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事故与伤害记录和安全社区创建档案保存制度
社区事故与伤害记录
1、建立并保持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隐患排查等工作,为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2、建立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明确事故与伤害信息收集渠道,为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制定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安全监测与监督方法,监测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的实现情况。建立社区内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行政监督,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和居民的公众监督以及媒体监督机制,形成共建社区和共管社区的氛围;
4、建立社区内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反馈公众的意见、建议和需求信息,确保事故和伤害预防信息的有效沟通。
东城街道办事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安全社区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为规范创建安全社区的档案管理,做好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相关材料的统一管理、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原则上适应于办事处辖区内各级各类安全社区的创建过程中形成档案的管理,各社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管理实施细则。
3、管理职责:创建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应设置一名专(兼)职安全社区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管理。
4、管理内容与管理方法
(1)归档范围: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主要工作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片图纸、音像制品等。
(2)归档要求
①归档文件材料应完整,准确,签批手续完备。
②归档文件的形成和书写材料,须易于长期保存,一般使用黑色碳素笔书写。
③归档文件的材料整理应符合入档条件。
④归档文件材料须经过创建安全社区的促进委员会主任或该社区内机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
⑤应归档材料应于次年3月底前,向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移交归档。
⑥各类应归档材料一般归档1份,特殊材料应归档2-3份。
(3)归档分类
①分类原则:根据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形成材料内容与形成特点进行分类,保持各类之间有机联系,便于检索和查阅。
②档案分类:所有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形成的应归档材料分为一级八大类;二级;三级类别由各社区根据工作进程,从一级,二级中分设并保持与上一级的联系。
(4)归档案卷的存放排列
①档案按大类分别在档案橱架排列,小类应紧靠大类依次排列,即一级→二级→三级。
②档案的存放年限排序:同一大类的案卷首先按年度分别排列,在各年度内,先按保存期限永久、长期、短期的顺序排列,再将同一保管期限的案卷按顺序排列。
(5)档案号的编制
①档案的档案号由分类号、案卷号组成。
②同一年度内按三个不同保存年限分别编写件号(一年三位自然顺序号)。
(6)归档手续:各类文件材料归档前,应填写移交目录一式两份,经规定负责人审定并在目录上签字后,向档案部门移交。交接时,双方经清点无误后,均在目录上签字,移
交目录双方分别保存。
(7)档案的借阅:档案借阅须履行严格手续,填写借阅申请单,经分管档案的负责人和档案管理员双人签字后方可借阅,借阅期已到,延期不还者每延期一天罚款50元,依次累计。
5、相关规定
(1)档案专兼职管理员变动,须办理相关关交接手续。档案鉴定5年进行一次。
(1)催交:创建安全社区委员会办公室对应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对未及时归档、归档不齐者,限期在规定时间到期后一周内移交,对未及时归档、归档不齐者按社区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兑现处罚。
6、档案管理记录
应根据本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办事处实际,统一设计办事处各级各类安全社区档案管理的相关记录
7、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过程中在征求各镇意见基础上,每年完善修正一次,每3年修订一次。
东城街道办事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
第二篇:安全社区伤害与事故监测记录制度
南夏墅街道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
按照“不断干预,持续改进,积极推广”的安全社区工作理念,为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教育策略作准备,从而降低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社区建设持续、深入和富有成效地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1、监测记录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监督救治伤害者;及时发现、消除伤害源,及时掌握伤害和各种不安全问题的动态,为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教育策略作准备。
2、监测记录工作由社区伤害事故监测综合工作组成立伤害监测站实施综合管理,制发《社区伤害与事故监测记录表》,每月定期收回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提出干预意见。
3、结合“自下而上,布局合理,操作便捷,监测监督”的原则,社区组成以楼院长或社(组)长为兜底的居民区伤害记录点;以社区卫生院(站)为主的伤害接诊记录点;以公安派出所为主的治安伤害与死亡记录点;以街道安监办为主生产作业伤害记录点;以交警部门为主交通伤害记录点、以消防为主消防火灾伤害记录点;以学校为主的学生伤害记录点。在各村、社区分别成立分站,负责辖区内的伤害汇总、上报等工作。
4、监测记录的内容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众 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农村家宴与卫生健康、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食品药品等推进项目方面发生的意外伤害和生产事故。
5、监测记录的内容是本制度第四条所列推进项目所发生的伤害或事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户籍、文化程度、职业、伤害发生时间、患者就诊时间、伤害发生地点、伤害发生原因、伤害发生时活动、是否故意、伤害性质、伤害严重度、伤害临床诊断、伤害结局。
6、监测记录的方法使用由事故伤害监测组统一印制的《事故伤害事件监测登记报告表》,由各监测点、志愿者及时填报。
7、各监测点、志愿者每月28日前将《事故伤害事件监测登记报告表》交到事故伤害监测组,事故伤害监测组按照《事故伤害事件监测登记报告汇总表》的栏目进行汇总并上报。
8、事故伤害监测组对事故伤害事件的情况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监测报告送各相应专项工作组进行干预整改。
第三篇:安全社区建设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
安全社区建设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办事处内工作场所、交通、消防、社会治安、居家等方面事故与伤害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事故与伤害情况,积极落实预防和干预措施,持续改进的实现社区安全,特制定办事处事故与伤害记录管理制度如下:
1、各安全促进项目小组应及时掌握事故与伤害发生的情况,做好记录和统计。
2、事故与伤害记录应内容清晰具体,便于分析。
3、事故与伤害记录应真实有效,不得随意篡改或销毁。
4、各类事故与伤害记录应由专人或专门部门负责管理。
5、在记录管理中发生问题及时与办事处安全社区创建办公室联系。
6、从台帐建立之日起,至少5年内的事故与伤害记录要求保存完好,便于查询。
第四篇:街道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事故与伤害监测方案
**街创建全国安全社区事故与伤害
监测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降低辖区安全事故隐患,我街通过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相关职能部门、隐患排查和社区居民安全综合调查等方式,收集辖区居民伤害数据资料,对辖区的事故与伤害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各种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对辖区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对人口结构比重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实行预防伤害干预措施,减少重点人群事故伤害数量,现在制定安全生产事故与伤害监测方案;
一、监测地点:
辖区各社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街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危险化学品企业。
二、监测对象:
凡居住在**街区域内发生伤害的人群,辖区企业内发生伤害的员工,或到医疗单位的首诊患者和住院患者。
三、监测方式:
一是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对居民就诊的伤害信息及时监测,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每季度向创建办反馈。
二是由学校、幼儿园医务室将学生儿童伤害记录及时统计上报给居安全项目工作组反馈创建办。
三是安全职能部门(安监中队、交警大队二中队、消防大队科学城特勤中队、派出所、街三防办、街应急办)每季度向创建办提供他们监管、统计的事故和伤害数据,每年反馈安全社区推进委员会。
四是由创建办制定社区安全居民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掌握居民伤害情况和安全社区创建满意度调查。
五是由各项目组组织辖区居民通过座谈、入户调查等形式统计汇总事故伤害监测记录,分析实施成效和制定预防、纠到措施。
四、伤害监测类型:
1、行政监督
每季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工作委员会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每月由创建办制定创安工作指引及创安工作检查表,各项目组向创建办反馈工作推进情况。创建办不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督促各安全促进项目小组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项目组定期召集项目组成员单位,召开项目推进工作会议,同时根据项目组职责和促进目标,定期对辖内社区、企业、“九小场所”、学校、幼儿园等部门和场所进行安全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隐患彻底进行整改。
2、公众媒体监督
街道安全社区建设会同相关咨询机构、专家、居民代表等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各项目组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和监督各项目组、各成员单位是否按照项目制度分工履行职责,并向所有成员单位进行通报,接受街道监察部门、辖区公众和相关舆论媒体监督。
3、重点部门监督
主要检查和监督各职能部门是否依照工作职责对危化企业、九小场所、出租屋、地质灾害隐患点、学校等重点场所实施重点监督和跟踪检查。
4、重点群体监督
主要检查和监督职能管理部门是否依照安全促进项目的计划目标,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进行伤害预防和心理健康辅导。
5、公共设施检测
辖区内的消防、治安监控、残疾人通道、无障碍设施、用电、体育运动等公共设施由各相关工作组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设施的隶属关系进行监督,落实维护和检验职责,确保正常使用。
第五篇: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一、东坡亭社区基本情况
东坡亭社区属西山街办新建社区,于2008年9月1日正式成立,占地面积约500余亩,辖区范围东起六五三铁路、南至武铁九路、西连车站铁路、北抵雷山脚下;辖区总户数1574户,总人口4404人。学校、幼儿园2所,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东坡亭社区成立社区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设有兼职安全员6名。
近年来,按照鄂州区委、区政府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统一部署,我社区以“人人享有安全和健康”为理念,认真贯彻“整合资源、积极预防、持续改进”方针,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怀指导以及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下,社区安全创建工作进展顺利,辖区内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社会治安等安全状况不断完善。近两年来,辖区各相关单位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广大社区居民热情参与,“小社区、大安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安全、稳定、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日益成型,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二是居民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三是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四是实现了社区建设和各项工作双赢。通过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也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安全社区创建体系。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创建安全社区工作与街道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将安全社区创建确定为“一把手”工程。2010年6月,成立了由社区主任挂帅的创安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创安办与街道安监中队合署办公,配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近两年来,我社区通过摸底调查、群众评议,抓住困扰社区安全的突出问题,围绕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筛选出12个安全促进项目。通过抓制度、抓队伍、抓投入,抓点促面,积极构建安全社区创建体系。创建工作中,我社区注重“资源整合、联动配合”,将派出所、安监、城管、医疗、卫生、消防等单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跨部门合作,切实形成创建安全社区的整体合力。同时,我社区还邀请热爱社区工作、有奉献精神的管理人员、志愿者参加到安全社区创建中来,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大家”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创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整体推进安全社区创建。
1、制定制度,严格考核,保障创建工作有力推进。我社区通过“请进来作指导、走出去学经验、坐下来促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查找不足,取长补短。制定了伤害监测、信息交流与反馈、事故报告、安全检查、协商会议等14项工作制度。建立了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与各创建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创建情况纳入社区对各企业目标考核责任制管理,实行问责制,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并量化评分,及时通报,督促落实,有力地推进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2、围绕项目,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安全社区创建。根据实际情况,我社区设立了宣传教育、工作场所安全、外来人口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学校安全、防灾减灾环境安全、卫生健康、老年人安全、残疾人安全、伤害监测工作等12个安全项目,均成立工作组,下设具体项目组,真正做到每个项目有人管、每个环节有人抓,各安全促进项目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整体进展。
——工作场所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重点推进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搭建平台举办座谈会、交流会、参观及采取隐患排查、委托执法、强化检查整治等措施,大力推进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
项目效果:目前,辖区内机械伤害数明显下降。——交通安全促进项目。促进措施:在开展交通专项治理和道路安全管理的同时,通过在学校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在企业举办“交通安全抓源头”教育讲座,在交通要道开展志愿者引导等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减少交通事故。
项目效果:2010-2011年辖区责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为“零”。
——居民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我社区不断加强外来人口及出租屋综合治理整治工作。一是坚持定期逐户排查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当场督促整改;二是积极配合各级公安、消防、城管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定期组织开展各类集体培训,提升居民消防知识水平和消防安全技能。
项目效果:该项工作开展至今,居民室内无电线老化起火、燃气管道老化及直排式热水器中毒等类似安全事故发生。
——消防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建立消防安全日常巡查制度,社区消防协管员每日都对辖内“十小”场所、临街商铺、公共聚集场所、居民住宅楼道等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从源头上对火灾隐患进行控制和消除。针对辖区内居民,街道利用展板、录像、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和技能培训,普及家庭火灾预防、火灾报警、初期火灾扑救、火场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不断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居民火灾扑救和逃生技能。项目效果:火灾隐患不断减少,居民消防意识不断提高,全街整体消防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
——社会治安工作项目。
促进措施: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深入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整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黄赌毒”现象。同时,强化群防群治网络,有效防范各类案件。
项目效果:辖区2011年刑事立案、受理治安案件与前年同比下降了不少。
——居家安全项目。分为卫生安全、老年人安全和残疾人安全三项。
促进措施: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定期开展社区诊断,对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居民实行建档、随访、监护和管治;到企业提供急救自救培训、传染病防治培训和心理咨询等服务,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积极采用 “社工+义工”的模式,广泛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重点保障孤寡老人在家中居住和生活安全;以社区医疗站和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为平台,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优质、专业的康复服务。
项目效果: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安全项目。
促进措施:采取校会、班会、评比、安全报告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及自主管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主管理意识。同时,在校门口、十字路口处,开展“小黄帽”交通劝导等。项目效果:通过被管理者与管理者换位体验,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加强社区管理,健全完善创建长效机制。
1、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社区每月召开一次创安联席会议,由主抓创安工作的主任主持召开,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创安项目工作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主要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通报创安工作和重要事项以及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工作进度,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2、利用安全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宣传展板等宣传阵地开展培训与现场指导,落实事故与伤害预防的目标,使其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需求和不同能力居民的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辖区单位根据项目组目标计划,结合自身条件和行业需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如消防演练、中小学紧急疏散演练等。
3、完善应急预案和响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我社区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值班制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应急训练常态机制,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群体性事件应急模拟演练,使其在实操训练中掌握突发应急事件的重点环节、工作方法和逃生技巧,有效提高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4、加强监测监督。社区对社区内的关键岗位、要害部门的特殊设备、“十小场所”等,聘请上级专业职能部门进行专业监督,如公安部门监督检查防盗、治安情况,消防部门检查消防设施情况,交警部门检查车辆运行情况。同时保证社区内公共设施监督力度。社区内消防设施由项目组组织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完好齐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存在问题:一是人口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安全意识薄弱;二是社区和居民主动参与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促进项目未形成完善的长效推进机制;四是社区诊断的科学性、系统性及伤害监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今后,我社区将继续加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完善事故与伤害监测体系。依托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医务室和重点单位医疗室以及交警、派出所、消防、安监、卫生等专业部门建立事故监测网络,社区定期主动收集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2、进一步加大对辖区企业及“十小”场所的检查力度,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情况,并督促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3、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注重调查研究,深入社区、学校、企业,通过调查问卷、领导接访日、开设信箱等多种渠道,广泛了解居民现实生活中的安全诉求。
4、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安全促进项目。在优化原有项目基础上,通过新的伤害监测、问卷调查等工作,增设安全促进新项目,切实解决居民生活和工作中安全与健康问题。
5、巩固流动人口分类监管的管理机制。将安全知识宣传、流动人口管理及出租屋管理相结合,在上门采集信息及检查时宣传安全知识并派发宣传资料,进一步加大新增流动人口的安全教育。
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我社区将根据市、区统一部署,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朝着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目标和要求不断迈进,努力构建“安全、健康、和谐”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