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快餐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快餐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一、肯定成绩、鼓足干劲上台阶
回顾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在社会各界和快餐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十余年的艰辛探索,不断进取,使我国快餐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和积极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完成了对现代快餐的基础认识。从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揭开了我国现代快餐的发展历程,推动了传统中式快餐向现代快餐的发展步伐。广大快餐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借鉴中起步,在摸索中积累,在挫折中前进,付出了极大的艰辛与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快餐的概念、特征和发展思路,完成了产品结构、市场定位、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相关部门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探索与理性认识。《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的制定历经近三年的时间,较好地概括了各方面的观点,是对前一时期现代快餐发展的总结与归纳。
(二)初步形成了现代快餐的发展思路。以标准化、工厂化为目标,以连锁规模化为途径,以管理科学化为基础,结合快餐自身特点和运用知识经济现代手段发展现代快餐的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构筑了现代快餐的基本特征,并在全国各地众多快餐企业的实践基础上,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得到扩大与发展,为现代快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保持了快餐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1996年,全国专业快餐公司只有800个左右,快餐网点40万家,快餐业年营业额约400亿元。到1999年,全国快餐企业与经营网点达80多万家,快餐业营业额实现750亿元,营业额比上年增幅20%以上,高于餐饮行业7个百分点。网点与营业额的快速增长充分显示出海内外快餐业投入和快餐市场的不断扩大。目前,快餐业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成为支撑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餐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大众生活和扩大内需,开拓服务消费市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快餐业发展面向社会提供更加广泛的供应服务,经营方式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店面形式上看,有连锁店、便餐店、社区店与送餐、外卖、小吃广场等。从服务对象上看,从流动人口、外出人口为主向单位后勤与家庭厨房延伸。从品种结构上看,有餐饮成品、半成品、方便食品等等。快餐已成为主食工程、早点工程、餐桌工程、厨房工程的重要内容。快餐内涵更加丰富多样,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地位明显提高。
(五)形成了一批市场欢迎和认可的快餐企业。随着快餐行业的发展和现代快餐模式的建立,全国大中城市都涌现出一些典型的代表企业。如上海新亚大包、北京马兰拉面、香妃鸡、深圳面点王、东北饺子王、桂林米粉、郑州烩面、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等。虽然,这些企业的发展仍需接受市场的考验和不断发展完善,但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良好基础,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欢迎。各地快餐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显示出我国快餐业特别是中式快餐发展的前景与希望。
(六)中式快餐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加快。中国快餐发展的实践证明,联合起来,加强合作,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共同促进快餐市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行业内外对这一点的认识更加明确,联合联动的呼声与趋势更为强烈。通过一至六届快餐研讨会和两届快餐博览会的召开,聚集了更为广泛的基础力量。海内外快餐企业、供应厂商、科研、教育和政府部门、新闻单位等齐心协力共创中国快餐发展的大业,使快餐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越来越实,产业链中的各相关因素都已进入快餐行业,通过组织协调和合理运作,必将带来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快餐业发展取得的这些成绩,是社会支持和行业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代快餐业的发展不是简单地以开店多少和网点多少来衡量。中国快餐的发展需要社会和外部大环境的配套支持,更需要解决深层次的内在问题,肩赋着完成我国烹饪工业化、快餐产业化和餐饮管理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从这方面看,我国现代快餐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鼓足干劲,不懈努力,再上新台阶。
二、正视问题,克服困难求发展
当前,我国快餐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对快餐业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人均收入不高,1999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5854元,农民收入2000多元,快餐业的发展受到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的制约。第二,地区和人均发展不平衡。从地区看,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人均收入去年超过一万元,一些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体现在快餐业发展上,沿海城市较内陆与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快,大城市要比中小城市快。即使在一个城市中,消费水平不一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也很突出。第三,对连锁快餐发展的社会配套支持不足,市场法规不健全,配送系统不完善,消费环境不规范,企业投入与发展基础还不强。第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大批下岗职工的出现,仍需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家庭预期支出较大,消费需求不旺,市场仍需引导和开拓。所以,快餐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从目前情况看,适度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二)中式快餐发展受基础条件的限制,进展较慢。从总体上看,中式快餐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撑、技术开发和管理体系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难以保证在连锁推进的过程中开一家店,生意火一家店,生存一家店。一旦一家或几家店出现问题,企业就难以承受负担,往往陷入经营的被动局面。而行业上的基础条件,人才保证与理论指导方面又未跟上,使更多的中式快餐企业苦于认识和人力上的不足,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上台阶、求发展就很困难,造成品种开发缓慢,科技水平不高,管理与培训体系薄弱的状况,发展速度也受到限制,步履艰难,规模效应难以发挥,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三)社会化组织程度低,产业化推动仍未形成。快餐业发展需要社会化与产业化的推动,才能提高实力,增强合力,最终形成竞争力,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而我国快餐业的社会化组织程度仍然较低,一方面是企业间分散闭塞,各自为主,没能形成联合体,这种局面虽有所改善,但以投资与利益为主体的联合联动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专业性组织和
相关的社会服务性机构发展缓慢,也未能对行业与企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指导与支持作用。第三,相关行业的产业链条作用更多地处于供需关系方面,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集合能力,相互支持具有局限性,使不断提高的社会消费需求与以小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对行业的大发展产生了约束作用,尤其是使中式快餐向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与科学化目标推进过程中的条件和基础都有待加强。
我们应当承认,要解决中国快餐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机。但是,发展快餐业的社会基础已经基本具备,社会需求日趋增强。我们要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克服困难,继续大胆实践,努力使中国快餐业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三、抓住机遇,全面推动中国快餐业走向21世纪
新世纪的到来,给人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世纪。在新世纪中,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和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餐饮服务消费也将不断增强,快餐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与自身条件更加成熟。我们必须抓住新世纪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全面推进中国快餐业向社会化、国际化、多样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快餐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全社会对快餐投入、经营与消费的更加广泛性。社会需求将以面向家庭厨房与家庭消费为主,以减轻和替代家务劳动的辛劳。快餐经营将面向社会各阶层,快餐的经常性消费将占居主流,快餐市场不断拓展,营业额占餐饮行业比例继续提高。快餐的国际化,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快餐市场的国际化进展进一步加快,服务消费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外资企业与外来资本的进入将更为迅猛。外资企业通过与内资企业的入股合资等,促进资本的融合,使快餐企业难以简单用内外性质区分,兼并联合的趋势加强,加盟连锁推进的步伐加快。同时,中式快餐的品种、品牌与企业也将走出国门,进入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国际规则与运行手段将广泛采用,中国快餐市场更加开放,中式快餐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快餐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经营品种、经营方式与服务形式上更加突出多样化。个性化加强,品牌与文化内涵更为重要,市场更趋丰富多彩。消费需求档次不断提高,追求品质、品牌与营养健康、绿色消费成为时尚,企业经营特色与市场细分化的特点日趋明显,创新经营更加普遍,送餐、外卖与网络餐厅等直接面向家庭的服务不断看好,各种营销手段广泛采用。快餐的产业化,主要是指相关的工业、农业、教育、科研等多部门的联合加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以资本为纽带,发挥整体优势,社会化组织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与行业分工更加专业化,服务机构与协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行业发展条件与社会环境更加完善,快餐工业化与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化逐步形成。
韩明司长指示,我们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厨房工程”建设,不断开拓快餐市场。
“厨房工程”是以减轻和替代家庭厨房劳动负担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通过发展面向家庭服务为主的大众化餐饮的一项便民利民为民的系统工程,是“菜蓝子”、“米袋子”工程的延伸。开展“厨房工程”建设对推动社会进步和满足人民生活,开拓市场,促进餐饮服务的产业化与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早点、快餐、送餐、大众宴席和外卖成品、半成品、方便菜品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快餐作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基本生活服务的大众化餐饮,是“厨房工程”建设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内贸局继早点工程之后将大力推进“厨房工程”建设,把快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希望广大快餐企业为“厨房工程”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厨房工程”的发展也是快餐发展社会化的具体体现。我国快餐业的开拓与发展正向家庭与单位后勤服务延伸,这是快餐业发展面临的大市场。家庭餐桌经济越来越发展,学生营养餐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虽然经营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但作为一种发展方向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努力。快餐发展的多样化使其服务领域拓宽,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所以,纳入“厨房工程”建设和家庭单位后勤社会化中来是行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快餐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开拓经营、创新经营十分重要。我们将就“厨房工程”建设与相关部门一齐做好发动引导、总结交流和政策支持等工作,使快餐业取得新的发展。
(二)积极实施
品牌战略,提高行业经营水平。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更难以走入国际。面对WTO的挑战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加大品牌战略的推进,提高竞争能力和行业发展水平。品牌是企业综合力的体现,为了塑造品牌,我们在企业文化、内部管理、菜品质量、经营方式、形象塑造和企业实力等各方面都要下功夫,加强企业自身的积累与完善。要处理好生存与发展、投入与产出和内涵与外涵的关系,在不断增加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外延,大力发展现代连锁业态,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更好地形成区域品牌、全国品牌和国际品牌,满足市场需求。特别要重视老字号企业和传统烹饪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突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中餐更好地走向世界,不断提高经营质量与国际地位。
(三)抓管理、重培训、练内功,努力提高科学水平。
企业要发展,管理与人才是关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与基础保证。目前,中式快餐企业的管理与人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朱总理提出今年是管理年,我们要下功夫强化快餐企业自身的管理与人才的培训,初步形成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培养一批现代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科学技术水平。在这方面,我们也将不断加强工作,调动各方面力量,在培训、交流、考察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为企业做好支持和服务,加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与人才素质,以更好地迎接WTO对我们带来的新的挑战。
(四)进一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提高社会化组织程度,推动快餐产业化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间、部门间、行业间的联合,促进以资产为纽带的经济实体的建立和形成,尽快改变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状况。二是推动社会配套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快餐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与外部环境。三是加强市场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标准与政策,为产业化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规范的政策环境。四是支持和加快协会组织和服务机构的建立。中国快餐业协会筹备组要抓紧工作,争取专业组织的早日成立,为行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与调动社会广泛力量,共同为中国快餐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国快餐业发展分析和展望
中式快餐业发展状况分析和展望 作者:陈璇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0级
关键词:快餐SWOT特色管理宣传
近年来,随着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中式快餐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百胜集团(中国事业部)每年数以百亿计的营业额相比,中国本土品牌的中式快餐就显得十分弱小,2009年的中国快餐业前五名只有一家中国本土品牌。所谓“民以食为天”,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上为什么洋快餐如此盛行,难道是老外更懂国人的饮食口味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然而中式快餐店多数“长不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肯德基在中国有1500多家店,麦当劳也有近千家店,然而中国本土品牌中规模最大的真功夫也仅有400多家门店,规模一般的如包天下仅有200多家,远远不及洋快餐的规模。而这些已经是中式快餐中的佼佼者,多数中式快餐即使味道再好,也发展不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规模。比如驰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虽然已经成立了餐饮公司,但依然没有形成大型连锁,实力与规模完全无法与洋快餐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狗不理包子”的口感、菜色和营养价值更容易为国人所认同和接受。
这不禁让人想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局面,中式快餐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其出路在哪里?要真正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对中式快餐也进行SWOT分析。首先来分析中式快餐的优势:
一、中式快餐更懂得国人口味,更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更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显然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
二、相比西式快餐,中式快餐的价格相对低廉,这对很多消费者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力,毕竟快餐的主要目标顾客学生、商务群体、上班族对价格还是很敏感的;
三、中式快餐一般营养均衡、搭配合理,富含人体所需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西式快餐有太多的热量,通常被国人称为“垃圾食品”,可见中式快餐在营养、健康方面也占有很大优势;
四、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的情感更倾向于购买中式快餐。
说完优势,下面来说一下中式快餐的劣势,中式快餐业的集中度低,2011
年我国的餐饮限额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及以上企业收入总和为3196亿元,百强收入为1396亿元,占餐饮零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8%和8%,而多数发达国家百强企业的比例就有20%,美国仅前十强就占到25%。
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式快餐相比西式快餐起步晚,管理经验不足,在营销战略和手段上稍显稚嫩,而一些老字号企业又过于保守,不愿引进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二、行业准入门槛低,在国内不需要什么资质就可以从事餐饮行业。门槛低造成了业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小餐馆、个体摊位的菜品卫生、环境卫生条件都差,这就导致了其价位不高,只能定位于低端市场。低价格造成了利润空间小,盈利能力弱,从而抗风险能力也就低。很多人对中式快餐又爱又恨,爱的是口感,恨的是其似乎永远也上不去的卫生和服务。相反,一些卫生好点的餐馆往往又太过于重视装修,反而忽略了口感和菜式,让人感觉本末倒置;
三、国内餐饮企业的可复制性和标准化程度低,这就阻碍了其形成连锁店,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很多美食靠的都是祖传秘方之类的东西,不是人人都可以学的会,其拥有者更不会轻易教给别人。即使是同样的东西,如煎饼果子,每个厨师做出的味道可能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和操作规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有关),不能形成连锁,而我们都知道这是现代餐饮行业的必胜法宝;
四、国内餐饮企业工业化程度低,效率不及洋快餐。快餐就要体现出一个“快”字,而许多中式快餐却因为制作工艺的要求效率低下,无法跟上消费者日益加快的生活步伐,这就使得消费者不得不舍弃中式快餐。如何在传统工艺与现代需求之间寻找到一个结合点,扬长避短,使传统的中国美食也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是中式快餐成功的关键。
当然,在日益开放和发达的今天,中式快餐业也有许多的机遇:
一、当今中国社会中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健康饮食和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许多人已经因为西式快餐的营养结构不合理而放弃了西式快餐;
二、随着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许多外国人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式快餐可以趁此机会开拓海外市场,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商业利益,也可以像外国人展示我国的餐饮文化;
三、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外国企业餐饮放慢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给中
式快餐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
四、当代中国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快餐的需求越来越大,日益扩大的市场不能不说是中式快餐业的一个绝好机遇
五、科技的发展给中式快餐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中式快餐目前也面临许多威胁:
一、肯德基等洋快餐为了占领中国市场,采用本土化策略,推出了迎合中国人口味的新产品,瓜分中式快餐的市场;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有很大影响,快餐市场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民众购买力有限,导致企业定价不能太高,但是同时又要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三、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时间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合中式快餐的优缺点和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式快餐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
管理方面:
一、向国际型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管理人才,不仅在装修、包装等表面现象上模仿西方企业,更要在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和产品理念等更深层次上向西方企业学习;
二、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利用现代化工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流程;
三、引进信息技术,使用计算机辅助人工决策和管理。
产品方面:
一、突出与西式快餐的差异化,强调中餐特色,许多中式快餐店看到西式快餐店生意红火,便盲目学习,中式快餐店内卖炸鸡和汉堡显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原本的产品特色,反而使消费者不容易记住;
二、提高环境和食品卫生水平,不能一味的追求低价格,否则会让消费者产生低价低质的感觉,久而久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式快餐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三、产品注重多样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种类丰富多样,中式快餐业可以推出更多的传统美食,以应对洋快餐的本土化战略;
四、在产品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制定统一的质量考核标准,这是企业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步。比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就严格要求每个包子都有18个褶,包子皮和包子馅各重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使得员工的心里也清楚地知道了操作规范;
五、将传统的小吃纳入中式快餐的范围内。一般的小吃街或街边摊环境脏、乱、差,味道虽好,消费者只有逛街饿了、赶时间或者十分想吃的情况下才会去购买,而且一般都会带走,因为周围环境实在让人难以下咽,经营者似乎也并不在意这一点。这样下去,小吃将不可能发展壮大。其实中国小吃的魅力大家有目共睹,而且小吃的快捷、美味恰恰是快餐的卖点。所以引进小吃作为中式快餐的特色,是中式快餐的出路之一。然而小吃的摊主都是个体经营户,并没有多少资金,更别提管理方法和水平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吃蓬勃发展,成为中式快餐的有特色的主力军呢?关键在于联合经营或搭建平台,引进店中店的方式,只不过顾客集中在一起就餐。即由政府或者大企业出资,建设像商场一样的大型小吃中心,由出资方统一管理,中心内所有的桌椅、装修、保洁和日常管理由出资方负责。小吃店主只需交纳一定的租金并服从管理便可正常经营。这样一来既可以改善小吃的环境和整体形象,又可以凝聚小吃的力量,使小吃不“小”。
促销方面: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用各种媒体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这一点西式快餐做的很到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新产品广告,却很少看见中式快餐企业的广告。中式快餐的广告可以重点突出中国特色和健康、营养。
渠道方面:中式餐饮企业可以采用连锁店的方式,进行直营连锁或加盟连锁的形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第三篇:中国快餐业研究报告
食品产业体系概论课程讨论
中国快餐业研究报告
1987 年4 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中国市场, 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的发展里程。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经济形态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餐饮业在规模和内部业态构成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20 世纪90 年代, 我国餐饮业的平均年增幅在20%以上, 在餐饮经济构成中, 快餐产业占餐饮总产值近1/ 3, 快餐业成为支持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我国快餐业起步较晚, 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如何正确引导我国快餐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整份报告分为四个大部分:我国快餐业发展现状、我国快餐业的特点与洋快餐的比较、当前我国快餐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快餐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每一部分都从一个角度阐释了我小组对于中国快餐业的认识,并以小点的形式标出,以便清晰可见。
一、我国快餐业发展现状
1.已完成了对现代快餐的基础认识。从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 揭开了我国现代快餐的发展历程, 推动了传统中式快餐向现代快餐的发展步伐。广大快餐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借鉴中起步, 在摸索中积累,在挫折中前进, 付出了极大的艰辛与努力, 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快餐的概念、特征和发展思路, 完成了产品结构、市场定位、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相关部门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探索与理性认识。
2.初步形成了现代快餐的发展思路。以标准化、工厂化为目标, 以连锁规模化为途径, 以管理科学化为基础, 结合快餐自身特点和运用知识经济现代手段发展现代快餐的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 构筑了现代快餐的基本特征, 并在全国各地众多快餐企业的实践基础上, 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得到扩大与发展, 为现代快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保持了快餐市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1996 年, 全国专业快餐公司只有800 个左右, 快餐网点40 万家, 快餐业年营业额约400 亿元。到1999 年, 全国快餐企业与经营网点达80 多万家, 快餐业营业额实现750亿元, 营业额比上年增幅20%以上, 高于餐饮行业7 个百分点。网点与营业额的快速增长充分显示出海内外快餐业投入和快餐市场的不断扩大。目前, 快餐业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 成为支撑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餐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 服务大众生活和扩大内需, 开拓服务消费市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经营领域正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国快餐业发展面向社会提供更加广泛的供应服务, 经营方式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店面形式上看, 有连锁店、便餐店、社区店与送餐、外卖、小吃广场等。从服务对象上看, 从流动人口、外出人口为主向单位后勤与家庭厨房延伸。从品种结构上看, 有餐饮成品、半成品、方便食品等等。快餐已成为主食工程、早点工程、餐桌工程、厨房工程的重要内容。快餐内涵更加丰富多样, 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地位明显提高。
5.已形成了一批市场欢迎和认可的快餐企业。随着快餐行业的发展和现代快餐模式的建立, 全国大中城市都涌现出一些典型的代表企业。如上海新亚大包、北京马兰拉面、深圳面点王、东北饺子王、桂林米粉、郑州烩面、西安老孙家羊肉泡馍等。虽然, 这些企业的发展仍需接受市场的考验和不断发完善, 但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良好基础, 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欢迎。
各地快餐企业的发展壮大, 有力地显示出我国快餐业特别是中式快餐发展的前景与希望。
6.中式快餐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快餐发展的实践证明, 联合起来, 加强合作,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共同促进快餐市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行业内外对这一点的认识更加明确, 联合联动的呼声与趋势更为强烈。海内外快餐企业、供应厂商、科研、教育和政府部门、新闻单位等齐心协力共创中国快餐发展的大业,使快餐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越来越实, 产业链中的各相关因素都已进入快餐行业, 通过组织协调和合理运作, 必将带来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我国快餐业的特点与洋快餐的比较
1987 年肯德基落户北京, 并很快以其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独特的风味、时代气息以及异域风情开辟了快餐业的新天地, 随后, 麦当劳、比萨饼等洋快餐纷纷涌入中国。洋快餐进入中国, 掀起了中式快餐发展的热潮, 到90 年代, 中国快餐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快餐业的营业额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中式快餐在数量的发展上颇有些万马奔腾之势, 但名声响亮的知名快餐品牌寥寥无几, 还没有出现一家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式快餐企业。中式快餐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影响力上都与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相差甚远, 更不用说与肯德基、麦当劳相抗衡了。中西快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差别:
1.在品种、价格、分布地点上, 中式快餐胜于洋快餐。相对于洋快餐种类较少, 价格偏高, 分布地点集中在交通便利的繁华地区、居民住宅区或旅游景点等特点, 中式快餐传统风味与现代风味并存, 品种丰富, 价格层次不一, 分布广泛, 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2.在服务态度、就餐环境、品牌意识上, 洋快餐有难以抗衡的优势。洋快餐服务人员热情洋溢, 为顾客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中式快餐服务人员态度冷淡, 就餐顾客需自拿餐具。洋快餐店空间较大, 装有空调设备, 洗手池、卫生间、小型儿童乐园等, 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中式快餐店一般面积不大, 很少有配套设施, 饮食卫生难以保证。洋快餐在塑造形象、改善食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斥以巨资, 逐步积累起庞大的无形资产;传统中式快餐依靠先辈名望与工艺维持经营, 吃老本, 中式快餐店普遍追求短期效益, 很少注重长期投资。
3.在规范化方面。洋快餐采用标准、科学的规范化管理, 对食品和服务都严格规范, 如麦当劳母公司对全世界的连锁店经常进行QSCV 考察。相比之下, 中式快餐规范化程度低, 食品以手工加工居多, 质量难以稳定。
4.在经营形式方面 洋快餐大多采用连锁经营形式, 通过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迅速建立起庞大的跨国公司, 规模效益突出;中式快餐店数量多, 规模小, 普遍表现为各自经营。
5.竞争意识比较。洋快餐经营者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他们经常在电视、报刊上做各种促销广告, 招收的职员一般有较高文化, 以提高快餐店的活力与效率;中式快餐经营者竞争意识淡薄, 职员文化程度偏低, 尤其是一些老字号名店还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 的落后思维上, 缺乏开拓市场的意识。
三、当前我国快餐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对快餐业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首先, 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人均收入不高, 快餐业的发展受到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的制约;其次, 地区和人均发展不平衡。从地区看, 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人均收入超过一万元, 一些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不到5000 元。体现在快餐业发展上, 沿海城市较内陆与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快, 大城市要比中小城市快。即使在一个城市中, 消费水平不一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也很突出;第三, 对连锁快餐发展的社会配套支持不足, 市场法规不健全, 配送系统不完善, 消费环境不规范, 企业投入与发展基础还不强;第四,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大批下岗职工的出现, 仍需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问题, 家庭预期支出较大, 消费需求不旺, 市场仍需引导和开拓。所以, 快餐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
2.中式快餐产品标准化、生产工业化不高。传统的中式快餐产品绝大多数都是由手工操作完成, 饮食产品的质量很不稳定, 制作工序复杂而且耗时。客观上决定了中式快餐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由于许多产品没有制订出统一的生产标准, 质量检测也就无标准可循, 质量检测体系也就无法健全, 这也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式快餐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广告宣传乏力, 品牌意识淡薄。我国的快餐企业, 几乎没有全国知名的代表企业形象的标志, 更没有世界级的品牌。究其原因, 许多中式快餐企业呈现出诸侯割据, 暂且赖以维持生计的局面, 根本没有精力和资金对其品牌进行宣传、包装。特别是对于稍有一点名气的本土企业, 认为没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广告宣传, 不如节省时间, 用于扩大再生产。广告宣传乏力, 企业形象策划滞后, 品牌意识淡薄, 进一步阻碍了快餐的快速发展。
4.中式快餐的餐厅布局、饮食环境、服务环境还有待提高。社会化组织程度低, 产业化推动仍未形成, 企业管理也不够科学。在中式餐厅里经常会看到餐桌过于密集、走道不通等现象, 此外在餐厅还会看到一些不卫生的东西, 服务态度很粗鲁等现象。我国快餐店一般是前堂后厨的店面结构, 经营者存在着只注重食品口味而忽略顾客就餐环境的问题, 这与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卫生、生活享受的要求相违背。
四、对我国快餐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快餐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竞争异常激烈, 发展思路也千差万别。我国加入WT O 几年来, 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 如果还不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快餐业将会更加步履维艰。针对中国快餐业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对餐饮产品尽量做到标准统一、工序科学量化。制定了严格规范的质量标准, 将每道工序都科学量化, 实现产业化生产。中式快餐目前基本上处于手工操作阶段, 缺乏严格的操作
程序和标准, 菜谱上常出现盐少许、味精适量 等提法, 中餐的制作讲究火候, 然而小火、文火、旺火、急火并没有量化标准, 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操作者的经验。中式快餐传统的制作工艺为厨师展示其精湛的技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然而却不利于中餐的产业化生产。例如, 同一个菜品在不同的餐馆做出来就不是一个味道, 即使是同一个厨师每次做同样的菜, 也会有所不同。而西餐的制作方法追求科学性与规范化, 例如, 规定面包的厚度为5厘米, 牛肉要拍打15 次, 和面要揉20 下等等这些严格的规定保证了食品的质量,也使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因为只要按照统一的制作规范去生产, 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麦当劳分店都能为顾客提供正宗的美国风味快餐。我国的快餐企业应借鉴洋快餐的成功经验, 将经验型操作规范为一整套标准生产程序, 使人工操作技巧淡化, 以保证食品质量的统一和稳定。
2.改善就餐环境, 提供优质服务。顾客光顾快餐店, 不仅仅为了就餐, 也是为了体验一种饮食文化, 享受优质服务。所以他们不仅要求快餐的质量和口味, 还挑选就餐环境和服务水平。中式快餐店应注重就餐环境的改善, 特别是卫生条件的改善。此外, 应制定一套科学的服务标准, 包括服务模式、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等内容, 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企业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以优质服务来争取顾客, 加强市场竞争能力。
3.开展促销宣传, 树立品牌形象。一个企业要想创出名牌, 不做广告, 不搞宣传是绝对不行的。快餐业的霸主麦当劳在73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 万多家餐厅, 可以说已经誉满全球了, 但该集团每年的广告费用仍然超过1 亿美元。人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麦当劳精心制作的广告, 既介绍企业, 又宣传餐厅推出的新产品。中式快餐企业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 重视与目标顾客之间的信息沟通,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促销活动, 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 宣传企业和品牌, 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而不断扩大需求, 增加销售。
4.实现连锁经营, 扩大经营规模。中式快餐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 多为单门独户, 各自经营。有些企业虽是连锁经营,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还无法实现规模效益。洋快餐企业大多采用连锁经营形式, 通过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迅速建立起庞大的跨国公司, 规模效益突出。中式快餐业必须以连锁经营为切入点, 实现餐饮业的资产重组, 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5.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快速推进其发展。为了尽快改变快餐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政府在各方面应加强扶持的力度, 如: 在快餐业的审批、贷款、工商、税务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鼓励多方投资。对现有的快餐企业进行合理有效地指导, 牵头举办形式多样的研讨会、展示会、技能大赛, 并为快餐企业对内、对外交流牵线搭桥等等。
第四篇:浅谈快餐业未来市场竞争焦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快餐业未来市场竞争焦点及发展趋势
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快餐业作为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国快餐业的基本态势是中式快餐的市场份额远大于西式快餐,但是西式快餐的品牌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均远超中式快餐的品牌企业。这种发展现状不禁给我们带来如此的疑问:快餐业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会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我国快餐业又会呈现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按照目前快餐业的发展态势来分析,快餐业未来的竞争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的竞争,另一方面的竞争则来自中式快餐的内部竞争和西式快餐的内部竞争。在这种激烈而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快餐业未来竞争的焦点具体又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品牌的竞争,这是一个长期的主旋律。其中要打造中式快餐的品牌要更多地发扬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在这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品牌化还要注意产品的高稳定性和质量,从而逐步积累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个是围绕标准化的竞争。国外产业链的整合比较超前,国内也会面临一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问题。标准化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两块:一个岗位操作的标准化,包括设备和制作方法等;还有一个是人才培训的标准化。第三个是围绕盈利模式的竞争。盈利模式是中式快餐的短板,品牌和标准化的差异,导致成本的构成不一样,最终也导致了盈利模式的不同。例如,西式快餐是全时段的销售模式,中式快餐目前还没有突破这个瓶颈,中式快餐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中餐和晚餐,这就导致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的店金收入差异很大,中式快餐的店金收入常常只有西式快餐的一半甚至更少,因此中式快餐在盈利模式上的突破将是未来竞争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换句话说,如果能在休闲时段把中式快餐的盈利模式突破了,那么未来中式快餐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那么中国快餐市场未来将沿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前行呢?未来10-20年将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将达到7万亿,而快餐市场则约占一半。其中中式快餐的品牌企业的涌现将是未来中国快餐市场的一个现象级发展趋势,专家预测未来10-20年将会出现不少于10到20个中式快餐的品牌,而且随着市场竞争,品牌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城市扩张高峰期的到来,也为快餐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消费逐渐成为一种大众需求,制作能够满足普通上班阶层的“大众快餐”将成为一种潮流,而快餐的“快”必将成为企业制胜市场的一个重要砝码。换句话说,大众快餐成消费潮流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另外,我国餐饮业总体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90%以上的餐饮企业为小企业。与国际知名餐饮公司相比,中国知名餐饮公司的企业规模、赢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经验等差距较大,呈现出产业化程度较低的不良发展态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连锁经营,连锁经营不仅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经营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发展中的管理瓶颈。连锁经营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服务优势、品牌优势,有着极强的竞争能力,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连锁经营无疑将是我国未来快餐业的又一发展趋势。
第五篇: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07-10-01 01:00
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这种增长势头能持续多久,未来汽车行业增长将呈现何种态势?我们请经济学者从宏观经济理论的角度,对中国汽车行业中长期的增长趋势及潜力进行专业分析。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中的S型增长曲线,耐用消费品普及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三浪”加速增长阶段。
第一浪,普及率从1%~3%迅速上升至20%左右。此阶段结束后一般会有一个明显的调整期(增长率放慢)。
第一浪有如下特点:一是增速特别高。因消费和生产的规模均比较小,基数低导致增速特别高。二是增长剧烈波动。在刚开始普及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偏好还未最终定型,跟风式的消费较明显,消费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生产的盲目性也较强。三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高额的现实利润和乐观的预期收益,会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资这一行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但规模都偏小。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激烈的竞争导致市场出现剧烈的波动。
第二浪,普及率从20%左右上升至50%~60%。这是耐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像第一浪一样,第二浪增长达到顶峰后也会步入一个明显的调整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一是规模化下的高成长。耐用消费品产销量伴随着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不断增长。二是集中度明显上升,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方式。随着竞争升级,“规模决定地位”成为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市场法则之一。企业采取内部扩张和外部兼并的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因而导致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产业集中度显著上升。三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加快。优势企业引导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浪,普及率由50%~60%上升到90%左右。产业高度集中,市场细分显著。
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一是产业高度集中,市场进入垄断竞争阶段。随着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耐用消费品产量向3~5家企业集中,前三强的集中度超过50%,甚至达80%。二是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决定企业的地位和效益。
我国彩电等行业的“三浪”式增长验证
从我国彩电、冰箱和洗衣机行业的发展历程看,这些耐用消费品向家庭普及的过程基本都验证了“三浪”式增长定律。
彩电行业:1986年我国城镇家庭彩电普及率突破20%,达到27.41%,当年彩电产量出现明显波动;后经过3年的时间,彩电普及率达到50%,此时年产量跃升到1000万台左右,随之进入连续两年的调整期。之后再经过6年,彩电普及率达到100%左右,年产量达到3000万台上下。与其他耐用消费品不同,彩电的普及率相当高,明显超过100%,许多家庭有两部彩电,这导致2001年以后的第四浪高增长,不过这第四浪的高增长与彩电农村普及率的提高和出口量快速增长紧密相关。
电冰箱行业:呈现典型的“三浪”式增长。1987年我国城镇家庭电冰箱普及率接近20%,年产量400万台,1988年产量冲高到757万台,之后进入连续四年的调整期。1993年之后,电冰箱行业进入即第二浪加速阶段。1994年电冰箱普及率突破60%,由20%提高到60%花了7年时间。这期间增长最快的是1993年~1995年间,年产量达到800万~900万台。第三浪加速发生在2002年~2004年间,年产量跃上3000万台的台阶,2004年城镇电冰箱家庭普及率达90.2%,普及率由60%上升到90%花了10年时间,其中调整期高达5年之久。一般来说,一个家庭只拥有一台电冰箱,所以,其普及的过程具有较典型的意义。
洗衣机行业:1983年我国城镇家庭洗衣机普及率超过20%,达29.08%,完成了第一浪增长过程;之后经过四年的快速增长,普及率超过了60%,洗衣机的年产量达到1000万台左
1988年后洗衣机行业出现了长达8年的低迷增长期,60%~右;与其他耐用消费品不同的是,90%普及率持续了10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年生产量基本没有增加。2002年后才进入第三浪高增长过程,城镇家庭洗衣机的普及率2005年上升到95.5%,年生产量接近3000万台。空调的普及过程初看与彩电、冰箱、洗衣机有所不同,为“二浪”式加速过程。1998年我国空调城镇家庭普及率达到20%,经过短短7年时间家庭普及率超过80%,第二浪加速与第三浪加速叠加。不过,这可能是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一般一户安空调都在二台以上,因此,这一数据明显夸大了空调的普及率,估计夸大一倍多。所以,空调目前仍处于第二浪加速增
2002长期,第三浪估计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才出现。微机仍处于第二浪加速增长期中,年城镇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20%,经过2003年~2005年普及率提高到40%,再过两三年普及率可达到60%。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再进入第三浪加速增长过程。
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第一浪的后期
从国外汽车行业发展的经验看,轿车消费也会经历“三浪”式增长的过程。美国汽车家庭普及的过程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1914年,美国汽车家庭普及率超过10%,然后经过14年的快速增长,普及率提高到90%,其中有两浪快速增长,一浪是在20世纪初(一战期间),一浪是在20世纪的二十年代。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现正处第一浪加速增长期的后期,估计2009年前后可以达到普及率20%和乘用车产销量达到900万辆。按照“三浪加速”增长理论,我们可以对第二浪加速增长的起点做一个分析。根据过去我国电冰箱和彩电行业的发展情况,电冰箱的城镇普及率1987年达20%,年产量401万台。彩电1985年的普及率为17.21%,产量为435万台,目前的城镇人口规模正好比这一时期多一倍,因此,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达20%时,乘用车产量大致为900万辆左右。2005年乘用车产量为393万辆,2006年突破500万辆。按20%的增长速度推算,到2009年乘用车年产量可达900万辆左右,2010年乘用车年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目前轿车占乘用车的比重为74%,按75%的比重算,轿车产量将达680万辆左右,2010年将超过700万辆。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目前仍处于第一浪加速增长过程中,增长最猛的第二浪尚未到来。
目前城镇居民的小汽车家庭普及率被低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仅为3.4%,去年为4%,我们认为这些数据明显低估。因为乘用车保有量中公车的比重仍然相当大,估计仍在50%以上,而公车从使用的角度看,与私人汽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存在很强的替代关系。
我们对近几年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的粗略估计是:2005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59.66万辆,其中小型和微型车(微型车与乘用车统计口径大致相当)保有量共计1918.67万辆。如果按城镇居民拥有量占总量的80%计算,城镇居民乘用车保有量大约为1535万辆,由此计算的城镇居民小汽车普及率为8.19%。我们估计的普及率数据比国家统计局高1倍以上。
2011年前后进入规模化的高增长期
在汽车达到20%的家庭普及率这一重要关口后,估计汽车行业发展要经过两年左右的调
整,然后进入第二浪的高增长期,“十二五”和“十三五”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国际经验表明,家庭汽车普及率由20%上升到60%所用时间一般在10年左右。如美国从10%上升到90%用了14年,日本从20%上升到60%花了11年时间。日本小汽车家庭普及率于1970年达到22.1%,经过11年的时间后小汽车的家庭普及率上升到60%(1980年为58.5%,1981年超过60%)。之后又经过11年左右的时间,小汽车的家庭普及率提高到80%。我们粗略估计,中国城镇家用汽车普及率由20%到60%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2011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将进入规模化的高成长期,即第二浪加速增长阶段。2021年~2022年前后开始调整并为进入第三浪高增长做准备。按2021年城镇家用汽车普及率达60%计算,届时城镇人口总规模将达到8亿人左右,那么,城镇乘用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6亿辆,是现有乘用车保有量的10倍,年递增17%。
从区域市场看,北京等第一梯队的市场已进入第二浪加速增长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9月末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普及率超过10%的地区分别为北京、广东和浙江(按我们的估计,这三地的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超过了20%)。北京的家用汽车普及率为17.8%,广东和浙江的家用汽车普及率分别为12.9%和10.5%。这三个地区汽车消费目前正处于第二浪高速增长期,普及率在逐年加快上升。现在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为4%左右的省份,3~5年后将进入第二浪加速增长期,这与继续处于第二浪加速增长期重合,形成强大的汽车加速增长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