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828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多个方面。当前国际经济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1.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需求增长,进出口贸易恢复,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由于强势美元地位改变后,2004年美元可能在一个相对低价区域波动,因此我国的贸易条件仍将相对有利。另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国际贸易的扩大带来较为严重的障碍,我国外贸出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国外对我发起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调查,涉案金额数亿美元,特别是一些国家在特别保障条例下专门针对我国商品设立了一些非关税壁垒,将增加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难度,这种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2.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当前国际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跨国购并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我国在此方面已出台了相关的条例,对于吸引国际购并资本将有促进作用。境外股本融资的形势也相对乐观。全球股市在止跌转升后,融资气氛已明显好转。这对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和发行股票融资比较有利。2003年,“中国人寿”在美国和香港股市同时上市,募集资金达到35亿美元。2004年国内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均有意抓住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赴境外融资。另外,美元贬值使欧元区和日本的投资商在我国境内采购投资品和雇佣员工的价格降低,这些也将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然而,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将吸引国际主流资本的流入,我国利用外资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3.其他方面的影响。由于美元对主要货币汇价大幅下跌,人民币也面临升值压力。虽然2004年美元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没有消除。近年来,美联储连续大幅度下调美元利率,并引发其他国家跟进降息,世界主要经济体利率处于低位,对于我国通过调整人民币利率调控经济运行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这三大经济体的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一个影响,很明显的是需求减少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美、日,它们的外需减少了,我们的对外贸易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商务部也估计了,2012年的外贸增速会减少,我们还是要靠开拓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市场来弥补。
第二个影响,由于这三大经济体继续实行经济刺激计划,这样流动性过剩的情况还会继续存在。像美国的基准利率是0到0.25%,欧盟原来是1%,2010年上半年提了两次利息,提到1.5%,下半年又降回1%。日本更是0%到0.1%。美国还搞了一次扭转操作,就是卖出短期债券,买入长期债券。这样大量的货币供应,会对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现在石油在100美元上下,其他的大宗商品由于需求减少,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还是在比较高的位置。这对我们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中国现在是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特别是石油,现在我们的进口量在2亿吨左右,就是14亿桶。如果石油每桶涨价10美元,相当于中国人民每个人要多拿出10美元。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制裁伊朗,如果伊朗不出口石油,石油可能要涨到250美元一桶。不管怎么说,石油肯定要涨。
第三个影响,因为它们实行低利率,这样会迫使发展中国家通过提高利率来对抗输入型的通货膨胀。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所以情况还好点。巴西就受不了了,巴西现在的利率是11%,高利率肯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据说巴西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是0%。第四个影响,尽管美元近来好像是升值了,这个升值也是有原因的。但长远来看,美元贬值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人民币现在的贬值是暂时的,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还是存在的,这样就会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造成威胁。
第二篇: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评析
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评析
一、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走势
根据前5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42942亿元,同比增长7.9%,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这一增长速度与今年一季度增长8.1%和去年全年增长8%的速度相比落差不大,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表明国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情况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增长所推动。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长2.4%,与第一季度速度基本相当;第二产业增长9.7%,比第一季度略有提高;第三产业增长7%,比第一季度略有回落。从今年工业走势看,相对比较稳定,规模以上工业3月份增长12.1%,4月份增长11.5%,5月份增长10.2%,6月份增长10.1%,上半年增长11%。
第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靠内需增长所拉动。从今年需求变化情况看,投资增幅提高比较明显,一开局就比较高,1~2月份同比增长16.7%,1~3月份增长15.1%,1~4月份增长16.5%,1~5月份增长17.6%,1~6月份增长17.9%,增速逐月加快,表明国有及其他投资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一样,增长速度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高开,2月份增幅下来一点,3月份又有所回升,4月份比较稳定,5月份由于“五一”因素,增幅又有所提高,上半年增长10.3%。也就是说,从内需的角度看,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基本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发展趋势,表明内需增长机制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进口和出口增幅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1~6月份,出口额达到了1246亿美元,同比增长8.8%。进口额达到1164亿美元,增长14%。进出口增长速度均比一季度和去年全年有明显的回落。进出口相抵,虽出现顺差,但同比减少43亿美元,表明外需出现明显的回落。
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就通胀角度而言,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与去年四季度相差不大,去年四季度三个月同比分别上涨1.3%、1.5%、1.2%。价格没有明显的变化,主要因为大多数消费品价格保持比较低的变化趋势。关于通货膨胀,目前基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通胀可能会明显回升,一种认为通货紧缩还是主要矛盾。我的意见是:今年的通货膨胀还不会呈现急剧的变化趋势。原因主要有四条:第一,目前价格的上涨主要体现为服务价格的上涨,靠政府主动调价,还不是靠市场供求关系改变后自发的上升。吃、穿、用的产品价格还是下降的。第二,我国市场上游产品的涨价趋势是减弱的。今年前6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购进价,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0.3%和1.8%,均比上年同期的涨幅有明显的回落。从上游产品价格对下游的影响看,呈一种减缓的趋势。第三,从外部环境看,国际上是
通货紧缩趋势而不是通货膨胀。国际上工业品价格除石油外,多数呈下降趋势。所以,来自外部的通胀压力也不是很强烈。第四,从整个宏观环境看,平衡的基础还是比较稳固的。财政收大于支,前6个月,财政同比增收26.2%,大大超过预算增收任务。信贷还是存差,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还是走低的趋势,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M0和M1增势都不强烈。国际收支也不错,外贸进出口还是顺差,外汇储备处于1800多亿美元的高水平,1~6月外商直接投资到位是20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因此,宏观三大平衡基础即财政、信贷、外汇收支平衡状况没有大的损伤,有的方面还有改善。
从效益看,1~6月财政收入增长26.2%,1~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4%,其中国有企业利润增长31.5%,亏损还是下降的。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也保持增长。由此,宏观效益和通货膨胀都在良性循环区间内。
但从发展趋势看,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苗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二季度增长回落到8%以下。与去年情况正好相反,去年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
8.3%。这主要是因为,从产业角度看,工业增长从3月份开始逐步回落,工业增加值3月同比增长12.1%,4月增长11.5%,5月增长10.2%,6月增长10.1%,呈现逐月回落走势。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外需的减弱:出口3月同比增长14.3%,4月增长11.1%,5月增长3.5%,6月下降0.6%,呈现逐月大幅回落走势。
二、社会总需求适度增长
今年以来,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保持了适度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需要,但从构成上看,社会总需求呈现出内需增长加快、政府主导明显的两个突出特征。
内需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弱,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比一季度和去年分别加快2.7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继续保持着去年以来平稳的增长势头。
而外需,由于国际形势不好以及我们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增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需要指出的是,内需增长的加快,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看,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在投资领域,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10.4个百分点。在消费领域,上半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3.5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经济结构调整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各方面都比较关注。存量和增量调整都有新的进展,农业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反复苗头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
1.在存量调整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理想,出现了几个积极的信号。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一是品种优化。据农业部门统计,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
比上年扩大2000多万亩。二是布局优化。东部沿海较大幅度调减了粮食面积,集中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也加大了优质专用粮开发步伐。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在巩固近两年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关井压产,企业产品平均售价上升,煤炭行业整体上扭亏为盈。冶金行业在继续做好“关小、淘汰落后”工作的同时,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宝钢、首钢、武钢宣布战略结盟,市场销售较好的产品增长较快,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应该说冶金行业今年的效益也是不错的。
2.在增量调整方面。从投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也明显加快。1~6月份,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3%,这是比较快的,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增长46.9%,科教、文化投资增长更快。西部地区投资增长也是明显加快,1~6月份,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快11和10.5个百分点。从收入角度来说,国家从1月1日开始提高了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标准,对特殊地区实施特殊岗位津贴,这必然增加低阶层的收入,“两个确保”工作也得到了强化,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保证率上升。在“两个确保”方面,到5月末,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4.6%,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99.9%;93%的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基本生活费发放率达到98%。这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
但在经济结构调整向前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苗头。如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行业出现了逆向的变化,平板玻璃行业新增生产能力过多,非法小煤窑死灰复燃严重,市场过剩的普通小型钢材、线材产量快速增长,纺织行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说,应该说今年问题还是比较大的,调整进展还是不明显。主要是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国民收入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比较明显,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仍保持较好的趋势
总的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总体上仍保持较好的趋势,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明显,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比较低,不少地方财政困难欠发工资现象较突出。比如1~5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4%,国有企业利润增长31.5%,增幅相对去年而言是一个回落的趋势。估计上半年工业利润增幅只有20%左右,利润的增加更多是由少数行业、少数地区带来的,多数中小企业经济仍比较困难,多数地区仍是微利状态。尤其是农民收入整体上增长比较慢,上半年增幅只有4.2%,与城市居民的增幅相差1.3个百分点,表明农业的效益比较低,不利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势必影响消费的增长。
五、国民经济发展趋势
受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惯性和滞后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将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但随着扩大内需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内需的扩大仍将会弥补一部分外需的减弱,其回落的幅度也不会太大。全年经济总的走势大体是,一季度高开,二季度有所回落,三季度可能会进一步回落,四季度可能相对稳定,但完成全年经济增长7%的预期目标还是有可能的。
从生产方面来看,今年农业生产受干旱等灾害因素的影响,加上粮食面积的调减,粮食总产量可能会略有减产,但其他农产品生产形势还是比较平稳。工业,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加上内需的稳定增长,生产形势还比较不错。第三产业由于金融、房地产的增长相对平稳,运输业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可能略低于去年水平。因此,从生产环节初
步判断,全年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可以在7%以上。
第三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首先,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显着成效,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并不断充实完善了包括两年中央新增投资
1.18万亿元带动总额4万亿元投资计划,促进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发展情况好于预期。GDP增速逐步加快,经济效益趋向好转。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外需出现向好迹象。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价格下行压力有所缓解。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是健康的。农业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新农村建设加快。尽管今年农业遭受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促进下,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获得好收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成效继续显现。就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进展顺利。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颁布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部分地区启动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创业板正式推出。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新闻出版行业体制改革全面推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国内居民的购买力大幅度提高,金融行业运行平稳,通货膨胀的势头基本上得到遏制。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开始至少还有30年的快速发展期,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今年我国经济较快回升的同时,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目前经济回升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派生投资拉动,由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市场性投资增长虽然也在恢复,但比较缓慢,扩张计划中的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内生的市场性投资能否成为新的稳定增长动力仍然存在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巩固经济回升态势的任务艰巨。
其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这场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部分金融企业遭受了损失,但损失的数量很小,不可能从根基上动摇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和国内外经济复杂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总揽全局、正确判断、科学决策,确立“保增长、扩内
需、调结构”的战略思路,及时、准确、有力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快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经济稳定回升态势基本形成,全年8%的保增长目标完全能够实现。但是,要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还面临许多已经呈现或潜在的问题和困难,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内生性持续增长动力相对不足。目前的经济增长动力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自发投资和消费等作用比较小,内生性经济增长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引发了通货膨胀预期,国际经济复苏迟缓等问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外需对我国的经济拉动能力尚弱,经济回升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但粗放发展模式至今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当前产能过剩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在2010年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同时增强灵活性,逐步实现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由政府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政策外部驱动转向市场内部驱动,由经济快速回升转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最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最主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处于由快速回升到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逐步实现经济发展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由政府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政策外部驱动转向市场内部驱动。在保持经济快速回升发展势头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新时期,我国面临很多经济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由于收入水平所限导致的购买力不足,所以,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只有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释放出来;只要农村消费市场得到启动,我国就能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使我国经济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我们坚信,党会为农村新一轮改革带来的春风,必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当前经济形势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
当前经济形势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
·王俊杰
传媒业的总体发展步调受制于经济的发展,会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步调保持一致。但具体到传媒业的某些子行业,则会受制于政策、科技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最近,我国经济“半年报”出炉,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温和下行,去年第四季度增速为7.9%,今年第一季度增速为7.7%,第二季度增速为7.5%。经济增速回落引发市场各方对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的强烈关注。尤其是,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5%,这触及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内外需疲弱是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和需求不旺,工业领域通货紧缩风险加大。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经济在温和回升,但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远远赶不上美国国内需求的上升,这说明目前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出现了明显的衰减。市场各方猜测宏观经济政策会转向“保下限”。
今年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如何与“经济运行区间”相配合做了详细阐述——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表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大。
目前看,我国消费需求总体稳定,第二季度消费实际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国内消费仍有增长潜力;为了保证全年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等指标不滑出下限,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温和的经济刺激政策,这将有助于稳定国内的经济增长。
传媒业是经济大家庭的一员,其总体发展步调受制于经济的发展,会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步调保持一致。但具体到传媒业的某些子行业,则会受制于政策、科技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一般来说,消费、技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个因素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对于中国传媒业的影响将是本质性的。
投资放缓对传媒业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和10年来最低增速持平,呈现出连续下降的态势。总体而言,相对于钢铁、煤炭等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兴行业的活力相对较强。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活跃度,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但6月份增速比1至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经济缺少兴奋点,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
受外汇占款缩量及准备金率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银行业总体信贷投放能力依然不强,预计全年新增贷款不超过9万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基于流动性趋紧的变化,预计央行将保持流动性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在稳健基调下向宽松方向微调。下半年一旦经济增长滑出下限、资本流出加快,不排除央行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具体到传媒业,传媒业的特点就是“永远需要人,永远需要钱”。我国传媒业确实可以在短短几年时间靠资本运作发展壮大。但是,IPQ开闸的一再推迟,总体投资的放缓,对于传媒业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传媒业的融资之路下半年总体上将不会顺畅。
传媒业的融资和改革步调将会严格遵从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目前传媒业热衷的“上市融资”为例,从改革思路上看,政府似乎更愿意在媒体的经营领域实施较大的改革,而对于敏感的采编领域几乎没有触及。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策略依然与以前一样:一是推进集团化,二是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三是经营性资产可以上市。
消费波动对传媒业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4913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5%,较去年同期9.7%的增速大幅回落,也落后于上半年
7.6%的GDP增速。这反映出在宏观经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微观层面出现困难。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开工不足,导致了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对民生支出的投资力度减弱。
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第二季度同比上涨2.4%,涨幅与第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5%。
其实,消费发生较大波动或者说紧缩的情形,对于传媒业来说未必是坏消息,因为这可能会有“口红效应”出现。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就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报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售状况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另外,电影业也一直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腾飞期;2008 年的经济衰退,也伴随着电影票房的攀升。2008年,我国主流院线票房已经超过了4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其中,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数量也历史性地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日本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在经济增速降低时期,虽然其他行业遇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
出口波动对传媒业的影响
今年尽管美国经济复苏,有一些明显的好转迹象,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较缓慢。再加上有些国家实行
超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倒逼人民币升值,我国劳动力的价格也在提高,出口的难度在加大。
从2012年2月起我国外贸月度出口持续低速增长,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因素,我国出口量几乎为负增长,外贸增长进入又一个低谷。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优势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增强。2012年1-10月,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减少0.4%,占比进一步下降。医药品、制成肥料、电信及声音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其他运输设备、旅行用品和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进口分别增长26.4%、32.7%、18.4%、17.1 %、15.3%、13.9%和18.5%。
201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是低速增长。政府将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完善“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政策,加强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指导,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在调整结构中,有一项便是扩大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要求制定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鼓励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支持通过国家重点文化会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这些政策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形下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长期受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音像传媒制品的冲击,韩国文化传媒出口市场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但随着近年“韩流”文化的宣传,韩国影视及音乐动漫等文化传媒产品出口不断增长,2012年出口12.5亿美元,进口11.6亿美元,实现0.855亿美元顺差。此为韩国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文化领域顺差。
这在中国同样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最新研究数据,2013年l至6月,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的海外出口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1 %,形势喜人。
技术创新与经济趋势
与经济形势带给传媒业较为平缓的影响相比,信息技术带给传媒业的变革和影响在2013年可能会更大。
有学者认为,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大众传媒进入到新旧媒体共存的时代。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指出,“通过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传播系统,我们将看到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它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当比较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化和适应”。面对新技术的步步进逼,传统传媒业不得不选择“演进”路径与“适应”方式,利用、转型、融合似乎成了传统传媒发展战略的基轴。
之所以要强调2013年下半年信息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有一些数据不能忽视:微信的用户已经突破4亿;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达5.4万亿元,增长38.5%,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热点。
博客逐渐淘汰了网站,微博逐渐淘汰了博客。而微信实现4亿用户所用的时间更短,仅两年!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语音、文字、图片、视频、表情等一应俱全。其中,语音通信功能的加入意义重大,它改变了互联网用户以往单纯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社交的状况,使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回归至语音。与此同时,微电影等网络传播样式也在悄然兴起,80后、90后等这些年轻人早已不再将传统媒体作为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这些,均要求传统的传媒业尽快做出反应。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
第五篇: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内容摘要: 2007 年下半年以来,经济论文“ target=”_blank">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求我们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滞胀 出口导向型战略 转变方式。
2005 年至2007 年上半年,全球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增长率为5 %左右,2007 年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08年,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不容乐观,面临滞胀的威胁。我国外贸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调整出口贸易增长的方式,推动出口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一)美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2007 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进一步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危机。美国经济增长存在重大的下行风险,而通胀的风险在加大。2008 年以来,美国的经济产生新一轮的动荡。
首先是五大投行的没落,继3 月份美联储拯救贝尔斯登之后,9 月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并购,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即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已获批转变为商业银行; 其次是政府接管了经营困难的“两房”(即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这一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市场及美元信心,扩大了抵押贷款能力,但同时也扩大了政府负债,使潜在财政负担损失高达2000 亿美元,并产生了较大的道德风险。纽约股市已进入熊市,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
(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失业率总体上升。
2008 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14 %和319 % , 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104 个和0146 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各国失业率明显上升,美国失业率从1 月份的419 %持续上升至8 月份的611 %;日本从318 %上升到412 %;欧元区从713 %上升至715 %。同为资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和巴西失业率分别从1 月的518 %和8 %下降到8 月份的513 %和716 %;韩国和墨西哥分别从3 %和411 %小幅上升到31 2 %和41 2 %;马来西亚则从2007 年四季度的310 %提高到2008 年二季度的315 %。
(三)全球贸易增长放慢。
据OECD 统计,2008 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量环比增速放慢,一季度增长1 % , 二季度下降012 %。其中,OECD 国家出口从114 %回落到014 %;进口一季度增长016 % , 二季度则转为下降018 %。美国前七个月出口额为1094612 亿美元,同比增长1813 %;进口额为1514417 亿美元,增长1219 %;进出口差额为-419815 亿美元,减少011 %。欧元区前七个月出口额为9280 亿欧元,同比增长715 %;进口额为9393 亿欧元,增长1119 %;进出口差额为-113 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10 亿欧元。日本前八个月出口额为566027 亿日元,同比增长319 %;进口额为539134 亿日元,增长1215 %;进出口差额为26893 亿日元,同比减少5819 %。中国前八个月出口额为937619 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 %;进口额为785619 亿美元,增长30 %;进出口差额为151919 亿美元,减少612 %。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我国采用的是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 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2000 年至2007 年出口额从2492 亿美元增加到12180 亿美元,贸易顺差也从241 亿美元2621 亿美元。、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7 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分别为2912 %、1414 %、1114 % ,位居前三名。、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生产过程中忽视环保和劳工福利。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过高,出口商品层次不高。出口价格偏低,国内同类企业竞相压价,有的企业出口赢利仅靠出口退税所得,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出口的商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方式给了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可乘之机。、加工贸易的比例和规模过大。1979 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2135 亿美元,只占当年出口额的214 % , 2007 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617615 亿美元,占到当年的出口额的50 %以上。还需要注意的是加工贸易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近几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到总进出口额的70 %以上。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中,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它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的环境带来灾害性的后果。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口增长速度放缓。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 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 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2008 年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
2007 年,全球共有19 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 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次贷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转弱,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的“337 调查”个案明显增多,中国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论/文/网 LunWenNet/Com]
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盟内部的经济状况和就业不容乐观。2008 年1 月31 日据欧盟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7 个成员国的失业率为618 % , 高于警戒线。欧盟的反倾销及其它贸易保护手段再度抬头,欧盟从2008 年2 月16 日起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一般蜡烛、锥形蜡烛和类似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纪念性和户外蜡烛除外。整个调查程序将历时15 个月,初裁将在9 个月内作出。欧盟已选定巴西作为惟一的成本参照替代国。6 月27 日,欧盟《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简称PFOS 指令)正式生效,规定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制成品中PFOS 含量不得超过总质量的01005 %。该指令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将远大于先前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 年11 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 月底,5 个月累计升值了514 % , 这比2007 年前10 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19 个百分点。
2008 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高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将使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同时,2007 年人民币兑欧元在波动中累计贬值了316 % , 因此我国企业对欧出口利润有所增加,加上一年来对欧出口比重明显上升,与对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因素将对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
三、对策。
(一)外贸出口目标应重新定位。
外贸出口目标应由单一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向提升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口导向战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增长一路高歌猛进。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很有必要进一步上升到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只有如此,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要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看,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减少资源流动和重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帮助各类走出去的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鼓励各类保险机构开发面向走出去企业的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解决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要及早建立全方位、高效率的企业服务机构,承担向走出去的企业全面介绍和宣传国外的法律、法规和投资环境,预警投资风险,开拓市场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防止不顾条件地一哄而起往外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三)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自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从近期看,美元贬值还将持续。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必要时可适当利用人民币贬值支持出口。
(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传统出口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出口产品的研发设计,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体系的国际认证。推动和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建立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公共检测服务。、加强调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通过总量调整,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密切关注“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动向,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加强源头治理,兼顾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逐步实现生产、消费和出口的相互协调,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提高企业和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建设政策支持体系,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为中外企业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信息、采购和合作平台。
(五)促进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遵守劳动法,遵守税务、外汇、海关、进出口法律法规,尊重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员工利益。加快制订员工最低工资标准,履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严格规范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保障制度和卫生安全制度。促进企业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合理反映出口商品的劳工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自觉维护诚信经营的规则,这是为了防止国外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如TB T、SA8000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六)完善调整加工贸易和外资政策。
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加工贸易和外资项目,严格限制甚至取消,提升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和档次,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鼓励发展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推动加工贸易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向上下游延伸,提高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等形式自主创新。制订有效政策,调整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七)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改变重外轻内、重国轻民的观念,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管理经验的国外企业合资,促进企业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通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资助、国际市场信息提供和服务、人才培训、市场推广、国外参展推介宣传等方式,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建立自主国际营销网络,深度开拓市场。取消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审核,放宽投资用汇和人员出入境管理,提供全面的境外投资信息服务和境外权益保障。
(八)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承包工程、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金融网点建设,增加对重要贸易伙伴的运输航线。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和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抓住国际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的机遇,创造条件,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九)加快拓展多元化的外贸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多元化,可以改变当前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少数几个经济体的过分依赖。西方经济学有一句防范风险的名言: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对这种带有全局性的全新外贸环境变化,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调整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在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多具有缓冲弹性的外贸目标市场,实现多点开花,防止和缓解外部需求演变对我国外贸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严重冲击。
参考文献:
[ 1 ] 王受文。转变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J ].国际贸易,2008(7): 19.[ 2 ] 曲凤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我国影响[J ].国际贸易,2008(6): 49.[3 ] 张莉。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及影响评估[J ].中国对外贸易,2008(9): 84.[4 ] 李成钢。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J ].国际经贸探索,2008(9): 12.[5 ] 刘兵权。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 ].国际贸易问题,2008(7): 94.[ 6 ] 陈丽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 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 张鸿。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M].上海交大出版社,2006.[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