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这几年,世界经济低迷、动荡不已。金融危机带来经济的萧条使国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二百多年以来少见的。这种政治经济的动荡,带来了全球整个大格局的变化,使人们在思考二百多年以欧美国家为主体构建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是不是有些问题?人类按照这个发展方式还能不能走下去?
当今的世界形成了三个共识:第一是全球长期的经济萧条已成定局。我们面临的是全球经济危机,这是非常严重的国际局势,长期的经济低水平运行就业就有问题,就业一有问题就要发生**,形成失业与社会动荡的连锁反应。第二是现行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制度必须改革,资本主义必须改革,世界要变,不变不行的。第三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和平发展已成了无法回避的事实。中国人一雪百年之耻辱,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作为中国人应该为今天的发展感到自豪。中华民族百年奋斗之理想今天终得以实现,这不是谁恩赐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是中华民族百年努力的结果。
面对这些变化,大家要记住两句话,这是我研究学习国内外形势所形成的判断。
第一句话叫做“一个时代的结束”。什么叫一个时代的结束?二百多年来,欧洲文艺复兴带来思想解放运动,提倡科学、提倡思想解放,人类迎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国家的构建。二百多年来,人类在科技文明、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辉煌,人类大量运用科技手段开发自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不到0.6%的时间里创造了98%的财富。这种急剧的科技和物质文明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认为二百多年来人类被四种思潮左右:一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看今天激烈的竞争确实带来效率的提高,但是也使人感到高度紧张;第二种是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消费促进生产,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美国高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用债台高筑维持了今天发达国家的繁荣,这种方式终有一天走不下去,欠的帐是要还的,还不了就要崩溃,这就是历史,以消费刺激生产的理论使人类穷凶极恶地开发地球资源,人类社会已经没法承受这种掠夺性的开发,资源的破坏和污染使人类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类已经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第三种思潮就是弗洛伊德心理学,今天人们在发达的科技文明和物质文明面前并没有得到一种心安,反而被物质的引导走到一条偏颇的路上,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的环境笼罩着人类社会,人类面临巨大的精神危机;第四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讲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基本条件,一个就是物质的极大的丰富,还有一个人们精神世界的提高。西方国家的物质丰富了,但是人的精神没有提高,人都去享受生活,都不干活,能不落后吗?所以是错误的发展观导致了以欧美政治、经济制度为代表的这个时代的结束。
第二句话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以中国的崛起为主要特征。人类社会在二百多年当中发生过三次国家转型,第一次是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带来欧洲现代国家的崛起,英、法、德国都是;第二次是以美日为代表的上亿人口的现代化国家的转型;这次是在中国,十亿人口的大国转型,国家的面积相当于欧洲的面积总和,在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实现转型是不容易的,我称现今的中国发展是文明型国家的转型,既有古老的文明又有现代国家的元素,这种转型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文明型国家的转型有几个特
征:第一个特征是面积巨大,东、西部差别巨大,东西差别是矛盾但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给我们留下梯次性发展的可能;第二,人口众多,人口众多是一个包袱,但当实现了教育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提高之后,又能形成巨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源;第三,两千多年的历史没有中断,人类历史几大文明古国,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到印度文明,只有中国具有两千年以上无中断的历史,这种历史的传承、巨大的智慧财富使后人可以找到适应于自己国家、民族的发展方式;第四,充满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伟大之处在于两点,第一点是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人类的发展需要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自己的和谐、与生命的和谐,这是人生的至理,是很了不起的智慧;第二点是包容,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形成了今天以儒释道三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传承,其中佛法来自印度,中国文化的包容使任何民族和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大海当中融为一体,它是今天人类社会能够跟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最重要机缘。
中华民族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不仅给人类的物质贡献,还有精神文化的贡献,我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与瑰宝。今天中国提出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生命的和谐文化,使人类找到发展的新的重要思想基础,人类必须走与自然和谐之路,必须建立和而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关系,必须找到心灵有所依的精神境界。
T+0 解决方案 2011-2-17 20:03阅读(16)
一.做T的目的:
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二.选择股票:
选股很关键决定的收益的大小。选择中线成长好的股票,本年度热点板块中的一只股票,2011年选择高铁或水利股即可。选择振幅大的股票,因为做T振幅越大你收益越高。
三.熟悉这只股票走势
要了解这个股票的走势,庄家操作手法,比如这个股票的最高价格出现在上午还是下午,具体出现在几点的几率比较大,这个股票喜欢早盘高开还是低开。这个股票振幅多大,这个一定要了解,比如这个股票80%振幅在5%那么你根据开盘价格和开盘后3分钟价格基本可以判断当天最高位在哪里,决定卖点。
四.根据佣金判断做T的每笔数量
比如你的佣金是万分之五,做T股票股价在18元,你每笔交易就是600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18*600=10800元,如果小于1W元你也要交给券商5元手续费。
五.不要贪婪
做T重要的是降低成本,你降低2毛钱你就成功了。不要贪,除非行情好你一下赚5毛以上,这属于捡便宜了。
第二篇: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后继乏力:量化宽松政策搅乱全球经济,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区阴霾弥漫……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经济复苏阴影犹存
郭红玉: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喜有忧。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
总之,2011年将是世界经济艰难前行的一年:源于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的副作用——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过热、资产泡沫——开始显现,但在世界经济还没有恢复元气的时候,贸然采取紧缩政策又会釜底抽薪,打击实体经济,加剧社会矛盾。
沈丁立: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改善的原因,首先来自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有力地稳定了全球态势,不仅保障了世界上1/3人类的经济进步,而且给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传统经济发达地区注入了发展动力。同时,发达经济区也在采取措施,稳定和发展地区经济。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率先改革金管体制,弥补旧制不足,以确保未来不会再次发生类似危机,这一努力的效果将逐渐显现。对欧元区少数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欧盟已创设永久性的救助机制,以维护整个欧元区的稳定,并对接受救助的成员国附加严格条件。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以邻为壑、过河拆桥的短视还屡见不鲜。一方面,欧洲一些央行已开始退出危机期间采取的紧急救市措施。另一方面,美国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欧美分别出台的货币政策各有缘由,但各方埋头自顾而缺乏协调的做法,无益于国际社会通力协作,更不利于克服贸易保护主义,这使新年中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蒙上阴影。
于铁军:2011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不乐观。欧元区内,继希腊、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危机之后,西班牙的情况将更为困难。在德国的压力之下,欧盟现已明确表示,它无法提供资金来救助西班牙。日本的国债余额目前已经达到差不多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国内严峻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使得日本经济难以摆脱增长乏力的局面。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而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加剧通胀风险、预算赤字及债务的失控,使其经济再次直面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也给其他国家造成更大的金融压力。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在2011年虽然还会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和日益上升的借贷成本,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得不放缓,这肯定也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2010年,全球安全局势依然存在诸多隐患。恐怖袭击依然像乌云一样给世界压力;朝鲜半岛剑拔弩张;中东热点无一降温;索马里海盗让世界头疼……2011年,全球安全局势能否得到改善?
安全局势依然严峻
于铁军:2011年,全球安全局势依然严峻。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中东地区的情况依旧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由于巴基斯坦坚决拒绝美军跨过巴阿边界围剿藏匿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组织,而美国扶植的卡尔扎伊政府又十分脆弱,所以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规模也迟迟难以决定。伊朗核危机在经过一系列外交折中之后仍然处于僵持阶段。
2011年非洲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科特迪瓦已经处于内战的边缘;苏丹将于2011年1月8日就南部苏丹是否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投,南北双方是尊重公投结果,和平分手,还是像上世纪那样兵戎相见,这也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沈骥如:俄罗斯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都有所改善。中美、中欧之间在上半年曾出现了不少摩擦,美国遏制中国的主张一度有所抬头,但到了大选以后的年底,美国方面的调子又有所降温。温家宝总理访欧访印表明,中欧关系、中印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大国关系的改善表明,全球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可控的。
但是有一个例外:剑拔弩张的朝鲜半岛的安全形势随时都会急转直下。一个以为有了核武器就可以在未来的战争中战胜对方。一个虽没有核武器,但认为自己经济实力强大并有美国盟友的军事支持包括核武器支持,有把握在未来的战争中击败对方。美国则调动了3艘航母到小小的朝鲜半岛周围,日本也跟着表态支持韩国。这实在是一场危险的博弈。
沈丁立:在新的一年中,大国之间的安全关系有望改善。中美在1月两国防长北京会晤和元首华盛顿峰会后,将进入一段时间的稳定。中日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领土纷争后,正寻找调适之道,改善高层间及时沟通与解释的机制,因此也有望较上年稳定。美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也可能更加稳健。考虑到这些因素,新年中全球安全局势有更多积极趋势。
世界范围内存在多种张力,有些还在加深。新兴发展中大国的群体性快速崛起已对现有国际格局形成一定影响,这已引起既有大国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焦虑。地区层面上许多张力还在释放之中,尤其是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由于海上边界争议,半岛局势仍具高危性。
2010年,各国纷纷“亮剑”军演,军售大单接连不断,多国提高国防预算。2011年,各国将展开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动机仍在沈骥如:当前世界军备分布严重失衡。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美国一国的军费开支几乎等于世界其他国家军费的总额。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国家增加自己的军备,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和防卫能力。
但是,有些国家是存在军备竞赛的动机的。例如,日本就要大力发展军备,甚至有一股势力要废除无核三原则,这是因为日本觊觎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的领土,并希望通过加强日美同盟遏制中国,继续坐大亚洲。印度也有军备竞赛的动机,因为印度希望成为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还有一股势力总是想和中国较劲。印度的国防投入明显超过目前它的防卫需要。朝韩之间,存在着军备竞赛。在西亚和中东,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存在军备竞赛。要降温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是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同时,拥有最多军备的美国应该带头削减军备。
于铁军:总的来看,与此前相比,2010年国际关系中军事内容所占据的比例的确有所上升。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东亚地区。如果不加以重视,并进行适当的控制,未来走向军备竞赛不是不可能的。一般认为,军备竞赛对于竞赛双方而言都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理论上很少有国家主动去参加军备竞赛。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国家之间经常因为互不信任,互相猜忌,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的“安全困境”而不得不参加军备竞赛,进而影响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在军备控制与裁军方面本来出现了一些良好的势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斥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大力发展本国的海空力量,并形成军备竞赛之势。2011年全球性的军备竞赛升级可能不会出现,但如果相关国家之间不能通过建立信任措施等途径展开安全合作,它们之间出现军备竞赛升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沈丁立:军备增长与扩大外购军备,存在于一部分地区。但这些现象并非是全球性的。欧洲也有大国近期正在紧缩军备,削减防务开支。
上述问题源于国际格局的失衡。世界军事超强的美国国民经济产出约为世界的1/4,军费更近世界一半。如此强悍的军事力量不仅长期支撑了美国对世界各地的干预,包括对我国台湾事务的干涉,而且助长了它对伊拉克先发制人的非法与非理性行为,对世界并对它自己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俄中等国愿意根据国情,加大国防投入,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它们的整体军力与美国相比还很落后,国防态势仍呈防御性,谈不上与美国开展军备竞赛,国际安全失衡的局面并未得到扭转。
2011年,世界大国之间和地区强国之间急需改善战略沟通,共同维护现有国际秩序中给各国带来公益的部分,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合作调整现有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全球金融危机给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变革的机会,新兴经济体重要性凸显。二○一○年,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在各个领域均出现博弈。在新的一年,双方该如何协调,以共同推动世界发展?
南北之间应平等互信
沈丁立: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必然相互依赖、共存共荣。发达经济体的继续繁荣,将给新兴经济体提供出口市场和优势技术的支持;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将逐步给发达经济体提供更大出口机会。两者之间关系既密切,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在出口上具有竞争,而且随着新兴经济体的成长,这种竞争也可能更为激烈。新兴经济体的成长过程,也将在资源使用与保障、环境与生态平衡、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各方产生压力。
2011年,新兴经济体在经贸与环境等方面的平衡发展上,仍将保持对发达国家的压力。在《京都议定书》还有两年就将失效的压力下,各方对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博弈必将加快。这更需双方共同努力,提高各自的减排内涵,加强技术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体的技术转移,争取新兴经济体在增强了的经济能力条件下承诺更多自主限制,并扩大在国际核查上的共同协作。
在经贸方面,新兴经济体在继续获得来自发达经济体的生产外包时,要勉力所能,扩大对发达经济体的采购与投资。当然贸易平衡只能相对,须与前者的消费需求相适应,并考虑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润扩大化因素。二十国首脑金融峰会应是新年中这两个经济体之间寻求平衡的合适平台。
沈骥如:从本质上来说,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新的经济力量重心的出现,不是国家间博弈的结果,而是世界各国综合实力演变的结果。但是,国际经济、政治、军事规则的改革和新规则的制定,确实还存在着博弈。但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博弈,就是因为有关各方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平等互信关系。由于任何一方都不能在每一次博弈中保证自己成为赢家,而博弈中的误判有时会给博弈的双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世界各国应该把精力用在建立国家间的平等互信关系,特别是,在争取自己的利益时,要尊重和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从而,通过真诚的合作,实现共赢。后金融危机时代之所以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变革国际经济政治规则的历史性机遇,就是因为这次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经济政治规则中的许多缺点和漏洞,改正这些缺点、修补这些漏洞符合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也几乎已经成为二十国集团的主流共识。这个共识来之不易,应该珍视。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不是博弈,而是真诚的合作。
于铁军: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博弈一直存在。自从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博弈体现得更为真切,变得更加激烈。增加南非之后,新兴经济体的代表由“金砖四国”变成了“金砖五国”。无论是在国际金融体制还是在国际贸易体制上,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协调,都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必要。例如,在2010年的首尔“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表明,要将经常项目失衡保持在“可持续的水平”,并共同采取行动,推动建立“稳定、运作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三篇:浅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浅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
21世纪,全球化的脚步时刻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都产生了密切交流;同样的,它也带来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诸如强国侵略弱国或大国干涉小国内政之类的报道,让我们在了解每天世界都发生了哪些大事的同时,也看清了当前世界的整体发展形势及中国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一、美国重返亚太
2011年夏威夷APEC会议的召开,美国力推的TPP引起广泛关注,他被视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关键;而首次作为正式成员国出席东亚峰会,则被认定为美国正式重返亚太地区的标志......实际上,所谓“美国重返亚洲”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美国从没离开过。据有关资料表明,从冷战结束,美国一直在这一区域进行部署,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即使在小布什政府忙于反恐的时候,也同时加强了关岛一线的军事部署。只不过现在奥巴马出于他的一些考虑,当然也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一个动作,也是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进行一些调整,相比于原来有一些新的举动。我想,它的主要目的说白了就一句话,就是奥巴马所说的,“我们美国绝对不当老二”。客观上来讲,其实就是针对中国来讲的,因为中国现在发展的最好,势头最猛。
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部署,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个地区有新兴大国的崛起,首先就是中国,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如印度。这一区域,地区整合进程已经启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出现的新情况,而且该区域经济发展得非常好。在美国看来,在这区域,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地缘政治利益,对于美国来说越来越重要。另外,在美国看来,这个区域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有一些热点问题。就是固有的一些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包括朝核问题,台湾问题,还有现在谈论很多的南海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热点问题,美国人觉得有可能会造成地区的不稳定,因而有必要把更多的力量和资源部署在这一区域。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无疑会扩大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中国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也随之增大。但是,总体来说,这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它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遏制本身并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为了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和崛起进程。
美国重返亚洲,当然有其战略考虑,有想作为这一地区的平衡者的考虑,也确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亚太地区经济充满活力,全球力量格局在向这一块倾斜,区域外大国都在看重这一地区。谁忽视这一地区,谁的未来利益将会受损。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重返或加强跟亚太国家接触还是利益驱动,不完全针对中国,毕竟中美之间有很强的利益捆绑,美国也还想跟中国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过,在中美关系相对比较平稳的情况下,美国其实无意在“中国威胁论”这个问题上来同中国正面对抗。美国不希望这个问题风平浪静,同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它需要的是适度的紧张。适度的紧张,对于它来讲重返亚太非常有好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美国其实也不愿意看到南海问题过度紧张,引发中国强烈的反应,甚至采取军事行动。如果真的是那样,美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抉择。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些东南亚的小国想利用外部势力,讲的就是美国,试图在两个大国之间博弈,从中捞取好处。我觉得这个有点儿像火中取栗,而且美国不会允许一些国家,比如说越南,特别是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走得过远,以至于出现失控的局面。其实美国人也不愿意南海真的出问题,就是让它适度紧张,但又把这个紧张度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别看越南,特别是菲律宾目前在那“跳来跳去”,好像美国人在后面挑唆、撑腰,可是这也有个度的问题。一旦美国认为无助于地区稳定,可能会引发大的冲突,美国就会变得谨慎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抉择,它要保持均衡。在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美国寻求中国合作的情况下,美国更需要这样做。
在亚洲,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大国,有着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美国重返亚太,但毕竟不是亚洲国家。因为只要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继续赢得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亚洲“人和”的天平必定会向中国方面倾斜。
因此,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对美战略的正确选择应是:因势利导,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此外,对那些积极呼应甚至高调呼吁美国重返亚太的周边国家,应表现出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对那些在美国的策动下不断找中国麻烦的周边国家,更要保持足够的理性与克制。
二、“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央委员会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正式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即“十二五”规划)》并全体通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世界和中国的情况都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
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做好这些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做好经济工作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10年,GDP增长率回升到10.3%,从而进入新一轮即第11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第二,“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也将随之调整变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第四,从外需看,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回升,出口将保持一定增长,外需有可能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正拉动。
第五,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挑战更加严峻。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恢复的过程必将缓慢、动荡而曲折。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流动性泛滥,美国再次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可能有助于缓解美国本身的问题,但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复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在经济快速增长变动中,经济结构升级的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前进中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和改善。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还存在不少难点和热点问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仍然不够。这些都与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有较大差距。
总体判断,2011年,虽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的总体经济环境在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只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有效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不出现重大特殊事件,估计2011年GDP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根据“十二五”规划中表述,主要可以归来为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而及时地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做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2、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管理好通胀预期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较明显的物价上涨压力,月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一度超过5%。针对物价水平上涨的多方面原因,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也应该是综合性的。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
3、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近来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农业太脆弱了,现在出现价格上涨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围绕在农产品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11月份物价指数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1.7%,而非食品价格仅仅上涨了1.9%,说明当前这个价格主要上涨的内容是在食品上,也就是说在农业上。
4、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措施,是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先决条件。
调整经济结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保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最终目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保持价格水平稳定,避免出现通货膨胀风险的重要方面。稳定价格总水平不仅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影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而且影响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
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
总结
因此,不管是美国作为正式成员国参加东亚峰会,菲律宾侵占黄岩岛事件,甚至更早的,日本侵占钓鱼岛事件,还是“十二五”规划以来面临的问题,都说明了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摆在中国面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前中国不仅有严谨的态度处事,又要大胆地去行动。只有这样,才可以顶住国内外的压力,完成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提出的种种目标,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不受外国的侵扰。
第四篇: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摘要: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针对2012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加强防控风险的准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关键词:安全问题、经济增长。
一、周边国家“合纵连横”,利用上安全议题制衡中国。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
一。周边国家“合纵连横”,试图共同制衡中国。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矛头也直指中国。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积极配合,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未来,南海争端将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地区军备竞赛加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建设和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军军备。
美国是亚太地区绝对的军事霸权国家,对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和政治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加速东移,未来一段时间,东亚是美国军事战略关注的首要地区,中国是其防范的重点。
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的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随着中国军力的增长而被放大。虽然美国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但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更强,这主要表现为:澳大利亚认为中国将成为亚洲的主要的军事力量;东南亚国家加快军备建设,加强与美国军事合作关系,尤其是菲律宾和越南;日本将中国列为主要防卫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周边国家正加强军事合作,联合制衡
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虽然能一再宣称自己的军事现代化是防御性的,但是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持续增长,未来这一态势不会改变,这将损害国家间安全互信的建设,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圈”之中。
三、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可以基本确定: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小幅下降;二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并将较长时期存在。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低一点、物价高一点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从长期看,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关键在于准确、辩证理解和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争取;一味求进,大局难稳;只稳不进,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稳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牢牢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夯实经济社会得以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
第五篇:浅谈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范文)
浅谈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摘要: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2012 年是中国经济“在持续 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 ”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众多挑战,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而对于国内政治形势来说,我国政府班子正在过渡阶段,目前形势也算平稳,但是中日关系变得不明确起来,目前中日双方存在局部摩擦,并且南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热议。
关键词:经济货币政策房价中日关系南海问题
一、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依然严重
我们知道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股市在2005年以后也一度暴涨,我国经济的泡沫化成分正在集聚。经过持续调控,2008年3月份以后我国房价涨幅开始下降,但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张性调控政策,抵消了前期紧缩性政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价格再度出现非理性暴涨局面,商品房和住宅空置面积也同比大幅度增加,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程度再度加重。近期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抑制措施尚未遏止房价的泡沫化趋势。如果调控不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产价格泡沫化。
(二)就业形势严峻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报道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大学生已经出现了就业困难,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当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增加到150万人。2012年大学生实际签约不到40%。
三、面对以上主要问题,我们采取的对策有:
第一,完善房地产调控机制,逐步化解房地产市场泡沫。加快制定面向长远的国土资源规划和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协调好农业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关系,保持城市建设用地合理增长,改革和完善土地供给方式,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收入,抑制地价过快上涨。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金比率,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加快城市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创造条件逐步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第二,认真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的缩小,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将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天地,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社会发展和现代经济建设的挑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们要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注重自己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提高等等。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二、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目前来说,我国政府正处于过渡阶段。期间领导者反应较为平稳。所以国内体制比较平稳。
但是真正来说我国政治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周边邻国与我国关系最近陷入了僵局。
(一)中日关系
例如前阵子日本对我国的小动作以及两国之间的口水仗打得是不亦乐乎,特别是在钓鱼岛附近的明争暗斗更是让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起来。“政冷经热”是对当前的中日关系的最好概括.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 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对于其解决方法也很容易,大体来说就是致力于亚洲的整合。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 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 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二)南海问题 最近南海问题也是国内乃至国际的热门话题。“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继在我国渔民传统作业海域抓扣我国渔民之后,于 6 月 13 日举行专门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为中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 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经济可以堆动政治,而政治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只要我国继续对国内体制实行清明政策以及对国情制定适应的经济政策;对外坚持独立主权,不称霸,不搞独裁以及对周边国家实行五项基本原则。相信中国会变得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