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上学期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2010年上学期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研工作要点为指南,以使学生“丰富经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健康身心”为重要目标,在学校和教师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系列教科研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发挥本学科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职能作用。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研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学科发展。
2、强化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比上学年有较大提升。
3、做好常规工作,服务学校和教师,得到广泛支持与认可。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1、大力加强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科建设与管理方案,推进学科健康、和谐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提出学科教学建议,落实科学探究活动。
2、着力开展教科研活动,以理论学习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继续开展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理解、把握学科课程改革的能力。
3、单周星期二下午校本教研,双周星期二下午集体备课。
四、不断提升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学科指导小组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五、努力做好各项常规工作,高质量完成单元检测题、期末测试题的命题工作。
六、本学期月工作安排:
三 月 份
1、制定各类计划;
2、常规教研;
四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五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六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3、科学各年级的复习教研;
七 月 份
期末调考与质量分析;
2、学期工作总结;
第二篇:2012-2013学年上学期科学教研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单位:新密市白寨中心校 时间:2012年9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明确其意义和作用,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对教材的研读工作,通过学习和研读,使教师对新的教材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加强对兼职教师指导与培养,注重校内和校际交流,在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学期初确定小学科学教研组人员,建立教研活动制度。
2、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学科建议》,系统钻研新教材,做到带着问题进行教研活动的思想。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科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分配单元检测题的出题任务。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推进《多形式“同课异构”校本研训》课题的深入进行。
(二)加强对本教研组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中心组主题研训活动为契机,多形式开展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活动和行为跟进式的磨课活动。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学习式”等多种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小课题研究沙龙,营造良好研究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探索《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内容及策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小课题研究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以教研组长牵头,教研组成员全程参与,全面展开课题的研究与学习,注重资料的积累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策略的不断改进,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价值。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确定人员,成立小学科学教研组。
2、建立小学科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
3、教师申报小课题研究内容,全面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及指导工作。
4、确定教研组活动计划。
十月份:
1、组织全组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的评议及磨课活动,做好第一次
科学主题研训工作。
2、开展对课题的论证及小课题研究的交流。
3、交流并健全“传、帮、带”的方法,提升它在教学中的作用。十一月份:
1、组织全组人员进行小课题研究成果阶段性交流,以完成的给予推荐。
2、组织全组人员进行课题的阶段性交流,进一步改进研究内容及策略。
3、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活动。
4、做好科学单元试卷的评比活动,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试卷评比活动。
十二月份:
1、课题阶段性交流。
2、进一步交流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方法,推广优秀的研究方法。
3、教研组活动,以交流并解决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为主。
一、二月份:
1、交流并讨论复习计划,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课题中期交流,汇报取得的成绩,收集有关资料,作好阶段性总结。
3、学科教学效果的分析、反思及总结。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上学期)
荻垛中心小学
2013-2014学第一学期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学科本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的的主要工作是:以“做中学”为抓手,结合新课程的实验、实施,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尝试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各项活动中,发现并培养一批专(兼)职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读懂、读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围绕研究主题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本学期研究专题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和怎样理解“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2、以“做中学”课题研究为契机,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书籍,逐渐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寻找到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
3、以撰写教育故事为抓手,引导科学教师每学期认真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写好一本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写好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故事和一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整合全镇教科研力量,由教导处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协进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专项研究的专题是结合身边科学、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等,注重研究实效,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3、组织教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学好课程标准,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5、抓好各类竞赛和论文撰写工作,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促进校本课程不断发展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1、不断完善小学科学学科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逐步实行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逐步采用“教师成长档案”等质性评价方式。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校长、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改进工作的信息,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构建符合各校实际、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四、组织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指导教师领会培训精神,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2、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定期检查教研组和各位教师的工作。
五、具体工作
九月份:
1、做好《科学》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准备工作
2、教学常规调研、“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组课堂教学实施调研
十月份:
1、《科学》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调研“做中学”项目研究学校
十一月份:
1、交流学习教育理论、实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2、进行教学质量的调查、测试和评估
十二月份:
交流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月份:
1、科学素养考核及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2、本学期工作总结
第四篇:2012年下学期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2012年下学期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蓬溪县明月镇小学科学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研工作要点为指南,创造性地开展系列教科研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发挥本学科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职能作用。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1、大力加强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科建设与管理方案,推进学科健康、和谐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提出学科教学建议,落实科学探究活动。
2、着力开展教科研活动,以理论学习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继续开展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理解、把握学科课程改革的能力。
三、不断提升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学科指导小组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四、努力做好各项常规工作,高质量完成单元检测、期末测试的工作。
五、本学期月工作安排:
九 月 份
1、常规教研;
十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十一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十二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3、科学各年级的复习教研;
4、准备参加科技大赛
一 月 份
1、三、四、五六年级期末调考与质量分析;
2、学期工作总结;
第五篇: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教研计划
上学期六年级科学
教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周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我们居住的星球”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活动材料限制,学生在家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
3、个人教学研究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获得自主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三、教学教研目标
1、教学目标
(1)“我们居住的星球”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样子,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知道地球仪,地图与地球之间的联。
(2)“地球上的一天”是让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气温变化与动植物的行为变化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进行模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地面形态的变化”是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4)“四季中的变化”是将引导学生去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以及知道四季气温,动植物,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教研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实验。
(2)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大胆创新,不断进取,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3)以“三生课堂”为指引,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加强对多媒体,班班通的有效使用,使现代教学手段服务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面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四季中的变化
五、教学教研方法
1、把握小学科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3、用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
4、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教研安排
1、教学安排:
周次
日
期
内
容
课
时
9.1---9.7
我们的生长发育,地球
9.10--9.14
地球仪,地图
9.17--9.21
建立地球档案,昼夜交替
9.25--9.30
昼夜交替,谁先看到日出
10.1--10.7
国庆节放假
10.8--10.12
昼夜温度的变化,一天中的动植物
10.15--10.19
卵石的形成,溶洞
10.22--10.26
期中复习及考试
10.29--11.2
升高的河床
11.5--11.9
沙尘暴,唐山地震
11.12--11.16
庞贝城的毁灭
11.19--11.23
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信息
11.26--11.30
四季星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12.3--12.7
水结冰了
12.10--12.14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2
12.17--考试
期末复习,迎接考试
2、个人教研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新课标
2、书写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十月份:
1、开展听、评课,互相学习
2、关心后进生,帮助他们进步
十一月份:
1、适当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2、开展听、评课
十二月份:
1、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
2、写好期末复习计划
元月份:
1、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2、书写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