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放型服务业论文_1_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后的五年来,中国外经贸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广州进出口总值已连续五年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近两年又连续获得了“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称号。还有浙江在2004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跨过800亿美元大关,外贸依存度高达61%,出口依存度达42%,外贸对GDP的贡献率达35%。一般贸易出口和贸易顺差居全国第一。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开放型服务业带给我们的显著效果。然而,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形势的日趋复杂,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加大,而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更成为制约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的障碍。但从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尚存在许多差距和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谋划和实现中国开放型经济科学发展。中国要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在激烈的城市区域发展竞争中保持排头兵的优势,就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束缚,确立新的区域发展思路。要以向国际先进城市学习和追赶的勇气和气势推动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舞台上崭露头角,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开放型服务业其实质及其现状
开放型服务业其实质是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体经济的动态均衡
开放型服务业具有“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特点,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着力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区域金融体系的完善对开放型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开放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也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服务业的基础弱,竞争力不强,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中国服务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服务业加快增长正面临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迅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对服务业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需求热点,例如通讯、轿车、住房、教育等。住房和教育本身就是服务业,而轿车和通讯设备对服务需求的带动相当大。其次,我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城市化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的进步。城市人口居住相对集中,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也与农村大不相同,城市人口对商业、建筑业、金融信息等服务业都有着较高水平的需求,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再次,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也有利于服务业的竞争和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对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将大大促进行业的发展。最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产业分工的细化也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的机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通过主辅业分离和业务重组,大量的中间产品和加工过程会独立出来,这些企业本身的服务需求将向社会释放;其原有企业内部的服务单位也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这将有助于服务业的竞争和发展。
从国际趋势看,发达经济大都是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开放型服务业是新经济的体现者,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日益离不开开放型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服务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适应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部分开放型服务业的发展和成长机制——针对江苏、浙江的例子
一、进一步发展开放型服务业是江苏必然选择
发展开放型服务业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经验看,成熟的市场经济都是开放型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开放的程度也越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江苏如果按传统模式发展经济,资源
瓶颈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只有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省内外各种资源、激活市场,才能克服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不仅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当前,江苏为实现“两个率先”,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江苏开放型服务业也将面对严峻挑战,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苏南苏中苏北开放型服务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利用外资领域还不够宽的问题,努力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引路和导航作用
对江苏而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要从目前较低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出发,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必须推动江苏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江苏的许多重要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10年以上的经济、技术差距。但我们可以在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进而形成优势产业,达到在相对短的时期内迅速逼近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目的。因此,加快发展江苏开放型服务业,具备较好科技基础和潜在优势的江苏,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局部的现实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江苏对外开放正进入战略性调整期:
1、是从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进入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
2、是从政策性开放阶段全面提升到制度性开放阶段;
3、是从偏重量的扩张阶段转向注重质的提升阶段。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推动江苏全面走向“海洋时代”、加快发展以金融为基础的开放型现代服务体系、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三大突破口,化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实现“对外开放、对内发展”双轮驱动,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形成改革开放发展新优势。
四、江苏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几条重要途径
1、加大“引进来”水平。一是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与总量的同时,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利用外资的质量与结构上来,特别要重视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江苏设立研发机构,研究、开发与母公司及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的新产品、新工艺。二是加强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江苏的投资企业建立广泛的配套协作关系,使这些企业能够在江苏也有自己的子公司、子项目,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是继续大力引资于制造业的同时,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第一产业,加快农业国际化步伐;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业、社区服务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教育文化等较高层次的服务业。四是继续兴办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等外商投资企业的同时,借鉴国际通行的办法,采取项目融资、国有企业股权转让、境外发行股票、建立海外产业发展基金等现代融资手段,提高间接融资比重。
2、加大“走出去”力度。江苏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人口7381万,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发展开放型江苏经济,必须把“走出去”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水平提得更高一些。不仅要着力开拓国外市场,还要注意利用国外资源,包括能源和土地资源。一是要以兼并收购的方式积极推进对外投资。充分利用汇率变动带来的机遇和当地的生产要素,实施低成本扩张。二是要鼓励和扩大技术输出。通过扩大技术出口来带动商品出口,腾出产业置换空间,开发培植新兴产业。三是要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重点推动有实力、有品牌、有海外市场的省、市重点企业集团走出去,同时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较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3、提升沿江开发层次和水平。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特别是信息、重化工产业等竞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机遇,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沪宁沿线信息制造产业,建设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相融互补的软件产业带,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制造业基地和软件开发基地;要充分发挥沿江两岸优势,坚持两岸联动。鼓励南岸跨江开发,以此带动苏中,推动苏北,提高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水平;要坚持加强与上海的联系。比如,加强与上海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项目方面的合作和共同建设,加快形成沿江地区与上海之间的现代化快速交通体系,做到物资流动便捷、信息传输畅通;加强与上海在产业、产品研发方面的配套、合作,促进沿江地区与上海之间在产业链上的连结;加强与上海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两地经济联系的紧密度和亲和力。接受上海的辐射,更快地发展自己。
4、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中国东部产业布局中,南京市承东启西,是南方与北方发展的交融区,将形成与上海金融中心互补的金融区域中心,功能定位可以考虑确定为:区域管理总部,票据中心,产权交易中心,金融改革和创新中心。南京市今后将不断强化位于秦淮河西侧地区的金融中心的集聚。5年以后,把南京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互补金融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左右,以发展功能性金融市场为核心,形成金融市场扩大、金融创新活跃、金融辐射能力强的华东地区重要区域性金融中心。
5、建立石化期货交易所,提升沿江重装备产业带国际化程度和风险防范能力。
中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非常少,期货产品创新度不高,许多制造业企业难以通过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受到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强烈冲击。张家港具有石化期货交易所的可行性。2002年,张家港保税区化工品交易市场注册成立。目前主要化工交易品有甲苯等十二个品种;市场已经覆盖华东、华南、华北、华中等经济热点地区和化工品主要集散地。如果张家港石化期货交易所建成后,将填补国内乃至亚太地区专业石化期货交易所的空白,日沉淀保证金80亿元,年交易额将达到10-15万亿元,是目前江苏GDP的3-5倍,长三角GDP的1-2倍,形成金融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端市场,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亮点。针对我国现状开放型服务业提出的必要途径
第一、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力度
1、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夯实旅游业基础设施。根据城市各版块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特征,打造山水生态、都市风貌、民族文化、古街风景等不同主题风格的街区。加快澧水风貌带、滨河廊道和城区周边山体景观建设,打造山、水、城穿插交融的城市景观。
2、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努力搞好旅游业项目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康体疗养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会展品牌,加强会展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和引进专业化的会展服务企业,加快形成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位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积极申办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申报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加强对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文化底蕴。全力办好国际旅游文化节、国际森林保护节,促进当地文化与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要按照集聚、拓展、优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各具产业发展特色和文化环境优势的旅游经济发展:将市中心城区打造成核心旅游服务区;按照压缩、控制、提升、纯化的原则,将武陵源区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风情小镇;依托工业基础和温泉资源,加快慈利新型工业和旅游经济发展;发挥红色、人文旅游资源和农林副产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桑植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
3、以主体培育为基础,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创新旅游业发展机制,全面开放旅游投资领域,营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鼓励创建5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和全国百强旅行社,鼓励旅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4、以品牌打造为动力,努力把各级城市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坚持以国际化水准,大力培育国际知名旅游品牌,积极引进国际旅游品牌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公司,努力发展入境旅游。
5、以市场开拓为抓手,大力开展旅游促销。支持旅游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国际旅游营销网络建设,巩固韩国和我国台湾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东南亚新兴市场和欧美日市场。对各级城市市在境外市场投放旅游广告、组织大型促销活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发展当地旅游的奖励力度。扩大口岸开放,尽快实现境外游客到当地签证。
6、以强化管理为保障,努力提高旅游经济效益。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推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合理引进外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1、抓住国际资本大规模进入长三角的机遇,经济较发达地区着力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企业,提升产业结构。引导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推动本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
2、围绕当地支柱产业、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找准上下游产业链的空白和薄弱点,制定产业链招商计划。
3、加快新兴服务业开放。针对各地服务业的特点,鼓励外商投资到港口及物流服务、研发和工业设计、金融、咨询、会展、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强对服务业引资的规划,尤其是对大型开发区、中央商务区、物流园区等载体的高层次统一规划。培育符合国际水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4、积极支持民资与外资对接、鼓励外资并购民营企业,实现内外优势互补。每年组织民企招商引资活动,做好对民企引资的信息提供、引导和服务。
5、强化招商引资产业导向。按照《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来资金(含境外资金和境内市外资金,下同)的投向。对鼓励类重大项目,特别是对基础设施项目、新型工业项目、高端旅游项目以及文化体育会展项目优先给予财税、金融、土地、人力资源、投资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并优先列入市、县重点项目。分层次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并适时更新,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项目进行专业策划包装推介,提高项目质量和成功率。
6、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密切关注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的投资动态,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国内旅游企业100强为重点对象实行跟踪联系服务,对其来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建或技术改造。把工业园区作为开放型服务业发展重要平台。抢抓现阶段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作用。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加强产业发展引导,促进产业转移和合理布局。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探索战略投资者和大公司成片开发等多元化开发机制。加大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力度,培育一批产品外向型企业,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使园区真正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加强产业配套,完善园区设施,增强承载能力。
7、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和手段。市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自渠道,围绕扩大开放大力宣传推介当地文化,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培育专业化的招商代理和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台办、外侨办、贸促会、商会、驻外地办事处和香港经济促进会等异地商会(协会)及当地异地商会的作用,加强与境内外投资促进机构、华侨华人团体、商(协)会、友好城市、驻外使领馆商参处等的联系,并开展招商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上门招商”和“中介招商”,精心策划本市招商引资活动,完善招商活动成果统计制度和办法。
三、形成加快开放型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服务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和政策,抓好对重大事项、重要政策的协调、督办,及时解决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市里成立发展开放型服务业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和督察重大事项、重要政策的实施,解决开放型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区县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促开放的强有力领导机制。
2.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对外开放“信息共享、环境共建、问题共商、工作共抓”的多部门协同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会商制度、“走出去”风险防范机制和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召开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统筹研究解决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调度各项工作,加强配套管理与跟踪服务,有效推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市场开拓等工作。
3、大力优化开放环境。各市广大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观念,努力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开放环境。加快推进法制设,严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大力实施《各省政府服务规定》,以行政程序法治化和政府服务法治化为重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推动当地开放型服务业的发展,努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抓紧建设市、区县政府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政务环境。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各类投资者营造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外来投资者营造引得进、住得下、干得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完善优化投资环境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4、营造浓厚开放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宣传当地文化、旅游业,不断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当地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将开放型服务业理论和业务知识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大力营造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县域经济开放发展。各区县要抢抓重大发展机遇,创新开放开发思路,从实际出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开放水平。把鼓励外来投资现代农业、发展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和开拓国内外市场作为县域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发挥各区县区位和资源优势,增强配套功能,提升我市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及时掌握产业转移动态,对那些投资额大、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战略性项目和核心企业,实行高层推动、高位对接、特事特办,促进企业抱团转移和集群发展。市直各单位要在政策资源、招商渠道、人才培训、客户信息等方面为县域经济开放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5、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对区县、市直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园区开放型经济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外贸进出口、外经合作等指标评价体系,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
1、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航空口岸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口岸整体效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整合大通关核心流程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信息,实现口岸各有关部门数据共享和联网申报、联网核查、联网作业,与中国电子口岸及其他地方电子口岸实现互联互通。加快应用项目开发,为企业进出口通关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
2、加快口岸大通关建设。完善各省市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以及大通关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大通关基本标准和要求,打造“高效率、低成本、可预见”的通关环境。推进跨区域口
岸通关合作,全面实行海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加快实施检验检疫“属地报检,属地验放,口岸通行”。完善口岸联检机构、优化通关服务。着力推行“5+2”工作制和24小时通关服务。积极推进海关分类通关改革。对进出口诚信企业实行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和直通放行制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出口免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普惠制和自由贸易区政策扩大出口,为出口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提供便捷服务。简化出入境人员查验手续,缩短查验时间,扩大便捷通关范围,确保顺畅通关加快全市公路、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对接,形成货畅其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加强物流网络规划和建设,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规模较大、外向度高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促进综合运输通道与大型物流中心的对接。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资金,促进物流业发展,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建立健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尽早形成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
3、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设立市开放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扩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投资合作、深化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国内国际物流、加强口岸建设、引智及人才培训等。各区县也要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其他相关专项资金,都要向开放型服务业发展倾斜。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激励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出口退税增量部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由财政统筹解决。
4、加强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外来投资企业的信贷支持,开辟重大项目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支持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扩大新兴市场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进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
5、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支持开展企业集团“外币资金池”业务,推动企业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完善服务外包、物流运输、旅游、境外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外汇收支管理,增加旅游景区外币代兑点。深化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指导和帮助企业防范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
6、优先保障鼓励类外来投资项目用地。加强用地指标统筹,优先安排市经济开发区中外来张投资项目用地指标。建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确保用地。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加快供地速度,应由有关部门预审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压覆矿床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手续可与用地预审同时进行。
7、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技术人员培养力度,鼓励大中专院校与外来投资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型培养培训。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二篇: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一、彰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战略视野和博大胸怀,展示了中国对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态度,彰显了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凝聚了广泛共识,激发了各国的参与热情。
诠释丝路精神的深刻内涵,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结晶,是当代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东方智慧。和平合作需要加强对话沟通、平等交流,开放包容需要在开放中发展、在融合中共存,互学互鉴需要博采众长、共同提高,互利共赢需要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面向全球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也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有关决议。
总结4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力量。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4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各国合作意愿日益增强,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拉动各国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合作和技术传播,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4—2016年,中国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
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沿线国家的产品、技术、服务、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中国制造”“中国建设”“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欢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深入人心,朋友圈越来越大。
描绘“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中国主张。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和平之路着力推动合作共赢,建立彼此尊重的伙伴关系;繁荣之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加强产业和金融合作,推动设施联通;开放之路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创新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文明之路着力深化多层次人文交流,开辟更多合作渠道。“五个之路”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为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擘画美好蓝图、指明前进方向。
宣示合作共赢的重大举措,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中国担当。我们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在发展经贸伙伴关系、推动互联互通、加强创新合作、加大建设资金支持、援助民生项目等方面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这释放出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积极信号,表达了中国愿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展示了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决心。这些举
措的逐步落实,必将帮助参与国更好融入经济全球化,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目前,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发展失衡、经济治理滞后三大矛盾远没有得到解决。“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各国发展需要,为促进各国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提供了新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未形成。在这种形势下,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习近平主席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扩大利益汇合点,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各国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增强全球经济增长活力。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7500亿美元。其中,将从沿线国家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对沿线国家投资1500亿美元。这将为各国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共赢共享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十
分突出,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依然严重,贫困及其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意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承诺未来3年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少于600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未来5年将为参与国提供1万个来华研修和培训名额,帮助参与国加强能力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经贸规则碎片化问题突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指出,欢迎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由大家共同商量,成果由大家共同分享,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了新模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成为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高峰论坛期间,我们发起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中国立场、中国主张成为广泛共识。
三、扎实推进经贸领域务实合作
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扎实推进经贸领域务实合作,把广泛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把系列举措转化为实际成果,让高峰论坛各项成果落地生根、早见成效。
落实《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合作倡议是高峰论坛的重要成果,对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增长、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沟通,全面做好合作倡议后续落实工作。利用经贸联委会、混委会等合作机制,推进经济全球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抓好促进贸易增长、振兴相互投资和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系列举措落实。
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有助于中国扩大开放,也有助于各国贸易发展、全球贸易增长,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积极响应。要抓紧筹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做好规划设计,创新办展方式和合作模式,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进来,打造高水平、影响力大的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
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落地,加强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合作,打通国际大通道。加快实施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通关一体化。推进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畅通亚欧贸易走廊。积极与更多参与国商签投资协定。
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统筹推进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转型。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打造一批规模效益好、辐射作用大、就业带动力强的合作区。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推动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经贸成果,建设和发展好贸易投资机制。落实亚太经合组织北京路线图各项措施,推动未来议程。推进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机制化、具体化。
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与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讨自贸区建设,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早日全面生效实施,与相关国家开展自贸区升级谈判,增加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等新议题,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
落实好对外援助举措。扎实推进高峰论坛重大援助举措落实,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3个100”民生援助项目建设,加大文化、体育、卫生等合作领域援助力度,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加强人才培训援助,支持沿线国家能力建设。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第三篇:开放型经济工作汇报材料
开放型经济工作汇报材料
东港镇人民政府
(2007年2月28日)
今年以来,东港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开放型经济工作精神,加紧部署今年对外开放的各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做到主题明确、任务明晰、要求明了,为总体工作的顺利推进打开良好开局。
一、外资利用进展顺利。今年一季度,全镇预计到位外资250万美元。其中香港独资日通电动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80万美元,预计到位90万美元;香港合资洲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8万美元,预计到位100万美元;香港合作瑞翎(无锡)金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8万美元,预计到位60万美元。无锡祥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中方公司的组建,3月份将着手组建中美合资企业。无锡神力齿轮同日本日产公司、无锡中捷减震器公司同瑞典公司都有进一步的合资合作意向,企业产品加快走向国际市场。
二、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12个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其中外资企业有昊辰塑业、日通电动科技、瑞翎金属和洲翔重工4家,内资企业有常丰机械、远大丝绸、伟加利纺织、永华食品等8家。在此基础上,艾可隆新型墙体、明丰电器、红豆标房和瑞燕针织等4个项目正在筹建过程中。
三、大力推进招商引资。2007年,我镇将紧紧围绕协议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100万美元的总体工作目标,多渠道、多方面、多形式等引入外资,力争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全年开放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注重招商队伍能力建设。继续以工业园区为住阵地,按照“充实一批、聘用一批、培训一批”总体指导方针,将重点从内部整合和外部充实两个层面来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招商引资激励制度的实施,促使招商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二是突破 “以企引外” 瓶颈制约。下阶段,我镇将抓住全镇内外现有重点企业、外资出口企业以及投资发展意向明确的企业,给予积极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促使其在对外合作,产业发展等领域有更大作为。鼓励红豆、晶石等重点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业投资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配合市区两级重点抓好红豆国际广场和锡山科技创业中心的推进和启动工作。三是注重内外并举。结合全镇的产业发展规划,认真组织温州、上海、苏州、深圳等地的招商洽谈会,加强招商攻势,广泛的捕捉信息,力争在引进重大内资项目上有所突破。全面提升全镇电子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板块的发展水平。通过技术应用、技术改造、外资嫁接等途径,加快改造我镇传统的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四篇: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论文
前言
服务业是我国发展较快的产业,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也逐渐受到重视。服务业标准化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质量。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是服务业标准化的基础。由于服务业涉及面广、结构复杂,导致服务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也相对困难。下面从产业社会功能的角度理清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系,分析服务业的结构,并结合标准体系的要求,研究服务标准体系。
1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服务业一般定义为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实际应用中常与第三产业等同。服务业是在农业和工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将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产业。
对我国行业的分类,属于服务业的有: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住宿和餐饮业,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和社会工作,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A农、林、牧、渔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中属于服务业的部分。可见服务业不是单独的某个行业,而是交织在各个行业中,在大部分行业中都能看到服务业的影子。
近年来,服务业的产值在GDP的比重也逐渐提升,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赶上了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量做了近一半的贡献。
根据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结果,到2008年末,在上海市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单位41.7万个,其中第三产业单位数31.3万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的75.1%;在湖南省共有产业活动单位33.15万个,其中第三产业单位数25.44万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的76.7%,有个体经营户289.95万户,其中第三产业个体户235.16万户,占全部个体户数的比重的81.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产业活动单位13.97万个,其中第三产业单位数12.61万个,占全部单位数的比重的90.2%,有个体经营户67.11万户,其中第三产业个体户63.06万户,占全部个体户数的比重的94%。从上面数据看出,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数量占所有单位总数的大部分,如果将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看成服务型单位,这个比例还将升高。
2服务业的功能分析和发展趋势
各个产业在社会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形成,只是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在农业社会,是由于生产力、科技原因,食物的短缺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农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产业,因此农业等第一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那些简单的手工制造业、小商业已经存在,只是发展程度不高;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农业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存,生产生活物资的短缺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社会迎来了第二产业发展的高峰,制造业、建筑业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产业的生产力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即生产出的产品够用、建造出的房子够住、修建出的公共设施趋于完善。为了保持社会功能的完整性和闭合性,这时社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求:
一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产品生产出来后,需要进行运输、销售才能到达使用者手中;设施设备建造出来后,需要有专业的服务来维持其运行;房子修建好后,需要有水、电、煤气供给,物业管理,公共配套服务,才能正常居住;公共事业,如公交、教育、通信、广播、医疗、美容美发等需要持续服务,才能正常运转。这时需要服务业维持社会运行。
二是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节。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不是由于生产力正真过剩,而是由于社会生产的不协调、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而导致的经济现象。经济信息反馈与分析、经济调控是合理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因此需要信息产业、咨询产业、金融产业等服务业对经济进行合理调节。
满足上述需求后,能够使社会的功能完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的神经系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社会的循环系统,商务服务、以及各种公共服务是社会正常运转的润滑剂,金融服务成为了社会内分泌调节系统。服务业是社会的“软”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有机结合,形成闭环,社会在经济上的功能才具有系统性。
相对于农业和工业,服务业的重要性常常被弱化,因为农业和工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农业和工业的落后,人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农业和工业上,以保证人们的生存需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随之转移。而发展服务业是完善社会功能必经途径,能够使得社会运转得更加顺畅,是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将会逐渐提升。
3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
服务业随着其发展将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表现为:
(1)服务业基础性作用增强。服务业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生产服务已经成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物流服务、生产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服务已深入生活,如社区服务、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社会如果离开服务业,生产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服务业的项目趋于专业化。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事业也趋于专业,需要有相配套的专业服务进行支撑与保障。如电子商务、增值电信、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地理信息、动漫游戏、检验检测、气象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其专业性不断增强。
(3)服务业的整体趋于系统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业越来越系统化。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涉及的售前服务、售后服务、物流服务、网络支付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是有机结合的,成为服务体系。服务业不是孤立的产业,其内部的结构将越来越明晰,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
(4)服务业的趋于产业化。随着服务业的系统化与专业化,其规模也日渐扩大,导致了服务业的产业化。某些服务行业出现了很多专业化的企业,大型的服务型公司也相继涌现,竞争也日趋激烈。例如金融服务业中,各大国有银行的业务量不断攀升,民资银行也逐步进入金融业,金融服务产业竞争规范化,发展区域完善;快递业出现了几大快递公司,用户量逐渐扩大,竞争也比较激烈,形成了快递产业。
服务业出现的这些特点,说明其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其社会功能也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迎来了服务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发展的重心向服务业倾斜,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下面就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4服务标准化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制约。
服务对象的感受是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问题成为服务业中矛盾突出的点。很多顾客缴费后得不到相应的服务,或者由于服务效率不高,顾客排队等待时间长而导致服务体验下降,或者由于服务标准不明确导致现场混乱,或者由于服务态度问题发生矛盾。这些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机关行政单位的服务态度恶劣的问题,旅游行社和导游宰客现象,通信服务中骚扰信息问题,航班服务不达标等。服务质量问题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障碍。
服务效率低下是服务业发展的另一问题。由于服务对象的规模不断增大,对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服务业的效率普遍达不到要求,各种排队等待服务的现象很普遍,例如医疗卫生服务,银行服务,公共交通服务等,而且滋生了类似“黄牛党”的排队倒票等非法业务,服务效率不高是产生类似问题的原因之一。
服务标准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解决服务业中出现矛盾的新方法。服务业标准化的作用有:
(1)制定服务评价准则,提高服务质量。服务业通过制定服务评价体系,对服务提供者进行打分,衡量服务质量的好坏。有了评价标准就能客观地判断服务好坏,从而有利于消费者选择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得服务业的竞争更加合理,以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服务标准化还有利于服务业的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对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服务业良性发展。
(2)获得服务最佳秩序,提高服务效率。服务业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流程,减小服务双方的沟通障碍,提高服务效率。
(3)建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奠定服务自动化的基础。如果一个行为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可以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流水作业线,采用自动处理技术,以减小劳动强度。标准化是服务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
(4)提升服务业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功能的完善,标准化能提升服务业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由于在服务业中的显著作用,标准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受到了政府、企业等部门的重视。在一些行业已经出现了服务标准化试点,例如旅游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等。通过标准化试点带动地区服务标准化的发展也成为了标准化的一种模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服务标准化将会成为以后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5服务业的标准体系
根据功能建立不同的标准子体系,标准子体系应该涵盖服务业的各个子行业,如信息、运输、商务、公共服务、金融等各个服务行业,完善标准体系才能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标准体系一起构成闭环标准系统。
二是从服务业的微观企业角度。企业提供的服务,是以完成某项服务为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和流程,完成这项任务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应首先确定目标和任务,然后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设置好服务流程,最后引导消费者完成服务,例如医疗服务,以将病人治好为目标,以为病人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为任务,设置好各个科室,制定挂号、排队、门诊、治疗、结算、转院、出院等服务流程,由导诊机构或人员引导病人完成医疗服务。
服务标准体系应从系统的角度,覆盖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服务前准备、服务引导、服务流程、服务完成、服务质量、服务评价、服务改进等。应尽可能考虑到不同行业中的差异,考虑到每个细节,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服务业标准体系是服务标准化的基础。完整、闭合的标准体系能够引导服务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下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标准体系的构建:
一是服务业的宏观社会角度。各个产业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发挥作用。社会的系统性就要求各个产业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以维持整个系统的存在。第一产业是农、林、牧、副、渔,是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的产业,即提供粮食、原始生产生活资料;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等,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工业产品,是形成社会硬件设施的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是维持和调节社会运转的产业。服务业标准体系应该适应服务业的社会功能,从完整性出发,服务业标准体系应该分类合理。
结语
本文认为服务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起到维持和调节社会运转的作用,能够与第一、第二产业一起有机结合,形成闭环系统。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特点需要标准化,应根据服务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以促进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
罗先奎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服务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本文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明确了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建立现代城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为芜湖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芜湖市;服务业体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O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12)一04—023—0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服务素产生相当大的聚集效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窗口行业的服务业,其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魅力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
设施和企业服务设施构成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保障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市的浪潮中,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建立服务业体系对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服务业的增长已成为经济
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
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文化服务业不仅在提高消费者文化品位和欣赏
水平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极大地
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是加快转变芜湖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
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拓展了文化的传播路径。②
二、芜湖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必由之路,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区域综合竞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服务业
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深度不够,对培育经济增长亮点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重视不够。部门与部门之间、行业与行业
之间对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共识,服务业的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创新芜湖、和谐芜湖、优美芜湖、幸福芜湖”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服务业
体系,必然会对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许多领域被当作非生产性活动,许多行业对政
府的依赖性较强,亟待建立完善服务业的自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支撑。
发展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性较为明显。近年
来,芜湖市服务业总量虽呈逐年增加之势,但服务业内部结构尚未发生实质性转变,服务业
仍是流通主导型,服务业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服务业,如餐饮业、商贸批发业、交通运输业仍占服务业增量的半数以上。主要原因在于现
代服务业,如文化产业、社会化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等
发展相对滞后。
(三)服务业行业垄断性强、政策性壁垒与
歧视并存。科教文卫体、金融保险、通信、网络传媒、旅游等现代服务行业在严格的市场准
人制度和繁杂的行政审批制度的保护下处于政
策性垄断经营状态,致使投资主体难以实现多元化。④垄断经营的长期存在,导致企业内部缺 乏竞争意识,服务业缺乏生机和活力,由此形
成了服务水不高、服务价格较高、竞争力不强的不良局面。
(四)知识资源短缺、服务业人才不足。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动下,知识型服务El渐成为
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在新一轮创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④而知识资源的短缺和 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芜湖现有高校的专业设置只能满足通用人才的培育需求,在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涉外法律、文博会展等专业,高精尖人才仍需大量引进。芜湖市大部分科研单位对服务业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科研力量有待整合。
(五)农村服务业发展的萌芽分散状态成为
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农
村服务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目标定位不明
确,档次不高、效率低下,龙头企业严重不足,辐射集聚、示范带动效应乏力,尚未建立知名
农副产品商标品牌和市场体系,企业经营运作的组织链接、运行机制也亟待建立和完善。现有农村服务业经营项目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科技含量高、文化元素多的现代服务业缺乏
三、建设芜湖市服务业体系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编制芜湖市服务
业发展规划。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芜湖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服务
业发展规划,敲定体现芜湖地域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发展重点和支持方向,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激励考评机制,争取多
渠道资金支持,打造重大服务业发展项目,以
项目助推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和新兴产业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增强城市服务支撑能力。完善服务业市场运作机制,健全物流、商贸、金融、房地
产、中介等市场基本要素,发挥市场优势。坚
持“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提高服务
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大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
力度,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运用市场机制,提高服务业运行效率。加快城市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人力资源和要素,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开发城市功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
软硬环境支持。⑨
(三)完善城市服务市场体系。实现物流业投资多元化,构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服务业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加快银行商业化改制步伐,推进金融创新。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增加信
息服务业投入,加快信息服务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转变政府职能,更新服务理念,加强宏
观引导。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创新服务方式,引入新兴业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商贸流通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加快培育房地产市
场体系,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发展。
(四)提高城市服务保障强度。完善行业管
理、行为监管、质量管理和宏观调控措施,促
进服务业有序发展。建立服务企业诚信评价体
系,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为服务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增强行业协会的民
问色彩,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范、行业发展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五)升级城市服务创新水平。创新服务业
政策,运用市场杠杆撬动服务业价格机制改革。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服
务业。抢占创新人才制高点,激活城市创新系
统。培育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市场主体,促
进服务企业创新。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
集团化、租赁化管理。鼓励服务企业树立现代服务意识,转变经营观念,全面综合提高企业竞争力。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六)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商贸流通服务业:努力把芜湖建成皖江 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商贸中心,实现流通现代化。重点规划建设芜湖经济技术开发
区物流园区、芜湖港物流园区以及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将芜湖打造成安徽省综合物流中心、长江流域最具产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中
心以及长三角大物流体系的中心之一。大力推进第三方、工商合一、商商合一的新型物流业态。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
展镇、村两级连锁超市,全面激活农村消费市
场。整合各类商品市场资源,打造一批辐射功
能强大的大型批发市场。
2、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改善金融环境,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各类融资机构。加快引进保险经营机构,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
化。大力发展担保业,不断完善金融电子化服务网络,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形成住房供应结构多元化局面,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扶持房地产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市
场,完善房地产业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和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引导房地产理性投资和消费。
3、生产性服务业:拟定生产性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
健康发展。利用芜湖高校园区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大力发展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生产制造企业专业
分工精细化,创新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实现低碳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着力拓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建立“数字芜湖”框架体系,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业,构建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培育本土知名软件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
企业,建立软件工程中心、测试中心和认证中心。
4、旅游业:深度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入境旅游、国
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鼓励旅游企业重
组,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加快旅游电子商务步伐。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高校科普旅游、美食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销芜湖山水、自然与人文精神。增加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将文化内涵渗透到旅游商品开发的每一要素,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内驱力。注重开发旅游纪念品,提升其文化品位,力争实现一景一特色、一地一产品。加强相关产业联动,推进区域旅游互动;优化旅游环境,构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美化“芜湖十景”的自然人文
景观,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滨江山水园林城
市添加旅游经济推力。
5、教育和文化产业: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 源,夯实职教基础,培养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支持在芜高校设置相关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氛围。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广播影视业、音像出版、报业集团、铁画艺术、动漫创意产业、体育产业,建立健全开放、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实施会
展业品牌化工程,推进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中国铁画博物馆、历史文物博物馆、星光灿烂
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音响软件数码城等项目品牌化建设,引导文化消费,形成芜湖特色
和城市气派的教育文化强市。
6、中介服务业:放宽中介服务业准入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企业。规范发展会计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咨询、法律
咨询、保险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行业
和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
务,形成运行规范的中介咨询服务体系。实现
中介机构脱钩改制,为其独立、客观、公正执
业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内引外联、购并重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中介咨询机构向规模化、专
业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促进中介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
7、总部经济:在中心城区加大资源整合力 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商务楼宇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落
户芜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本土
优势企业对外投资,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投资
办厂、入股、并购、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科技
园、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形式,不
断拓展国内和国外市场。
8、农村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网络,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服务业
框架和运行机制。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农民生活服务体系、县域发展支撑体系、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
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素质。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其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9、现代会展业: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
动、市场介入,大力发展多层面、高档次、强
辐射的现代会展业,努力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博览交易会办成具有国内影响的品牌会展。把
中国(芜湖)医药及医疗器械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芜湖)茶叶博览会、中国(芜湖)青少年文体生
活用品博览交易会、安徽人才交流大会、高校
招生皖江地区咨询会、芜湖房地产博览交易会
等办成具有区域影响的精品会展。整合展馆资
源,建立健全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展馆经营机制,提高展览的组织策划水平,推动芜湖市会
展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10、家政服务业:成立专门机构,引领家 政服务向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方向发展。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家政服务业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建立健全惠及城乡居民的家政服务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
老服务和病患陪护。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创办家政服务企业,培育家政服务市场。
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政服务业发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服务行为,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
和职业介绍服务。积极发展中小型家政服务企业,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
四、结语
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实现芜湖经济社
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芜湖市服务业体
系建设、芜湖市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新一轮城市开发
将促使城乡消费环境的改善,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展了芜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给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相信,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芜湖人的共同努力下,芜湖市的服务业体系建设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芜湖市的服务业发展一定会有骄人的表现。
④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7.⑤T.Hill,On Goods and Services,Reviewof Income andWealthSeries,1997,102.⑥Peter W.Daniels.Service industries:growth and location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3.⑦Colin Clark.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
.London:Macmillian,1940,75.注释:
①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5.
②曹波.现代都市服务业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管
理学院,2006,56.
③韩卫民.芜湖市服务业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
学,2009,81.
Research Oil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
y System in Wuhu City
LU0 Xian.kui
(Wuh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hui Wuhu 24 1 003,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long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
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ity.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city,under the direction of systematic thought,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problems in
service industry,points out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
in Wuhu 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m service industry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Wuhu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Wuhu
city S government in macroscopical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Wuhu city;construc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system;research
(责任编辑:王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