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青明:生本教育心得
“生本教育”学生还魂的仙草
阅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本教育专辑》这本书后,我写下了如下感悟。
乍一看这本书名使我莫名其妙,不是要阅读高效课堂的书吗?怎么是“生本”呢?我从教以来可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怀着一份好奇一种探秘的心里我走进了这本书。读后才知道“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和研究实验总结出来的,这种理念与模式被人民教育报道后,许多学校到广州区学习。生本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轰动效应,已被看成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模式。生本教育,主张在教育学的关系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主流的教学价值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遗憾,站在讲堂上,我只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缺少知识,缺少学习热情与方法的孩子,而忽略了她们自身的学习需求。每到考试之前,我也是很担心很害怕,不停地查缺补漏,唯恐有疏漏的地方。学生犯错误的时,我也只是觉得他们是行为失控,因而强行校正。很多时候,我都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其实把学生当作独立生命个体,尊重学生,敬畏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在每一次上课前,我都要查找材料,充分准备,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成了我展示材料与学识的舞台,我的潜能被激发了,平时我少言语,课堂上我滔滔不绝的讲我认为有用的知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校实施高效课堂之前,当时评课时领导说我的模式传统,我还不以为意,甚至觉得自己讲的知识重点做到突出,难点做到突破,这怎么就不好了呢?当时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啊!可是有一天我看到中央教育频道的一个采访节目,讲的就是一个大学的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故事。学生最后都表示喜欢自主学习,喜欢新的教学方法,而不喜欢“满堂灌”的课堂。这个节目让我如梦初醒,如果我还坚持走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那么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学生厌弃课堂而学生呢?
很多时候我在遇到学生学不懂的地方,惯常的做法就是讲,反复讲,练,反复练。这是以前一个非常优秀语文前辈告诉我的。开始时我如获至宝,课结果呢?学生听烦了,作厌烦了。成绩又怎能提高?这种做法真是太急功近利了。所以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去做,去感悟,自己总结,最后学以致用,让他们主动猎取只是。
其实我想,无论是生本教育,还是高效课堂,他们都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地方法和理论。名称不同,内涵一致。追求高效,不是只求高分,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疑难,合作共赢。只要坚持以生为本,那么我们就能还学生一个更加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扼杀。
第二篇:林青明:问题生转化工作计划
问题生转化工作计划
泰来农场学校林青明2010-2-27
“问题生”这个词语所有的老师都不会陌生,这样学生在我所任课的八年、九年都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在班级中表现出来的问题非常突出,难于管理。他们的表现有如下特点:
1、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足;
2、生活习惯较差,毛病易犯难改;3心理问题突出,不够阳光自信;这些问题有一点就已经很让人头痛,更何况这些学生是兼而有之,因此班主任工作的管理难度可想而知。然而管理学生不应只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任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义不容辞的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因此本学期伊始,我就把问题生的转化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工作任务。针对目前的问题生状态,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学多学生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学生的态度问题,学习态度的问题主要又在于学习兴趣的缺失。在课堂上他们表现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老师讲的内容听不进去;长此以往学生就变成问题生。老师让牢记的重点懒于记忆;老师布置的任务没能认真、及时的完成。虽然我负责八、九年级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做好笔记。但也有一些同学没能按要求去做,如支佳惠、陈英瑞、范鑫、许峰、黄复顺、李志强、刘鸣、王秋迪等等,他们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期末考试语文都没有及格。李志强、范鑫大有放弃学习的态度,在班级里坐不住板凳,自习时表现出很烦躁不安。这样的学生如果在班级中占很大比例,放任自流,整个班级的学风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掉队的、和即将要掉队的学生召唤回队伍中来,我想这是我的责任。对待这些同学,在生活中要多关注,要更有耐心,要充分信任他们能够赶上来。在课堂上,要尽量把基础的问题提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找到一点幸福的感觉。在内容上,要努力搜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料吸引学生的眼球。使问题的学生不再被忽视,让他们真正回到课堂当中来。
二、纠正学习习惯。问题生的另一个问题是学习习惯差,例如:课前迟到、课上说话、搞小动作、看课外书、淘课。恶劣习惯一旦养成,将很难改正。而问题生的习惯早已养成,不改掉这些坏习惯就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成绩更是无从说起。改掉问题生的恶习容易吗?当然很难。但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有一定的改观。九年级的程超、沈超、李超、李桐上课经常迟到,老师一问借口很多:不是“下课晚了,就是“肚子疼”就是不能从自己是身上找原因。对待这些学生要坚持原则,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能动辄训斥,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改正毛病。要从心理上改变他们的观点,通过改变思想改变习惯。对待这些学生更要建立较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因为问题生习惯难以改掉,就和他们对立起来。只有老师亲近学生,学生才能信任老师。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生工作的开展。
三、调整心理问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突出,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缺爱心理等,当然存在的心理问题不止这些。心理问题的诱因也各不相同,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学校的。例如八年级赵月、九年级的周默现存的问题不能说和他们的家庭现状没有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家庭生活的不和谐,直接导致孩子爱的缺失、自卑、暴戾、甚至仇恨心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解心灵的积雪,也非一日之功。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准备。把更多的爱奉献给缺爱的孩子们;把更多的阳光撒向自卑的孩子们;把更多的理解施予逆反的孩子们,总之一句话,育人为本,塑造学生心灵。
总之,学生的问题,就是我的工作。学生的发展,就是我的思考。相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哪一个学生也都会有他的优点,也会有他的不足。成绩差点的同学可以劳动的很好,成绩好的同学思想未必没有问题。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多一份爱心,就会多一份惊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林青明假期培训心得
假期培训心得
假前我校为了响应分局对教师全员培训的号召,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学习、受益匪浅。
培训的内容主要有:课堂改革与学校管理;中华传统文化论坛;高效课堂培训;为自己工作、感恩孝道。学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加快乐充实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将培训点滴心得总结如下:
一、为自己工作
李强老师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懒。要想不懒,制度管。”人之所以会有懈怠、懒散的毛病,是因为我们总是把理所当然该做的事情当成是被迫无奈的事情。“为自己工作”这句话应该深入人心,只有想着为自己工作,干工作才不会感到太累,结果也不会很好,为自己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潜力,把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
二、追求课堂的高效
高效课堂培训《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其中六环节教学很切实际,1、利用学案进行预习;
2、自主学习是关键;
3、预习展示训反思;4合作探究是核心;
5、练习检测和巩固;
6、评价反思才提高。这些环节全面的概括了了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又将本校“四标”教学法和高效课堂有机融合,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增强了教者的信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
二、要“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三、传统文化润心田
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水实验的图片,贴上不同词语标签的水会产生不同的结晶,那些美好的词语爱、感恩,看到的是美丽的结晶体;那些如仇恨、嫉妒样的词语,看到的是恐怖的结晶体。心灵是一面镜子,映出假恶丑,也照出真善美。“爱人者,人恒爱之”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世界会更美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总之,假期培训开阔了我的视野,坚定了我们信心,我们会踏踏实实的讲教学工作的每一步做好。
第四篇:生本教育心得
“生本教育”学习心得
朝阳湾中学
关秀平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生本课堂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的激情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生本课堂让老师感受到职业幸福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生本课堂上,老师的引导、点拨、评价功能要做的恰到好处,老师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第五篇:教育走向生本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心得
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听了《教育走向生本》这一节课,我感触很深。认识到生本教育就是真正认识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必须依靠学生,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给予我很大的启示。
在生本教育中最重要的仍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就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材观和学生观,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而且把学生作为具有发展权利的主体。使他们能够充满自信、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发展。讲要精讲,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教师要变多讲为少讲,直至不讲;学生要变多听为多说,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还要采取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允许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多样的方式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走向生本教育体系,实质上是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当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激发的时候,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出色的考试成绩,更多的是教育改革将迈出新的步伐,人的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变得聪明、变得智慧。为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天性和潜能。一个人依靠自己学习天性来思考,往往要比在种种后天的框框和局限里的思考宽广得多、敏捷得多。生本的课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上老师说得少,学生就说得多,老师做得少,只是引导学生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学生从中感悟了,就形成他们头脑中稳定的精神财富。一切相信学生,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老师是依托学生资源,唤醒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让他们自主地学习。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
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和以大众教育为本位的素质教育,这就是生本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时代在不断进步和更新,我们在惊讶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教育只有真正为了学生,才能有正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激发学生发展和创造的能量,才能使教育质量和效率出现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