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州中学2014同课异构公开课方案
梅州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16周)
高中部“同课异构”开课方案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
目的: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课堂效果,找出优点和不足,然后再通过集体评课加上自己反思上过的这节课所经历的教学过程进行第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通过同课异构老师们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解决教学中的困惑,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高
一、高二年级管理人员选定每科3位教师,相应的备课组选定教学内容,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授课。全程录像由网管人员负责。听课和评课人员由教务处主任和高中三个年级对应的备课组全体教师。授课老师原则上不能听另外2位开课老师的课。
开课安排:
(1)高一: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物理共5科。
(2)高二: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共4科。
备注:各级应于13周星期二前把开课老师的名单交教务处。勿误。下学期高中部开课年级课程对调。
教务处
2014年5月13日
第二篇:中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骊龙中学综合组 “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图假借“同课异构”这种特殊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储备思想认知和研究案例。
二、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就是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提高课堂效率,为减负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同课异构”力求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三、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即: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四、活动时间:6月
五、参与学科:化学、物理
生物3个学科
六、活动程序:
1.设计教案。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教务处(注:教学设计含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说明设计意图)。
2、教学观摩。
由两位老师执教同一课,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第三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荣程中学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探究、合作性,有力推动我校“1+2+1”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师风采,学校决定期中考试后在全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现安排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校各年级任课教师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各年级现行教材下册,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按规定的教学进度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三、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共安排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周至下周,准备阶段。
宣传队员并学习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活动要求、意义和实施方案。人数比较多的备课组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可先安排3人讲课,余下的老师下学期同课异构周活动时再安排。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和总结阶段。
同课异构活动在一周内按时完成,各备课组长做好组织安排和上课记录及评课总结工作。
四、活动要求:
1、各年级备课组长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程序,做好听课、评课及总结工作,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2、各参加教师应提前协调,统一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授课,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艺术,体现同课异构的精神内涵。
3、各备课组长在网上公布当天上课老师,学校领导进行推门看课。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职田镇中心小学 “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方案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本学期我校深入开展赛课比教学活动,其中“比教学”即是从教师的基本素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比学习、重研究;比历练、提素养;比师能、促提高。为深入落实“比教学”活动,我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为了把活动开展好,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一年级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活动步骤
1、选定同一课题。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评议。课上完后,由校领导该年级组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参与形式
1、本年级组该学科教师全体参与。
2、学科领导力争参与全过程。
四、活动时间:
2015年11月30日---2015年12月7日
五、具体安排:
自2015年11月30日开始。学校将提前一天公示各年级组授课科目、时间、地点。
授课教师课前上交所授课题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后补充教学反思,供评课所用。
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积极参与评议。
第五篇:同课异构方案
xxxx“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同课异构”即相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相同教材和同一节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塑造各具特色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通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探索和开展,是一种教师之间交换经验和方法的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同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达到校际共研,共促共进的目的;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努力进取的绿色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相同内容,不同教法;相同舞台,精彩各异。同样的课题,不一样的精彩;同样的参与,不一样的见解。
三、活动时间
9月:文科组《道德与法治》
10月:英语组七年级、理综组八年级《温度》、数学组 11月:语文组、文科组地理 12月:文综组历史
四、活动对象
全体教师
五、活动形式
同课异构——由各个学科选派几名教师,选择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同一课题,每人各讲一节课。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备课
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给要上课的教师提出意见、参考方案,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知识盲点、课件制作等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第二阶段:讲课
由参课老师执教同一篇内容,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写好评课记录并对各位教师讲课情况进行打分分。第三阶段:研课
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第四阶段:磨课
1.二次备课,各讲课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然后学员依据指导意见进行二次备课。2.二次讲课,各讲课教师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运用经过反复打磨的教学设计在录播教室开展二次讲课活动,各教研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听课评价打分。
3.二次评课,由听课教师和指导老师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教师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对课程的特点、不足,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做出系统化的评价和总结。
七、活动要求
1.每一位授课教师须认真准备,研讨教材,设计各具风格的教法。课前制作精美的课件或教具。
2.每一位教师可能是授课者,又是评价者,因此要处理好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3.每位参与教师打印教案一式六份,于课前提供给评委们传阅。4.每位教师对上观摩课教师的课均要评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5.每一位教师必须按时听评课,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充分尊重每一位授课教师,准确量分;课后及时打分并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上交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