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赴德心得
暑期赴德心得 2012年7月4日,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南京,告别了中国,于南京乘飞机直达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10个小时的航程带领我再次来到了这个很具有质感的国家,不知道下次再到那里会是什么时候,但是我相信,我和德国还会有一个约会。
想起赴德签证面试的那天,面对签证官的德语提问,自己还显得有些语无伦次。想起对于似乎陌生而又不陌生的德国,熟悉而又不熟悉的德语,忽然间开始对自己有了怀疑。想起自己开始在网上搜索德国地图,开始勾画自己完美的欧洲之行,却还是毫无头绪。
好奇也罢,彷徨也罢,一切都在飞机降落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时变的尘埃落定。下了飞机,顺着德语提示很快的找到出关口,用自己的英语加德语与海关交流并顺利过关,傍晚7点的法兰克福,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我想,我是幸运的。
这一个月的经历,我的内心经历了很多次的冲击和考验,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慢慢的在我眼前呈现,慢慢的我试着去理解和接受。在这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也变得愈加浓厚了。
(一)关于学习:
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发现德国和中国在教学方法上很有多的不同。第一,通过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国内老师上课习惯性的使用PPT。但是在德国,大多数时候老师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幻灯片,并且学生制作幻灯片的水平都很好,总觉得他们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第二,每个德国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并没有课本,但是老师会经常打印一些讲义,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把它们定成一本适合自己的书,上面的重难点都特别得明确。从这一点上,感觉到他们的学习更自主一些。第三,考试的形式。国内的考试基本上都以笔试为主。但是在德国,很多课程都选择以presentations的形式作为考试的形式。本人觉得这样的形式,会更能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上,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生成U字形状环绕教师而坐,便于师生之间交流。课堂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对话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小,教师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讨论,也有学生引经据典,相互争辩,双边活动频繁,气氛十分活跃。德国的教育质量观与我们中国不同,我们所要求的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能够掌握浓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并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而德国的教学质量则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关于生活:
在Osnabrueck,我体会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热情的德国朋友们让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寄宿家里,都能得到大家各方面的帮助。生活在国外,也许最大的问题就是与人交流有没有障碍了。才学了一年不到的德语,一开始确实不能让人适应。没有很好的口语训练,让自己过多的在乎语法,而不敢轻易的开口说话,但逐渐的,诚实的说,当别人把我当作外国人并且字正腔圆地与我对话时,完全的理解并自如的交谈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很幸运在德国能结识许多新朋友,而当你真正与朋友用心沟通时,语言早就完全退化为了初级工具,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情达意。
德国给了我一个享受自由的一个月,丰富的业余生活让我没有浪费这份Luck。参加的德国朋友们组织的聚会;享受阳光和烧烤的结合;自己做饭给德国友人品尝;开车穿越德国和荷兰的交界……在旅行的过程中,体会异国带给我的清新空气,享受和朋友交谈的乐趣!一个月的赴德学习,可以说过程是艰苦的,但结局是美好的。因为一个人的孤单而落泪,却也因一个人的独立而欣慰。我想,这,就是成长吧!
--洪小凡 撰
第二篇:赴德心得
赴德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我们一行14位老师参加了绍兴市教育局职成教研究会组织的赴德短期交流、学习和考察。8月1日中午11时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乘坐国航于当地晚上6:40到法兰克福机场,后乘约3小时大巴到达学习目的地德国亚琛。在德的十八天我们见识了德国完善的培训基地和先进企业,同时也感受到了德国人良好的文明素养,领略了欧洲的如画般的风景,收获颇丰。这次短期培训既有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有到手工业同业工会实训基地、企业参观等,通过培训让我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对德国灵活的教学方法有了切身的感受。
一、德国的职教体系和职业教育情况:
在德国,由于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所以德国联邦政府规定,自6岁起,已经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如不继续上高一级的中学,则必须在年满18岁之前接受3年左右职业义务教育,即上职业学校。在德4年小学教育后,学生主要分流到三类教育目标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完全中学。纵向三分流的中学教育,具体为:主体中学学制5年,毕业生主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实科中学学制6年,毕业生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完全中学毕业生主要面向大学,学制9年(相当于初中6年、高中3年)。无高考制度,大学入学条件是完全中学毕业生或获得“专科大学成熟证书或大学成熟证书”者。中职毕业生须读一年的职业高级学校,合格可获“专科大学成熟证书”,或读一至二年的大学预科学校,合格可获“大学成熟证书”。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被人们称作“双元制”,它可以说是德国经济腾飞的一样秘密武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即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义务,学生既是学校一员,又是企业的学徒。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而对于企业来说,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减少了一大笔培训费用。同时,又可以将学生的实训作为一部分劳动力补充,减少了工资费用的支出,并也为企业所需要的熟练的劳动力作了切实的储备。为此,德国的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而没有能力提供全面和多样化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节约实验实训教师的配备,节约实验实训设备与设施的投入,并可以将学生在企业中学到的动手能力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它的最大特点
(一)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我们在手工业同业协会培训基地看到有大量的实验室供学生实习,实验设备就是企业在用的设备,不像我们在多都是模拟的,学好了到企业的真设备上也不会操作。他们在组织学生实习的环节中,有很好的做法,每一为老师只带十几位学生,实行小班教学,每个实验室中有各种不同的设备,每个学生轮流操作不同的设备,如车床、钻床、刨床、磨床等都在同一个实验室中,同学们做的作品都不相同,一个产品做好了所有的设备都学会使用了。
(二)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三)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四)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德国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办法。每年两次全国统考,职业证书统一发放。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均由各行业协会负责,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作上的合格技工,但无证不能上岗。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是国家立法规定的。在现行的产教模式中,德国企业与接受培训的学生签署一份培训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所应履行的职责、权利及义务。比如,企业有义务按计划培训年轻人;年轻人有权利、也有义务接受培训,学习知识。为此,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
三、德国之行的见闻与感受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657万平方公里,人口8千多万,共16个州,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因此也被称为“欧洲的走廊”。德国的经济总量位于全球第三,人均收入2.7万欧元,是一个高福利国家,社会基本保障完善,生活设施完善,教育、医疗免费,热水、热气接到每个房间,交通非常发达,高速公路通行无收费站。
社会治安较好,虽然近三年经济滑坡、失业率较高,但在白天很少看到警察(德国人的观念是街上警察越多,说明治安不好)打架、抢劫、偷窃事件发生较少。
德国人环保意识强,基本不用白色塑料袋,买菜用布袋或纸质袋、垃圾分类投放,很少看到废纸、废罐,但室外烟蒂较多,德国人喜欢抽烟,烟蒂有乱扔的现象,但室内绝对禁止抽烟。
德国人做事计划性强、时间观念强、办事细致认真,待人诚实热情。德国人纳税意识强,商场购物,小票上都单独列出了交纳税金的多少,一目了然,政府对偷税漏税打击很严厉,甚至可使企业破产。无假冒伪劣商品,不提倡讨价还价,购物放心。
交通安全观念很强,在人行道上穿马路,充分体现车让人的理念,十字路口无交警,司机能等待并很友好,经常示意你先行,行人与车子抢道现象较少。无红绿灯处车让人,人也过得快,人让我一分我敬人一尺。我从中也深受教育,其实要做到这一切并非难事,一个人的文明素养还是要有自律精神。而要改变这些应从平日的规则做起。
对环境的感受是绿色草皮与树木比房子多,车比人多,空气质量和自来水水质都较纯,每座城市显得很宁静、在建的建筑施工工地都用帷布封闭,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轨电车、空中轻轨、地铁等环保交通工具使用较普及。
通过参观、学习和交流,学员们感到收获很大。我们认为: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像德国那样设置双元制,但可借鉴其模式,努力影响企业,加强与企业合作,努力获取企业人才教育培养订单,学校在获取订单的同时,也会获取企业的资源办学,让企业参与培训,担当起培养高素质员工的责任,使企业具备职业教育功效。
第三篇:暑期赴台交流心德
暑期赴台交流心德
方于义09经济学(2)班D09580201 很荣幸,能够在大一暑假获得参加暑期赴台研修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我充分体会到了台湾与大陆的不同。
台湾的娱乐事业很发达。这种发达不仅体现在其传播面的广度上,更体现在这种娱乐精神的渗透性上。台湾人喜欢将所有活动都举办得轻松愉快,充满娱乐气氛。以本次活动的主营地台湾明新科技大学而言,在欢迎会和欢送会上,院长和校长的讲话都非义正言辞的长篇大论,而是以一种非常通俗,非常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相较我校领导的正规发言,台湾的方式更显轻松和幽默,更易调动现场气氛。
台湾的人口呈负增长趋势,经济较内地也更为发达,所以台湾学生的升学压力比内地学生小得多,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没有大陆学生那么严苛。在台湾老师的课上,课堂气氛较为轻松活泼,老师们侧重的不是治学的严肃,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在不断的研讨中呈现出知识的真谛。
台湾的风土人情很是优美,非常具有吸引力。故宫充满着历史的气息,内里珍藏精品无数。101大楼则充分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力量,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北市的魅力。到各家大型企业的参访活动也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地区,其经济实力所言非虚。而在人文方面,台湾人的热情好客是非常闻名的,我也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随行老师将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富有当地特色的小吃让人记忆犹新,久久回味。台湾的生活节奏较慢,人们的文化素养很高,文明用语频繁使用,排队等候更是司空见惯。硬件设施也相当到位。
台湾之行非常舒服,这不仅仅是场交流学习,更是充满魅力的文化之旅。
第四篇:暑期赴台游学心得
2012暑期赴台游学总结
金融创新Q1141李浩麒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小时候读着这首《七子之歌·台湾》时,心中便对这个地方充满了神往。当学期伊始,听闻学校暑期会举行赴台游学活动时,心中更是一阵狂喜。经过了学校长达半年的漫长筹划,我们金融拔尖创新班的暑期台湾游学活动终于于八月十五日成行。那天下午,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去台北的飞机。当听到飞机上一个个面容姣好画着淡淡靓妆的空姐说出一口嗲嗲的普通话时,我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台湾的气息了。三个小时的航程,飞机带着我们越过了山棱,也越过了那湾浅浅的海峡,我们终于在晚上到达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宝岛台湾。接下来的为期十五天的精彩游学之旅让我深有感触,它也无疑将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初到台湾,高雄第一科大的师生们便让我感动不已。我们一到台北,下了飞机,就看到带队的林主任和两位研究生在出口举着印有“湖北经济学院”的牌子在等候我们。接着他们又陪同我们搭乘高铁和大巴,最终到达高雄第一科大的学生宿舍楼下。此时虽然已经过了晚上十二点,可是第一科大的学生还在井然有序地为我们陆生分发食物,带领我们参观寝室。台湾的学生与我们睡在同一层楼,并且每人负责一个小组的学生。到了早上他们会叫我们起床,然后为我们分发早餐,接着又带我们去教室上课,去食堂吃午餐晚餐。第一科大的老师也是全心全意地为我们服务,他们为我们整个团体举办欢迎晚宴,给所有生日在八月份的学生一个生日礼物,每天午后给学生准备下午茶,晚上安排精彩的活动。高雄第一科大的师生所做的如此种种让我们所有大陆学生都享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让我们感觉好像身处天堂一般。他们对我们陆生进行招待的热情、细心和体贴之程度是我们一行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也使得我们大陆这边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种受宠若惊和受之不起的感觉。台湾师生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到有些惭愧,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暑假休息时间来为我们全天候地服务,我却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在想,假如台湾的学生到我们自己的学校来进行交流活动,我们能否将他们招待好呢,我们能否像高科大的学生们这么体贴呢,我们能否让客人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呢。台湾的师生在十天的时间里做了许多他们本不必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让他们的接待任务被超完美地完成。他们用行动给我上
了一课,他们让我知道了每一件事情都要争取做到完美,让我知道了在招待客人时要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服务。对于生活中地其他事情,道理也是如此,把每件细微的事情都做好,整个大的事情自然能漂亮地完成。我要真诚地感谢高科大的师生们,他们是为我们此次游学活动付出最多的人。
其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高科大的十天里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们,至今他们讲课的场景我都历历在目。台湾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平时学校里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的确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很多也是他们的优点所在。给我们上金融通识课的台湾老师们几乎都有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因此他们的实际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讲授的东西也紧密地贴近生活。而且台湾的老师们个个都很有个性,虽然风格迥异,但都很幽默。在上这些老师的课时,我们就像在品尝一道道口味不同的饕餮大餐。其中我最喜欢的三位是林君镳老师、陈建一老师和尤其伟老师。这三位老师在众多老师中是个性最为突出的,课堂也是最有特色的。首先说说林君镳老师,我们对他的性格比较熟悉,他那在生活中十足的幽默感我们大家在刚到高雄的时候就都已感受到了。同样,在课堂上,他依然用他那幽默的语言让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他讲课的方式也很特别,他不会照搬课本,把要教授的知识统统倒给我们,而是不断地给我们提问题,对于每个问题,每个同学只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课堂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其次说说陈建一老师,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形容他的话,那就是特立独行,让他教我们市场营销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他讲课的方式那更是我们不曾见过的。陈建一老师是以布置任务的方式来上课,与其说是任务,倒不如说是一个个游戏。我们一共有六个小组,我们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来完成任务,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每次竞争结束后,领先的小组会获得机会抽取老师手上的扑克牌作为积分,最后积分排名第一的小组会获得奖励。每个小任务结束后他都会请每个小组讲述完成任务后的感想,我们总是会发现六个小组最后会说出六个不同的感想,可见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不同的。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个个简单的小游戏,但真正当我们全身心地参与进去时,我们会发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体会到很多其他的东西。我想这就是陈建一老师的精明之处,让我们一边快乐地玩游戏,一边领悟许多深刻的道理。最后说说帅气的尤其伟老师。初眼见到尤其伟老师,就觉得他很儒雅和潇洒。随后他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他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并且在台湾的许多知名金融机构都担任过要职,精通金融知识,实际经验非常丰富。乍一看他的履历,我就开始崇拜他了。尤老师授课的语言凝练而又准确,在课上他旁征博引,让人感觉他很博学并且潇洒。这让我更加崇拜他了。在此,我要向所有给我们上课的台湾老师说声谢谢,他们让我体验到了别样的教学模式。
数次的进入高雄市区游览加上最后五天在台湾其他城市的旅游活动,让我对台湾有了全面的感受。首先是对台湾环境的感受。我的感觉就是台湾是一个很精美的地方。精,是精致小巧,台湾大部分城市市区面积不大,街道也不宽,房屋建筑都是矮矮的,虽然少了一些威严霸气,但每栋楼房都建得很整齐漂亮;美,是美丽干净,头顶是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而脚下所有的道路都非常洁净,虽然道路两旁少有垃圾桶,但依然见不到被乱扔的垃圾。而从台湾的公共设施建设中更可见该地区的发达程度。台湾的交通也很发达,搭乘高铁、捷运和公交都十分快速和便利。穿梭于台湾的城市之中,感受它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地方,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其次是对台湾人民的感受。台湾人民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有礼貌。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乡村,不管是公司白领还是路边摊贩,谢谢都是在台湾人民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每当听到这两个字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舒心和亲切,而且在台湾人的熏陶下,我也变得更礼貌了,每次购物完毕时,我也会说声谢谢。同时台湾人民还很好客和热情,很多人在得知我们是从大陆来的之后他们都会与我们攀谈一番,有时向他们问路,他们还会带我们走上一段。在台湾呆上半个月之后,我们真的都有些乐不思蜀了,这里实在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地方。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相比,作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台湾算是一个很发达的地区了。虽然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但与台湾相比,大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素养上都有很大差距,大陆地区的发展还有许多路要走,在此过程中,我想一定有许多可以从台湾的发展中取得借鉴的地方。我很期待有一天大陆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像台湾的人民一样。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做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变得更礼貌些,每个人对待他人更有礼貌一点,其他的人自然会受到我们的影响,然后讲礼貌的人便会越来越多。我想台湾人讲礼貌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大陆人学习和仿效。正所谓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
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能有机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去宝岛台湾实属不易。我们也非常珍惜学校为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学习到了一些台湾金融领域的知识,领
略了台湾的迷人风光和风土人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我们不会辜负学校给予我们的厚望,让此次台湾之旅成为动力,在今后的时间里,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也希望以后学校能更多地举办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受益。
第五篇:赴德研修总结
luhaish@yeah.net
赴德研修总结
(一)初到德国
2008年1月25日,CA931航班九个小时的飞行,将我带到一个新的世界——德国。这个季节的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已经冰雪覆盖,而处在同一纬度的德国中北部还是满眼的绿。海洋性气候的湿润多雨使这颗欧洲明珠更加璀璨。
从法兰克福驱车前往多特蒙德,已是黄昏时分,一路上向车窗外观望,所有的景物是如此清晰,以至于视线的尽头都没有任何朦胧的感觉。鲁尔区,昔日的德国能源重工业基地,居然恰如媒体所说的没有一点污染的痕迹。如此伟大的工程是如何实现的?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一定要考察个究竟。我们中国山西的将来能会是这样么?带着这样的思索随着巴士向远方奔驰。
(二)第一站——多特蒙德市
多特蒙德(Dortmund)是德国鲁尔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眼中,多特蒙德是个美丽的城市。绿草坪、小树林,随处可见;街道干净整洁,垃圾箱分类密封;空气清新,没有浮尘;地铁线、公交线路由城市中心向四周辐射,直至郊区村落,纵横交错,交通便利。在这个城市中生活让人感觉特别舒适。眼前的这番风景绝对使人不会相信,这里曾经是一个煤化工基地。
一次在公园里散步,偶遇两位当地的老人。据他们讲,城市地下已被大面积挖空,有些地方由于地表塌陷造成房屋倾斜。而依然伫立在城市边缘的看上去尚在正常运转的工厂实际上早已被废弃,之所以 1 保留仅仅是为了纪念城市的过去。这足以让人信服:德国的环保工程是相当的先进,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
这里的业余活动很多,文化生活很丰富。每周都有罗列着许多节目的大幅海报在公寓的楼道门口张贴,若不是囊中羞涩,那可是欣赏西方文化的绝好机会。旅游和度假也是德国人普遍的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在周末,城市广场和大街上空无一人,所有的商店都停止营业,只有玻璃橱窗在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别居特色的教堂、歌剧院在展示着城市的魅力。人们都分散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和度假,或者去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这与中国的周末城市气氛大相径庭。
两个月的理论学习收获甚多。通过与老师交流,对西方的思潮、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教学理念和企业管理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课程安排有:逻辑思维、心理、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质量管理、环境保护、财务制度、社会保险、法律、等等。基本上涵盖了研修所需知识的方方面面。两个月在德国的生活也让我融入到了这个新的世界,为我今后的研修打下了基础。
学习以交流方式为主,用德语描述德中在各个课题上的差异,进而达到沟通和借鉴的目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德语能力。相比之下,德国有更加完善的法律和社会保障体系,有相对合理的社会分工,有相对完善的产品标准,有合理的标准贯彻体系,有有效的信誉约束机制,使德国经济如此繁荣。
(三)鲁尔区
鲁尔区(Ruhrgebiet)隶属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Rhein-Westfalen)。它是德国昔日的煤炭重工业基地,今日世界闻名的环保型花园式工业区。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能源重工业良性发展 2 的典范。在世界许多著名媒体上都曾讲述过它的“传奇”。
在鲁尔区北部博特罗普市(Bottrop)屹立着一座矸石山(Ganggestein)。整座山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由当地开采煤炭过程中出产的煤矸石日积月累堆积而成。理论上的矸石山寸草不生,而眼前的这座矸石山却是满眼的绿。据当地人讲,矸石山表面铺了一层土,然后植树绿化,修筑盘山公路,修建体育和休闲设施,矸石山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它也因此成为附近城市知名的一座风景山。整个项目耗资巨大,仅山顶上矗立着的一个大型的钢架结构观景台,造价就达三千万欧元,山上还修建了一个大型室内滑雪场,规模非常庞大。而这些钱都是来自附近的煤矿。更让人惊讶的是,鲁尔区所有的矸石山以及所有的煤矿污染都经过类似的不同方式的治理。
相比之下,我们山西的煤炭工业环境治理就欠缺很多,至今仍然摆脱不了“靠山吃山”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眼睁睁看着“黑色宝藏”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经济发展指数,而“黑色污染”却日积月累地侵蚀着肥沃的土地、破坏着地下清洁的水源、污染着新鲜的空气。环境污染谁来治理?如何治理?把问题留给子孙后代吗?这是我们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回答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想我们现在缺少的应该不是技术,而是有秩序的开采、更多针对环境的资金回补、治理的决心和行动。
鲁尔区的工业在不断转型。煤炭工业在逐步淡出,许多煤矿在陆续关闭。而钢铁、机械、电力、电子工业日益兴盛。
要说最让我惊叹的还是鲁尔区的交通。铁路、地铁、轻轨电车、公交巴士、空中巴士纵横交错。一天24小时之内你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出行,半小时之内可以到达城市的任意一个繁华角落,半小时之内 3 可以乘坐上通往鲁尔区各大城市的列车。
(四)走遍德国
(1)环境
直接能感受到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别是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
① 地理环境。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的海,东邻东欧平原,南靠阿尔卑斯山脉,西连西欧平原。境内南高北低,南部多丘陵山脉,风景秀丽;北部地势平坦,河道较多,航运发达。东部农业发达,西部工业密集。父亲河——莱茵河在德国西部自南向北潺潺流过。多瑙河源自德国南部山区,向西南流出境外。一年四季湿润多雨,到处覆盖着厚厚的植被。人均绿地面积大,再加上人工绿化,处处都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② 生活方面。自来水可直接饮用。各大连锁超市遍布于城市和郊区各个角落。家庭酒馆散布于城市和农村的大小街道。节日繁多,并且每人每年有一个月左右不等的带薪休假时间。节假日和周末,除个别特殊行业外,全部停止工作,外出休假或从事体育锻炼。各种协会在这个时候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组织自己的活动。
③ 交通方面。德国的交通让人惊羡不已,方便、舒适程度大大优于我们国内,各种交通设施先进到让人惊讶。电子售票机遍布每一个车站和候车厅。电子售票机上还可以查询打印未来任何一天、任何时刻、任何始发终到地点的详细乘车计划。电子显示屏遍布大小车站、站台,精确地滚动显示着即将进站的车次和时间。车票形式种类繁多,天票、集体天票、周末票、集体周末票、周票、市内月票、小区月票、4 大区月票,等等。这些票种都属通票,有效区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可乘座任何地面交通车辆,如:公交大巴、地铁、火车以及交通船,等等。
乘车服务也很人性化。乘坐城际列车假如晚点半小时以上,退还票价的百分之十,并且可以免费乘坐通往目的地的任何车辆,不再局限于票面规定车辆,即使是豪华高速列车也可越级乘坐。
公交车上每一个细微的设计也能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公交巴士进入站台,车身首先向站台一侧倾斜。车门一开,登车踏板恰好与站台台阶保持水平,乘客如履平地便可上车。残疾人的轮椅,带小孩的童车,更是方便自如。车内过道很宽,轮椅和童车可自由穿梭,并且在车内设有轮椅、童车、甚至自行车停靠的专区,专区旁边的座位是专供带车乘客使用的。当他们上车时,座位上的其他乘客会主动让座。
高速公路上不设关卡、收费站。所有费用都含在油价内,省去了数额巨大的关卡运营费和人力成本,对整个社会经济是一种节约。这也是世界交通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④ 通讯方面。手机一卡在手,走遍德国都一个价,没有漫游费。到其他欧盟国家后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可享受自动漫游,只是费用提高。网络通讯异常发达。许多德国公司都已采用远程网络办公,充分利用了国际互联网资源。更有许多汽车公司实现了订单与生产流水线网络互动。全球销售订单直接通过网络支配生产线工作计划,不需要冗杂的人工流程,纸面通知单满天飞的传统经营管理流程已被淘汰。这是我国大中型企业值得学习的经验。要参与日益激烈国际竞争,“产品数据化”与“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技术要素。
(2)文化
① 足球文化。如果要问:你了解德国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回答:汽车。其次是:足球。几乎大多数的德国人都是狂热的球迷。2008欧洲杯一开,到处都悬挂德国国旗:汽车上、饭店里、家家户户的窗户外......平日里汽车是不鸣笛的,即使在白天。而在那德国队胜出的一个个不眠之夜,大街上飞驰,汽笛长鸣。球迷们用这种方式来庆祝胜利,同时也表达了年青人的爱国热情。
6月12日下班前,老板专程来找我们聊天,并给我们安排了个作业:晚上看球,德国对克罗地亚。德国足球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② 移民文化。德国移民很多,最多的来自土耳其,其次还有:波兰、前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俄罗斯等国家,也有不少华裔,是个多民族共融的国度。他们共同创造了德国的工业辉煌。来自各个国度的人们仍然保留着自己的信仰,并和德国人一样平等地享受着这里的一切。在欧洲杯期间,他们分别在各自的汽车上悬挂着原国籍的国旗。在城市交通要道放眼观瞧,各国国旗随车辆飘来飘去,象联合国开会似的。在于利希研究中心,科学家、研究员分别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就有华人,交流多用英语。在Hammers公司我所实习的部门,十三个工人分别来自四个国家,通用德语。他们平等地分享着公司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③ 协会文化。协会是德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典型地表达了德国人的生活追求和个人爱好。在德国人心目中,爱好非常重要,爱好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协会由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个人组成,它的社会活动代表了一个群体的整体意愿,同时体现了一个目标群体的精神面貌。在一个关于协会的讲座上,我有幸认识了一些协会并体验了一些协会的活动乐趣,如:网球协会,骑马协会,自行 6 车协会,保龄球协会,等。Schützen协会是为纪念从前城市保卫战争而建立的协会,主要在诺伊斯(Neuss)、科隆(Köln)、格雷芬布罗易希(Grevenbroich)三个城市活动。该协会每年都要在各自的城市举办盛装游行和节目演出。健康家园协会是由一群爱好自然的人组成。他们为了共同的爱好聚居到一个庄园,按照统一的模式各自开辟自己的绿色家园。四周环绕绿色篱笆,园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与众不同的是,他们绝对不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化学杀虫剂,只用健康环保的生物肥料和生物杀虫剂。协会活动在德国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 休假文化。德国人的休假文化和中国人截然不同。中国人休假喜欢到喧嚣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而德国人休假喜欢到幽静的山水秀丽处休闲,从事体育锻炼,如:骑自行车、划船、滑雪、在林间小路上跑步、在海边沙滩上晒太阳。旅游和休闲概念不一样,旅游往往会让人感到疲劳,而休闲能有效地使人身心放松,恢复体能。在中国,周末人们都喜欢挤到繁华的闹市区购物,是商家挣钱的好机会;而在德国,周末的市中心空空荡荡,商店都关门歇业,人们去休闲或参加协会活动。
⑤ 体验论坛。中非欧论坛四月中旬在克雷菲尔德市(Krefeld)举行。我和几位同学应邀参加了论坛。论坛议题是:中国——非洲——欧洲的合作带动非洲经济的发展。会上,企业界人士、经济专家、学者和来自中、非、欧的留学生、研修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非洲学生的声音尤为强烈,他们切身体会着非洲经济的发展和现状。他们纷纷表示认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给非洲经济带来了繁荣。
德国类似的论坛很多,几乎所有涉及公众的问题都会拿到论坛上来讨论。并且这些论坛多是民间论坛,并非政府组织讨论。发起者多是学校、各种培训机构、协会等等。内容涉及:健康、环保、体育、休闲娱乐、城市建设、地区经济、自然现象、地方历史、甚至一种稀有动物、一个古老庄园,等等。这种交流能让人们或了解事物真相,或对主题加深印象、或增加知识、或就某事达成共识,总而言之,能让人们更多地参与社会,进而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⑥ 博物馆。在德国有很多专业博物馆。如果这里曾经是一个钢铁工业基地,那一定会有一个钢铁博物馆;如果这里曾经是一个纺织工业基地,那一定会有一个纺织品博物馆,即使这里不再有纺织厂;等等。另外还有许多主题博物馆。如:工业安全博物馆、战争纪念博物馆、历史遗迹博物馆、生物标本博物馆、电影电视博物馆、等等。总之,德国很注重保存历史。这些博物馆全部免费或低价开放,籍以提示和教育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或社会大众。同时,这些博物馆也是少年儿童经常组织光顾的地方。
⑦ 博览会。德国大大小小的博览会很多,一年四季不断。展览主题涉及各行各业,甚至细化到每个专业。汉诺威是德国博览会之都,经常举行大型国际性博览会,如:计算机和信息博览会、工业博览会、等。其次还有慕尼黑等城市,每年的展览很密集。在中小城市也举办自己的展览会,一般是针对自己的城市工业,进行产品展示、交易和对外宣传。所以,在德国行业信息传递的很快,企业间协作也很普遍。
(3)科研
① 德国的科研系统。
德国庞大的科研系统和巨大的科研投资有力地推动着高科技和 8 高端产业群的发展。通过洞察德国的科研阵地使我能够理解德国技术为何如此先进。邓小平先生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德国的科研和经济发展印证了这一点。
德国的大学很多,几乎每个中等以上城市都有大学。它们构成庞大的科研网对地区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支持。地方大学与当地企业界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信息沟通,常常进行合作性的产品开发,这些项目往往是企业投资,智力成果直接转换成商品投向市场。
德国除各大高校外有两个大的科研系统:普朗克研究系统和亥姆霍兹研究系统。普朗克研究系统的研究所和实验室有一百多所,多数分布于各大高校。每个所规模不大,有几十人至几百人。每个所都有一个或几个相近专业性课题的研究方向。它们依托于每个大学,并有效地利用了大学的智力资源和实验资源。亥姆霍兹研究系统拥有十多个大型的科研基地。每个基地相对独立,有上千名甚至几千名科学家和研究员。每个基地内有很多研究所,分别针对多个跨度较大的专业性的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国家对这两大科研系统提供大部分科研经费,鼓励科技成果的产生。一小部分资金来自于成果的商品转化。
② 于利希研究中心。
2008年4月开始,我有幸进入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电子研究所实习(Das ZEL von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于利希研究中心是德国亥姆霍兹国家联合中心的下属科研机构,由德国联邦政府资助。该联合中心现有员工约4500人,是亥姆霍兹系统内最大的研究中心。
于利希研究中心最初为核物理研究而成立,拥有一座核电站,后来由于绿党的反对核电站被关闭,反对的原因是:核电站对环境的可能性污染与该党“绿色环保”的宗旨不符。对此我们不妨加以简要的 分析:核电站已经建成投产,没有任何技术漏洞,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效益;把它关闭不仅没有了经济效益,而且要付出巨额的经费才能拆除。仅仅因为一个党派的反对,仅仅因为“环保”,巨大的经济效益瞬间转变成巨大的经济消耗——这种民众意识和政府抉择推动着德国经济良性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于利希研究中心现成为一个专门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基地,主要从事医学、核物理、材料、环境等四大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
我所在的电子研究所专门从事电子理论和相关技术的研究。该所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德国科研界享有盛誉,该技术有力地支持了德国医学的发展。
③ 于利希研究中心科研实力一瞥。
于利希研究中心拥有欧洲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于利希蓝色基因”。该计算机由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制,它拥有的处理器超过1600个,每秒能够进行45.8万亿次浮点运算。于利希研究中心的专家说:“于利希蓝色基因的运算速度在世界民用计算机中排名第六。200多个欧洲研究小组共享这台超级计算机。借助这台超级计算机,科学家们可以计算距地面1.5万米的大气平流层中自然生成的气体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非自然气体彼此间如何发生反应,计算结果将成为气候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和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原因是他们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 效应。得益于“巨磁电阻”效应这一重大发现,最近20多年来,我们开始能够在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所安装的越来越小的硬盘中存储海量信息。
(4)工业
① 德国工业概况。
德国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莱茵河沿线。鲁尔区是最大的工业区,其次还有美因茨工业区,斯图加特工业区,慕尼黑工业区等。汽车、钢铁、化工、机械等行业实力雄厚,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高污染的能源采掘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逐步淡出市场,如:煤炭行业、纺织行业等。这些行业积累的资本已就地转换成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耗能产业,如:原材料加工、机械、电子、汽车工业等。德国工业化水平非常高,农业产值低,但机械化水平相当高,农产品主要来自进口。通信、交通和航运业发达。城市运河非常多,沿河城市都建有内陆港,其中杜伊斯堡是最大的内陆港。汉堡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也是欧洲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
② 工业协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德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但各有特长,设备先进。几乎所有成套产品都是以“分散加工、统一组装”的模式来完成。因此,大型设备的批量生产有赖于企业之间广泛的协作。所以,产品工艺的制定并不局限于本企业设备条件和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协作,共享其它企业的资源优势。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寻求与中国公司开展合作。
4月下旬我转入Hammers机械有限公司(Hammers Maschinenbau GmbH)工作。Hammers公司成立已经五十多年,最初生产纺织机械,后来由于纺织行业在德国市场逐渐淡出,其主业逐步转移到生产塑料机械和机床零件。但Hammers并没有中断对纺织机械的研究。该公司利用三年的时间在Mayer公司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出一台先进的高速经编提花机(Rasche Jacquard)。该产品尽管速度快,电控技术先进,然而成本依然很高,难以打开市场。因此,Hammers公司经理Herr Kallies欲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研发、生产、销售。我向他推荐了我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分公司(常德纺织机械公司),并促成了双方的交流和合作洽谈。该合作项目现在正在进行中。能促成双方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这也是我这次赴德研修的一大收获。
(五)欧盟一瞥
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欧盟国家之间没有贸易壁垒,资源和信息共享,所有商品可自由流通。得益于此,欧洲区域经济优势凸显,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欧盟对每一个成员国的产出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做了限定,这样既可以发挥各国的产业和资源优势,又可避免内部恶性竞争。欧盟各国间的信息交流和人员交往也畅通无阻。申根协定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免签证。所有这些对欧洲的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意识形态
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宗教文化在西方盛行。西方国家大多数人都信仰天主教、基督教或新教。所以,宗教文化在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在德国,几乎所有城市和村庄都有教堂,甚至在一个城市有很多座教堂。每到周末,好多人到教堂做礼拜。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也存在多样化,并非一个模式,但这并 12 没有阻碍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有加盟国家对此有着广泛的共识。西方居民对东方的了解来主要来自于西方媒体。遗憾的是西方媒体对东方的报道并不全面。尤其是对中国,政治层面的负面报道多于正面报道,使得西方居民对中国的认识比较片面,如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台湾问题的理解并不很真实,尤其是在西藏问题上有着错误的理解。当谈到这些问题时,我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让他们懂得事实的真相。
(七)总结
为期六个月的德国研修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感受颇多,收益颇丰。德国的先进技术让我惊叹,德国人的礼貌和热情让我感动。德国人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责任心很强;德国企业的管理有条不紊,运行流畅;德国人的工作效率很高,计划作得很周密,几乎不需要加班。同时,德国产品的高附加值也让我感到惭愧。他们的一台精细设备甚至可以交换我们上千吨煤炭或者数万件服装。
在于利希研究中心实习期间,我对德国的科研体系和研究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在Hammers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期间,我对德国企业的管理方法和产品制造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实习期末撰写了德语论文《德国高效的科研体系和精细的产品制造》。
我将把我的感受与同事分享,把我的收获贡献给企业。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与广大研修生一道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山西创造奇迹。
在此致谢山西省发改委、德国北威州Inwent研修生部!是你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附:实习路线 1月25日:赴德。2月-3月:
在德国多特蒙德市高等职业培训学校(Bildungsmeile)学习培训。4月前半月:
在德国于利希市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实习。4月后半月:
在德国克雷菲尔德市Hammers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5月前半月:
在德国于利希市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实习。5月后半月:
在德国多特蒙德市CDC培训中心学习培训。6月-7月中旬:
在德国克雷菲尔德市Hammers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习。7月下旬:
在德国多特蒙德市高等职业培训学校(Bildungsmeile)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
7月31日: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