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而“微生物学实验”在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它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因此,加强“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是培养高质量生命科学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
一、加强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造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基础课实验室建立以前,尽管条件有限,但我们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例如,我们的显微镜多数已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从中精心挑选并修复了60多台,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台,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教学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课实验的教学,武汉大学建立了生命科学学院基础课实验中心,在原有的普通微生物学实验室基础上,将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及植物学实验三门基础课的实验室合并为生物学第二基础课实验室,并投入一定资金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进行改建及更新。利用这一契机,我们购置了学生使用的60多台新式电光源双目显微镜、新式摇床、灭菌设备、自动微量加样器、离心机等,以及适应并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电脑、多功能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显微摄像装置和电视放像系统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1997年5月,省教委专家组对我校进行基础课实验室评估,经过艰苦努力,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评估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本实验室获得“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称号。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了教学硬件设施,为提高包括“微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基础课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严格的管理措施
本实验室具有完备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措施的实行都严格落实到人。在每学期第一堂课,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的教育,结合微生物学实验这门课自身的特点,首先介绍实验室整洁及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并例举一些不符合规范的举止及不严格的无菌操作造成实验失败的例子,最后强调实验室纪律及操作规程,如有违反,将记入平时成绩,实践表明,这样的严格要求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教学环境很好。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科研,丰富教学内容
1.采取电化辅助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两大热点,其发展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在“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已基本实现电脑化教学,将讲授内容中的文字、图象及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输入电脑,通过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教学,还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的较好的染色涂片通过显微摄像装置和多功能投影仪进行投影展示及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形象生动,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些同学主动将电脑中的教案资料拷贝下来,在寝室和家里利用电脑自觉预习和复习,还有同学将教案打印复印,在同学中间自发进行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还积极制作、引进一系列微生物学科教片,并在教学过程中专门抽出时间有选择地进行播放,这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加深入细致地看到实验操作的细微部分,并在感性认识上有更深的体会。
2.积极进行教学科研
用电教手段,通过多彩画面,展示显微世界”和“多媒体在微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两项目分别纳入国家教委、省教委和武汉大学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并获得一定的经费资助。我们与有关单位合作制作了教学幻灯片、投影片(各450张/套),录制了“微生物学及实验”的电教片,目前正在将该电教片制作成光盘,以适应电脑化教学的需要。
3.丰富并更新教学内容
作为基础课,“微生物学实验”讲授的是微生物学研究方面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向同学们介绍微生物学方面的最新
科技成果和技术,由于条件所限,目前还难以让同学们进行这方面的实际操作,我们就在课堂上进行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讲解,例如,在进行“细菌形态显微观察”时,向学生介绍新发现的直径达0.5mm的肉眼可见的细菌,使同学们对“微生物是肉眼难见的,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一大类生物的总称”这一传统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些实验中常用菌种的学名时,介绍目前一些已被测定基因组全序列的微生物,以及获取这些基因组数据的重大意义;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中,介绍PCR技术之所以得到发展,是得益于来源于嗜热细菌的耐热多聚酶的应用,以及美国在南极模拟其它星球环境研究专性嗜冷菌对其探索星际生命的重要作用等。在介绍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强调他们现在正在学习的这些微生物学实验的最基本技术和方法是微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取得新进展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了解学科前沿,也使他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因而更加重视“微生物学实验”这门基础课的学习。
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量化评分标准,严格考试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课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及合作精神,绝不允许“一人动手大家看”这种“放羊式”现象出现。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独立工作、多动手的意识。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学生每做完实验后都必须请教师检查其结果,打分后方可离开,凡无结果或结果不理想者,必须补做或提供条件让其重作,促使学生在实验中勤动手,也使学生们具有成就感。对于少数实验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人人动手时,尤其强调分工合作,实行小组长负责制,争取小组成员一起协调配合完成。
2.量化评分标准
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实验操作能力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一个主要方面,不能仅以试卷的形式来评分,因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分数形式量化,并在第一堂课公布评分原则:平时成绩50分(操作和结果40分,提问5分,纪律5分,包括迟到早、旷课、环境整洁等),实验报告20分,期末考试30分(包括操作考试和口试)。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我们将对
每名学生的得分均记录在案并输入电脑保存,每次实验报告均认真批改并打分,在最后的考试中以操作和口试相结合,学生进入考场后才知道操作考试内容,并要求在其规定时间完成,之后让学生随机抽取口试题目,深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这样做的结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四、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
1.启迪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
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联想”能力是决定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这一点。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将实验数据罗列,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当结果不理想时,绝不能不了了之,我们要求学生首先把主观操作及客观实验材料等方面的各种可能原因列出,然后逐一分析,最后设计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就极大地启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很多学生对某些问题的分析相当深入,有的同学还主动查资料,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例如,对初学者来说,在做“印片法观察链霉菌孢子丝”实验时,由于印片的轻重较难掌握,常导致印片上孢子丝形态不完整而影响实验结果,有的同学通过查资料和自己的体会,设计了一个将无菌载玻片置于所培养的链霉菌一定高度的上方,待菌苔生长到一定程度和高度时,位于菌苔最上方的孢子丝会自然贴于载玻片上,避免由于人为的用力轻重不适而导致孢子丝形态被破坏。尽管他的设计不尽完美,但这样的分析与思考方式,对其以后在科研方面的发展极有帮助。
2.由浅入深,引导联想
堂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以实验课得到的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对在理论课上得到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以及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深入认识。例如,在做“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时,根据同学们所做实验的结果,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回答利用青霉素治疗疾病的原理,然后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医院里利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现状,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面对这一挑战人类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作为一名未来的生物学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工作。再如,在介绍“高压蒸汽灭菌”时,首先让同学们联想在家利用高压锅做饭的情形,使同学们能生动的了解到使
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排除冷空气的重要性。这种由浅入深的“联想”式问与答促使学生根据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结果联想到在理论课学到的有关知识,并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自己掌握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亲身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感兴趣。
五、教书育人,从严要求,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和科研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实事求是。在平常定期检查学生的原始记录,并对照其实验报告,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抄袭。若发现抄袭,抄者与被抄者此次实验分数均记零分。我们还十分重视纠正少数学生中一些不良风气,例如,某学生擅自旷课并让另一班学生代其做实验,我们及时发现并坚决制止,要求两人写出深刻检查,并补做实验,我们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科研规范,使他们能为以后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树立良好的风气和道德观。
六、建立并使用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材体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建立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体系,在1980和198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微生物学实验》第一版和第二版,累计印数达37万多册,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作出了贡献。国家教委九五重点出版计划——《微生物学实验》第三版也已于1999年6月出版发行,该教材在注重基础性、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突出先进性,并运用高质量思考题加强教材的启发性、开拓性和应用性。深深体会到高水平教材对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现在该教材正在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
七、新老结合,爱岗竞业,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必不可少。我们教学小组成员安心在这一重要教学岗位上努力工作,年轻教师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也有幸得到各级领导、众多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热情关心无私帮助,老教师不仅主讲“微生物学”理论课,还亲自参加实验课的指导,在教学方面对年轻教师传经送宝,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实验技术人员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室现有的两位实验员是在基础课实验室建立后由其他实验室挑选和调整过来的,尽管参加“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工作时间不长,但她们十分竞业,经常加班加点,遇到问题从
不回避、马虎,还虚心向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人员请教,尽管她们年龄比较大,仍在努力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力争适应“微生物学实验”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实属难能可贵。
通过几代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不懈努力,确保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在原有获得的许多荣誉的基础上,1997年12月,“微生物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又获得“湖北省普通高校省级优质课程”称号。
以上是我们在“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所做的一些探索和经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深知不进则退,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将不断努力,为培养高质量的生命科学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初中学生生物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生物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位邱初中李风敏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便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为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模拟实验。操作时边讲要点、边作示范,学生边模仿操作。
二、实验演示。1.演示物品应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演示桌上,演示材料应有足够的大小,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必须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如过小,例如水螅的运动,就应使用投影器放大或分组演示。复杂的实验应先画好图解,增强演示的直观效果。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实验现象,学会正确观察。演示时,教师首先要注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演示桌上只能放与演示有关的材料和用具,不必要的东西应收起来。第二,教师应不断地利用讲解和谈话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前要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演示结束后启发学生作出结论等。第三,教师要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
三、强化表象思维。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第一步诱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演示,从中获得生物表象;第二步通过形象思维形成典型表象;第三步把典型表象表达出来。
四、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大量实验,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第三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其主要生活环境来进行,即学生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的主要场所,动手操作应贯穿幼儿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一、尝试成功,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学生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据调查12.5%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从一年纪就开始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捏、撕、贴、折、涂等,延续六年纪,动手习惯逐渐形成,1/3的学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有的爱画画,有的爱剪纸,有的喜欢制作玩具。可见,教学生从小开展一些简单的剪剪、画画、贴贴等美术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学前班美术活动《拖鞋》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漂亮的图案、剪刀、胶水、水彩笔。让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双漂亮的拖鞋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学生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学生在编皱纹纸做做拖鞋的装饰边,还有的在编了做拖鞋的内底,能力一般的在用水彩笔画各种图案进行装饰,能力弱的用现成的图案进行装饰。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
二、发挥潜力,在各种趣味科学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利用科学科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玩具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小实验“玩具动起来”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动手操作,想想、尝试做做用什么方法能让玩具动起来,当看到玩具动起来时,孩子高兴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实验中,学生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活动家”和“实干家”。例如:在探索溶解现象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玩的乐趣,提高了积极性,还知道除了糖、盐、洗衣粉、果珍放在水里面会化掉以外,还有很多东西放入水中也会溶解。再如“筷子折了”、“神奇的塑料尺”、“多彩的气泡”、“旋转的纸蛇”等科学小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三、把握时机,在大自然中培养动手能力
在孩子的眼中,大自然也是他们无限乐趣的源泉。学生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动物标本而忘记吃饭。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培土、插花、捡花瓣、编草帽的活动。在春天教学生扎风筝,一块到野外放风筝,夏天教学生玩打水仗的游戏,秋天一块到野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冬天则可让学生冻冰花,堆雪人。还可以带领孩子爬山郊游,让孩子观察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养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古人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正是对儿童在接触大自然中一些活动的写照。
四、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我今年带的是学前班,开学前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缺乏自己探索的欲望,遇到困难就退缩。我利用小小值日生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这学期就开始安排值日生,每组每天都有一个孩子做值日生。值日生在桌面游戏时选积木归放积木;吃点心时,拿饼干分牛奶;操作活动前拿操作材料;给自然角植物浇水。孩子都有机会当值日生。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的提醒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不少。每个人都能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叠被子穿衣服。现在正在鼓励他们自己洗袜子与手绢。连家长都在感慨自己孩子动手能力飞速提高。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全过程中,但其中又以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并保持一致,多给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提问者评价
谢谢!不过我自己已经写好了
评论(1)|12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
2010-08-29 16:40gcl328381956|一级
家长的包办代替,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生存发展的能力,是在残害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讲,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由于动手能力不强,在与周围小朋友的交往感受到比较,孩子内心会非常沮丧,这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于是,形成孩子不原意动手做,执行力差,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孩子不爱动手做作业。而不动手去做最后会导致,孩子看什么都很简单,但自己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眼高手低。这会给孩子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儿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克服这一系列的障碍。
可是,在目前中国的家庭中,越是成绩好的孩子,动手的机会越少,我曾经见过一个神童,五岁时,各科综合评测就已经达到初中一年级的水平,这孩子弹得一手好钢琴,非常优秀,但是她对自己的妈妈寸步不离,因为她已经养成了每天要妈妈帮助穿衣喂饭的习惯,离开妈妈,她的生活难以自理。她的妈妈是一个记者,为了孩子,辞职在家,专心培养和照顾这个令人羡慕的神童。同时,由于这个孩子过于依赖妈妈,同妈妈的接触也最密切,所以,她开始排斥爸爸,她认为爸爸是多余的人。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能走多远,但是我知道另一个没走太远的优秀孩子。
秋秋是我中学的同学,在我们学校她是出类拔萃的顶呱呱的学生,她不仅成绩好,还乖巧听话,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每次开家长会,几乎都是秋秋的个人表彰大会,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秋秋一样优秀。但是,秋秋上大学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秋秋的父母太疼爱她,包揽了秋秋所有的事情,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个好学生。秋秋考上清华后,自理能力太差,依赖性太强,不适应大学生活,她习惯别人照顾她的一切。宿舍里轮到她值日时,她什么都不做,她也做不好,她没有集体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总之她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她非常孤独寂寞。强烈的不适应一直困扰着秋秋,一年以后,倍受折磨的秋秋退学了,回到父母身边,准备复读,重新考一个离家近的学校。秋秋的父母非常失望,但是,由于他们一直以来最看重秋秋的学习,只要秋秋成绩好,她的固执、任性、懒惰等等所有的缺点,父母都可以包容、妥协。此时,他们已经无力改变秋秋的想法和行为。秋秋的父母备受打击,几乎是瞬间白了头发。现在的秋秋完全看不出当初的优秀和灵气,她过着一份低薪但是稳定的生活。我不知道她内心有没有波澜,但是我知道,她坚决不要孩子,同学的聚会,她也从不参加。
儿童时期的习惯培养就像一粒种子,等到秋天要收获的时节才匆匆忙忙开始播种,就已经太晚了。而在生命的春天就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撒种、灌溉、施肥,才能让这小小的种子及早发芽、茁壮成长。动手能力是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它的培养也要在儿童时期开始。很多家长都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的想法,这对孩子太冒险了,因为孩子的成长道路,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不知道孩子会遇到什么,如果一切都寄托于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来解决本应该由我们承担的责任,这似乎没有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义务。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路李小学 栗永莹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全乡而言,目前我校小学数学成绩整体靠前,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学校成绩一直较好。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些不成熟的浅析认识和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或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 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生活的好朋友,学习的引路人。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上,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趣味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 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 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以上是本人数学教学中一些不成熟的浅析认识和做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发表在:《化学教育与研究》,福建省化学会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pp.127-129
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编写化学学科实验教材《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一书的体会
郭祥群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0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都面临着一个创新的问题。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发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高等教育的教材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编写的《分析化学基础实验》[1]一书,正是努力根据这样一形势要求来完成的。
《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一书是我们在基地实验教材“定量化学分析实验”讲义的基础上,通过精选实验内容,并补充近两年来开设的新实验,结合精选的文献实验编写而成的。在这一实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指导思想,以适应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对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的要求。
我们认为,这一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重视基础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基础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立设课旨在对学生进行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严格训练,并密切配合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能有强的能力和高的素质。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组织教材内容时,我们将定量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定量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实验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来编写。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实验室中诸如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与检验,玻璃器皿的洗涤,化学试剂的规格,标准溶液及其配制方法,及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定量化学分析基本操作,旨在规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则是在进一步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同时,通过完成实际样品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对“量”的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实验习惯。为此,我们在实验内容的精选和安排上不仅注意到实验的典型性、系统性,还注意到无机分析、有机分析、环境分析、药物分析等多方面的结合,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综合性。事实表明,厚实的基础可为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的作用。
注重能力
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对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很重要位置。能力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基本要素,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的必然。
本科分析化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只限于实验技能的培养,也不只限于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这其中包含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一书选编了较多的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这些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我们在多年的基地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对于自拟与综合设计性实验,不是简单地提出任务,而是通过“实验原理”和“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所掌握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自拟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我们认为,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我们不可能期望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分析化学问题。例如,在这本教材中,我们选编了一个题目为“HCl-FeCl3混合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这是一个来源于生产实际的实验课题。解决这个课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定量化学分析中所学的酸碱滴定原理、络合平衡理论及氧化还原实验方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水解金属盐中的游离酸的滴定,由于易水解金属离子的酸性通常较强,问题便转化成了多元酸的滴定。我们在“基本原理”中提示学生用配位体缓冲溶液掩蔽水解金属离子。我们首先通过“思考题”引导,使学生通过思考与阅读参考文献明确,这类多元酸的滴定,在掩蔽前后是否具有明显的滴定突跃,能否分别滴定,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酸碱与络合平衡理论计算出掩蔽前后水解金属离子的表观酸理解常数,了解由于掩蔽的作用,改善了滴定的突跃,使准确滴定得以进行。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缓冲溶液的理论是定量化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从基本实验中,接触较多是酸碱缓冲溶液,而对金属缓冲溶液和配位体缓冲溶液只有简单的了解。在这一实验中,学生通过“基本原理”的介绍,加以阅读参考文献,通过“思考题”的引导,结合以实际问题的处理,学生对缓冲溶液的理论及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一过程无疑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10个思考题,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的理解、具体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计算与评价、及至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计算,最终拟定出较为合适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学生自己拟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具有了主动性,并能根据实验的进展不断完善。事实表明,这样的综合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成效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例如,在这一教材中,我们选编了一个题目为“从滴定数据到缓冲溶液”的文献实验。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我们知道,正确处理与解释分析测试数据,客观地揭示数据的内在规律,使得分析化学从一门单纯提供数据的实验技术发展成为一门信息科学,成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科学的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这不但依赖于分析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取决于分析工作者所具有的科学地处理数据的能力。这一文献实验介绍了如何从酸碱滴定数据,通过巧妙的数据处理,获得有关强酸、强碱溶液及共轭弱酸弱碱缓冲溶液体系的缓冲容量性质的信息。在选编这个文献实验时,我们不仅注意到趣味性,更注意到对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在“思考题”中,引导学生从本校学生所获得的酸碱指示剂的吸收强度随pH 变化的实验数据中,获取酸碱指示剂的pKa,并绘制出酸碱分布曲线,强化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面向时代
计算机的普及为分析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方便。在以前的实验教学中,我们曾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编程进行数据处理。在《分析化学基本实验》一书中,我们改变了这种做法。我们认为,对化学系的学生而言,直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的成果运用于分析数据的处理比重复低级的编程更具科学性,更符合化学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选编3个使用商品化数据表软件包处理常规分析化学数据的实验。EXCEL数据表软件包是一个在国内外都使用很广泛的商品化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与作图的功能。随着高校计算机的网络化,学生可方便地从网上调用数据表软件包。开设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般分析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的计算机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便在后续实验课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方法处理各实验的数据,使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报告更具科学性,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有关数据库的建立、数据的共享等现代信息管理的意识。
此外,我们还借用文献实验给学生开一扇“窗口”,通过这一“窗口”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外分析化学教学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开阔视野,进一步拓宽知识面。让学生面向时代,接触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也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型人才的质量评价标准的核心是素质。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形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2]。这里强调了素质对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能力的提高的依附性。我们期望通过扎实的基础训练,促进知识的积累,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提高发展能力,并以此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当然,教材的完成仅仅是确定了教学的内容。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型人才的培养,还须把握好实验教学实践这一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欧阳耀国,郭祥群,蔡维平编著《分析化学基本实验》,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10。
2. 陈祖福,“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振兴和创新高等教育”,大学化学,1999,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