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8号,2001年11月16日)

时间:2019-05-12 19: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8号,2001年11月16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8号,2001年11月16日)》。

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8号,2001年11月16日)

国土资源部

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1〕358号

(2001年11月1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土地管理局(城乡规划土地局、规划和国土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征地管理,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用地,安置了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征地不依法补偿、征地费用管理混乱、安置不落实等问题,侵犯了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群众信访大幅度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0月22日,《征用土地公告方法》(国土资源部第10号令)正式发布。为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落实征地公告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征地管理,做好补偿安置工作,是保障经济建设用地,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方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务必按“三个代表”的要求,严格执行法定的征地补偿标准,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多种安置途径,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加快协调解决征地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关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有关征地工作,以取得理解和支持;要加强与政府各有关部门联系和合作,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已被部确定为征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城市,应根据统一部署,大胆尝试、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征地补偿安置方式。

二、依法拟定和严格审查征用土地有关方案,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合法合理

依法拟定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是搞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前提。各地可依照法律规定,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以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为原则,制定有关征地补偿安置具体办法,报政府批准后颁布实施。有条件地区在调查测算的基础上,可统一公布本地区不同地类的年亩产值标准,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区位、农民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等因素确定不同地类的补偿倍数;或合理确定本地区不同区位、地类、用途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凡采取征地包干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征地包干费用。严禁以“包干”等名义,巧立名目收取其他费用和违反规定收取征地管理费,挤占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侵犯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拟定的征用土地方案应真实、可靠、可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上报的征用土地方案应严格依法审查,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应退回报送单位,不能上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对报部审查的征用土地方案的真实性、可行性全面负责。

1三、认真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搞好征地批后实施管理

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及时会同政府有关部门,以村(组)为单位拟定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依照法定程序和《征用土地公告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告,并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要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修改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各地对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使用和管理应进行严格监管,做到专款专用,严禁侵占、截留或挪作他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在依照有关规定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权要求该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分配和支付清单,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及时监督检查各项费用使用情况。由村(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配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应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收支状况。用于被征地农民生活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可逐步建立安置人员的社会保险个人帐户,购买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提供长期的生活保障。

四、建立征地批后检查制度,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征地批后检查制度。每年年底要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征地批后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检查拟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征地批后实施程序是否合法、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是否及时足额到位、被征地的农业人口安置是否落实等。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应及时纠正;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自查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自2002年起,部建立国务院批准征用土地的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反馈制度。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检查的基础上汇总当年有关情况,包括征地批后实施有关工作到位、征地补偿安置各项费用支付、被征地农业人口安置等情况,于年底向部呈送报告。部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五、做好被征地单位和群众思想工作,妥善处理信访反映的征地问题

征地工作群众性、政策性很强。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深入基层,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和征地有关法律规定的宣传工作,使被征地单位和群众了解有关法律规定,理解国家经济建设征用土地的必要性,积极支持政府征地工作。同时,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树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深入实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形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不同渠道反映的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应通过现场核实、联合办公或公文督办等形式,依照法律规定,实事求是地处理信访反映的问题。对补偿安置费用合法、到位、安置途径基本可行的,要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补偿安置费用不合法、没有足额到位、安置不落实的,应责成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纠正;对侵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应移交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各地要建立

信访案件跟踪检查和回访制度,及时检查处理落实情况;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国土资发[2010]9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征地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及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以下简称《紧急通知》)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征地管理,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征地补偿新标准实施,确保补偿费用落实到位。

(一)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实现同地同价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维护农民权益的必然要求,各类建设征收农村集体土地都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新上建设项目,在用地预审时就要严格把关,确保项目按照公布实施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核算征地补偿费用,足额列入概算。建设用地位于同一年产值或区片综合地价区域的,征地补偿水平应基本保持一致,做到征地补偿同地同价。

各地应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目前实施的征地补偿标准已超过规定年限的省份,应按此要求尽快调整修订。未及时调整的,不予通过用地审查。

(二)探索完善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为防止拖欠征地补偿款,确保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到位,各地应探索和完善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在市县组织用地报批时,根据征地规模与补偿标准,测算征地补偿费用,由申请用地单位提前缴纳预存征地补偿款;对于城市建设用地和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由当地政府预存征地补偿款。用地经依法批准后,根据批准情况对预存的征地补偿款及时核算,多退少补。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结合本省(区、市)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款预存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在用地审查报批时审核把关。

(三)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后,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征地补偿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原则,结合近年来征地实施情况,制定完善征地补偿费分配办法,报省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征地批后实施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时足额支付补偿安置费用;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防止和及时纠正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的问题。

二、采取多元安置途径,保障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

(四)优先进行农业安置。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的征地安置方式。在一些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预留机动地较多的农村地区,征地时应优先采取农业安置方式,将新增耕地或机动地安排给被征地农民,使其拥有一定面积的耕作土地,维持基本的生产条件和收入来源。

(五)规范留地安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征地,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留地安置方式,但要加强引导和管理。留用地应安排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并征为国有;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要纳入土地利用计划,防止因留地安置扩大城市建设

用地规模;留用地开发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有关规定要求。实行留用地安置的地区,当地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确保留用地的安排规范有序,开发利用科学合理。

(六)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落实。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是解决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有效途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前,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社保资金,本着“谁用地、谁承担”的原则,鼓励各地结合征地补偿安置积极拓展社保资金渠道。各地在用地审查报批中,要对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落实情况严格把关,切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落实。

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工作。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农保的,还应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得以新农保代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三、做好征地中农民住房拆迁补偿安置工作,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居住问题

(七)切实做好征地涉及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征地中农民住房拆迁工作,按照《紧急通知》规定要求切实加强管理。农民住房拆迁补偿安置涉及土地、规划、建设、户籍、民政管理等多方面,同时也关系到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以及民俗民风等社会问题,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部署下,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制订办法,共同做好拆迁工作。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有关程序,做到先安置后拆迁,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拆迁行为。

(八)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置。征地中拆迁农民住房应给予合理补偿,并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好被拆迁农户居住问题。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主要采取迁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房屋拆迁按建筑重置成本补偿,宅基地征收按当地规定的征地标准补偿。

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原则上不再单独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采取货币或实物补偿的方式,由被拆迁农户自行选购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被拆迁农户所得的拆迁补偿以及政府补贴等补偿总和,应能保障其选购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九)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当地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预测一段时期内征地涉及的农民住房拆迁安置规模,统筹规划,对拆迁安置用地和建造安置住房提前作出安排,有序组织拆迁工作。安置房建设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防止出现“重复拆迁”。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实行迁建安置应在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迁建用地,优先利用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纳入拆并范围的村庄,迁建安置应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新农村或中心村建设,统筹安排被拆迁农户的安置住房。

四、规范征地程序,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

(十)认真做好用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工作。征地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征收农民土地要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地报批前认真履行程序,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征地告知要切实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被征地农民有异议并提出听证的,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组织听证,听取被征地农民意见。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

(十一)简化征地批后实施程序。为缩短征地批后实施时间,征地报批前履行了告知、确认和听证程序并完成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确认以及补偿登记的,可在征地报批的同时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征地批准后,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可同步进行。公告中群众再次提出意见的,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征地。

五、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征地管理

(十二)强化市县政府征地实施主体职责。依照法律规定,市县政府是征地组织实施的主体,对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拆迁补偿安置、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组织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等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确保征地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

(十三)落实征地批后实施反馈制度。建设用地批准后(其中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在省级政府审核同意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后)6个月内,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将征地批后实施完成情况,包括实施征地范围和规模、履行征地批后程序、征地补偿费用到位、被征地农民安置及社会保障落实等情况,通过在线报送系统及时报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督促、指导市县做好报送工作,检查核实报送信息,及时纠正不报送、迟报送及报送错误等问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运用报送信息,及时掌握、分析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加强用地批后监管,确保按批准要求实施征地。

第三篇:(国土资发[2010]9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征地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及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以下简称《紧急通知》)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征地管理,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进征地补偿新标准实施,确保补偿费用落实到位。

(一)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实现同地同价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维护农民权益的必然要求,各类建设征收农村集体土地都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新上建设项目,在用地预审时就要严格把关,确保项目按照公布实施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核算征地补偿费用,足额列入概算。建设用地位于同一年产值或区片综合地价区域的,征地补偿水平应基本保持一致,做到征地补偿同地同价。

各地应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目前实施的征地补偿标准已超过规定年限的省份,应按此要求尽快调整修订。未及时调整的,不予通过用地审查。

(二)探索完善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为防止拖欠征地补偿款,确保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到位,各地应探索和完善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在市县组织用地报批时,根据征地规模与补偿标准,测算征地补偿费用,由申请用地单位提前缴纳预存征地补偿款;对于城市建设用地和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由当地政府预存征地补偿款。用地经依法批准后,根据批准情况对预存的征地补偿款及时核算,多退少补。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结合本省(区、市)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款预存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在用地审查报批时审核把关。

(三)合理分配征地补偿费。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后,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征地补偿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原则,结合近年来征地实施情况,制定完善征地补偿费分配办法,报省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征地批后实施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征地补偿安臵方案,及时足额支付补偿安臵费用;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防止和及时纠正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臵费的问题。

二、采取多元安臵途径,保障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

(四)优先进行农业安臵。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的征地安臵方式。在一些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预留机动地较多的农村地区,征地时应优先采取农业安臵方式,将新增耕地或机动地安排给被征地农民,使其拥有一定面积的耕作土地,维持基本的生产条件和收入来源。

(五)规范留地安臵。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征地,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留地安臵方式,但要加强引导和管理。留用地应安排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并征为国有;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要纳入土地利用计划,防止因留地安臵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留用地开发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有关规定要求。实行留用地安臵的地区,当地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确保留用地的安排规范有序,开发利用科学合理。

(六)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落实。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是解决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有效途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当前,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社保资金,本着“谁用地、谁承担”的原则,鼓励各地结合征地补偿安臵积极拓展社保资金渠道。各地在用地审查报批中,要对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落实情况严格把关,切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落实。

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工作。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农保的,还应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得以新农保代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三、做好征地中农民住房拆迁补偿安臵工作,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居住问题

(七)切实做好征地涉及的拆迁补偿安臵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征地中农民住房拆迁工作,按照《紧急通知》规定要求切实加强管理。农民住房拆迁补偿安臵涉及土地、规划、建设、户籍、民政管理等多方面,同时也关系到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以及民俗民风等社会问题,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部署下,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制订办法,共同做好拆迁工作。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有关程序,做到先安臵后拆迁,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拆迁行为。

(八)住房拆迁要进行合理补偿安臵。征地中拆迁农民住房应给予合理补偿,并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安臵方式,妥善解决好被拆迁农户居住问题。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主要采取迁建安臵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房屋拆迁按建筑重臵成本补偿,宅基地征收按当地规定的征地标准补偿。

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原则上不再单独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采取货币或实物补偿的方式,由被拆迁农户自行选购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臵房。被拆迁农户所得的拆迁补偿以及政府补贴等补偿总和,应能保障其选购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九)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征地拆迁。在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当地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预测一段时期内征地涉及的农民住房拆迁安臵规模,统筹规划,对拆迁安臵用地和建造安臵住房提前作出安排,有序组织拆迁工作。安臵房建设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防止出现“重复拆迁”。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实行迁建安臵应在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迁建用地,优先利用空闲地和闲臵宅基地。纳入拆并范围的村庄,迁建安臵应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新农村或中心村建设,统筹安排被拆迁农户的安臵住房。

四、规范征地程序,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

(十)认真做好用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工作。征地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征收农民土地要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征地报批前认真履行程序,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征地告知要切实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臵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被征地农民有异议并提出听证的,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组织听证,听取被征地农民意见。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

(十一)简化征地批后实施程序。为缩短征地批后实施时间,征地报批前履行了告知、确认和听证程序并完成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确认以及补偿登记的,可在征地报批的同时拟订征地补偿安臵方案。征地批准后,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臵方案公告可同步进行。公告中群众再次提出意见的,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征地。

五、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征地管理

(十二)强化市县政府征地实施主体职责。依照法律规定,市县政府是征地组织实施的主体,对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拆迁补偿安臵、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组织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等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确保征地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

(十三)落实征地批后实施反馈制度。建设用地批准后(其中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在省级政府审核同意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后)6个月内,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将征地批后实施完成情况,包括实施征地范围和规模、履行征地批后程序、征地补偿费用到位、被征地农民安臵及社会保障落实等情况,通过在线报送系统及时报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督促、指导市县做好报送工作,检查核实报送信息,及时纠正不报送、迟报送及报送错误等问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运用报送信息,及时掌握、分析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加强用地批后监管,确保按批准要求实施征地。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发〔2009〕70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进一步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10号)文件精神,不断完善耕地增加或减少的相关政策,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应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如实进行耕地调查,严格按照国家组织全面内业核查,省级组织实地复核,国家组织实地抽查、核实等确认的程序和措施,认定耕地面积,确保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面积真实准确。

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认耕地增加或减少的省份,不调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本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

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认耕地增加的省份,在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新增耕地的位置和面积并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定的指标前提下,对属于1999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修订施行后,由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且未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前纳入耕地统计范围、也未在相关图件上标示过的新增耕地,通过土地整治达到相关规定的质量,经申请确认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认耕地减少的省份,已经低于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凡属于1997-2010年规划期内,由耕地调整为其他可调整农用地(即带K地类,不含生态退耕形成的林地),且未破坏耕作层的,可按耕地管理,纳入耕地目标考核;纳入后仍有缺口的,须在新一轮规划期内,通过补充耕地面积或减少对耕地占用等措施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的目标。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一日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2003年宣传工作要点(国土资发[2003]29号)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布文号】国土资发[2003]29号 【发布日期】2003-02-08 【生效日期】2003-0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土资源部2003年宣传工作要点

(国土资发[2003]29号)

200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3年国土资源宣传工作意义重大。2003年国土资源部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宣传工作总体部署,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发挥创造性,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宣传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新举措,为国土资源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资源国情国策国法

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大政方针。着力宣传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国土资源系统结合工作实际的认识和体会。

----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系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实践创造。着力宣传全系统结合工作实际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新鲜经验,宣传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国土资源系统党的建设、依法行政的新成果,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大力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着力宣传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基本情况和形势,宣传保护自然资源的基本国策,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

二、紧紧围绕部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宣传

紧紧围绕《国土资源部2003年工作要点》,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土资源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掘新闻点,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新闻发布、记者座谈、现场采访、人物专访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宣传报道。

――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着力宣传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保障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工作战略转变等的新举措和新进展。

――宣传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着力宣传土地使用权市场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与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国土资源权属管理和登记发证等的主要措施和进展。

――宣传国土资源调查和对外开放。着力宣传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队伍“野战军”建设、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创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吸引外资勘查开发国内矿产资源、支持和推进国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的重要进展和成果。

----宣传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宣传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峡库区和汛期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等的主要措施和成果。

----宣传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和执法监察。重点宣传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查处国土资源重大违法案件的具体进展和成果,以不断增强全社会自觉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加强典型宣传和专题报道,增强宣传的厚度和广度

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问题,加强策划、周密计划、主动工作,积极开展典型宣传和专题报道,大力探索新的宣传途径和宣传样式,不断增强国土资源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典型。宣传推广一批国土资源管理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影响力,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重点宣传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典型,宣传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的典型,宣传国土资源依法行政的典型,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典型等。同时适时曝光一些反面典型,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着力搞好系列专题报道。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国土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捕捉新闻热点,开展深度报道。采取组织记者团等形式,深入国土资源管理一线采访,大力反映基层的实践与创造,努力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积极创新宣传样式。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样式,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大力开展新闻宣传。通过外宣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通过制作电视节目、组织文化创作、开展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影视、文化和科普宣传。

四、精心组织好地球日、全国“土地日”、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

“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是国土资源系统的传统宣传日,是开展国土资源宣传的很好契机。要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

----组织好地球日宣传。今年4月22日是第34个地球日。要围绕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大力增强全社会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爱我家园的意识和自觉性。

----组织好全国“土地日”宣传。今年6月25日是第13个全国“土地日”。要围绕主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类型、富有实效的宣传样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土地管理的宣传高潮。

----组织好法制宣传日宣传。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要围绕主题,结合“四五”普法和依法行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着重培养公民的资源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观念。

----组织好科技活动周宣传。5月份的第三周是科技活动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科技团体,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的规划部署和重大进展,努力普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科技意识。

五、切实加强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新闻宣传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宣传和发动全社会重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土资源宣传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领导,切实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落实专人负责,落实专门经费,积极为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要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人员要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国土资源工作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宣传水平。要下大气力找准资源管理和新闻宣传的结合点,找准资源政策和工作实践的结合点,善于发现新闻焦点,积极加强宣传策划,不断增强宣传的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宣传统一管理,注意把握宣传口径,加强沟通,上下联动,努力形成宣传合力。要做到电台经常有声、电视经常有影、报刊网络经常有文章,各级各类宣传媒体经常性刊载国土资源动态信息,社会主导媒体不断刊发有份量、有影响的国土资源新闻报道,宣传规模不断扩大,宣传层次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不断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完善机制,加强培训,增进交流,增强活力,不断提高宣传人员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工作队伍。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好新闻评奖活动,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国土资源宣传。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评比表彰,激励各地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创造性和实效性。要在全系统创造人人踊跃参与宣传、争当宣传标兵的良好氛围。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不断总结本地区、本单位宣传工作的情况、经验,检查宣传工作要点落实情况,不断推进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要每半年将本地区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和报道成果报部,部将进行汇总通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8号,2001年11月16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58号,2001年11月16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