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9: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弟子规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弟子规有感》。

第一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圣人训......”当我首次听到孩子们读的时候,我便在默默地想着其中的含义,基于对古文的基础,再加上弟子规本来就通俗易懂,当时我并没觉得多大的意思,多听几次,便觉得里面包含很多哲理,再加上学校的一系列关于传诵经典的活动的开展,去仔细地背诵和默写,更深刻认识到弟子规意味深长。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他不仅对于我们教师是一种修身养性,而且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是道德形成与规范的好书。

《弟子规》全文分了好几个章节,每个星期孩子们都有两节国学早读课,我看孩子们读得朗朗上口,我也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读久了,不觉得厌,读多了,不觉得烦,而且我们每每读了一遍,我会把书合上,叫孩子们试试背诵,我发现他们很厉害,基本上能背诵到第三节,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弟子规》,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并称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中国古典名著博大精深,而古代启蒙教材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段人们的必读书目,对其为人处世和在成长历程中的经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读《弟子规》,重塑中华礼仪之邦、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从这方面来讲,《弟子规》仍不失为一本传世经典。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孝亲尊师,与人为善”,《弟子规》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第二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时光荏苒,辗转我已经步入教书育子的年龄,作为儿子的启蒙老师我深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只有教儿子从小拜读圣贤书,习文修德,方才有为人处世之道。当然,中华传统教育必读经典当选《弟子规》。三年来,儿子已会背诵,经常会向我请教《弟子规》中的道理,而我也从修习中体悟到民族文化教育的深刻内涵。

一、《弟子规》的行孝篇之感。

“首孝悌”首入眼帘,让我念念不忘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从小给我的丰衣足食,感恩父母给我上学受教育的机会,感恩父母对我品德上的教诲。百善孝为先,理所当然我应该孝敬父母,怎么孝敬父母呢?《弟子规》中又告诉了我答案,譬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亲有疾药先尝等文句都是做子女应该做的。然而,现在很多子女片面的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这在于我来看就是愚孝思想,孔子《家语》中就提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呀!时光不等人,父母亲渐渐老去,行孝是不能等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会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多尽孝,对身边的儿子,我认为这也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了!同时,对于尊长、兄妹和同事之间,也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信守承诺,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称尊长勿呼名、长者立幼勿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等文句所说的去 践行,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操,做一名受人尊敬、品格高尚的人。推及于人,读后,我不仅赞叹只有《弟子规》诸如此类的文化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践行孝道的典范,才是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德规。

二、《弟子规》的处世篇之感。

“次谨信”让我懂得对待自己的言语、思想行为要慎重,要诚实守信,不可以放逸不拘,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体。近期,我党一直搞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要求,遏止歪风邪气,严格做到“冠必正”。再仔细一想,不就是每天上下班办公电梯里的那句“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时刻警示着我吗!提醒我认真、慎重、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职业道德。层层品读,我对《弟子规》中圣贤的道理仔细体会,深解意趣,铭心立志。

三、《弟子规》的仁爱篇之感。

“泛爱众”,让我懂得爱人者,人恒爱之。泛爱就是博爱,不论什么人、什么众生,只要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的万物皆有博爱之情。“爱”的表现是双方面的,但我发现当今社会的爱被扭曲了,爱成了单方面的事,成了没有行为互动的爱,由于人不会爱了,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如夫妻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人与人之间交流问题等,因为没有感恩了,爱都变的自私自利了。怎样才能让世界充满爱呢?我常常琢磨,读了《弟子规》,我找到了答案: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等等。要有慈悲之心,即使 是对待比自己地位低廉的佣人,也品行端正,仁慈宽厚;即使对待愚昧顽固的人,也不以权势压服,要以理服人。《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感恩国家殷勤护佑给予我家和;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给予我生命;感恩老师辛勤教导给予我慧命;农夫辛勤劳作给予我温饱;感恩同仁关心帮助给予我温暖。“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每次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就难以平静下来,爱就是奉献和给予!人人都要学会奉献爱、践行爱,只是简单的给予别人关爱和帮助,也会使爱覆盖整个天空,使大地承载的爱撒满每一个角落。

我们国家中央领导人习总书记,在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当听到这一席话时,让我非常感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如此之高度的讲话,真是太有智慧了!时代进步了,人类的智商提高了,但情商怎么却降低了呢?我们的领导人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因为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都丢弃掉了,人与人之间缺失爱了,没有感恩了,心量小了,格局自然就小;所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势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净化人心,提升道德,孝亲尊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弟子规》就是我的老师,是我的育儿经,它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博爱、教会了我生活,我会将这部流传几千年的典籍推及于人,传承于众,爱我中华!

第三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并且细致的描述了日常的行为规范让人有则可依。育人就像是栽种一棵树,根基扎牢才会枝繁叶茂。一个拥有谦恭,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社会的栋梁。就如清末名将曾国藩所说“修身,治国,平天下。”人的修养体现其内在品质。《弟子规》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弟子规》是传承如家经典文化的文学作品。从八个方面阐述,分别是孝道(入则孝),亲情(出则第),举止(谨),诚信(信),友善(泛爱众),仁爱(亲人)。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守孝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等广泛的含义。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儿女更应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2003年感动中国,一位儿子为救患有肝癌的母亲,毅然决然第捐出自己的肝脏,让母亲得以康复。隔绝母亲所接触的有关他捐肝救母的报道。身体之发,受之父母。孝顺父母是让他们在晚年的时候不在操劳,替我们担心受累,也不要让他们作空巢老人,孤独寂寞。多抽出时间看望老人,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予他们家的温暖和关爱,心里上的宽慰。这也是一种孝道。血浓于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对长辈尊敬,爱护晚辈。做到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张者优先,听从长辈的安排等。这样才能使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团结。其次外出要珍惜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的人。另外《弟子规》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这样给人请清新之感。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相互攀比。这不仅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而且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时尚的潮流不断地改变,而我们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座最好的自己。爱你本来的样子。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一个人行为高尚名声自然会高而不是它是否有像潘安宋玉的美貌。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软弱的一面,别人短处不应到处宣扬,应当取长补短。仁爱宽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与人坦诚相待。弟子规中的道理对于我们是终身受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而完善自我。

读《弟子规》有感

品读《弟子规》,走进了一片灵气盈天的园地;携手《弟子规》来到一潭至纯至净的湖泊;感悟《弟子规》,学会了一种至真至诚的感情。鉴古今,百行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品质缺失了太多。这段时间看到很多诸如在街上有老人摔倒没人敢去扶;碰到交通事故没人敢停车救助;大年初二,八旬老人睡在女儿家门口楼道里,其子女众多却无人问津„„这些事件经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沸沸扬扬的讨论。我看了以后,结合这段时间学习的《弟子规》,也有很多的感想:古人尚且懂得“卧冰求鲤”“孔融让梨”,崇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诚信待人。而在当下,经济高度发达,物质生活丰厚,比起古人来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越来越冷漠了。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没有了相互关爱才发生了这么多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和理解国学经典,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于是我又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弟子规》大声的诵读起来:“弟子规,圣人训”嫩稚的声音回荡在空中,荡进了我的心里,荡进了人们的一言一行,我按捺不注的笑了。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我们要小心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第四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感恩之心

有很多人认为读《弟子规》感觉太古董了,或是认为这是小孩子读的书籍,完全不知道《弟子规》这部古典讲的是什么,阐述了什么道理,以此同时自己也就错过了学习经典文化的机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由《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接人待物、求学时应有的礼仪和行持规范。当我读完整本书时,并未领会其中道理,经过反复的阅读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才略知其中一二,已深感其中的道义。

当有人问“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答:“人死了,钱没花了” 那“人生最最痛苦的是什么?”答:“人活着,钱没了”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回答,甚至不用去思索。人生的苦与痛就是这样被现在的人所诠释,所追捧。这已经背离了正常的伦理道德,背离了和谐,背离了社会。当我看完《弟子规》后,我的观点截然不同,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痛苦应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善孝为先”,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为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育都是从这个“孝”字入手的。而孝心就应该从《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开始。这四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地困难。所谓“三岁孩童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基本上已经是截然相反了,长辈对我们“应不缓”、“行不懒”、“静听”、“顺承”百依百顺。我们也就欣然接受了,却浑然不知“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我们已经在做错甚至做恶了。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也许只有自己当上父母后才能深刻体会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吧。现在的我们只知道自己的欲望满足,却从未过问父母的冷暖;只知道自己的喜怒哀乐,却从不顾及父母的愁苦哀伤;只知道自己的辛酸苦楚,却不知父母的辛苦甘甜。《母亲》歌词中“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身在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父亲》歌词中“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这就是天下每位父亲母亲时时在为儿女做的,其实又何止这些呢? 我们今天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只要能够细心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以及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想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处不渗透着父爱母爱;明白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天性,只要还有一点良知的人,孝心都会生起,就会明白“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道理。当然,我们孝养父母,并不仅仅是在他们晚年的时候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足够了。回想一下,当我们在外之时,父母时时挂念,甚至会接连地打电话过来问寒问暖。这不正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真实写照吗?可我们甚至还会不耐烦,嫌他们啰嗦。但静下心来想一下,世界上,还有谁会在我们即便表现出种种不耐烦的时候,仍对我们如此无私地关爱呢?除了父母,再没有别人。受人点滴之恩,尚须涌泉以报,更何况父母如海深恩呢?如果我们真正明了这一点,就应体会到他们只是想得到温饱吗?年事已高的他们更需要关心,疼爱,像他们爱我们一样去爱他们,真正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如果能时刻牢记父母的恩德,用自己的德行去感恩社会,奉献社会,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将来的成就都是父母教养之功,那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随时牢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不只我们自己的父母会为子女操劳,其他人的父母都是一样很辛劳的。正因为千千万万的父母对家庭有无私的付出、对社会有贡献,我们才能顺利地成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样自然会做到“泛爱众,而亲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父母的孝要及时,不能心存侥幸,否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真心的道一句“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第五篇: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高一六班周大兴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下载读弟子规有感(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弟子规有感(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弟子规》有感

    读圣贤书,做儒雅人 ——读《弟子规》有感 六一班 付可欣指导教师:何永红“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千古流传的名句就出自于《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

    读 《弟子规》 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杨文朵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姊妹,其......

    读《弟子规》有感[精选合集]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 这学期,学校提倡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冼村小学 冼嘉濠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江苏邳州四户中学 王奥指导老师 翟秀岭 在我家的书柜上有一本书,名曰《弟子规》,我读了好几遍,但仍爱不释手。并且每次读它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弟子......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则。这24个字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出尘入世做人的基本准绳。 《弟子......

    读弟子规有感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

    读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五一班:帅沁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