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优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我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利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是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四是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领导制度的完善,对于完善整个政治体制具有全局性影响。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和人大、政府、政协、群众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总揽不包揽,协调不代替。要善于把党的主张上升为法律,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使国家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决策和决策实施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利益。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国广大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达到内在统一,而且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和保障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不断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善于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按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因此,决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努力使政治建设适应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反映时代要求,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创造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新途径新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协调发展,从制度上保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政治参与要求。
第二篇: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优势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届党中央管党兴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使之成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实践探索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党中央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再动员再部署,党中央又一次启动修改巡视工作条例,再次印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大后,巡视工作要继续发扬光大、更好发挥利剑作用。
巡视的权威来自于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确立巡视工作方针,决定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每一轮巡视情况汇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巡视省区市、中央企业、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政法单位、意识形态单位、中管高校6项专题报告。总书记每次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巡视任务,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判,对落实整改责任、运用巡视成果作出指示,为巡视工作在坚持中深化指明方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贯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重大事项一律报中央决定,决不在中央精神之外设置空间,召开95次会议研究工作、听取汇报、部署任务。中央巡视组开展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建立省区市党委常委会研究巡视工作、“五人小组”听取巡视情况汇报、党委书记有关巡视工作讲话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备制度,有力推动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巡视的权威是党章赋予的。党章清楚地表明,巡视组的派出主体是党中央和省区市党委,体现的是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经过近五年的磨砺,巡视工作取得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双丰收,归其根本在于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离开党中央的领导,巡视不可能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取得这么显著的成效。
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彰显。党中央确立正确的巡视方针,总书记要求中央巡视组当好“八府巡按”“钦差大臣”,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发现问题、形成震慑,重点查找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中央巡视组把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结合起来,进驻前公布巡视对象,多方面收集问题线索;进驻后公开信箱邮箱和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访;巡视结束后公开反馈意见和被巡视党组织整改情况,充分体现出党内监督的严肃性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中央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重大问题线索都是巡视发现的;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发现的问题无不印证,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英明、正确、及时。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凝结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理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巡视发挥利剑作用,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真巡视、真发现问题、真整改落实,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党充分信任,说真话、道实情,巡视制度才真正有效管用。
与时俱进深化政治巡视。伴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伴随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丰富、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发展,巡视工作的政治定位越来越精准,目标任务越来越清晰。贯彻二中全会精神,中央巡视工作率先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首轮巡视就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聚焦作风、纪律、腐败、选人用人4个方面,解决了巡视内容宽泛、职能发散问题。落实三中、四中全会决定,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挺在前面,紧扣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查找问题,发挥震慑遏制作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部署,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政治生态,抓住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发挥了标本兼治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政治巡视要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高度辨析问题,查找政治偏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正确把握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巡视发现的所有问题,无不反映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根源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的搞政治虚无,丢掉理想信念宗旨;有的搞空头政治,把党中央的精神当口号,政治和业务“两张皮”问题突出。政党就要讲政治,执政党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无论涉及哪个领域、哪项工作,从来都是既讲政治又讲业务,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没有离开业务的政治,更没有离开政治的业务。对于党的组织来说,所有工作都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都要全面、准确体现党中央的精神,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无论分管哪个领域、从事哪项工作,都是受党指派,干的都是政治工作、党的事业。不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失去正确方向,党的领导就会被削弱。政治巡视首先要把好政治关,把政治和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善于从政治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督促被巡视党组织从“四个意识”上找差距,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纠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问题,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三中全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明确,党委要在一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这是党中央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作出的重大部署,全覆盖本身就是有力震慑,只有全覆盖才能零容忍。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坚决落实中央要求,充实力量,加快节奏,巡视组由10个增为15个,巡视从每年2轮增至3轮,先后完成对省区市、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高校的巡视,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兑现了政治承诺。省区市党委完成对省辖8362个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巡视全覆盖。62个中央单位探索开展巡视工作。各省区市均建立市县巡察制度,监督对象逐步向基层延伸。全覆盖是管党治党重大创新和突破,显示了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回头看”体现党内监督的韧劲。巡视是政治体检,“回头看”就是政治复查,是与时俱进的新巡视、围绕政治的再巡视。党中央从第9轮巡视开始,每轮都安排对4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延伸放大震慑效果。中央巡视组既查找老问题,检查整改落实情况,更注重发现新问题,对没见底的问题再了解,紧盯党内政治生活,分析把握“树木”和“森林”的状况,重点关注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担当,为党中央掌握该地区政治生态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强化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的检查,查找对中央大政方针口是心非,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是非不分,搞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好人主义等问题。加强换届纪律监督,着力发现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上存在的错误,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当好党中央的“啄木鸟”。“回马枪”杀出了威慑力,发现黄兴国、王珉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释放出“巡视不是一阵风”的强烈信号。
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利剑作用的发挥、全覆盖的实现、“回头看”成为常态,都离不开改革创新。十八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就打破既有模式,实行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三个不固定”,一次一授权,不搞“铁帽子王”;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带着问题去,下沉一级了解情况。从常规巡视为主到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突出“专”的特点,紧盯重点人、重点事,精准发现。探索“机动式”巡视,针对干部群众反映的一个人、一个具体问题去,机动灵活、高效突破。开展政治常识测试,查阅党组织会议记录、领导干部档案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党费收缴情况。正是通过严肃认真核查干部档案,发现司法部原政治部主任卢恩光1990年的入党志愿书中,竟写了学习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的体会,经进一步核实,其年龄、党龄、身份、学历、经历竟全部造假。把握巡视对象的行业特点和历史文化特征,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回头看”发现安徽原副省长陈树隆毫无理想信念,深受封建思想影响,既想当大官又要发大财,利用手中权力攫取巨额利益的问题线索。巡视监督之所以有效管用,一个重要经验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大大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发现问题是前提,整改落实是目的,必须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中央巡视组代表党中央巡视,反馈的意见就是党中央的要求。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反馈会议,原原本本向被巡视党组织反馈问题,增强了巡视反馈的权威性。被巡视党组织落实整改责任,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把自己摆进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健全整改督查制度,防止把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巡视整改不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三,对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的立场要求,审视政治生活是否严肃、政治生态是否良好、党内监督是否严格,从体制机制上查找原因,推动深化改革,扎紧制度笼子,加强日常监管。对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分类处置,“四风”问题立行立改;普遍性问题向未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打招呼,责其对照检查、即知即改;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党委、纪委一把手的责任。实践证明,责任压给了党委(党组)书记,使整改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机制,既有治标之举、也有治本之策,在落实上见了真章。
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作出的战略部署。巡视工作紧扣党中央要求,针对被巡视党组织在党的事业中的职责,查找在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的差距。对发现的问题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别中见一般,发现共性和规律性问题。中央巡视机构共形成专题报告225份,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分管领导通报巡视情况59次,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专题报告89份,推动相关部门和领域党组织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想信念宗旨是共产党人的“天理”和“王道”。巡视以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为准绳,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拧紧“总开关”,时刻想着党中央的政治、党中央的大局,从言到行都体现“四个意识”。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巡视成为党内监督的利剑,离不开巡视干部的辛劳和付出。广大巡视干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经受锻炼考验,为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贡献。巡视组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政策把握能力。从敢担当、敢负责的党员领导干部中选拔巡视组组长、副组长,把政治强、作风硬的纪检、组织、审计、财政等领域的干部安排到巡视一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派出巡视组160个组次,抽调2000余人次,巡视成为锤炼干部党性的大熔炉。加强巡视组党支部建设,强化日常教育管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及各项纪律,防止跑风漏气、超越权限、以巡谋私,对不适合做巡视工作的干部坚决调离,违反纪律的严肃查处,维护了队伍纯洁。巡视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无须扬鞭自奋蹄,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梳理、归纳、提炼、总结。2015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依规依纪巡视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管党治党的不断深化和巡视实践的发展,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又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对深化政治巡视提出新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巡视监督作出新规定,迫切要求再次修订巡视工作条例。为此,党中央作出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修改工作严格遵循党章,根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依规依纪、必要可行、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全面、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原条例进行增加、补充和完善,把政治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市县巡察工作、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等新探索上升为制度成果,既体现党中央精神、又符合实践发展需要,有利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指导工作、提高实效,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深刻理解条例的精神实质,密切联系实际,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要加强对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执行不力就要严肃问责,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根本上要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一党长期执政、全面执政,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破解自我监督这个难题,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信任是前提,监督是为了支撑信任。我们党通过巡视完善党内监督,把客观存在的问题揭摆出来,展现了高度自信和坚强定力,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巡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但决不能忘记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大背景,决不能忽略被巡视单位在党组织领导下取得的成绩。要伴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科学、准确地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坚定对党的事业、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信心。我们面对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解决起来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政治巡视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只要我们保持坚强定力,敢于正视现实、直面矛盾,把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就有信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探索出一条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道路,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3、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人民民主专政
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是政体和国体的统一.国体就是国家的性质,政体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1)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因为:第一,性质相同.第二,作用和职能相同.第三,历史使命相同.(3)人民民主专政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有广泛的阶级基础.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和更准确.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相互联系.(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 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维护人民的利益
☆ 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稳定
☆ 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保持政权巩固和社会稳定发展
第一,西方从未放松过国家的专政职能.第二,当今的国际形势看,敌化西化的势力从没有停止.第三,从国内看,阶级斗争还将存在.重点难点之一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讨论决定国家和地方大事,决定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产生,并对其进行监督,同意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国家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其他应当由它行使的职权.(3)全国人大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会,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日常事务处理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领导: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下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
第一,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和根本原则.第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第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离开党的领导
(1)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2)各级政权组织,包括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3)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两个“不能”
(1)不能把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与党直接管理国家混同起来;
(2)不能把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与党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等同起来.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但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其执政权力不属于国家权力的范畴.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访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访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4、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优化代表的组成、严格按照当选人民代表的规定条件遴选代表;按照所规定的人民代表的职责要求代表.(2)要科学地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3)进一步健全人大办事机构,规范办事程序.重点难点之二
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1)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基本政治制度.(2)随着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发展,三权分立制度已经同资产阶级多党制溶为一体.三权分立框架内的权力制约,实质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竞斗.(3)三权分立在本质上是占社会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形式.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种制度内的作用和影响是无足轻重的.(4)这种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一是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二是由于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往往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5)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江泽民论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的产物
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参政议政->其他党派 二者为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亲密友党
中国8个民主党派 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盟:中国民主同盟
民建: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 农工党:中国农工民主党
致公党:中国致公党 台盟: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九三学社、人民政协的主要作用
人民政协的性质:A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
B 是我国的广泛的统一组织
C 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合作派的关系
-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国各政党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和法律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政党制度的特征
(1)在我国政党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2)共产党和民主党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执行.(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受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5、衡量政党制度好不好的标准
(1)结合本国的国情(2)从实践效果分析(3)我国政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②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多重点难点之三
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党制?
①西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一,我国经济制度基础决定了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第二,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不能执行多党制.②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和后果 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后果:丧失人民政权,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党派林立,内乱不已,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3)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力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1)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2)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民族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农村居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法的重视及“文化大革命”对法律的践踏
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以下内容:
依法治国的主体
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来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依法治国的客体
是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的依据
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依法治国的实施者 主要是国家机构和国家公职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管理管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宗旨
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
3、依法治国的意义
(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保障.(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4)是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5)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6)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要求.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
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执法必严
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违法必究
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肆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99页
3、评价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1)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2)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3)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4、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从中国国情出发,且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进行.(3)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和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改革相配合.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的基本概念----民主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制度形式,在阶级和国家存在的社会里,民主主要表现为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发展的趋势----古希腊民主制->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2、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3、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4、民主作为国家制度,要使它日臻完善,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和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过程----民主与法制紧密相连.社会主义的民主是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统一|离开具体的现实谈民主,只能是抽象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
1、自由是政权给与公民的政治权力.2、自由是对规律的认识与掌握.3、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自由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
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人权: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权的具体性: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人权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国重视人权,不断发展人权.反对在人权问题上制造多重标准,反对以人权为口号干涉它国内政.坚持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统一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就是通过民主建设,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自由和人权,从而建设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重点难点之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一,准确把握几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第二,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第三,民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它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大不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翻身作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第五,自由同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有其实际的内容.第六,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人的产物.第七,民主、自由、人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第四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内容提要】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设定了中国近代以来各种思想发展理论、政治力量、社会运动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命运,规定了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路径。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已经成功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发展道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在这条道路里,协商民主扮演了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竞选民主 协商民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由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成为我国的国体。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其表现是: ①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②它是绝大多数
人享有民主权利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③它在成为全国政权后,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实现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四)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
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百多年来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而来的结合中国国情选择的一条正确的政治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必须实践的一条重要道路,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必要抉择。
二、竞选民主与协商民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正确对待竞选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优劣,必须在理论上分辨竞选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正确性,必须在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正确地看待竞选民主和协商民主之间的关系。民主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竞选民主和协商民主都是其中重要的选择之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在今天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之中,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目标、宗旨、原则、功能上有很多共同之处。
(一)竞选民主
竞选民主又称选举民主,即国家领导人的任免和国家大事的决定,采取投票的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决定。由于它具有人民主权的本质含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由、平等的价值取向,对于饱受专制之苦的人来说,无异于久旱之甘霖,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血的代价;对统治者来说,随着社会分化加剧,非组织化的利益阶层和利益集团逐步形成,利益格局日趋刚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激活了人民的权利意识,以君权神授的等级制为核心的旧政治体制已无法控制社会运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竞选民主不仅具有统治合法性的通行证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避免或减轻因管理失控所造成的社会震荡,因而也受到许多开明政治家的推崇。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本身就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设置,都具有其先天的软肋和后天的局限,竞选民主也不例外: 首先,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性,使竞选民主很容易成为少数人玩弄多数人的工具。再次,竞选民主强调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它并不是尊重少数人权利的产物,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极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
(二)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或称“协商(和)式民主”、“结盟民主”,指在一个国家内可以有多个以种族、语言或宗教分割的政治力量并存,但同时依然保持很大程度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各个政治势力之间互相协商机制来取得的民主模式。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协商民主与选举(票决)民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现代民主精神,并把它作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共同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我国,协商民主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政协组织的巨大的政治包容性是包括选举民主在内的其他民主形式所不及的,两者协同,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权的本质;其
二、政协的界别优势可以弥补人大地域观念局限,条块结合,使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更加全面;其三,政协的专业人才优势可以为国家机关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并通过个人价值偏好的转移来形成共识,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其
四、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政协对国家机关的民主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牵制少数人的专制和多数人的暴政。
(三)竞选民主和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
竞选民主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目标、宗旨、原则、功能上有很多共同之处,这决定了它们可以互相交融;两者的优势和特长恰恰是对方的局限与不足,完全可以互为补充,两者通过政治互动,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可以相得益彰。
在我国,竞选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过党派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这两种制度在我国的日常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竞选民主和协商民主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人民民主的权利不断的得到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不断强化。在新的历史期待你和时代背景下,中国应当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创造新的成绩。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王淑贞
(2007年12月29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坚持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下面,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就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谈一些看法。
一、我国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我着重讲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主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5个方面:一是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主要是立法(市以上单位)、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二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权力、决定问题,以真正集中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三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行政机关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决议、决定;法院和检察院依照法律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四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发挥两个积极性。五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享有比一般地方国家机关更大的自主权。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主要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的自治体系,广大城乡群众通过基层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成为我国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民主实践,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和民主素质的提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只有以法制为依托,才具有可靠的保障,法制只有以民主为基础,才具有至上的权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与法治建设相统一。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2、坚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也是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民主和政治权力的主体。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一方面,在人民内部实现最广泛的民主,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依法制裁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维护法律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不仅真实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使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而且能够通过人民行使选举、监督、罢免等民主权利,保证社会公职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3、坚持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在国体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这些民主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内容真实性与形式多样性的统一,民主与效率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和国家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科学作出决策,保证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小帝国主义国家掠夺的对象。蒙古、苏联边界版图有相当部分是我国的,但给圈走了,香港、澳门100年才回归„„,中国人民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欺负和压迫,国内的租界“华人和狗,不得内进”等给国民极大的耻辱,毫无民主权利可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历史,享受发展成果,使中国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日益成为一个受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道路。
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创新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1、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正确把握人大工作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我们一切事业成功和胜利的保证,也是领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我们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人大常委会党组是党委的派出机构,要向党委负责,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和省、市、区委保持高度一致。区人大常委会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始终不渝地坚持和依靠区委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区委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区的工作大局依法履行职责。要坚持和完善重大问题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紧紧依靠区委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2、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国广大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不仅可以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使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达到内在统一,而且通过人民群众广泛的政治参与,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代表着各种群体的利益,他们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我区开展人大代表街道工作室试点活动,进而逐步铺开。这是为人大代表搭建一个参政议政的平台,一个联系选民的平台。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把各项代表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有利于搭建代表与选民沟通的桥梁,密切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有利于拓宽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这个阵地,更加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推进基层民主进程,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3、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不断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今年,我们选择了一些单位开展依法治理测评试点工作,这是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实践。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人民群众对改善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依法治区工作是实施人民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如果法治建设跟不上,依法治区工作不适应,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就难以保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必须善于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按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我们要增强全社会的公民意识和法律观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人大机关干部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带头守法,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努力营造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为推进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