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2: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第一篇: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各位家长:大家好!

应十一中校领导的邀请,要我来大家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体会。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你一个党务干部怎么会这么关心家庭教育问题呢?

我以前是学教育的,当过十多年老师。2004年,我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市创学委要我作了一个发言,结果引导广大家长的兴趣,很多家长关心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到底有没有秘诀?我说有,很简单。三句话:学习,学习,学习,好父母是学出来的。07年我出版了著作《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总结了我十七年的教子体会。这本书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好父母要学习?如果大家把这三位专家的话真正听到心里了,真正开始学习怎样来做父母,其他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要怎样学习?我的亲身体会是三条: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不能把全书的内容和大家交流,针对高中生家长面对的情况,与大家讨论一下高中生的教育话题。

我作为过来人,理解高中生家长两个愿望:既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又希望孩子以优异成绩在高考中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就是希望孩子成功又快乐。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结合我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实践的效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是刘洋。

一个是四川考生张非。2003年考了606分考进北大。北大规定的五门不及格要退学,他只用两个学期就完成了这个目标,18门课程中7门学科都不及格,而最低的仅仅只考了5分。2005年以703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张非就读清华大学以后,仅仅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又旧病复发,疯狂地迷恋起了网络游戏,张非的母亲专程赶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看管照顾儿子。2006年10月份,张非的学习已经有5科都亮起了红灯,不及格学分已经超出清华规定的20分的底线,2006年底,张非不得已自动选择了退学。2007年再次以677分考入清华大学,能不能毕业还有待时间证明。

清华大学每年淘汰10%的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

我们来看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说法。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否则教育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就有可能出问题。

面对高一的学生家长,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

一、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好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成绩?

原理:人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到17岁时,他的智力已基本成熟了,这时要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已不太现实。但是,高中是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三年,孩子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能不能坚持?靠什么坚持?适合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但是,如果家长注意方法,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积极进取健康的孩子。

1、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一辆性能再好的车,没有动力,这车能跑吗?如品德、理想、信念、自信、态度、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无论孩子的智商是高是低,这些因素都将对孩子今后一生的成败、幸福与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他从小智力超群,从小学到哈佛,都是尖子。超常的非智力因素。他从小有远大的目标,做事非常执著,可以三天不睡觉,意志力非常强大,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他。

案例:怀化学院的洪战辉成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是他热忱的友善、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感动了中国。

2、树立理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我家里有两张在同一个地方照的全家相:清华大学的校门。一张是在孩子初三时照的,为了激发他的目标意识,我们特意在“五·一”安排他到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两所著名高校。我们一家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前照了一张合影。这次参观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回到常德后,他写了一篇作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参观清华、北大的经过和感想,他在作文中写到:我相信清华大学一定有一张课桌是为我准备的,我一定要考进这样一流的大学去学习一流的本领,成为一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

高中三年,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不管学习上的困难有多大,也不管成绩如何波动,他要考上清华的信念一直没动摇过。也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为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所以,在送他上清华时,我们特意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口再照一张合影。我作为家长,清楚地看到,只要他的理想信念上稍有动摇,在意志努力上稍有松懈,在纪律约束上稍有松散,就很难获得成功。

从这一件事上我得出结论:一个适合孩子的理想,能够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比父母用金钱的奖励和用打骂的惩罚都要来得更直接、更强大。因为,这种动力一旦产生,就是发自孩子的内心深处,其情感和意志都会作良好的配合与支持,所以这种动力会强大而且持久。

3、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品德: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合一。讲道理、培养习惯,所以要言传身教。众多家长要保持一致,前后要求要一贯。

朱智贤教授: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后天习得,是不断重复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要培养积极的良好的习惯,要不有妨害他人的习惯。品德总是以习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培养习惯四阶段

被动:“内力不足,特别需要外力”。

自发:“既需外力也需内力”。

自觉:“不需外力,但还需内力”。

自动:“既不需靠外力,也不靠内力”。

4、做一个快乐父母。快乐父母培养快乐孩子。

斯宾塞名言:“我认为: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训斥和指责不能带来好的结果。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情绪: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增力作用。

由明确动机和乐观情绪产生坚定的积极的进取精神。

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减力作用

逆反心理源于初中生的半成熟半幼稚状态。

5、指导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不刻苦学习,再聪明的孩子的也难取得好成绩。这是我10多年教育孩子的切身体会,说到刻苦,肯定是要吃苦的,但是苦与乐一样,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一个人对艰苦的承受能力而言的。同样是晚上学习两小时,对承受能力强的孩子不算苦,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可是叫苦不迭了;同样是背一篇课文,有的孩子觉得很轻松,有的孩子觉得累得不得了。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这些差别呢?是孩子意志品质的差别造成的。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与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意志总是与一定的目的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意志的努力,但需要意志努力的行为一定是有目的的。如要孩子努力学习,目的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明确这个目的,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就会很高,态度才会积极。如果孩子根本意识不到今天的学习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学习,所以,一遇到困难就不愿学习了。

第二,意志总和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的。玩电脑游戏,读休闲小说,看电视节目为什么不需要意志努力?因为没困难。但是,要背大量的英语单词,要做大量的习题,这是有困难了,不用劲是做不到的,这就需要意志努力来配合了。所以,这就取决于一个人对困难的承受能力,有的孩子学习四个小时还能坚持,有的孩子学两个小时就非常疲倦了。这种品质是锻炼出来的。

每次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总指导和帮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磨练意志。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遇到困难也就不那么怕了,会积极地自觉地想办法克服困难,孩子的意志就增强了。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到,这是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机。

有很多家长对培养孩子的才能十分重视,却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很有才华的孩子因为缺乏良好意志,一遇困难就屈服,有的甚至走上极端。03至06年,北京有43名大学生跳楼自杀,真是令人心痛。其实,如果家长早一些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也许这些拥有才能的学生就不会因为一些暂时的挫折而放弃生命了。

6、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教

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句名言。

孩子自己的事多让孩子自己作决定,作选择。这是培养意志力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

包办代替、溺爱看似很爱其实是不爱,是极不负责的做法。

《中国青年报》报道:“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

《中国青年报》1月13日报道:《“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天津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近日开通了志愿者报名咨询电话。电话一开通,立刻吸引了大量市民咨询。在咨询的市民中,在校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工作人员很快发现,大学生中由家长代劳来咨询的,占到了15%~20%。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感叹:“‘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 而一家公司的招聘主管曾对记者说:“我们一看到由父母陪着来应聘的大学生,心里已有80%不愿要,不管这名学生的条件如何好。”

案例:魏永康。1983年出生,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是母亲从小一直包办到大学的结果。

案例:王思涵1987年出生,10岁时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以572分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18岁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学校“责令退学”。

有责任心的父母不会让孩子要离开时除学习外什么都不懂。

案例:猎豹母亲教授小猎豹捕猎,在确认孩子学会本领之后再赶出家门。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三名会游泳的同学跳入江中救人。10多名不会游泳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突然,链条中间的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手从相邻同学的手中滑落,前端的9名同学顷刻落入江中,水中乱成一团,呼喊声一片。顿时,第二场大营救迅即展开。正在宝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他们和大学生们一道,陆续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2009年8月26日,丰都县一名非常漂亮的18岁女学生王敏涵舍己救人英勇牺牲。这些孩子的行为绝对是英雄行为,他们的品德是高尚的,这个不容怀疑。可是,无论谁牺牲,对他们的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记者见到王敏涵父亲时,他正拿着女儿的照片垂泪,喃喃自语道:“好乖嘛,养了18年啊!”

是啊,十八年的教养,却没有敌过水中的一分钟。这难道不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长好好的反思吗?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的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溺水在所有儿童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是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头号杀手。这还不够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吗?

从小学读到大学却没有一所学校教孩子学会游泳!养育孩子二十年家长却没抽出一点时间来教孩子学会游泳!

二、加强沟通,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在《心理学》中,是这样给情绪和情感下定义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快乐是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在接触大量家长、分析大量家庭教育的案例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众多不快乐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源自于父母与孩子的三大冲突。父母过高的愿望与孩子能力、父母的能力与孩子需要、父母的要求与孩子观点之间的冲突。

一些快乐家庭,主要是这三大冲突处理得很好。所以,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

1、客观看待孩子,指导孩子确定合适目标。

孩子的苦恼是从过高目标开始的。

案例: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

四年前,曾经有一位妈妈,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向我倾诉她的苦恼。她的女儿上高一了,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她按照学校往年高考的情况来判断,孩子很难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从此,她就加大了对女儿的教育力度。也给自己和女儿带了巨大的烦恼。

我问她是怎么教育女儿的,她给我讲了她和女儿的故事。

女儿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要到9点半左右,女儿走出房间想看看电视放松一下,这时当妈妈的就开始说教了。什么要抓紧啦,高中三年很快就会过去的。什么要集中精力啦,每天在打扮上不要花太多时间。什么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业就会很困难啦等等。每天如此,开始女儿只是沉默,只听不说。你说你的,她看她的电视。后来女儿受不了,妈妈一开口她就离开,弄得妈妈心里很难过,以前女儿跟自己像朋友一样,现在却像敌人一样,在一起难说三句话了。妈妈是既着急又难过,不仅影响到她的生活,工作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她也知道这样下去对女儿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她问我到底要怎么做女儿才理解她。

我就给她说了我在孩子高中三年的做法。我告诉她,普通家长一般没有能力辅导高中孩子学习了。所以,孩子回到家里家长要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往往谈不到点子上。再说现在信息如此发达,高考的重要性孩子都知道,家长在这方面再去过多的讲就成了孩子的压力。所以,我很少在家里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如果要谈,我一定是在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把谈话的内容写成文字,在孩子比较轻松的时候找孩子谈。因为次数不多,孩子一般不反感。像你这样天天与孩子谈,她知道反正天天要说的话,肯定不重要,所以孩子不听。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里不急呢?那就是对孩子的成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校里那么多孩子无论家长怎样急,成绩照样要分出上中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学习成绩与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直接相关的,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些成绩将影响孩子的高考,是很重要,但决不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高中三年,你不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交给学校老师去管。你就管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多关心孩子的成长问题。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关心她学习之后做什么事情人最放松,有空了与她谈些有趣的事情,缓解孩子学习上的压力。把生活安排好,保证孩子的学习的正常秩序。还可以帮助孩子查一些高考的相关资料,这样孩子不会反对的。

听了我的一席话,她得到启发。从那时起她不再找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而是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入手,很快又与孩子恢复了亲密的母女关系。再遇到她时,她告诉我,是“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句话让她得到解脱,女儿也轻松了,真的不把高考成绩看得那样重时,人就轻松了。女儿看到妈妈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反正更加努力学习,去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不要用过高目标培养一个愤怒和自卑的孩子。

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只要方法对可以培养一个自信的积极进取的孩子。

案例:浙江金华徐力在母亲高压下失控打死母亲。

案例:在上海市,有一个高学历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母亲也是教师,家里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不错,平时成绩名列前茅,遵守校纪,甚至连迟到记录都没有。按说这应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可是,这天孩子晚上没有回家,在一天一夜的担心焦虑之后,父母终于看到儿子重新回到家里。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逃夜呢?

带着种种疑惑,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市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孩子终于道出了逃夜的真实原因。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未进入前3名,身为数学博导的父亲决定亲自辅导孩子,并规定他每天功课必须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做父亲布置的几十道数学习题。随着学业的加重,孩子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但因怕父亲失望,也不敢把自己的压力告诉父母。由于父亲的作业难度较高,和高中课程相对脱节,他的数学成绩因此滑坡得更厉害,而有时校内功课来不及完成,又不敢晚回家,只能把作业本塞在家中的楼道里。渐渐地,他拖拉的作业越来越多。他既不敢去学校,又不愿回家,终于做出了逃夜的举动。

心理医生告诉他的父母亲,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盲目增加压力,最终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这时父母才知道孩子逃夜,错在父母。

案例:在浙江省浦江县寺前村一个农民家里,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仅仅读了3年书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挣钱。但他们的二女儿居然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2003年8月,三女儿又以浙江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录取!记者专门跑到她家采访,以《文盲妈妈教出高考状元》为题,介绍了她家的传奇故事。而记者挖掘出来的经验却很简单,在大女儿上学后,她就交给她一个任务,把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教给两个妹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三个孩子都上学后,她就要孩子们教她识字,而且经常向她们请教问题,孩子们答不出就去问老师或是在书上找答案。

在这样的家里,母亲给孩子的只有爱的鼓励和赏识,不会有指责和过高的期望。孩子反而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学习积极性。

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英国诗人乔·格贝尔名言。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爱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布什政府家庭专业顾问Glenn T.Stanton教授:父亲的角色参与,会让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连做功课思想集中、不容易与老师产生矛盾等,都与父亲密切相关。他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由母亲单方面教育的孩子来说,有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他们的发展要好50%。

2、平等交流,注意满足孩子合理需要。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由需要决定。

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孩子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有生理方面的需要,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案例:孩子的自由换来妈妈的惊喜。德山一个初一学生,母亲管得很死,请家教把时间都占用了,孩子出了很多问题,我建设妈妈把周末两个下午让出来,孩子发生明显的变化。道理: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

溺爱是从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开始的。溺爱就是不爱。

案例:警察父亲开枪打死儿子

2005年2月1日中午12时40分,位于安徽合肥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简称“铁四局”)家属院内,突然连续传来四声清脆的枪响,紧接着救护车开进了院内……几分钟后,铁四局公安处接到本单位民警刘洪涛的电话,刘洪涛有些恍惚地说:“我把儿子毙了,我要投案自首……”

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智力上是很好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考上了大学。但自幼娇生惯养,父母对其非常溺爱,从而使其养成了骄横的脾气,长大后经常殴打父母,当警察的父亲再也忍不住了,最终酿成悲剧。一位父亲说得好,当孩子小时候出现必须给予一定惩罚的行为时,父母不及时惩罚,却等来了长大后父亲用枪来惩罚。这教训多么深刻啊。虽然这是极个别的案例,但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发展过程大多是从父母不管孩子品德上的小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的家长看了这个例子后感叹:宁愿培养一个品德优良的成绩差一点的健康孩子,也不愿培养一个成绩优良的但品德败坏的危险孩子。

3、消除对抗,尽量与孩子达成合理共识

对抗心理:孩子在心智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父母的方法不对极易产生对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要平等,与孩子达成合理的共识是解决对抗的一个办法。

很多对抗源自认识和情感上的差距。

晓之以理才能达成共识。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提出的古老的教育原则,主要是要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平等交流才能启发孩子。

达成共识需要情感和意志的支持

从孩子能做到的开始。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真是一个神奇的老师,很多怒气冲天的家长带着垂头丧气孩子来找王老师。可经王老师一点拔,学生非常自信的走了,最后都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弄得一些家长目瞪口呆:怎么我们这么多年说了那么多的话就不如王老师的十多分钟管用?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一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王金战老师经常这样说。王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他从不拿成绩差的学生去与那些尖子生比,从不给学生提过高的目标,他只鼓励这些学生去做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总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王老师的解释吧。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

案例。王老师在人大附中当高中班主任时,有一天半夜接到校长电话,要王老师接收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经常旷课,搞得班里的纪律一团混乱,老师便“联名上书”要“开除”他。王老师根据这个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了他一些特殊的政策,允许他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由于以前没好好学,有些课他根本接不上。最终,这个男生自暴自弃,自己主动要求离开王金战的班。王金战老师再次给他特殊政策:每天早上来了之后,能听懂的课就好好听,听不懂的课就可以不听,而且随时都可以回家自学。

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前,这个男生说生病了,不想考。王老师知道他实际上是怕考。为了鼓励他,王金战老师说: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于是他参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试。这次考试,让这个男生很难忘:“全不及格。但我没有多么难过。人家付出了多少努力啊!自己刚学了一个暑假,怎能比得过人家。此后,我一直玩命地学。”第一次月考他虽仍是班里倒数第一,但和倒数第二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30分。

在月考的总结中,王金战老师一个劲儿地夸这个男生:“你们看人家这位同学,一下子差距能缩小30分,高三总共要经过八次大型考试,如果每次都能缩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你站起来谈一谈,下一次你的目标是什么?”

被表扬得晕头转向的男生站起来说:“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这名学生非常振奋,也看到了自身的潜能,学习进步得异常迅速。最终,这个男生果真考上了北大。

案例:愤怒让人失去理智。14岁的儿子沉溺网络打游戏,父亲说服不了,失手打死孩子。被北京平谷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案例:一个父亲的故事。高二的儿子半夜起来看欧洲杯足球赛,上课打瞌睡,从年级前十名掉到了年级160多名。

那天他准备暴打儿子。在四处找打儿子的工具时看到了我这本书,“平等交流”这句话让他冷静下来,坐在电脑前给孩子写了一封信。

父亲真诚感人的话语深深的打动了孩子。承认错误,发奋学习,考上重点大学,现在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欧克·霍尔学校从1—6年级选了一些学生,开出一份“能有显著进步的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并且说“预计这些学生在这个学期会有显著进步”。老师们惊奇的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并非都是他们认为好的学生,有的是一般学生,甚至还有差生。但出于对心理学家的信任,老师给他们特殊的关爱,学生也受到特别的鼓舞。到学期结束时,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结果发现,这些最初被指定为“会有显著进步”的学生真的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明显改善,而且,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操行评语也很高。

罗森塔尔教授说,我对这几位学生根本不了解,他们是从教室的座次表上随机抽取的,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所以孩子们进步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期望和关爱更能使人进步!你把孩子看成什么样子,他就成为什么样子!也有人把这叫做“爱的效应”。

我今天把这个故事送给每一个在座的家长,希望你们把这爱的效应用在孩子身上。

衷心祝愿每个家长都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谢谢!

第二篇: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各位家长:大家好!

应十一中校领导的邀请,要我来大家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体会。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你一个党务干部怎么会这么关心家庭教育问题呢?

我以前是学教育的,当过十多年老师。2004年,我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市创学委要我作了一个发言,结果引导广大家长的兴趣,很多家长关心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到底有没有秘诀?我说有,很简单。三句话:学习,学习,学习,好父母是学出来的。07年我出版了着作《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总结了我十七年的教子体会。这本书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好父母要学习?如果大家把这三位专家的话真正听到心里了,真正开始学习怎样来做父母,其他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要怎样学习?我的亲身体会是三条: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不能把全书的内容和大家交流,针对高中生家长面对的情况,与大家讨论一下高中生的教育话题。

我作为过来人,理解高中生家长两个愿望:既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又希望孩子以优异成绩在高考中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就是希望孩子成功又快乐。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结合我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实践的效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是刘洋。

清华大学每年淘汰10%的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

我们来看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说法。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教

育原则和方法,否则教育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就有可能出问题。

面对高一的学生家长,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

一、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

好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成绩?

原理:人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到17岁时,他的智力已基本成熟了,这时要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已不太现实。但是,高中是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三年,孩子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能不能坚持?靠什么坚持?适合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但是,如果家长注意方法,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积极进取健康的孩子。

1、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一辆性能再好的车,没有动力,这车能跑吗?如品德、理想、信念、自信、态度、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无论孩子的智商是高是低,这些因素都将对孩子今后一生的成败、幸福与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他从小智力超群,从小学到哈佛,都是尖子。超常的非智力因素。他从小有远大的目标,做事非常执着,可以三天不睡觉,意志力非常强大,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他。

案例:怀化学院的洪战辉成为2005感动中国人物。是他热忱的友善、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感动了中国。

2、树立理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我家里有两张在同一个地方照的全家相:清华大学的校门。一张是在孩子初三时照的,为了激发他的目标意识,我们特意在“五·一”安排他到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两所着名高校。我们一家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前照了一张合影。这次参观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回到常德后,他写了一篇作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参观清华、北大的经过和感想,他在作文中写到:我相信清华大学一定有一张课桌是为我准备的,我一定要考进这样一流的大学去学习一流的本领,成为一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

高中三年,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不管学习上的困难有多大,也不管成绩如何波动,他要考上清华的信念一直没动摇过。也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为他提供了强大

的动力,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所以,在送他上清华时,我们特意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口再照一张合影。我作为家长,清楚地看到,只要他的理想信念上稍有动摇,在意志努力上稍有松懈,在纪律约束上稍有松散,就很难获得成功。

从这一件事上我得出结论:一个适合孩子的理想,能够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比父母用金钱的奖励和用打骂的惩罚都要来得更直接、更强大。因为,这种动力一旦产生,就是发自孩子的内心深处,其情感和意志都会作良好的配合与支持,所以这种动力会强大而且持久。

3、培养良好习惯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人的命运。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品德: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合一。讲道理、培养习惯,所以要言传身教。众多家长要保持一致,前后要求要一贯。

朱智贤教授: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后天习得,是不断重复本文来自文

秘家园*/pagead/show_ads.js“>一所学校教孩子学会游泳!养育孩子二十年家长却没抽出一点时间来教孩子学会游泳!

二、加强沟通,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在《心理学》中,是这样给情绪和情感下定义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快乐是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在接触大量家长、分析大量家庭教育的案例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众多不快乐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源自于父母与孩子的三大冲突。父母过高的愿望与孩子能力、父母的能力与孩子需要、父母的要求与孩子观点之间的冲突。

一些快乐家庭,主要是这三大冲突处理得很好。所以,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

1、客观看待孩子,指导孩子确定

合适目标。

孩子的苦恼是从过高目标开始的。

案例: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

四年前,曾经有一位妈妈,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向我倾诉她的苦恼。她的女儿上高一了,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她按照学校往年高考的情况来判断,孩子很难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从此,她就加大了对女儿的教育力度。也给自己和女儿带了巨大的烦恼。

我问她是怎么教育女儿的,她给我讲了她和女儿的故事。

女儿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要到9点半左右,女儿走出房间想看看电视放松一下,这时当妈妈的就开始说教了。什么要抓紧啦,高中三年很快就会过去的。什么要集中精力啦,每天在打扮上不要花太多时间。什么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业就会很困难啦等等。每天如此,开始女儿只是沉默,只听不说。你说你的,她看她的电视。后来女儿受不了,妈妈一开口她就离开,弄得妈妈心里很难过,以前女儿跟自己像朋友一样,现在却像敌人一样,在一起难说三句话了。妈妈是既着急又难过,不仅影响到她的生活,工作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她也知道这样下去对女儿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她问我到底要怎么做女儿才理解她。

我就给她说了我在孩子高中三年的做法。我告诉她,普通家长一般没有能力辅导高中孩子学习了。所以,孩子回到家里家长要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往往谈不到点子上。再说现在信息如此发达,高考的重要性孩子都知道,家长在这方面再去过多的讲就成了孩子的压力。所以,我很少在家里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如果要谈,我一定是在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把谈话的内容写成文字,在孩子比较轻松的时候找孩子谈。因为次数不多,孩子一般不反感。像你这样天天与孩子谈,她知道反正天天要说的话,肯定不重要,所以孩子不听。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里不急呢?那就是对孩子的成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校里那么多孩子无论家长怎样急,成绩照样要分出上中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学习成绩与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直接相关的,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些成绩将影响孩子的高考,是很重要,但决不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高中三年,你不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交给学校老师去管。你就管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多关心孩子的成长问题。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关心她学习之后做什么事情人最放松,有空了与她谈些有趣的事情,缓解孩子学习上的压力。把生活安排好

,保证孩子的学习的正常秩序。还可以帮助孩子查一些高考的相关资料,这样孩子不会反对的。

听了我的一席话,她得到启发。从那时起她不再找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而是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入手,很快又与孩子恢复了亲密的母女关系。再遇到她时,她告诉我,是“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句话让她得到解脱,女儿也轻松了,真的不把高考成绩看得那样重时,人就轻松了。女儿看到妈妈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反正更加努力学习,去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不要用过高目标培养一个愤怒和自卑的孩子。

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只要方法对可以培养一个自信的积极进取的孩子。

案例:浙江金华徐力在母亲高压下失控打死母亲。

案例:在上海市,有一个高学历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母亲也是教师,家里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不错,平时成绩名列前茅,遵守校纪,甚至连迟到记录都没有。按说这应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可是,这天孩子晚上没有回家,在一天一夜的担心焦虑之后,父母终于看到儿子重新回到家里。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逃夜呢?

带着种种疑惑,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市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孩子终于道出了逃夜的真实原因。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未进入前3名,身为数学博导的父亲决定亲自辅导孩子,并规定他每天功课必须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做父亲布置的几十道数学习题。随着学业的加重,孩子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但因怕父亲失望,也不敢把自己的压力告诉父母。由于父亲的作业难度较高,和高中课程相对脱节,他的数学成绩因此滑坡得更厉害,而有时校内功课来不及完成,又不敢晚回家,只能把作业本塞在家中的楼道里。渐渐地,他拖拉的作业越来越多。他既不敢去学校,又不愿回家,终于做出了逃夜的举动。

心理医生告诉他的父母亲,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盲目增加压力,最终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这时父母才知道孩子逃夜,错在父母。

案例:在浙江省浦江县寺前村一个农民家里,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仅仅读了3年书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挣钱。但他们的二女儿居然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2003年8月,三女儿又以浙江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录取!记

者专门跑到她家采访,以《文盲妈妈教出高考状元》为题,介绍了她家的传奇故事。而记者挖掘出来的经验却很简单,在大女儿上学后,她就交给她一个任务,把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教给两个妹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三个孩子都上学后,她就要孩子们教她识字,而且经常向她们请教问题,孩子们答不出就去问老师或是在书上找答案。

在这样的家里,母亲给孩子的只有爱的鼓励和赏识,不会有指责和过高的期望。孩子反而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学习积极性。

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英国诗人乔·格贝尔名言。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爱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布什政府家庭专业顾问glenn t.stanton教授:父亲的角色参与,会让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连做功课思想集中、不容易与老师产生矛盾等,都与父亲密切相关。他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由母亲单方面教育的孩子来说,有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他们的发展要好50%。

2、平等交流,注意满足孩子合理需要。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由需要决定。

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孩子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有生理方面的需要,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案例:孩子的自由换来妈妈的惊喜。德山一个初一学生,母亲管得很死,请家教把时间都占用了,孩子出了很多问题,我建

设妈妈把周末两个下午让出来,孩子发生明显的变化。道理: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

溺爱是从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开始的。溺爱就是不爱。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案例:警察父亲开枪打死儿子

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智力上是很好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考上了大学。但自幼娇生惯养,父母对其非常溺爱,从而使其养成了骄横的脾气,长大后经常殴打父母,当警察的父亲再

也忍不住了,最终酿成悲剧。一位父亲说得好,当孩子小时候出现必须给予一定惩罚的行为时,父母不及时惩罚,却等来了长大后父亲用枪来惩罚。这教训多么深刻啊。虽然这是极个别的案例,但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发展过程大多是从父母不管孩子品德上的小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的家长看了这个例子后感叹:宁愿培养一个品德优良的成绩差一点的健康孩子,也不愿培养一个成绩优良的但品德败坏的危险孩子。

3、消除对抗,尽量与孩子达成合理共识

对抗心理:孩子在心智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父母的方法不对极易产生对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要平等,与孩子达成合理的共识是解决对抗的一个办法。

很多对抗源自认识和情感上的差距。

晓之以理才能达成共识。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提出的古老的教育原则,主要是要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平等交流才能启发孩子。

达成共识需要情感和意志的支持

从孩子能做到的开始。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真是一个神奇的老师,很多怒气冲天的家长带着垂头丧气孩子来找王老师。可经王老师一点拔,学生非常自信的走了,最后都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弄得一些家长目瞪口呆:怎么我们这么多年说了那么多的话就不如王老师的十多分钟管用?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一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王金战老师经常这样说。王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他从不拿成绩差的学生去与那些尖子生比,从不给学生提过高的目标,他只鼓励这些学生去做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总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王老师的解释吧。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

案例。王老师在人大附中当高中班主任时,有一天半夜接到校长电话,要王老师接收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经常旷课,搞得班里的纪律一团混乱,老师便“联名上书”要“开除”他。王老师根据这个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了他一些特殊的政策,允许他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由于以前没好好学,有些课他根本接不上。最终,这个男生自暴自弃,自己主动要求离开王金战的班。王金战老师再次给他特殊政策:每天早上来了之后,能听懂的课就好好听,听不懂的课就可

以不听,而且随时都可以回家自学。

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前,这个男生说生病了,不想考。王老师知道他实际上是怕考。为了鼓励他,王金战老师说: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于是他参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试。这次考试,让这个男生很难忘:“全不及格。但我没有多么难过。人家付出了多少努力啊!自己刚学了一个暑假,怎能比得过人家。此后,我一直玩命地学。”第一次月考他虽仍是班里倒数第一,但和倒数第二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30分。

在月考的总结中,王金战老师一个劲儿地夸这个男生:“你们看人家这位同学,一下子差距能缩小30分,高三总共要经过八次大型考试,如果每次都能缩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你站起来谈一谈,下一次你的目标是什么?”

被表扬得晕头转向的男生站起来说:“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这名学生非常振奋,也看到了自身的潜能,学习进本文来自文秘家园*/pagead/show_ads.js”>

谢谢!

第三篇:孩子家庭教育一点体会

孩子家庭教育一点体会

周世庆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寄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一位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实际生活中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望呢?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首先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事多带孩子去书店看看,让他自己选喜欢的书,买回家要让孩子看,每天睡前看半小时书。孩子的书,我们一定要看,看了后跟他们聊,多指导他们看励志的书,世界名著等,书籍是没有国界的。其次,要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出门,回家跟家长打招呼,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懂得说谢谢,口不出说脏话。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得以身作则,使用礼貌用语,千万别天天起来,骂东家,说西家。再次要养成自立的习惯。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我们在一边监督指导就行了,不要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样。最后要养成理财的好习惯。

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孩子只要进步一点,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肯定表扬。千万别眼睛盯着别人的孩子,数落自己的孩子,更禁止暴力,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自信心。孩子在干什么事前,我们一定要说,我相信你,你是最棒的,我等着你的好消息等。

三、和孩子成为朋友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尽量别看电视,玩电脑我们最好看书。等孩子做完作业,他想看电视,我们陪他一起看,陪他一起玩,和他一起聊他的同学,朋友,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要因人而已,因材施教,祝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

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是六(2)陶锦鹏妈妈陶述凤,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孩子的培养要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地照抄照搬他人的方法。比如说,有的孩子天性喜欢运动,父母非得叫他练习弹琴,他肯定没办法练好,而有的孩子天性喜欢安静地写写、画画,你一定要想把他培养成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孩子会开心吗?我的孩子今年十一岁了,我从来不去逼着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认为,大千世界,普通人居多,神童只是个别的,我是普通的母亲,就不能非要他是神童,只要他尽力了,就要肯定他,表扬他。不要给孩子更多的压力,他们已经够累了。对孩子的情感和道德的培养更重要。一个孩子光有好成绩,却没有最起码的爱心,这样的人我想是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的。

还有我认为应该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品格的养成!

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是陶玺的妈妈,很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家长进行交流,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优秀学生。说句实话我内心有两种感觉交织在一起,一种是不安,平日里工作的特殊性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不够多,我深深知道你们都是非常优秀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孩子也各有各的优秀,第二种感觉就是欣喜,没有过多过问我的女儿,但今天的她凭着自己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成绩,我非常珍惜今天的机会,我们初二四班的家长能够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促进。坦白地说,今天我要说的真的谈不上什么经验,我更愿意和各位一起来分享探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

我曾经是一位三转女性——围着锅台转,围着女儿转,围着老公转,每天买菜、烧饭、洗衣、打扫卫生。我本人有洁癖的毛病,所以家里的家务——搞卫生成了我的主要的工作,对邱思雨也只是做到让她吃好、睡好。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家里,我不许她在家乱翻玩具,只能玩一样收一样,再拿另一样,绝不允许乱丢乱扔。在我做家务时,她只能在沙发上看她喜欢看的CD碟,一遍又一遍。她从小就很有定性、很乖巧、很听话。直到有一天扬大一位老师叫我去听一堂专家的课,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我听后暗自庆幸,因为我的洁癖,因为我对孩子教育的不够重视,却误打误撞,让孩子养成了两个好的习惯。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陶玺是老师心目中的小帮手,妈妈心目中的乖孩子。也许因为我跟孩子交流不多,他从小就不爱说话,小学几年的评语几乎都一样,不善于表达自己,这下我着急了,心想:自己是个极外向的人,好与人沟通几乎成了我的特点,我的孩子总不开口怎么办。以后的日子我聚会、聚餐、逛街都带着她,希望她到陌生环境中先适应,我也常告诉她,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你肚子里知识再多,但不主动与人沟通表达自己,谁又愿意来揣摩你,发现你,这样你就会失去好多机会,就这样不断交流,灌输孩子突然长大了,变化了,他不但能跟同龄人交往,还能跟大人们成为朋友,我的朋友、同事都认为陶玺品学兼优的孩子,是心地善良的孩子,是善解人意的孩子,是有主见的孩子。

几年来,老师们对我们的孩子如此尽心,我们做家长更应该尽责尽任,把对孩子的疼爱放在心里,爱而不溺,宽而不纵。在学生家长委员会上,好多家长都夸了自己孩子所在班组的老师,而我只说了一句话:希望学校能给老师多一些空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压力。同时希望我们家长不要掩饰小孩的缺点,以一颗平常心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就像老师们所说的,应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不读死书,高情商的孩子。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家庭教育观念:

1、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比如专心和定性,小时候坐得住,长大才能耐得住。比如在做家务中引导孩子如何将事情做好。做好一件小事,才能使她在今后的学习上合理安排,有条不紊。

2、根据孩子自身的不足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比如,我就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原本内向的邱思雨渐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开口表达。

3、不刻意追求成绩,也不过分看重成绩,考得好时不大夸,不好时也斥骂。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4、家庭教育很多时候就是“润物细无声”。有时,我们做家长的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了。

与各位家长相比,我做得非常不够,体会也不一定正确,希望各位家见谅!谢谢!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做家庭作业高效又快乐

如何让孩子做家庭作业高效又快乐

(一)放学回来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孩子大脑工作了一下午,他身体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时补充。孩子休息15~20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业了。

(二)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在饱餐一顿后,人就懒洋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吃到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这时浑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来加工刚刚吃进的大量食物。这样一来,大脑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鱼大肉的孩子更遭。如果在这个时候做作业孩子不情愿,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脑效率也低。因此,我提倡孩子作业在晚饭前进行。晚饭什么时候吃,家长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做饭。如果做作业的时候做饭,孩子听到嗅到妈妈在做饭,食欲就上来了。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要在吃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再做作业。

(三)在好事前做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喜欢的一项业余活动。或看动画片,或游戏,或体育活动。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可以看,但必须做完作业以后看。如果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重新达成协议。假设动画片是在6点播,孩子就要在5点开始做作业。达成协议后,写在纸上,母子签上字,贴在门上。孩子每天遵守协议雷打不动。

(四)这样做作业

继续和孩子达成协议:允许孩子做一会作业,玩一会。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抵触。我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一会,玩一会。当孩子用心做作业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高速地运转,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供应不足了。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大脑就会形成压力。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此时,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脑要孩子玩。我们家长不懂,往往责怪孩子不用功,贪玩,这是不公平的。

(五)不要加作业

有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业,于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又给孩子加作业。这是我们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你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欢作业了,也就不喜欢学习了。当然,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做作业,家长可以考虑。但最聪明的家长此时限制他的这个多做作业的欲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东西不要让他吃太多一样。你要知道,孩子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急什么?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让孩子阅读他感兴趣的带有彩色图片的故事书,或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种类的书。

(六)做作业时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孩子边听古典音乐,边做作业。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疲劳,延长做作业时间,也会提高作业效率。这个方法适合,听觉型的孩子。

(七)优化作业环境(书房)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孩子作业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决好。孩子作业要在书房进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如果孩子的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书房和睡房用木版隔起来,形成独立一间。书房也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系统。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作业完毕要立即离开书房。如果孩子玩,必须到大厅去,不要在书房玩。如果在书房玩的开心,形成习惯,一进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把书房当作高效完成作业的地方。这里的科学道理就不再细解释了。

(八)不在书房批评孩子

本章开头的那一幕不应该在孩子的书房发生。如果你要批评孩子,把孩子领出书房。你要让孩子切身感觉书房是获得快乐的地方。也就是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进书房,高高兴兴把孩子领出书房。把书房当作孩子的学习圣地和获得快乐和自信的场所。那种把书房变成训斥、唠叨、打骂孩子的场所是非常愚蠢的。这样孩子以后一进书房就会痛苦。如果要批评,就先将孩子领出书房。

(九)形成节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状元都有极强的生活和学习规律。

以上讲的作业方法,基本符合小学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要参考着做。特别是特殊类型的孩子,比如“小无赖型”的孩子,此方法应该有所变动。教育方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才行。但有一条:孩子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和快乐连接。这一原则,要贯彻始终。这需要家长的智慧。

第五篇:家庭教育的迷思读书心得让孩子快乐学习

让孩子快乐学习

牟平大窑沙子小学周海娥《家庭教育的迷思》读后感

近几年教育提出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孩子的作业量,尤其是一二年级规定不布置书面作业,得到很多家长的欢迎。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担忧,不布置作业,学习成绩会不会下降。总有这样的感觉:近年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差,孩子做作业的速度越来越慢,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今天,我从学校推荐的书目中阅读了《家庭作业的迷思》这本书,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是美国作家艾尔菲·科恩的著作,被评为2010影响中国教师的十佳图书。书中作者看到这些年美国政府因要提升其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出的改革方法包括定期的学习成就评量与增加家庭作业。可是,增加作业会增加父母负担、孩子压力、家庭冲突等。这些损失并没有以学业成就来加以平衡。在作家眼里,美国家庭作业的真相是使孩子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与中国的家长一样,一个放学回家的孩子,绝大多数的家长问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作业做完了吗?”而不是“你这一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家长扮演了一个站在孩子对立面的角色。在很多时候,家长还要成为助教,帮助孩子来完成家庭作业。有些家长因此而疲惫不堪,对学校颇多怨言。

现实中,也有人认识到家庭作业作用的有限性,但他们仍侥幸地想:“多花时间学习总比玩好吧,总不会有坏处。” 试想:为什么我们大人上了一天八小时的班、回到家都不想再续谈公事,而孩子们却得在学校待了一天以后,回到家继续写功课?

然而,正如一位家长所说:“家庭作业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加重了负担,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被”强加的家庭作业让学习变成了一件简单重复、缺乏趣味的事,变成了孩子获得快乐的障碍,浇灭了孩子自主探究世界的好奇和热情。可惜目前,孩子的这种主动性正在被扼杀。家庭作业还占用了孩子们做其他事情的时间,玩游戏、交友购物、解决问题等,生活的主要部分被家庭作业吞噬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家庭作业也在破坏亲子关系,大部分的家庭争端与作业

有关,家庭作业经常被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后提起,成为晚饭时“最不受欢迎的客人”。

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踏上教师岗位以后,以前给学生布置的回家作业无外乎抄抄写写背背默默,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家庭作业也变得“更为灵活”:猜谜语、办手抄报,社会调查,阅读记录……让孩子的作业更为有趣,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对于有些需要背诵的基础知识,我可以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检查默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写或者不写,如果写,写几遍,以记住了为准。只要能通过第二天的默写,如果,减少或取缔家庭作业,让孩子腾出时间来玩耍、创造、与家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和进行主动有意义的学习。那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我们的孩子会更快乐。

下载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快乐成长 小二班灵灵的父母忙于生意,所以每天很早送宝贝来幼儿园,很晚来接宝贝回家。在老师们眼中灵灵是个漂亮、乖巧的小女孩,不论是在班上还是在家中,她的表现一直很好,......

    让孩子快乐读书

    让孩子快乐读书 ——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明确指出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特别是低段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尤其重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

    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浅谈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中学 李朝和 【内容摘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成长十分重要,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天职。要让孩子......

    让孩子快乐读书

    “哇,这里好多书啊!有我喜欢的《白雪公主》,还有《安徒生童话》。”9月8日,小林月走进长青社区阅览室,被这里丰富的图书所吸引。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当日,来我社区的小学生......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快乐成长 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会不经意间的犯许多小错误。如随手扔废纸,把铅笔橡皮放在嘴里等等。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呢?我想出了一个好办......

    让孩子自信的家庭教育方法(汇编)

    让孩子自信的家庭教育方法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让孩子自信的家庭教育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与孩子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体会)

    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身体的发育外,最重要的就是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好的性格和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如......

    与孩子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体会)

    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身体的发育外,最重要的就是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好的性格和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