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

时间:2019-05-12 19:2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

第一篇: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山东青岛二中高金彬1月15日

形象思维的特征是用形象材料来思维,而形象材料的最主要特征是直观性和具体性。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丰富的形象思维素材,如果我们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就可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

解能力。使教与学相一致,使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相一致。

一、我们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对于学习化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形象思维可以直接利用感官接受具体形象信息,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使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的,直观的,且有些趣味性的概念,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物质结构》中讲述电子在核外运动遵循统计规律时。可以通过启发和讨论的形式获得以下共识:蜜蜂在某一朵花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似乎没有规律。但长时间多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但蜜蜂总会在离花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可以说这就是蜜蜂在对一朵花采蜜时的运动规律。然后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学生就好象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规律,由好奇,成功到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理论,推测实验本质,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类比,联想等思维加工,使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变成易学易懂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们要讲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微观的,如果只是用语言去描述,很难把学生的思维给打开,让其相信没有任何印象的东西。而如果我们通过宏观物体,如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的形象描述,根据其相似性来引出电子对于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对比归纳出微观电子的运动规律特征。通过形象的类比,及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又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是有助于学生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形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联想能力、类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等都会有相应的共同发展提高。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和带动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多种思维能力间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我们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就会用到类比,创新、抽象和辨证等多种能力,从而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在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途径可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术语特别是对于分子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符号模型的掌握和理解,大都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但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素材去引导和探索,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当我们在讨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作用很强时,可以运用时,我们可以运用离子化合物熔点来形象的讲述,对于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有较强的静电作用,即钠离子与氯离子间的离子键的键能较大,我们可以我们可以对氯化钠的熔点的讲解,来说明破坏离子键是不易的,引出离子键是很强的作用,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把感念特性具体化。再者对于我们遇到的一些分子式,也是很好的形象思维培养素材,分子式中原子间的结合一般是具体的,我们可以根据其分子式特点来对其结构、连接方式和形成元素间的质量比关系加深了解,形成表象,培养形象思维。通过我们把化学用语的形象化,把概念本质的具体化,可以比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枯燥的知识感念转化成兴趣型的。达到教与学相一致。

2、由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的本质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化学是从实验入手研究的,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对知觉进行整理,组织感觉信息,使感觉材料进行秩序化、整体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在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象来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前钠存放在煤油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很容易得出钠是比较活泼的金属,然后通过反应时的剧烈程度引导使学生能对氯气的氧化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者通过生成白烟过程的思考,可以得到金属钠与氯起化合,用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微观的感念和反应具体化、形象化,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好范文”版权所有

3、对化学抽象概念,特别是物质结构概念方面进行形象的类比,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

化学中的概念大都是抽象的,我们如何把它变成形象具体的语言呢?通过一些联想和比喻来达到我们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如对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通过其形成过程,由门捷列夫最初

按照原子量排列,到一种种元素性质的预测,以及其局限性,和进一步的发展,到最终的形成的现在所运用的元素周期表。通过发展史的介绍来深化和具体化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时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一类是离子之间的,另一类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的,根据形成过程的对比,再加之形象化的语

言。就可以很好的使学生的对比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到锻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运用和培养着许多其他能力的发展。

总之:形象思维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应重点培养的能力。且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不同的实际运用不同的表象语言,模型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增强,会伴随这或者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提高,会使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现实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容乐观,存在着题材狭窄,言之无物、立意陈旧,缺乏深度、用语失当,词汇贫乏、结构紊乱,条理不清等问题。要想让学生作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就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这是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困难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巧设问题层层推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另辟角度变向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励探索调动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这三个方面入手。优化教学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写作教学;思维训练;初中语文

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说:“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受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发展的一种能力。”[1]但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的作文状况令人担优,具体表现在:

①题材陈旧,言之无物。试以话题作文《倾听》为例,两个班级中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写父母如何关心我、朋友如何关心我、老师如何教育我,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事例,许多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直使用着几个典型的素材:坐公交车给爷爷奶奶让座;下雨天给爸爸或妈妈共用一把雨伞,到家后发现自己没被雨淋湿,而爸爸或妈妈被淋湿了;晚上生病,妈妈送我上医院,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晨,妈妈趴在床头睡着了,我发现了妈妈鬓角的白发;等等。这些素材在学生作文中可谓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说明学生在写作时的视域是相当狭窄的,题材选择的眼光停留在有限的那么几个事例上,根本没有、或者也不会下功夫去深思精拣。

②立意肤浅,缺乏深度。以作文题“跑的体验”为例,这是一份出得比较好的作文题,出题者给出了“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的提示语。但是,占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仅仅是写自己参与或观看的一场跑步比赛,只会写身体意义上的跑而不能上升到心灵体悟的层次。这说明他们的思想认识、认知世界和抒写自我的思维层次还相当肤浅,从而导致作文水平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现象层面的简单描述上。

这些事实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容回避地摆在了教师的面前,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语文教师“教”出了问题,因为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但怎么去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思维发展心理学》中指出:“人类思维的发生与发展,既有共性或一般性,又有个性或特殊性,作为思维的个性,即思维品质的研究,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智力的提高。思维品质的研究,涉及思维发展与高级神经类型的关系,涉及智力差异的鉴别,涉及思维的培养途径,能使思维的研究向纵深发展。”由此可见,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优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只有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序列性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对症下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度。

1巧设问题层层推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表现为思维过程服从于严格的逻辑规则[3]。审题时周全严密,立意时准确集中,表达时精确无误。??作前,对具体的作文题目进行思考时,要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人细致地加以分析,思维不跑不漏;在写作过程中,要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与调控,防止思维旁逸斜出;作文后,要能够总结出本次写作的应对方法和该类题目的规律,使思维不蔓不枝。试以下面的作文题为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天都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自然中的一座奇峰,园林中的一片月色;生活中的一次邂逅,友人的一番倾诉„„这一切,都可以触发我们的写作欲望。请你从自然或生活中,捕捉人、事、景、物,以“自然或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4]

这是一道写作要求很宽泛、写作范围很宽广、立意要求比较高的典型的提示类话题作文题。因此,笔者在指导写作时,设置了这么几组问题,交由学生讨论解决:

①话题“自然或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中,“自然”和“生活”所指的对象和范围各是什么?②“自然或生活”包罗万象,写作时是不是都要写进去?“书”所指代的范围极其宽泛,显得很“虚”,该怎么办?经过热烈讨论后,师生明确了写作这一类作文题的模式和方法。

首先,要抓住提示,弄清内涵。本题中,根据提示语,“自然”和“生活”不外乎“景”、“物”和“人”、“事”,同时考虑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非六字提掣“人、事、景、物、情、理”,故“书”的概念也很明了,即后二字“情”与“理”。这样一来,命题意图就很清楚了,借“人、事、景、物”来抒“情”说“理”。这就破译了话题,降低了写作难度,打开了写作思路。

其次,要化面为点,化虚为实。“自然”或“生活”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自然之中,物类繁盛,不胜枚举。对此,我们一定要善于选择那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最能触发自己感想的人、事、物、景,小口径切人。“打开的书”所代表的哲理,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一定要将其落实,具体到很细的一项一条一点上,才会使人有实在感,否则很可能会雾里看花,虚无缥缈。

2另辟角度变向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集中表现为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观察和理解的角度,不固执己见,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法,从而揭示本质联系,机智地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这么几种培养思维品质灵活性的方法。

1、从“以偏概全”处切入。有些传统观点为了强调的需要,往往把话说得比较绝对,难免以偏概全。我们可以抓住其片面性,提出求异观点。如“近墨者黑”只道出了意志薄弱者的必然性,但对于那些颇具自我约束力的意志坚强者来说,这条规律就不适应了,于是就有了“近墨者未必黑”的新论。还有“有志者事竟成”,事业有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志仅是其中一个方面,天下立志者多多,但真正成就事业的又有几个?于是有人断言“有志者事未必成”。

2、在前提不明上下笔。有些格言,因要凝炼,往往对语言作了高度的浓缩,由此,也就带来了前提不明的弊端。写求异型的文章正可以此为突破口发出新论。如“知足常乐”这条成语对在哪些方面知足才能“常乐”,并未作明确限定,如果是在金钱、权力、享受等生活方面“知足”那是可取的,如果是在求知、事业等方面“知足”,那只会使人颓废而无法“常乐”。于是有人重新设定前提,提出了“知不足常乐”的观点。如“言者无罪”这个成语主要是鼓励人们大胆发表意见,但从字面上看,“言”的内涵并未确定,“言”既可以是诚言、净言,也可是胡言、妄言,若是后者又岂能无罪?因此,我们提醒人们言者未必无罪。再说“理解万岁”,这是新时期人们渴望理解、渴望沟通的心声,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由于职业不同、兴趣不同、认识不同,大家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什么事都要他人理解,什么事都要等到他人理解后才去做,这是不现实的。鉴于此,有人对“理解万岁”作了反思,劝告那些渴望理解的人们,只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确的,即使暂时不被理解也无怨无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在这个“王国”中生活着无数个思维活跃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学生进行系列思维训练,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独立、深刻、严密而活跃,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这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和价值所在。“思维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当思维之花绽放的时候,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体现。

第三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品质 能力 方法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意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中学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增强中学生数学教学思维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呈现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才可以为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必须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2.注重探究方式运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外在的物质材料,展示内在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应使问题情境结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三者和谐统一,促进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认识结构的转化,既要创设与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创设与当前问题有关,并能使学生回味思考的问题。

3.注重教学方法优化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特别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出新,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引人入胜教学法。如通过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注重主体活动参与中培养学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学生活动参与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5.注重主体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诚然,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但是,迄今为止,对于阅读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尚未有明确的定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通过研究学生思维发展模式清楚地发现,数学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诚然,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阅读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严密,显得有逻辑。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将阅读引入课堂,并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思维,对教材中提供的原材料主动进行逻辑推理,通过发现与文本下文所给结论相同或相似的结论,体验发现者的成就感,培养推理与发现的思维,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张奠宙.数学的明天.广西教育出版社.[3]戴汝潜.中学数学教学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第四篇:史料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史料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吉林油田高中 姚新华

历史学研究主要依据历史资料进行,正如自然科学必须进行实验一样。近年来,历史教学中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新版的高中教材不仅在课文中引述了大量史料,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栏目,更注重学生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和比较,这说明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不应该仅仅限于为教材作注脚,还应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智慧与认识是通过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成长发展的。因此,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但如果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只是囿于统编教材提供的史实和观点之内,学生只能重复统编教材给出的固定事实和结论,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无从体现。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学生的活动不仅仅体现于教师——学生的互动上,而且应该体现在教师——学生——教学文本的互动上。教学文本并不仅仅限于教材,而应该包括所有进入教学活动的历史材料。教学文本的内容越丰富,越具开放性和可探索性(互动性),就越能给学走的智慧和认识的成长提供理想环境,那么如何发挥历史材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呢?

首先,历史材料的引入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情境。由于统编教材限于篇幅等因素,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和多样的背景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善于引入一些史料弥补教材的的缺憾。如必修二教材第二单元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中涉及到这个问题:最早进行开辟新航路活动和殖民活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什么没有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书上有简单的描述“这些财富没有在葡、西本国转化为资本,而是花在统治阶段的奢侈享乐上。”但对于这样的描述同学们大都还会问,为什么这两国要把钱花在奢侈享乐上呢?如果教师让学生阅读这段材料,就可以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景和相关因素搞清楚了。

“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王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抵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法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其他国家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下面的示例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资料如何体现这一功能。在必修三和选修一教材中涉及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也叙述了这一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重要活动,但是孔子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关系如何呢?这是问题的提出,然后,引入以下材料:

殷因(沿袭)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增删是有限的,因而很容易弄清楚);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继周朝而起的王朝),虽百世,可知也。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指周王)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十代之内少有不失败的);自大夫)诸侯的下属)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大夫的下属)执国命(掌握国家的政令),三世希不失矣。(<论语•季氏>)

材料的文辞古朴,阅读的难度相对大,教师可以就阅读理解的关键之处给出注释,帮助学生解读给出的文本,然后对于从文本中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得出结论:孔子持一种因袭论的政治观点,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抱有保守主义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极其不满意。如果再进一步引入资料,问题可以转向一种比较性的探索: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指政治制度,下同)之循(遵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效法)古。汤、武定(周武王)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改变)礼而亡。(《商君书•更法》)

由此可以比较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差异,还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思想流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的不同作用。

最后,在具备了更多的相关历史知识和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探索,感受人文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和有争议性。中学的自然学科可以通过实验提高能力,而中学的社会人文学科对本学科的科研过程的模拟训练一直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只是结论。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例如必修三第五单元《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如果要学生评价林则徐,就可将下列这则史料展示给同学们讨论分析: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用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国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可惜道光二十年夏在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他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他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指摘,„„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落,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给出材料后,先要求学生概况出作者的基本观点,再让学生谈他们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如果认为不公允,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有可能的话,还可给出一些相关背景资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思考和表达,这样,对于评价林则徐学生不仅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初步体会人文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和可争议性。总之,历史学习的主要意义在于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一种开放的,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而历史资料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第五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而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发散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直觉思维,它不依据确切的逻辑推理,而是凭个人的直观知觉对事物和现象做出推断。直觉思维的成效取决于个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并与思维者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提倡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灵活地接收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散思维在高中化学教与学中的表现及意义

在高中化学的教与学中,发散思维既贯穿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又表现在化学问题的解决中。高中化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分为两大块: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以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衍生出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理论及电解质溶液知识等;而有机化学则是以一系列可以相互转化和递变的官能团为主线,分化出各族有机物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知识。所以可以说,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在高度概括的理论体系之上发散、衍生、扩展形成的。综上所述,发散思维是化学应用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应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如何培养发散性思维??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老师应对学生倾注真爱,用自己的感召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支持和帮助,努力创设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拓展思维空间的前提。老师的关怀、信任和鼓励,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动力,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养成乐思、善思、勤思和敢思的思维品质。

(2)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情境。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关键在于科学地提出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他们已有的知识,精心设疑布障,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展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剥离,逐级推进,使思维不断发散、深化。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心理学诸种专著中,都一致承认“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应该是发散思维在化学上的具体体现,其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而不是在一个认识水平上转圈子,展开化学“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质鉴别的习题中,一是发动学生各自寻求鉴别途径,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主要通过教师命题、学生设计鉴别方案、教师审查、学生实际操作鉴别四个环节来完成;二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来,这时学生就必须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发现不同途径中所再现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具体再现方法的规律性。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指挥者、参与者和倾听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合理分配布局,巧妙设计构思,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满堂灌”的舞台,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化学知识,通过温故、联想、求同、求异、理解和发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二中)

下载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于薇 (贵州省龙里中学 551200) 摘要:本文就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对数学思维能力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学生思维能力方......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怎么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何为创造性思维?创......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且就语文教学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71-01 创新思维能力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们做......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是形象思维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观察、选择、获取信息等能力。二是抽象思维的培养,也就是......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唐村中学 张向宁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教学改革也跃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滨九年制学校 许桂林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紫金县中山中学 贺许林 摘 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理应主动适应时代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