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上审批通告
当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推行网上电子行政审批工作的公告
广大企事业报建单位:
为了深化当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打造行政审批服务亮点,促进市住建局网上审批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行政审批快捷化运营。本局网上电子行政审批工作依托“当阳市行政审批系统网上平台”。全面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口式”受理、“一网式”审批和“一次性”归档四个步骤的网上服务和审批管理。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决定推行网上电子行政审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今后凡涉及本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的报建审批工作,广大企事业报建单位均可采用自备的电脑通过互联网,在我局公告的网站上自行“查询”项目明细,办理事项必备资料文件。并可便捷“下载”、“填报”相关表格资料电子档。按要求准备资料,形成规范完整的纸质材料和电子文件各一份,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窗口报送行政审批所需的纸质材料和电子文件。
“申报”原始材料所形成的纸质文件,请“办理人”务必提前将其“电子化”(即自行通过扫描仪扫描或数码相机拍照后形成清晰图片文件,应为“*.jpg”图片格式,A4幅
面图片像素大小不低于640×480,不高于1600×1200,90KB
以内“”,图片排列顺序为纸质资料顺序,以顺序页码为准。以一个报建项目的工程全称命名的整套资料文件夹“”,分4个打包压缩文件夹,即施工、安全、监督、散墙资料,分别建立打包压缩文件夹“”。不能或不方便电子化的原始材料除外,如:图纸。注意:这里是同时报送电子、纸质文件各一份,电子文件可直接经互联网以压缩包文件电子档形式传送至窗口工作人员QQ号或住建局公用电子邮箱,亦可采取移动存储设备拷贝至住建局窗口前台电脑。)。窗口工作人员同时查验纸质和电子文件初审无误后,接件“受理”,正式进入内网电子审批流程。
二0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附件:
一、联系方式
住建局窗口联系电话:0717323650
5窗口工作人员QQ:***203电子邮箱:hbdyjsj@163.com
二、对外资料表格电子版下载网站网址
http://js.hbdy.gov.cn/(当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http:///(当阳市行政服务中心)
http:///(当阳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三、电子审批流程图解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网上电子行政审批流程图
企事业报建单位(“办件联系人”)网上下载电子资料文件,收集填报整理完成后,按分类目录形成纸质、电子文件资料各一份(电子文件可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形成图片文件),报送至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初审合格后窗口留存纸
质文件资料,计算报建费用,将电子文件上传至审批系统
本级权限人:【王月琴、陈倩】
↓
窗口网上转发至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审核无误后,签署意见
本级权限人:【付红、艾伟、余英、郑灿】
↓
网上转发至(“分管领导”)审核无误后,签署意见
本级权限人:【王卫】
↓
网上转发至(“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签署意见
本级权限人:【沈卫东】
↓
网上转发至(“窗口工作人员”)
本级权限人:【王月琴、陈倩】
↓
(“窗口工作人员”)电话联络(“办件联系人”)窗口缴费
(“窗口工作人员”)微机制证,加盖“审批”专用印章,发证
(“办件联系人”)窗口签收、领证
(“窗口工作人员”)登记办结
第二篇:网上审批讲话稿
在全区网上审批系统第二期
业务培训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0年10月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网上审批系统第二期业务培训工作会。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可持续的、连贯性的把我区的网上审批工作做好,重新就网上审批系统运行方面的一些事务,一些业务需要进行一些明晰。刚才许世华同志对网上审批系统运行的情况作了总结,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识必须到位
第一,推行网上审批是一个大趋势。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变化,政府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错综复杂的网络模式。网上审批就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代替传统方式而进行的行政审批,具有“统一受理、网络办公、限时办结、在线反馈、网络监督”的特点,实现行政审批工作的标准公开、流程公开、程序公开、时限公开和结果公开。实行网上审批是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廉政建设的 1
重要举措,是一项利民、便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对于促进行政审批公开、透明,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优化我区经济发展软环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第二,推行网上审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需要。反腐倡廉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加强、不断深化。通过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汇总全区审批业务和监察数据,完成相关数据统计、分析与查询,实现实时监控、预警纠错、投诉处理、绩效评估和信息服务,使行政审批“看得见、管得住”。因此,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有利于促使行政审批由内部进行向公开操作转变,有利于促使行政监察由事后监察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转变,对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推行网上审批是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2008年10月我区开始筹备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建设,为不重复建设,我区将政务网并入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同步建设,经过区政府办、监察局、数字办等单位共同努力,在中国移动福州分公司和合作的软件开发公司的支持下,2009年6月30日,我区网上审批系统开通试运行,并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我区网上审批系统于2010年2月1日正
式启用运行。现在这个平台已搭建并运用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各单位要持续扎实开展。
总之,建设并运行网上审批系统,是大势所趋、上级要求、民意所向。因此,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运用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有效地推进全区行政审批效能的提升和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任务必须明确
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刚刚下发的《***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对统一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规范网上审批服务、加强电子监察、责任分工以及应用培训等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做好行政审批单位的网上审批运行工作,关系到全区网上审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各单位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扎实推进。这里着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所有审批事项必须全部纳入系统网上办理。各单位所有审批项目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服务事项的审批项目,必须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办理,严禁“体外循环”,不准先批后录、只录不批或者只批不录。
二是所有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必须规范和优化。各审批职能部门网上审批项目的流程必须真实有效,保证网上审批流
程、时间与实际流程一致,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审批。同时,各部门要对审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再造,要逐项进行分析,科学制定网上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时限和审批责任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环节、压缩时限,提高效率,要充分授权窗口,提高窗口当场办结率。
三、责任必须落实
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多,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抓好落实,确保各部门的同步推进,整体到位。
一是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将网上行政审批运行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将每项任务都落实到人,每一个环节都明确到位,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各职能部门也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协调沟通、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网上审批工作中的问题。
二是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和制定适合本部门网上审批系统建设的管理制度,把网上审批工作全面纳入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AB岗工作制等机关效能建设十二项制度,进一步明确本部门网上
审批的工作规程、审批责任、责任追究等事项,着重解决、纠正本部门工作人员不上网审批、不规范审批、超时审批等违规行为,保障网上审批系统在本部门正常、有序、高效运作。
三是必须强化基础建设。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设备、人员,尤其要明确专人负责联络,按照要求配备业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确保工作有人做,有事找得到人;同时,要切实加强办事窗口建设。
四、纪律要严明
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各部门必须严格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要进行实践上机操作,熟悉系统的操作流程。根据培训会上下发的《管理办法》要求,对网上审批工作,哪个部门没做好、拒不配合和落实不力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区纪委监察局、区效能办将对各单位网上审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跟踪问责,对电子监察和人工核查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应付了事、整改不到位的,或者在绩效考核落后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和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同志们,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意义深远,在座的各位担负着重要责任。目前这项工作我区已经扎实起
步,希望大家增加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扎扎实实做好网上审批各项工作,促使我区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不断引向深入,为全心全意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制政府,让群众称心满意的人民政府而共同努力!
最后,预祝今天的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培训达到预期的效
果!谢谢大家!
第三篇:网上审批运行情况工作汇报
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工作汇报
尊敬的李书记、侯书记:
非常感谢两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莅临“中心”视察指导工作,这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期盼已久的事情,更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和激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两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中心”目前正在开展的网上审批、集中收费运行模式,是根据李书记去年提出的行政审批改革的基本思想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行政审批模式。这是对我县行政审批运行模式的一次大胆改革和创新,在全省乃至全东北县级城市里,可以说是独树一臶。经过五个月的试运行,网上审批、集中收费的优势已经初步体现。目前,全县60%以上的审批事项可以直接通过访问互联网进行受理或者查询。五个月来,共受理网上审批业务1293件,办结率达到90%;集中收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笔,额度达到 亿元,基本上实现了“审批程序更加科学,行政收费更加透明,办事效率更为提高,效能监察更为有力”的工作目标,充分证明了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正确性与先进性。下面我将“中心”开展网上审批、集中收费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具体情况向两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行政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
县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05年12月,成立时有管理人员5人,进驻部门26个,中介机构3家,工作人员71人,办事大厅面各1500平方米,采取“一门受理、窗口运作、1 统一收费、承诺办结”的运行模式,推行一站式服务。从成立到2011年3月份转型,累计批办各类事项144673件,集中收取税费7207万元。应该说,在规范政务行为、整合审批资源、强化审批监管、提高行政效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全国各地行政服务中心都存在的应进不进、窗口授权不充分、收费跑冒滴漏等问题在县“中心”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为了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1年3月21起,县委、县政府结合省纪委推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网上审批、集中收费运行模式,推进审批模式由“一站式”向“网络一体化”转变。目前,中心管理办共有全额拨款事业编制9个,工作人员11人,其中5名是今年公开招录的本科毕业生,两名临时工勤人员;驻厅的便民窗口有六个,分别是工商、交通、国土、地税、质监和银行收费窗口,工作人员16名。
二、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运行基本情况
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行网上审批的重大决策思路清晰、理念超前,能不能让网上审批这种全新的政务服务模式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对行政服务中心执行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这段时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工作重点,致力打造网上审批服务平台 为保障网上审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中心”管理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监管和服务职能,通过加强“中心”综合受理窗口和部门审批科室的业务对接,协调督促相关部 2 门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理顺审批流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同时,认真开展网上审批、集中收费业务培训和上门指导服务,主动征求部门对网上审批的意见和建议,为网上审批工作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相关部门业务特点及其反馈的工作建议,“中心”多次与软件开发商联系,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使之满足各部门网上审批工作开展需要,并新增了“网上受理”功能,申请人只要登录县行政审批网站注册登记后,按照所申办事项提示的一次性告知单填报、扫描相应的电子文本,上传至网上审批系统,即可由综合窗口人员进行初审、受理,并将电子文本上传至相关部门审批,批件办结后,系统将通过行政审批网站和手机短信通知办事人到“中心”领取相关证照,真正满足了办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审批业务的服务需求。
(二)实施集中收费,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入库 为加强对我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监管,促进集中收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自实施集中收费以来,“中心”加强与财政局和各执收部门的工作配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各项规费足额征收,安全入库。一是按照我县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有关规定,“中心”管理办严格执行机打发票和定额票据的领、用、缴、销制度,实现了集中领取、随时发放、准确回收、及时上缴,并认真做好票据交接和备案工作。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业务对接,并针对各执收部门业务特点,进一步改进收费管理系统,强化窗口服务,满足了办事人使用现金、转账、电汇等不同缴款方式的需求。三是认真实行 3 集中收费日结清、周对账、月汇总制度,使票据发放、入账资金、财政专户达到账实相符。目前,全县已有12个部门单位的40项收费项目进厅办理。截止8月19日,“中心”代财政集中收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达5121笔,共计2.77亿元,实现了非税收入实收尽收、足额入库,最大限度地规范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努力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三)加强效能监察,为网上审批提供坚实保障 按照《辽宁省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辽委办发[2009]19号)的文件要求,承蒙县纪委、县监察局信任,委托县“中心”负责我县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工作。“中心”在学习借鉴市“中心”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基础上,结合我县开展网上审批、集中收费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工作配合,抓好工作落实,按照最低投入实现最优配臵的原则,对电子监察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全程介入,保证了网络系统的科学配臵。由于我县提出并操作网上审批早于省、市纪委的要求,所以前期的合作伙伴为中国移动,而承担省、市监察系统的是中国联通。为解决跨网数据交换的问题,“中心”管理办积极配合县监察局,协调联通、移动、深圳太极、沈阳浪潮等电信运营商及软件公司,终于实现了网上审批系统与电子监察系统的顺利对接。目前,网上审批系统的各项数据及视频信号已顺利通过联通专线传送到省、市监察部门,实现了对行政审批项目实施情况的实时、全程、同步监控。截止目前,“中心”已向省、市监察部门上传数据xxxx条。
通过电子监察系统,使审批系统中每个审批事项的各个审批环节办理状况变得公开、透明,申办人通过审批网站实时了解自己申报事项的办理状况。纪检监察部门对即将到期的审批环节及时催办,对内网中每个审批事项的办理状况实时监督、督办、督察。电子监察系统中的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提前办结率、延期办结率等指标为纪检监察部门对部门考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电子监察系统的投入使用,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投资环境,强化非税收入监管,从源头遏制腐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网上审批社会认知度 按照县领导要求,“中心”在推进网上审批工作的同时,致力抓好对网上审批的宣传工作,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围绕网上审批工作开展,“中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和《中心简报》等媒介,公开报道网上审批、集中收费工作开展情况。截止目前,“中心”已刊发《中心简报》七期;并先后在《本溪县报》上发表工作报道八篇,其中《本溪县行政审批由“一站式”向“网络一体化”模式转型》被辽宁新闻网、省民心网、《本溪日报》、辽宁农网及甘肃省天水市行政服务中心、河北省邢台市行政服务中心、河北省柏乡县行政服务中心、山东省惠民县行政服务中心等同行相继转载,并被收录于百度文库;此外,我们依托免费短信平台,向全县手机用户发送近万条信息,宣传网上审批工作,特别是在台风“梅花”影响我县期间,我们通过短信提醒办事群众通 5 过审批网站查询和办理批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网站的点击率明显提高。
(五)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后,清退了大部分驻厅窗口及工作人员,同时,办公环境与过去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导致工作人员思想上发生了波动,工作热情、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滑坡。针对这种现象,中心管理办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邀请法制办领导为全体工作人员授课,阐述推行网上审批对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考勤暂行办法》、《综合受理窗口管理暂行办法》、《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工作制度》、《窗口工作人员十不准》等内部文件,成立督查考核组,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使“中心”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三是深入开展“微笑在窗口,满意在大厅”创建活动,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实现了规范服务和热情服务。
三、运行中的几点体会
(一)推行网上审批的优势
一是节约了公共资源。“中心”工作人员由原来的70多人压缩到目前的25人,审批事项受理范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展,实现了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业务,解决了原来“中心”运行过程中“管事的不能管人”、人浮于事、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是杜绝了收费中的跑冒滴漏。通过推行集中收费这种管理机制,每一笔行政事业性收费均由网上审批系统收费模 6 块实时管理,确保了每笔收费依法征收,准确无误,实现了非税收入实收尽收、足额入库,最大限度地规范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三是压缩了部门权力寻租的空间。由于集中受理,行政审批事项不再由部门单独受理,服务对象与部门之间没了接触的空间,部门失去了腐败的土壤和温床;而且省、市、县纪委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察审批业务开展范围和审批流程,较好地解决了“多头受理”、“明进暗不进”的现象。
四是实现了全天侯服务。我县行政审批网站新增了网上申报和查询模块,可以实现办事群众可以足不出户,直接通过互联网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业务,这标志着我县打造“24小时不关门政府”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上审批和集中收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之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网上审批的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网上审批最大的特点就是办事人与部门不见面,但是受现有审批体制影响,这一点无法完全实现。主要表现在三种类型:一是部门审批流程繁琐,工作环节复杂(如办理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和防雷设计审核等事项);二是一些部门审批业务过程中,依法要求对现场进行勘查;三是个别部门人为增设预审查环节,强制要求办事群众先到部门进行所谓的“预受理”,导致“一次办件,两次过堂”,影响了网上审批的运行效果。
二是受“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对网上审批持消极态度。一方面表现在有的部门不愿将自己的审批事项部署上网,或者实行网上审批后,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搞网上、网下两条腿走路,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表现在,少数部门在确定联络员时比较随意,没能按照政府文件要求选配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还有部分单位的联络员兼职过多,没有精力承担联络员应有的职责,对本部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协调不力,导致按期办结率较低。
三是部分机关干部和群众对网上审批还比较陌生。受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制约,互联网普及率不高,网上审批的物理基础比较薄弱;在“熟人社会”的传统背景下,办事群众习惯于托关系、跑部门,对网上审批这一新生事物使用热情不高,导致审批系统利用率较低;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机关干部和分管领导对系统适应的比较慢,抱怨用起来太麻烦。
四是网上审批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们所学习的“咸丰模式”的“网上审批”流程对一些业务相对简单,办理时不需要递交有关证照原件的审批事项来说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多部门之间的并联审批、互联互通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千方百计提高网上审批开办率。为顺利推进网上审批、集中收费工作开展,“中心”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项工作职能,加强与县纪委、监察 局的工作配合,强化与各相关部门的业务对接,逐步解决开展网上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扎实有效推进网上审批、集中收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二是尽快解决身份认证和互联互通问题。为满足网上审批工作开展需要,“中心”经过多方咨询论证,拟采用“CA认证”和手机验证码认证模式。对于个人身份认证,可采用现有的手机验证码;对于行政审批部门,拟新上一套“CA认证”电子公章系统,从而实现网上审批兼具真实性、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确保网上审批安全、便捷。
三是进一步加大网上审批工作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提升网上审批社会认知度,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网上审批的重要意义和推广优势,了解我县网上审批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方法,体验网上审批的便捷和窗口服务的温馨,使广大群众逐步改变传统观念和办事习惯,乐于接受网上审批这一全新的审批服务方式。
四是不断完善服务举措,提升窗口服务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办事群众,展塑服务型政府良好形象,“中心”将从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诚心、贴心、热心、细心的服务环境,致力提升窗口的服务品位,全力打造招商引资服务高地,为我县实现“大干十二
五、挺进百强县”的工作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恳请县委、县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强对网上审批工作的领导。网上审批的成败,可以说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特别是随着网上审批建设的深入,必将涉及到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势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因此,网上审批工作的管理部门必须是具有较高的层次的综合部门。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之初,由常务副县长担任中心主任。但蒲县长调到桓仁工作以后,中心主任一直空缺,由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与各部门协调业务稍显乏力。参照外地经验,建议万县长能兼任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一职,从而增强行政服务中心的“话语权”,提高管理权威,减小工作阻力。
二是解决“中心”办公场所紧张的问题。“中心”搬迁到新址后,办公面积相对拥挤,房间格局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开放式办公的需要。为了使“中心”能在下次搬迁后,房产等便民窗口重新回归“中心”,使“中心”真正成为一个多功能便民服务大厅,希望县政务大楼二期工程能够充分考虑“中心”作为政府便民服务平台的特殊性,给予“中心”更大的办公面积及更合理的房间布局。这件事我已经和张兴奎主任汇报过多次,张主任也很关心大厅的工作,表示在政务中心二期工程分配给我们500平方米的办公区。这个面积可以满足目前行政中心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一旦省、市要求行政服务中心承担起公共资源交易、社会服务平台等职能,很可能会受到空间的制约。
三是明确内网运行有关问题。最初推行网上审批工作时,可能是参照了BOT的运营模式,由移动公司提供了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的资金,网络布局完成后,审批部门向移动公司交纳网络使用费用。但目前来看,移动公司所收取的专线使用费用明显偏高(每年收费6000元),部分审 批部门难以承受。现在审批专线线路架设已基本完成,由于部门抵制,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希望领导明确一下:是否启动内网;启动后能否由县财政统一支付专线使用费,支付若干年后将网络收归政府所有。
最后,再次感谢两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行政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工作,我们一定借此次领导视察的东风,再鼓干劲,开拓进取,乘势而上,为把“中心”建设成全省县级同行业的一流中心而努力!
第四篇:泉州市网上审批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泉州市网上审批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处(2010年11月11日)
实行网上审批是泉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一轮审改工作的具体发展思路,也是泉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措施。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审改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泉州市网上审批平台于2006年7月31日正式上线运行,并于2007年4月23日启动全程式网上审批,泉州市辖属各区县网上审批系统也于2007年5月左右分别运行,标志着我市审改工作向网络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现将我市网上审批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泉州市网上审批平台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逐步深入,我市的网上审批平台建设紧紧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实际不断深入,共经历四个阶段:
(一)基础平台建设阶段(至2006年7月)基于当时还不完全具备建立全面网络化的审批技术体系的基础条件,为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确定网上审批平台的功能定位。一是立足实际,以进 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批服务项目为着眼点,建设以审批业务管理、服务、监察为主要功能的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中心所有审批业务的全程监督、管理;二是适度前瞻,以网上预申报、预审核为重要创新点,在个别部门的部分事项实现部分环节、部分功能的网络化,启动网上审批建设与应用。基础平台于2006年7月3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的网上审批平台以审批服务项目及其流程为基础,以全程电子化监察为主线,面向申请人、部门审批人员、中心管理处、监察机构等行政相对人和审批主体,提供政务公开、预申报、咨询投诉及审批流程处理、部门内部审批、电子监察、统计分析等审批服务管理功能,平台根据业务需要和管理要求,使用范围覆盖进驻中心42个部门500多项审批服务项目以及进驻部门领导、审批工作人员和监察人员,构成了我市新型审批运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上审批平台由“两个门户、两类通道、一个中心”组成。“两个门户”包括:一个内网审批管理信息系统,一个外网(因特网)门户网站即“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两类通道”即中心各部门窗口与部门之间的网络通道,包括1条服务于37个部门、依托政务信息网的公共通道,以及工商局等需要与上级已建的审批系统连接的6条部门独立的专用数据光纤,共同构成全部42个进驻部门与中心的快速信息渠道。“一个中心” 即设在行政服务中心专用机房的数据交换中心,作为“两个门户”的网络载体和“两类通道”的汇聚点,用于存储、管理、摆渡、交换、辐射各项审批服务信息。“两个门户、两类通道、一个中心”共同构成了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网上审批技术体系,承载着各项审批服务业务。
(二)网上审批改造阶段(至2007年4月)
1、启动面向企业全程式网上审批。为进一步深化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考虑到两个方面的现实条件: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在2004年8月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并于2005年4月起正式实施;二是省工商系统要求企业在注册时须购买企业商务数字证书,使我市拥有商务数字证书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使企业端通过数字证书认证申报成为可能。中心先后邀请省委机要局、省数字办、省信息产业厅、福州大学、华侨大学、泉州师院等部门领导和高校专家亲临指导论证,创新性提出整合综合审批、办公自动化、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在已建成外网预申报、内网预审核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创新提出进一步融合综合审批、办公自动化系统,引入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等安全认证手段,在全国率先启动面向企业全程式网上审批,实现审批服务项目从申报、受理、审核、审批、拟文、盖章、反馈等全过程网络化,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审批服务向横向和纵向延伸。2007年4月23日,首批开发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等7个部门31项审批服务项目成功试运行(其中4个部门10个项目属市县联动)。第二批开发市公安局、劳动局、交通局等21个部门147项审批服务项目于2008年2月28日正式运行(其中9个部门32个项目属市县联动)。目前,实行全程式网上审批的项目已达24个部门178项。全程式网上审批的推行同时也推动了全省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的深层应用,兄弟市福州、莆田、漳州、三明等地纷纷向省委机要局申请使用数字证书。
2、推行投资建设项目阶段式并联审批。针对以往投资建设项目串联审批存在时间冗长、手续繁琐等问题,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借鉴其他地方经验及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先后进行两次修改调整,大力推行“并联式”审批。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业主要自行报送各相关部门逐一签批形成的效率低下的现象,一方面缩短了承诺时限,另一方面方便了群众办事。对于牵关头部门发起的联办件,各协办部门均能在第一时间在线查看,并进行同步审核,办件过程中可随时查看该联办件涉及多少协办部门、各协办部门的审批流转环节及审批意见。
3、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服务。对于绿色通道服务项目,实行“跟踪督办制、限时快办制、主动协办制、预约办理制、容缺预审制”等管理制度,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事先办”。企业到中心预登记时,会自动弹出提示菜 单,一经受理,系统自动发送短信给部门分管领导,提示该项目必须在原承诺时限的基础上提速50%。
(三)资源整合共建阶段(至2008年3月)为了实现全市范围内网上审批服务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目标,中心制定了《泉州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建设要求》,以规范网上审批服务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跨部门审批和并联审批,申办材料重复提交、反复审核,造成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弊病,中心通过大力整合各部门审批信息资源,于2008年2月29日,建成了审批专项数据中心,实现审批信息的共建共享。审批服务事项一经前置部门审批通过,其审批结果(如批文)将被自动入库共享,后续部门无需要求业主重复提交,从专项数据库提取即可;同样的,并联审批部门涉及的交叉材料,业主也只需提供一份后即可在专项数据库实现共享。同时,选择市政府办专用计算机房作为站点,建设异地灾备中心,于2008年2月启用,实现对中心现有审批数据和应用的安全备份和自动恢复。系统的建立进一步简化了申报材料、减少重复申报、确保了数据安全,尤其对涉及前置审批和并联审批的部门,作用尤为明显。
(四)完善充实阶段(至2010年2月)
1、启用办件预登记系统。在中心办事大厅二楼入口处设立办件预登记窗口,将所有进入中心的办件信息实行预登 记挂号后再到部门窗口受理,从根本上解决窗口人员没有一次性告知、收件没有出具受理单、办结后再补录入、变相补退件、非平台数据的监察不到位等问题。
2、推行三个“一条龙”审批服务。在先前研发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的基础上,再次研发出台资企业注册登记“一条龙”和城市户外广告审批“一条龙”两个系统。“一条龙”审批系统实行“牵头受理、抄告相关、协同审批、限时办结”的网络联审方法,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间,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3、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手机WAP网站”。依托手机无线网络,拓展时间和空间限制,建设了“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手机WAP网站”。实现全天侯随时随地信息检索和办件查询。
4、改造升级中心门户网站。综合进驻部门和企业群众的意见,对中心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造,增设了政务公开、法律法规和网上申报导航等栏目,进一步丰富了网站的信息量,提高了网站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二、下阶段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健全平台功能,更好地挖掘利用网上审批的数据资源,为领导、监察人员和群众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技术服务,确保我市网上审批平台继续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先进,市行政服务中心经调研论证,着手进行网上审批系统平台的进一步深化拓展,通过加强审批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审批方式、监察方式和决策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建设内容包括两个阶段:
(一)深化改造阶段(至2011年3月)
1、建设智能监察系统。实现审批阳光度监察、审批异常监察和审批瓶颈监察,通过对审批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测和量化,便于监察人员对审批项目进行监察,同时为流程再造和改革提供参考。
2、推行数字证书强认证。对进驻中心审批人员采取CA证书强认证登陆,取消其帐号和密码登陆方式,将审批责任具体到个人,使权力行使、资金使用和服务提供等“全程留痕”,通过加强“痕迹管理”健全内控机制,健全审批流程和信息资源的分级保护机制。
3、增强短信息互动功能。对事项办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分别予以短信告知,同时提供短信查询、短信预约提前办结、短信评议等互动功能,研究、探讨破解熟人经济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4、开通网上预约服务功能。针对绿色通道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开通网上预约服务,在互联网上通过数字证书进行预约申报的事项,初审通过后,在合理时间段内进行预约办理。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加班服务等服务方式进行延伸,提高中心的审批效能
5、办公自动化。提供在线办文、在线培训、内部文件 流转、文档管理、会议管理、资产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功能,增强协同协作效能,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6、绩效考评。公务人员考勤、办件监察、评分全部自动化,智能化。
(二)智能决策阶段(至2011年7月)
1、建设全市审批数据中心。重点通过数据交换方式,整合、提取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的审批业务数据,建立集中共享、分布管理的全市审批数据中心,实现审批数据的整合共享。
2、建设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分析模型、企业分布格局和改变情况分析模型、审批项目生命周期分析模型,为领导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第五篇:CIO如何打造网上审批之效用?
CIO如何打造网上审批之效用?
目前国内不管是企业用户还是党政机关用户,办公软件OA普及应用率已高达56%以上,OA实施的成功率也接近70%。然而对多数用户单位CIO而言,却感慨颇多,甚至有些无奈。
OA尴尬的现实
本来企业CIO力主引建OA系统,为的是能让领导们“随时随地,轻松办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而令CIO尴尬的是,领导们似乎并没有理解他的“忠心”,OA似乎就是看看内部新闻、发发通知、收收邮件而已,尤其是作为OA的核心用点、关键业务——网上审批,更多是成了摆设,走过场,领导一年也没用几次,甚至成了用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而软件开发商也不敢过多鼓励用户多加应用工作流审批,因为开发商内部也知道,鉴于目前种种条件限制,网上审批多是“好看不中用,能不用就不用,省得自找麻烦,骤增许多售后服务”。
开发商都如此,用户单位的CIO更是困惑,怎么办?
我们清楚,OA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之一就是工作流,也即公文流转,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网上审批:企业内部的各项审批电子化,如工作请示、工作报告、工作交办、部门间的工作联络、出差申请、采购申请、报销、请假等日常工作流程,都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办理和审批;二是网上公文处理:实现收文处理和发文处理的电子化,收文处理指可对来文的登记、拟办、批办、传阅、承办、转办等环节进行网上办理,发文处理指可对公文制发中的拟稿、核稿、会稿、签发、编号、登记、打印等环节进行网上处理。
然而这些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大部分却闲置,很少应用流转,被员工甚至老总弃用,企业上下还是喜欢用纸质办文、电话请示,使得用户企业OA主要功能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这也是目前绝对多数用户单位在应用推广OA中一个通病,使得用户单位陷入信息化建设的困局。不少单位甚至“去繁就简”,随便买了一两万元的OA,上上内部新闻、发发通知、收收邮件就行,也算是推广信息化充当门面了,而对那些功能齐全、系统优越、安全可靠、融合性强的中高级OA系统就弃而不用了。
厦门一家电子企业CIO陈工在推广应用OA时也陷入此种困境,不知如何圆场。在前期针对企业自身需求,陈工也做了很多调研分析,几乎把各部室、车间所有的日常流程、表单都收集、归纳了,当时陈工实施的思路是想把所有纸质表单全部做成网上工作流,让员工学会网上办公行文,尤其是做好网上审批,让领导随时随地可远程审批、决策。陈工认为只要这样,OA就算是应用成功了,也算是对得起领导,毕竟这OA是花了近20万买来的,比较高档。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培训后,企业OA系统终于上线,陈工也感到企业仿佛进入新时代,喜上眉梢,踌躇满志。然则“人算不如天算”,经过两个月应用推广,陈工调查、汇总后,发现系统中的工作流表单数量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增长,OA系统的应用仍仅局限于上公司新闻、发发通知、短信和收收邮件、存存档案而已,员工们的应用并没有如预想的积极热烈,反而抱怨说“天天要开OA很麻烦。”出差申请、费用报销、材料领用等日常申报业务,员工们还是习惯用纸质手工申请。陈工特地与行政部、财务部商洽,规定统一实行电子申报制度,不符合规定的,强制退回。
然而没想到,这一规定激起企业部分上年纪、有权势的老员工强烈抵制,甚至干脆以“不懂、学不来”为由,“罢工”不申报了,让财务部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月末结账竟难于下手。老板也慢慢对OA没那么信心,将信将疑了。
三个月后,老板竟要求所有公文由秘书打印成纸质后送他披阅,员工可按照情况,酌情使用网上工作流审批,即可用,也可不用。企业OA系统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
于是这家企业内部有人戏称:“只因少了一笔,自动化成了白动化。”陈工也一脸无奈,郁郁寡欢,出师未捷啊。
是啊,OA的工作流审批如被弃用,一个OA和 QQ、MSN、EXCEL有何两样?
网上审批何以成为孤独的“边缘人”?
CIO不禁要问,为何OA常会出现高成功率、低效用率乃至“鸡肋”的现象?能助领导轻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系统核心应用工具的网上审批为何成了孤独的“边缘人”?这是多数CIO困惑。
愚以为:
其一,流程不合理,OA系统细节设计不甚科学简捷。不少OA系统流程设计过于烦琐,员工平时手工只需要5-8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有可能通过系统软件的操作和运转,反而需要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再加上企业本身组织结构不太合理,“婆婆妈妈”多,让公文网上流转也盘根错节。大力推广OA网上工作流,本身就为挑战传统的人工传递、亲笔批示的繁琐方式,如果还需要本身对IT较为陌生的老总通过复杂的组织结构、系统程序,进入到各个业务类型里审批,其结果要么难用,要么用不上。
二是对电子档、电子媒介物等网上虚拟物证仍存疑虑,制约网上工作流审批模式的广泛应用。纸质有一千多年历史,电子介质至多20年光景,网民、用户单位仍深信“只有纸上才来得安全可靠”。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企事业网上办公审批系统已开通多年,但网上办公大都只能停留在初检甚或“粗检”阶段,在不少人、尤其是老领导眼里,由于网上数据、材料缺乏物证、公信力与法律性,应用公文流转审批,应用者会感觉不踏实,只相信纸张手写或打印的凭据、清单,特别是企业财务、采购部门等核心部门。因为报销、做账等用的凭据、发票实物,在网上进行电子审核处理时,难于象传统报销流程一样在相关审批者一一流转,让审批者无凭无据,难于审定,也就不爱应用。
三是安全与法律问题依然突出,成了制约网上审批推广普及的瓶颈。这令CIO一直头痛。首先,网上审批主要配套工具就是电子签名、电子公章上,这两个将保证领导签字、单位公函(合同)签约的有效性。但是我国在电子商务的立法方面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只是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相关电子行为的权责性,法律难于确认,制约了电子商务乃至网上审批的发展。其次,电子公文传输中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和存储,容易受到黑客、病毒攻击,造成公文失密、信息被盗、被删改等严重后果。目前虽然已经有一些基于Office文档上的“签章软件”,但这样的签章文档并不具足够的安全强度,在电子文档上加盖印章有时难于保证电子印章和文档内容的安全。因此用户单位和CIO对电子公文的加密能否确保绝对安全、单位或部门之间交换电子文件如何互联互信、有效性如何确定等问题仍心存忧虑,也就妨碍了公文处理电子化的推广、普及。
网上审批如何更加实效实用?
就此,除了软件开发商本身提升技术、简化流程,尚有哪些举措能有效提升、完善目前网上审批、全面推动办公自动化?这是广大CIO十分关注的。
一是采取“两头受理、体内循环”,让“纸上办公”与“网上办公”并联过渡
某个白酒企业在实施一个固定资产采购的电子工作流时碰到一个问题:在手工流程中,采购部需要把供应商的报价单原件附在支出申请单后交由财务经理、主管副总、老总审批,但电子工作流是无法传递纸质报价单的,采购申报人也只是普通的操作人员,不敢轻易更改现有流程,而部门经理、主管副总没看到纸质实据不敢在网上审批,出差在外的老板更难定夺了。如果在再回传统老路,OA所谓的“自动化”只能是“白动化”,只剩“半个空壳”。如何是好?
该企业CIO提出了同时扫描发票、报价单等后进行网上审批的方案,但被否决。后再经与老总协商,决定只需将报价内容填写在电子工作流中,而所有纸质报价单、原始凭证全保留在采购部门,由审计部门定期审计,保证交易的合法性,于是所有问题基本迎刃而解了,尤其是对一些“特急”的事项,让在外的企业老板能快速反应,决胜千里!另外,也可采取打印流程中的部分重要字据,然后让相关事项的当事人手写签字备案,以明今后的责任,这样也能解决审批人“眼见为实、立字为证”的需求问题,敢于进行电子化审批。两种运作方式并存,就为将来全部电子化打下基础。
二是推行并联式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服务
在企业的授权之下,CIO可将企业重要部门如行政部、财务部、采购部、市场部等多个部门一些常用项目列入“全程网上审批”范围,实现了部门、车间、总办、集团多级审批联动;同时,积极推动企业机构改革,抽调企业几个关键部门的人员,专门成立网上审批中心(科室)。中心可对涉及两个部门以上的项目实行联合审批会办,实行初审、会审、踏勘、验收“四个统一”,部门之间交叉进行审批,减少办事员工的往返奔波,大砍复杂项目的审批时限,让员工头疼的一些部门“踢皮球”现象在企业不复存在。
集团大企业的网上行政审批中心甚至可将集团的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以及审批事项的受理环节、审批资料和审批结果文件的传递过程、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全部进行上网公示和电子化运作,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当然,要使企业审批中心充分高效发挥审批管理能力,就必须充分提高企业审批中心的地位。或是发展成为企业的一个常设工作机构,或发展成为企业一个新的行政许可职能机构。企业CIO权力要多加提升,最好由公司副总级以上的技术官员兼任。
其实,实行“全程网上审批”,推行并联式审批,已在全国不少党政机关试行,推动了“阳光政府”的建设,成效不错,值得企业学鉴。
三是提高网上公文审批的可靠性、安全性,为网上审批工作提供强力保障
首先,为防止黑客、病毒的攻击,CIO在选型OA系统时,其安全系统应能提供完善的身份认证机制、严密的权限控制体系、关键数据加密、详细的日志信息记录等安全措施,同时,用户身份锁、预留标准的CA认证接口等安全保护功能,也应进一步提升,最大保障审批业务的顺利开展。
其次,采用手写技术,建立个性化安全保障制度。目前许多OA公文流转过程中的修改是用键盘来进行的,这就带来了很多麻烦,例如批注的位置、时间的先后等都有可能被冒名批注,而且用WORD文档批注也比较麻烦。如果采用手写板技术,公文修改时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一方面,手写直接在电子文档上进行批注,符合平时人们圈阅、签批乃至起草文件的习惯,更符合常用纸笔、对IT不甚熟悉的中老人企业管理层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各人的手写笔迹都是不相同的,如果有人要冒名企业领导签批文档的话,就会很容易通过签名鉴别给“揪”出来,从而保证网上审批的权威性、可信度。因此,CIO也可大力推广此法。
四是单位领导要率先垂范应用OA各项流程,身体力行推动网上审批
推行网上办公审批,工作量大牵涉面广,不仅有技术、资金问题,还涉及到部门之间协调、衔接等,更主要是领导思想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利益博弈的转变等问题,这要求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破除怀疑思想、部门主义、利益思想,敢想敢为,勇于创新,努力推行电子化审批,全面推动办公自动化。
以网上审批为代表的OA建设之路任重道远,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只要正确分析,适宜形势,完善技术,积极应对,OA将更上一层楼,繁荣有序,并全面有效提高企业市场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