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改委发布《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发改委发布《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2011年02月09日 09:33:34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记者8日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以促进《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必须通过规划加以引导规范,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划,是理清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工作重点,为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指明方向和提供保障的有效措施。
这位负责人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
为应对资源和环境压力,《指南》要求各地谋划本地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推动循环型农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培育和促进循环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相关地区建设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强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绿色消费模式;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技术、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指南》还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建议缺水地区重点在规划中体现对水的节约、循环利用、污水减排、海水淡化等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等情况;产业比较落后,能耗高,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在规划中重点体现产业节能、降耗、减排的相关指标。
这位负责人说,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
2010年,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在规划、投资、产业、价格、信贷、债权融资产品、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上市融资、利用国外资金等方面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二篇:浙江发布循环经济
浙江发布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 着力发展九大领域
“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者波尔丁在阐述生态经济理论时,率先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有关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作为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浙江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近日,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谋划“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发展目标:
2015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
这份约7000字的《行动计划》提出,浙江省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循环型产业形成较大规模,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完成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的目标数据。到2015年,全省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要提高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8%,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78立方米,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
被誉为“静脉产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也将得到全面推进,工业、农业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将不断提高。《行动计划》明确,到2015年,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4%,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
发展九大领域,打造九大载体
《行动计划》中提出的“991”,意为发展循环经济九大领域、打造九大载体、实施十大工程。
九大领域包括着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发展循环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等。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建立旅游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督及考核制度,合理确定旅游区环境容量;改造提升餐饮服务业,全面开展排污申报,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打造循环经济九大载体的目标包括: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乡镇、建设一批示范
基地和园区、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构建一批循环型产业链、创建一批“绿色系列”、认证一批循环经济产品、推行一批典型模式、推广一批适用技术、制定一批标准和规范。
根据安排,我省将以杭州市建设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宁波市建设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等为契机,加快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县、乡等;推进绍兴滨海工业园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
此外,还要创建节约型政府、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等一批循环经济“绿色系列”,使其成为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的重要载体。
加快推进“城市矿产”基地建设
实施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将成为我省推进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最直接的载体。“十大工程”涵盖节能减碳工程、“城市矿产”开发工程、农业资源循环化利用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污泥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工程、绿色消费促进工程等。
以“城市矿产”开发工程为例,我省将以报废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力争建成若干个国家级和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根据《行动计划》,我省将进一步健全餐厨废弃物回收体系,通过政府投入扶持、民间融资参与等方式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理示范工程,积极开展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工艺和设备的研发,推动全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探索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
据了解,为强化保障,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我省将制定或修订《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等循环经济领域的地方性法规。
推进循环经济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未来四年,我省将加强环保准入和能效标准管理,对达不到环保和能耗要求的产业项目将不予审批;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宅基地空间置换改革,探索建立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此外,还将积极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作者:潘一峰)
第三篇: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9.1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内涵
9.1.1产业生态化
产业生态化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工业,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的目标,是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可再生的基础上,达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城镇生态产业构建的目标在是通过技术支持、法制完善、文化指导和政策调控构建一个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平衡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重点是将“资源—产品—污染 排放”的链式生产转变成“资源—产品—污染物—资源—产品”的循环利用和生产。通过这个系统构建与发展,达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的目标,以求得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环境良好,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9.1.2循环经济的概念、范畴与原则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规律,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逐步以更小的代价、更高的效率,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物尽其用,直至做到“零排放”。它不仅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生态型城镇就是一个循环型的社会,推行循环经济工作是建设生态城镇最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建设生态型城镇,必须通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得以实现即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镇的关键。
循环经济的基本范畴包括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可持续消费以及一切旨在减小环境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类生态经济对策,它是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融合上述各对策的一套系统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应遵循:
(1)资源流动渠道畅通原则:保持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畅通,避免过早成为污染物;
(2)还原原则:增加经济系统中的物质还原功能,减小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3)效率原则:优化物质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物质和能量在经济系统中的利用效率;
(4)经济效益原则:一味地追求小循环并不一定经济,因此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资源循环利用,适度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以及区际协调有时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生态系统优化原则:区域范围内的循环经济发展,应以优化而不是削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为主要目标。
9.2产业生态化基础及其条件分析
9.2.1基本概况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中国大蒜第一镇,是全国十五家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东临开放城市连云港,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北距临沂机场100公里,东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80公里,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徐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傍镇而卧,省道枣泗公路纵穿镇中心并与以上几条公路交汇,辖区公路纵横。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江苏省水利枢纽工程大运河刘山船闸、节制闸、南水北调苏北地区大型翻水站坐落在本镇规划区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陶土等,储量达1亿吨以上。镇内水资源丰富,不老河天然淡水养殖水面达8000余亩,已经形成了立体水产养殖规模,宿羊山镇属黄泛沙土平原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水土潮湿,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主要种植大蒜、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
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值达21.1亿元,比2006年增加10.6亿元,年均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4270万元,比2006年增加3045万元,年均增长41.7%;农民人均收入由3640元增长到9890元,年均增长18%。
因此,挖掘现有的农业基础优势,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及历史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探索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宿羊山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9.2.2产业生态化基础和有利条件分析
(一)宿羊山以农业生产为主导,近年来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针对农业发展必须项目制定了建设规划,主要项目如下:
1、开发一批高新技术,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如推广高效的、立体的、无公害的农产品栽培技术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技术、畜禽繁育及饲养技术、立体生态
养殖和产品加工技术等。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治理;加强水利、道路等设施建设;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进行土壤保育;完善防护林体系。
3、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二)发展生态农业,提倡循环经济,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宿羊山农业资源丰富,种植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大,同时,伴有工业经济的发展。
2、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生态农业,如设施蔬菜种植、肉鸭清洁养殖、黑木耳种植、林间养鸭和食用菌种植等。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巩固大蒜主导产业,坚持做好大蒜、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严把蒜种质量关,实行无公害科学种植管理方法,大力倡导花生绿色产品、优质红富士等绿色名优产品的生产与推广。
3、用生态的理念促技改,农业产业化发展良好,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方式初步形成,工业经济也初见成效。
4、用生态循环的理念建镇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供水、供电、排水等配套设施,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特色鲜明。
9.3产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路和目标近年来,宿羊山镇牢固树立“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转型升级第一路径,招商引资第一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第一责任”的理念,培育壮大大蒜主导产业,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逐步改善产业定位不明确、工业布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科学的发展现状。
总体思路——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行为准则,对宿羊山镇具有生态经济特色的产业进行结构优化调整,创建邳西工业强镇。“十二五”期间,我镇以工业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加快完善大蒜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形成以大蒜深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群。并配合二三产业的优化发展,构建宿羊山镇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模式。
总体目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推进清洁生产,狠抓污染防治。预计规划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完成农业的生态化转型,促使生态工业和第三产业取得较大进展,各类产业协调发展;加大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宿羊山镇基本建立和完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镇环境建设工程,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将宿羊山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生态型村镇。
大力促进生态链建设和生态链的延伸、缩减、转移和复合,加强资源和能源的阶梯利用,达到增益效果;对该镇每一类生态系统进行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设计,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保证生态系统不因过度开发而造成功能退化;创建完善以农、工、贸相关联的产业模式和集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为一体的循环链建设;保证农田系统、水生态系统、居住区和工业区等生产、生活单元的关联性建设,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的有机体系。
9.4规划建设方案
9.4.1农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发展途径
生态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项紧迫任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以最少人力、物力、财力、能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其基本要求是确保食品安全,消除农村贫困状况,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循环发展。结合宿羊山镇现状,建设农业生态工程,开展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空间资源和社会劳动力资源,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业生产系统。
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放在核心位置,统筹推进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新跨越,确保农民收入增长15%以上。以“三大提升、三大扩面”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巩固大蒜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1个千亩良种试验示范田,确保全镇良种覆盖率达100%。加大扶持力度,高效设施农业有突破,全镇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新建500亩。实施科技兴林,强化依法管理。全镇成片林采伐更新1500亩,配套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5000亩,育苗2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完成大武山南坡补植100亩。发展林下养殖3200亩,实施畜禽三项更新工程,全镇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60个。以发展舍饲肉牛、肉羊、生猪、鸡兔养殖为重点,养鸡规模超过1000万羽,优质商品猪年出栏9.5万头,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以“三清三创”、“七清七建”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陆埠村、因庄村、辛家村3个新农村示范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修建四级水泥路5公里,奖补路10公里,达到四级路网全面贯通;修四级路桥6座;疏浚大沟 32万立方;完成8个村、2.1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以“三大服务体系”建设为导向,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着力推进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重点做好农产品产地建设、“三品”认证,完善农产品农残例行检测。加强公益服务职能,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个以上。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补贴;搞好动物防检疫,农作物重大病虫预测预报;加强农机具推广示范;加强对植保专业服务队的技术指导工作。
9.4.2生态型工业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全镇上下要锁定今年的招商引资目标,转变招商思路,突出招商重点,围绕产业招商,主攻大企业。突破大项目,确保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亿元。今年要重奖招商引资举荐人,凡是引进3000万元项目的奖金1万元;引进5000万元项目的奖金2万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的奖金5万元;要在全镇掀起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1、强化园区建设平台。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今年基础设施投资530万元,建设集中区一纵两横主体交通干道、拓宽青年路通东环路及南环路水泥路,力争引入集中区企业2家以上。同时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在去年建成邳州市唯一一家徐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今年力争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1年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20亿元,工业增加值 5.5 亿元、利税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自营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00万美元。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抓手,落实节点,完善措施,保证序时,要按照镇级工业集中区产业定位,加快建设与我镇产业密切关联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力争早投产、早见效。
3、全力服务企业生产。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电力、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与服务,保证企业满负荷生产,让企业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9.4.3生态型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
宿羊山镇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层次低,比起农业发展基础较薄弱,不利于宿羊山镇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宿羊山镇应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
(1)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壮大。不断提升农林水利服务的质量和内容,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以服务社会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产业化为原则,扩展服务项目,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城镇就业,加强农村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市场,促进商品流通,根据生态化要求不断提升商贸流通和餐饮业中的生态内
涵;完善以镇区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实施乡村道路路面固化、网络化,完善道路两旁绿化工作,加大人均绿地面积,提倡使用环保、节能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减少环境污染,提倡节能减排。
(2)培育知识产业,推动农、工、贸的相关联服务;发展农业技术服务业,加强农业咨询服务;完善农业生产体系的产前指导、产中服务、产后销售等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教育培训服务,尤其注重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生态教育;大力提倡“网络工程“建设项目,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信息服务,加强学习和掌握生态建设知识。
(3)推动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特色,使观光旅游成为该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第四篇:大连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大连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实施方案》是指导试点单位未来发展循环经济的行动指南,是检验试点单位循环经济发展成果的的依据,也是确保我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为提高各单位《实施方案》的编制水平,加强指导,制定《大连市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是各单位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文件,各单位编写《实施方案》时应充分体现本单位特色,与本单位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
一、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试点单位基本情况
(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四)主要任务
(五)重点项目和投资
(六)保障措施
二、实施方案的框架内容
(一)试点单位基本情况
1、试点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现状,包括名称、性质、主要产品产能及其市场情况、资产及经营情况、人员及构成、总体发展情况等;能源、水资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耗情况,清洁生产实施情况;废弃物的排放情况,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等。
2、试点街道基本情况
街道现状,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位置、面积、居民构成、公共设施、居住条件等;产业发展状况、主导产业、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情况等;资源状况,包括土地、能源、水等主要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绿化、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等;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1、试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介绍企业业已形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或可进行循环化改造的潜力。制定和出台的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管理规定及执行情况。论述在循环经济试点创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不利条件,分析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整体生产运营的意义。
2、试点街道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综合评价街道循环经济工作成效,介绍街道在产业、社会层面上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鼓励和引导居民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及再生产品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介绍促进街道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以及在推动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街道中水回用和雨
水收集利用方面所开展工作及进展情况。结合街道实际情况,论述街道在创建中面临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指导《实施方案》编制和实施的方向,应遵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体现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2、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实施方案》的具体指导方针,是对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具体化。要符合指导思想的要求并把指导思想的具体要求贯彻到《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中。
3、主要目标(1)试点企业目标
总体目标:结合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和行业特点,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企业与企业间的行业协作,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创新等方面提出企业创建示范的总体目标。
主要指标:根据总体目标,合理设定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创建可量化的指标。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源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和管理等方面。
(2)试点街道目标
总体目标:结合街道基本情况和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从街道能源资源节约、街道资源循环利用、街道服务和管理、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街道创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的总体目标。
主要指标:提出街道在试点期间需要达到的具体指标,包括生活垃圾分类、非常规水利用、节能节水、循环经济知识普及、废弃物利用等。
4、实施期限
方案以2013年为基准年,实施期间为2014-2015年。
(四)主要任务
试点单位应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提出与目标对应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和特色,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试点企业主要任务
试点企业要围绕循环经济模式构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形成并逐步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共生链,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料闭路循环,促进产品的绿色设计、原料的绿色投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提出构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任务。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能源资源链条的衔接与延伸,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的循
环利用。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
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以资源循环化利用为核心,全盘考虑企业各个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可实现的能源资源循环化利用可能,加大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改进生产工艺,实现生产过程的循环化改造。农业企业侧重节地、节水、节肥、节饲、节能等为特点的清洁化生产技术,高效田间管理、收获和加工技术,秸秆资源和畜禽粪便综合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管理机制的优化创新。突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企业能源资源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促进管理节能减排。
2、试点街道主要任务
示范街道要围绕能源资源节约、街道资源回收利用、街道服务和管理、循环经济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主要任务。
街道能源资源节约。引导鼓励辖区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推广节水器具的普及使用;加强节能管理,提高居民节能意识,引导街道群体参与生活节能;对街道内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对公共设施进行照明改造;充分利用太阳能,建设中水设施和雨水收集设施。
街道资源回收利用。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街道服务和管理。建立促进街道居民进行资源能源节约
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制度和机制。
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充分利用街道独特的媒介作用,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设立专门的循环经济宣传栏、宣传窗等设施;通过多种方式,普及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细节,形成良好的街道文化氛围。
(五)重点项目和投资
要针对创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拟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描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期限、投资估算等内容。
(六)保障措施
围绕目标的实现、主要任务的落实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保障。建立试点工作组织管理体系,确定试点工作负责人和联络人,明确责任分工和技术支持单位。
2、配套措施保障。制定相关规划、发展计划,完善管理制度,提出政策措施。
3、技术支撑保障。有条件的单位应创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机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单位实际,确定技术开发项目。
4、资金保障。落实进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确保各重点项目建设。
第五篇: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范文模版]
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2研究区概况
3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3.1优势分析
3.2劣势分析
4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6空间布局规划
7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根据所给材料,按照上述提纲进行撰写!抓紧时间,争取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