试中的路面考试约需要45分钟,会考到大部分的驾驶细节,监考非常严格。在德国,一次通过路面考试的概率不到2/3。
在葡萄牙,交管部门对驾校的监管非常严格,一旦发现某驾校的学员违章事件多,会追究驾校的连带责任。一般情况下,有关部门会对驾校进行警告和处罚,情节严重者会失去办学资格。
在新西兰,上驾校不是必须的,但如果参加被国家认可的驾校培训课,取得驾照的时间可以缩短为25岁以上者9个月、25岁以下者18个月;而不参加驾校培训的话,25岁以上者需要12个月、25岁以下者要24个月才能拿到正式驾照。与笔试相比,新西兰的路面考试比较难,时间为一小时,以测试驾车员的视野和安全意识为主,如果没有几个月的实际路上驾驶训练的经验,一般很难通过考试。
第四篇:快乐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快乐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快乐是一种简单却又十分复杂的态度。我们时常会说他天生就是一个快乐的人,现在这个说法得到了证实。据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快乐,我们的基因绝对了60%,同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自身还掌控着另外的40%。因此,如果你想做一个快乐的人,那么就赶快培养一下自己的后天“快乐因子”吧。
发现自己的优点 找到释放的舞台
国外某专业机构进行了调查测试。这项测试一共有577名志愿者参与了进来,然后将他们随机分成了两组,其中一组会被研究人员通过专业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性格或者是能力上的优点,另外一组则并未做任何调整。随后研究人员又按照拥有相同爱好的第一组志愿者分成了若干组,并且每周都会组织一次他们做喜欢或者擅长做的事情,结果在一个月之后,第一组的人明显变得开朗、活泼和大方了很多,他们能够积极的处理每一件事情,而且非常乐观,然而第二组人员没有任何改变,甚至还有部分志愿者出现了抑郁倾向。因此研究人员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释放优点的舞台,那么就完全可以掩盖掉先天60%的不足,变成一个快乐的人。
户外运动
有研究显示,每天你只需要在白天的时候拿出20分钟进行户外运动,而我们这里说的运动并不要求你做一些激烈运动,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跑步或者爬山都可以。它会让你的心情变得开朗、思想更加开放、还会有助于提高你的记忆力。相比室内的灯光和密闭、狭小的空间,户外的阳光、新鲜空气和广阔的视野定然会让你更加舒服,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主动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
有时候快乐是自我开发出来的。这是泰勒和弗朗西斯两位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的。他们做了一项测验,在同样的两个场地里放同样的快乐音乐,一组人被要求享受这些音乐,而另一组人被要求努力的听这些音乐。在两周之后,第一组的人再次听到这些欢快的音乐时会呈现出快乐的情绪,而另一组人则是出现厌恶的情绪。因此两位专家认为,只有自己积极的去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相反,如果被迫去做一些快乐的事情,反而会让你不快乐。
和快乐的人交朋友
没有人愿意跟成天抱怨社会的人交朋友,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你要做的不仅仅是避开这些不快乐的人,还要主动跟快乐的人交朋友。因为它的快乐会经常影响你。当你跟快乐的人交了朋友后,他会邀约你一起运动、一起享受美食、一起聊天,不自然你就会被他感染,没有时间去忧郁,逐渐变成一个快乐的人。
快乐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但是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让我们时常忘记了如何快乐。这样的状态是不健康的,长久持续下去就会让你的身体出现问题,从而让你更加烦恼,所以不如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户外运动一下放松自己的心情,做一个快乐的人。(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第五篇:坏孩子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
坏孩子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
在每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跟班上的那些不遵守班规校纪的所谓的“坏孩子”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斗争。坏孩子安稳了,我们还时常禁不住以自己的“智慧”教育而沾沾自喜。可是,到头来我们又常常发现那些“坏孩子”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不过是在我们的强制压迫之下行为收敛了一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改掉这些坏孩子们的缺点,反而加深了他们自己是坏孩子的印象呢?
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大凡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将相当一部分精力花费在了那些被自己“培
养”出来的坏孩子的身上。只要班上发生大大小小的事,目光总是先盯上那些坏孩子。也正是在这样的目光的聚焦下,同学们的目光也想当然地汇集到了他们的身上。这样一来,所谓的这些“坏孩子”早已失去了同学的信任和班级中的威信。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心灵的创伤愈演愈重,最终自觉地给自己戴上了“坏孩子”的帽子。因为有了这顶帽子,言行举止自然以“坏”来“规范”自己了。
前一阶段,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一书时,其中的一段话,更让我对以上的推论确信不疑。这位教育家在开篇的《致读者》序言中这样写道:“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因此,我们从成年人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根据十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儿童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儿童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
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儿童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中国古人早已经说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是指谣言坏话久而久之可以致人于死地。谣言坏话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是致力于不断纠正孩子身上的缺点呢?这种现行的纠正和批评能不把一个认知尚不成熟的孩子“造就”成一个坏孩子吗?
在我班主任的管理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也曾不止一次地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戴上了“坏孩子”的帽子。其实,回过头来想,这些孩子无不就是多说了一些废话、多做了一些动作、少交了几次作业、少搞了几次值日,无非是天性的自然表现,何止于每次紧咬不放、上纲上线、小题大做呢?为什么眼睛在看他们的时候就变小、变尖了呢?难道也因为孩子的这些“多”与“少”就掩盖或抹掉了他们身上的那些闪光点吗?回首往昔,是谁在运动会上最先冲出了终点线站上了领奖台?是谁在话剧表演中精心组织加紧排练拿到了一等将?又是谁在歌咏比赛中全力以赴夺得了特别奖?„„为何在面对这些荣誉时,我们又变得畏缩不前、遮遮掩掩,不愿大张旗鼓地赞扬他们的闪光点呢?
原来,我们目光早已被考试和成绩禁锢了,早已变成了除了成绩什么都看不到的“独眼龙”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不足之处,同样,每个人身上都有其闪光点。一个优秀的老师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能让这些闪光点熠熠生辉。闪光点被人肯定和赞扬了,那么缺点和不足之处自然就会被孩子在潜意识中慢慢地掩饰或摈弃了,因为追求真善美是每一个正常人心智的本性追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所说:
“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地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连根除掉。”
摘掉我们人为地戴给那些坏孩子的帽子吧,不要因为我们的不断“定位批评”让这些所谓“坏孩子”自我形成并加深坏孩子的印象。其实,只要多一些宽容与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自然就会露出闪光点,我们教育的天空自然就会多一些蔚蓝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