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的总结
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的总结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他今后的发展也将会起着重要作用,会受益一辈子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则应具备良好的预习、听、说、看、写等方面的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交给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有效的预习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明确,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应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学新课之前,学生一般都要预习,特别要注意预习方法的指导。有些知识,预习时可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比如,“循环小数的认识”这个内容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就可以了解知识,课堂上自己就能说出来;还有一些知识则需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再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例如在复习多边形面积前布置:预习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复习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回家就可以自己的整理这些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分别拼图操作。通过剪、折、分、拼的操作、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底和高相等,而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又如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时碰到这种情况: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动手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充分发挥数学课本的作用,培养正确读、看的习惯。
书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数学教学同样要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阅读。老师指导看书,也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书本对照、印证,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
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会看,首先是肯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再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如在教“多边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根据图观察自己准备的图形,做好记录;再小组交流观察图形的转化;最后全班展示。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看”的能力与习惯,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引入生活,增添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就能体会出数学是“人人必需”的,从而产生要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如学生在学了有余数的除法后举出了许多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例子: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2个,还余1个。把7本本子,平均人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2本,还余1本。把16本书,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到5本,还余1本等等。又如教学50-28-12简便运算的时候,我在课堂上设计小卖店卖文具情境:让一位学生当售货员,老师和其他同学当顾客,每人买两样文具,让学生再尝生活中付钱、找钱的一幕,从实际操作中悟出50-28-12=50-28+12的简算方法。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惊醒分析和思考,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它们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当然,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但我相信只有我们要求具体,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就会取得理想效果;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但能学会知识而且还会学会做学习的主人,也必将会受益终身!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三小学 陈玲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长期重复,逐渐养成不自觉的行为,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好的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计算不细心、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等。那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现在我们发现,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
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四、实行奖励机制,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批改作业,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总之,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培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让学生用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坏习惯很难,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我从事低年级教学已经几年了。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如上课坐不住,肯讲话,好动。思想开小差等坏习惯,要不断进行组织教学,上一节课至少要组织教学十来次。还不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小学教育能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为使小学教育能够真正的促使儿童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其中我认为儿童的习惯养成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所谓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本人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要?首先要读书背书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与同桌共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时定让学生养成细心,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慢慢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让学生懂得在平时作业时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例如,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首先看一看有哪几种运算符号,看看一共有哪几级运算,有没有括号,所以最后决定先算8×3=24,然后再做4+24=28。接着把四则运算顺序加以简单说说,首先看有没有括号,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哪几种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让学生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再如学生写字时老师要经常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在语文课上,我经常让学生说说写字的姿势,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课桌约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大家都能异口同声地背出来。同时讲一些危害性。如,我们身边的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腰是怎么驮的?一些戴眼睛的叔叔,阿姨,他们是多么的难看。如果拿掉眼镜会像瞎子一样,甚至严重的还会摔倒。是多么的危险啊﹗听了以后,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
第四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2.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里的听“讲”,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4)验算的习惯。
二、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版)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重在培养
学校:坝田九年制
姓名:夏仲民陈敬礼
联系号码 :***
2014.3.7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重在培养
内容摘要:
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习惯的培养: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参与合作习和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快节奏有条理习惯的培养。涉及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地方很多,我们只要深入理解及认真分析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意志训练,兴趣的培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数学、习惯、听懂、培养、质疑、合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素质教育不断叫响的今天,我们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应该自觉养成一些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我们小学生学习数学到底应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又怎样才能养成这些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3)、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我要求学生做到“四到”“手到、眼到、脑到、笔到。”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2)、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3)、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的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二是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二、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1)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2)、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3)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用数学语言讲出来,然后再想一想,把弄明白的道理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
三、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来,特别是对书上的新课叙述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教师对各类学生的质疑都要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四、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1)、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2)、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
导学生精读概念。(3)、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行为过程为:
(1)循着知识脉络初读,重感知。数学教材中的公式、法则、性质、概念等,往往只揭示基本的推理和步骤。初读教材,要循“序”而读。沿着教材所揭示的知识发生、发展顺序追根溯源,探索每一步骤推理的依据,依着数学知识的结构,将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整体高度加强认识。
(2)围绕知识重点精读,求理解。数学教材中的文字,多为提示思想性文字和结论性文字,语言简炼、准确。要能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就要在逐字逐句阅读的基础上精读,要斟词酌句,注重要点,把握精髓,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
(3)针对知识、“疑难”研读,得发展。研读教材,要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参阅其他书籍,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随时针对“疑难”研究探讨。
(4)低年级,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的初步方法。看书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跟着教师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要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教师要注意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
(5)中高年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读书的技巧。在普通读的基础上,重点内容,难理解的地方,注意勾画,认真推敲课本上的黑体字和方框中的内容,怎样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线段图与应用题的关系,如何看懂各种图表等。
五、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法有:(1)培养学生认真正确的看、听、读、说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上,要寻找题中特点,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4)、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自查,用短程目标的管理,推动学生主动自查作业。互查,针对小学生好胜争强的心理,开展学生作业互查活动。
六、参与合作和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1)、启做议练。即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2)、点化自学。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七、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多思的习惯,预习复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例如: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中认识方向;在学完四个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基础上自主地预习东北、西南等四个新的方向,这样可以为下一课学习奠定好铺垫;这样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接受。教师必须天天布置预、复
习作业,还要指点方法,经常检查完成的情况。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有好的内容随时做些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
八、快节奏有条理习惯的培养
要做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做到教学方案设计合理,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提高教的效率,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的效率。①竞赛训练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竟赛、游戏等方法,训练做题又准又快的能力。②手势会意法。教师运用事先与学生约定好的,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并领会的手势信号来传递信息,以提高效率。
目前,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应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我们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让他们自主地根据情况确定自己最适合的独特方法,并有所体验,有所探索。
总之,涉及数学学习行为习惯的地方不少的,我们只要深入理解及认真分析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意志训练,兴趣的培养,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1——6苏教版教科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