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范文模版]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事关大局。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选人用人原则的新要求,是全面提升干部素质的新任务。
(一)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一件大事。我们党要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必须有大批能够坚决贯彻执行这条路线的领导骨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其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联系在一起,与人心向背联系在一起,与兴衰成败联系在一起。几十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并巩固执政地位,之所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对于执政党来说,用人得当,尤其是选好用好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最大福祉,也是人民的最大福祉。过去,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领导骨干,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今天,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任务艰巨,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考验更严峻,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才能永远使党立于不败之地。
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由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他们自身的各种行为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党风、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取向。他们既肩负着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重任,又肩负着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崇高使命。他们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德是为政之本,也是为人之本。领导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影响极大。“政者,正也。”为官尤须重品德。这就要求我们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能只重才而轻德。有德之才方能担当大任。只有选拔那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高尚,具有较高执政能力的干部担当重任,我们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必然要求。“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就在于它确立了一种目标,体现了一种政策,倡导了一种风气。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用干部,就能够直接推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促进干部群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许多地方经济发展迅速,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显著,社会全面进步,干群关系密切,人民安居乐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锐意进取、勤政务实、公道正派的干部,营造了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错用了道德品质不好的干部,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败坏党的风气,危害党的事业。我们就是要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清清白白从政,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解决在用人上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培养和选拔干部历来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德与才的把握上,存在着偏差。有的把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变成“唯文凭、唯年轻”;有的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好差“无关紧要”;有的把那些吹牛拍马,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的人看作是“开拓型”人才;有的受关系网、裙带网的干扰,甚至把综合素质较差的人提拔起来,等等。由于选人用人的片面性,没有把好政治关,致使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有一部分人的素质特别是道德品质不适应党的事业的要求。现在人民群众对用人不公很有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只重才而轻德的问题反映强烈。这个问题要解决,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二)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首先要全面准确理解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人用人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德和才辩证统一。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这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不能舍本逐末。宋代司马光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全面理解德与才的关系也是颇有借鉴价值的。德和才相比,德更为关键。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做一个好官,甚至能力越强,干起坏事来越可怕,所起的负面作用更大,产生的危害更多。如今,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贤才,而不是小有聪明而道德品质败坏的歪才。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四个条件中,首要的是革命化这一条。干部队伍的“四化”,革命化是前提。这并不是说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就不重要,也不是说要把革命化与其他三化割裂开来,而是说革命化是首要的。一定要辩证把握德和才的关系,既要全面看德才,又要以德为先,对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确保用准人,防止“以才蔽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用人上的失误。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还要准确把握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的内涵,科学掌握考察把关的方法。有的同志说,领导干部的德是很重要,但比较“空”,没有标准,考察时不好把握。这是不对的,德也是实的,是有标准的。在新时期,我们看一个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道德品德,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把握。一是政治道德标准。领导干部政治道德的核心是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事业。具体考评标准包括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全局观念,有党性原则,有群众意识。二是职业道德标准。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公道正派,它要求领导干部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依法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具体考评标准包括克己奉公,按章办事,团结共事,进取创新。三是工作道德标准。领导干部工作道德的核心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具体考评标准包括坚持原则,真抓实干,勤政高效,奋发争先。四是生活道德标准。领导干部生活道德的核心是洁身自好。要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努力塑造培育高尚的人格。具体考评标准包括谦虚谨慎,以身作则,诚信守诺,生活作风正派。
以上这些都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修养和道德品格的具体体现。只要我们对干部听其言,观其行,作具体分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政治立场,当社会出现某种思潮、某种倾向或重大事件时,他怎么看,怎么想,持何态度,是否按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去做?又如道德品质,只要把一时一事的考核同经常性的考核结合起来,坚持长期仔细观察,就能够知其道德品质的优劣。
当前,看干部的“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是否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贪功诿过;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健康情趣;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正派,维护大局,团结同志。我们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把干部的“德”考察准,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来。对于那些政治信仰动摇,工作不负责,热衷于投机钻营、跑官要官、争权夺利、拉帮结伙,以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人,不仅不能提拔,还要严厉批评,问题严重的要坚决查处。只有这样才能抵制和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长为焦裕禄、孔繁森式的优秀领导干部。
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还要健全考察制度,创新考察机制,防止考察失真。一是考察干部的德要重其品。领导机关除了自身要起表率作用外,同时也担负着对干部考察使用的职能。在识人用人的过程中,才的问题相对要容易认识和解决,而德却需要长期的考察和识别。对干部的人格品行,如何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做到不间断地考察,客观准确地考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各级党委和领导机关的思考和注意。二是考察干部的德要观其行。“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干中发现人才,在干中考察品行。考察使用干部不是要听他说得多么动听,更主要的是看他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他自己带头不做,是不是说的和做的一样,要特别警惕那些在台上说的是一套,台下干的又是另一套的两面人。三是考察干部的德要察其色。要看其生活作风如何,情趣是否健康,精神追求是否高尚,社交圈是否纯洁,对色的诱惑是否有抵御能力。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贪色的人,不可能有好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更不可能有好的德。四是考察干部的德要问其财。正当收入是无可厚非的,不义之财不可取。要把干部的生活圈,喜欢交什么朋友,对金钱的态度以及怎样消费等都要纳入考察的范围,从“小节”观其“大德”,透过生活圈看他们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对那些奢侈浪费,什么钱都敢花,什么钱都敢用,见钱眼开的人要特别警惕。五是考察干部的德要知其变。人的变化是一个客观过程,对干部确实要用发展的眼光、历史的眼光、辩证的眼光、群众的眼光去考察干部,不能把人看扁了、看死了、看偏了;也不能把人看高了、看全了、看绝了。关键是要把握其核心价值观、党性原则和一贯的思想表现,必要时还要把他放到特殊环境里去摔打、磨练,从中观其德。六是考察干部的德要问其责。考察干部责任重大。要逐级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对干部的“德”考察了解不准的、选拔任用干部违反干部政策、不按规定行事造成失误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在干部任用上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受贿卖官的,一经发现就要抓住不放,坚决查处,严惩不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强调从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上考察干部,不是要求全责备,而是说干部一定要在政治品德、政治信念、政治水平、政治威信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任何人都有缺点和错误,不过缺点和错误的性质不同,是“小疵”,还是“大过”,是一般性的,还是带有根本性的,是偶然失误还是明知故犯等等,一定要作具体分析,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第二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范文模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一、德这个字的涵义:
我理解,先从字义上看,德是什么呢?德:就是品德;是指政治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责任心、原则性、廉洁性、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勇于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等等。当前,干部的“德”的体现,主要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贪功诿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健康情趣;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正派,维护大局,团结同志。德的形成取决于家庭影响、成长环境影响和后天感悟,这是一种人性的感染和影响,仅靠书本是难以形成德的。比如:我们在考核干部中德、能、勤、绩、廉一并进行,考核干部的德应该包括政治品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对德的考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应该是一个特别鲜活的、具体的做人和做事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更多地应该是处世的哲学。在这里德包括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
意识、服务意识。为什么说服务意识,因为公园是公益性的单位,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服务游客,让游客满意。在这里,是和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一脉相承的,让游客满意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所以公园的干部谈德的内涵、服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才这个字的涵义
才:是知识和才能;是实际操作层面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是在德的指引下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人将才比喻为刀,认为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以行凶杀人,医生用以做手术救人,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德行如何,正所谓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在这里,才包括建设公园,管理公园的各种能力,也包括履职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实践和磨炼,不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切实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这个词,从字面上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德才兼备就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德才兼备就是干部素质方面、选拔干部方面应遵
循的原则。习近平同志曾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德和才在理论上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但在实际中又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德也要重才,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但也决不能忽视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一贯的用人路线。
事实证明,人有良好德行,才能敬业向上,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人若无德,其才就如无本之木,难以丰茂。领导干部必须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我们年轻干部努力发展的方向都应该德才兼备,特别是公园的年轻干部更应该德才兼备。德和才都应该具备。在这两个范畴中,德是主要的,才是次要的。宋代司马光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全面理解德与才的关系也是颇有借鉴价值的。德和才相比,德更为关键。如果德弱、无德,才华的施展就迷失了方向,所以德在干部素质中起决定作用的。拿公园来说,如果一个干部只有很强的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而缺少主动为游人服务的意识,或者我们只为少数和个别人服务,没有为大多数游客服务,那么我们的服务方向就是错误的,服务成果也会大打折扣,“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德”和“才”不是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培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强调从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上考察干部,是说干部一定要在政治品德、政治信念、政治水平、政治威信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
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干部职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学习中培养,通过学习得到完善和提高;二是在生活中培养,生活是“德”和“才”尤其是“德”的训练场;三是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对于“德”高“才”不足的人,要以“德”促才,对于“才”高“德”不足的人,要以“才”育“德”,所以要坚持以德为先。
第三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本站推荐)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对新时期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指明了努力方向。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当前,党中央郑重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这既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特殊要求。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领导干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至关重要的。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不仅是个人行为,在党内和社会上往往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领导干部只有思想品德过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信服与支持,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前苏联之所以会解体,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领导干部的腐败。斯大林上台后,强化了官僚体制,建立起一种盲目服从上级的“等级制度”,并赋予各级官员种种特权,在庞大的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个被称之为“官僚特权的阶层”。随着苏维埃社会等级结构的形成和固定,执政党领导阶层开始搞特殊化,不仅要求权力和威信,而且也要求物质财富和生活享受了。表面上的平等和公平是遵守了。可是,同时却开始尽一切可能地建立‘地下’优待和特权制度。最终导致腐败盛行,进而失去人民的支持导致国家解体。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德与才的关系,始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也重才。以德为先,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失去“德”,就失去了提拔重用的基本资格。这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不能舍本逐末。宋代司马光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全面理解德与才的关系也是颇有借鉴价值的。德和才相比,德更为关键。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做一个好官,甚至能力越强,干起坏事来越可怕,所起的负面作用更大,产生的危害更多。当前,看干部的“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是否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敢坚持原则,不回避矛
盾,不贪功诿过;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守法遵规,保持高尚情操、健康情趣;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作风正派,维护大局,团结同志。对于在“德”的方面不合格的人,坚决不能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对于已在领导岗位上思想品德存在问题的人,要严肃批评教育,严重的必须坚决调整下来,以免有才无德的人危害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光有德不行还要有才,有德只是一个基本条件。一个干部有德无才,政治上虽然可以信赖,但难以托付重任。历史上庸才误国的例子比比皆是。袁崇焕是个将才,但不具备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只是小可之才。二三十万明军败于清兵之后,毛文龙以一百九十七人一举收复镇江,占据了以皮岛为中心的二十余东江海岛,聚合了约十五万散兵游勇,成为牵制清兵的海上雄师,多次给清廷以致命的打击.由于皮岛战略地位重要,而清兵又没有水师,所以只能被动挨打。崇祯命其镇守辽东,袁崇焕假称王命以十二条大罪擅杀东江毛文龙,是自毁长城之举。毛文龙没有死于敌国之手,而是死于窝里斗,死于他的顶头上司之手.毛文龙一死,十余万东江兵迅速瓦解,数万投奔了满清,从而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因此,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把握、来贯彻,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而不用那些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干部群众信不过的人,不用那些跑官要官、投机钻营、只为自己谋名利的人,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怕得罪人的“老好人”,不用那些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混日子的人,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今天,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任务艰巨,国内的腐败问题、民生问题、金融危机、疆独、藏独、台独等分裂祖国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南海问题、中印问题等更加严峻。各种风险、挑战、考验,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才能永远使党立于不败之地,保持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使中华民族顺利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XXXX
第四篇: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官死了,阎王审理后要治他的罪,官的魂魄大喊冤枉,说“我没有罪,我做官非常廉洁”。阎王说:“我用木头做一个木偶立在庭上,连水都不用给它喝,岂不是比你还廉洁,你除了廉洁之外,一无所闻,这就是你的罪。”于是下令将此官炮烙。这则寓言,含意深刻。为官之人,如果没有民族、国家责任,私德再好,亦不能称为“有德之人”,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同样,只有公德,不讲私德,更不能任用。我党历来重视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学习和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经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讲出一些利国、利民的大道理,知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为什么仍然有不少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这是因为他们的私德不好,在没有监督的地方,抑制不住体内的“恶”,对上对下不一样,台前台后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从而滑向犯罪的深渊。私德不好,是因为不能“慎独”。“慎独”就是
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有没有法律追究,你的行为都对得起天地良心。古云“三尺头上有神灵”,“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就是说老天的眼到处都是,满天的眼看着地上。能否“慎独”,是判断私德好坏的重要标准。
陶行知先生说:“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是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为重要,私德是公德的根本。”此言诚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要看公德,更要看私德。
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机制
司马光认为将权力交给“德才兼备”的圣人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圣人,君子也可以,如果圣人、君子都没有,宁愿选择庸人,也不把权力给小人。因为君子有德,其才可以用来为善,才越高,为善就越大;而小人无德,其才是为恶的工具,才越高,为恶就越大;庸人无德无才,就算想为恶,也非常有限。所以,“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虽然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但他的这一段话,为“以德为先”作了很好的注脚。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只有“德”而没有“才”,难以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反之,“德”高“才”浅,也只配去做一个好人,而不能当好一个领导干部。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才”而缺“德”,那么他的才越高,干坏事的能力就越强,对人民的危害就越大。“德”和“才”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方向盘掌握得好,汽车就能正确地行驶,否则就会误入歧途,而且发动机功力越大,破坏力就越强。近些年来,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时,“多蔽于才而遗于德”,片面强调“高学历”、“年轻化”、“胆大有冲劲”,看政绩只看“显绩”,一味追求“政绩突出”,致使一些有“才”无“德”、有小才无大德的“小人”和“庸人”混进了党的干部队伍,这是与“以德为先”相违背的。
“以德为先”,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机制,就是要从“公德和私德”两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建立健全“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的育人机制
“德”和“才”绝非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培养。一是在学习中培养,通过学习得到完善和提高;二是在生活中培养,生活是“德”和“才”尤其是“德”的大训练场;三是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对于“德”高“才”不足的人,要以“德”促才,对于“才”高“德”稍不足的人,要以“才”育“德”。
世上没有至纯的“大德之人”,也没有纯粹“缺德之人”,“德”就是一个“善”进“恶”退的过程。有“德”的人,就是能够用自己的“善”去遏制体内的“恶”,使“恶”被抑制、不表现出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的人“德才”平庸,但处事圆滑;有的人“德才”兼备,但棱角分明;有的人工作业绩突出,身上却总有与工作无关的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因此,我们的领导者,要了解每一个下属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以善其用。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并不是求全责备,而是说干部一定要在“德”上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要在“才”上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因此,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用人所长。德才兼备,破格使用;有德少才,培养使用;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建立健全“知耻明辱”的律德机制
对为官者而言,“知耻明辱”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为官一方,如果不知耻,危害的不仅仅是周边人,更是整个国家。所以,管子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对领导干部而言,如果不能“知耻明辱”,那么他的地位越高,国家所蒙受的耻辱就越大。反之,“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知耻明辱”,一靠自律,二靠管理监督。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把培养辨别荣辱的“羞恶之心”和“知耻”之心当成“立人之大节”,努力做到“行己有耻”,“耻其言而过其行”,自觉培育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法纪,要像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爱护自己的名节,“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人生富贵等物质上的得失是暂时的,好的名节却是不朽的。另一方面,各级组织要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德心”无法感知,“德行”可以监督。各级组织要将干部的生活圈,喜欢交什么朋友,对金钱的态度以及怎样消费等都纳入监督的范围,从“小节”观其“大德”。官品源于人品,人品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让领导干部的德行始终处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第五篇:演讲稿: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企业理念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在组织和谋划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指导思想的行为准则。没有企业理念就没有自觉经营。就如在漆黑的夜中,不辨方向,不知所从。即使陷进泥沼之中也无力自拔。
我们今天倡导“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企业理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德,既品德的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对于“德”,我们新时代的员工应赋予新的意义,它应该指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小团队中有凝聚力,宽广的胸怀与气度,勇于承担责任,肯定他人成绩,服从组织,对公司忠诚等。作为企业管理者就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凡事要从全局考虑、不打自己的小九九,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气,付出比普通员工多得多的努力、汗水和心血,这样才能逐步提升自己,适应公司的发展趋势,承担更大更重的责任。也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带动和鼓舞全体员工的士气,更出色地做好工作而赢取利润;同时,也促进普通员工提升自己的素养,努力做到德才兼备。
二:才,即知识和才能。关于二十世纪的新型人才它还应该是指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创新思维对事物的发展就不具备充分的观察力分析和判断,就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其次还要具备创新能力,立足本职工作,利用自己所学,提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意,为公司节约能源,提高工作效率。
三:德才兼备,以徳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我们应坚持两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发挥,才靠德统帅。《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堪称千古歼雄。有识才之目,用才之术,容才之胸。比如,关云长降汉不降曹,容之;过五关斩六将,容之。可曹操偏不容杨修,为一句“鸡肋”口令,借故杀杨修。杨修在曹营官做的不小,行军主簿,管钱粮属肥缺,他也曾得到曹操的欢心,受命教其爱子曹植诗文。可聪明人的毛病是,有一点阳光就灿烂的满天霞光。侍才傲物以是危险,杨修的悲剧还在于,他那点小聪明,不过就象今天电视台弄的“抢答题”、孔乙己“回”字有几中写法,既不象荀或那样为主公巩固后方,又不如郭嘉历经战阵频频出谋划策。有如《围城》里的方鸿渐,说两句没盐少油的俏皮话还行,真要治学谋业,可谓一筹莫展。这样的聪明在别人看来,不仅不值钱,还多少另人生厌。可见,德是才的根本,德者才必高,才者未必有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的组织,就会显的浮燥与媚俗就没有凝聚
力和向心力,就留不住人才。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创造人。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公司员工的思维模式进行重组,也在此过程中统一了观念。面对变幻不息的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与我党我的同伴们将在日常工作中饯行文化,宣传文化,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溶化丰富文化的内涵,共同营造公司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与公司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