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体会与反思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体会与反思
新建路小学王燕红
5月9日到10日,县教育局进校组织全县四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在自己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一直比较迷茫,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总是四不像,同时在教学质量的压力下自己也放不开手脚。通过刘宏武校长的培训,给了我一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让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摒弃了过去对高效课堂片面的认识与做法,不论从理念方面还是实际操作上,如同走上了阳光大道一般,眼前豁然开朗,的确是受益匪浅。
在培训的过程中听到了张莉老师的示范课,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了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了风情。反思自己的教学,放手还远远不够,生怕学生说不到,牵引太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相信他们一定会学习的,学习得也会更深,更透,在关键之处,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收获的同时,我也存在着困惑,针对这节课来说,整堂课教学顺顺畅畅,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思维碰撞之处,教师讲得的确是少多了,但这样是不是少得可怜。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这里教师怎样的引导,时机如何把握,深度如何挖掘。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体会与感悟(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体会与感悟
东关小学张晓红
本学期,在褚校长和赵校长带领和指导下,城关镇总校部展开了
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并且卓有成效。作为青年教师,我积极参与到
活动中去,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高效课堂教学都
以“自主学习”的高效课改为模式。“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模式,非常值得教师们去学习,去尝试去实践。但真正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受旧的教学理念---“以教代学”影响甚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展开?”我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改进。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交流。
一、构建对话新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对话才
能引导,才能走进心灵,才能相互倾听、接纳,才能互相造就,才能
互相尊重、彰显个性。因此,语文新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应是“文本对
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元对话的课堂。
“文本对话”。在我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如果你是某
某(文中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
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以学生的朋友、同伴的身份平等地
介入其中,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价值观,影响和感召学生。当他
们互相对话时,我甘心当一名虚心的倾听者;当他们真正需要帮助时,伸出热情的手,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就文本的对话是自我与他人交往的过程,是与其他精神生命交流的过程。我让学生合作互动地对话,他们既是讲授者又是倾听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犹如声乐世界的众生大合唱,保留了每一种声音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各展其才、各取所需、各自发展。
二、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尽情地展示自己。如在课堂上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追寻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家庭生活成为学生学语文的温床,校园生活成为学生学语文的乐园,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语文的天地,让语文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一些。如“在生活中识字”大街上、电视中、车厢里„„到处成为孩子识字的地方。
三、构建自主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去体验父子情深?在初步感知课文后,我便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孩子们充满对父母的深爱之情,述说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草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第1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景,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读着,细细品味,孩子们真开心。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构建新课程,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创设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发扬和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的新境界。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革体会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体会与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3.小组合作的优势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
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实际任务,制定不同的实际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四、存在的问题
1.讲授过多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在教学中能够采用上述理念教学,并且采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本学期由于复习任务较重,课堂教学改革不够深入,仍延续了传统模式,并且以讲授为主,剥夺了学生的权利。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复习课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改革不坚持由于对课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有动摇思想,甚至产生怀疑,唯恐因为改革影响教学质量,甚至有时候出现反复。今后要坚定思想,大刀阔斧的深入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3.教学与改革的关系处理不好教学需要遵循学科规律进行,改革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我的实践感受是在改革中重视了教育规律而忽视了教学规律,出现改革与教学两层皮的问题。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索,改进,加强。
课堂教学改革体会与反思
邵玉兰
2010年4月
第四篇:实施高效课堂课改模式的体会与反思
实施高效课堂课改模式的体会与反思
凤鸣小学
刘霞
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是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形式。它以模式驱动,以自学提纲为统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本学期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的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 以往“师问生答”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实施高效模式以来我有以下体会: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一节课只有45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反思之二:学生的预习是影响高效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这也正是目前我教学中存在的一大弱点,来年的教学中我要准备设计三个学案:1课前预习案
2、课中导学案
3、课后检测案
反思三: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提升自己的课改能力,平时多注意积累学习材料,写出自己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到在前行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反思四:多研究评价方案,采取多元评价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并且与学生的各项表现紧密结合起来,除了进行小组评价外还要对特优生以及希望生给予适时评价。
以上是自己半学期来实施高效课改模式的一点心得体会,时间关系就分析到此,不足之处难免,请同仁朋友看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第五篇:师德体会与反思
师德体会与反思
贺家坪中心学校 曾令银
在今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中,我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进行了师德方面的自查工作及深入地反思。通过学习,我感慨良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了爱岗敬业的意识。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我记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这就是师德的全部含义。中国经济在腾飞,国民素质在进步,对教育的要求也在提升,在这种形势下,教师都能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内心有许多困惑,这些因素既影响到教师的正常生活,也影响到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影响到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关系。通过本次学习,我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反思,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以博大的爱心去对待所有学生。前不久 “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留给我很多感触,她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什么力量和信念,让她选择舍己救人?原来是她那颗博大的爱心!张老师的爱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贯穿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她对学生、对同事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那种无私的爱。有了这种爱,才会不计得失地去关心学生的全部,也才会关心全部的学生!在她眼中没有差生,没有不可教者。面对学生,教师就像农民面对农田,你对这块土地投入多少汗水,土地就会回报你多少收获。
二是以平淡的心态去对待个人待遇。教师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它不属于经济领域,也不属于政治领域,所以,教师的待遇只能是这种现状。另外,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变形期,收入差距的增大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能用平淡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我们的满腹牢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三是以终身学习的思想去迎接时代的挑战。教师的本质特征是教书育人,要体现这一特征就必须坚持学习。只有不断增加并更新自己的那一桶水,才有倒给学生的一杯水。终身学习不仅是完善知识体系,更是自我提升、践行师德的一个途径。学习可以完善自我,可以自我调适,充实业余生活,让教师拥有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坚韧的品质,更加柔和的心态。
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后我会从思想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以崇高的师德塑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