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葛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姚安县马游坪梅葛文化”的调查报告前言
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暑期大学生下乡调研支教活动的展开,我们一行15人通过一个星期的集训选拔终于组成了“云南农业大学赴姚安暑期下乡社会服务团”这个团队。由会长刘俊,秘书长李晓佳为正副领队,唐妍娟,刘艳,邓远红为联系人于七月二十一日从昆明出发经楚雄,南华,姚安县城等地到达调研接待地点姚安县官屯乡山坡村委会刘艳同学家。当天晚上我们对该村的孤寡老人和一个家庭情况比较特殊的小孩进行了慰问并带去了一些慰问品。此次调研主要采用入户采访的形式展开。
彝族服饰文化
我们在山坡村委会村支书的带领下来到马游坪村委会,当天当地的梅葛传承人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节目排练,但由于大雨我们很遗憾没有看到这充满彝家风情的芦笙舞,失望之余还是有一些惊喜的收获。为天气所阻,很多来参加表演的梅葛传承者都在村委会的大厅做起了针线活,我们就地对他们进行了访问,通过她们我们解到了彝族服饰的一些文化,随后我们又随着村委会工作人员来到当了地的彝族文化展示馆,观看了馆内的展示品,村委会的相关人员又给我们作了讲解。
经过介绍了解以及对村民的访问,我们了解到彝族服饰分为帽子,上衣,坎肩,围腰,披风,围裙,长裤,长裙,短裙,围裙,腿套,鞋,鞋垫,挎包等几部分。而且男女及小孩的帽子也是大有不同,女子衣饰中比男子多了腰带,而男子衣物的特色集中在了坎肩上,多用不同的花色来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孩童的衣饰颜色较为鲜艳多用红或粉红以及绿等颜色的组合。中年则为青白二色偏多,老年则蓝色居多。不同支系其服饰主色也不相同,黑彝族的服饰主色为黑色,白彝族的则偏白色,红彝族的则偏红色,花彝族则被视为偏向苗族的外族。
“梅葛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当地的一些较为出色的梅葛传承人,如郭友珍,郭自林,罗玉芳等省级民族民间艺人。很不凑巧的遇上她外出赴北京领奖,我们很遗憾没有采访到这位彝族“根谱”的守护者郭友珍老人,但从其他人口中得知她是对梅葛最知根知底的老人,在梅葛即将被现代汉文化所掩埋的时候,就是这位老人四处奔走,最终经过多方努力才守住了彝家最后的根……
通过对楚雄州姚安县的官屯乡马游坪村的梅葛进行调研,我们了解到,“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其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梅葛》起源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村。流传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大姚、永仁等县。“梅葛”一词是彝语的音译。“梅”是“嘴”,“葛”是“咀嚼”或弯曲环绕引申为唱诉远古的事象。它本是一种曲调的名称,史诗用梅葛调演唱,因此得名。列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在马游坪彝族群众中,每逢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男女老幼围聚篝火或火塘旁,弹三弦奏芦笙吼梅葛,演唱彝族歌舞,通宵达旦。古朴的民族民间歌舞反映了彝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老年梅葛”彝民中也叫“赤梅葛”,其内容主要是唱开天辟地,创世立业和劳
动生活,调子和内容相对较固定,一般由中老年传唱。比如《梅葛》第二部《造物》讲盖房子,狩猎,农事,直接介绍生产知识;《说亲》一章讲婚姻的习俗讲到男方到女方家接亲时,女方要向男方提出一连串生产知识的问题然后男方反问女方,这种考试,充分显示了劳动成为衡量人美丑的一种朴素的价值观念。
“青年梅葛”彝民中也称为“山梅葛”,主要反映彝族青年男女纯真情爱生活,属于情恋山歌性质,主要有相好调,传烟调,戴花调,诉苦调,离别调和喜庆调,一般声调内容不固定,演唱中可即兴发挥,比较随意。
“中年梅葛”,主要是青年男女所唱成家后生产生活的艰难困苦内容曲调比较凄婉忧伤。
“娃娃梅葛”是彝族的“儿歌”,俗称“娃娃腔”,一般由成群结伴的彝族青少年和儿童对唱,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演唱时少年儿童们喜笑颜开,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给人一种浓郁的民族乡土生活气息和质朴悦耳的美感。“梅葛”是在彝族同胞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民族特色文化。在调研过程中中我们了解到马游坪当地的彝民在田间劳作时也会即进行山歌对唱,彼此以对方的周边事物引入歌中,相互打趣或相互对骂,主要考验对唱双方的应变能力,对歌的能力等。有时在对唱过程中,其中一方被对方唱得哑口无言,但双方还是十分尽兴,一路唱着欢快的歌回家。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礼俗,如在婚嫁之时,彝家也有婚配的礼仪,有请客,抢棚,撒种,安家的婚俗惯例,男方先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经过一番男女斗智比试的考核,双方议定了彩礼,择定了婚期,吃过定亲酒,才算是完成了定亲。婚期到了,亲朋邻有都前来祝贺,新娘快出门的时候,大多数是要哭嫁的,先是女方家的母亲对要出嫁的女儿,唱着梅葛进行告诫,告诉女儿,到夫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孝顺公婆等类的话。然后新娘再用梅葛对打母亲的叮嘱,歌声婉转感人,虽没有亲耳听过,但听其他人讲,此等场面往往会使在场的亲戚客人都忍不住掉下泪来„„ 在新娘快要进门的时候,村寨里的青年便聚在场院里,跳起“左脚舞”,来庆贺新人的结合,这就是所谓的“抢棚”仪式。婚宴当晚,村寨里大多时候都会燃起熊熊的篝火,全村老少都围在火塘前跳左脚舞,一起欢度的欢乐的时刻。欢声笑语逐渐在熊熊的篝火中越飘越远。在丧礼的时候也有不同的习俗,在彝寨中,有人去世,全寨人都会前去凭吊,全寨都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之中,丧礼中哭丧是很重要的,哭丧主要是由死者的家人在守灵的时候念及痛失家人的悲痛,便在灵前用梅葛的形式唱出去世之前家人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场景,或是讲及亲人死去一人孤单飘荡的情况,便哀伤的唱出此情此景,声音悲痛哀伤,使闻者伤心落泪。诸如此类的习俗还有很多。彝族还有很多习俗是用在不同的事件中的,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些特殊的活动,这些人类似祭司这类的。
“梅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汉文化日益充斥的现代,彝族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有一些珍贵稀少的彝族文化瑰宝已经被历史长河和现代文明所掩埋,梅葛这彝家的“根谱”也一样,没有文字记载,是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才得以传承下来,从而面临失传危险。近年来,省、州、县有关部门对彝族梅葛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承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58年,云南省民间文学楚雄调查队就对彝族梅葛进行全面的调查、收集、整理、翻译,并于1959年9月编辑出版了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州委、州政府还专门安排到楚雄挂职的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舒建新副州长对梅葛故地—马游坪挂点扶贫,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专家的视野对
梅葛文化的传承保护进行了科学的审视和定位。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坚持“传承文化从娃娃抓起”,不仅在当地小学生中掀起学梅葛的热潮,还以马游坪梅葛希望小学为试点,将课间操改成用“梅葛”编成的舞蹈,目前“梅葛舞”已在学生中广泛流行开来。2005年,首届马游梅葛文化节在马游村委会举办。今天的梅葛文化节,是在原来节日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梅葛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形式,是姚安县实施“文化荣县”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文化姚安”,构建“中国福地·福禄之城”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在姚安县城中,梅葛广场上,每当夜幕降临,许多彝族同胞在广场上弹起三弦,吹起芦笙,跳起那热情澎拜的左脚舞,场面真是好不热闹,广场上的许多浮雕展示了彝家的特殊文化,也向外来的旅客展示了彝家“梅葛”的别样风情!城内古香古色的彝家建筑,也向人们展示了彝家人民的劳动智慧与结晶。
近年来,姚安县抓住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和楚雄州建设“彝族文化强州”的战略机遇,结合实施“文化荣县”战略,建设文化姚安的发展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宣传保护措施。
一是认真抓好收集整理。根据《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楚雄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要求,对马游坪村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的摸底调查,形成了约2万字的《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村民族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内容包括马游坪概况、传统农业、居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社会文化、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及对今后开发的建议等内容,为宣传、保护、开发梅葛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依据。并收集、整理、展出彝族梅葛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料、图片、服饰、乐器等,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可视平台。
二是逐级申报保护名录,为梅葛文化保护提供政策依据。为弘扬马游坪传统文化,姚安县对马游坪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彝族梅葛进行逐级申报保护名录,三是进行“梅葛文化”商标注册。为了充分发挥 “梅葛文化”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弘扬“梅葛文化”,姚安县抓住国家实施“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历史机遇,对“梅葛文化”专利权进行了依法注册,注册了四大类共40个项目的专利权。为梅葛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是进行合理规划。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尖山洪盛祥烈士墓、马游坪水库景区、马游坪姑娘房(据了解,姑娘房就是一群姑娘一个统一的小房子里对房子外的爱慕姑娘的年轻小伙进行情歌对唱是所在的房间)、马游坪义学学校校址及自然村居住片景,以及马游坪彝族梅葛文化、服饰文化、彝族歌舞、彝族饮食(以酒为主)文化、民族宗教礼仪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
五是成立梅葛文化基地,组建业余梅葛文艺宣传演出队。为了弘扬马游坪传统民族特色文化,2001年,马游村新建了马游坪梅葛基地用房 68平方米,成立了梅葛文化基地,乡村还组织了马游坪梅葛文艺宣传演出队,利用农闲时节进行排练,参加州县乡业余文艺演出活动,每逢重大节日举行自编自演的民族民间文艺比赛活动,如今,马游坪梅葛文艺宣传演出队已成为传承、宣传彝族梅葛的主力军。
六是利用媒体,抓好梅葛文化的宣传。为使梅葛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宣传,使梅葛文化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七是认真开展传承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传授相结合的方式,做好传承工作,使其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一方面以马游、葡萄、黄泥塘三个村小学为重点,做好学生的传承培训,每周安排2个课时作传承培训。官屯中学每周安排1个课时作传承培训。另一方面开展重点培训。请马游、葡萄、黄泥塘等村的民族民间老艺人,对具有一定天赋、懂彝话、喜欢梅葛的中青年进行传授。
八是举办梅葛文化节,弘扬梅葛文化。民族节日的举办是传承、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姚安县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梅葛文化节,得到省州领导、专家、学者的共同关注,也使发源于马游坪的彝族梅葛文化得到了集中展示。2007年,姚安县于11月17日(彝族年)在官屯乡举办“2007中国•姚安彝族梅葛文化节”,举行原生态的梅葛歌舞、抓油杆、打陀螺等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文化表演。如今,“梅葛”文化在荷城姚安已经逐渐绽放它的光彩,相信政府和群众一起努力一定会将“梅葛”推广的更远,使它发展的更好!
第二篇: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意见》(供销合字[2012]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的软实力,促进全区供销事业科学发展,按照市社《关于对加强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区从8月25日开始对文化建设情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有四个基层供销社和一个社属企业,分别是益门供销社、晁峪供销社、甘峪供销社、固川供销社,城区生产资料公司。五个单位拥有土地面积52580.71平方米,房产面积15749.41平方米。现有在册职工196人,其中在岗职工113人,离退休职工186人,资产总额2529万元,负债总额1600万元,资产负债率达63%。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全区供销社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进一步健全网络体系,积极推进机制改革,努力实现资产增值,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着力实现职工增收、企业增盈、系统增辉。在不断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确保全系统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二、主要工作措施
基层供销社文化的范畴很宽泛,它不仅有文化的一般性,更具行业文化的特殊性。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思想、管理、业务、制度、道德形象等多个方面。近年来,我区供销社围绕全系统精神文化、管理文化、道德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方面不断挖掘和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含和实质,配合区上、市社“创先争优”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1.认精神文化建设为源动力,构建“和谐”竞争的发展格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我们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抓经济建设的同
时,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对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职工社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干部职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系统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影视宣传等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使供销人诚实友善,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的道德价值观得到了提升,树立了合法经营、热忱服务、和谐奋进的行业之风。
2.以“管理”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引导企业规范运营、科学发展。管理文化是基层供销社文化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管理出效益,把管理融入到基层供销社文化建设之中,重点在制度建设,其有效性存在于各种规章制度、办法的科学性之中。自去年底,区社党委、理事会围绕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精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管理文化得到丰富和完善。只有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才能使广大干部职工在实践活动中有章可循,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以道德文化建设为底线,加强廉政建设。基层供销社是依法治社、依法管社的具体实践者,担负着经营与管理等重要工作。如果没有廉政文化、道德文化做保障,不廉政现象就会滋生蔓延。因此道德文化建设是供销社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抓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区社领导班子、各股室、各企业都分别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人,分管领导按照责任制要求以身作则,并经常过问、督促,检查班子和各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开展及落实情况,特别
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惩处,不姑息,不迁就。全系统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过硬,系统的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扎实推进。近年来,全系统未出现大的违规违纪事件。在系统内构建起了廉政文化防腐体系,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了反腐倡廉工作中,营造了以廉为荣的浓厚行业氛围。
4.把基层化改造作为重点,重塑供销形象。基层供销社的形象是整个供销社工作在社会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单位形象的树立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建设。今年以来,全系统按照区上的工作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内外部环境整治活动。我区的基层社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为了抓住城市发展“西进、东阔、南移”和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同时改善基层社经营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益门供销社抓住市区提升南大门形象的有利时机,及时提出了益门供销社北院综合楼的建设。城区生产资料公司预计对高家镇闲置的院子进行开发,建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高家村的各项农副产品提供一个交易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近几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趁势而上,在文化建设领域做了一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这次的调查过程中,我区供销社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现实中供销社文化总体上处于较低的层面。一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的不景气,各级甚至单位自身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高,外界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大,投入不足,研究不深,文化服务功能较为薄弱。二是文化普及不够广,部分干部职工对供销社的历史沿革,包括体制、性质、宗旨、发展历程等不甚了解。三是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载体没有建立起来,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很少开展。四是全系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和文化背景参差,人
才队伍亟需加强。五是一些由政策造成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造成发展空间受限。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供销社文化发展和作用发挥,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来加以解决。
四、几点体会:
1.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塑造供销精神。要大力塑造具有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供销合作社精神,它是供销合作社发展之根,前进之本,力量之源。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传承和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的同时大胆开拓,锐意创新,不断塑造那种拾遗补缺、服务基层的奉献精神,那种心系“三农”,爱农为民的“民本”精神,那种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的“创业”精神,那种追求共赢、互助互利的“合作”精神,使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广泛认同,在全社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知名度,享誉度,影响力显著提高。
2.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强化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各基层供销社领导既是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和培育者,也是供销合作社文化的执行者和践行者,要不断培养和强化文化意识,并带头示范,身体力行,把文化建设纳入供销合作社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位置,与经济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和计划,有序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基层供销社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3.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不断灌输理念。要对系统干部职工加强正面宣传和系统培训,不断灌输和强化供销合作社理念,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管理风格等渗透到每位干部职工,使之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要通过宣传、演示、讨论、培训、考核、比赛等方式,使供销合作社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增强基层供销社
干部职工开展为农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通过示范感染、目标激励、感情凝聚、活跃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等各种形式,把总社倡导的价值观、敬业精神、经营理念、职业操守、为人之道等,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自然和谐地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使供销合作社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个人的自然情感、自觉行动和自我要求。
4.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坚持分类推进。区社机关要塑造优质高效的机关文化,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引领系统又好又快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推进理念、制度、机制创新,加快品牌培育和诚信经营,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中国特色的合作社文化,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理念,发挥好在新农村建设中桥梁与纽带作用;村级综合服务站要建设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提供文娱、信息、科技等综合文化服务;行业协会要打造有影响力的行业文化,加强行业自律,推行规范标准,提供诚信优质服务,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话语权。
5.要加强供销社文化建设,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系统内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以及社会上一些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权威性和影响性较大的媒体,大力宣传合作社的理念和文化,宣传系统内的优秀企业、先进事迹、劳动模范、政策措施,以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不断提高供销合作社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影响,逐步构建起统筹协调、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宣传格局。
渭滨区商务局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葛崾岘村调研报告
葛崾岘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调研报告
——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实践与思考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安排,我村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进干群关系,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进行了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葛崾岘村基本情况
葛崾岘村共辖6个村民小组,322户,1348人。2013年粮食总产量1069.3吨,大牲畜688头,猪存栏158头,羊存栏2000只,人均纯收入2400元。全村共有耕地5198亩,其中山地3621亩,占总耕地的69.7%;塬地858亩,占总耕地的16.5%;梯田166亩,占总耕地的3.2%;坡耕地553亩,占总耕地的10.64%;荒山252亩,林地364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553.3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574亩,种草500亩,园地749亩。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主要种植地膜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马铃薯、豆子等,主要养殖绒山羊、牛等牲畜。
二、葛崾岘村栽植矮化密植苹果的优势
随着果树栽培技术的革新,苹果树矮化密植技术以逐步取代稀植大冠栽培技术,成为果树发展的趋势。苹果树矮化密植是采用人为的农艺措施,使树体变矮、树冠缩小,便于管理,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结合矮化密植苹果栽植的适宜条件,葛崾岘村具备以下优势:
1、气候优势。葛崾岘村所在地气候适宜,昼夜温差大,平均
1海拔1900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08小时,年均气温10.6℃,无霜期170天左右。
2、地形优势。葛崾岘村马庄组和白庄组耕地多为塬地(塬地面积近600亩,其中马庄组集中连片栽植苹果面积为122.9亩,白庄组为230.6亩),且地块为连片的长方形,生产上适宜采用宽行密植,这种栽植方式便于管理,适于机械作业,又利于通风透光。
3、灌溉优势。葛崾岘村苹果栽植点附近有两眼机井,每天出水量分别为140立方米和150立方米,每株树苗需浇水约0.05立方米,如此这两眼机井每天可供浇灌果园大约70亩,足以保证用水需求。
4、运输优势。葛崾岘乡位于庆城县县城以西39公里处,东接庆城,南靠白马,西邻驿马、北与蔡家庙接壤。葛崾岘村位于乡政府以南,距葛崾岘乡政府8公里,东二路公路穿境而过。示范园道路由干路、支路和小路组成。干路贯穿于全部果园,并与公路相接,干路路面宽6米。支路是果园之间的通路,路面宽4米。小路又称为作业道,是田间作业用道,宽为2米。交通便利,有利于栽植、管护以及销售运输。
5、其他。我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力量,重点在赤城、白马、庆城、南庄等8个乡镇拉开苹果示范片带建设,着力推广旱地矮化密植和老果园提质改造新技术,全县完成栽植面积1.9万亩。因此近年来我县在矮化密植苹果栽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成为我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的优势,且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工作进展
1、积极动员群众,充分调动群众栽植的主动性。办事处党工委班子成员组成宣讲小组,召开群众大会,把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工作思路讲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宣讲和征求群众意见,我们的工作思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并主动参与到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中,老党员、致富能手等自觉组成工作小组并成立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工作协会,深入农户做群众工作,和乡干部自觉拧成一股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政府大力支持,着力解决群众栽植遇到的困难。一是通过与县果业局协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驻村现场培训指导,解决群众栽植技术落后的问题;二是办事处出面调动机械打通风道、挖坑、浇水,组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包户包干,解决群众劳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办事处多方协调,为群众免费提供苗木、保温膜、竹竿、农药等,解决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办事处出资购买猪皮、线绳、卷尺、白灰、喷漆等苹果栽植必需品,无偿提供给群众,可以说是细致入微,解决群众怕麻烦的问题。
3、加强科技跟进,科学管理,大大提高农民收益。截止目前,全村新栽矮化密植苹果面积500亩,其中集中连片353.5亩。我们将加强科技跟进,按照现代高效生态果园标准规范建园,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矮化苹果定植后3—4年开始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比同品种的乔化树早2—3年。矮化果树生产率较高。据调查,乔化树栽后20年,每年平均亩产924公斤,而同等条件的矮化树栽后13年,每年平均亩产1177公斤,增产20%。如此矮
化密植苹果一般定植后3—5年即可收回投资,以后逐年增加收益。
四、矮化密植苹果栽植工作的几点思考
1、群众的参与是搞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因此发动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是栽植苹果树的首要条件,也是发展苹果产业的必由之路。没有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光靠政府的推动,即使把干部“累死”,也不会干出成效。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广大农户的生产热情。葛崾岘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是成功之母。
2、过硬的干部作风是干好一件事的根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好的干部作风可以把好事干得更好,作风不好,可以把好事干砸。在葛崾岘村苹果栽植过程中,党工委、办事处从干部作风建设入手,把干部作风建设抓到田间地头,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一线体现、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成效在一线考核,干部的政绩、干部的作风、干部的口碑由群众说了算。让“会用一把剪刀”、“掌握一本册子”、“共脱一层皮”、“共沾一身泥”的“四个一”体现干部工作作风。全体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给群众讲政策、讲技术,帮群众干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了部分农户劳力缺乏的问题,给群众做出了样子,推动了工作的落实。群众看到我们的干部如此辛苦,工作上配合的更加密切了,我们的工作任务推进也就快了。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3、政策引导、政府投资和群众投入相结合是产业开发走向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只有群众投入了,才能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引起群众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在产业开发上,光靠政府的投资、大包大揽,群众不做适当的投入,是搞不好的。因为群众没有投入,就不心疼,成与败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所以不上心,终究是将事情搞不好,成的几率很小,败的几率很大,一次失败则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之后发展就更难了。我们在葛崾岘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上,就是动员群众投入一部分,政府每亩地投入苗木、地膜、浇水、竹竿、农药等费用约2000元,农户投入挖坑费用、肥料、人工费等每亩近500元。在政府大力投入的同时也动员群众做适当的投入,由于群众投入了,所以就重视,千方百计要把事情做好,完全能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成活率就会很高,就能把事情办成。
我们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真正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热炕头上坐一坐,深入农户聊一聊,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篇:葛集镇下基层调研报告
葛集镇“下基层、三走进”活动调研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根据县委要求,7月3日,在县领导贾爱玲部长的亲自带头参与下,县部门领导、镇党政班子成员共37人,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到各自联系点,开展了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7月1日,在县委“下基层、三走进”会议结束后,我镇高度重视,当天下午,召开党委成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和部署。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计生办、综治办、土管所、派出所、财政所、民政办等为成员,对调研内容、调研形式进行分工,为调研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责任到人,明确任务。
为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真正实现体民意、解民忧、促民富的调研目的,党委明确每个参与人员的责任和任务,强调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中,宣讲党的惠民政策,传达县委十三届党代会精神,深入了解村委会制度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了解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作风建设和思想观念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了解各村党建、计生、经济等工作完成情况,倾听群众的诉求,注重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帮助群众。
(三)精心组织,把握重点。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鲜活的调研资料,我们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研各村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从而对全镇工作详尽概括;二是听取老百姓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三是针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同时,为了顺利的开展工作,我们也在不断丰富调研形式,一是及时召开座谈会,在召开座谈会中,我们注重邀请基层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基层群众代表参加;二是深入农户进行走访,每一个领导干部在调研期间,均走访了3—5户农村贫困户或困难党员。
通过对11个行政村和4个规模企业的调研,全镇累计召开座谈会16次,深入农村走访60余户,调研所涉及意见达30条之多。使我们对全镇上半年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重点有了清醒全面的认识,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镇上半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党的建设工作
1、成功进行了党委换届工作。照县委统一部署,2011年3月26日顺利召开了镇第五届四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葛集镇第六届委员会委员9名、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名。
2、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葛集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董传武同志为组长,镇长李福葆同志为副组长,相关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了全镇创先活动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大会,明确要求各村在公开栏内,按规定公开承诺奋斗目标、工
作举措、完成时限等,接受群众监督。并通过“对标赶超”和争做新时期老实人工作使葛集镇每一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得到了新转变,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新强化,干部部队伍战斗力得到了新增强。在星级创评活动中,葛集镇11个村,1个村被评为五星级村,2个村被评为四星级村,其余村被评为三星级村,杜绝三星级以下村。
3、开展党员培训及发展党员工作。
一是抓好党员教育培训。举办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4期次。培训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116人次。二是开展党员电教工作。镇、村现有电教室12个,每年村委会都有DVD等电教设备,并能正常收看。三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半年来共发展党员11名。四是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7名50岁以下的农民党员,4名村干部培养成为发展能手和致富带头人,有5名致富能手已发展培养成为党员,帮带198户农民脱贫致富。五是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全镇共办二级代理75件,三级代理40件,为群众做好事实事125件。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半年来,葛集镇很好地落实了涉农惠农政策,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做到了政策落实到位,组织落实到位,措施给力,成效显著。
1、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优质无公害产品。
葛集镇充分利用公开栏,墙报和各种会议,宣传农产品质量知识,提高广大干群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配合县农业执法部门,加强对农药、化肥、种子等各种农资的监管,积极做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 3
中、产后服务,配合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和大型企业,做好水果不同时期的抽检,努力将水果农残降低到最低程度,达到国家安全无公害的标准,配合县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做好牲畜家禽的防疫和检疫工作,保证农产品上市前达到安全健康无公害。今年葛集镇白腊园、葛集村等4个村,发生大棚油桃受害事件,果农多次上访,葛集镇配合县农委等有关部门及时及时予以处理,现已进入司法程序,果农较为满意。
2、加强“一村一品”建设,搞好农产品的品牌创建。葛集镇“一村一品”建设已初具规模。重点规划白腊园大棚油桃设施栽培,新华绿宝石、黄金梨、黄冠梨早熟品种梨的栽培,贾寨村红富士无公害食品栽培,土山砀山酥梨精品园示范区、窦集为万亩黄桃种植区,葛集村红提葡萄栽植,扩大养殖品种和专业养殖规模建设。全镇大棚养鸭标准化养殖近百个;养猪场规模化建设十余家;专业养鸡场规模建设50多家,养羊规模和水面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专业养殖村,取得了很好效益。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正在积极注册一批商标,为形成品牌效应奠定基础。
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截至6月底,葛集镇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如旭光、宏远等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较好,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加市场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
4、认真落实涉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
镇配合县纪委、财政等部门,加强惠农政策的落实,对全镇农村“一事一议”“中小学收费”等各项涉农收费进行监督,保证党的各项涉农收费政策的落实。
(三)、计生工作
1、出生基本情况。截止6月底,全镇共出生婴儿 447人,其中政策内出生371人,政策符合率为83%,其中一孩出生324人,男155、女169,二孩出生120人,男86、女34人,政策内出生99人,多孩出生3人,二多孩政策符合率为82.1%,总性别比为119.12,二孩性别比252,政策内二孩性别比为395。
2、四项手术情况。6月份共落实四项手术684例,其中上环473例,结扎109例,人流98例,引产4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7%,上环到位率为98%,结扎到位率为95%。
3、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1-6月份共征收社会抚养费36万元,其中,依法强制执行1例(新华村刘新闻,已征收2.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5万元。
4、“两非”工作。上半年葛集镇共摸排“两非”案源12起,初审6起,现立案3起。
(四)、民生工程工作
1—5月份,全镇通过“一卡通”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146.25 万元,惠及全镇农村居民1532人;窦集、范集两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119人,全镇新农合参合农民5.7万人,参合率达92%,实施大病救助,报销大病救助资金9.72万元;为120名计生帮
扶对象发放帮扶补助金15.3万元;为67名学生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3万元;发放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7.43万元,通过“一卡通”将300万元涉农补贴发放到全镇1.3万农户; 11个行政村中7个进行了“一事一议”,比例为63.6%; 50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和346户重度贫困残疾人申报工作已全部结束;窦集敬老院改建扩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五)、文明创建工作
葛集镇严格按照县文明委工作部署,勇于出重拳,敢于动真格,首先,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其它相关单位任成员的葛集镇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其次,与沿街各户签订文明创建责任书,使人人有责任,户户有压力。并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一是抓交通秩序整治。通过出动宣传车、组织专人,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全面治理了整治道路上存在的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二是抓集贸市场秩序整治。对葛集街上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乱摆乱卖、骑路逢集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对各街道商店的占道经营进行了规范管理,加大了上街巡查执法的力度和密度,目前葛集镇的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现象有了较大的好转。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常抓不懈的氛围。镇委镇政府要求在葛集镇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单位、学校每星期五下午为文明创建治理日,分区分片进行清扫街道活动。通过开展重点整治,葛集镇面貌有了根本的变化。
(六)、土地整治工作
葛集镇成立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葛集镇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并制定葛集镇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并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村对照土地现状图,对辖区内农村建设有地主要是“空心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整治对象。通过认真分析、讨论、调研,首先选定葛集行政村常庄范庄自然村进行整治,涉及总户数86户,人口365人,面积141亩,治理结束后,预计新增耕面积105亩。当前,该项目区补偿标准已制订,正积极进行农户签字工作也已结束。
(七)、综治、信访稳定工作
半年来,全镇共摸排隐患12件,调处民间纠纷12件,调成11件,接待来信来访近百人次,并全部办结。
开展了领导干部接访,镇直机关镇联系村两委包村干部带案下访活动,对信访问题实行了领导包案制,重点加大了对信访交办件的督查督办工作,并成功处理了葛集镇部分村油桃药害问题而引发的上访案件,有效的维护葛集镇社会的稳定。
(八)、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镇制定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与各村及镇直机关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季度公开一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开展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制定了党员干部“四不三严”廉洁自律制度,即不以权谋私,不行贿受贿,不请客送礼,不吃拿卡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管理自己,严格管理配偶和子女。全镇11个村均开展“双述三公开”活动,“阳光村务”工
作正在验收,制定了加强镇村财务管理制度,坚持镇务、村务公开,查处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案件报告3起。
(九)、其他工作
一是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与所有镇、村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安全生产教育,岗前培训会6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3次,对全镇各加油站、液化气及烟花炮竹销售点进行定期检查。同时,抓好水果安全生产,农产品及食品安全工作,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工作。葛集镇重点抓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葛集镇范围内企业均达到了环保指标。同时抓好了饮用水水质检测,全镇农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在95%以上。在节能方面,大力实施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入户工程。目前,全镇农户沼气池达3000余座,改水改厕1135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000余个。
三是人大、统战、工会、妇联、共青团、武装工作等群众团体工作。根据各自的职能,都积极地开展工作,认真听取人大工作意见,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作用。全面落实各项宗教政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党管武装工作的领导力量进一步增强,征兵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正有序开展。充分发挥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四是文教卫工作。葛集镇对辖区内的幼儿园、托儿所的师资、办学条件、招生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进行整顿、规范,杜绝了隐患。
二、存在问题
(一)、涉及农村经济发展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通过走访,我们发现,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农民增收渠道并不是太宽,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依然缓慢。同时农民的致富的意识、能力也较低。目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2、没有集体收入。在新华村调研时,干部群众反映村集体收入少,导致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甚至出现开展活动短缺经费现象。
3、土地流转问题。村里的土地流转虽然也广泛存在,但大多在亲戚、朋友、邻居间进行,流转范围较窄,规模比较小。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这也是制约我县土地大规模流转的因素之一。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需要政府支持。
(二)、涉及新农村建设
1、新农村规划问题。各村都存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的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住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农民住房无序拆建,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等问题。
导致了群众在老宅基地建房日益增多,势必增加空心村治理的难度给政府造成困难。
2、近年来农村生活用煤、用电,使田间农作物树枝大量剩余,占据空间有的干脆倒进沟河或焚烧,不仅造成“脏乱差”,也给农村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涉及计划生育
1、李安村干群希望县计生委适当增加计生追检经费,尽快建成使用计生全国联网系统,遏制借外出打工之名,在外超生现象。
2、外出打工人员早孕检查难度大,寄回的孕检证明难辨真伪。
3、社会抚养费难征收,由村干部直接上门征收,容易发生冲突,不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望相关部门重视。
4、政策内二孩性别比偏高,“两非”案件查处难度加大。
(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
1、部分村民反映“一事一议”由于资金有限,修建的多是砂石路,阴雨天不利于行走,重车也不安全,希望村村通工程全部建设柏油路或是水泥路。
2、毛雷庄至新华村路段,已经不能正常通行,影响果品交易,希望政府加紧建设。
3、毛雷庄至葛集路段,属于镇级主干道,常年失修,不能正常通行,望抓紧铺设。
4、高寨村3条南北主干道,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需要抓紧修建。
5、贾寨村赵庙至周寨镇主干道,长年失修,不能正常使用,要重新铺设
6、葛集村套里沟由于垃圾堵塞、疏于管理,造成排水不畅。汛期造成上千亩农田发生洪涝,要及时清淤拓宽,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7、贾寨村地势低洼,村内排水不畅,汛期容易造成内涝,望相关部门拨付资金建设下水道等设施。
8、葛集村反映镇农贸市场破损严重,不能正常使用,造成占道经营、集市日交通堵塞,影响了街道整洁和居民的出行,希望尽快修建。
(五)、涉及民生工程
1、大病救助标准太高,报销条件苛刻,覆盖率低。
2、高寨村民反映,在新华村华康医院治病,用现钱看病2天能治好,用新农合一星期也治不好病。
3、毛雷庄、新华部分村民危房改造,由于家庭贫苦,希望增加救助资金。
4、多数居民享受到改水改厕的政策,仍有少数人群没有享受,希望实现改水改厕全覆盖。
5、部分村反映沼气池沼渣处理车数量较少,希望县部门给予补助。
6、窦集村民反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希望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支持培训力度。
(六)、其他
1、部分老年人没户口,入户问题能否解决。
2、党日活动党员参与率低,组织难度较大。
3、部分群众办小型加工厂,电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4、李安村仝集村内供电设施老化,经常停电停水。
5、群众农药、化肥等开支较大,希望政府给予补贴。
6、群众反映政府应加大对丧葬用品市场的管理力度,出台政策制止丧事大操大办。
7、窦集村反映朱爱芝上访问题,属涉法涉诉案件,近年来为做好维稳工作,村投入较大,希望尽快解决。
(七)、企业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部分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和创新能力弱,产品难以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地位正在逐渐下降。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想发展却无力引进先进设备,更难以开发新产品、聘请专业人才,扩大规模力不从心。目前,如何提高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利润空间,筹措发展资金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工人工资日益增高、日常开支大也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一大难题。
同时,许多乡镇企业反映,目前在贷款等方面的政策,乡镇企业未能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在制定政策时应一视同仁,切实按照市场经济规则优化资源配臵。
三、对策与措施
在这次调研中,涉及了农民增收,集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计生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百姓,让我们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满意,我们认为今后基层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搭建信息平台,服务农村发展。
镇政府要充分利用处于基层,直接与民打交道的这个平台,要建立外通内联的信息网络中转站,让外出的人员,时时将外边的信息传送回来,然后向广大村民公布,指导他们有目的地出行,涉农部门农忙之时,要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闲暇之时,要利用集会庙会等宣传科技,平时要经常普及科普知识,做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提高收入。县农委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给群众做相关指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2、加大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土地流转的宣传,总结成功经验。要对成功的土地流转案例进行大力宣传,让农民知晓土地流转的利弊
和实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土地流转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去参观、学习,进行现身说法,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合作性土地流转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求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彻底消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3、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宣传力度,切实转变村干部和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误区,让村民认识到自己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对新农村建设要引导他们坚持规划先行,明确目标定位。建设规划要遵守自然规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律,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规划好本地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努力把自己的村庄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卫生、民主政治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新农村。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对村内道路进行建设,县道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进行建设,保证村村通工程顺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属于村集体的沟渠,乡镇积极指导,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进行自筹资金,自行开挖,也可向水利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5、加大计生工作力度。积极做好计划生育漏检复检工作,孕检工作是基础,要及时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检查,外出打工的,要求其邮寄相关证明,同时,要求定期回来检查。对不遵守相关规定的,要
及时上报。
6、落实惠农政策,加大工作力度,解决百姓“难”事:(1)新村规划结合农村实际,一旦方案定下来,只要农民拥护和需要就应立即实施,从实从快解决百姓所需。
(2)积极与公安局和镇派出所联系,集中为老年人办理入户问题。同时,尽快解决朱爱芝上访问题。
(3)配合卫生部门对全镇新农合医院进行不定期检查,查处部分医院不正当行医问题,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
(4)农田水利工程和农贸市场建设,葛集镇将细心谋划,做出预算,举全镇之力能完成的我们将全力推进,暂时不能完成的,将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一定尽快完成,以此保护群众利益。只要百姓想的,能为百姓做的,我们就帮百姓办实事。
(5)加大对企业的对口支持,在资金、土地上给予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进行资金盘活,改变发展模式,寻找好的发展项目,通过建立领导干部“一帮一”制度,形成长期跟踪服务的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篇:安全文化调研报告
某公司安全文化调研报告
为学习区内先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经验,推动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跨越,2014年3月25日,电力公司安监部部长、安全管理员前往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听取了对方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经验介绍,参观了部分办公现场,与对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现将参观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某公司基本情况
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由国际著名的美国某某公司、新加坡某有限公司及某某合资成立。某公司为挖掘机和履带式推土机提供高质量的底盘系统,主要产品包括支重轮、托链轮、链条和履带总成等。
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以训练有素的员工,利用股东的力量在地区市场上取得世界级底盘产品的战略地位,在质量、时间、价值上超越客户及股东的期望。公司一向严格遵循其技术要求,从而确保为用户提供世界级的服务。
由于在税收贡献、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绩,公司连续6年被区政府授予了“百强企业”称号。
二、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情况
某公司为员工编制了生活安全常识自助手册,关注员工的生活安全与家庭幸福。在公司工作场所入口处设置“安全
提示镜”,提示每一位员工:自己才是自身安全的真正责任人,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三不伤害”。另外,为充分挖掘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公司组织员工编写剧本、拍摄安全事故案例短剧,收到了公司全员的高度评价。在公司内部杂志《某某某》设有安全专栏,公司内部计算机局域网设有安全论坛。在办公楼走廊,设有安全目标公示、安全理念公示、安全先进事迹公示、险肇事故公示等栏目。最为耀眼的,是公司设有安全CI卡(即安全持续改进卡),任何员工均可以填写改进建议,投入安全持续改进建议板中,公司设有专人收集建议,100%组织定期落实。
公司每周五有固定的停工时间,用来做健身操,或者开展其他安全活动,比如安全技能比武、安全春联比赛、参观安全荣誉墙等。在正常生产工作中、安全活动中,任何小小的好现象、好事情,经过公示被广大职工认可的,都可以得到小奖品,以示鼓励。
三、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申报经验
申报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应先向区安监局提交申报材料,包括自评表、自评报告、相关附件材料等。通过文件申核的企业,方可接受现场检查。安监局将派出考核组进行现场考核,检查安全文化“落地”情况。检查重点可能涉及职业健康、基建现场、目视化管理、劳动合同中的安全内容等,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应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评为
区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后,才可以申报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市级评审通过后,才可以申报国家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申报材料中的附件可包括: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故事集、创新成果集、职工发表论文集、安全宣传画报或漫画、应急抢险人员安全保障手册、安全培训教育教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安全事故案例集、班组建设宣传材料、企业安全宣传片视频、员工口袋书等。
某公司秉承“诚实的力量、品质的力量、协作的力量、责任的力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孕育先进的安全文化,打造一流的工业企业,为电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安监部
2014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