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l律师行业展望
期待改革的中国律师业——谈律师执业体制的弊端
Tui
是
中国的律师业发展到今天,人数上素质上都在不断提高,然而现有的律师体制是否适应我们这个时代律师业发展的要求呢?应当说,目前律师业的单一化体制恐怕已不适应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从法治建设的角度,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看,以律师的单一化执业体制为主要弊端体现的行业机制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一个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
中国的律师业实行的是单一制执业组织。最初执业组织是国办的律师事务所,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二十年来,做为单一制的执业形式却一直未曾改变。同国外相比,许多法制进步律师业较成熟的国家,无不采用的是多元化的执业体制。从我们目前的需要来看,中国的律师业也应当尽快的向这种多元化体制上进行变革。
法律背景:《律师法》第十五条规定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法》第二十三条 规定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帐。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按照章程组织律师开展业务工作,学习法律和国家政策,总结、交流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帐。
一、单一制限制了自由职业者
《律师法》规定了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社会上对这一点也早已形成认识,往往见到律师最先问的就是,您在哪家律师所干。我国的单一制律师执业机构当然主要与我们的政治体制传统有关。最初在八十年代,我国只有国办的律师事务所。那个时期认为,律师代表了国家权利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法律就是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后,剩下的都是一家人了。法律为了解决敌我矛盾而设,既然是敌人要受法律惩处,还要律师辩护什么,那不是帮敌人说话了吗。就是这样,我们的法律采取了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但另人遗憾的是,并没达到其无为而无不治的效果。进入八十年代了,逐渐发现好象一家人也有要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法律的制定也逐渐当国家大事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国家从我国政治体制的传统来看,政府是一个绝对和全面的管理者。在加强管理的目的之下,律师事务所的单一职业机构就是这种管理要求中行政机关所认同的最好模式。许多老思维模式并且是缺少法治信心的人认为,管理者越多,好象管理的效果也就越好。一个诠释法律内容、监督法律实施的重要阶层---律师阶层,却在为法律价值的实现而努力的同时,接受着多层次、全方位、力度大大超越其他职业之上的监督和管理。司法行政机关管律师,律师协会管律师,律师事务所管律师,律师自己还要管自己。总的说来,目前我们中国的律师业处在一个被局限过多,被限制过紧的状况中。行政机关不晓得应当从有形的管理者角色中淡出,让位于法律让位于自律才会使律师业实现发展。而总是在如何加强规范律师业的命题下大伤脑筋,不考虑如何让其发展,不去为之创造一个能使效率最大化的体制。从德国的律师法中了解到,为了制约律师的行为,德国专设了荣誉法院,专门用来解决律师违纪等问题,通过法律程序做最终结论。我们的管理者的初衷当然是积极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体制还是方法总显得有些不济和拙笨。把律师业管的要死却不见得管的有效。经过自身二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加之目前已加入WTO,政府的观念也在从如何能管的多一点到如何能管的少一点转变。应该看到律师本身是受社会信赖的,赋予自由职业者的称号是因为律师首先是诠释法律的代表,是尊重法律的代表。对律师权利人格的尊重就象对法官的独立审判权的尊重一样体现着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法治层次。因此我们对于这个行业应当报有充分的信赖,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自由,从体制上给予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二律师事务所实质上被当作管理者的工具但不见得有效
律师职业的定位应当如何看待呢。律师是向社会提供法律及智力服务的职业群体。律师的生产力价值创造完全来自于人的自身。同其他职业有区别律师业不需要借助工具和生产资料就可以产生价值,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产业。
律师事务所的主体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律师事务所应当是具有极强社会属性的经济组织。它应当仅仅是一种执业机构的组织形式,与个人执业体制完全平等的一种形式,它是来自于律师的自愿结合而产生的。可是,目前律师事务所却被当作政府进行管理的工具而其次才是执业组织的一种形式。
这说明,一些管理者的习惯意识太强。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从中央首长到地方省长,然后县长到乡长、到村长、保长、楼长最后是家长,好象到处都是管理者。在许多人的意识中,好象只有这样才有社会的长治久安,才能提高被管理者的守法意识。这种习惯反映在律师管理上也是如此。许多人,将律师投入到三个层次的管理中,从司法行政机关到律师协会再到律师事务所。还自豪地称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好象我们的律师业的“骄人业绩”就是来自于这种层层包围之下的管理。可是他没想到,设计了如此缜密的管理体系,惟独就是没有尊重法律这个最终的管理者角色,这些以管理者自居的人怎么就想不到,只有法律才是最权威的管理者。
国外律师事务所既有律师所形式的也有个人执业形式的。国外的律管机关的律师名册无论在所还是独立的都是律师名字在前,从这一点可以简单的看出,律师是一个完全独立主体,具有相应权利义务承担的主体资格。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完全也是对于律师人格的一种尊重。国外的政府行政职能非常简约,仅仅一个司法部担当主要的职能,但却有条不紊,非常有效。而我们不仅要在行政管理上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而且还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唱红脸的,还要有唱白脸的。
那么,律师事务所真正起到了这种期待作用了吗。2001年司法部从全国范围开展了一次律师纪律评查活动,层层落实层层布置,最后以律师事务所为单位进行实施。但是,实际上,律师事务所不仅没有帮助行政机关起到协助管理的作用,往往却起到了帮助某些有过错行为的律师掩饰问题的作用。甚至与律师一起来干扰检查,误导主管机关,侵害当事人权益。原因在哪,就是因为一些律师事务所实际上是把律师当成了产生利润的来源,在律师为律师事务所创造了财富之后,所有的纪律甚至法律都是屈尊第二位的。这岂不是和以律师事务所作为规范律师发展律师业的初衷背道而驰吗。事实就是如此。
三律师事务所、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没摆正
律师事务所不是生产上的管理者。有的人把律师事务所比做企业,而律师则相当于雇工,这种看法是不对。律师的直接工作对象就是客户,律师受雇的应当就是客户如同职员受雇于企业,而不是受雇于律师事务所。如同生产型企业的生产职工的直接工作对象是企业,市场是无法介入这一劳务对价关系的。因此,在律师与客户的对价委托关系中,律师事务所是没有理由进行介入的,在这种双务合同中任何第三方都是不必出现的角色。另一种企业的劳动关系象产品推销员和饭店服务员,虽然直接接触市场客户,但是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却来自企业的价值,劳动者仅仅是一个带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企业雇员。律师提供的服务来自于智力,可以说律师的头脑就是一个企业完整的生产车间,而律师通过口头的书面的法律知识适用,或者其他与律师职业有关的有形无形的工作,这样就完成了价值的完全实现。
其次,律师事务所并不是培养律师法律知识的机构。律师的知识来自于法学院,来自于不断的自学和深造。律师事务所不具有培养律师的可能,仅仅有一定的交流提高的意义。
根据第十五条的规定,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这一条的规定一直被视为律师从业的主要原则。如果把律师和所受雇委托人看成是合同相对体,那么,律师事务所在当前的执业体制中的全部垄断到底有着何种必要呢。
四、律师事务所存在着严重的分配问题,不利于律师业的健康发展
律师事务所在经济上常常最大获益,而在义务上却贡献甚微。当前,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分配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类是由律师开展代理业务,律师事务所收费,依照各自制定的比例返给律师。一类是由律师事务所开展业务并分配案件,律师领取薪金。
我国的律师事务所大都采用提成式的分配机制,这主要就是因为执业组织体制单一化造成的。这种分配机制带有明显的不合理性,而要解决这种不合理性,必然就要进行律师执业组织体制的改革,打破单一形式的律师事务所执业体制,允许律师个人执业,只有这样才能趋向律师业的机制合理性,才有利于律师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那么,这种分配机制具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呢。律师事务所一般对于律师的代理费提取比例采取的是累进递减制。例如,沿海省市的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的提成比例是这样的,每年1万-5万元律师事务所提取60%,5万-10万律师事务所提取50%,10万-15万律师事务所提取40%---
在具体的代理案件之中,律师以个人的影响及声誉得到社会的信任,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并收取代理费用。在整个委托过程中,完全是代理律师个人的劳动过程,律师事务所几乎从不过问,但却占取了代理费的绝大部分,那么律师事务所为这些利益所得提供了什么义务或保证呢。按照正常的理解,律师事务所应当是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风险保证,可是经过仔细的分析应当发现这种风险保证几乎是有名无实的一个幌子。
首先律师参与的司法过程中很少出现完全因其个人造成的过错,即使十件案子当中,也少有一件会出现失职,诸如遗漏了当事人的委托要求事项,丢失了证据,错过了诉讼实效等等。当事人对律师的代理结果不满意,大多数是只能接受,因为律师不是审判官,律师观点即使和法律一致也很难做到与法官一致。
第二,《律师法》所规定的有限责任的律师事务所资金要求仅为人民币十万元,这种担保能力恐怕与一个普通自然人风险担保能力没有什么区别。一般纠纷既使是出现,作为一个律师完全可以承担由此产生的赔偿责任,退一步讲,在可能出现风险的情况下,事前可以简单避免纠纷的办法就是搞风险代理,事后为了解决纠纷的办法就是退减费用。作为一个具有职业感的律师来讲,为当事人办案的优劣首先决定对自身的影响,因此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具有律师素质的律师都在谨慎地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会轻易做出有违职业准则的行为。
当前,律师风险也仅仅是一个概念性词汇。我国尚没有律师执业责任赔偿制度,因此有了问题,既缺少程序法,又缺少对于过错行为的具体固定化明文化,当事人凭借什么同律师事务所理论。更何况,在某些委托代理合同中律师基本不会把自己至于不利。容易起纠纷的往往是对于胜诉许诺方面的落空,应该认识到极少有律师做这种生硬的许诺,即使有当事人也不很难凭此提起索赔并得到支持。
《律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得有私自接受委托,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收受委托人的财物之行为。这一法条的制定,毫无疑问充满了对于这个“私”字的高度不友好,好象二十年的改革也没有唤醒他对于“私”的片面理解。先不谈私的正确理解。就说收费,为什么
收到律师手里就是私自收费,而把钱收到手里然后交到律师事务所,然后律师事务所再拿出一部分分给他,这就不是私自收费了。难道律师事务所具有着什么特别功能,钱经过律师事务所的过滤这就实现了由自私社会到共产主义的跨越,看来律师事务所留取大部分酬金的意义还不小呢。
由于现有体制,律师从业获取的酬金必然有大部分为律师事务所所占有,这种情况之下,律师就陷入夹缝。法律不允许私自收费,而钱交出去自身又所剩无几。恐怕当事人也不愿意看到一个辛辛苦苦工作的律师把钱都交到一个与本案几乎无关的机构中去吧。马克思说一个给工人提供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是在剥削工人,那么一家既不给提供工资又无须提供设备的律师事务所的占取酬金行为又该怎么定性呢。
再讲,酬金通过律师交到了律师事务所,如果当事人不满意,律师即使有心退减,但也只能向律师事务所提个建设性意见。最终,律师事务所几乎无不强调我们的服务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此律师只能落个里外不是人,他只能对当事人报以同情对自己也报以同情。有的律师我相信,德高义重,当他想援助弱者时,当他出于同情想减免收费时,这样却也不行,因为他有组织,他要服从组织,组织或许不会看重弱者的期盼而只看重弱者的酎金。
其次,律师事务所存在收费后的逃税行为。国外个人纳税给国家带来得财政收入很高。也许有人认为通过律师事务所进行税收比对于律师个人进行税收的效果要好一些,其实完全不是。
简而言之,律师事务所的单一体制应当打破,应当允许律师的个人执业。只有这样,不仅实现了律师价值的公平回报,也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侵害当事人的不法现象。
五、多元化体制是律师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诚然,律师事务所组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律师业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形式。但他们是因为具有一个完整多样的体制,才成功的培育出许多大型的集团化的大律师公司。做为我国,恰恰是因为缺乏多样化的机制,因此个人执业上的自由受到限制,最终市场不健全,也难以形成具有实力的大律师公司。业内人士常常对后者摩拳擦掌,将其当作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却没有发现只有实现前者的能量释放才能培育出一个行业的整体实力,再经过合理的市场选择才能积聚出真正的具有实力的大型律师公司。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证明多元化体制是促进效率公平和稳定的最佳选择。从世界政治格局观察,随着两极到多级的趋向,世界的经济走向发展,和平成了主流方向。就我国而言,经济领域的改革已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从单一企业体制走向多元化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经济的最大效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在法律规范之下,如何能实现参与主体的最大多元化,如何能实现法制约束中的最大自由化。作为律师业,更加应当选择多元化体制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给律师业注入更大的动力,注入更大的活力,毫无疑问这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二篇:IT行业前景展望
IT行业前景展望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无门,而另一方面(尤其IT产业)许多公司又难以聘到能够胜任工作的合格人才。据国务院专家根据国家关于大力发展IT产业的政策分析,在未来十年,单就北京中关村IT产业的人才缺口每年就达两万以上。
未来十年,是中国努力实现“软件大国”宏愿的十年,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这一宏愿的关键。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的缺口是15万/年,预计很快会扩大到42.5万/年。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呢?是难得的好机遇!年轻人如能抓住这一机遇,从现在起参加焦点网络的培训课程,在未来2-4年内就有望成为IT软件技术人才,甚至是全面的行家。这里你必须树立一个全新的就业观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光有学校中的优良成绩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先进技能。
软件类人才的需求到底有多大?据调查,以北京为例,软件工程师每年需求50000人左右。据IT英才网数据显示:北京IT职场每月需求达5320个。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深圳软件从业人员约12万人,是全国软件人才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但深圳软件产业发展迅猛,人才缺口每年仍保持在5万人以上。
作为我国最早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大连市根据其整体产业规划以及目前企业发展速度,预计当前共需从业人员8万—10万人,到2010年整个城市的软件专业人才量应达到15万—20万人。但目前大连的从业者只有3万人左右,现实与需求反差极大。2005年预计大连本地高校IT专业人才的输出总数在4000人左右,即使这些人全部留在大连,加上其他社会办学机构提供的人才,实际供应能力与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第三篇:律师行业交流心得
说到律师,相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得到最多的评价就是:你们律师都很有钱,赚钱也很容易;你们能说会道,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你们是靠嘴皮子赚钱;你们和公检法的关系一定都很好吧,要不凭什么赚钱;云云。
当然这仅仅一部分,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在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社会公众对律师这个职业和行业的认识。
但不管人们是怎么看律师的,律师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只有做了律师、做过律师的人才知道,别看电影、电视、电台、报纸等一些媒体和公众场合见到的律师个个都是神龙活虎,但这些能被大家看到的律师仅仅是律师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律师都不得为因为成为了律师而默默忍受着律师给他们带来几乎是炼狱般的生活。
拿到律师执业证时间不久,没有太多社会资源,没有太多办案经验。“律师太难,刚开始干,活下去都很难。”这可能是最经典的一句话了。
那么,律师你为什么就这么难?
一、社会的总需求不足,导致律师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平衡就意味着个中必有艰难。
二、还没形成一个良好的平台。”也就是说这个行业不够大、不够强,社会整体的需求还不足以造就一个强大的律师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律师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艰难是在所难免的。
为了给予所有青年律师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结合互联网的法律新模式蒲公英协作网应运而起,立志于律师协作、会计师协作和执行案件财产线索悬赏,让您在业务上的难题迎刃而解。
第四篇:电子竞技行业发展展望
一、综述
码这份文档主要是因为作为一个曾经直至当前都仍然对电子竞技有着很深感情的人,即不能像BBC等媒体工作者,也不能像ZAX等通过自身实践者去推动行业发展,而自己几年来的在电商行业却有着很多的行业经验、理解,现在希望能将这些经验和电子竞技行业的特点相结合,为电竞行业从业者(俱乐部,队员,赞助商及媒体工作者)的良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众所周知的是当前电子竞技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电子竞技俱乐部却大部分都在裹步不前,更多的出资方仅仅是基于自身也是一个游戏爱好者这样简单的目的,凭借自己的热情和个人的实力来承担俱乐部及选手的开销,虽然这对于推动职业选手的短期待遇发展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只有一个规范的,能够通过市场行为完成自给自足的行业才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我希望广大的投资人在慷慨解囊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想想如何引领行业的正规化发展。而本文正是从电子竞技俱乐部及选手的发展道路上做出一个分析及建议。
二、行业现状总括
相关资料均引自艾瑞咨询,而本文之后的一些发展建议也基于此部分资料及个人的行业见解,为的是让广大爱好者和有志者对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目前处于新兴爆发期。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自1998 年起至今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98-200 年萌芽起步期、2003-2008 年成长探索期、2009-2012 年新兴爆发期,随着该行业的良性发展,预计在2013 年后,中国电子竞技将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
在 1998-2010 年间,决定或影响整体行业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大体可以归为七大方面,分别是:主流电子竞技游戏产品发售与运营、主流电子竞技游戏平台运营、主流网络游戏项目纳入电子竞技比赛项目、世界知名电子竞技赛事举办与引入、政府针对电子竞技所进行的监管与扶持行为、电子竞技职业化俱乐部成立、电子竞技相关媒体成立。
2、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商业模式步入多元化发展。根据艾瑞咨询研究发现,中国电子竞技在经历了 1998-2010 年的发展后,出现了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各种商业模式是各个电子竞技从业企业、团体或个人的盈利方式,这其中包括:游戏售卖、广告、平台增值服务、游戏周边售卖、赛事承办及市场活动。3、2010 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4.06 亿元,同比增长83.8%。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体育总局拨 放给各地区的电子竞技专项资金共累计为3.08 亿元,其中多为赛事场馆与体育中心的建设,以及一些重大赛事的举办与赞助。随着电子竞技游戏行业规模的扩大化,与相关赛事场馆的建造完毕,全新一轮的政府扶持也会陆续到来。
4、不利因素。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在社会舆论上面临较大压力,电子竞技游戏运动在政府监管上属于体育总局管辖,但是由于电子游戏本身属于文化产业,在相关的文化政策监管上受到制约,影响到了其宣传与推广,目前在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上缺乏相关的正面曝光率。
另外,中国互联网市场中,游戏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较为薄弱,这造成了同质化的游戏产品的泛滥,影响了游戏用户的体验,这不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与监管、也需要从业企业的自律和游戏用户本身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加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目前对于电子竞技从业选手的法制保护也较为薄弱,从业选手无法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与比赛奖金按时发布,引起了社会的不良舆论;另一方面,电子竞技游戏目前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产业不成熟所导致的从业选手年龄结构不合理,是引起电子竞技游戏选手职业生涯不稳定和缺乏长久保障的关键。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到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是道路也是曲折的。
三、电子竞技行业市场关系结构简析 我制作了一份电子竞技行业的整体市场关系图(图2),整个行业可以粗略的分为3个群体:市场方,行业联盟,参与者方,当前产业市场关系已经形成,但是结构并不正规,传统行业中作为市场方是通过俱乐部和职业选手和参与者方进行的联系,但是当前这个是通过赛事组织者和媒体工作者进行的。
1、市场方,市场方主要是由厂商,周边产品及游戏运营商3个供给生产方组成的。他们通过行业联盟对参与者方进行影响,最终为自己创造利润。例如:
dota中的VS/HF竞技平台他们属于运营商范畴,他们通过行业影响力增加自己平台的用户数量。腾讯游戏就属于LOL和CF的运营商,他们也通过大力推广自己运营的游戏来获得更多的用户,然后再通过这些用户获得更多的收费。
技嘉,MSI等就属于厂商范畴,他们制造相关的产品,然后通过品牌影响力,让相关市场买家购买这些产品。
Dota视频中常见的TEE7等衣服,手办制作者们就是周边市场了,他们通过行业联盟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商品,赚取利润。
2、行业联盟,这个我将其定义为竞技俱乐部,职业选手,赛事承办方和媒体工作者群体(包含游戏视频制作者),因为他们共同维持着这个行业的兴盛和发展。这里又可以将他们分为间接和直接的2个部分。间接的对参与者方产生影响的为赛事承办方和媒体工作者,他们不直接的参与行业,但是通过行业内的一些组织协调关系产生的周边内容对参与者造成影响,并从中获取利益。直接的参与者毫无疑问就是竞技俱乐部和职业选手了,他们是对行业参与者有着最直接也最大效果的影响作用,很可惜当前他们对自身发展的定位或者说运营很不成熟,这也是我为什么决定要写这个文档的原因。例如:
WDC,G联赛,WCG的主办方,脉动等就是赛事承办方,他们通过组织比赛获得影响力,再通过影响力转化为自身的利益。在体系不成熟用于组织赛事的先驱者们都值得我们尊重,感谢他们吧。从前面的艾瑞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仅国家的支持资金数量也非常庞大,╮(╯_╰)╭当然这些都„„大家都懂的。
Dota解说,PCGAME,SG,RN,178,17173,TATAZU等等等等资讯站点都算作媒体工作者,他们通过赛事信息,玩家讨论,选手八卦等信息吸引用户访问、浏览,然后通过用户群体间接的获取利润。
WE,TYLOO,EH等俱乐部,目前仅这些体系相对完善的俱乐部通过赞助和赛事能够正常运营,其他的更多是依靠老板个人兴趣全力支持。我也在图中标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职业俱乐部自身的市场行为和运营能力很差,他们不能很好的和参与者方进行沟通及转化,所以也就没有市场方会去投入及赞助,当前市场方和玩家的主要连通手段是通过媒体和赛事组织者,因此相应的媒体和赛事组织者是当前行业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希望广大在办或者想要办俱乐部的老板们在行动之前先定位好俱乐部的发展方式,靠着输血的模式诚然可以获得一时的辉煌,但是从负责任的角度,为了俱乐部和自己在低潮期依然能够很好的生存,所以俱乐部的市场拓展及运营组织都要有一个很完善的规划。后面案例分析,我会再拿一些俱乐部进行举例。
Sky,820等职业选手,他们最初是由于对游戏有着很大兴趣,并且有着上佳发挥水准,然后加入职业,通过职业化,又将自己对游戏的投入转化为可量化的现实收益。但是很遗憾的如同大部分俱乐部的不职业,选手的不职业情况更为严重,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dota选手的ID问题,选手的ID实际上是fans对选手的一个直接记忆手段,这个对于选手本人也是财富的根本,职业球员为什么会对一个号码非常的看重?因为一个号码就是他们的ID,市场方对他们进行包装和推广的时候都是要固定化的,例如R9,我们就知道是罗纳尔多,B23我们就知道是贝克汉姆的系列,23就是乔丹的标志,职业选手对于自己ID的随意更改,会让相关的市场开发大受阻碍,这也是之前BBC曾多次批评该问题的原因。其他还有很多的不职业表现,我后面会全面列举出来,这里只是简单的提一下。
3、参与者方,这里基本上都可以定义为玩家(非玩家的粉丝数量很少),横向的可以按照玩家们对游戏的理解分为初级玩家和高级玩家,高级玩家中就包含有半职业选手,他们随时准备着进入行业联盟的体系。纵向按照对厂商的吸引力也就是行业价值可以分为玩家和消费者,其中消费者是整个行业的支撑。说到这里其实我觉得行业的先驱者诚然可贵,但是真正值得我们尊重的是这些愿意为电子竞技行业及相关产品进行支付的粉丝,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的目的进行购买,但是正是他们的购买行为,才为行业创造了价值,吸引到更多的市场方加入,因此当你对电子竞技的行业怀有热情的时候,“喷”或者炫耀自己的能力并不能代表你是一个合格的参与者,只有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进行一些消费才是值得电子竞技感谢的参与者。例如:
初级参与者如同我这样的对游戏有爱好,但是没充分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这个游戏对我就有很深的影响力,明星选手对我也有吸引力,但是在有条件的时候都会去积极参与赛事观看或者资讯信息阅读。高级参与者则如同现在的大部分半职业选手,他们对游戏有着深刻的理解并随时准备进军职业圈。
一般的学生就属于玩家范畴,他们大部分没有太多的可自主控制的经济权利或者没有对行业产品进行购买的意向,他们对于厂商是潜在消费者群体,但非主要目标。工薪阶层就属于消费者范畴了,他们有部分可自己控制的经济能力,并且愿意投入到相关产品消费中的用户,这部分是市场方最感兴趣的群体。而整个行业是否稳定或者成熟,主要还是看市场方与参与者方的关系是否建立,如果该行业的参与者能够为厂家创造出市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该行业的结构已经稳定,或者的可以根据参与这种的非玩家粉丝数量来简单评判行业的发达程度——当很多并不玩游戏的人也会对这个游戏赛事或者参与者有着浓厚兴趣的时候,就可以说这个行业已经非常发达了。
游戏运营商厂商(设备及消费品)周边产品市场方赛事承办方俱乐部行业联盟媒体工作者职业选手初级参与者高级参与者参与群体一般玩家消费者
四、市场案例分析及发展建议
前面的内容可能都过于空洞,而显得有些枯燥且实际意义不大,那么基于之前的论述我就对当前一些案例进行解析,顺便做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我是一名dota fans,因此我就从dota中进行说明,另外本人非内部人士,因此没有具体的俱乐部,选手收益,仅从消费者和初级参与者的角度进行分分析和建议,本人无意对各俱乐部进行比较,另外本文非商业用途,如果侵犯到到各俱乐部或选手的相关权利,请联系作者删除或者修改。
1、CCM与EH,王者之师的待遇差别
为什么找CCM和EH呢?这是因为2个队伍分别是去年后半年和今年前半年战绩最为稳定的队伍,但是在各自战绩辉煌的时期,2队的商业开发,拥趸数量及影响力却不可同日而语,这里就体现出了经理人71对俱乐部推广手段对俱乐部产生的价值。
先从EH进行分析,首先EH本身有一个完善的俱乐部体系,具体的有分管市场,媒体竞技的人员。在正规化方面,EH的队徽已经沿用了N年,这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商标资产。
EH和技嘉的常年合作,使得队员游戏ID统一为EH.GIGABYET.xxx,这个ID大大扼杀了队员的自由度,却表达出了对赞助商的尊重,当战队REP或者VOD传播的时候,都对赞助商有一个较小的宣传贡献。但是在最关键的ESWC的决赛中,EH队长820却修改为820.CN,这个举动看似是对商业的行为的一种反叛,不过我想说这却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因为在国内有着非常严重的爱国情结,这种行为无疑大大的增加了820的人气和支持者,而这些支持者也因为820的存在对EH进行着支持,当时EH的fans数量也毫无疑问是国内所有俱乐部最多的。加上EH和腾讯微薄联手推820的微薄,最后就成就了DOTA行业最辉煌的820,其微薄粉拥趸数量突破20W,几乎是其他所有dota选手的综合,这样的影响力和效果,毫无疑问可以刺激赞助商对选手和俱乐部加大投入,EH也在今年推出了对选手的包装计划,应该就是从820的案例中尝到好处(同时820成为EH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放弃的选手)。
EH另外一个不同于其他俱乐部的非常职业化,商业化的行为是其配合赞助商的校园行活动,这个对EH的竞技成绩是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的,队员长期处于外出活动的非系统化训练状态,但由于其在校园的影响力,即时战绩不好,EH的拥趸数量却还是在增加,而且赞助商也获益匪浅。
当CCM囊括国内大部分赛事冠军奖杯后,却无奈的发现去找失败者方签名留影的人比看自己颁奖的人还多,这时俱乐部的是不是也该要想想怎样做好自己的市场开发呢? 俱乐部推广方案建议:
A、严格要求队员对外的言行举止,注意建立公共良好形象,对队员进行社交培训,锻炼队员的交际,表达能力(力争向目前职业选手中的830看齐)。B、选拔媒体负责人,建立论坛,QQ群等社区交流基地,要求队员定期分别在论坛和粉丝进行交流,自己的第一手资料都由自己曝光给粉丝,这样可以积累自己的人气,另外也可以提升粉丝的忠诚度。C、联手对选手进行一一包装推广,可以与媒体工作者进行合作,具体方案可以有以下形式:选手精彩集锦,选手精彩rep解说系列,选手漫画系列,选手心路,选手八卦,选手讲座等等不一而足。D、俱乐部的整体活动,积极联系各地电竞协会举办交流,进行线上线下的推广。附录:EH推广简析。
2、平凡的明星选手PIS 年初的PIS应该是dota行业中名气最大的选手了,当然这点上可能其他明星的fans也有自己的观点,我依然无意讨论这点,仅对PIS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分析他的名气能带来的和他实际的情况,当然仍然还是根据我所知道的表象内容简析。
Dota地图作者ICEFROG能将影魔命名为PIS的一个ID YAPHETS足以说明其在世界dota粉心中的地位,笔者也曾在youtube上传过几部dota视频,其中也以PIS对yameth的几场最受欢迎。可是PIS最近似乎有换了一个叫诺科特的ID,说实在我作为一个对dota关注度还算比较高的玩家,都根本记不住影魔的那个yaphets怎么拼,而且我也不很理解为什么不用PIS这么简单明白的ID,而要换来换去,可能选手们想要通过ID的变换表达自己不同的心境,但是对于观众而言,你更换一次ID就意味着搜索和关注度的一次流失,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百度搜索,当一个dota粉丝想要找到塔索熟悉的选手,他必须输入一个ID,但是由于选手过于频繁的更换,可能导致粉丝无法搜索到想要的信息,从而丢失关注。进入正题,PIS的具体收入我不很清楚,从年初转会风传的6W签字费作为一个依据,我估计其收入应该远低于一些dota解说(HT自爆的4W和09风传的十几万),但是我们知道作为dota这个行业,最耀眼的是这些明星选手,何以他们的收入却只能平平凡凡(相对赛事组织者及媒体工作者)呢?这点其实我在之前的图表中已经表达了,就是选手们不能将自身的影响力转换成为消费者与市场方的沟通桥梁,没有发挥出自身的明星价值,自然收入也难以提升。
另外一点就是职业选手的非职业心理,当前的职业选手中能有几个人正视自己的职业?甚至很多选手接受采访说自己是只是一个玩游戏的,其实当玩游戏能够为市场服务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职业,就如同打篮球的,踢足球的。那么这既然是一个正式的职业时候选手们有没有正式的去面对?作为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职员,笔者一天工作9小时,至少在这期间都是从事和公司相关的事宜,而且平时在提升自身能力的时候也要注意统筹规划自己的未来和发展,选手有无这样将爱好转化为职业的决心? 职业选手发展建议:
A、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要做到这点固定的ID,良好的口碑,刻苦的训练及优异的表现缺一不可,而当你站立到职业的顶峰时候,你也就有赚取更多收入的条件。
B、开发自己的品牌,开发自己的品牌这个在传统行业是有职业经纪人在做的,其实未来电竞行业进一步发展,我预计电竞经纪人的横空出世可能也不远了。在当前没有经纪人的情况下,选手可以考虑和俱乐部联合开发自己的品牌,方式可以有:向市场方开放自己的肖像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系列,收取品牌提成或者代言费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办教学班(类似kuroky,magicyang)。
C、提升社交能力,如果一个职业选手不善表达,无法自如的与媒体及fans进行沟通,自然不能有效的,扩大自己的非专业领域影响力。D、和媒体进行合作,同前面俱乐部部分相关建议。
第五篇:展望2013年稀土行业
稀土变局整合翻天覆地
产业总撰述/黄剑【理财周报】
产业协调员/汪江涛
专业支持/窦学宏(中国稀土学会专家组成员、包钢稀土研究院顾问)、张安文(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日晖(包钢稀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林浩祥(2012水晶球奖有色金属行业第一名、瑞银证券分析师)
稀土行业在经历了过去近一年半实际的低迷之后,在2013年将走向何方?
是继续下行,还是强势反弹?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认为,这取决于明年稀土应用领域的发展。瑞银证券分析师林浩祥则预计2013年上半年稀土行业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还会存在,下半年需要关注海外稀土的产出情况。
稀土供应格局将变
“稀土行业明年能否转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明年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包钢稀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日晖表示,明年形势,目前并不太明朗,不好说。
不过,瑞银证券分析师林浩祥向理财周报介绍,根据瑞银宏观经济学家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有望出现弱复苏的格局。
由此,林浩祥认为,中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也将有所恢复,包括稀土永磁产业、发光材料、海外出口。尤其是稀土出口,考虑到中国对于稀土产品出口的配额限制遭遇了WTO其他成员国的申诉,2013年如果中国的出口配额放开,稀土产品的内外价格差将逐步消除。瑞银证券分析,这一过程是通过国内产品价格上行、海外稀土价格回落共同实现的,这将部分利好于国内的稀土生产企业。
而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则认为,2013年的稀土市场可能还会处于震荡起伏的局面,“有喜有忧”。
张安文分析,自“十八大”之后,整个国家都在做结构调整,重视高新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给稀土行业带来好的机遇。最近也有些反弹迹象。但如果价格过高,对整个稀土产业链伤害更大。不过,张安文也表示,令人颇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稀土下游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有些恢复和增长,否则,如果持续低迷,对整个稀土产业影响很大。
与此同时,下游风电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包括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今年产能下降,甚至亏损较多。“整个风电行业产能都在降,开工率严重不足,亏损都在增加。”
此外,稀土全球供应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美国Molycorp公司MountainPass矿山产能正在不断恢复,稀土年产能可达到1.9万吨,将逐步扩建到2万-3万吨的产能。印度、爱沙尼亚也有一些稀土冶炼厂已投产,而澳大利亚、南非、越南也在建设冶炼厂。在未来,国外新增稀土氧化物将陆续进入市场,“过去的格局,肯定会变,这对我们会有影响”。包钢稀土研究院顾问窦学宏认为。
稀土应用成趋势
“下游明年肯定会有一个调整,使上下游有一个良性互动。”张安文认为。
包钢稀土研究院顾问窦学宏表示,如果稀土下游市场发展萎缩,产量减少,那么对原料的需求也会下降,从而影响稀土氧化物和原料的效益。
“一旦下游需求减少,稀土价格就不能坚持,原料生产也会受到影响。”张安文认为,应该大力鼓励下游市场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稳定的价格体系。“下游起来了,上游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否则发展空间很有限。”
目前国内稀土应用需求并不是很旺盛。一些行业原来采用稀土材料角度,但如今因为价格原因已较少采用。如国内原来主流家电企业70%以上的变频空调采用稀土永磁,但因为去年稀土价格暴涨,变频空调领域又重新采用原来老的电机,如硅钢片电机。
张安文认为,未来稀土行业随着国外对中国稀土原料依赖需求下降,需要靠内需拉动起来,发动下游产业。而这主要靠稀土应用。张安文称,随着整个宏观经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视,高新产业所采用的新装备、新技术都离不开稀土,稀土新材料地位将提升。
而且稀土行业下游市场产值巨大。张安文表示,稀土开采、选矿和分离等产值,现在不过600亿元。但稀土材料产值可能是其8倍,而稀土相关零部件、元器件市场产值可能是其数十倍,整机产值则在百倍以上。如据悉,仅广东稀土相关下游产业链,应用到汽车、电机、整机、电池、发光、灯具和抛光等领域的采用稀土材料所产生的年产值已超过5000亿元。
“坦率地讲有点忧虑,如果明年不把应用搞起来,加上国外企业发展,即便我们不会大面积停产,在一定时间内限产还是必要的。”张安文表示。
包钢稀土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日晖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包钢稀土等企业不少都停产。明年这种现象能否改变,“还不好说”。关注应用发展与行业整合窦学涛与张安文均认为,下游应用是稀土行业未来值得期待的领域。“尤其要瞄准中高端应用发展。”由此,稀土应用也是未来市场关注的重点。
林浩祥亦认为,2013年的稀土市场,可以关注稀土磁材公司的开工率情况。一旦开工率回升,稀土磁材公司将享受存货增值的利好。张日晖表示,稀土行业整合已经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逐步推进中。“现在以包钢稀土为主导北方稀土整合已经比较明朗。”张安文介绍。明年,内蒙古地区其他12家稀土上游企业将逐步淘汰,只留包钢稀土一家。而南方地区稀土行业整合,尚难确定是否已有明确时间表。
林浩祥表示,2013年可关注稀土行业的兼并和重组整合。而稀土收储对于个别公司业绩也会有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