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梦与现实,你相信多少?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觉惊醒,然后惊魂未定地给他/她打电话,小心地问他/她现在是否还好。因为在梦里你看到她在地狱昏暗的角落哀怨地唱歌。还有的时候,明明准备好一大早出门,却因为前一晚梦到地铁失事而果断决定不出门了。
虽然从古至今对梦的解释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梦只是睡眠状态下脑区活动的一种简单的副产品,也有像弗洛伊德这样的人认为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大道。很多人愿意相信弗公的话,总觉得梦是有寓意的。因为梦里的人和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如果没有任何潜在涵义,为什么梦见跟他kiss而不是跟另一个他呢?
不管梦和现实是什么关系,不管梦是否能够预测未来、是否隐含着微妙的寓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对梦的理解确确实实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你认为梦是什么?
卡耐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副教授凯利?摩尔韦奇(Carey K.Morewedge)和哈佛商学院副教授迈克尔?诺顿(Michael I.Norton)在2009年所做的一个研究发现,梦在每个人心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研究者给美国、韩国和印度的学生提供了4种已有的梦的理论进行选择,看他们对每种理论的接受程度。
·理论1:弗洛伊德理论:梦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
·理论2:问题解决理论:梦主要是用来处理与生存法则有关的信息。因此,梦能给我们提供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深刻见地。
·理论3:学习理论:梦是大脑处理白天所接触到的信息的过程,它帮助我们清理掉没用的信息从而避免大脑信息混乱。
·理论4:副产品理论:梦是一种没有涵义的幻象。是大脑在处理感觉输入的随机脉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象。
结果显示,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同度都是最高的,认为梦具有深层涵义。(美国56%,韩国64.9%,印度73.8%。也许东方文化更加相信梦的潜意识涵义。)那么,对梦的不同理解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在调查参与者对不同梦的理论的信念后,研究者要求这些参与者想象三种不同的情景:在他们打算坐飞机出门的前夜„„
(1)他们想象着自己所搭乘的飞机失事了;
(2)他们梦到自己搭乘的飞机失事了;
(3)他们所选择的路线在他出门前夜发生了真实的飞机失事。
哪种情况更可能使你取消航班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梦到飞机失事比想象着失事更可能影响你的决定,无论你对梦有着怎样的理解。而认同弗洛伊德理论的人,会认为梦到的失事比真实发生的失事更加可能使自己取消航班;而不认为梦具有潜意识意义的人则觉得真实发生的比梦到的要可怕,会更容易导致自己取消航班。
所以,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那么强烈地因为梦到诡异的事情而惴惴不安。只有强烈认同弗洛伊德的人才会觉得梦到的危险事件比真正发生的事件还让人恐慌。
你喜欢什么样的梦?
另外,这个研究还发现,不仅不同的人对梦的看法不一样,对同一个人来说,不同的梦其重要程度也不一样。你可能也体会过,虽然做过很多梦,但是大多很快便忘记,有的梦却不断被想起,甚至拿它作为行为指导的重要依据。(这里所说的梦是指被意识到的梦。事实上,每个人每晚都会做大量的梦,只是有的人醒来知道做了梦并能或多或少回忆起梦的内容,有的人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做梦了。这里所说的对于梦的解析,是指对那些醒来后记得的梦。那些根本没被意识到的梦,就另当别论了。)
什么样的梦更容易被记住呢?人们更喜欢那些与自己的固有想法相符合的梦。
研究中,研究者先通过调查把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是虔诚的教徒,一组是不可知论者。然后要这两组人同样想象,他们梦到上帝对他们发出两种暗示:
他应该去进行环球旅行;
他应该去麻风病人集居地待一年。
然后要他们评判这两个梦的暗示对他们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结果表明,这两组人会因为先验固有想法不一样而对梦里的两种暗示有不同的诠释和赋值。对于虔诚的教徒,不管上帝要他去环球旅行还是去麻风病集居地待一年,他都觉得这是上帝的旨意,是同样的重要的。而不可知论者的答案是,第一个暗示比第二个暗示更有寓意。因为在他眼里,上帝并不重要,他的先验想法是他喜欢旅行而不喜欢去麻风病人集居地呆着。这样他认为让他环球旅行才是有重要寓意的梦。他可能马上以此为理由放下一切去环球旅行,而至于上帝要他去照顾麻风病人的事,当然是提都不会提,甚至想都不会想的了。每个人对梦的诠释都是有选择性的。因为我们渴望梦能验证与支持我们的先验想法,所以我们便选择性地去关注那些 “心有灵犀”的梦。这和其他心理学家们曾经提出的“证实偏见”(conformation bias)不谋而合了。证实偏见是说人的大脑有强大的选择机制,会自动过滤那些你不赞同的观点,只留下你认为正确的。
尽管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对梦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对于梦的真实涵义我们依然知之甚少,所收获的也不过是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有趣但难以解释的现象而已。就让我们暂且看着科学家们继续小敲小打,为将来的某个惊天大发现做铺垫吧!
犹太人流传的古籍《塔木德》里说,“一个没有得到释义的梦,就像一封未曾被启读过的信”
(A dream which is not interpreted is like a letter which is not read)。这么一想,我觉得我像一个存封了无数未开启过的信封的超级大信箱了。你也是吗?但愿我们赶紧找到那把开信箱的锁吧。
文/迷鹿波波
第二篇:梦与现实爱情诗歌
1
梦与现实
太近
就象闻到你的气味。谁也不做声
在我的后面
一棵树倒下了
鸟儿飞起来
铺满了一夜的想
记起
一首诗,就象一个灵魂
在运动。
你跟随着
梦
进入更多的梦
也许爱的门能自动的打开
可现实的醒
会让我手足无措
当我想你的时候
我是我吗?
是我想要的一部分吗?
那些锁着心事的雾
在梦里飘着
我得到的一些东西
你的整个躯体
都躺在那上面
那是雾吗?
我对着对面的镜子说
玻璃的雾也一言不发
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有多少个夜晚
我把一幅画,乃至一个风景
握在手间
就象握着美丽的你一样
那样的柔软,舒服
就象握着一杆藤条
在梦里扫
进入记忆
向里
和我的诗在一起
就象在我的动脉里
血与诗
交融
被我的躯体
阅读,在心室里
火与爱
篝火透明
火舌
窜上了屋顶
集中,那美丽动人的所有的表情
都写在诗中,我记起
那个,太多
想要的梦
从各个方向
把我叫醒
屋里,所有的东西
都是多余
只有你的气味
冒昧地飘在我的屋顶
天花板我够不着
只有面壁思过
叹息,拍自己的膝盖
错过了梦的时机
现实
和梦一样吗?
困难,一个个
蜷曲进入梦的地方
我的树在四处摇晃
小鸟飞离的地方
就是你想要去的地方
第三篇:你相信
你相信“吃亏是福”吗?
昨偶见陈店新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因多年前曾尝过西北风味的“手抓羊扒”,其肉肥而不腻,香而不腥,且具草原悠远旷达、荡气回肠之韵味,故而久久不能忘怀,如今美食之神眷恋,当然不能失之交臂了。
迎面而来的是满脸络腮胡子,头戴白色无沿号帽的“回回”(穆斯林),熟悉而遥远的“清真”氛围遍布整个店铺。我点了手抓羊扒和孜然羊肉,正等着美美的重温梦寐已久的偏爱。忽然有一个包着头巾、身穿回族服装的中年妇女拿着一张百元面值的钞票吵吵着,店里的另几个回回也围过去指指点点、七嘴八舌,我虽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但从他们惋惜而颓丧的表情可以看出——收了假钱。我好奇的凑过去看看,并拿着那张假币仔细观察,纸张和印刷都很好,肉眼能看得出的也只是“100”的变色不那么灵活而已。感叹造假者的手艺,表达对受害者的同情之余,我对掌柜的说:“要接受教训,以后收钱仔细着点,要不就去买个验钞机吧!”
不知是我发音不清还是他听力有问题,他竟然听成是我让他用这张钱去买东西,于是他很认真的说:“不行不行,我们穆斯林是不可以害人骗人的。” 听到这样的表白,我霎时心里觉得暖洋洋的,油然而对穆罕默德教化下的穆斯林产生亲切的敬意,他们有着自己的信仰,且不论是信上帝还是真主,但一样的会守诚信和断恶修善,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再让别人受害,颇有点佛教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
同是这样的表白,在几年前我是不会相信的,我会疑惑他们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信誓旦旦,背后却绞尽脑汁计划着如何脱手。现在我才领悟到,以前的这种偏见,纯粹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几年前我的思想境界太低了,有过几次被别人的假币诈了,随之是想方设法、鬼鬼祟祟的,以能花出去为荣、为乐,全然不顾是否会害到人,一味的想着只有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决不能吃亏,吃亏是傻瓜。基于我以前的境界如此,那不信别人的善心善行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举,如今我有幸学了一点佛理才明白:身心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本来一体,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有益别人就是有益自己。还有关于对别人怎么看,其实就是自己的心识变现,这里用一个佛门公案来加以剖析: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经常较量佛理,有一次两人一起打坐,由静入定,苏东坡问佛印看他像什么,佛印说:“我看到一尊佛”。苏东坡以为终于逮到机会可以打赢一次口仗了,就说:“你知道我看到你像什么吗?我看到了一堆狗屎!”之后兴高采烈地回家炫耀,才女苏小妹在旁一听,摇摇头不屑的说:“哥,你输了!” 我们知道: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而佛印和尚心中有佛,故看到的都是佛,可苏东坡看到佛印是狗屎,那心中都是些什么呀?
修为不够,境界不高,看到的自然是别人的缺点、丑陋、无能,别人的成功都会成为自己愤愤不平的心结,这样的生活难道不足以提醒我们——远离痛苦,不再愚痴,打开心量,拥抱世界,我们才能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虽说各种宗教都会有些不尽人意之人,伊斯兰教有极端分子,基督教也有偏激者,这些人比较狭隘,容不得人,甚至西方人还对没有宗教信仰者嗤之以鼻,认为没有信仰做人就没有底线,堕入“小人穷思滥矣”的臼彀。但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国外法庭的证人对着《圣经》发誓会有震慑力?为什么国外的贪官被判刑会露出惭愧之色,头都不敢抬;而国内的贪官被判刑,却偏执依旧,还振振有词“我太背了,我贪的只是别人的冰山一角,别人却平安无事”?还有,大家都知道台湾的选举最出名了,买票者付钱给公民,可公民到时却不选买票者,于是买票者下一轮选举学乖了,就在怀里揣着公民信奉的神像,到公民家里让公民先对神像发誓再付钱,这样公民就不敢践约了,当然这并非好事,可我们难道看不出信仰的力量吗?其他宗教如此,佛教更是虚怀若谷,胸襟博大,没有排斥任何形式的信仰,而包容万有,故而对这个穆斯林的表白深信不疑,虽说他们的出发点只是忠于他们的教主的教诲,并不太宽广,可同样承认他们的善心善行,牺牲小我,利益大众。(佛教对于利他即是利我还有更深刻的注解、阐述)
对于吃亏是福?是傻?单单从信仰上来说,道理已是一目了然。现在我们再看一个具体实例:
清末,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晋商的实力票号日升昌在北京的分号也未能幸免,更甚者除财物被洗劫一空外,连账册都被烧毁。这种情况下,本来储户的存票不认也无可厚非,可奉信义为圭臬的日升昌却本着诚信为本的原则,出人意料的宣布“欠我钱者,随你良心;欠你钱者,票到即兑”。实实在在的“大吃亏”,人人都以为是傻,结果不但欠日升昌的商号良心发现,纷纷还钱,还由于诚信而名声大震,迎来了外国的许多生意,使日升昌的事业更上一重楼。请问:日升昌的“吃亏”,是傻?是福?
其实我吃亏,必有人得益,那我不是行了“布施”吗?行了布施肯定会有福报。因此,吃亏非傻,而是赚了便宜,善因必有善果。
第四篇:梦与现实优秀散文
人人都做梦,梦梦皆不同。同梦是梦想,想梦难如梦。
梦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梦的解释为:
一、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表象活动。
二、做梦。
三、比喻幻想。第一条是对梦的文字解释,第二、三条是引申义。第二条说的是晚上做梦,第三条的幻想就是人的梦想,有点白日梦的意思。哈!这样说来,人无时无刻不在梦中,你在清醒时稍一走神,可能就做了一个青天白日梦。看来,梦与现实是无法分割的,难怪古人早就有人生如梦的感叹了!
再说开头的顺口溜,只要是人就没有不做过梦的,但却没有相同的梦可做。相同的梦就是青天白日梦了,也叫梦想。有一句话是为了共同的梦想而奋斗。要奋斗,看来梦想不是好实现的,于是有人在遇到困难时求救于晚上的梦。说:求求神仙给我个梦吧,告诉我这个事怎么解决!就很早上床等待梦的来临。可奇怪了,越是想做梦越没有梦可做。不知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
世间的平凡人把晚上做的梦当作飘渺的虚无,把现实当作实现梦想的实境。而世外的隐士则把梦当成清醒的实在,把世间当作混沌的梦境。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自是世外高人,他早就梦到世事的变化和自己的命运。《三国演义》中交代:当徐庶对刘备走马荐诸葛后,怕诸葛亮不答应出山,去曹营之前先去见了诸葛亮。说了来意后,诸葛亮的态度是极不情愿。书中这样描述---孔明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可见,诸葛亮已经知道自己出山后鞠躬尽瘁的命运。另外,三国中还有一位更高明的做梦高手,就是水镜司马徽先生,他洞察世事,知道诸葛亮的命运还要二荐贤士。书中有:“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和“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描写。诸葛亮要出山辅佐刘备,按现在的官职,就是国务院总理。水镜先生为什么替他惋惜,他自己又不情愿去呢?那是他们对未来已了如指掌。
诸葛亮为此躲出去俩次,没想刘备求贤若渴,又三次去请诸葛亮。诸葛亮这次没躲,大白天佯睡于草堂。他想用傲慢激怒刘、关、张三兄弟。张飞脾气急要发作,刘备忙制止。诸葛亮在不能装睡了,才隆中三分天下,出山辅佐刘备,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其实他没有死,世间的一切,只是他在隆中做的一个梦而已。
有关梦的见解,海天居士在他的文集《诺亚方舟》中有详细的论述。他把人分成三个我,我还不太认同他的观点,这里我们谈梦与现实的关系,就不在详细介绍了。
晚上我们做梦,这样或那样的梦,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如何运用梦的启示来实现我们现实中的梦想呢?关于运用梦最绝的当属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一则名叫《牛飞》的故事。
我们县有个人买了头牛,很健壮能干。这天夜里,他做梦梦见牛生了两只翅膀飞走了。醒来之后,他觉得很不吉利,担心这牛要保不住。于是他就把牛牵到市场上,赔了点钱卖掉了。
他把卖牛得来的银子用手巾包好,缠到胳膊上,便往家里走去。走到半路,他看见一只鹰正在吃着半只兔子。他走过去,那鹰也不惊动,似乎是人家驯熟的猎鹰。他觉得捉一只猎鹰可以换不少钱,就抓住鹰,把手巾头拴住鹰腿,架在胳膊上要继续赶路。那鹰这回可不老实了,一个劲地挣扎着要飞,这人一下子没有抓住,那鹰竟然带着手巾一起飞走了。自然,包在手巾里的银子也被带走了。
这似乎是天命注定的,可是如果这人不信梦,或者不贪图捡便宜,那走着的牛怎么会飞掉呢?
我读不懂古文,这是白话译本。我不知译者是否加进了自己的见解,加了一个结尾。但这应该是蒲先生的文风,爱在故事后加一评。真是很绝的一评,其中有对梦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概念。但相信了梦,不在做白日梦---想抓住鹰来补贴卖牛的亏损,也就没有牛飞的故事了。这个老蒲,把我弄糊涂了。
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将相,晚上都会做虚无的梦。但还有一种很直白的梦--比如,身在异乡梦见某个亲人摔倒或死亡,惊醒后马上打电话,也许真是亲人有病了或死亡了。这种梦极少,应该属于托梦,更加带有神秘色彩。除了这种梦,谁也不能窥见梦中的隐意,可能只有神仙才能破解梦的谜团。但是不是有神仙存在,还有待于人类进一步发现。
我通过观察,发现了人类一种普遍的现象:孩子天真无邪,看到影视中神仙神通广大,都会有做神仙的梦想。到了青壮年,可能是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知识的增多,不在相信有神仙存在,就放弃了这个梦想。到了老年,想起自己将不久于世,而神仙能长生不老,又会想起孩时的梦想。我想是不是人类本来就来自那个神秘的地方呢?儿童刚从那地方来,老人要回那地方去,才会形成这样一条梦想的曲线呢?那个地方本来就有一个你,而你的一生,只不过是他在那里做的一个梦!
但无论如何,对人来讲:梦是虚无,现实是实在。如果你做了一些奇怪的梦,不要去管它。这种梦很快就会被忘记,可能你早上就记不清了。如果这个梦做得很清晰,久久不能忘,你要去请教一下高明的解梦人。如果你在现实中造了一个梦,你通过努力实现了它,那我恭喜你梦想成真,如果还没有实现,那你还要加倍去努力!
第五篇: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01我一高中同学特喜欢抱怨,最近又在朋友圈抱怨了三件事。第一件:抱怨出生不公。“越看《欢乐颂》越沮丧,樊胜美、关雎尔、邱莹莹奋斗的极限,不过是安迪、曲筱绡人生的起点。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公平,人出生那天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第二件:抱怨阶层固化。他去上海漂了8年,依然无房。上周转了一条有关房价的新闻,附上一条评论说:“房价已经固化了阶级,抽干了我的活力,我觉得努力工作失去了意义。”第三件:抱怨新人超过他。“我在公司努力干了八年,到现在还是一普通职员。一美女来了才两年,就升到了主管,若说没有潜规则,我打死也不信。”02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我们身边总有不少我同学这样的人,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曾有一段内心剖析,大意是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03作家陈亚豪讲过一件有趣的经历:大学毕业时,他以普通大学身份,拿到了国企、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强、银行和公务员的offer。一下成了学校里的大名人,很多同学都来向他取经。于是,他写了一篇求职攻略,挂在校网上,供大家借鉴参考。随后,好几拨同学请他吃饭,在吃饭中都问了陈亚豪同样类似的问题:“你那些工作真都是你靠自己找的吗?”“你工作的事你爸花钱没?”陈亚豪知道他们想听什么回答,就告诉他们:“花钱了。”于是同学们就心领神会地笑了,“我就说嘛。”“我就知道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所以还是得拼爹。”这帮同学,一下就心安释然了。04《人民的名义》里,有两个人的命运非常值得关注。第一个人是祁同伟。祁同伟信奉这样的话:“吃不饱饭的孩子,没有资格去谈恋爱。”“能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权力。”“英雄在权力面前是什么呀?工具。”他信奉这样的规则,一生都努力按照这样的规则行事,但最后迎来的结果是“饮弹自尽”。第二个人是易学习。易学习信奉这样的话:“从来不缺聪明人,但是缺实干的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他信奉这样的规则,一生都努力按照这样的规则行事,虽然经历曲折,但最后做了吕州代市长。观察和梳理周围我所认识的人,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凡是喜欢往“下三滥”想的人,最后几乎都活成了祁同伟的样子——命运多舛不堪,难以脱离社会底层。而相信奋斗相信美好相信公平的人,最后大多都活成了易学习的样子——在自己领域取得成功,活得快乐自信。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05直到读了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地错觉》,我才明白了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06而且,麦基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琢磨这句话,发现现实生活还真是如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阶层会永远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最后终于考进北大,人生从此改变。刘若英写过一篇《相信爱情的人迟早会和爱情相遇》。很多女人在经历失败的恋情后,会变得胆怯和退缩,从而相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爱情。”“天下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于是,她们一生真的与爱情失之交臂。但刘若英始终相信“世间总有爱情在”:“我不害怕失恋,更不害怕恋爱,因为你只有勇敢去爱了,才有可能遇到那个真命天子;如果连爱都不敢爱,怎么会遇到呢?我总以最开放的心态等待爱情的到来。”终于,她遇到了灵魂伴侣钟石。这个世界,就如麦基所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072012年,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个演讲。演讲中,她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这不是唱高调,而是真心话。“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我以前的一位同事米某就是这样,他做什么事情都相信“钱规则”。有次,公司做一个活动要拉赞助商。他就请人家管事的喝酒,然后给了人家2000元红包。结果第二天,人家把红包退了回来,事没成。然后,公司就派了另一同事来接手。这位同事也不请喝酒也不套近乎,而是扎扎实实做了一个漂亮方案,告诉对方可以从活动中收获什么。对方一看方案,立马就打了30万。米某知道后却说:“我没成,是因为红包给得太少。”你看,他就只相信他那套钱规则。所以现在,他依然活在公司最底层。很喜欢顾城的一首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因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开始。08记得前年冬天的某个下午,我打车回家,坐上“渝B1T792”。一上车,我就发现这辆车很温馨,里面还挂着香包和装饰。我刚坐下,司机就问:“您冷不冷?我备有暖手宝。”车一启动,司机又问:“您饿不饿?我备有零食。”遇到堵车,司机又递上几本杂志:“您翻翻。”这样的服务让我大吃一惊:“你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的?”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以前,他是一个喜欢质疑一切的人:“这社会,太不公平了。”“没钱没权,什么都行不通。”有一天,他听一档广播节目说:如果你想改变生活,首先就应改变自己。如果你觉得世界太黑暗,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不开心。“于是我决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以前他生意很一般,还经常遭人投诉。现在却业务火爆,无数乘客抢着预订他的车。他说:“我自己改变后,世界就变得美好起来了,遇到的每个人仿佛都是我的贵人。”我下车时,他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难忘的话:“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09陈亚豪的求职经历被同学“否定”后,他在豆瓣上写下了一段话:“请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光与热。那样的你即便会被黑暗击倒,但心里的光与热会赐予你扶起自己的力量。请你也一定要守住心里那份光与热,那样的你即便会被乌云笼罩,但身体里会拥有一把利剑,不需期盼乌云的散去,它们早晚会被你刺穿。看不到太阳,我们就成为太阳,成不了太阳,我们就追着太阳。”很喜欢这段话所表达的意义: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