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点
探讨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点
零阳镇城北中学张贵平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其它大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已越来越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学校德育改革的时代定位
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深刻地体会到学校德育针对性的强弱,是其实效性高低的决定条件,而衡量德育针对性强弱的核心指标应看它对受教育者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那么,学校德育究竟应关心什么问题呢?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目前,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人们在和平建设环境下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需要日益浓厚。从现代学生每天面对和关注的问题的类型看,政治性问题所占的比例有所降低,而生活问题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无论就德育的价值特性或存在特性而言,把德育政治化的做法已丧夫其存在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持久的研究揭示,德育不仅有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具有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具有引导人们创造生活,享用生活的功能。而且创造和享用生活的功能更容易显效并被学生感受到,因而更具有吸引力。
如此一来,面向新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应注意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学校的生活领域广泛,学校德育应集中较多的精力,关注以下几 1
个主要方面。
l、德育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在校学生而言,学习是其社会义务,也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但从当代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展状况来看。则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诸如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学校德育应该也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步骤。学校德育还可以通过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发展成长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其内在动力和坚持力。
2、德育应知道学生的交往生活,当代学生中独生于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学习的节奏加快更趋紧张,加之网上作业,人际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表现出人际关系紧张的新情况,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为此,学校德育应积极承担起指导学生交往的任务,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协调做好能力储备。
3、德育应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大大宽裕,这样一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消费,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就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新问题。学校德育不应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勤劳节俭,自尊自爱,量入为出,引导他们体验这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
德育模式的构建,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学校德育模式构建得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丢弃的效果。为此,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着力点应放在德育模式的构建上。但是构建什么样的德育模式更有效,又如何构建这种有效的德育模式,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创造性探索的。
(一)新世纪构建怎样的学校德育模式才更有效
在此,笔者试分析新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模式构建的核心特征。从宏观上看,社会需要日益多样化;国际社会日益趋向多极化发展,国内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方面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进一步多样化,经济结构更加复杂,加之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上克服单一和统一规格要求的积弊,逐步体现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特征,从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个性性。
从教育自与发展来看,教育对象的独生子女儿要求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独立性、创造性和个性强的特点:“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国个同地区的教育部都能适应本地经、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得到发展,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生活活泼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上教学的广泛应用,为每个受教育者的不同能力、兴趣、特长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技术基础、这就是说,新世纪教育发展要求对人才的个性给予充分重视。学校德育能否适应这一时代的新要求,特决定其能否保持旺盛的能力。
(二)如何构建富有个性的学校德育模式
l、挖掘学校周边潜在的德育资源,构建协作互励模式。我们学校经过反复论证,发展本校存在着得天独厚的周边德育资源。学校动员和组织校部的德育专干,采用行动研究和教师一起研究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组成协作组。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由协作组中的都是向学生讲述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针对学生核心品德症结,实施体验模式。针对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着讲求享乐,缺乏刻苦学习精神,生活境界不高的问题,我们学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体验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经济较为落后的乡镇,与贫困农民的子弟一起开展“手拉手”活动。返校后,引导学生写体会文章,讲切身感受,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参加过这种体验活动的学生,心灵深度感撼,纷纷表示要下定决心,刻苦学习,不再浪费饭菜,并主动向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捐书、捐物,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3、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文化陶冶模式。我们学校充分调动和组织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深入持久的校园文明建设活动,美化校园、教职工居室和学生宿舍,创造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和文明校园,创建考试无作弊班级;教师和学生一起兴趣办师生书画大赛,摄影展览和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
由以上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不能盲目
照搬,必须明确本校学生中存在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本校的人力资源和文化环境资源等,有针对性地构建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富于鲜明个性特征的德育模式,以便真正有效地提高德育实践。
第二篇:学校德育实践事例(精选)
文化满身边文明一路行
——春风化雨式德育实践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学校是文化传承十分重要的载体,而学生是传承文化的中坚力量!我校自去年以来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学生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抓,坚持文化立校,聚焦内涵发展,创建文明学校,提升文化品位,培育四有新人。与说教式、强制性德育教育不同,通过提升学校、学生文化品位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发展在德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索,在德育实践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全面积极动员,广泛深入宣传。作为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被熏陶,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德育素养,以引领其行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让学生从教育中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延续和补充课堂的知识教育,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我校历届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尤其是本届校领导抓住建设美丽中国,创建文明县城的契机,把重点放在培育校园文化上,注重德育实效,创新德育工作,解决了新形势下德育开展难、见效慢等问题。自去年9月份开展“文明创建 文化**”工作以来,我校全面动员,广泛宣传,在下发关于创建文化**目标任务文件的基础上,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宣传栏、黑板报、绿苑报、标语、网站等媒体广泛开展创建工作宣传,利用教 1
工大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从师生的课堂常规、卫生保洁、文明礼仪、思想道德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师生对创建文化**的知晓率和支持率,让创建文化**,做文明**人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师生行为和习惯的引领。
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文化氛围。文化是一种精神,传承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为营造文化氛围,**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占地面积不大的**校园变成了一文化展示台。当你走进温馨的**校园,你就会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电子显示屏上呈现的每日经典诵读内容——诗词歌赋。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语文组老师倾力打造了**经典诵读教材,每天晨读学生读十分钟中华经典,每节课前学生再用三分钟交流经典诵读的心得,经典文化如同甘露,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再往里走,校园四周一块块镌刻着催人奋进标语的文化石,给人以厚重感;校园里的标语、标牌是师生智慧的展示,也是激励、规范师生的明灯。校内围墙是**人的精神文化墙,以“明德厚生,启智立人”为代表的校园文化理念激励着全校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教学楼前的宣传栏里一期期文化专刊是我校师生的又一精神乐园,这里成为师生文艺文学等创作的展示台、硕果台。当你进入教学楼时,你首先会被我们的走廊文化吸引驻足。走廊的墙上挂满师生创作的各式各类作品及中华名言警句。一幅幅作品是文化校园推行的物质载体,同时更是建设文化校园、践行德育教育的成果,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在你不自觉地走进我们的教室时,你会发现每间教室都是一小小文化馆,无论是黑板
2报、室内墙壁,还是图书角都呈现着文化与文明,都展示着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明素养,更是我校德育教育的成果展示。文化满校园,校园满文明,文明体现在全校师生的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把德育教育落实在师生日常生活中!文化活动纷呈,德育春风化雨。在创建活动中,我校形成了各部门联动,各班级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1、举办了以“**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师生演讲比赛活动;
2、在师生中开展了以“三城同创”为主题的楹联、标语征集活动;
3、刊出了以文明创建、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校报;
4、参加了“经典诵读·八一篇”中华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汇报演出活动;
5、开办了净化心灵、催人奋进的道德大讲堂。
6、编辑了学生经典诵读教材,把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随笔等集结成册,供教师相互学习参考提升;
7、各班级开展文艺表演活动;
8、为贫困儿童捐款,为社会弱势群体募集物资等活动,既彰显了学生的多才多艺,又凝聚了爱心,感到了社会责任感,德育的濡染春风化雨;
9、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拾垃圾、扫卫生、发传单、做文明交通劝导员等。
与说教、强制性的德育教育不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学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举止。
1、文明风尚 面貌昂扬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成德育的目标。我校文化校园创建正潜移默化的熏陶着,感染着我们的学生。我校学生整体精神面貌有较大转变: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环保
3意识已经形成、学习读书的兴趣浓厚,有很强的爱国意识和自立精神,有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见面问好、礼貌待人,有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告别迷惘,重拾自信。八年级学生***曾为在高手如云的学校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而困惑迷惘,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位学生漫画画得还不错,他的漫画在校园文化节卡通漫画专刊中获得一等奖。他看到了自己在漫画上的傲人成绩,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重拾自信,在学习上也取得较大进步。
3、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因为同样的爱好,学生之间往往容易建立友谊。而要完成某项活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还需要有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校园文化建设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我校举办三人四足活动与团体画比赛,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特别是限时团体画,每人一笔轮流在一张画纸上画画,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团体配合精神与顾全大局精神。团体内部成员需交流沟通、密切配合才能画出一幅完整又和谐的画。这些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也锻炼了其能力。
4、学会担当,懂得责任。为家庭困难教师捐款、去敬老院做义工、看望退休老教师„„,这些点点滴滴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爱心,也让一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学会用省下来的钱去帮助别人,让同学们感受到有责任支撑的“人”字才能站得更稳。我校学生谢斯佳用自己的早餐钱去帮助一丢了钱包的女士;12月4日,我校七年级**同学上学途中捡到一个黑色钱包,交到学校当天值日人员手中。经
4查,包内有智能手机一部、银行卡多张和身份证及千余元现金,学校及时与失主取得了联系。在人们抱怨道德迷失的当下,**同学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无疑给这个社会吹进了一股清爽的风。
5、培养领导力,打造未来精英。两年来,我校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也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学生干部,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的生力军、领跑者,他们的组织、领导、策划等能力得到锻炼,他们将受益终身。
经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我校走出一条本校特色文化校园建设之路,不仅是广大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健康、科学、有效地开展中学生各种文化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德育,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培养 “四有”人才,提升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我校在文化创建活动中,形成了“明德厚生,启智立人”的校园文化理念,“文化**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校将以文化创建活动为动力,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革除陋习,树立新风,营造一个讲文明、树新风的工作学习氛围。
第三篇: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美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改革
自从美国这个历史不长的国家拥有学校之日起,学校就被视为年轻人学习最有价值东西的殿堂。在这里,教师、书籍与史实将青年人带入具有极强道德感的文化交流之中。而教师本身则是自觉地发挥着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当今美国薄弱的家庭结构、年轻人生活中的新因素、譬如电视作用的增大、闲暇时间的增多、吸毒行为的蔓延,这
种种变更了的社会条件,更为未来的教师提供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核心角色。
近些年来,公立教会学校有何变化?家长们是否要求学校将道德教育及其灵魂工程建设的职能转交给家庭和教堂呢?如同许多德育工作者一样,的确好些家长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支持公立学校承担道德教育的传统职责。
十余年来,我们曾一直怀疑师范学生和在职教师能否胜任道德教育工作者与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角色。显然,学校对此所做的努力还不够全面系统,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误,甚至异常情况。促使我们改变以往这种教育失误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许多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其工作重点去抓,然而有相当多的教师没有这样做。他们对此持有不同的反映:“我们的职责是教知识、教专业”“我有权利把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吗?”“如果我把自己同道德、社会价值这类东西搅在一块,我就得冒上法庭的危险。”
第二,除非教师们掌握了辨析价值观念的技巧,否则就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其道德教育工作者和良好品德开发者的身份。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直接讲授一些教学计划中曾规定的某些特殊价值观。就连那些已经看到自己在品德与价值观教育中负有积极作用的教师们也说,他们仅仅是把这种态度带入教学中来,但并不意味着自己已接受了它。或者是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职责而承认它。
第三,当人们问及教师是怎样在实践中发挥教育工作者作用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以身作则”和“价值辩析”。许多教师承认,就工作性质来讲他们是学生的榜样。而其余的被调查者则明显受到60-70年代价值区分运动的影响,他们将德育和价值观教育说成是一回事或同出一辙的两回事。很少有人能意识到“价值区分”这种说法在社会实践方面已经失去了信誉,并且,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们已将所有这些贬得一钱不值了。许多教师把道德观教育看得很重,但他们在价值区分这个问题都有着尤为特殊的共同信条,那就是:教师应在各种价值观的评价方面保持中立,即不带个人的情感色彩。
一种值得注意的怪现象是,教育行业拥有了自己的雇员--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纳税人。一方面家长和纳税人要求教育工作者教给孩子最高尚的社会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品德;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中有些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传统角色;有些人则属于意识不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事关学生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建构。当然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使用着令人难以理解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教育方法。究竟我国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何等变故,这个问题还实在难以确定。在以往的20年代中,我们的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不过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学生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一领域中,而我们在两个重要问题上却缺少足够的实验数据:一个是教师究竟教给了学生哪能些价值观,另一个是教师在培育良好品德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当代美国青少年的道德状态如何呢?要搞清这点也很难。不过我们尚有如下的数据。在过去的30年间,男性青年自杀与杀人死亡人数分别以441和479比率增长着。而自1950年以来,18岁以下青年被拘捕率也增长了8倍。同一时期的少女未婚生育人数增长率则以每年621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这些青年越轨行为大量出现的同时,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态度普遍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查中发现1976年-1986年10年间,高中学生中认为“有钱”是“非常重要”的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最近的一次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想利用在大学求学之机建立有意义的人生哲学”的学生人数,由1967年的83,下降到1986年40,在同一时期内,将大学视为“将来谋取金钱的手段”的学生由43增加到74。
上述几个可怕的数据,看似我们有意挑选出来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么不乐观。目前社会上的许多长期趋向都有自食其果的特征。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不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持久的关注以及成人的监护。而正当一些人呼吁学校仅仅集中精力搞知识传播从而导致了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之时,很难设想会在道德教育上实行免费。
无论如何,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况且在学校进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纯属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乐趣。那些受个人主义思想侵扰、缺乏尊重他人氛围的学校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屠场。换言之,倘若没有一个受家庭或学校德育的教学团体,那么学校也就不复存
在了。
我们需要建立一公立学校体系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道德上合格的社会成员。学校课程应有助于学生观摩那些具有鲜明道德价值观的榜样,并使之了解个人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公共风尚的意义;同样他们也应了解那些不敢见义勇为者和那些邪恶之徒的生活,看看他们是如何破坏社会生活、伤害他人的。学校道德主题研究应选用丰富的实例,多树立一些德
行高尚、品格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多听一些有关道德主题的辩论,尽可能避免轻率下结论的作法。让学生下结论时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要着重考虑;要顶住压力,有勇气坚持正确的选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德育应该做到:帮助孩子认真去想、认真去爱、认真去做。
尽管我们说,师范学院所有师生在德育领域内部应起带头作用,但笔者还要在最大的范围内谈谈师训的德育,包括在职教师和师范生。
师范生:师范学院的教师应首先检查他们自己开设的课程,检查他们所教的学生是否在德育方面作好了素质的准备。凡是对德育这个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有所忽视或毫无关注的学生,应予以及时的纠正。而在为那些未来的专职德育工作者开设课程时,应取得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学生家长、学校中的管理人员、还有中小学教师。而师范学院的职责首先是提醒人们注意,将学生的德育作为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未来教师的学习兴趣大都放在大学的文科课程上,这些有关我们历史、文学、哲学的课程,也应多教一些文化的道德遗产。因此我们这些教育学讲座的教师就很有必要与考大学文科课程的同行们去共同鉴别那些道德遗产。此后,以那种对师范生有益的方式去讲授。或许那些正流行“发展核心课程”的“美国校园运动”,会成为这项改革的媒介,既便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师范教育工作者也应带头去进行尝试以便保证师范生--未来的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的道德遗产。
一个学院的校风是它德育的晴雨表,它对关注者具有很强的震摄力。因此,师范学校就尤其要把重点放在校风建设上。校园是友爱与公正的氛围吗?师生彼此尊重吗?人们是否有较高的行为准则?人们是否有强烈的荣誉感、道德感,是否有较多的服务项目?在职教师:道德教育与品格培养,这对美国社会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重点项目。在传统和教会学校里,教育工作者不了解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因此,师范学院在这方面有很多机遇,使其充当排头兵。当中小学教师找不到所有德育问题答案时,师范学院可以为之提供有关线索去查询相关问题,并使之深入到解决问题的领域。一旦获得了答案,中小学教师就会接受相应的课程培训,从而拓宽德育的场所。
开设教育学系列讲座的教师应当努力让他们的文科同行们深入中小学的德育研究。这些同行们首先应具备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直接帮助中小学教师将德育纳入其各科教学计划之中。此外,这些学科同行们还应让教师真正挖掘人类道德遗产的源泉。其实,许多中小学教师渴望认真读书、充分讨论,尤其希望有机缘同本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一道钻研经典著作、将孩子培养成道德上成熟的人。这一工作属于社会的每一个人,而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应有之义。
第四篇:学校德育实践实践活动初探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初探
谷城县南河镇温坪中心小学
学校德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是相对独立,割列开来的,而是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漫长的育人的里程碑中,只有让学生在快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才能陶冶学生情操,造就健全完美的人格品质。因此我校紧紧依托德育阵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 整体布局
南河镇温坪中心小学坐落在一片红色的土地上,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贺龙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薤山、南河苏区一带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李亚声等一大批有志青年在谷城大地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他们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农协会,组建游击队,率领起义军,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谷城薤山苏维埃政府立下了不朽的功勋。2011年九月,时值谷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之际,谷城县委县政府,在我校隆重举行“谷城县苏区革命历史陈列室”、“谷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成为我校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基地。我校多次召开研讨会,最终达成共识,在全体学生中开展“读、写、讲、演、唱”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传承苏区红色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为使活动卓有成效,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组长,少先队辅导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活动精心设计,整体布局。
二、开发资源 拓宽阵地
“谷城革命历史陈列室”为孩子们提供了可见可触可感的红色文化底蕴,我校开展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校长张治民同志带领全体在校学生在陈列室庄严宣誓,副校长许朝洪同志亲自指导学生参观陈列室,并作《一部血染的谷城革命史》演讲报告,使这一珍贵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为了使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成立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小组,通过走访、查阅谷城革命史等相关资料,创编低、中、高年级梯级红色文化读本。低年级:《谷城苏区革命英烈名录》,共30段,以通俗易懂的话语,简介英烈的生平事迹;中年级:《谷城苏区革命英烈简介》,共30篇,以较短篇幅概括介绍英烈的英雄事迹;高年级:《谷城苏区革命英烈故事》,共30章,以中长篇幅为主,每章较详细地介绍革命英烈各个时期的光辉业绩。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阵地,为开展好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系列活动 贯穿始终
我校开展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线的德育综合实践系列活动,由五个部分组成,突出重点,形式多样,贯穿始终。
一是读中寻迹,即读革命历史(自编教材)。各年级段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知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须倍加珍惜今天。学生身心放松,沉浸在书海里,滋润在墨香中,尽情体验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吸取丰富的营养。
二是写中落实,即写读书心得。学校精心制作了读书记录卡(革命英烈类),对各年级阅读时间、内容作了统一安排,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最后指导教师在卡上签字。目前已
收集读书记录卡千余份,将传承红色文化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三是讲中感受,即讲英烈故事。以班级为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我心中的英烈”故事会。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我心中的英烈”讲故事竞赛,让学生把心中的英雄讲出来,讲给同学听,讲给老师听;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说给长辈听,说给家长听,既感动自己,也感染他人。学校通过“小小故事家”光荣榜给学生讲故事以精神鼓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从而树立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的,立志报效祖国。
四是唱中体会,即唱红军歌曲。学校编印了《红军歌曲集》,收集了20余首革命战争时期广为流传的红色歌曲,班班教,人人唱。学生通过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感受红军队伍的纪律严明;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感悟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唱《大刀进行曲》,体会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校内“苏区革命历史陈列室”英烈人物形象个个鲜明,教室、场地红色歌声处处可闻。
五是演中提高,即演英雄人物。学校编辑了《谷城苏区革命英雄人物剧本》,以课快板、三句半等形式歌颂革命英烈,以短小的话剧、课本剧再现革命英烈故事情节,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广泛参与 展示自我
“读、写、讲、唱、演”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班为单位全面铺开,每个学生可自选项目参加班级每季度一次的展示评比活动,择优推荐参加学校每学期一次的交流展示活动,评选出优胜个人,优秀班集体,并通过总结、颁发证书、奖状,将活动推向深入。
五、励志成才,彰显效果
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展示,在师生中营造出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一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学校建立了学生操行评定制度,各班开辟了评“星”专栏,分别从“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劳动实践”、“身心健康”、“审美情趣”五个方面,每月对学生逐项进行一次评价,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校“思想品德”创星级学生达90.7%。家住鸡心堡的四年级学生万明远、五年级学生万丰连过去每个周日、周三和妈妈一起参加耶稣教活动,寻求精神寄托,自从参与了学校读书活动之后,英烈的事迹感染了他们俩及其母亲,他们从英烈的事迹中明白,耶稣不是救世主,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推翻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自觉脱离了教会。万明远和万丰连两位同学连续三个月被评为学校“思想道德”之星。家住阳峪村二年级学生龙元宵,人称“二流子”常对女生伸手动脚,极不文明,还在放学途中将石灰坡蓄水池的下水管撬出水面,害得苏区村全村停水。在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中他说:“革命先烈为人民谋幸福,而自己却处处损害人民利益,真不应该。我一定要好好改正缺点,争做“思想道德”之星。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通过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的开展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从书本中找到了方向,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学
生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四年级学生唐勇父亲早年病逝,母亲改嫁,爷爷、奶奶视其为宝贝,过去他要么逃学,要么上课不读书、不发言、不做作业,下课哭着给家里打电话。而今他在学校开展的一系列读书活动中成长起来,变得活泼开朗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参加了学校红军歌合唱队,学习成绩大幅度上升。三是学生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学生在读书活动中逐步感悟出爱祖国爱人民必须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的道理,学生人人都是学校的小主人,自觉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具体体现。如今,走进校园你看不到一片落叶、垃圾,看不到一处乱涂乱画,看不到一件被损坏的公物,听不到一句污言脏语。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整洁、净化、美化,让人耳目一新的优雅环境。常言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理”,我校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主线,以生动活泼的德育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引领着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五篇:实践教学方面改革材料
实践教学方面:
实行学生的课外实验和课堂实验相接合的方式,通常在理论课结束后就布置实验内容,让学生先熟悉实验内容,并且鼓励学生先提前开始完成,在实验课堂上进行调试与答疑。实排的实验主要有:类与对象,友元,继承与派生,多态性与虚函数,I/O流库与异常处理,对话框与控件,其中有验证性实验,多为设计性综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