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顾冠群在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顾冠群在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校今年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会上,党委书记胡凌凌云同志作了重要的讲话;我也宣读了学科建设的表彰决定;校党政领导分别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进行了授牌;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胡敏强教授传达了200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以及研究生院下半年的几项主要工作;研究生院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各自分管的业务工作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具体的工作意见;学科代表、指导教师代表也作了交流;与会同志也就几个主要问题分别作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这些问题研究生院将分类整理,认真加以研究,能够更多地解决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奋斗目标,奠定了下一步工作的基础。现在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校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再阐述相关的意见。
一、集成创新,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本与核心,也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涉及到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决定作用。抓好学科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决策,也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曾多次说过,学科建设是龙头,教学和科研是两翼,加强教学和发展科研必将促进学科建设。我们也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为两个支撑点”的工作方针。
我校的学科建设一定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扬优扶新,集成创新,适应需求。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不能平均用力,只有集中精力,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才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要集中力量来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兼顾一般学科,鼓励并支持交叉学科,特别是理、工、医结合的新兴学科;创建“发展极--生长点”模式的学科新格局,形成新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扶持若干重点优势学科和若干研究领域,赶超世界一流,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建成2-3个高峰学科;我们要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推陈出新,促进学科交叉、集成,力争利用多学科综合优势,取得重大的源头创新成果。我校目前应紧紧抓住省部共建之契机,与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十五”“211工程”建设、“振兴行动计划”建设、江苏省“135工程”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各学科的申请、汇报、答辩、遴选等多道程序,又反复讨论多次,在校内分成4个“重中之重”学科,18个重点学科,12个学科群、交叉学科,20多个基础、医、人文学科以及2个学科平台等5种类型全面开展“振兴行动计划”的建设,近三年内将投入2亿多元的学科建设经费。以前一谈学科建设总是提“没有经费怎么进行学科建设?”的意见,那么现在不是说有很充足的经费,但至少每个学科都有经费,有不少学科的经费数都是超历史的,有的甚至?quot;九五“期间的5-10倍。现在的关键是怎么用好这笔经费,使之产生最大的效用?真正把力气用在学科建设上来,怎样建设好学科?如何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处于国际学术前沿和有世界性影响的学者还是很少。这几年,虽然也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包括长江学者,其中不乏有十分优秀者,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他们要确定国际学术地位还需要时间。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国内外对优秀人才空前激烈的竞争,所以,我们要实?quot;人才建设工程”,大力提高师资队伍层次;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契机,面向世界广纳贤才;多渠道筹资,扩大博士后流动站规模,充实学校科研力量和师资队伍后备力量;设立“人才引进与培养基金”,加大对杰出人才的引进和对校内教师的培养;实施“人才凝聚力工程”,其关键是用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广大教师“做东大人,建东大业”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对我校来说,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努力培养好现有的人才,为一部分正在国内学术前沿奋斗多年的年轻学术带头人创造条件往国际学术前沿去冲剌,把绝大多数年轻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引导到国内学术前沿去,让他们尽快成长为该学术领域的顶尖教授。
培养人才方面,培育“创新团队”的工作很为重要,创新团队是集成、凝炼人材的基地,也是作出重大成果的组织。
高水平的学科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为支撑。当今时代,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靠单枪匹马是难以形成的,因此,各学科一定要看准方向,同心同德,集成创新,要坚持“相关、相融、互补”的原则,建立“开放、融合”的运作模式,来促进学科的互生互长。
学科建设要“融合交叉”,就要跳出院、系行政的圈子,当然具体操作起来是会有一些困难。我校“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列入11个学科群和交叉学科。在建设过程中,管理也很重要,没有一流的管理,也难以实现高水平知名大学的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就是效益,而对一个大学来说也是同样的。我们如果管理不善,国家投入的资金就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尽管各学科获得的投入经费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有投入,然而一个学科要化钱的地方实在太多,这有限的经费如何用好?各院系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一定要认真考虑。
我校的教育管理与国内知名大学相比,存在的薄弱环节还比较多,能符合高水平大学运行规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形桑芾砉ぷ饕膊蝗茄芯可旱氖拢芾碛泻芏嗖忝妫泻芏嗷方凇QЭ瓢焓俏QЭ平ㄉ璺竦模械墓芾碇贫取⒋胧旆ǖ榷加Ω么友Э平ㄉ枘芊⒒幼畲笮б娉龇ⅰ9芾硪惨葱拢娑蕴粽剑挥胁欢洗葱拢拍芮蟮米约旱姆⒄梗挥胁欢涎罢倚滤悸罚扇⌒麓胧拍苁迪治颐堑哪勘辍R愫媒逃芾恚胄T合蹈骰囟枷喙兀鞯ノ弧⒏鞑棵哦家С帧?
谈学科建设不能孤立地局部地看问题,我希望大家要从东南大学整体来看,特别要研究多学科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复杂的优势进行超常规发展的规律,上下一心,把学科建设搞好。要引导教师在学术上的探索积极性,培育学科的萌芽,增强活力和后劲。
现在迫切的任务是把学科水平提高及学科的升级,只有不断地升级,才能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获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所在的学科有衰老的迹象,要想办法迅速进行学科的迁移,学科的改造,让它重新焕发青春,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们也有不
少的学科呈衰老姿态,衰老的学科不一定会灭亡,但如果不去改造它,难以枯木逢春,不能进化,就只能走向死亡。实际上新兴学科也有衰老的危险,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必须时刻警惕这种落日的辉煌现象,把握住方向,一个著名的教授往往不会在一个方向上搞一辈子。我们有些学科现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维持当年的辉煌很艰难,根源在哪儿?创新程度不够!保一流是保不住的,只有创新,形成新的优势,才能永葆青春。对学科也要有生命周期的观念,一个学科,如果长期没有新的方向,新的人才,新的成果,那将成为落日的辉煌。集成创新是我们工作的基本方法。集成,是有机的联合,是团结的表现。一个学科要取得进展,就要加强与其它学科之间的集成,集成的过程中,自己有优势时要谦虚,自己没有优势时更要谦虚;要甘于为辅,今天为辅,明天才有希望为主。要加强内部集成,在某种程度上,学科的交叉容易做到,但学科内部的配合却很难,这也是一个个问题。院系负责人和学科(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院系或一个学科如果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有希望。一个学科只有集成创新,才能提高其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二、笃守诚信,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既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是学校的牌子。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学校对国家、社会和青年学生应尽的责任,是我们的“诚信”。我们目前在校博士生905名,硕士研究生2945名,工程硕士生978名,还有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员近300名,在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1200多名,累计6320多名。现在全校博士生指导教师不足200名,硕士生指导教师不足800名,也就是说,每位导师平均指导8~10名,绝大多数学科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还不止这个数,正在指导研究生接近或超过一个“排”的也不在少数。
虽然学校本着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的态度,已经作出并将作出最大的努力,争取在扩大研究生规模的同时要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但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扩大规模和保证质量毕竟是有矛盾的,研究生的规模如何和可能得到的投入更加协调地同步增长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充分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是关键。
首先是导师要端正观念,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导师不仅在业务上,而且要在思想上关心研究生,要为人师表,研究生和导师是有非常频繁而深入的接触,导师的行为,思维方式、道德规范都会影响到研究生。导师学风不正,就会误人子弟,要防止导师把研究生单纯当成劳动力,要努力为他们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院、系和导师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改善研究生的工作条件。
其次是导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培养高水平的博士生是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前提的,每一位导师不一定每年都能争取到新的课题,但每位导师每年都应该有新的选题的构思。很难想象如果导师自己做的不是前沿的工作,甚至导师本身都不知道这个学科的前沿
在哪里?怎么可能把学生带到前沿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导师水平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每位导师,要积极争取科研项目,获得学术和资金的支持。
第三是导师要把好论文质量关。我们的导师一定要把好自己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关,指导一定要到位,千万不能因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太多而来不及修改就不看不修改,或马马虎虎翻翻了事。我们准备扩大随机抽取博士和硕士的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比例,逐步发展到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双盲”评审。丑话说在前,经评审和核实后,学位论文确有抄袭和剽窃的,不仅要处理研究生,也要处理指导教师。
学风的培养,知识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研究生的三大支撑点,我们的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做到“道德第一、文章第二”,尤其是导师,一定要严谨治学,学风要正。
(二)学校内部要尽快建立并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
如同企业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样,学生的质量同样是学校的生命。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培养能力,是21世纪我国人才参与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前提条件,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永恒的主题。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研究生院自然应当把质量意识作为管理和发展的自身需要,但仅远远不够,应当尽快建立并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要有质量监督机制,将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分离,要尽快建立一支研究生教育督导队伍。
首先,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在以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为目标,合理设置、扎实建设研究生各类课程,狠抓学风建设,在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上要采取措施。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要“课程要精、内容要新、基础扎实、适应性要强”,二是加强教学督导,加大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检查力度,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三是杜绝课程教学中的学风不正。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听到反映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进行处理的研究生中,免试保送生的比例较高,而很少有在职人员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是我们对免试保送生把关不严,还是在职人员学习的努力程度高。
其次,公开论文选题,加强论证把关。
选择论文课题,应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在确定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后进行研究,论文开题要集思广益,充分论证把关,切忌凭自己主观想象,热衷于赶时代潮流,什么时髦,什么流行就研究什么。自认为是在研究前沿的东西,其实早就有人做了,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没有抓住学术上的空白点,相反却抑制了自身创造力的发挥。第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无论是研究生指导教师,还是院、系、所,我们各级管理人员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管理好,尤其是博士生,对其“开题报告”、“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的管理。每年要随机抽取若干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在全校公开答辩,各院、系每年也要抽取若干名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公开答辩,在这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双盲”评审。
第四,加强思想和作风教育,以“优秀生培养工作”带动整体培养工作。
(三)面对困难、勇于搏击
1、面临许多具体困难,例如设备、场地、经费、人员编制,待遇等。
2、每位老师、每位同志,要树立为国家、为东大而拼搏的信念,要有克服困难 的勇气。“人生有几次博”、广大导师都在辛勤地指导,艰苦地争项目、搞项目,以项目经费来支持研究生培养。
3、学校的政策要改革和协调,促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校的骨干,是我校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各院系负责人和各部处的负责人,具有丰富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请大家多出主意,群策群力,共同商议,共同努力去实施、去完成,我们校党政领导希望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通力合作,共同来办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同志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同心同德,奋力拼博。希望大家树立一流意识,抓住机遇,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为把东南大学办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篇: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改革 优化结构
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讲话
刘延东 2014年11月6日
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暨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这次会议是我们教育战线落实四中全会的一次重要会议,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一个总目标,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必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依法治校,依规治教这两个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保障,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必然选择,因此它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育体系方面,教育领域的一个体现,因此我想我们学习和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也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破解我们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障碍,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自从1978年我们推行研究生制度以来,以质量为主题来召开全国性的会议,这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会议必将对于我们落实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统一认识,深化改革,把提高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应该说去年的三中全会,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们启动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全面的深化改革,今年的四中全会,我们强调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制度建设,所以我觉得确实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听了五位同志的发言也是很受启发。今天我讲三点意见。
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质量稳固提升
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同步进行的。
1978年改革开放,研究生教育也是那年开始创立的。36年来,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现代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以我们国家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研究生教育的大国。特别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类型不断丰富,基本形成了学术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并重的这样一个培养格局,新增的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是1500多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3400多,专业学位授权点3600多,培养了博士22万人,硕士212万人,可以说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持续增强。另外,高校有500多个学科进入了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前100名,前1%排在了全球第六。有50多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同类学科的前列,部分进入了世界一流。学科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此外,我们国家和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的互认的协定,合 作办学的项目达到188个,来华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留学生比2009年增加了两倍多,可以说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出现了四多的现象:来读学位的越来越多,读研究生的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学生越来越多,读自然科学的越来越多,出现了这样一个好的趋势。
去年启动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确立了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强调四个更加突出(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发)这样一个总体思路。一年来,各项工作协同飞进,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学位的授权体系日益健全,主动服务国家需求面向科学前沿。不断优化学科和类型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亦是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按照简政放权、激发活力、确保底线、维护公平这样的总体要求,取消了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等一批审批事项,构建起以政府、学校和社会这种新型关系为核心,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这样一个治理体系。
二是建立了学术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培养单位办学自主权,鼓励培养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特色,自主的调整学位的授权点,还增强了学科管理灵活性,取消了二级学科设臵的备案,培养单位可以 自主设臵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去年,全国自主设臵了402个二级学科和51个交叉学科。这些学科主要是国家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或者学科发展最活跃的一些学科,比如像网络安全、社会管理、生物信息、量子电子设备计算等这些方面。
三是改革专业学位授权审核。成绩的第一方面是学术的授权的审批日益减少。过去把拥有学术学位的授权点作为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一个必要条件,现在取消了这个条件,允许培养单位直接去增设专业学位点,并且鼓励培养单位将学术学位点调整为专业学位点,所以一年来有103个学术学位点进行了调整,从而促进了培养单位的特色发展。这是第一点,学术的授权的审批日益减少。
成绩的第二个方面是质量保障体系逐步确立,也就是注意加强顶层设计在质量保障、学位授权点的提供、论文抽检等方面一共出台了6个文件,所以这项工作还是很扎实的,在一年多时间出了6个文件。这些举措得到了各方高度认同,普遍认为标志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质量时代,这样一个质量体系有四大亮点:一是五位一体,实现了政府、学校、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这样一个情况。从过去以政府为主重视准入保障的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单位为主体,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五位一体的体系中,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完善了从过程到结果全方位的保障,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二是重心下移,这也是一个亮点,也就是明确培养单位是质量保障的第一主体,坚持以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从各个培养环节入手,来激发学生和导师的活力;三是特色发展,也就是在保障基本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培养单位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来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四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引导培养单位能够营造一个体现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文化,按照更高的标准去争创业务。这是第二点,初步建成质量保障体系。
成绩的第三方面是培养模式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这一年多时间我们系统推进了从入口、培养过程到出口这一整套。一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探索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突出专业背景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考察,完善了推荐免试,不再硬性规定推免的比例,打破了生源的壁垒,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励培养单位提高招生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扩大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的规模,招生人数占硕士录取总规模的比例,从08年的7%提高到今年的45%,专业学位的提升幅度相当大。二是改革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推动培养单位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例如有的培养单位主动邀请行业企业来参与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有的和企业紧密合作,互派导师,建立稳定的实践培养基地,有的调整培养内容,加强和特定职业人才的实际能力要求相衔接,特别是医教协同取得了巨大进展,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有效衔接。现在我也管卫生,深感医生和护士的需求太大,下一步教育部要和卫生计生委好好研究一下。最近我看科协有一个调查,说我们每年医学生是60万人,但只有10多万人进入医疗行业,可是我们的医学生的生津拨款现在是最高的,文科好像是1万2,理工科是1万5,医学生是1万8,再加上现在我们搞这个临川医学,每年是3万元,医学生的培养财政补助是最大的,但是六分之一的人进入到我们的医疗岗位,全国医生总数才280万人,你要承担13亿6千万人的医疗服务,所以这个人才远远不够。按照现在的需求,起码要培养100万医生,200万护士。我们的航空事业的发展,到2035年前,我们需要50万最优紧张的情况下,行政经费压缩5%,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减,在这方面我们研究生教育投入和奖助的水平,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据统计2011-2012年,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论文的贡献率达到了36%以上,对国内高水平论文的贡献率达到32.3%,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获奖者中80%是国内的博士,许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的研究人员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生,如清华的颜宁..北大的..中科大 的…
总的看,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展顺利成果显著,深化改革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基调,抓内涵,促质量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服务经济社会需求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方向。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统筹谋划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强顶层设计,国务院有关部门协同推荐改革,财政部发改委推动投入机制改革,人社部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卫计委等六部门推进医教协同,中国科协、中科院和社科院共同推进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大幅度提高对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支持力度。各地区各单位积极实施改革,大部分省区市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90%以上的培养高校制定了综合改革方案,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改革,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社会共识的不断提高。
在此对过去的日子里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各个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借这个机会,向研究生战线的全体同志,向关心支持研究生教育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是第一个问题,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干了些什么。
二、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质量提升的紧迫性更加突出。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生 力军,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特别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空前地提升,研究生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刻把握全球经济社会竞争新趋势,切实增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想从三个方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第一,从历史地位看,研究生教育对实现国家战略,促进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研究生教育在世界重大变革和科技创新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810年德国开创了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先河,把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紧密结合,很快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又借鉴德国的经验,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了现代研究生院制度,加强科学研究,到21世纪中叶,超越欧洲,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中心。日本在二战后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发展重点,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使大学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据统计近代以来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都是由研究型大学推动的,其中研究生教育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所以历史证明,人才的争夺从来都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出历史性的交汇,越来越多的 国家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展开了激烈的人才竞争,把如何造就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特别是高端人才,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奖助学金、出台优惠的签证政策、移民政策等方式来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像美国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提升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法案和报告,07年是美国竞争法和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基石,以及去年发布的美国的创新法案,都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研究生教育的领先地位来吸引大量的海外留学生和顶尖人才,所以去年美国的各国留学生是82万人,其中40%都留在了美国,所以美国是从70亿人中选人才,中国是从13亿中选人才。欧盟从99年启动竞争,千方百计增强欧洲研究生的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各国学生攻读他的博士学位,日本也在实施2013-2018年的五年的教育振兴的基本计划,主要就是吸引人才。
总的看,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创新体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吸引 力和培养能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形成优势。
第二,从肩负的使命来看,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实现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增效升级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进入了爬坡婆草的关键时期,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增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经济的面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的战略,基于极高的期望。从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去年两会总书记参加政协的科技组和科协组的会,到今年院士大会的讲话,还有去年的9月30号带着全体政治局成员到中关村去考察学习,前不久还在国际大会上发表讲话,影响很大。我国的技术人员达到4000万人,中国的教育也是了不得,我们1年的毕业生700万,再过十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将达到8000万人,等于人家好几个国家的人口的总和。
在这方面中央高度重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也是多次进行讨论,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深改小组就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的问题,一个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所以中央现在就是研究在十三五期间,到2020年到2030年我们重大的科技项目和 重大科技,我们的科改小组现在也在就这个东西广泛的征求意见,过去我们搞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今后到2020年前,到2030年前,我们要搞点什么,中央要求要做好整个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要把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加强中央科研项目财政资金管理不是一件小事,就这个文件我已经开了五次会,给克强同志汇报过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讨论过一次,政协常委会讨论过一次,政治局会讨论一次,这一个文件讨论了八次,我们一定要改变中央财政的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要建立一个平台,三个支柱,改变过去很分散的的建立一个平台,一百多个项目的状况,这个整合起来也很不容易,今后要有综合评估的专家库和专业机构来实施以及监督检查的体系,实现从产业链决定创新链再到资金链的纵向管理模式,把经济和科技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我想这些文件都是真招、实招、硬招。
总书记在会上讲,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给创新创造更广阔广泛的空间,让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可以说没有人才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教育的最佳结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必须要主动的服务国家需求,为推动经济保 持中高速的增长,迈进中高端,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今天上午的国务院常务会上,克强同志讲到最近看的一本书《罗马俱乐部》,讲的当前从全球资源和能源来讲,很难确保全球人类都享受发达国家的这种资源,所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当前发达国家在社会资源享受方面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了,很难让其退回去。所以当前采取什么措施呢?最好是要减缓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因为这些国家原来没有高消费,因此可以慢慢提升水平,而中国经济的衰退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经济的衰退是减缓亚洲经济发展,减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克强同志表示看了这本书以后感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在世界资源总量有线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减少亚太地区的消费来保证自己的高水平消费,而中国经济衰退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由此可见,当前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态势还是非常激烈的,在这方面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重大责任。
第三,从面临的主要问题看,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起点低,近些年发展迅速,总体来说质量稳步提升,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 比,与肩负的使命相比,与国际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的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客观的说,有些培养单位的工作重心还没有完全转变到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来,提高质量还没有成为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自觉意识,有些培养单位规模发展的冲动依然存在,在研究生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生源质量不佳的情况下,仍然把增设学位授权点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制度,有些培养单位不顾条件,仍然把增加招生指标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有些单位的“三无”导师(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仍在招收、培养研究生,有些培养单位质量控制意识不强,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薄弱环节,在论文抽检中已毕业学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不合格论文的情况仍然存在,近年来我们不合格的博士论文在7%左右,甚至部分985高校不合格的比例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几年有多篇论文被认定为不合格。
二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急需加强。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最大差距,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质量调查来看,我国博士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缺乏时代性和国际视野,培养单单位对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博士生在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利用新视角和新方法,提出独特性见解和原始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三是质量保障和监督的力度还需加大。部分培养单位质量管理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质量保障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不足,导师育人和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出口把关不严,缺少有效可行的分流淘汰机制。美国的博士学位完成率是很低的,工程类学科在65%左右,人文学科不到50%,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严格的淘汰机制。当前国内形势是进了大学就等于进来保险箱,部分学生在国内大学学习松松垮垮,到了国外就非常努力,压力很大。我们缺乏有效可行的分流淘汰机制。还有就是学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有的人请他人代写博士论文,有的博士论文严重抄袭,有些高校存在学术腐败现象,套取科研经费数额巨大,最近反贪总局也讲到了这一点,而有的导师道德败坏,影响很不好。因此没有健全的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没有严格的执行力度和举措,提高质量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使研究生教育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来汇集和造就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形成新的高端人才红利,要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导力量,要成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创新的推进器,来集成世界文明之优长,兼具跨文化对话之视野,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 流贡献力量。(第二部分,既要肯定成绩,也要看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坚持问题导向,依法深化改革
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当前研究生教育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综合改革已经全面启动,经费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实现了重大突破,多部门协同推进改革的局面已经形成,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牢牢地扭住质量的核心不动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校,使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较大提高。在这里我强调7个方面:
第一,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
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的认识见仁见智,我想以下四个方面是必须把握好的:
首先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接近180万人,其中博士生近30万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关乎成长成才的实际问题,也是关乎现代化教育全局的原则问题,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中指出,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提出了要勤学、修德、明辨、足识的要求,要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树立落实里的熟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把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创新精神、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是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新世纪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2000年,在学规模为30万人,2010年,规模达到154万,去年,规模达到179万,研究生在校规模过去七年增长了6倍,从学位授予数量来看,美国2012年授予研究生学位数量92万人,我国2013年为64万人,其中博士5.6万人,总体上反映出国家经济制度发展的一个巨大需求,但是不可否认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一些培养单位也存在教育质量跟不上的问题。2000年-2009年这一段时间,差不多是两位数的增长,2009年以后就是个位数的增长,总体上在快速增长以后速度就慢慢减缓下来了。应该说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追求质量、内涵发展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今后规模的发展必须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导师队伍的建设,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相适应,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基础上,稳步有序的推进研究生教育。明年研究生培养规模增速将控制在2.5%左右,今后一段时期增速将控制在2%左右。美国等国家在上个世纪,初始阶段也是快速发展,90年代后期开始增幅就降下来了。2000年以后,美国增幅博士在3%左右,硕士在5%左右。三是解决好服务需求与优化结构的对接。没有良好的协作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从学科结构看,要加快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特别是一些国家发展急需、影响未来发展的学科,从区域布局看,要加强研究生教育结构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紧密对接,从培养的结构看,要紧紧抓住就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合理衔接。现在部分学科的学生就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生物医学工程去年的就业率仅仅44%,现在一些社会急需的人才比如小语种培养人才不足(总理提到的,教育部应通盘考虑小语种的发展,希望今年年底前拿出方案)。
四是把握好既要借鉴又要弘扬的要求。总书记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育既要借鉴又要弘扬。在北大的讲话上,总书记指出,世界不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丹佛,麻省理工和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20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史,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规格、标准和法律保障,质量保障机制比较健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否则就会水土不服,这些年来,我们自己也有不少好的做法,所以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教育规律,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研究生,这样才能使我国研究生教育真正的办出中国特色,办出世界水平。
第二,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提升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要加强系统设计,注重个性培养,形成针对性强、更加灵活的培养模式。
一是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为标准,目标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这是各方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现行的选拔制度不能有效的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术潜质和职业能力,导师的招生权落实不够,所以要认真的贯彻落实中央的《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要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不同标准改革入学考试的科目内容,注重实行分类考试,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点考察专业素质和创新潜质,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考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注重建立申请考核制度,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的综合评价,通过这些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人才脱颖而出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是入口。
二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学士学位的培养模式。要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教结合、多学科的交叉培养,要加强课程建设,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不能为了学分拼凑课程,要强化课程的前沿性和系统性,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前沿性的满意度仅为61%,对课程提高创新能力的认可率只有50%,整体的优化课程体系需要建立规范严格的课程审查机制,形成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改革,也就是加强实践能力训练,从具体环节入手,明确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和比例,专业学位中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规范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稳定、规范的联合培养基地。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的参与,明确标准,健全协统机制,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四是发挥高水平大学的引领作用,许多著名高校的研究生规模超过了本科生的规模,这说明研究生教育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也有16所高校研究生规模超过了本科生规模,世界一流学科是高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地,研究生教育是其重要支撑,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应当把研究生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臵。通过推进改革,在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招生、课程学习、学术训练、实践教学、价值观培养、能力培养方面能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也就是说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应该以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来带动整个国家研究生水平的提高。
第三,大力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总书记在教师节座谈会上对导师提出了“四有”的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们的导师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同时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责任心不强,不关心学生,论文指导不够,没有担负起育人的责任,用人和育人的关系颠倒,学识自律不够,和其他的学术不端行为。虽然这些问题是个别的、少数的,但是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这里,应当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各个单位一定要把导师队伍建设放在更重要的位臵,调动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要改革评价机制,防止对科研充满热情,对教学不够积极的行为。要改变单一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评价机制,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训练等纳入到对导师的评价。鼓励研究生参与对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其次要提高教学指导能力,这是做好导师的基础,并不是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就强,指导好研究生也是一门学问,所以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支持学术交流和访学,重视发挥导师团体的作用。
三是强化学风、师风的建设。学风师风直接关系研究生成才成长,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用巨大,所以学校、院系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要把学风的教育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入学教育、课程学习、学术训练、实践教 学、论文开题、论文撰写和论文评阅各个环节上都要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学风教育,要把学风教育做实做硬,还要建立强硬的青年教师导师的定期培训制度,督促导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言传身教,把更多的精力融入到对研究生的培养之中,来强化导师对学生学风教育的职责,要把学生的学风情况作为导师考核的要素,要本着名师出高徒的思想,建设一支造诣精深、德学双馨的导师队伍。
第四、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培养单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第一责任主体,所以我们要加快培养单位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要科学的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单位必须要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的对象来明确研究生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类型、规模和结构,制定和本单位办学水平相一致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按照建立健全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也就是说培养单位要参照学位授予单位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规范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并有效的执行。发挥自主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自我评估制度。培养单位要定期开展研究生教育自我诊断式的评估,第三方评估,国际评估这些方面都要做好。总的来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统筹学 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来更好的确定和办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估标准,同时鼓励教师和研究生参与评估,通过评估来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要根据评估结果来调整学位的授权点,优化学科的结构。
三要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平台。培养单位每年要主动向社会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建立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调查研究生对学校、院系、导师人才培养的情况,开展质量的跟踪调查,同时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不断地改进培养质量。
第五、切实强化外部的质量评价和监督。
从国际上看,模式大致分三类:一是以社会机构监督为主导,例如美国;第二是以政府监督为主导,例如法国、俄罗斯;第三是以政府授权的社会机构监督为主导,例如英国。这些模式各有所长,我们要博采众长,要构建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规定的质量监督体系,这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学位委员会过去是与学位授权、审核为重点,现在要转移到以学位授权点的结构优化和质量监督为重点,要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快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的改革,要改革学位证书的制发管理办法,来激发办学的活力。同时要加强省级政府统筹管理和监管的职责,对于不能保证质量的要坚决撤销学位授权点。
二要完善学位授权点的合格评估制度。要以培养单位自 我评估为基础,要设计自评与抽评相结合的制度,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打破学位授权点的终身制,建立强制退出机制,恢复动态过程。
三要建立绩效拨款制度。要加强财政拨款与教育质量有效衔接的制度,对主动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学校,给与奖励。要鼓励高校自主推进改革,办出特色。
四要加强第三方的监督。要培养独立、科学、公正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起政府、高校、第三方协同配合的监督新机制,政府和高校要加强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合理的干预。特别要强调的是,加强监督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定要切实的负起责任,强化标准,明确导向,真正把质量保障监督做实、做到位。
第六、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法制化建设。
落实四中全会的精神,四中全会描述了法制中国的蓝图,特别强调要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慈善事业、社会救助和对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生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制度,完善规范,明确标准,强化监督。这是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要求,要使得每项重大决策都有法律依据,确保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在法制的轨道上顺利推进。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
一是要加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通过的学位条例 是新中国教育领域的第一部法律,30多年过去了,不少内容已经明显的滞后,所以亟需加快修法的进程,制定时主要针对学士学位,现在专业学位的发展还没有法律支撑,因此学位委员会应该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要构建系统完整的法规体系。
第二,要切实依法治教。严格履行中央、地方和培养单位的法定职责,推动学位授权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大区域统筹,扩大办学自主权,健全学位的争议多元解决的机制,使各个层面的权力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
第三要简政放权,该放的要坚决放下去,该管的要真正管好,教育部取消了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研究生院审批等7项研究生教育行政审批和评选事项,在这里同时强调,简政放权不仅要做减法,该放的放,同时也要做加法,要把一些关联性的事项打包起来,争取一个窗口或者一个平台就能解决,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进一步的改进。通过以上举措来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符合规定的治理体系,还要强调,国务院已经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研制,希望教育部要高度重视,及早的制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十三五”规划。
第七、要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是高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和显著特征。在我们国家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今天,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意义更 加重大,这种国际化不仅仅是要向别人学习借鉴,还要走出去,增强我们的话语权和软实力。
一要重视世界高水平师资的引进,也就是要筑好巢,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师资来源的国际化,同时又要把好关,真正汇聚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
二是深化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研究,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提高。要吸引和留住国内顶尖的本科生,好的大学好的学科要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的重大项目,我们要成为领导者和规划的制定者。
三要扩大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的规模。到2020年,在华留学生将达到50万人,要建立更灵活的招生制度健全奖助体系,吸引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攻读,要改进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营造多元文化。
四要要参与人文交流。现在中央把人文交流作为政治互信、经贸互利,人文交流是我们对外交往的三大支柱之一。
这几年已经建立了中俄、中美、中英、中欧、中法,我们已经同五大常任理事国和欧洲建立了人文交流的高级别的交流机制,这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起到了一个示范和推动的作用。例如中欧的人文交流,与欧盟28个国家加强交流,在当前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退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培养有好的社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来的高等教育交流,科技人员、教学人员、教师的交流是机制框架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通过人文交流的框架推动更多的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学术合作,为提高我国的研究生质量创造更好的环境。
同志们,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团结在党的周围,日益进取,攻坚克难,开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重要贡献,谢谢大家!
第三篇:校长在学期结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学期结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教职工:
转眼一学期又要结束,今天我们开这个会议既是本学期的一个结束会议,也是下学期的一个动员会议。刚才黄校长把本学期的各项评优评先的结果向大家作了通报,这个评优结果是大家在各个方面努力成果的体现,希望大家能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努力争取自己和学校工作的进一步的辉煌。一、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学期,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顺利迎接省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验收。本次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是政府工程,关系高邮在省内的教育地位和政府威信,从上到下都很重视。我们学校作为必检的单位之一,面临艰巨的创建任务。但我们不埋怨,不泄气,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内涵,使学校的硬软件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飞跃,为全市的现代化创建工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比如学校各功能室的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等等。
二是积极推进学校的内涵文化建设。内涵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不可复制的制胜法宝。本学期我们在学校的软实力上,用了不少的心思,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比如学校内外环境的改善方面,我们进一步围绕“爱”、“感恩”、“励志”等美化了校园环境;在继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成学校的“八大节”活动,本学期部分节日已经得到生动活泼的开展;学校的常规文化阵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如《丑石集》、《教师随笔文萃》得到延续,学生作品的汇编集《新月集》也将诞生,校刊《盂城特教》得到了恢复,并获得扬州市的校刊评比的二等奖;教师的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学校的文化短信快餐、至善讲坛、教师成长学校等教师发展的平台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所有这些,都是在塑造学校的魂魄,是在建立学校发展的根基。这是我们学校特色发展的命脉所在,我们一定不能丢掉。
三是积极推进学校的创先争优和能力作风建设。本学期学校积极推进以党员干部群体能力作风建设为核心的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向教职工发放调查问卷,让教职工指出我们的不足,提出批评的意见,监督我们的工作。应该说,我们的态度是诚恳的,改进是努力的,当然,成效也是显著的。“七一”期间,我校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十佳基层党组织”,这个荣誉来之不易,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的共同荣誉。
二、学校发展应该恪守的核心价值
回顾过去我们取得的成绩,对照先进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那就是成功的学校都是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机制,坚持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学校。根植于学校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长期凝聚而成的学校风气和精神等等,就是学校的核心价值。那么,概括起来,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有哪些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是我们必要牢牢坚守的:
首先是,不抛弃,不放弃。换句话说,也就是不丢下每一个学生。这一点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所确定的。不丢下一个学生,就是说,只要进来我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去教育好他(她)。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教育、课堂的教学、生活的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有这个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在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因为特殊教育没有应试教育的压力,是真正面向孩子个体,面向孩子们将来的生活的教育。尽管,因为学校的人力、设施、课程等因素,我们还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充足的个性化服务。但教育是个理想的事业,有这个理念在,我们的做法就会不一样。
其次,用良心去坚守良心的事业。特殊教育是良心的事业。对于普通人而言,提出公而忘私、无私奉献这样的要求可能过高,但我们能做到的是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良心就是爱心和责任的合体。良心是自己的道德法庭,它胜过任何外在的纪律和规定的约束。学校的制度再完美,如果想钻空子,还是有空子可钻;学校的管理再到位,如果想投机取巧,还是可以投机。更何况,教师的工作是软性的,做得多与少,深与浅,卖力与不卖力,其实自己是有很大的空间的。但是,在我们因为学生的顽劣难教而灰心丧气的时候,良心会告诉我们,我们还没有失败,我们必须坚持;当我们因为工作的繁琐而心生厌倦的时候,我们的良心会告诉我,我们既然选择了,我们就要勇于负责,就要坚持到底。人们常说,医学的结束是特殊教育的开始。特殊教育面临的都是有着各种疑难杂症的孩子,这就需要我们有超常的忍耐和超常的教育手段。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说简单一点,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失望中寻找希望,在彷徨中选择坚强,也在漫漫的求索中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增长自己的智慧。
再次,做心态阳光的专业胜任者。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本能,也是生命的终极价值所在。因此,让学生快乐度过生命里的每一天,是我们为师者的责任。要想给别人播洒阳光,自己心里先得有阳光。我们做特教老师的,常常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各种各样的失败,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生活得很痛苦,很失败,甚至会走向抑郁,引发心理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每天问一问自己:我今天是不是快乐的?我是否做好了让孩子们快乐的准备?如果不快乐,我该如何调整好自己?专业的胜任者的意思就是从事特殊教育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厚度。没有专业的素养,对待那些难以处理的问题,难以教育的对象,我们就会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需要我们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要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做好打基础的工作,不教一日闲过,分秒必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最后,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境界。我们各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的人甘于平凡,有的人勇于争先。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不希望落后。实际上,学校的发展、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如逆水行舟。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不发展就是落后,不前进就是在倒退。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满足于现状,要用谦逊的姿态、顽强的毅力,向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而且要主动地去学,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学。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和专业素养,不断否定旧我,实现自身的超越。新教师要尽快适应学校工作,合格期教师要尽快熟练教学技能,熟练期教师要提高专业成就,骨干期教师要成为学校乃至一方名师,总有新的目标,总有新的追求。对于协进组、对于各部门处室、对于学校也是如此。我们要记住的一句话是,有用心才能有关心,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三、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期望
一是弘扬正气,追求崇高。就是说,一所学校是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没有精神的学校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学校要有主流的先进价值观,包括落实在学校的各种制度文本和学校活动中的优良传统和价值。概括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对他人存在和价值的尊重、对学校荣誉的珍视、对学校规章的遵守和维护、对自我成长和实现的热爱、对精致管理的追求等等。这些价值维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利益,所有学校成员都要倍加珍惜。要让遵守和拥护学校这些价值的人得到褒奖和鼓励,让背弃这些价值的人感到落后,感到压力,让学校的正气始终得到大力的弘扬。这样,学校的精神家园才有可能建立起来,我们才能够有勇气拒绝低俗,拒绝落后,学校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二是主动作为,勇于争先。主动性决定了我们工作的质态。我们每个人都有潜能,显能是有限的,而潜能是无限的。能不能激发潜能,潜能发挥多少,跟主动性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看看那些工作做得出色,成绩比较显著的人,他们往往都是工作积极主动的人。我们要做“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老牛,不要做不拨不动的算盘珠子。我们要主动地学习提高,主动地改进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主动地与领导、家长、学生沟通,只有主动作为,才能有工作中的发言权,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人与人的差别在八小时以外”,你主动了,结果就会不一样。希望大家,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继续保持主动作为的锐气,努力耕耘好自己的责任田,确保不歉收,更要保丰收。
二是务实求真,功在细节。做工作难在一个实字。世上无难事,只怕肯认真。什么事情,只要认真了,就会不一样。做特殊教育工作,尤其少不了这一点。在学校里,有很多的管理是要靠我们的细节去体现的,有很多的事情也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去做的。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做不好事情,还会把事情搞糟。比如特殊问题学生的管理、比如培智班的早读课管理等等。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个好的习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靠持之以恒,要靠日积月累的坚持。同样的,应付一下好做,但要深入下去,做得很实在,做得有特色,就不是容易的事情。现在学校的竞争,人的竞争已经到了非常不对称的时代。要想比别人优秀,只有走细节取胜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要想做到这一点,没有一颗敏感的“细心”,没有一个个动人的“细节”是不可想象的。
四是团结协作,共创新高。如果把学校比做机器,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机器的一个零件。学校的良好运转有赖于每一个人的通力合作。在过去的一段时期,我们通过合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和汗水。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能合作的个例,比如有的老师不能够积极配合相关处室的活动,工作中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有扯皮现象等。目前,我们的学校处在进一步转型发展的节点之上,优质队伍的打造、优质管理的形成、优质业绩的凸现决不是靠一个人的单兵作战可以完成的。学校的发展,需要大家团结一心,精诚合作,共同创造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在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3日)
校长
周绪红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
学校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要事。“大”在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其质量和水平关乎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能否实现;“要”在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学研究潜力的主要标志,影响着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近两天来,大家听取了王寒松书记的致辞、李恒滨副书记关于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报告、郑晓静副校长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报告,以及研究生院负责人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若干意见的说明和学院代表典型发言,听取了各分组讨论情况的汇报。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在认真思考,深入分析,着眼未来,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把提高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
大学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质量为重。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这一论断把质量问题提到了关系高等教育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此可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国家、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已成为高校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质量优先、追求卓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根本所在。研究生培养是国家和社会赋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力量的重要依托,因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是我校的基本办学格局。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和改革,招生规模稳步增加,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持续增长,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生源和导师队伍类型、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有效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整体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深受好评的高层次人才,有力提升了学校声誉。但是,我校研究生教育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培养机制改革有待深化,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培养环境有待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进一步发展等等。面对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围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系统思考,勇于实践,形成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目标,切实抓出成效。
第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的声誉和成效是通过长期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建立起来的,而败坏往往就在数年之间。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我们要把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对各种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建设、制定质量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要倡导精英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相结合。要把这些思想、理念体现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
第二,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我们要注重理顺学校、学院、学科的关系,保证学术权力全程、全面地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思想教育融于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要进一步突出科研导向,建立动态的奖助学金体系,充分发挥招生指标分配、导师经费配套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引导激励作用,着力实现优秀导师、拔尖学生、优质资源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培育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三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接轨,进一步夯实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四是要继续推进萃英学院、隆基班、基地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善生源质量,进一步巩固我校基础研究的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站在国际前沿的创新拔尖人才。总之,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是建立质量保障机制、结构调整机制、资源调控机制和资助项目竞争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明确各培养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过程管理,完善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体系;在完善激励机制、奖助制度的同时,健全对缺乏学习动力、学风不正以及无法完成预定学习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在课程教学、中期考核、开题报告、毕业答辩、学位评定各环节的分流、淘汰机制,没有分流淘汰机制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要切实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有步骤地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培养,使导师的学术水平向国际学术舞台延伸,研究生的培养水平用国际先进水平衡量。
第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自古“名师出高徒”,导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在导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导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首先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要求我们的导师以自身品行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和聘任聘用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导向,引导导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引导导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带领学生健康成长。二是要提升导师的学术能力。要继续做好教师出国培训进修和攻读学位计划,要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中,锻炼导师队伍,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开阔选聘视野,完善选聘办法,建设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更加合理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导师队伍。四是要健全导师动态遴选、考核评价制度,对不认真负责、学风不正的导师要有退出机制和问责制度,没有导师的动态遴选、退出机制和问责制度,同样不会有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
第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协同创新是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也是提升学校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利用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要利用校内外、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校地、校企、校院(所)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要借助重大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和科研基地、企业的创新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训练。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调整结构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规模、结构、质量是高度关联、互相影响、决定办学效益的三大要素。结构问题与质量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结构失衡本身就是质量问题的重要表现,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必须把调整和优化结构作为重中之重,离开结构空谈提高质量只能是空中楼阁。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而言,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能进一步集中学校有限的人、财、物资源,结构调整的标准是使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和学术发展规律,结构调整的关键点是把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第一,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布局。国家学位授权审核政策调整后,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学位授权学科发展快、增幅大,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但校内各学科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首先,我们要着力加强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建设,瞄准国际前沿提升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使更多的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建成数个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其次,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学科领域的建设,注重部署和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和改善民生等相关的学科,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加强新设立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建设,促进校内各学科协调发展,推动学科交叉。
第二,调整研究生培养类型结构,构建学术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稳步发展学术型学位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是专业类型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和重点。一是要以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为主导,从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入手,以强化科研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改革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批活跃在学术前沿的创新性拔尖人才。二是要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中心,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一批一批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优化各类资源配置,把改善条件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保障
在欠发达地区举办高水平大学,是我们的基本校情。中央财政拨款有限,研究生学费收入有限,地方支持有限,但研究生教育成本却不断攀升,特别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科研实验条件、学生资助力度、国际交流机会在学生培养成本中的比例提高,研究生教育经费不足的局面难以根本缓解。如何用好现有经费,集中优质资源,不断改善培养条件,是我校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保证教学经费优先增长,保证人才培养经费足额落实;要加大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所需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严禁挤占挪用研究生教育经费。
第二,要着力改善研究生教育条件。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导师办公室、研究生学习室等硬件建设,缓解供需矛盾,保证良好运行和高效利用。加强文献保障系统建设,强化数字文献和特色文献引进,提高文献情报服务能力。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建设综合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科研协作共享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综合校务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及学校数据中心,为研究生教育提供更好的信息网络环境。要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生活待遇,特别是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学金制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潜心向学,安心研究工作。
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把端正学风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诚信的学术环境是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进一步活跃学术空气,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学术生态的变化,社会上有些学者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故意炒作;甚者丧失学术道德,抄袭剽窃。在我校,这种现象也有发生,对其危害决不可低估。若不采取果断措施处臵,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给学校声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要坚持教育和治理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学风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把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结合起来,推进学风建设,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充分发挥学术管理机构在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落实责任,严格执行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同时,对不负责任的恶意举报,证据清楚的,对举报人要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和处罚。第二,研究生导师要率先垂范。导师要教育研究生在文献检索、开题论证、田野作业、试验分析、建模计算到撰写论文全过程中都要坚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使研究生明白,保持科研诚信,崇尚科学理性,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研究上的挫折和失败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而学术上的不端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同时,积极营造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学术生态,坚决杜绝伪造、剽窃、抄袭、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导师要勇于担当,不得将自己应该承担的学术责任推卸给学生;不得以导师的身份占据完全属于学生的研究成果或不按照贡献大小依次署名;不得以“学术大腕”的身份带头破坏规章制度。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学校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坚持“提高质量、调整结构、改善条件、端正学风”的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各类资源配臵,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努力实现“质量有提高、结构更优化、条件有改善、学风更优良”的阶段性目标,实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由学术学位为主向“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转变,由规模发展、增加授权学科向“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的转变,考核评价方式以数量为主向“创新、质量和贡献主导”的转变,推动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第五篇:校长卢建军在我校2010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卢建军在我校2010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
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回顾过去,面对现状,展望未来,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学校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客观分析、勇于正视、科学应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质量意识,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措施,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现代邮电大学的建设进程。
一、近年来教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学校不断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管理不断加强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培养目标和方法,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的研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坚持质量生存,特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培养模式创新。学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在院系调整的基础上,推进了专业建设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完成了新一轮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同时,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企业对接定制培养”、“3+1创新教育培养”等多种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了学生就业,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五年来,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共计125项,投入经费100余万元。获得陕西省教改立项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与创新,健全修订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三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健全了学评教、教评学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以及院系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完善了专业教师兼任学生班主任制度,实施了开放实验项目申报制度,试行了实验班课程学分臵换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了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二)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等7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特色专业,通信原理等9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4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市场营销教学团队、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现了零的突破。“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师自编教材32部,计算机相关课程教材被评为获陕西省优秀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精品教材,并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校以构建“三层次实践教学硬件平台”体系为目标,五年来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加上自筹资金,共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显著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先后完成了5个基础实验中心,24个学科专业实验室,6个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学校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面向信息化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计算机与微电子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学校通过积极的校企合作,建立了19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和69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全校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健全完善鼓励个性、全面发展的用人机制,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国内外培养和引进工作,去年9月份开始实施的“百名博士引进计划”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提高了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现在,学校有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人,双聘院士6人,外聘客座教授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计20余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风学风建设措施得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促学风,以良好的校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强化日常教学运行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评奖评优,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优良师德师风。不断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建立了良好的学术风气。
(五)学生科技活动质量不断提高,各类竞赛成绩显著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科技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5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大赛中获奖达6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00余项,成绩显著。
老师们、同志们,回顾过去,学校教学条件、管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办学实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分析现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教育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强化质量,突出特色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教育管理机制还滞后于教学工作发展的需求,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完善;三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要进一步理顺,教学的方法、模式、内容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四是专业建设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教学队伍建设水平还需加强,教风学风需进一步改善;六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资源使用效率需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后勤保障有待加强等。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和不足,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创新理念,深化改革,团结一致,破解难题,努力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二、今后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我校实现跨越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强化质量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服务与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讨论,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质量与特色是生命线的全员意识,进一步明确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变,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正确处理好本科教育与其他层次教育的关系,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定期研究如何服务教学一线的机制。教师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自主成才和自主创业。要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要不断创新、完善学科专业规划与专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大纲修订工作,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着力加强教学质量的客观分析、科学评价和有效监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抢抓战略机遇,强化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形成自身特色和强化办学优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战略机遇,下大力气抓好试点工作,选择基础条件好、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积极申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确保3-4个专业入围卓越计划。同时,我们要遵循专业建设自身规律,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和完善符合西邮自身发展战略的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在加强电子信息、邮电通信、信息安全、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应对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以及两化融合等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在加快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的同时,抢抓有发展空间的新兴学科,加强新兴专业的建设力度。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建立动态的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与完善机制,强化专业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坚持以质量和特色为导向,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创新教育模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在同类院校中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三)加强课程建设,强调教研统一
加强课程开发的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臵,理顺课程关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素质拓展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和课程内容的实时性。规范素质拓展课的设臵,加强素质拓展课的质量审核,尝试多样化的开课形式,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紧跟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掌握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课程内容,鼓励创新型的课程开发,科学应对行业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同时,强化教学和科研的协调统一,积极促进教师教研一体化,努力推动学生学研一体化。把教授作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提高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的比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科学研究的内容、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到相关学科及行业的前沿知识,弥补IT行业知识更新快、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建立学术概念,培养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规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以人文修养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术能力和人文精神兼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紧跟社会需求和行业动态,配合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继续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和实训中心,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作用,推进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为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臵,理顺管理体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共享度,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开放运行机制,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由创造创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不断探讨和完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和灵活的考核方式,构建与理论教学协调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实验人员的培养与培训,提升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效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施。
(五)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整体水平
继续加强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力度,着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实习基地等为基本教学组织,以课程、专业为建设载体,积极探索建立创新培养模式的教学团队,设立教改课题,开展教学研究,积累教研经验和成果,着力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新突破。
不断健全完善鼓励个性、全面发展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作用,提高外聘教师授课质量。不断健全教师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大师资培训投入,支持教师国内外进修、培训与交流,强化教师培训管理和考核,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继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完善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制度和答疑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师担任班主任与本科生导师制,落实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教师岗位绩效考核,建立尊重客观、有利发展、分类指导、科学合理的创新机制,关注教师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
(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行教学工作二级管理,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二级院系的办学主体意识。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管理等与管理体制配套的各种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教学信息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加强进教学资源共享,促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健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和监控体系,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为师生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
(七)培育优良学风,维护学术诚信,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要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促学风,以环境育学风,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认真做好入学教育与引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 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奠定良好学风的思想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学风激励机制和学风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学业预警机制。加强校园环境治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学管理部门、教辅部门及后勤保障服务教学一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职工全员育人的意识。重视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努力推动广大学生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诚信修养和品格意志,不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要继续加大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图书资源和人文环境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发挥学校自身技术优势,加强校园网尤其是网上资源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数字化教务管理和教学应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全面提升西邮数字化校园水平。同时,要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为一线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老师们,同志们,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充分挖掘和发挥我校自身特色优势,紧跟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快速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