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点题目
近来,有不少人呼吁复兴汉服,倡导人们穿戴汉服,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但也有人
反对,认为穿戴汉服与弘扬传统文化不相关。对此,你怎么看?
有政协委员建议恢复使用繁体字,引起争议。谈谈你的看法?
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公开批评某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台风庸俗、格调低下。对此,有人说
这是娱乐节目的正常现象。你怎么看?
近年来,有部分官员因当地发生公共事件而引咎辞职或被免职,但很快又被提拔重用。
对此你怎么看?
我国开始实行火车票实名制,你如何看待这一制度?
近年来,媒体屡屡曝光了个别地方的形象工程,请谈谈你对形象工程的理解。 公安部出台规定:公民起名字必须从给定字库中选择,引起争议。你是怎么看的? 教育部要求全面清退并禁止聘用公办学校中的代课人员。对此,你怎么看? 对于近段时间推行的“微博问政”你怎么看?
今年央视 3.15晚会中,作为国际知名大品牌、世界500强企业的麦当劳、家乐福又被
爆出丑闻,而且都是在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领域。近些年,洋品牌失信于中国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无论是西门子“冰箱门”,还是味千拉面的“骨汤门”、肯德基的“冲服豆浆”、麦当劳的“毒油事件”我们都知道众多国际知名大品牌都在中国市场出现过问题,对这些事件,你怎么看?
有人说雷锋是跨越时代的精神坐标,也有人说雷锋精神落伍了,对此你怎么看?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逐步凸显,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都在拷问我们的社会道德,然而杨善洲、陈贤妹等优秀人物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道德。请你谈一谈对于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看法。
“杜甫很忙”事件,反映了什么?
今年高考,某省高考应届生缺考数万人,很多考生是农村考生,对此你怎么看? 最近网络和媒体频频对“富二代”与“官二代”的事件进行报道,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养老问题,有人说应该让空巢老人到社会养老机构等安度晚年,有人强调让子女
亲自抚养,你怎么看?
第二篇:2016政治中考热点题目
中考热点问题整理
1、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意义?(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党员干部划定纪律底线有什么意义?)
答:(1)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3)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4)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有利于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2、实现十三五规划蓝图,我国目前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我国面临的内部困难)
答:①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③我国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以及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的威胁;④经济全球化带来一定的风险;⑤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3、请你说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蕴含了教材哪些观点? 答:①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协调:我国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③共享: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④绿色:我国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开放: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我国为什么能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果?(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答:①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③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等。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⑤社舍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⑥全国人民的支持
5、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获奖致辞对你的成人、成才、成业有何启发?
答:①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②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④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合作;⑤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⑥培养创新精神;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确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等。
6、“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关注环境问题)
答:①我国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我国治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党和政府关注环保问题。我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③党关注民生,关心公民的身体健康。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决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⑤法不可违,违法必受惩罚。
7、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答:
(一)改革的必要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二)改革重要性:通过改革①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③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国家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①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诸多成就,经济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这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①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9、为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开放发展,我国应该怎样做?(对外开放国家的做法)
答:①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④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⑤反
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10.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因?(坚持共享发展的意义或者体现的教材中的观点)(为什么“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我国实现“精准扶贫”的原因)
答:(l)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1.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
答:(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
(2)教育水平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1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要改善民生?坚持共享发展的意义?我国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意义?)
答:(1)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2)有利于调动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有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4)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实践“三个代表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13.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措施?
答:(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
(4)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6)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7)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14、我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实现协调发展的意义、作用、原因)
答:①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④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⑤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15、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协调区域发展的举措说明了什么?
答:①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③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道路。④国家努力维护社会公平。⑤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6、***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体现了哪些法治观点?(惩治贪污腐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老虎、苍蝇”一起打?)
答: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③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④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⑦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7、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说明了什么?
答: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或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崇尚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尊严。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③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8、我国为什么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
答:①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进一步彰显了宪法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②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增强宣誓主体的宪法意识③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④这对深入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19、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接受宪法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答: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同违犯宪法的行为做斗争。④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⑤依法行使监督权(或批评建议权)。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1、(1)我国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的意义,或者向某一人物学习的意义)
答:公民:①有利于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道德风尚
社会:①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平正义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精神文明: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②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2)“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内容?“感动中国”人物共同践行了怎样的价值观?
答:思想道德建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化感动为行动,向“感动中国”人物学习?(怎样向模范人物学习,或者模范人物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热心公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挫而不折积极进取、培养坚强意志;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与人为善、见义勇为、乐于助人。
2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答:公民:①有利于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②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道德风尚
社会:①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公平正义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精神文明: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②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历史和现实:①社会主义新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②社会主义新价值观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精神支柱
23、我们要学习抗日战争中革命先烈的哪些优秀品质?
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同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皿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4、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两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激发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③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⑤有利于展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⑥有利于铭记历史,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5、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给我们哪些启示?(抗战胜利70周年,启示我们青少年的应该怎么做)
答:①要缅怀英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②要继承遗志,勤奋学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③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④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6、最高检为什么连续出台保护未成年人的重大举措?
答:①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需要法律予以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③这既是适应未成年人保护新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综合体系建设。
27、家庭暴力法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减少针对未成年人的家暴现象;有利于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8、结合留守儿童的现状,谈谈为什么要特别关爱留守儿童?
答:①留守儿童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②是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④是保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⑤由于亲情关怀、家庭教育和保护的缺失,同时,留守儿童年龄小,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所以容易受到不法
侵害。
29、如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分别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①家庭:以打电话、写信、探望等方式给孩子以亲情和温暖。②学校:严格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家校联系制度。③社会:坚决取缔违规经营或违规收留未成年学生上网的“黑网吧”,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0、“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3)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1、“十二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1)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民族自信心。(2)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3)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奠定了物质基础。
32、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存在哪些问题?(面临的压力)
答:(1)国内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资源相对紧缺,社会矛盾仍比较突出;还存在着严峻的人口、资 源和环境问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国际方面: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羟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等。
33、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国际社会给予中国高度关注,海外主流媒体及时作出报道和分析评论。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答: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②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③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4、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实现这个新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教材中哪些观点?
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
35、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蕴含了哪些战略、国策和原则?
答: ①创新发展——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③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开放发展——对外开放基本国策;⑤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根本原则。
36、为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必须如何做?
答:(1)要加快互联网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力度扶持互联网的发展,并引导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紧密相连。(2)要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3)要弘扬创新精神,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7、请你为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我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①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大力发展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加大资金投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物质保障;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⑤依法治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⑥倡导“四个尊重”,重奖做出巨大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
38、“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怎样做、青少年怎样做)、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怎样对待改革、改革开放的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含义、意义、依法治国国家怎样做、青少年怎样做)全面从严治党(意义、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
第三篇:高二政治热点题目
高二政治热点题目:
一、牢牢记住两个含义: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三个建设怎么办?
1、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怎样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3、怎样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材料背景:(如京剧进课堂、唱红歌、CCTV《童心回放》、庆祝建国60周年大片《解放》、《东方红1949》等,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
涉及到的知识点: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5、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6、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7、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
8、科学文化素养的增强及其根本意义
三、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材料背景:开学第一课“爱国主义教育”、60年国庆大阅兵
问题设计:青年学生(中学生)怎样践行爱国主义?或怎样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答案要点: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应表现在实际行动中(教材P75小字)
3、爱国主义的特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教材P75一段)
四、加强文化建设
材料背景:网络腐朽色情文化、3G手机色情、不健康文化的传播、其它大众传媒的不良信息
涉及到的知识点:
1、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2、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4、我们越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5、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6、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7、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9、加强社会主义和新价值体系建设。
10、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与钱学森之问
背景材料:
(一)享誉好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同志因病于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钱学森走了,成为光照人类心灵的精神星座。我们还能培养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吗?从钱老对温家宝总理的诤言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在三个方面的忧虑,一是对中国教育体制弊端的忧虑:二是对学生没有创新意识的忧虑:三是对由于没有创新精神将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忧虑。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二)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新名词低碳经济。
问题设计:
1、为什么发展教育?怎样发展教育?
2、为什么创新?怎样创新?
3、为什么发展科技?怎样发展科技?
六、两岸交流加强、统一步伐加快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
素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利于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3、中华文化的特点: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有利于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七、发展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背景资料:①直接把两会从人民大会堂延伸到了网络上②民主决策③干部问责④网络反腐(南京周久耕案)⑤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等
涉及到的知识点: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需要也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
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背景资料:①领导人之间的国事访问。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③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10年新年贺词《共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涉及到的知识点:
1、文化交流的意义:
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与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并将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3、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国内问题也会用这一原理)。“和谐世界”外交新主张根植于中
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背景资料:①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双百”人物评选揭晓。②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举办。③山东省寿光前市委书记离任十八年后获国家级表彰。④寿光市某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本村及至全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传播温棚种植技术)(双百人物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⑤全国道德模范评选⑥大学生长江中舍身救人
问题设计: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涉及到的知识点:
1、文化的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双百人物、先进人物评选,是广大人民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世界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双百人物”评选等,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精神等,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4、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例题:根据文化的力量分析说明上述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和宣传口号(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更高更快更前的奥林匹克精神。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热情欢迎八方来客……)为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要点: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
③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十一运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把筹办全运会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属于先进健康的文化。它必将使十一运成为全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力的推进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增强山东的综合实力。
十、世博会要在中国上海举办
问题设计:
1、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多样性⑴是什么?(含义、三个基本点)⑵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⑶怎样尊重文
化多样性
十一、继续关注“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涉及到的知识点: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与政治决定的,并对经济与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此,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十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背景材料:①应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②家电下乡③汽车下乡④税收减免⑤新兴产业创投计划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文化生活角度,涉及到的知识点: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滚广州亚运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是综合国力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好困难子女上学问题。
十三、哲学部分重点掌握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3、为什么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共有几层含义?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四篇:2014热点指导题目(方向)
2014选题热点问题参考——袁志忠(可具体到一个方面,鼓励实证分析、调研报告、数据说话)
1、地方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平台(公司)建设问题(现状、问题、对策)
2、地方保障性住房投融资问题(公积金的利用、发行地方债券、上市,投资和筹资风险管理等)3、4、5、6、7、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可选一个省、市、县、乡、村)地方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可选一个省、市、县、乡、村)新型城镇化与投融资问题研究(可选一个省、市、县、乡、村)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民营参股能力研究 小微企业管理问题(选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成本管理、投资、融资、转型、会计制度问题)
8、9、民间融资的管理优化(如:温州金改试点、鄂尔多斯融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方面(可选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写)
10、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选具体对象或具体方面)
11、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应用方面
12、资本市场资金流动性、风险、政策的相关性(如A股市场、创业板市场的问题)
13、企业内部管理创新(重点是管理方法创新研究)
14、文化产业管理(成本、财务、内控)
15、以上各方面的比较研究
第五篇:申论热点题目综合2011
申论热点:官员屡陷风水漩涡
背景材料:“风水”轮流转,今日又重来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勘察地理、选择合适地方的一门学问。古时风水多用于城镇村落选址、宫殿建设以及寻找丧葬地形。风水学历史久远,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深刻影响着封建统治者的价值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令后人为之唏嘘不已。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可谓是“风水”轮流转,又开始有点“风生水起”之势了。如今,和汉文帝夜半问鬼神之事一样,有着公权力影子的“风水”现象呈现出趋多之势。其中不仅有少数官员,甚至近年来国家机关因迷信风水而被媒体曝光的不在少数。
某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认为县城主干道正好冲着县政府大门,风水不好,于是就在这条主干道上放了一架退役歼6歼击机,飞机寓意升官发财,但这条主干大道却成为断头路。
某市原有一湖叫骆马湖,但有关部门认为骆马湖谐音为“落马湖”,不吉利,便要改名为“马上湖”(“马上福”)。
某市市政管理部门半年之内两下公文要求拆移投资3000多万元的关公像,其主要原因据公文所言是:将军山关公像理应拆移,原因是“关公像以傲视万夫的姿态俯视端城,甚为不妥”,“以一武财神傲视所有党政机关,有失君行”。
日前,西部地区某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耗巨资搬运一块被奉为神石的大石头,以寓意“石(时)来运转”。
【应试思路】
第一,我认为不重民生重风水的做法危害甚大
“„风水桥‟护龙脉,„伤心桥‟失人脉。”这是当地老百姓对这些有着公权力影子的“风水”现象及工程的回应。因此,少数官员重风水不重民生现象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并且动摇人们信念,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首先,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有些官员不信马列信风水,把风水先生视为神明,向风水先生问生老病死之卜,向风水先生求升官发财之道,向风水先生谋平安幸福之法,风水左右了这些官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操纵着他们的从政行为和生活方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之影响。
其次,直接损害了公众的利益,成为腐败的重要源由。从目前已揪出的“风水”官员来看,其中许多人都有迷信心理,有的还经常参与迷信活动,迷信使他们的腐败行为逐渐升级,迷信使他们腐败的胆子越来越大。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结识“大仙”殷凤珍后,便在家中摆佛堂、供神台,在枕头底下压“五道神符”,以做佛事为由,向私企老板们伸手要钱要物。
最后,推波助澜,败坏了社会风气。“官德毁,而民德降。”“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一定意义上,领导干部比一般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更大更深。人们是从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言论中感悟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要求,从他们的道德行为中判断善恶是非。如果官员频频现身风水场所,极易起到某种“示范”作用,令风水之术呈现火上浇油之势。
第二,官员缘何“不问苍生问鬼神”,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有对马列主义深厚的信仰,但有少数人却始终走不出“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怪圈,原因是多样的。
一是自身文化修养不足,寻找精神寄托。在笃信风水并受风水因素左右的官员中,有的信仰已经失落,心中不再有对真理和人民的敬畏;有的因为地位的变化,受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理想信念丧失,荣辱美丑混淆,价值取向畸变。于是,他们精神空虚、心灵无处安顿、精神无所寄托,就逐渐对一些风水现象产生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错位。
二是为升迁,求官运、财运。目前,有少数人认为,只有领导才是其职业生涯的终结者与拯救者,因此他们不辞辛劳迷信上司,不问苍生问鬼神便成了他们为求升迁、求官运的“保险”措施了。因此,针对神秘力量的烧香拜佛不过是唯上级是尊的官场迷信的一个延伸。
三是为消弭灾祸。有一些相信风水的官员,本身就是贪官。他们总是惟恐东窗事发,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寻求一种精神支柱为自己撑腰,请冥冥之中的神灵庇佑,以求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就出现了“一边贪污腐败,一边烧香拜佛”的风水现象。
最后,如何“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提出以下建议:
官员执掌的是社会公权,承担的是公共责任,对社会风气、群众思想影响巨大,因此对于官员迷信风水的现象,不能只做道德评判,而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禁止。
一要树立正确信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以德行施政,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目前社会上出现这么多的官员风水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的信仰出了问题。《中国共产党党章》第34条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对此,《求是》杂志曾评论说:“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意识有所动摇,逐渐弱化……一些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值得高度注意”。要从根本上防止少数官员相信风水现象的出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极为重要。
二要关心百姓疾苦。古时,郑板桥为县令时曾作“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诗,就是说做官要时刻体察百姓的疾苦,把民间冷暖、饥饱、苦乐挂在心间。封建时代的官员能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感情,尚能体察百姓的疾苦,作为执政的共产党人,更应该常听为民之言,常怀为民之心,常谋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将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搞劳民伤财的所谓面子工程、风水工程。
三要提高科学素质。据“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对参与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调查发现,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数比例仅为12.2%,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对其中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于是乎,为了“保官”、“升官”,有一些人或给祖坟迁一块“宝地”;或让所谓的“大师”在办公桌或本人身上贴上“护身符”。事实证明,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科学素质,防止少数官员相信风水,已经迫在眉睫。
四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即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既体现了一般现代政党执政重视依法治国执政方式的普遍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本质和处于国家领导核心长期执政的特性。目前出现的少数“风水”官员现象体现了他们作为执政能力的不足。因此,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低碳社会
【背景材料】
200年来地球上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5%,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2度多,主要诱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的高碳排放。据测地表温度目前还在以每年0.2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梦想。
【题目】
结合上述材料,请围绕“建设低碳社会”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建设低碳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短期内快速发展“低碳”十分困难。惟有主动出击、因地制宜、积极参与“低碳”建设,方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
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大力构建低碳社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要继续深化高能耗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要科学引导居民建筑和生活用能。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建设。要重视能源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和不可再生、可再生及新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把能源开发的区域和时限进行有序安排,适时微调和修正,严格按规划稳步推进,以综合提高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应充分发挥国家工业生态园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开展科技创新、加大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低碳技术。要依托现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等,要在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求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加快发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技术。不单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水电、核电等清洁和新能源本身,也包括能源传输方式如超高压、智能电网等。
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既有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更有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打算,当前,我们应在政府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将我国的低碳社会计划稳步推进。
治理建筑垃圾
【背景材料】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平方米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题目】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建筑垃圾污染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减量化 资源化 让建筑垃圾“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环境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垃圾排放问题。由于前期对于垃圾处理没有很好的政策实行,尤其在化工产业、建筑业创造的不可再生垃圾,正在每天数以万计的速度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也逐渐增加。这些垃圾不仅严重破坏了环境卫生,还带来了隐患。据了解,随意倾倒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环境,大量建筑垃圾堆积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另外,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还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含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任何事情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如何破解建筑垃圾的难题,已成为中国环保亟须应对的要务之一。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首先是要减量化。我国的不少建筑由于施工质量不高,“楼歪歪”、“楼脆脆”等问题时有发生,加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随意拆建,导致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远低于发达国家中英国的132年和美国的74年。因而,要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一是要提高施工质量,尽可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从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等源头上解决和减少施工现场建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二是要杜绝盲目拆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的长期性和权威性,严禁朝令夕改。
其次,要资源化,就是变废为宝。据专家介绍,根据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特点,回收利用率可达95%以上。就拿利用建筑垃圾制作再生砖来说,与实心黏土砖相比,同样是生产1.5亿块标砖,可减少取土24万立方米,消纳建筑垃圾40多万吨,节约土地340亩。此外,在制砖过程中,还可消纳粉煤灰4万吨,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烧砖排放的二氧化硫360吨。建筑垃圾资源化,不仅有着巨大的环境效益,还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按到2020年我国新产生建筑垃圾50亿吨估算,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够转化为生态建材,创造的价值可达到1万亿元。然而,我国目前从事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企业只有20多家,全国再生利用率仅为5%左右,而欧盟国家每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超过90%,韩国、日本更达到97%以上。
到处是高耸的塔吊和林立的楼宇,这是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的第一印象。人们期待着,中国在拥有全球最大建筑业的同时,在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也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和相关建筑行业的不懈努力,人们的美好愿望一定能够达成,建筑垃圾也必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点评】
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环境污染、垃圾排放等难题困扰人们”开篇,引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这一话题,顺势切入主题,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随之,通过建筑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即“变多为少”与“变废为宝”相结合,展开论述,紧锣密鼓,内外兼顾,攻克建筑垃圾这一难题,构思巧妙,观点平实,说服力强。
巨量、庞杂的建筑垃圾堆放与处理,已经极大地占用了土地资源,恶化了生产生活环境,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埋下隐患,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巨量建筑垃圾的不断产生及其带来的诸多弊端,正成为我国环保工作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建筑垃圾这一主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脉络,在文章第一段引出建筑垃圾及其再生利用这一话题,此为文章第一部分,紧接着在第二段分析了建筑垃圾大量产生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及其危害,分析深入,论述全面,言简意赅,比较精到,此为文章第二部分。在文章第三部分即主体部分——第三、四段,指出破解建筑垃圾难题关键在两个环节:一是减量化(变多为少);二是资源化(变废为宝)。在论述“减量化”的过程中,作者又采用了层内分层、拨云见日的论证方法,使得行文观点与思路跃然纸上,清晰可辨,一语中的,药到病除,釜底抽薪。文章结尾处是对我国建筑垃圾治理的期待与信心,言辞平实,语气坚定,首尾呼应。因此,本文的写作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观点准确,结构完整,语言规范,可谓佳作。
“绿豆涨价”事件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7月1日,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介绍,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去年10月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被价格主管处以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司司长许昆林介绍,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被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法定最高处罚额度处以最高100万元罚款,协办会议的3家企业被罚款50万元,参加会议并相互串通的其他109家绿豆经销企业也被提醒告诫。
(2)按照5月26日国务院第113次常务会议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农产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农产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010年7月以来,绿豆、大蒜等前期涨幅较大品种价格快速回落,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目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绿豆、大蒜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3.5元和9.2元,比前期最高点下跌30.8%和12.3%。鲜菜价格5月份以来持续大幅回落。
【核心观点】
(1)当下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所面临的制度性尴尬,就是“反垄断委员”会更多承担“务虚”功能。于是被寄予厚望的《反垄断法》执法依旧沿循行政内部管理的老路,执法部门难
以走出“裁判球员一体”的根本局限。即使有间或打击绿豆价格操纵的执法行为,但更重大与深层次的结构性垄断难以破除,反垄断恐就只能止于“绿豆”这样的“软柿子”了。
(2)发改委作为反市场垄断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对于市场上各种价格波动浪潮不可掉以轻心,要用像查处绿豆价格狂涨现象背后的垄断阴谋一样,采取法律赋予的各种调查手段还原事实真相,对于存在垄断行为的发起者依法进行惩处。
(3)绿豆等农产品的上涨,存在极大的复杂性。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我们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思考和对策就应当避免单一化、简单化,避免仅从价格现象表面做主观推测。据经济学常识,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是由“看不见的手”导致的价格正常涨跌,则不必视为洪水猛兽。过去的猪肉价格上涨,在中央出台一系列稳定市场的补贴措施后回归正常就是明例。对于这种价格波动,一方面要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严格监测和适时预警,及时有效引导供应,一方面则应保证市场信息的畅通和信息发布的审慎和统一,避免各相关部门各执一词,导致公众难以明确判断,甚至社会心理恐慌。
(4)不管何种农副产品,其价格走势总是与市场价格规律息息相关的。一旦市场缺乏需求动力,其高价恐怕不会长久的。戴斌老师认为要使市场正常运作,政府之手的价格监管调控不可或缺,这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对农副产品可借鉴国外克服市场失灵、实行价格规制的经验,适时启动农产品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包括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及时把握农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预警预报。
(5)面对农产品的“囤积居奇”现象,关键在基层官员分清什么是“恶炒”,什么是市场经济本来要义,勿混为一谈;更要把握市场变化趋势,用市场经济调整价格,达到活而不乱,“管好”而“不管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