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发(2006)23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6]23号
关于印发《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经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执行,并就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抓好金土工程的组织实施,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要“紧紧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曾培炎副总理十分关心、支持金土工程,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国土资源信息化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点,对于促进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工作效率,提高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金土工程关系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是连接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加快推进信息化,开展金土工程建设,不仅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必然选择。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加快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
二、加强组织领导。部党组已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金土工程基本完成,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作为“十一五’’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组织实施金土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主要工作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管,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切实解决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机制体制问题和经费、人员保障问题。分管领导要认真研究一统一部署,协调好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关系,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强化信息化工作机构的统一管理和业务领导职能,充分发挥信息中心的统一组织实施和技术支撑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力量,市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逐步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
三、强化统筹规划。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覆盖国土资源工作全局的战略举措,涉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必须做好统筹规划。今年是“十一五”第一年,又适逢金土工程即将启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重视信息化规划和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用规划和方案统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局,尤其是金土工程的建设工作。各地的国土资源信息化规划应作为其国土资源工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地区发展需求和特点,通盘考虑“十一五"本地区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要在《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总体框架下,编制本地区的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保证金土工程建设目标的完成。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和金土工程建设方案报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备案。
四、抓紧开展金土工程的立项与实施。金土工程是“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信息化建设的大抓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将金土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加快推进本地区金土工程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地金土工程的建设,首先要围绕国家级金土工程的目标与任务展开,特别是对国家级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所确定的32个省级和32个重点城市试点,要做好组织实施和资金配套保障,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计划,保障国家级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顺利完成。同时,要按照《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根据本地区国土资源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扩展和细化本地区金土工程的目标和任务,.抓好金土工程的立项和组织实施。
五、积极筹措资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人力和技术设备投入都较大的工作,需要一_定数量和相对稳定的经费支持。特别是金土工程的全面展开,必须要有建设资金的保障。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研究,多想办法,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要把信息化建设与运行费用纳入每年部门的日常工作经费计划当中。同时,要不断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支持,充分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支持,设立国土资源信息化专项,努力把金土工程纳入本地区的重大工程计划当中,保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信息化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切实把经费管好、用好。附件:
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
金土工程是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提出“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部党组已把“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金土工程基本完成,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已获批准立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开展本级金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组织实施。为全面部署和加快推进全国金土工程建设,保证全国金土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各级各类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制定以下总体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
全面、准确、直接地掌握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信息,建立覆盖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有效降低重大地质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切实推行依法行政与执政为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
到2008年年底:
(1)基本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基本实现国家级、省级和重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执法监察等主要地政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运行;形成有效参与宏观调控的决策支持信息应用示范,准确掌握各类用地动态变化信息,科学评估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和建设用地可供性。
(2)基本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实现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等主要矿政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运行;建立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和全球重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系统,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调控。
(3)建立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全面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为全社会提供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
(4)建立、整合和完善土地、矿产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级、省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并形成信息交换、共享和服务的技术体系。
(5)完善地(市)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局域网,建成覆盖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主干网,并利用有关网络资源建立连接省级、市级和部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广域网,初步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网上传输与交换。
到2010年年底:
(1)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耕地保护国家监督系统和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主要政务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形成对土地、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系统,大幅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
(2)在对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实施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形成集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网络化信息传输于一体的防灾、减灾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
(5)建立覆盖全国的土地、矿产、地质环境和基础地质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基础信息积累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基本满足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并向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4)基本建立覆盖全国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基本形成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各级业务管理系统运行与数据库更新的联动。
(5)建立由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满足各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规范建设与运行,以及信息共享、交换与安全需要的标准。
二、建设原则
金土工程建设遵循“统筹规划,相互衔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试点引路,分步实施;保证安全,开放服务”的建设原则展开。
(1)统筹规划,相互衔接。为保证金土工程的全国“一盘棋”和各级之间的充分衔接,各地要在全国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下,结合本地区发展情况和国土资源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确保与全国金土工程建设目标保持一致。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和数据资源,注重系统之间的衔接,切实保障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最大程度发挥现有各类资源的效益,保护已有的投资。
(3)试点引路,分步实施。金土工程建设要在先行安排试点取得示范效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按照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制定分期目标,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实现最终目标。要注意以需求为导向,边建设边应用,通过系统应用拉动需求,进一步推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4)保证安全,开放服务。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元化服务方式,大力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通过制订相关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和规定,引进和研制系统安全与数据保密技术,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
三、总体框架
全国金土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纽带,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国土资源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为核心,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一)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 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如图1所示。
1.网络层。建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局域网,支撑各级国土资源业务系统内部运行;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立国土资源政务外网、支撑国土资源纵向业务的网上运行;依托Internet,提供对外信息服务。
2.数据层。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GIS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交换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支撑。
3.应用支撑层。建设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合,作为金土工程各业务系统建设的应用支撑平台,利用电子政务搭建环境定制各项业务应用;通过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对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管理、运行和维护。
4.业务层。围绕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等业务,建立并集成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国土资源信息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5.门户层。利用门户实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上受理,并发布国土资源基础信息和政务信息,向社会各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二)金土工程中各级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的思路 各级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如图2所示。
1.各级基础数据库通过各自相对独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各级基础数据库之间通过国土资源政务外网实现基础数据的同步更新,不具备建立数据中心条件的县级单位基础数据库在市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并通过报盘或网络等方式向市级数据中心报送日常更新数据。
2.各级业务系统主要由本级基础数据库支撑运行,上下级具有关联的业务系统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业务联动。不具备建立业务系统条件的县级单位,作为市级业务系统的应用终端,通过市级业务系统办理业务。
3.采用门户网站技术集成各类信息服务系统,键接各级信息发布网站。暂时不具备建立对外网站条件的市县,信息上传到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网站进行发布。
4.各级基础数据库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同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各级应用系统根据本级的业务管理需求自行建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和建立应用系统接口。实现相关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上下联动和数据传递。
(三)总体技术路线
优先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构架及电子政务平台思想,强调技术的实用性、通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保障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和统一性。
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采用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等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与整合各类数据库,通过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多级备份和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统筹规划,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搭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统一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纵向数据交换。
四、建设内容
金土工程总体建设内容包括数据库建设与整合、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和标准化等六个方面。
(一)数据库建设与整合 1.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的内容
在土地数据库建设方面,部和省级重点建设与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以及建设用地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管理数据库;市、县级重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城镇地籍、基准地价、土地市场、土地监察等方面的数据库建设。
在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部重点建设和整合矿产资源可供性、矿产资源潜力、全球矿产资源、矿产品、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以及探矿权、采矿权、油气勘查开采等管理数据库;省级重点建设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等方面的数据库;市县级重点建设矿产资源规划、采矿权等方面的数据库。
在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方面,部、省建立覆盖重点地质灾害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地质灾害监测、防灾预案、区域环境地质等方面的数据库。市、县结合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数据库。
金土工程建设和整合的各级各类数据库见表1。2.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的方式
采用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全面理清现有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标准、规范开展数据整合与建库。
对于新建基础数据库,结合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修编等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保证新建基础数据库的质量,数据入库前须进行严格的数据检查。对于新建的管理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规范,通过相关业务系统的运行,同步建立管理数据库。
对于现有数据库的整合,根据同构同标准、同构不同标准、异构同标准、异构不同标准四种情况按照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整合改造。
3.数据库管理与更新维护
(1)建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维护基础数据库。为了便于基础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将数据存储和应用开发分开,面向不同的具体需求,开发便于数据维护和更新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
(2)形成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
数据更新依赖于基层日常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库,采用自下而上更新方式,由下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数据采集更新,通过增量备份的方式定期逐级向上更新数据库。
涉及到由上级部门审批的规划、计划类等数据库,数据库的更新由上而下进行,通过数据增量方式进行传送。
对于管理数据库的更新,建立业务管理系统运行与数据库更新联动的机制。
(二)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依托各级信息化机构,将各类与管理决策有关的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和成果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为各类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应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
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和GI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为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维护、处理、加工提供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更新,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提取、集成、分析,为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数据中心按照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模式建设。直接用于行政审批和决策支持的数据,统一集中到数据中心。并制定数据汇交、更新、发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基础数据,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由数据采集部门自行管理维护,负责日常更新。
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
1.数据存储管理系统
以先进、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和关系到数据库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本级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
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包括对基础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数据备份库、交换信息及对外发布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各级中心数据存储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网络存储技术架构。在具体硬件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到硬件设备及链路方面的安全冗余设计。
在数据库和GIS软件选择方面,应选用目前国内外通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和主流GIS软件,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具体配置。服务器可根据实际情况部署基础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电子政务运行支撑服务器、应用/Web服务器、交换数据服务器、交换应用服务器、安全应用支撑区服务器等。
2.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架构在国土资源政务外网上,包括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和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
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将下级数据库的更新及时地、自动地同步更新到上级数据库。
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垂直业务系统上下业务流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统计数据上报、专项材料上报或下发等。
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国土资源系统与外部门间基础数据或有关业务数据的交换。
(三)业务系统建设 1.业务系统建设内容
按照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思想,开展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数据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1)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
在耕地保护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耕地保护相关业务流程见图4),重点建设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县市级建设用地网上申报(或报盘)和国家、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用地审批网上会审;同时围绕土地利用执法监察,建立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信访举报、备案核查、违法查处为一体的自上而下的土地执法监察系统。
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等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市、县重点围绕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市场管理、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开发整理等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2)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
在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以探矿权与采矿权登记发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探矿权、采矿权网上报批(或报盘)和网上会审及储量登记统计的网上报送(或报盘);同时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执法监察,建立集矿山检查、信访举报、违法查处为一体的自上而下的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系统。
国家级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重点建设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系统、矿产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
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重点建设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系统、矿产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等(图5)。
(3)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
建立地质灾害综合区域分析与预警、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野外应急调查数据传输、地质灾害信息一体化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连接国家、省和重大灾害点的网络平台和视频多媒体平台(图6)。
(4)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连接部、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综合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实现国家对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快速、直接地获取。
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的支持下,围绕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政策,建立区域耕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和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等系统;围绕战略性矿产的安全保障,建立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和全球重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等系统。
(5)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
重点建设以门户技术集成信息发布、查询、网上申报、网上举报、元数据服务、数据下载等功能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系统结构如图7),向企业、公众及其它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国家、省和有条件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应建设信息服务系统,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市县,信息上传到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服务系统发布。
2.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方式
建立业务系统模型,鼓励以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通过统一数据资源管理、统一业务规则管理机制和可视化集成环境,形成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统一的技术框架和运行环境,同时注意选择组件式GIS嵌入到电子政务平台。
(四)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 1.网络系统建设的内容
分别建设完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局域网系统,为各级国土部门提供基础的网络运行平台,实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内部网络联通,为应用系统运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等提供基本条件。
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相关网络资源,建设连接四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国土资源政务外网系统,为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通道,同时为远程终端用户提供接入服务。
为实现地质灾害现场到指挥中心的信息快速传输,建立连接灾害现场和数据中心的移动网络平台。
2.网络系统建设的方式
国土资源政务外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相关网络资源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成以前,部和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网络连接利用已建成的国土资源专网,省以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可利用当地政府网和其他网络资源进行连接,以此作为金土工程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各自需要选用支持IP协议的卫星通信系统或其他无线网络资源建设移动网。
(五)安全系统建设
安全系统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安全策略、法规、标准和管理要求进行,以风险评估和需求分析为基础,坚持适度安全、技术与管理并重、分级与多层保护和动态发展等原则,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和政府监管与服务的有效性。安全系统建设包括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安全系统设计按照基础设施层、数据访问层、信息交换层、应用层划分层次。如图8所示。
建立以防火墙子系统和网络防病毒子系统为主的基本网络安全防御系统,防范网络层的威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入侵检测子系统、主权保护子系统和客户端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
对重要的国土资源基础和管理数据,要建立容灾备份系统。下级数据备份到上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立国家级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异地容灾。
(六)标准与制度建设
金土工程涉及的系统和数据建设需要遵循数据建库、信息系统建设、数据交换、应用系统接口、数据安全、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与规范;同时,结合依法行政改革,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型,划分信息和系统的安全等级。
对于尚未开展的信息化标准,要在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的框架下由部负责制定。各级金土工程建设中要严格遵循国家和部颁布的标准,同时,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进行扩展。
五、工程实施
(一)组织领导
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骨干工程。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抓,要做到组织有方、领导有力。金土工程建设由国土资源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金土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金土工程建设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统一规划和部署本级金土工程的建设,明确工程建设责任人。在工程建设中,业务部门负责提出业务需求,信息化部门负责技术支持,通过招标方式委托有关企业承担系统开发与集成、数据库建设和整合,并委托第三方对工程建设实施监理。
(二)建设分工
金土工程建设针对国家目标和地方目标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分级实施。
在数据库建设方面,部负责统一建设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可供性、矿产资源潜力、矿产品、全球矿产资源数据库。其它数据库建设,部负责制定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地方按照部的要求实施。数据交换系统由部统一开发,部署在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部负责统一开发综合统计网上直报系统、区域耕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系统、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系统、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系统、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矿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系统。对这些系统,地方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在数据、应用等层面上进行整合。其他系统各地可按照规范的业务模型建设,对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矿业权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系统由部负责开发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上下系统之间的互连。有条件的省可考虑全省采用统一电子政务平台。
在网络建设方面,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完成之前,部--省厅国土资源专网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建设。省以下的国土资源网络连接由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建设。
(三)试点示范
金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需要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局面和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不断深化的环境,需要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建设模式,先行安排局部试点,在取得示范效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建设。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中央投资部分)将在省级和部分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试点示范,地方金土工程建设也要根据信息化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根据应用紧迫性、信息化应用程度、业务关注度选择相关业务开展试点示范,然后全面铺开。
(四)人员培训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部将在各地工程建设中组织工程管理、技术实施方面的培训。对由部负责组织的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开发部分,部将统一开展应用与维护等相关培训;各地负责承担的工程建设内容由各地负责开展相关培训。在系统投入运行以后,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短训班,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应用技术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五)项目管理
各级金土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理。对各类将要推广的应用软件,要进行严格的测评。在工程建设中严格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对项目合作方强有力的约束,提高工程质量。建立科学、严格的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规章制度,规范系统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六)资金来源
金土工程建设投资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投资主要用于国土资源部机关及统一推广到各级的应用系统建设、国家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工程建设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以及西藏自治区金土工程建设。地方投资主要用于本级业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库建设、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网络建设等。各地要抓紧制定本地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资金概算,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得到地方财政的支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金土工程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实行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
第二篇:陕国土资发[2007]37号总体方案
陕国土资发„2007‟37号 签发人:王登记
关于上报《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
总体方案》的意见
省政府: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的精神,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我厅拟订了《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总体方案》,并在征求省发改等10厅(局)的意见后进行了修改。现将“方案”报上,请审定。
附件:《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总体方案》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矿产 整规 整合 意见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07年3月19日印发
共印20份 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总体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精神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39号),现就全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以大型矿业集团为骨干,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据矿产资源规划和矿权设置方案,结合矿区的资源条件,按照生产规模、服务年限与资源储量相匹配的要求,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二)坚持集约开发、规模办矿的原则。一个矿床(井田)原则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主体,煤炭资源整合后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一个矿区范围、一套生产系统。坚决杜绝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减少矿山企业数量,提升办矿规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三)坚持并小扶大的原则。鼓励大中型矿山企业通过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等形式整合小矿,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道路,不断壮大企业竞争力;淘汰生产规模低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小矿。
(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整合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小矿密集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和优势矿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矿种和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做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
(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资源储量为基础,以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六)坚持统筹兼顾、公开公正的原则。资源整合要与矿产资源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等相结合,坚持公开公正,处理好国家、地方和矿业权人三者的利益,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关系,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整合目标
(一)减少矿山数量。1、2007年底,全省煤炭矿山数量较2005年减少25%以上,2010年减少30%以上。2、2007年底,全省非煤矿山数量较2005年减少20%以上,2008年减少30%以上,2010年减少40%以上。
(二)提高矿山生产能力。
1、煤矿、石煤:2007年底前陕北地区淘汰核定能力6万吨/年(含6万吨/年,下同)以下煤矿,其他地区淘汰核定能力3万吨/年以下煤矿,陕南地区淘汰核定能力1万吨/年以下石煤矿。2008年全省煤矿的单井平均生产能力接近30万吨/年。
2、非煤矿山:2008年底前淘汰生产能力低于国家规定同类矿山最低生产能力的非煤矿山,2010年全省非煤矿山平均生产能力接近中型矿山规模下限要求。
(三)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整合后的矿山要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开采,“三率”(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共伴生矿产得到综合利用,废石、尾矿等得到妥善存放或二次利用;整合区域内矿产资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矿山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落实,装备水平、人员素质及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整合区域内矿山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伤亡人数下降10%以上。
(五)矿山环境明显改善。
矿山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使矿山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整合区域内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以上。
四、整合范围及方式
(一)整合的重要矿种。
根据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程度、矿山布局和矿产的重要程度及市场需求形势,确定煤、铁、钼、铅、锌、金、钒、石膏、水泥灰岩、建筑石材等矿种以及其他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矿种为整合的重要矿种,其他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矿种的整合由各市、县自行确定。
(二)整合的重点矿区。
神府、榆神、榆横、渭北、彬长、子长、黄陵等煤矿区;洛(南)华(县)钼矿区、凤县铅锌矿区、旬阳铅锌矿区、略阳金矿区、小秦岭金矿区、山(阳)柞(水)铁矿区、山(阳)商(南)钒矿区、西乡石膏矿区等非煤矿区为整合的重点矿区。
(三)整合的对象。
1、按设计(核定)生产能力计算,剩余资源储量可开采2年以上且证照齐全的矿山;
2、一矿多开,大矿小开;同一矿床(井田)矿业权相互交错或相邻的也要按照确定的整合原则进行整合;
3、开采方法和技术设备落后,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差的矿山。
(四)整合的方式。
1、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市、县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矿区的资源情况、开发利用程度以及投资情况,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整合。对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矿区必须进行整合,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源赋存状况复杂的矿区,以资源条件为基础进行整合,不搞一刀切;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要坚决关闭。
2、资源整合与企业重组相结合。资源整合中,应结合矿山实际,通过联营、兼并、收购、股份制、租赁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开展整合工作。
3、推行两权分离。通过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分离,对无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低的矿山可由技术力量强和管理水平高的矿山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五、工作安排
资源整合工作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县两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2007年11月底前基本完成铅、锌、钼、石膏、煤等重要矿种及洛华钼矿区、凤县铅锌矿区、旬阳铅锌矿区、西乡石膏矿区、神府煤矿区、彬长煤矿区、黄陵煤矿区等重点矿区的整合工作。2008年11月底前完成本方案其它重点矿区以及市县自行确定的整合矿区的整合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编制、审批实施方案。
依据全省总体方案,以县为单位,编制整合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整合矿区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矿权设置情况、整合目标、整合方案(拟整合采矿权主体、资源总量、生产能力)、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等内容。经市政府初审后,2007年4月底前报省整规办审查后报省政府审批。2007年5月底完成本方案确定的2007整合重要矿种和重点矿区整合实施方案的审批工作。2007年年底完成本方案确定的其他矿种和重点矿区整合实施方案审批工作。
(二)组织实施(2007年6月-2008年10月)。
1、列入2007年资源整合的重点矿种和7个重点矿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批准的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从6月份开始组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实施。被整合的矿山要按照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进行,有关部门要吊(注)有关证照,并及时为保留的矿山办理审批手续。整合后先由工商部门对整合的企业名称进行核准。
2、国土资源部门按照法定权限为整合后的企业划定矿区范围,组织审查开发利用方案,并依法颁发采矿许可证。
3、采矿权人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进行建设(改造),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相关证照后组织生产。
(三)检查验收。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市县自查的基础上,分别对2007度和2008整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舆论宣传。
资源整合是针对目前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及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市、县要积极采取广播、电视、报纸、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目标任务。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其他干扰,树立全局观念,扎扎实实做好资源整合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
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的系统工程。市级人民政府是资源整合工作的责任主体,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成立整合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不等不靠,本着成熟一批,报批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抓紧时间,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资源整合工作。
(三)落实工作责任。
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保证资源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具体分工如下: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调查摸清整合区域内的资源状况、开发现状和矿业权设置情况,组织审查矿区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依法划定矿区范围,颁发采矿许可证;
工商部门负责对拟设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核准,颁发工商营业执照;
环保部门依法强化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负责本级审批权限内整合后矿山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开采三年以上大型矿山的环境影响后评估报告的审批,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治理无望的矿山,可以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依法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煤炭矿山竣工验收、生产能力核定,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 公安部门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时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
供电部门负责切断关闭矿山生产用电,拆除供电设施,并负责整合后保留矿山的供电工作;
监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制订优惠激励政策,促进资源整合。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职权范围内制订优惠政策,注重运用法律、经济手段,推进资源整合工作。
2、整合矿山原则上不予扩大范围,对整合矿区周边零星资源应本着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可采用协议出让方式配置给整合后的开发主体。
3、对整合后重新设置的采矿权,在办理有关证照时,国土资源、工商、环保、安全监管、煤炭等相关部门要简化程序,优先审批。
4、矿山重组后,保持原税费收益分配比例不变,维护地方经济稳定发展。
(五)切实加强管理。
1、整合期间,整合区域内暂停新设置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后严格按法定权限进行审批。
2、资源整合前矿业权无偿取得的,整合后按照省政府陕政发[2004]121号文件规定执行。
3、下列矿山应在资源整合中予以关闭:(1)证照不齐的矿山;
(2)存在“楼上楼”的,整合后只保留一个,其余关闭;(3)国有矿山范围内影响大矿安全生产的小矿应当关闭。(4)凡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两次以上或违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规等有关规定应予以关闭的矿山;
(5)资源枯竭的矿山;
(6)凡被列入整合对象但拒不参加整合的矿山。
4、对不能按期完成整合和关闭矿山任务的县(市、区),暂停探矿权、采矿权及相关证照的审批。
(六)加强督导和责任追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资源整合工作扎实开展,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严禁整合矿山弄虚作假,严禁“停而不关”,严防将距离较远的矿山整合,严防不按本方案审批程序非法生产或复采,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查以权谋私、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对阻挠资源整合工作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法按治安管理条例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发〔2009〕70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进一步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10号)文件精神,不断完善耕地增加或减少的相关政策,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应严格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如实进行耕地调查,严格按照国家组织全面内业核查,省级组织实地复核,国家组织实地抽查、核实等确认的程序和措施,认定耕地面积,确保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耕地面积真实准确。
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认耕地增加或减少的省份,不调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本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
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认耕地增加的省份,在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新增耕地的位置和面积并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不低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定的指标前提下,对属于1999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修订施行后,由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垦、且未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前纳入耕地统计范围、也未在相关图件上标示过的新增耕地,通过土地整治达到相关规定的质量,经申请确认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认耕地减少的省份,已经低于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凡属于1997-2010年规划期内,由耕地调整为其他可调整农用地(即带K地类,不含生态退耕形成的林地),且未破坏耕作层的,可按耕地管理,纳入耕地目标考核;纳入后仍有缺口的,须在新一轮规划期内,通过补充耕地面积或减少对耕地占用等措施确保实现耕地保有量的目标。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一日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2003年宣传工作要点(国土资发[2003]29号)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布文号】国土资发[2003]29号 【发布日期】2003-02-08 【生效日期】2003-0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土资源部2003年宣传工作要点
(国土资发[2003]29号)
200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03年国土资源宣传工作意义重大。2003年国土资源部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央宣传工作总体部署,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发挥创造性,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宣传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和各项新举措,为国土资源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宣传资源国情国策国法
深入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要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紧密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保障。
----大力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大政方针。着力宣传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国土资源系统结合工作实际的认识和体会。
----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系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实践创造。着力宣传全系统结合工作实际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新鲜经验,宣传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国土资源系统党的建设、依法行政的新成果,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大力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着力宣传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基本情况和形势,宣传保护自然资源的基本国策,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
二、紧紧围绕部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宣传
紧紧围绕《国土资源部2003年工作要点》,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土资源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掘新闻点,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新闻发布、记者座谈、现场采访、人物专访等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宣传报道。
――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着力宣传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保障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工作战略转变等的新举措和新进展。
――宣传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着力宣传土地使用权市场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与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国土资源权属管理和登记发证等的主要措施和进展。
――宣传国土资源调查和对外开放。着力宣传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队伍“野战军”建设、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创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吸引外资勘查开发国内矿产资源、支持和推进国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的重要进展和成果。
----宣传国土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宣传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峡库区和汛期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等的主要措施和成果。
----宣传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和执法监察。重点宣传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查处国土资源重大违法案件的具体进展和成果,以不断增强全社会自觉遵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自觉性。
三、加强典型宣传和专题报道,增强宣传的厚度和广度
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问题,加强策划、周密计划、主动工作,积极开展典型宣传和专题报道,大力探索新的宣传途径和宣传样式,不断增强国土资源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典型。宣传推广一批国土资源管理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影响力,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重点宣传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典型,宣传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的典型,宣传国土资源依法行政的典型,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典型等。同时适时曝光一些反面典型,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着力搞好系列专题报道。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国土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捕捉新闻热点,开展深度报道。采取组织记者团等形式,深入国土资源管理一线采访,大力反映基层的实践与创造,努力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
----积极创新宣传样式。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样式,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大力开展新闻宣传。通过外宣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通过制作电视节目、组织文化创作、开展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影视、文化和科普宣传。
四、精心组织好地球日、全国“土地日”、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
“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是国土资源系统的传统宣传日,是开展国土资源宣传的很好契机。要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
----组织好地球日宣传。今年4月22日是第34个地球日。要围绕主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大力增强全社会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爱我家园的意识和自觉性。
----组织好全国“土地日”宣传。今年6月25日是第13个全国“土地日”。要围绕主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类型、富有实效的宣传样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土地管理的宣传高潮。
----组织好法制宣传日宣传。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要围绕主题,结合“四五”普法和依法行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着重培养公民的资源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观念。
----组织好科技活动周宣传。5月份的第三周是科技活动周。要积极发动新闻媒体、科技团体,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的规划部署和重大进展,努力普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科技意识。
五、切实加强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新闻宣传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宣传和发动全社会重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土资源宣传工作,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领导,切实把本地区、本单位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落实专人负责,落实专门经费,积极为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要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人员要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国土资源工作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宣传水平。要下大气力找准资源管理和新闻宣传的结合点,找准资源政策和工作实践的结合点,善于发现新闻焦点,积极加强宣传策划,不断增强宣传的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宣传统一管理,注意把握宣传口径,加强沟通,上下联动,努力形成宣传合力。要做到电台经常有声、电视经常有影、报刊网络经常有文章,各级各类宣传媒体经常性刊载国土资源动态信息,社会主导媒体不断刊发有份量、有影响的国土资源新闻报道,宣传规模不断扩大,宣传层次不断提升,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不断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完善机制,加强培训,增进交流,增强活力,不断提高宣传人员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国土资源新闻宣传工作队伍。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好新闻评奖活动,鼓励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国土资源宣传。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评比表彰,激励各地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创造性和实效性。要在全系统创造人人踊跃参与宣传、争当宣传标兵的良好氛围。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不断总结本地区、本单位宣传工作的情况、经验,检查宣传工作要点落实情况,不断推进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要每半年将本地区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和报道成果报部,部将进行汇总通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中期检查的通知(国土资信办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布文号】国土资信办发〔2007〕8号 【发布日期】2007-07-09 【生效日期】2007-07-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中期检查的通知
(国土资信办发〔200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覆盖的试点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为全面了解全国金土工程一期建设进展情况,保证金土工程按期完成,依据《关于印发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3号)和《关于开展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08号)的精神,部金土工程办公室决定于2007年7~8月对各地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主要对照《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和部批复的各地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的内容,对各地金土工程一期建设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金土工程一期覆盖的64个节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包括:
1.金土工程一期的项目立项、经费落实和组织实施情况;
2.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情况;
3.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农用地分等、矿业权、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等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4.各节点单位局域网建设及省―市―县联网情况;
5.各试点单位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及安全系统建设情况。
二、工作安排
本次检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自查阶段(2007年7月10日~8月5日)
各地首先按照《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和部批复的本地金土工程建设方案所确定的建设任务和进度进行自查,包括工程基本概况、项目立项与资金落实、组织领导与实施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成效、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保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各省(自治区)负责对所辖试点城市(不含计划单列市)的金土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一并形成自查报告;计划单列市自行开展检查形成自查报告。各地在2007年8月5日前将自查报告以正式文件(连同电子文档)报送部金土工程办公室。
2.现场抽查(2007年8月6日~8月25日)
部金土工程办公室根据各地自查情况,对部分地区金土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现场检查与调研,一并研究推进工程建设的措施。
3.总结阶段(2007年8月26日~8月31日)
部金土工程办公室将检查结果汇总报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通报全国。
联系人:高晓桦
电话:010-66558619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100812
邮件:xhgao@infomail.mlr.gov.cn
二○○七年七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