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时间:2019-05-13 23:4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第一篇: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

观察新世纪之初日本的发展态势,不禁使人想起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森岛通夫1999年在《日本为什么将会没落》一书中作出的预言。他认为,正是20世纪后半期日本发展的成功带来了现在日本无法逃避的失败,在21世纪的后半期,日本即使尚能保持一定的经济水平,也将会变成一个没有影响力的软弱无为的国家。森岛的预言已经开始被事实所印证。

关于当前的日本政治

自20世纪50年代始,和平、民主与独立就是日本国民争取的目标。时至今日,仍不能说这一目标已经真正实现。在当前日本国家政治领域的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何种选择,对日本能否真正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事务发言权至关重要。

(一)政治的民主化

2001年4月26日,森喜朗终于挂相印而去。然而,回顾2000年4 月5日森喜朗上台执政一年来的前前后后,其“政绩”似乎除了让日本政府背上了更多的债务外,就是“错话连篇”,“神之国”一类“失言”不断,使其因继承小渊一手操办的冲绳峰会而得到的较高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尤其2001年2月10 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格林维尔号撞翻日本爱媛号渔业实习船事件发生时,森喜朗作为国之最高权力者无视民之死活而沉迷于高尔夫球的表现招致日本国民的强烈不满,2 月末其支持率已降至6%—8%。虽已山穷水尽,森首相却仍对民怨众怒俨然不知,用歪理诡辩自我安慰,说什么“我接到的电话都是鼓励我继续干下去的”、“接到撞船的消息后我已经指派人去进一步调查了”云云,在国民已对其完全丧失信心、舆论传媒纷纷猜测其下台时日的严重环境中,仍坐在首相宝座上发号施令两月有余,并代表国家权力去美国访问,对日本的国家政治运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有日本学者称,作为首相,尽管面对如此不利环境,但只要他本人不言辞职,则别人不会逼迫他辞职,这就是当代日本政治制度的一大弊病。由此想来,日本国民的全体意志如何在国家政治中得到反映?日本的政治民主究竟是全体国民的民主,还是首相一人的“民主”?抑或自民党一党的“民主”?日本人常说的“日本政治三流”再次得到很有说服力的验证。

面对日本国家政治的这一非合理现状,许多日本人主张的首相直选论颇有市场。按照公正、合理的法律程序进行真正排除金钱政治的首相直选或许不失为根治日本政治顽疾的一帖良药或改革不合理政治制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小泉纯一郎4月26 日就任首相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了对首相直选的积极态度,要专门设立私人咨询机构进行研究。问题在于这一主张何时能在日本政治发展中取得优势。如果有朝一日日本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进行首相直选,一旦首相不称职则可通过选民公决将其罢免,建立起这样的选举体制理所当然会距离真正的政治民主更近一些。

19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的政治民主化曾出现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曾几何时,故态复萌,以联合政权形式出现的自民党为核心的政权与19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政权本质上的差别并不大。自民党虽是国会第一大党,但并不能代表日本多数国民。日本计量政治学者小林良彰曾专文分析当前日本选举制度的不合理性,其核心问题是少数选民有可能比多数选民获得更大的权益。2000年6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约1亿选民中有6200万人投票,自民党得票至多不过2000余万张。并且这2000余万张选票中受到金钱污染的数量恐怕不小。时下在日本各政党间的竞选中,决定竞选成败的关键似乎已不再是政策主张能否反映民意,而是经济实力。自民党内何人出任首相由派系平衡力学和长老意志所决定。总之,国家政治离国民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这除理解为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裹足不前或退步之外,还能作何理解?

(二)外交的独立性

自80年代末起,日本就有人主张推行大国外交。1990年,栗山尚一在《外交论坛》发表《激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发展》一文,鼓吹日本推行大国外交,引起了世人瞩目。2000年,栗山又发表了题为《对日本外交的期待》的文章,继续鼓吹大国外交。大国外交首先应是独立自主的外交,但栗山始终将维护并加强日美同盟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条件。如果处理国际事务时必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充其量不过二等国外交而已,大国外交何来之有?

持此观点者何止栗山一人。在世纪之交,日本国内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研究成为热门,这些研究也受到国外日本研究界的关注。小渊惠三首相组织研究班子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最终提出了研究成果《21世纪日本的构想——日本的新天地在日本崛起》。日本外务省曾直接组织日本中年骨干学者研究日本外交政策21世纪应取走向,其研究成果是《挑战2001——面向21世纪的日本外交的课题》。类似的研究还有一些。这些研究都从世纪末日本发展面临的困境出发,寻找新世纪日本发展的可行之路,对此有各自的创新之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无论日本走什么路,日本外交怎么变,维持与加强日美同盟不能变。虽然在日本政界还有其他的声音和主张,有主张美国从日本撤军、与美国闹独立者,有主张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建立日美中正三角形关系者,等等,但这些主张只是支流而不是主流,对日本选择新世纪国家发展道路不起决定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国际经济政策调查会、冈崎研究所和美国的Pacific Forum CSIS、The Reischauer Center SAIS在布什上台前夕的2001年1月15日共同举办了“21世纪日美同盟”国际讨论会,召集日美知名的国际问题学者探讨新世纪日本外交的应有取向,一致认同加强日美同盟的重要性,积极主张共同开发TMD,其主要目标是朝鲜,更主要的目标则是中国。美国研究中日关系和东亚问题的著名学者本·塞尔夫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对美国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威胁,只有中国能与美国对抗”,“对于中国(在台湾海峡)行使武力,美国不辞以行使武力相对抗”。这显然是在为即将上台的布什政府提出新的对中国政策制造舆论准备。

在克林顿主政后期,与对日关系相比,美国更加重视协调与中国的关系,甚至要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对日本的要求与热情却常常报以漠视和冷淡。对此,许多日本人颇有怨恚。所以,当由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专家组成的超党派专家小组(著名亲日学者理查德·阿米蒂奇、约瑟夫·奈、卡特·坎贝尔、麦克·格林、詹姆斯·凯利、爱德华·林肯、托克尔·帕特森、保罗·沃尔福威茨等均为其成员)的研究成果《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特别报告:合众国与日本——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于2000年10月11日出笼、向美国新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时,一些日本人着实为这个报告欢喜激动了一场。该报告认为:在今后30年,欧洲不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在亚洲却不能说没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在这个地区有几个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军队,有拥有核武装的大国和有可能拥有核武装的国家。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有随时发生将美国卷入大规模纷争的敌对行动的可能性。面临这样的危险和可能性,美日关系比过去更加重要。日本有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和装备精良的军队,战后在亚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地区稳定、实现信任作出了贡献,是美国干预亚洲时的重要基石。日美同盟是美国安全保障世界战略的“中轴”。美国应加强与日本的同盟,打破枷锁推动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以建立更紧密、更有效的安全保障合作关系。该报告主张再次确认美国对日本及日本行政管理下地区(还特别指出包括我钓鱼诸岛)的防卫承诺,制定有事立法,推动防卫技术交换,扩大导弹防卫合作领域,加强信息合作,切实施行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鼓励日本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该报告最后指出美日两国的共同利益在于维持美国在亚洲前沿的存在,改革联合国使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集体安全保障义务,加强战略协商,鼓励中国成为地区政治、经济问题上的可肯定的势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扩大合作,支持俄罗斯的稳定并促进开发其巨大天然资源,推动东盟各国发展和印度尼西亚的领土完整和复兴,等等。显而易见,这个报告描绘了一幅美日合作主导亚洲发展的图景。2001年1月20日,布什就任美国总统,许多重视日本的高级智囊人物进入了权力中枢,前述阿米蒂奇就任副国务卿,凯利任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帕特森任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亚洲问题顾问。联想到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曾说“中国对亚太的稳定是潜在的威胁,为遏制中国的力量,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是重要的”,美国新政府宣布中国将是“战略竞争对手”等变化,许多日本人对美国外交政策出现的调整喜形于色,认为美国新政府重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美同盟关系必将因此得到加强。这恰恰说明了日本外交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有多么深,美国的重视是日本开展外交的最重要的后台支持。

不过,美国的对日外交调整是根本性的,还是表面性的?是长期性的,还是一时性的?正如有日本学者担心的那样,“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方面,共和党的态度比民主党更加严厉。„„如果从宏观上考虑美国将来的亚洲政策,我们不能无视一个难以动摇的事实,那就是占据中心的将是中国。„„在美国人的眼中,中国显得总是一个特别大的家伙。由于其反作用,日本也许看上去就藐小得多了。”(日本东洋英和女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际安全保障协会会长神谷不二语,载2001年1 月16日日本《世界周报》)似乎是为了印证日本人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曾几何时,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表态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布什说“中国在撞机问题的处理上,没有拿出要与美国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关系的态度来”,白宫官员对中美关系的新表述是“尽管在某些领域是竞争对手,但仍要建立起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迨至布什回顾百日执政时则说得更加明确:“我并不认为中国是敌人。我认为,中国在有些问题上是伙伴,有些问题上是竞争对手。但是,竞争意识并不一定意味着不信任和愤怒。我们要共同解决许多问题,台湾是其中之一。”这是不是会令那些还在为美国的政策调整而兴奋的日本人心头一沉,如堕五里雾中?历史的发展才100 天既已如此,看起来美国总统的“竞选效应”、“上台效应”在布什身上比在其前任身上的表现强烈得多,一些日本人想跟在美国后面遏制中国、“合霸”亚洲,这一愿望很可能终成泡影。

仔细想来,既为“同盟”,则应有盟主与盟员之分,显然美国在日美同盟中傲居盟主之位,日本则处于一个被限制、被利用的境地。1996年发表《日美共同宣言》是如此,1998年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也是如此,如今布什政府宣称“要让日本发挥更大作用”还是如此。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日本(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面讲日本不能算大国),如果依靠一方打击另一方,其结果肯定不会美妙。只要简单设想一下则不难明白:如果台湾海峡形势不稳,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或无限期拖延谈判,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美国干涉,日本怎么办?日本陷入与中国对立的境地,于日本的国家发展、民族生存何益?难道日美关系只能靠这个使日本处于从属国地位的、军事性极强的安保条约来规制而不能有其他选择?

(三)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

1995年以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变化引人注目。由众多国会议员参加的历史研究委员会出版《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一书,妄图为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历史翻案,全面暴露了日本政界和学术界一小股右翼势力反动荒谬的历史观。石原慎太郎鼓吹的民族主义观点理应受到批判和抵制,事实上却博得众多日本人的好感和支持,他不仅当上了东京都知事,著名漫画家小林善纪甚至吹捧他为“最有资格当首相的人”。有20万青年读者的《SAPIO》公开宣扬“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要加强国防军建设,建造航空母舰。更有甚者,则是小林善纪的《新傲慢主义宣言》,其中的《战争论》、《台湾论》堪称各种反动观点的集大成者。前者否认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却又辩称日本当年的侵略战争是“为打破ABCD包围圈而战”,“为解放亚洲而战”,自相矛盾地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贴上“正义”的标签。它进而为东条英机等大战犯唱颂歌,否定东京审判,否认南京大屠杀。后者在有关台湾的一切问题上与中国作对,恶意篡改台湾历史,无耻歪曲台湾民心,美化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吹捧李登辉,鼓动台湾独立。近日还有右翼学者组成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严重歪曲历史、美化日本侵略的历史教科书之举。对此,中国人民和一切有正义感的日本人决不会等闲视之。

应该看到,这种宣传并非势单力孤,而是一批人、一批书、如西尾干二的《国民的历史》,深田佑介、金美龄的《敌人是中国》、石原慎太郎的《抛弃“美国信仰”》等,不一而足。他们阐述的内容各有不同,但著书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鼓动日本的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一词颇为流行。套用一句家喻户晓的戏词就是:“你说我是民族主义,我说你是民族主义,究竟谁是民族主义,自有山姆大叔的判断最合理。”我国一些名刊名家的专门论述民族主义的文章,也对究竟什么是民族主义这个理论前提界定不清,对某些外国势力攻击我国也在煽动民族主义不置辩驳,而是像一些日本人为侵略战争翻案时说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一样,不分是非曲直。在这些文章里,似乎主张民族优越和弘扬民族精神、推行民族扩张和维护民族利益都可以纳入民族主义范畴,这显然是皮毛之论。本文所谓民族主义,指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形成后在近代合理主义指导下推行的民族扩张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郑永年在香港《信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现代国际关系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辅助于资本主义的则是现代形式的民族国家。这种民族国家具有无限的扩张力,资本主义加上民主大大强化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扩张能力。在分析当代美国、日本等极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时,郑氏的观点很值得重视。不过需补充的是,军事技术实力不仅是近代民族主义推行扩张政策的重要依托,也是现代民族国家增强扩张能力的重要手段。

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正是利用民族主义的概念被普遍模糊的有利条件,在其掩护下借“形”还魂,欲以新的装束和打扮蒙蔽世人,重行扩张势力、谋取霸权之实。尽管当代日本社会思潮的主流还是和平主义,但要注意一种主要倾向掩盖下的另一种倾向,当前日本的民族主义有发展蔓延之势,若不加以深切关注,必将对日本造成严重的后果。小泽一郎对当前日本国内形势的分析是,“如今的日本很像历史上的昭和年代,也就是在大正时期泡沫经济破灭后,为战争开辟道路的昭和年代。如今的日本即将重蹈历史的覆辙”。看起来,从理论修养方面说,小泽一郎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应位居那些只知人云亦云的学者之右。

关于当前的日本经济

(一)日本经济的出路何在

90年代,日本经济连年萎靡不振。究其原因,可借用森岛通夫的一句话,“成功是失败之母”。人一旦营养过剩,肥胖过度,必然要得病,要减肥。日本经济经过高速增长期既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也出现了相当的投机和泡沫。因此,用一个时期消肿减肥在所难免,不必把问题看得过分严重,不妨将其视为经济发展合理化的过程。然而,日本政府的零利率与提高消费税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副作用,日本国民的消费意愿受到极大限制。政府超限度举债也没有能激发起国民的消费热情,无异于饮鸩止渴。日本政府与其将注意力放在利率、税率调整上,不如更多关注如何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问题,在推出市场化的高新产品上多下工夫。美国总是说日本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萎靡不振,日本也是把经济结构改来改去,结果越改竞争力越弱,包袱越背越重。现在看来,日本继续这样搞下去很难见到光明前景,只能继续对美国有利。恢复与发展经济,有时候也需要进行逆向思维。

美国经济的连续发展中也有世界各国的贡献。美国每年吸纳其他国家大量外贸出口,但不能因此说是美国照顾了其他国家,而是其他国家照顾了美国。美国以美元为后盾,靠大量进口稳定物价,繁荣市场,其高速发展的经济中不合理因素早已胜过泡沫经济崩溃前的日本。东风满楼预示山雨将至,股市震荡显示美国的经济崩溃很可能已不再是遥远之事。日美经济关系,竞争占主导地位。世界经济增长的总量是有限度的,战后日美经济似乎是交替发展的。日本要发展经济,必须打破美国的经济压迫。美国经济泡沫的破灭,对日本经济而言,是灾,是福?是挑战,是机遇?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日经济是同向互动,即美好日好,美坏日坏。因为如果美国经济发展顺利,就可以从日本购买大量商品,支撑国内需求委靡不振的日本经济。每年1800亿美元的日美双边贸易额(其中日本出超600亿,日本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0 %)似乎是当前日本经济免于陷入灭顶之灾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是,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20世纪70年代至世纪末,日美两国经济的发展却显示出逆向互动发展的态势。今后,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短时期内可能会影响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但从长远看,处于经济衰退期的美国吸收价廉物美的日本商品的能力不会减弱,只会加强,就像现在中国对日本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一样。关键在于日本能否保持制造业产品的相对优势。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技术竞争,如果日本在这方面能够反败为胜,或起码与美国打个平手,那么日本经济的好转就大有希望了。日本要恢复经济,不能怕打破现状,日本经济的出路只能在世界经济的重组中寻找。

(二)日本经济的国际化

日本经济在高科技领域被美国打败,在低科技领域被中国打败,在上下围逼中似乎无路可走。日本在高科技领域为什么败给美国?一是人才缺乏,二是国际化不够。与美国相比,日本不是在吸引人才,而是在排斥人才。许多中国的优秀人才可以在美国贡献才智,硅谷有那么多中国科学家取得杰出成果,却鲜有在日本作出成绩者。这是日本社会仍然维持封闭性特征的表现。日本的国际化还有相当差距,日本在原本颇具竞争实力的微电子领域未能抢得美国的先机,国际化程度不高是重要原因。如果日本不加大开放力度,发展IT产业也会困难重重。

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飞去来器效应”是不能否认的,也是难以拒绝的。受援国经济的发展很有可能影响到援助国的经济发展,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进而言之,如果应对得好,这种影响会成为正面影响,如果应对失策,则会成为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的确存在,在大蒜、大葱和手表、服装一类低附加值产品上对日本国内的生产形成压力。但中国开放之初,日本商品铺天盖地涌入国门,中国正确应对,取得了20年的大发展。日本只要正确应对,把这种影响变成动力,就一定能找到出路。现在,中国还有许多未开发领域,这是日本寻求经济发展新突破的难得的机遇。关于当前的中日关系

(一)对当前中日关系状况的估计

中日关系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30周年。近30年来,中日关系获得了巨大发展。中日两国经贸及人员往来今天所达到的水平是30年前难以想像的:2000年,双边贸易额超过800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280亿美元,人员往来250万(中国台湾、港澳部分未统计在内)。若以建交时为100,那么现在达到了800—900的水平。如果不存在历史认识问题和台湾问题,现在就可能超过1000甚至1500的水平。不过,这种“不存在”显然是不存在的。30年为时不短,其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日两国的各自发展也是曲曲折折,两国关系因此出现各种问题乃必然之事,不必大惊小怪。

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历史认识问题和台湾问题。如何认识与处理这两个问题,将成为左右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中日关系发展快慢的关键。刚刚上台的小泉纯一郎首相一面表示“对日本来说,与中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同时又态度强硬地表示无论什么人反对,也要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不能修改,真不知究竟应该相信他的哪一句话。

当前,中日两国国民之间的感情距离越拉越大,用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川岛裕的话说就是“日中双方互相厌恶的感情增强”。听到一些日本人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信口雌黄,中国人义愤填膺是理所当然的。长期处于低迷徘徊状态的日本经济与蒸蒸日上的中国经济形成鲜明对照,一些日本人由此产生嫉妒感;看到日本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一些日本人又产生威胁感。这已成为阻滞中日关系健康良好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另外,日本的政界、知识界主张对中国友好的势力与声音越来越弱,视我国主张的友好关系为束缚日本行动的紧箍咒,变“友好关系”为“一般关系”成为时髦观点(包括一些我国的老朋友和长期从事中日关系研究的日本学者),甚至形成以与中国作对为荣的气候。日本媒体在引导国民思想方面发挥了很不好的作用,例如《朝日新闻》的转向,《产经新闻》发表古森义久的长篇报道《日中再考》对日中关系加以全面否定,等等,非常值得注意。

(二)中日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中日关系的发展现在遇到较大阻力,其主要原因是:

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向世界施加霸权,日本在美国的东亚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有利于日本处于攻势而我处于守势的外在条件。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原以为通过援助我国改革开放会促使我国逐步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很可能落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发展,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令日本人感到意外,心理不平衡。一位前日本驻华大使讲了一句心里话:“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虽多,但其发展状况真令日本人羡慕。”我国之稳定发展壮大,最终将改变近代以来的日强我弱局面,而出现两强相争的态势。一些日本人感到放弃百余年来的对我优越感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与我国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发展颓势难阻。许多改革措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小泉纯一郎提出的“重建日本经济”方策也不可能很快奏效。80年代的经济优等生到90年代变成了劣等生。在国家发展方向不定、发展进程受阻的时候,对外矛盾极易被统治阶级所利用。

如前文所述,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思潮趁机抬头和日美同盟不断加强,对日本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

中日关系是友好合作关系。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文件确立的基本原则与精神,经济基础是不断壮大的经济技术合作及平等互利原则,文化基础是长年积淀的文化思想交流及天然亲近感。“友好”不是紧箍咒,而是发动机。只要双方都按照三个文件确立的原则和精神办事,多做加深两国人民感情的事,不做伤害两国人民感情的事,日方尤其应注意在历史认识问题和台湾问题上不逾矩,中日友好关系就一定能得到很大发展。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大开发至少还要搞50年。日本是经济技术大国和金融大国,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在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广阔空间。时代的发展要求中日关系今后变成两国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国民交流为主体的关系,在10年内中日贸易额预计将达到现在日美贸易额即1800亿美元的水平,双边直接投资额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中日关系一定会成为推动两国在东亚地区更好发挥作用并促进本地区稳定、繁荣、发展的双边关系。

第二篇:当前经济形势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这些情况说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成效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了两个变数。一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的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今年以来,我们已经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广义货币增速趋近调控目标,但成果需要巩固和加强,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一是银行间市场利率保持在低位,银行体系流动性与正常水平和合理需求相比仍然充裕。二是结售汇顺差处于较高水平,造成基础货币大量被动投放,加上二季度到期央票和回购规模较大,仍存在对冲流动性压力。三是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仍然较强。因此,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一是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同时,要着力优化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调节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比例,防止短贷长用、挤占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二是处理好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是第一位的。当然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三、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去年以来,我国通胀预期压力一直在加大,特别是四季度后物价上涨较快,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对通胀问题,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9年第四季度,我们就提出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去年我们及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一季度情况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这一轮物价上涨原因比较复杂,许多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有加剧趋势,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还在加大。受全球流动性充裕、美元走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灾害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原油期货价格攀升至两年半以来的最高点。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宽松、投机活跃的背景下,大宗商品金融化特性增强,价格并不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二是食品和住房等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三是要素成本涨幅加大。今年劳动工资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我国物价总水平仍然处于可控区间。今年以来的物价上涨,翘尾因素比新涨价因素影响要大一些,新涨价因素中也主要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总的来说还是一种结构性上涨。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库存充裕,当前小麦苗情长势较好,夏粮有望获得丰收,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进口增速较快,稳定物价具备不少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做好价格工作的信心。

国务院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做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及时发现导致价格波动的异常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要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强化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加强春播科技指导和服务,引导农民种足种好春播作物,突出抓好早稻等粮食生产,搞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加强春季农业生产的各项保障,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调运、供应,保障春耕备耕物资充足供应,努力夺取夏季粮油丰收。全面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中央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继续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确保市场供应。二是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给物价上涨提供货币条件。三是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要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促进产供销良性循环,避免对生产和供应形成抑制。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努力稳定市场预期。[!--empirenews.page--]

四、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当前,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这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中央加强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应该看到,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推进,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不合理需求得到一定抑制,市场出现了一些降温迹象。这说明,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是正确的。也要看到,当前市场仍处于相持阶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与调控目标和群众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有的城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有的地方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措施也不够有力,总的调控效果还有待巩固和加强。

房地产市场调控,除了抑制不合理需求外,还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一方面,要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全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央财政为此拿出1030亿元,但光靠中央财政是不够的。各级政府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并优先保证用地供应。要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配置、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避免寻租和暗箱操作,促进这一制度长期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投放,督促开发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保证住房建设进度,如期推出全部房源并明码标价上市销售,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是保持市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和价格基本合理,并始终严格控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要切实做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合理衔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

房地产调控要真正见到成效,关键要抓落实。目前市场正在观望,如果政策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流于形式,就很难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很难引导开发商合理定价,老百姓也很难建立起信心,我们的调控就会功亏一篑,最终,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各级政府都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强化责任,确保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竣工计划等安排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察。要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

五、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一季度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口增速比出口快,出现10.2亿美元的逆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飙升,导致进口金额大幅增加。当然,这种因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顺差减少,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外部市场总体上趋于好转,企业订单有所增加。但是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影响出口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持续大幅上涨,将不同程度挤占外贸企业利润,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更大。

在进出口趋于平衡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着力点要放在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上来。一方面,要保持外贸政策的基本稳定,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对扩大出口的带动作用,特别注重改善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条件,为对外贸易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发展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和境外营销渠道,争创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战略,要继续积极推进,同时要注重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六、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今年是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认真做好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一要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不放松。“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抓紧把目标任务分解下去。我国能源资源短缺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挑战,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当前节能减排形势有反复苗头,对此决不可忽视,放任自流。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二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抓紧制定标准,细化具体扶持政策,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三要抓紧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随着部分刺激消费政策到期,今年一季度名义和实际消费增速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关键是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改善民生,改善消费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四要正确处理内需外需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着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继续用好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增强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第三篇: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浅析

一、全球经济维持异常低迷的复苏状态。

全球经济活动减弱并进一步失衡,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在结构脆弱性尚未得到解决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在这一年中遭受了一连串的冲击。发达经济体的前景,虽然增长仍将继续,但路途坎坷多舛。新兴市场经济体前景的不确定性再次增加。

二、中国“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的风险,但从工业增速以及PMI数据等种种迹象显示,经济下行风险仍存在。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幅将达到9%以上,经济增长适度放慢。从增长态势来看,中国经济只是温和回调而非硬着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如果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未来5年平均经济增速仍会相当高(8%以上)。

三、通胀将从高位持续缓慢回落

当前中国经济物价总水平从高位逐步回落。三季度三个月份CPI分别为6.5%、6.2%、6.1%,呈高位运行缓慢回落状态。受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调、流动性不断收紧、粮食取得丰收、翘尾因素不断减弱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长期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对此不可忽视。预计四季度CPI和PPI同比分别为5.2%和5.5%,均较三季度的6.3%和7.2%回落。预计今年全年的通胀水平在5.5%左右,明年全年的通胀水平在3.5%左右。

四、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初见端倪

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已经在某些行业显现出来,如设备制造领域,在价格上升远远低于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其产量增长、盈利和投资增速均大幅超越产业平均水平,体现出明显的技术推动特征。工业盈利拐点初现,预计全年工业盈利增长23%,装备制造业盈利继续超越行业水平。

五、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全面松动

尽管最终很可能出现紧缩货币政策调整的情况,但这不是经济政策和提振市场信心的核心所在,只有面对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如地方投融资平台、铁路投资问题、资源垄断等,进行现代财政制度和公平竞争导向的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因此四季度不会出现大范围的货币政策转向。在今年5月份警示货币政策超调倾向时,北京已阐明货币政策往往加大而不是平滑经济和市场波动。国务院日前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和财税扶持措施,这类针对性的货币政策调整才是及时和必要的。

第四篇: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首先,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得的显着成效,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并不断充实完善了包括两年中央新增投资

1.18万亿元带动总额4万亿元投资计划,促进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就,发展情况好于预期。GDP增速逐步加快,经济效益趋向好转。内需保持较快增长,外需出现向好迹象。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价格下行压力有所缓解。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是健康的。农业连续五年获得大丰收,新农村建设加快。尽管今年农业遭受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促进下,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获得好收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成效继续显现。就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进展顺利。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颁布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部分地区启动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创业板正式推出。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新闻出版行业体制改革全面推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国内居民的购买力大幅度提高,金融行业运行平稳,通货膨胀的势头基本上得到遏制。从长远的战略角度看,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现在开始至少还有30年的快速发展期,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今年我国经济较快回升的同时,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目前经济回升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推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派生投资拉动,由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市场性投资增长虽然也在恢复,但比较缓慢,扩张计划中的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内生的市场性投资能否成为新的稳定增长动力仍然存在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巩固经济回升态势的任务艰巨。

其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这场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部分金融企业遭受了损失,但损失的数量很小,不可能从根基上动摇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和国内外经济复杂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总揽全局、正确判断、科学决策,确立“保增长、扩内

需、调结构”的战略思路,及时、准确、有力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快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经济稳定回升态势基本形成,全年8%的保增长目标完全能够实现。但是,要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还面临许多已经呈现或潜在的问题和困难,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内生性持续增长动力相对不足。目前的经济增长动力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自发投资和消费等作用比较小,内生性经济增长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引发了通货膨胀预期,国际经济复苏迟缓等问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外需对我国的经济拉动能力尚弱,经济回升的国际环境依然严峻。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但粗放发展模式至今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当前产能过剩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在2010年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同时增强灵活性,逐步实现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由政府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政策外部驱动转向市场内部驱动,由经济快速回升转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最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最主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处于由快速回升到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逐步实现经济发展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由政府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政策外部驱动转向市场内部驱动。在保持经济快速回升发展势头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新时期,我国面临很多经济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由于收入水平所限导致的购买力不足,所以,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必须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只有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才能释放出来;只要农村消费市场得到启动,我国就能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使我国经济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我们坚信,党会为农村新一轮改革带来的春风,必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教科院09(5)陆媛媛

进入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局面。美国金融危机深化与世界经济调整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以及由外部环境恶化引致的我国经济紧缩和产业结构失衡矛盾凸显,使我国产品出口以及出口经济面临增幅放缓、利润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产能过剩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失衡矛盾,正在影响我国的经济均衡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平滑调整态势。今年我国经济发展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中央政府所作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并不是单纯地以增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增加投入、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而言,短期是增长水平问题,长期则是结构优化与经济均衡问题。只有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实现结构调整与经济均衡,才能最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虽然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的形势,但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了企稳回升,但是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

中国的房地产似乎一直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但仍然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房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投资品,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投资和投机需求铺天盖地的进入市场。目前,投资和投机已经过度,推动房价一路非理性快速上涨,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房价泡沫毋庸置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埋下祸根。

中国当前的就业依然是那种以牺牲劳动保障和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廉价就业,依然是很脆弱的就业,虽然这样劳动力可以解决暂时吃饭和生活问题,但劳动力无法适应增加的社会生活成本需要和自我和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国家一些政策性

就业和一些强制就业因素,国家数据性就业无法遮盖当前就业的脆弱性和危险性。同时,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水准将从新将一些脱离贫困或者进入小康生活人群重新拉到贫困线左右。

那么,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的政府又会如何处理呢?

第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利率的合理水平,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是货币政策的精髓。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惟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市奏、力度。

第二,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形势。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重点。必须密切关注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

第三,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继续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高度重视农业,千方百计使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农业不仅是整个经济的命脉,还关系到是否能够管好通胀预期。

第五,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放在重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中国经济今年必须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走出一条光明的路子。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二次探底。

第六,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正确处理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同时搞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第七,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而努力,经济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安全上互相信任,共同维护。

第八,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

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的大背景下,今年世界经济面临着增长趋缓与不确定性增加的局面,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寻找机遇,是摆在我国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贯彻落实党的战略决策。

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中国政府就在,中国经济就不会有问题。

下载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及中日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当前经济形势

    美国当前经济形势 由于联邦政府实施减税计划、美联储降息及伊拉克战争等不确定性因素的逐渐消失 ,二季度美国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势头 ,修正后的经济增长折年率达到3.1% ,远高......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重视经济发展也是理所当然。在国家的高度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对经济形势有所了解!经济形势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2010年集中爆发的经济乱象延续至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西方经济低迷,债务、货币、银行、社会等问题丛生。为摆脱困境,发达国家......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一切条件都还不成熟。不管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应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而不是急于求成。这只能是拔苗助长。......

    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 一、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 (一)2009–2010年的中国经济 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受金融危机冲击,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大批外向型中小企业关门倒闭,失业农民工被......

    如何看待当前(2014)经济形势

    一.单选题 1.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四个突出特点。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稳增长、快推进、促改革、调结构B.重保障、惠民生、调结构、促改革C.稳增......

    当前经济形势述评

    分散型向集中统一型转化。学习西方先进的证券市场管理方法, 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建立一个国家宏观管理与证券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管理体系......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走向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坚持改革开放,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