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提纲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提纲
1.总论
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和依据,采用的标准和控制与保护的目标。2.介绍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2)建设地点 3)建设规模
4)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5)主要原料、燃料、水的用量及来源
6)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噪
声、振动数值
7)废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污染物处理方案、设施和主要工艺原则 8)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9)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10)发展规划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本部分要着重说明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和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情况
3)矿产、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植物、农作物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
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状况资料
4.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及环境的近期和远期影响
本部分内容应包括建设过程、投产、服务期间的正常和异常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周围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2)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对周围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
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5)噪声、振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7)环保措施的投资估算 5.环境监测的建议与对策 1)监测布点原则
2)监测机构的设置、人员、设备等 3)监测项目的确定
6.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设置经济损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2)环境影响因素的经济量化 3)建立经济评价模型 4)分析计算结果 7.结论
1)环境质量影响
2)项目建设规模、性质、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3)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4)是否需要再做进一步的评价和论证
第二篇:报告》编写提纲(范文模版)
《长宁区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要下属企业,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
2.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结合行业集中度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3.企业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企业对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
1.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内外部合作机制等。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知识产权运用、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国际化研发活动等。
4.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等情况,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
1.企业制定未来5~10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情况,及该战略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情况。
2.企业近三年在技术创新方面拟实施的重点举措,包括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重点研发项目部署等。
第三篇: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圣远广场项目
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环保批文事项
事项名称: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办理机构: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申请资料:
1.备案文件 2.土地证 3.项目总平面图 4.可行性研究报告 5.日照分析(结论)6.其他资料
收费标准:
1.编制费:16.00万 2.技术评估费:6.75万 3.公文费:0.30万 4.监测费:2.50万 5.会议费:1.00万 6.代缴营业税:0.78万 总计:26.55万
联系人:高兵(所长)
地址:西安曲江新区雁南五路环保大厦 手机:*** 电话:029-87628159
第四篇:科技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3
科技报告编号: 公开范围[延迟时限]
科 技 报 告
报告名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支持渠道: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附表清单
此处插入附表清单。列出表序、表题和页码,目录应自动生成。(宋体,五号)示例:
表 1 XXXXXXXXXXXXXXXXXXXXXXX.....................3 表 2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6
主体部分可分为若干层级进行论述,涉及的历史回顾、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宜独立成章。
结论及建议部分
报告应有最终的、总体的结论,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部分可以描述正文中的研究发现,评价或描述研究发现的作用、影响、应用等,可以包括同类研究的结论概述、基于当前研究结果的结论或总体结论等。结论应客观、准确、精炼。如果不能得出结论,应进行必要的讨论。
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可对下一步的工作设想、未来的研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提出一系列的行动建议。也可在结论部分提出未来的行动建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插在此处,格式参照GB/T7714—2005。(宋体,五号)示例:
[1] 朱奕豪,王真,陈婉姬.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2(4):448-9.附 录
发表的论文、出版专著、申请专利等情况清单插在此处。(宋体,五号)
样例1
样例3
第五篇:地质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地质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勘探报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矿山生产和矿山建设设计,所以与此有关的矿区地质、矿 床(体)特征、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和工程质量等应该着重叙述,以满足矿山设计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地质问题的探讨不涉及生产建设方面的可单独编写科 研报告,作为附件。勘探报告的内容可参照下述提纲。
地质勘探报告编写提纲 对大、中型矿床的勘探报告,为了便于查阅,可在前面写一简短的内容提要,一般不要超过500字。
第一章绪论
(一)工作目的任务:
说明国民经济建设对所勘探矿产的需求以及上级下达任务的文号、内容和设计、生产部门对勘探工作的具体要求等。
(二)位置、交通: 说明矿区位置,地理座标、边界范围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车站或码头的里程(附交通位置图)。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及其流量,最高洪
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说明矿区是否处于地震活动区。简述区内工业、矿业、农业、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
(四)以往工作评述: 从矿区的发现至本次勘探所进行的地质、航空测量、物化探等各项工作,应按时间先
后顺序简要说明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 和勘探、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探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及生产概 况。
(五)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探明储量)、地质事业费及经济效果(探明每吨或万吨储量的直接费用或综合费用)。
第二章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
(一)区域地质:
简要说明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中的位置、特点、地层分布、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变 质作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区内主要矿产等。
(二)矿区地质:
1.地层:叙述矿区范围内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岩相、化石、标志层特征、厚 度、产状以及接触关系等。重点放在含矿岩系中的含矿层位,并说明其沿走向、倾向的变 化规律。
2.构造:阐述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等构造的性质、特征、规模、分布以及对主 要构造的查明和控制情况,并说明褶皱断裂的生成顺序以及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矿体(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对控制矿体(层)形态和边界条件以及破坏矿体(层)完整性的构造必须着重予以说明。对于一些组成密集出现的小型褶曲和断裂,应尽可能说明其性质、产状、分布和发育密度等方面的规律性。
3.岩浆活动:阐明岩浆岩的种类、生成时代、生成次序、生因关系、岩石的结构构 造、岩石矿物成份和化学成份;岩体产状、形态、规模及其与矿床的生成关系;后期岩浆 对矿体(层)的破坏以及对矿石质量有利、有害的影响。
火山岩还应叙述喷发旋回、韵律和类型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阐述矿区各种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情况,着重指出与成矿 有关的围岩蚀变种类、特征和分布范围等。
第三章矿床特征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床规模、矿带特征、矿床(层)的总数目、总厚度、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及
其相互关系等。分别叙述各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 的变化规律以及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
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凡决定和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线部位的矿体,尤其是露天采场底 部附近的矿体(层)形态和产状,应在报告中阐述清楚。对于坑内开采的矿山,要注意叙述
矿山主体工程附近和各开采水平附近的矿体(层)变化。对于主矿体(层)附近有开采价值的小 矿体(层),特别是在主矿体(层)上部首采地段的小矿体(层),应详细说明其规模和产状,形态变化情况。
(二)矿石质量特征: 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份,有用矿物的含量、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和矿物的生成顺序及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有益组份和伴生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有的矿种,其矿石质量是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 要评价指标,则应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叙述。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层)的淋失带、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不同的各类矿石尚应说明其所占比例 及空间分布规律。对主要的矿石类型,应较详细描述。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说明矿体上、下盘围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
说明矿体(层)内夹层、包裹体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数量、质量以及对矿体(层)完整性的 影响程度。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阐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并指出进一步扩大远景的方向。(六)矿区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 对于在勘探主矿种的同时综合勘探的共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探的程度、规模、分布、矿石质量等。
第四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一)采样种类、方法和样品代表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样品的采样种类、目的、采样要求、采样方法和样品的代表性。
(二)试验种类、方法和试验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的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详细的《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报告》放在附件中。
(三)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作出矿石可选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如邻近有同类矿床的生产矿山,应进行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 方面实际资料的对比,并对其矿石可选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加以说明。
第五章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概况: 说明上级下达的任务,以往水文地质工作情况和成果、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时间、主要任务、完成工作量和质量情况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区域地形、气候、地表水特征及可能对矿床充水造成的影响。
2.区域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3.区域地质构造、断裂带等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矿 区水文地质条件一节合并论述。
4.水文地质分区特征:说明分区的原则和依据,阐明各水文地质分区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调查访问和实际观测编录的资料,说明其位置、深度,长度,产量、开采面积、充水因素、水量、水位及其动态变化、水质、排水设备能力和突出点的情况以及老碉(窿)积水情况和其他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
1.说明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和水文,气象情况等。
2.叙述地表水特征及动态变化,矿区的进水及隔水的边界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 水力联系,矿区充水因素和对未来开采的可能影响。
3.叙述矿区含水层、隔水层的确定依据;各含水岩系的岩性、厚度、分布、埋藏条 件、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单位涌水量、导水性、渗透系数、水头高度、水质、水温、水量、动态变化、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稳定 性和隔水性;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对矿体(层)底板承压含水层及隔水层的特 征要详细说明。
4.对构造破碎、断裂带、溶洞发育带(发育程度、规律、充填程度、充填物)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含水性、导水性对矿床充水影响的评价。
5.在矿区内及其附近有生产矿井或相类似条件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应进行对比评述。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
1.未来开采矿坑(或露天采矿场)的充水因素和充水来源及特征的论述。
2.论述矿床充水或隔水边界条件的确定。
3.说明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依据。
4.计算参数的来源及其代表性的论述。
5.预计涌水量计算结果的评述。
(六)供水:
1.供水水源:指出可作供水的水源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水质、水量及其评述。
3.说明供水方案意见。
(七)小结:
1.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及特点。
2.对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质量进行评述。
3.对未来开采,疏干、排水、防水、排供水结合、矿坑水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还应说明疏干后可能引起地面沉陷的程度及范围。
4.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及防治意见。
5.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确定矿床的开拓工程布置、采矿方法、井巷支护及露天采场边坡 角的依据,而且对凿岩、爆破,矿车,矿仓选择、溜井、闸门的确定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地质勘探工作和报告编写中要认真提供这方面的资料。对本章要求叙述的内容如下:
(一)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
1.说明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风化蚀变程度、各种软弱夹 层的岩性、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矿床浅部首期开采地段风化岩层的稳固程度;不同岩矿石 在同
组合条件下的稳固性,以及由于采掘工程施工后,原来的自然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地 下水运动规律改变以后对稳固性的影响等。
2.说明褶皱、断裂、挤压破碎带、节理、裂隙(特别是垂直裂隙)的产状、规模、发育 程度和分布规律及其对矿岩层稳固性的影响。
3.说明老碉(窿)、溶洞、泥石流、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条 件及对稳固性的影响。
4.对矿体(层)及围岩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影响矿床开采的有关地质因素。如 果是露天开采,还应对上复岩层的岩性及工程特征进行评述,特别应着重说明与露天边坡 稳定性有关的地质因素。
(二)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说明不同类型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样品的采取、采样的代表性、试验条件、测定方法、测定结果以及质量评述。矿体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体重、湿度、块度、硬度、抗压强度、抗剪断强度(凝聚力、内摩擦角)、抗剪切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耐磨性、可钻性、粉化性、胶结性、可缩性、松散系数、安息角等。以上项目的选择确定,应根据矿体具体情况及不同矿种的 特定要求。
(三)开采时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分:当矿体(层)及围岩(顶底板)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放射性元素、天然气、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如硫化物、汞等),地热等有害地质因素时,应在报告中尽可能说明其来源、分布、含量和影响程度等。对于有自燃性的矿产(如硫铁矿、煤矿、自燃硫矿)或矿层顶底板为高 炭泥岩时,尚应说明其自燃性。
(四)剥离系数及剥离量: 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应根据矿山设计部门初步确定的开采境界说明剥离系数、剥离量和在剥离中可利用的岩石及其占剥离量的数量。
(五)生产或停采矿井有关开采技术条件方面资料: 矿区内或邻区已有生产矿井时,应叙述其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实际资料。已封闭或停采的矿井,应说明其原因。
第七章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 说明勘探类型、勘探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论证它们的依据和合理性。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 计算,来说明矿区使用的探矿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工程间距的合 理性。
(二)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说明钻孔结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班报 表记录质量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
说明各种坑探工程规格、质量,并对其取得的地质效果进行评述。对质量较差而又参加储量计算的工程,应列表逐一进行质量评述,并说明参加储量计算的理由。
(三)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座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地质、勘探工程的测定方法及质量。
(四)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测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解释方法及其成果质量。说明放射性元素的检查情况及结果。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单项分析、组合分析等样品的采样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 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K 值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外检情况及其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硫的同位素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第八章储量计算
(一)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三)储量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四)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五)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原则:按照规范规定的原则和矿区实际情况,说明所计算的各级储量和块段的具体划分条件。
(六)储量计算结果:说明各级储量和总储量,以及各级储量所占比例和分布。
(七)储量计算的检查方法:可抽一定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查,根据储量计算结果来评述储量计算的准确程度。
(八)伴生组分和共生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
(九)有关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如说明特高品位的处理方法;各种校正系数的应用原则和计算方法等等。
(注:如系采用新方法进行储量计算时,可自行拟定本章的编写提纲)
地质勘探成果的总评述:对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一)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 除了说明对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层)产状、形态,空间分布规律,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等主要问题的控制和研究程度以外,还应评述高级储量比例,分布的合理性。另外,对当前矿山设计,建设和开采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如:对露天开采矿体(层)边界的圈 定;分布在主矿体(层)上、下盘首采地段有工业价值小矿体(层)形态和产状的控制;矿石中 有害组份和伴生有用组分以及赋存在主矿体(层)上、下部位的其他有用矿产是否查清;对 矿山开采有严重影响的地质构造和可能引起矿坑突然充水的水文地质因素等问题是否查 清,也均应明确阐述。
(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三)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四)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和探矿工程或钻孔分布位置)
3.矿区实际材料图;
4.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较矿区地形地质图中所附的同类图比例尺更大,内容更详细);
5.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6.采样平面图;
7.含矿地层或矿层对比图;
8.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
9.矿体(层)纵剖面图;
10.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11.储量计算投影图(水平投影或垂直纵向投影);
12.钻孔柱状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控制矿体(层)边界的钻孔,在内容上应包括水文地质 及测井成果];
13.坑探工程素描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有重要意义的);
14.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的范围应能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附区域水文地质剖面 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5.矿区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6.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7.矿井(坑道)水文地质图和素描图;
18.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19.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20.地下水动态观测与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21.矿床充水因素纲要图;
22.坑道涌水量计算图;
23.矿区主要含水层水压线图;
24.地下水潜水等水位线或埋藏深度图;
25.地下水化学类型或离子分布图。
(二)必要时应增加的图件:
1.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需要]
2.外剥离量计算平面图及剥离比等值线图(露天开采时需此图件);
3.老碉(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对有老碉(窿)和已开采的矿山可编此图];
4.矿体(层)主要元素品位变化曲线图或等值线图;
5.地貌图及第四纪地质图(砂矿床必须编制;有时其它矿床也需编制);
6.简易水文柱状对比图;
7.矿体与上下隔水层距离等值线图;
8.隔水层分布及等厚线图。
附表:
1.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及各种勘探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2.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以及封孔情况一览表;
3.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包括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
4.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
5.储量计算的各种表格,包括:(1)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等。
(2)矿石体重测定结果表;
(3)储量计算综合表。
6.水文地质的附表:(1)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2)钻孔(漏)抽(注)水试验成果表(包括止水质量检查);(3)钻孔漏水和遇溶洞情况一览表;(4)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观测及气象资料综合表;(5)溶洞发育、分布情况统计表;(6)风化带、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7)水质分析成果表;
(8)坑道涌水量计算表;(9)岩(土)样试验成果表,(10)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11)其他必要的表格:包括与矿区地质或储量评价有重要关系的一些表格,如物探、井温、孔斜换算、夹石率统计等表格。
附件: 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
2.矿石加工技术性质试验报告;
3.与矿区勘探有重要关系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4.插图图册,照片图册等;
5.地质研究报告;
6.未经复制的重要原始资料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