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档案开放鉴定报告
档案开放鉴定报告
县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县档案馆对馆库保管的1951—1981年形成的期满三十年的档案进行了鉴定、编目、整理,档案开放鉴定报告。此次鉴定开放档案共61个全宗1031卷,已开放档案738 卷,控制使用的档案293卷。开放的主要内容有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领导及县领导视察、指导、检查工作的指示、讲话;县党委、人民政府、工、青、妇群众组织及县直机关单位部门召开的会议文件材料;有关区域变化、征用土地、划分地界等文件材料;关于成立、合并、撤销机构、更改名称、启用印信及组织精减、人员编制等文件材料;各机关单位制定的工作条例、章程、规章制度等文件材料;干部任免、调配、培训、干部职工花名册、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职工录用、转正、定级、调资、离退休、干部奖励等文件材料;财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工商企业、农业牧业生产、林业、水利、气象等有关文件材料。
通过此次开放鉴定工作,我们认为拟开放的档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的办法》中关于向社会开放档案的原则和条件,现可以向社会各界开放。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为慎重决策,确保质量,在进行开放档案鉴定工作过程当中,应组织开放鉴定人员和科室初审、复审小组对开放鉴定的档案逐件讨论复审,对难以把握的档案内容,提交局务会终审、做出最后的决策的形式,鉴定材料《档案开放鉴定报告》。避免了因个人不同判断而造成不同的开放鉴定结果。
从事开放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开放档案的质量。从朝阳区档案馆几年来的实践来看,可以由一至两名具有馆员及其以上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较丰富机关、社会等知识的人员作为开放档案鉴定初审人员,将开放鉴定工作作为年度常规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予以安排。成立由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熟知档案法规、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员。以及主管科长、副局馆长五人以上组成开放档案鉴定复审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在初审后、终审前,对拟开放档案逐件进行详细复审,可以确保开放档案的质量。
三、实施的具体步骤、程序
1、制订工作计划。包括确定开放鉴定档案(形成满30年、或拟提前开放的)的全宗、所属年度、数量,开放鉴定工作完成的时间、人员分工等内容。
2、建立初审数据库。内容包括开放档案的序号、档号、全宗名称、案卷题名和卷内文件题名、形成时间、件数、保管期限、开放与否、不开放的原因和依据、涉密档案的密级。由初审人员边初审,边录入。
3、初审。在科长的组织下,初审人员通过阅读档案原文,逐卷逐件对拟开放档案进行初审。进行此步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八十年代以前的文件形成不规范。有的文件的标题不能完全反映文件的内容,初审人员绝对不能仅通过卷内文件目录就确定档案文件是否开放。同时。对保密期满的原涉密档案,履行解密手续。
4、初审总结。初审完毕后,工作人员要总结说明开放档案鉴定初审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
5、复审。初审完毕后,交复审小组成员对初审结果进行逐件复审。通过召开复审小组会讨论、形成复审意见。
6、局务会终审。开放鉴定人员向局务会汇报初审情况、复审小组的意见。经过局务会讨论,形成终审意见。
7、开放鉴定结果修订。根据局务会终审决定,对开放档案鉴定的结果进行修改。
8、形成终审报告、填写终审表。说明开放档案鉴定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内容、数量和所占比例等内容,鉴定审查的详细情况。初审、复审人员和局(馆)长在终审表格上履行签字手续。
9、报区政府批准。形成《关于馆藏××××年度部分档案向社会开放的请示》,内容包括开放档案鉴定的情况,拟开放、不开放档案的主要内容和意见、数量和所占比例等。
第二篇:档案开放鉴定制度
开放鉴定制度
一、开放鉴定的标准的掌握
馆藏档案有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建国后档案三大部分。其中建国后档案因数量最多,形成时间短,涉及国家和个人的敏感问题比较多,控制使用的范围相对较宽,不宜开放的 档案数量较大,所以对建国后档案的开放鉴定,是整个开放鉴定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开放鉴定的标准,从控制使用(或延期开放)的档案的范围来说,就是“涉及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以及其他 虽自形成之日起已满30年但档案馆认为到期仍不宜开放的档案”。(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1999年6月7日国家档案局第5号令重新发布。))上述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在进行开放鉴定,划分开放与控制使用的档案时,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开放与保守个人隐私的关系。由于种种原因,馆藏档案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有涉及个人利益与机密的文件材料。根据国家有关开放档案的规定,“涉及公民隐私的,对社会开放会损害公民声誉和权益的档案”和 “涉及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中爱国进步人士的,对社会开放会损害其声誉和权益的档案”,对社会开放会损害个人声誉和权益的档案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政治审查和党纪政纪处分等人民内部是非问题的材料。包括自我交待材料、调查证明材料、揭发材料和处理意见、对个人的政治和信仰
观点进行考察所收集和形成的材料等。
2.刑事和犯罪处理及其他作敌我矛盾处理的个人问题材料。包括案件调查材料、供认材料、检举材料等,但应明确“其法院判决书或免于刑事处分决定、赦免书等,不属于私人秘密范围”。
3.公民个人和家庭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材料。包括对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社会关系和财产收入、经济实力等方面进行调查的材料。
4.个人职业活动的材料。这主要指组织人事部门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和干部职工个人业务档案。
(二)开放与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关系。
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需要延期开放的档案包括涉及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以及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涉及我国经济、科学技术、资源等重要问题,以及其他影响党和国家利益的档案。对此,档案馆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章,以及馆藏内容的实际来 确定其具体范围。
许多档案文件都是标有密级的,但密级是变化的,总有一个降密乃至解密的过程。档案的解密与保密实际上也是开放与延期开放(或控制使用)的问题,处理这方面的关系就要注意了解有关保密法规的规定。如我国 《保密法》第十六条就规定:“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届满的,自行解密;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 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因此,在进行开放鉴定时,应分析文件的密级与保
密期限的变化,并及时与有关的机关、单位取得联系。
也有些档案文件未标明密级,但并不等于没有必要控制使用的内容。对此,除了研究文件内容,对应控制使用的档案的范围心中有数外,还要分析情况的变化。例如有关政治性方面档案的秘密,由于政治情况时过境 迁,其秘密性也就消失了;有关科学技术方面档案的秘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了原有水平,这样的档案也就可以解密了。
(三)在单个案卷内和全宗内对开放与控制使用两部分档案文件的处理。馆藏档案是按全宗保管的,保管的基本单位一般是案卷,案卷都进行了装订。如果一个案卷内既有开放的文件,又有控制使用的文件,那么,或者拆卷将这两部分分开,但是一拆卷就可能拆散卷内文件的历史联系,打乱原基础,使原有的检索工具失效,而重新整理组卷的工作量将会很大,还会延缓开放档案的进度,也不利于保护档案,很不合算。所以,此时 应以保密为重,一般不拆卷,哪怕控制使用的只占少数,也要将整个案卷定为控制使用。
二、对档案进行开放鉴定的组织与步骤
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要在组织上、人员上予以必要的保证。首先由档案馆的有关业务部门组织一个鉴定小组,专职负责对档案进行初始的开放鉴定。其中的鉴定工作人员应是熟悉馆藏,政治、文化素质较高,具有相 当的业务水平和鉴别问题能力,工作上认真负责的人员。这是对鉴定质量的首要保证。
其次,还应在全馆范围内成立一个鉴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馆领导牵
头主持,吸收各业务部门负责人、馆内高级专家及鉴定小组负责人参加,必要时也可吸收社会上的著名专家、学者。鉴定委员会负责制定鉴定工作 方案,审查鉴定结果,研究鉴定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等,对整个开放鉴定工作起指导作用。
进行档案的开放鉴定,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鉴定委员会要组织人员对将要鉴定的馆藏档案进行周密的调查分析,进一步熟悉馆藏,并组织鉴定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学习和研究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开放 档案的规范性文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个划分控制使用档案的范围的具体细分标准,制定工作方案,供实际操作时参照。第二步,由鉴定小组进行初始的开放鉴定,即以全宗为单位,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具体审查。这是整个开放鉴定工作真正实质性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鉴定工作人员通过审查档案内容来进行判断,填写控制使用档案 鉴定登记表,形成开放鉴定的初步结果。填写的内容包括控制使用档案文件的内容、形成时间、档号等。
第三步,将初始鉴定的结果,即控制使用档案鉴定登记表送到档案形成机关征求意见(建国前的档案和职能已消失的撤销单位档案除外)。档案形成机关最了解本身业务工作性质,熟悉本身业务范围的发展状况,能 掌握档案保密的关键部分,对档案的开放或不开放判断较准。他们提出的修正意见,可以帮助提高开放鉴定的准确程度,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第四步,将开放鉴定的结果和档案形成机关的意见提交鉴定委员会进行审查,待通过后就报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同意。之后,就可制作开放
档案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三、进行开放鉴定的方法
对档案进行开放鉴定,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鉴定法和间接鉴定法。直接鉴定法就是具体地、直接地、逐卷逐件地审查档案文件内容,根据档案内容确定其是否开放。直接鉴定法是鉴定开放档案的基本方法。从实际 情况来看,案卷标题和许多卷内文件目录一般比较笼统、概括,甚至不能反应档案文件的内容,而且往往也看不出文件的密级和是否密码电报;有的全宗只有案卷目录而无卷内文件目录;有的文件材料的具体内容涉及不能开放的问题,但从文件标题中看不出来,如涉及个人问题的政治运动总结、报告、通报等。因此,为了保证开放鉴定工作的质量,一般不能只依据案卷标题和卷内文件目录,而必须坚持直接鉴定法。
可适当采用间接 鉴定法,即通过审查卷内文件目录来确定其是否开放。如各种纯业务性的统计报表或者个人处分的意见、个人检讨等,只看文件标题就能确定其开放或不开放。但采用间接鉴定法应慎重,它一般只适用于基础较好,分类 清楚,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齐全明晰,内容比较单纯的全宗。
为了在确保开放鉴定的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快鉴定的速度,应以直接鉴定法为主,间接鉴定法为辅。当用间接鉴定法不能做出明确判断时,则要使用直接鉴定法。
第三篇:档案开放利用划控鉴定情况汇报
档案开放利用划控鉴定情况汇报
根据档案[2012]6号文件精神,结合档案安全保密、开放等相关要求,我局对档案开放划控、鉴定工作开展了一次全面自查、检查活动。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档案安全保密意识和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完善了档案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项职责。
二、认真落实档案安全保管、保密、开放制度的建立、执行。并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自查,落实整改。
1、首先,我局召开了相关科室、人员会议,对文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从意识上认清档案划控、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2、成立鉴定工作小组。对已开放的9924件档案进行重新鉴定、划控,涉及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及历次运动中敏感领域、内容、数据等都列入管控范围,并从开放目录中撤出。
3、严格对上网开放档案目录进行审查,已在网上的档案目录已删除,待重新划控、鉴定后再行公布。
4、由法制科对区域内各单位档案开放划控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通过检查排除了各种安全隐患,把档案的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第四篇:档案鉴定
档案鉴 定
对科学技术档案保管质量和保存价值进行鉴别的一项工作,档案鉴定。它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原则和制度,审查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质量,甄别科技档案现实的、科学的和历史的价值,确定不同保管期限,有价值的挑选出来永久或定期保存,价值不大或无需保存的拣出,经过一定审批手续,予以销毁处理。
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内容是:①在一项科技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转化为科技档案时进行。是审查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的程度,检查纸张和书写质量,初步确定保管期限和机密等级,无需归档保存的剔除出去。这项工作是科技成果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归档的科技档案具有一定质量。②结合科技工作整顿或对生产技术设施的普查,清理库存科技档案。通过与库藏目录核对,与基建工程、产品、设备等实物核实,或对原有图纸作必要修改,或采用索娶 购买、实测等办法补充新图纸,以及按照有关规定和从实际出发,调整原定机密等级;对已过保管期限、失去保存价值的则拣出销毁,以提高库存科技档案质量。其目的是改善和加强科技生产工作的技术基础或技术保障条件。③一定时间后,对失去现实使用价值,但尚有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科技档案进行复查,延长其保管期限,对原定的机密等级降密或解密,确实无保存利用价值的予以销毁。目的是维护科技生产工作的真实历史面貌,给国家保存重要的科技文化财富。
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应在企业、事业单位的总工程师或科研负责人领导下,由科技领导干部会同熟悉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组织鉴定小组共同进行,鉴定材料《档案鉴定》。科技档案鉴定的方法,除了依据专门制定的科技档案保管期限表外,主要是直接鉴定科技档案的内容。根据鉴定结果确定不需保存而要销毁的科技档案,必须造具清册,报有关上级审定。销毁科技档案时,应指定监销人员,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对科学技术档案保管质量和保存价值进行鉴别的一项工作。它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原则和制度,审查科技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质量,甄别科技档案现实的、科学的和历史的价值,确定不同保管期限,有价值的挑选出来永久或定期保存,价值不大或无需保存的拣出,经过一定审批手续,予以销毁处理。
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内容是:①在一项科技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转化为科技档案时进行。是审查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完整、准确、系统的程度,检查纸张和书写质量,初步确定保管期限和机密等级,无需归档保存的剔除出去。这项工作是科技成果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归档的科技档案具有一定质量。②结合科技工作整顿或对生产技术设施的普查,清理库存科技档案。通过与库藏目录核对,与基建工程、产品、设备等实物核实,或对原有图纸作必要修改,或采用索娶 购买、实测等办法补充新图纸,以及按照有关规定和从实际出发,调整原定机密等级;对已过保管期限、失去保存价值的则拣出销毁,以提高库存科技档案质量。其目的是改善和加强科技生产工作的技术基础或技术保障条件。③一定时间后,对失去现实使用价值,但尚有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科技档案进行复查,延长其保管期限,对原定的机密等级降密或解密,确实无保存利用价值的予以销毁。目的是维护科技生产工作的真实历史面貌,给国家保存重要的科技文化财富。
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应在企业、事业单位的总工程师或科研负责人领导下,由科技领导干部会同熟悉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组织鉴定小组共同进行。科技档案鉴定的方法,除了依据专门制定的科技档案保管期限表外,主要是直接鉴定科技档案的内容。根据鉴定结果确定不需保存而要销毁的科技档案,必须造具清册,报有关上级审定。销毁科技档案时,应指定监销人员,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第五篇:档案鉴定制度
档案鉴定制度
根据《机关档案业务建设规范》的要求,为了使我局的档案鉴定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档案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制定档案鉴定制度:
一、鉴定原则和标准机关档案是机关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机关各项工作的情况反映及产物,档案鉴定制度。在鉴定档案价值时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衡量其作用。以档案局制订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为档案鉴定标准。
二、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分管局长的领导下,由办公室分管人员及其他有关同志一起负责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鉴定。
三、鉴定步骤和方法
对保管期满的档案,首先由办公室人员向分管领导提出鉴定要求,再由分管局长和办公室组织对档案进行鉴定,对案卷中每份文件提出存毁的初步意见,并造出档案清册,正式提出存销意见,然后再进行审定并报局长批准,鉴定材料《档案鉴定制度》。最后,由办公室负责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
四、鉴定后档案的销毁方法
办公室人员接到经领导签批后的销毁清册,应对需销毁的档案进行复核。销毁时,应指定两人负责监销,防止材料的散失和泄密。监销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
根据《档案业务建设规范》的要求,为了使档案鉴定工作有章可循,保证档案鉴定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制定档案鉴定制度:
一、鉴定原则和标准社区档案是社区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区各项工作的情况反映及产物。在鉴定档案价值时要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地衡量其作用。以档案局制订的“档案保管期限表”为档案鉴定标准。
二、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分管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分管人员及其他有关同志一起负责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鉴定。
三、鉴定步骤和方法
对保管期满的档案,首先由社区工作人员向分管领导提出鉴定要求,再由分管领导和办公室组织对档案进行鉴定,对案卷中每份文件提出存毁的初步意见,并造出档案清册,正式提出存销意见,然后再进行审定并报局长批准。最后,由办公室负责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
四、鉴定后档案的销毁方法
社区工作人员接到经领导签批后的销毁清册,应对需销毁的档案进行复核。销毁时,应指定两人负责监销,防止材料的散失和泄密。监销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