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4 04:5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第一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历史回顾及发展趋势

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分析

1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类别呈现多层次性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学历教育机构。第二类是文凭考试试点学校,自身不具备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资格,必须按其所在省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统一招生,通过国家,省或直辖市,学校三级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第三类是自考助学教育机构。第四类是延伸办学教育机构。这类机构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资格,一般没有长期稳定的办学层次,多是依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育延伸的方向的层次,确定学校的定位。其主要任务是,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岗位技能培训,满足学员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呈现多样性

依据不同的标准,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多种不同分类方法。按办学的运行机制,将民办高校划分为以下四种发展模式,其一,注入式。这种模式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教育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以大型私营企业,企业集团或个人的投资为依托,以质量办学水平换取市场信誉,通过教育与资本联姻,获取民办高校运转与发展的资金和教育市场的份额。其资金的注入方式主要有中外合作方式,股份合作式,教育集团运作式企业集团投资式等。学校内部管理实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其二,改制运作式。这种模式是在保持原学校国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学校资产所有权与学校办学法人财产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制”即校董分离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三,附属再生式。这种模式是利用原国有高校在多年办学中积淀下的无形和有形资产,利用国家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采取民办高校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独立于母体高校自主办学。其四,滚动式。这种模式是单纯依靠收取学费维持民办高校正常的运转和发展。

3民办教育的空间布局呈现非均衡性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和公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有关政策的差异,形成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现象。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出现的四大典型现象就是证明。其一,西安现象。万人民办大学颇具规模。江西现象。为经济大省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其三浙江现象。改制院校和独立学院、民办院校高起点办学。其四广东现象。多元办学体制。

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发展的趋势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校。此后近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段,特别是当公办高等教育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1/9左右

(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市场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瞄准市场。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满足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因与市场接轨紧密,产业属性良好,社会认可度高,加之投资教育的风险小,政府又给予许多政策支持,因此高职教育只有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蓬勃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民办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历史积淀、学生来源,也决定了当前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优势互补来彰显特色。

2.特色化——办学特色成为民办高校错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民办高校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并且是在公办高校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各个领域的基础上从夹缝中崛起的。多年来,民办高校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教法、师资结构、招生就业等方面都力求错位发展,特色立校,减少与公办高校和其他民办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与相互重叠。今天的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属于弱势群体,只有在办学特色上另辟蹊径,才能避免与公办高校的同质化与趋同化,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优势地位。

3.国际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成为趋势。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必然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在这一方面,民办院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先天优势。

今后国家将放宽中外合作办学的许多限制,在维护国家教育主权的前提下,扩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加大国际国内学校之间的合作力度,开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借以增加教育贸易收入,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总结语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较快,快速的发展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充分表现出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不论产生什么问题,我们当明确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坚持以为社会培养人格上和技能上合格的人才为宗旨,这才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篇: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就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如下: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 “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1.高等教育的生存与竞争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发端的严重滞后,发轫后的不连续性发展历程,以及一个多世纪高等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总体实力上远低于欧美等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实力。使得我国在WTO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在与欧美高等教育的生存竞争中处于“历史性的弱势地位”。可以说这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整个历史阶段中,挑战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言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

理好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的质量监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冲走别人走过的弯路。

4.教育部门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高级技工的工作。一方面,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下跌,接近普通的蓝领熟练工的工资。另一方面许多专科生找不到工作。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的不满,甚至上升到对改革的抱怨。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负面影响逐渐蔓延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地影响了社会的文明、道德、公平,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是政策导向、社会价值观导向、人才培养结构出了问题。不是大学生太多了,是我们从政府到教育系统自身乃至全社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关心太少了。

5.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

一教育者方面,学术造假及学术腐败问题折射其背后的学术道德水准下降、科学精神缺失的状态,这种负面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进而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的道德水准及社会诚信。另外,近几年高等教育自身也出现了一些背离科学精神的做法,如:过于频繁的各种评审、评优与评奖;过于量化的各种指标评价体系等。这些带有较强行政主导色彩和功利驱动背景的做法催生了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弱化了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二学生方面,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三. 解决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其本质仍然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国立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仍然是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1.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网网络体系,增强他在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及高等教育的体系化和网络化:开展中外强强合作办学,努力打造以一流大学和学科,加快国际认证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准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开放化;加强高等教育符合国际标准的法规建设和遵循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及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及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终身化。从而是我国高等教育首先从质量上达到或保持在高水平的运作平台上,以质量求的发展的机遇。

2.追求相对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原则。首先应完善助学保障制度,建立相对合理的奖、贷、助、减制度,尽可能保证亲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次,建立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利益”制度,包括对地区弱势、经济弱势、身心弱势的群体的利益补偿,及高等教育向这些弱势群体倾斜。最后,针对不同高

校的发展起点的不同所衍生的二次不公平问题,可以建立对弱势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制度,鼓励如是高等教育的机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渠道。

3.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适应性和质量的延续性,就必须建立高等教也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关;二是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把质量与法制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治教,依法保质;三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有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四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

4.教育的过度发展与“知识型劳动力过剩”的互动必然造成教育资源的配臵不当和投资效率低下。为了解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要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加大求职辅导的力度,提高毕业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工作能力,提高就业率、薪资、社会满意度,为宣传高校吸引生源提供第三方公正和专业性权威依据。

5.教育者方面,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强化法律意识,起到积极表率作用。学生方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与法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

四.总结与展望

我国高等教育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虽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方面要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努力的去做,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可以向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样,获得健康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五.参考文献

[1]陶文达.发展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2]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3][美]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第六版)[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秦国柱、冯用军的教育论文

第三篇:2016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一、中国中药饮片市场概况分析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具有一定形状、规格的制成品。中药饮片可直接作 为药剂配方服用或直接服用,或进一步加工为中成药产品。中药饮片的品种数量与中药材的种类密切相关,根据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我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种类多 达12,807种,因此中药饮片种类繁多,细分品种则更为丰富。中药饮片按照炮制前中药材是否具有毒性,中药饮片可划分为普通饮片和毒性饮片两类;按原材 料中药材来源分为植物类饮片、动物类饮片和矿物类饮片;按创新性特点又可分为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超微中药饮片;按功效可以分为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祛风湿类、化湿类等21类。

中药饮片一个重要的过程是“炮制”。炮制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使用的一系列制药加 工技术。中药饮片炮制理论和方法,体现我国几千年来民族传统中医的精深智慧,为保护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我国在历次修订和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 录》中,都明确规定禁止外商投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生产”,并且禁止出口“中药饮片炮制技术”。

我国中药“炮制”技术发展史

我国中药产业链包括上游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中游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下游中成药企、中医院、药店等,中药饮片处于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中药饮片行业与上游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关联度较高,中药材的资源储备、产量、价格等变化,对中药饮片行业相关品类产生直接和快速影响。如从2009年到 2012年,由于云南连年干旱、需求扩大、游资囤货等原因,四年间三七价格暴涨了10倍,2012年三七价格涨至500-600元/公斤,达20年来最高 价。2013年7月,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三七)有记录达到1099点,目前约181点,跌幅高达83.5%。中药饮片的下游行业应用广泛,主要包括 中成药厂、医院(中医院和中医科室)和零售药店,以及饮品、食品、保健品等制造企业。此外,中药饮片还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市场、药膳、化妆品、药用足浴等大 健康、大中药领域。部分药食同源饮片直接进入商场超市或餐饮服务业。中药饮片具有下游用途广泛、应用行业多、终端消费渠道多等特点。

中药产业链分析

不同于中药材的农产品属性,中药饮片属于医药工业,受政府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并由行业自律协会进行协调指导发展。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包括卫计委、国家 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等;行业自律组织包括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中药饮片 GMP生产企业同盟、全国制药装备标准化委员会等。中药饮片企业适用于药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法律法规约束,包括GMP、GSP等标准认证。近10年来,国 家出台众多政策,不遗余力地支持我国民族传统中医药发展,尤其对中药饮片实行超药品待遇,如严格禁止外商投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生产,中药 饮片不进入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招投标,不在药品降价范围内,允许医院保留中药饮片15%零售价格加成等。

二、中国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6年-2014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由5345.7亿元增长到2455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 21.0%;其中,中药饮片子行业销售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到1495.6亿元,CAGR为29.7%,中药饮片年复合增速显著高于医药工业全行业整 体。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药品、四类子行业,2006-2014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4%、20.9%、22.6%和27.6%,中药饮片CAGR高达29.7%,排医药工业药物细分子行业的“Top1”。从中药饮片销售收入占医药工业总产值比 重来看,近年来均保持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中药饮片在医药工业全行业中的销售收入比重为4.02%,2014年上升到6.41%,最新公布的2015 年10月达到6.59%。中药饮片行业在我国医药工业中的市场和行业地位得到逐步加强。

2006-2014年中国医药工业、中药饮片子行业年销售收入及增速

2006-2014年细分子行业CAGR

中药饮片子行业比重逐年上升

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不断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共计878家,平均每家中药 饮片企业的总资产为1.13亿元,销售收入为1.7亿元,利润总额为1198万元,同比2008年分别提升114%、216%和276%。中药饮片企业资 产负债率从2008年的55.3%连续下降到2014年42.3%,企业经营杠杆不断降低,平均利润率维持基本稳定,中药饮片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

2008-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规模和效益提升

规模以上企业经营杠杆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在医疗机构逐步推行医药分离,取消以前医疗机构实行的药品批发价加成15%销售的政策,实行新的药品“零加成”销售制度。2016年,北京将 在全市推广公立医院医药分离,实行医院零售药品零加成政策,但中药饮片不受新政影响,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在当下化药和中成药零 加成的大环境下,医院有加大中药饮片销售的动力。

三、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中医药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中药饮片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症加减,最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念。未来中药饮片 将会向行业管理规范化、剂型创新使用便利化、优势企业向上游中药材拓展、中药饮片供给侧改革、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化等六大方向发展。

1、行业、质量管理全面规范化

虽然我国中药饮片历史悠久,但是真正规范化发展时期不长。长期以来,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在监管缺位、标准缺失的条件下自然发展。在行业监管上,批准文号 管理和GMP认证。目前我国除对部分急需加强管理和科研基础较好的品种,如大黄、丹参、青黛等70种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试点外,还未全面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 度,未来将向药品文号管理方向发展,没有取得批准文号,饮片企业将不能再生产此类饮片品种; 我国从2003年才开始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试点工作,2008年要求所有中药饮片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2012年推行新版GMP认证,截止2015年底,共有5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尚未通过新版GMP认证,这些企业将面临停产退出的结局。在饮片标准方面,我国不仅在饮片炮制上缺乏统一标 准规定,而且在饮片质量控制标准上长期缺失。炮制方法对饮片质量和疗效有很大影响,但是据统计,目前《中国药典》中明确炮制标准的药材仅占全部药材的 2.7%,药典无明确规定的参照各省市地方规定,各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多样,有的差别很大,甚至互相矛盾,这样导致了饮片最终产品质量和疗效的地方差异,影响中药饮片良性发展。

长期以来中药饮片质量评价长期使用外观、颜色、气味、水分等相对简单的表观评价标准,缺少诸如关键有效成分、农残、重金属有害成分检测等量化评价,也 是妨碍我国中药饮片健康发展、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的因素之一。目前,一些行业领先企业开始注重中药饮片的质量量化评价标准,比如盛实百草等建立行业领先的 检测中心,运用各种色谱、原子吸收等工具量化评价中药饮片质量。

2、剂型创新是方向,新型饮片高增长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入药使用,需要水煮煎服,耗时费力,对患者来说存在使用和携带不便、有效成分使用不充分问题。最近几年,以中药配方颗粒和超微饮片(破壁饮片)为代表的新型饮片适应消费需求,迎来高速发展,新型饮片对传统中药饮片有较大替代空间。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迅速,据前瞻网数据,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50.0亿元左右,2014年约 65.0亿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52%,中药配方颗粒在中药饮片中的比重也从1.2%提升到4.3%左右,预计未来几年仍能保持30%以上速度增 长,2016年将突破百亿规模。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容量(单位:亿元)

超微饮片是第三代饮片,指采用超微粉体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75μm超微粉,使药材植物细胞破壁率提高,有利于其有效成份的溶出,增加药物的比表 面积,使其吸收速率和吸收量增加,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的颗粒型饮片,主要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超微饮片对比传统中药饮片,不仅免煎使用便捷,直接冲服,而且由于使药物有效成分破壁释放,药效大幅提高。对比中药配方颗粒,不含在提取中添加的各种辅料,更加原汁原味保留传统中药材特点。目前国内生产超微饮片 的公司有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下称“春光九汇”)和广东中智药业。春光九汇自2002年起,陆续获得419种超微中药生产批文;中智药业去年在 港上市,2014年销售184种超微饮片,贡献1.56亿元营业收入,毛利率高达78%,2012-2014年,超微破壁饮片业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61.8%。

纳米饮片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在100nm粒径范围制造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纳米饮片由于制备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中药材纳米化后失去中药廉价优势,难以推广。

3、优势企业向上游中药材拓展

由于中药饮片技术含量相对不高,附加值偏低,中药材原材料在中药饮片中的成本占比较高,因此中药材原材料价格对中药饮片行业有明显影响。另外,虽然部 分中药材已经实现人工种植或养殖,属于农副产品,但产量受季节、气候和产地政策等影响,中药饮片企业也面临如何有效保障中药材供应安全的挑战,如2009 年-2013年间因干旱减产,三七等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下游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企利润受压。为了保障部分中药材原材料供应安全、控制药材质量和规避价 格大幅波动风险,部分优势企业积极向中药材上游拓展,尤其是对优势品种或主力品种在产地自建GAP生产基地或与当地药农签约共建生产合作社,对中药产业链 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4、行业兼并重组是趋势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虽历经数千年发展,但是真正开始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行业中有大量中药饮片企业存在,尚无真正优势龙头企业出现,行业龙头市占率不足 2%,未来兼并重组是趋势。2014年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为1495.6亿元,利润总额105.3亿元,累计资产总计994.0亿元,行业 企业数量为878家,平均每家中药饮片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总资产分别为1.7亿元、1198.8万元和1.1亿元;行业龙头康美药业可生产中药饮片 1,000多个种类,超过20,000个品规,2014年中药饮片贡献营业收入28.0亿元,行业市占率仅有1.87%。

5、互联网+和供应链金融风吹向中药饮片行业

中药饮片受上游中药材产量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较大,以康美药业、芍花堂为代表的中药饮片龙头企业,凭借公司多年在中药饮片(中药材)行业取得的领先地位和积累的深厚资源,逐渐涉足中药材、中药饮片互联网改造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6、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明显

目前,我国已在历史四大药都基础上,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17大中药材交易中心格局,分别是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广西玉林、河南禹州、成 都荷花池、广东普宁、广州清平、重庆解放南路、哈尔滨三棵树、兰州黄河、西安万寿路、山东鄄城、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湖南邵东、昆明菊花园。目 前,17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中药材流通量已经占全国中药材交易总量的70%左右。中药饮片企业围绕中药材全国交易市场成立和布局,形成中药材、中药饮片价格 产业集群。如安徽亳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市共有88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2014年生产能力35-40万吨,约占全国的30%,安徽省的 70%,目前已经挂牌或待挂牌的大中型中药饮片企业有过半来自安徽亳州。

第四篇:中国舞蹈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次分享 一次成功 www.xiexiebang.com爱分享

中国舞蹈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内容摘要:自20世纪末我国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激增,导致“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舞蹈专业毕业生同样跻身庞大的就业阵容中,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共同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章以问卷、访谈的方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舞蹈院校进行了有关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从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期望了解目前我国舞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另一方面也从调查中归纳、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高等教育 舞蹈 毕业生 就业现状

自2003年至2008年,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已从212万人激增到532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择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舞蹈专业毕业生跻身这庞大的就业阵容中,其就业状况愈来愈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舞蹈类学生就业状况与我国舞蹈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关系密切,直接体现了舞蹈高等教育的成果。笔者以问卷的形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部分舞蹈院校进行了有关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以期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作出分析和总结。

一、舞蹈类高校学生所期望的就业选择

根据调查,并将普通高校(含师范类)和舞蹈类专业院校(图1)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普通高校中的舞蹈专业学生与专业院校的学生在所选择的职业方向上存在一些差别,针对不同类型院校的学生,各校会根据自己的办学标准来实施具体方案,不论是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会有其针对性,而这种针对性也是不同学生最初选择该校的原因之一,并导致其毕业后的择业方向与院校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据图1数据显示,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简称“普通高校学生”)和舞蹈专业院校学生(简称“专业院校学生”)在“专业院校老师”“中小学老师”“专业演员”3个选项上差异最明显,对于专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选择“专业舞蹈院校老师”“专业演员”是继“高校老师”之后第二选择方向,对比普通高校的学生超出15%的人选择“中小学老师”(遵循普通高校〈含师范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类院校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培养基础教学人才),专业院校的学生在历经至少8-10年系统的专业培养后,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很难从已形成的高精尖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选择同自己长期以来已适应的培养模式相关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高校的扩招政策同就业岗位的缩减所造成的就业紧张问题,造成在普通高校和专业院校不同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却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明显表现在两者对于高校教师岗位的竞争。国家专业团体和专业院校教师岗位的减少,使得大批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走向了普通高校,他们将多年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意识常不假思索地传授或重述给即将走上舞蹈普及教育岗位的群体,而面向广大普通高校舞蹈学生的岗位同样有限,加上四年来被培养的专业院校教育意识却又无法真正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这种情况造成了择业错位。简言之,人才培养的趋同化始终是高等舞蹈教育事业的硬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千里只为一次分享 我的泪水 你的喜悦

二、舞蹈高校学生首选的就业地点和所期望的薪值

针对择选率较高的区域,毕业生首选的原因有:50%认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认为“生活条件好”;20%认为“薪水高”;10%认为“有良好的人才政策”。

根据“就业地点分布”(图2)显示,“北京、上海”“中部地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是即将毕业的舞蹈专业学生最期望能够工作的地区(各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不仅是因为上述3个区域对舞蹈教育事业的开发及重视,同样也因为这3个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大中商业城市几乎聚集在此,生活环境较好,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尽管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毕业于西、北部地区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近择业,这样的选择比其去大城市闯荡也许更加有利。但根据调研了解,凡从上述3个地区毕业的学生却无一例愿意去外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这种现象可以说是由传统的就业观念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在这种大众意识的支配下就业定位较高(图3),在就业目的地的选择上多选择首都、省会和东南部沿海城市等大中城市,而在对择业的认识上,存在“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观念,认为发达的城市就会“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不仅如此,生活条件好、薪水高也是其选择上述选项的重要原因。此外,根据对某师范类院校2005级舞蹈学方向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调查显示:该班级毕业人数29人,正式就业率为48%,毕业去向地点多集中于北京或籍贯所在地,东部地区及珠三角人数其次,仅有一人支援内蒙古。广大的西部等不发达地区不仅需要经济实力的提升,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也应该吸纳更多的人才。对此,政府和社会应对有意愿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加大引导力度、提供优惠政策,以平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和部分地区特需人才缺乏的局面。

三、影响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形势的首要原因

调查显示,影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原因大体分为4种(图4)。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中还存在着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高校舞蹈教育体制来说同样如此。学校的教育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都是造成毕业生被工作单位拒之门外的原因。在这种状况下,舞蹈专业学生对求职形势的看法同样不算乐观,调查显示,10%认为“乐观”,40%认为“一般”,41%认为“不乐观”,8%认为“非常困难”。

在被问到“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是什么”时,不少学生表示既要“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又要具备“待遇好、稳定”这两项条件。毕业生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的态度首先遵循自己的意志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面临就业单位减少、就业岗位逐年饱和的情况下,上述两项条件也成为了学生顺利就业的绊脚石,导致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忽略社会整体的现实形势,因为期望值过高、择业挑剔而错失了许多合适的机会。

四、学生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兼职”“专业实习”(图5)都被选择,其中参与“社会兼职”“专业实习”以及

“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能够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更是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学生非常重视学校提供的各类就业前的实习形式,舞蹈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校期间应该得到足够的锻炼。

www.xiexiebang.com 为你分享

五、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原因

前些年扩招政策实行之后,考研和出国成了高校本科毕业生求职之外的两大热门选择,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教育大省,学生选择考研或出国的几率高达80%—90%。对于考研热和出国热的骤然升温,相关人士分析其中原因认为,由于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考研或出国于是成为了众多对择业前景感到悲观的学生的“缓冲地带”。大部分学生认为,找工作难度很大,不如考研或出国继续深造,在拥有高学历的同时还能避开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么找份好工作自然就不是个奢望。对于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每年为该专业所设立的相对对口的岗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许多学生毕业后除了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外,要不就干脆转行或是投奔到考公务员的大潮中。从图6可以看出,“能够有一个好出路”是莘莘学子在现实的生存环境中梦寐以求的事,认为研究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留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里,而这成为了很多有“地域情结”的大学生继续深造的主要动机之一,然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很多学生发现在继续深造之后依然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同时,激增的生源又刺激了我国舞蹈高校层次的盲目攀升,导致舞蹈专业学生更高学历层次的新一轮就业竞争。

在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舞蹈专业毕业生的处境更为艰难。一方面是大量的舞蹈专业学生及家长为找到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需求趋于饱和。经过多年专业训练,家庭、社会、学校均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培养的舞蹈人才成为了闲置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且长此以往,势必对我国舞蹈艺术的长足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尽管当前国家、社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些政策性措施也开始实施,然而舞蹈专业毕业生似乎难以看到冰雪消融的景象。结合上述调查分析,笔者以为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同舞蹈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激增,各地区涌现出大量的招收舞蹈类专业学生的院校。这些院校办学实力参差不齐,对本校培养的舞蹈专业学生定位不清,造成盲目办学的局面。培养的学生因为在校期间不能接受有针对性、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而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已成为普遍现象。师范类院校的舞蹈专业学生除了要学习舞蹈专业课程外,音乐、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等与教师素质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应该被纳入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体系中;而以培养演员为主的专业类舞蹈院校在当今社会对文化艺术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应该适当拓宽办学思路,设置艺术管理等与文化产业、市场接轨的课程,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使其更好地就业。

(二)毕业生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

除上述原因外,笔者认为舞蹈类毕业生个人的就业观念与用人单位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舞蹈类学生就业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图表中(图7),在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差异悬殊。一方面是舞蹈专业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专业水平与就业力的正比关系产生怀疑;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依旧期望通过引进具有优秀专业素质和充足实践经验的人才,造成了学

生学无所用、用人单位对舞蹈类院校教育质量质疑的局面。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下,“人才”在21世纪已不只被定义为专家型人,而是更注重“全面发展”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即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向多元化方向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对于这一点,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已从过去只埋头练功、攀比技术而走在象牙塔的时代中解放出来,现在的学生已熟知在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综合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此外,对综合素质的重视,从侧面却造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在薪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学生希望自身能力在单位中有所体现和提升,强调的是个人的“领导力”,而用人单位则更在乎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踏实勤劳的精神品质。二者之间似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社会单位、院校和毕业生三方面的积极合作。

(三)舞蹈类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机制。

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期的学生依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应的职业的一项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和职业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的发展,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它依据心理学、医学生理学、职业社会学、教育学的原理,对个人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判断、咨询,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不完善阶段,而对于面对严峻就业形势而无所适从的舞蹈类学生而言,校方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就业情况调查中,当被提及“您首选的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的问题时,有超过63%的学生选择网络,其次是亲朋好友介绍、社会招聘、电视报刊媒体,而首选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的只占不到30%。这说明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学生择业时所能提供的信息还不构成目前舞蹈类学生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择业的盲目性。

而在回答“您需要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提供哪方面指导”(图8)的问题时,66%的学生选择了职业供求信息,这也进一步说明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急切需要。同时,还有42%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提供就业心理辅导服务,13%的学生需要了解就业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可见目前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是多元化的。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针对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在以下方面尽快尽力健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1.提供多元就业指导服务。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把就业能力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就业面窄、综合素质相对薄弱,这就需要针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服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实施。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讲座、及时发布更新岗位信息、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宣讲就业政策法规等多样化的指导内容,为舞蹈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就业乃至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2.就业指导工作在时间上要有延续性。本次调查的回收问卷结果显示(图9),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大三(研二)时开始接受就业指导,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大

一、大二。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在毕业时开始,而是要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展,贯穿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在学生毕业后形成反馈机制,更好地为在校生服务。相信有科学的就业指导,舞蹈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多些自信,少些盲目;舞蹈专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能够得到凸显;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能朝着

利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池中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www.xiexiebang.com 为你分享

第五篇: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重庆大学校长 李晓红

今天能够参加中澳高等教育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1996年,我作为访问学者在昆士兰大学学习了半年;两年前,我又参加了中澳大学领导跟班培训项目,期间我参观了西澳大利亚大学和悉尼医科大学。利用这两次机会,我游览了澳大利亚的很多地方,如悉尼、墨尔本、堪培拉、柏斯、布里斯班等等,我很喜欢澳大利亚。而且在两年前,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访问我校并给全校师生作了精彩的演讲,有趣的是他出生于1929年,而我们重庆大学也是在1929年建立的,霍克先生说要为重庆大学和澳大利亚的大学之间牵线搭桥。这就是我与澳大利亚有关的经历。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演讲的内容分三部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即中国高等教育的昨天和今天;目前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最后一部分介绍一下重庆大学。

第一部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在这一部分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校规模、教学质量和近几年所取得的进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政府不断地通过扩大招生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使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在21世纪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比如,到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包括高等职业学校的总数达到两千多所,在校生人数达到一千九百多万人,是1998年在校生人数的三倍多,由此我们看出五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确非常快。我们再来看一下学校的规模,在1998年也就是五年以前中国每所大学的平均在校学生数为3 300人,到2003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6 700人,也翻了一番。并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向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标准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这是有关中国高校的规模情况。

下面我再谈一谈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情况,因为近年来中国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很多外国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中国高校非常重视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本科教育方面,集中在网络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育教学方法上。现在90%的教授必须为本科生开设课程,而教育部的要求是100%,也就是说所有的教授都必须教授本科课程,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90%;很多学校使用国外原版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所有的高校都加大了对师资的投入,学生的发明和创新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基本信息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03年年底,教育部对全国300所高校的本科生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估,到2007年年末全国所有的高校都必须达标。另外,中国高校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1996年用于高校科研的资金是147亿,到2003年增加到200亿;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国社会科学和基础研究的所有项目中有60%是由高校来实施的,而且中国高校在国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占全国总数的60%。这是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情况。

下面我再谈一谈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依照联合建设、调整、合作和合并的方针,经过九年的不断努力,中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资源也实现了优化。改革涉及的高校达900所,其中大约有797所大学根据学科综合和资源优化的原则合并成了267所。

第二部分,我想谈一谈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面临很大的压力。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需要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人们自身也需要接受更好的高质量的教育,这些对我国的高校来说都是新的挑战,而且高中数量的不断增长给高校的扩招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根据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当前的教育形势,到2008年高中毕业生的年增长数量由80万到120万不等,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未来的5~10年间将是超规模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问题是资金不能满足高校发展规模的需要,中国高校资金短缺严重。第三个问题是师资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2003年中国高校的生师比为18∶1,要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15∶1,我们还需要20万教师。第四个问题是有些学校不顾管理质量而盲目扩招。第五个问题是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非常困难。有关中国高校存在的问题,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

有了问题就得解决。所以我要谈谈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各国所有的大学都基于人类文明的共同起源,扎根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土壤,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学校传统和类型。中国的高校未来在知识的创造、传播和人才培养方面应担负更多的使命;高校的发展应与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以便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出路。

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则是:调整和优化结构,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利益的平衡发展。所以每所学校要认真地处理好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如果学校要扩大招生,学校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同时也很有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措施: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研究和创新的水平;形成投资和消费共享机制;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加强全面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教育的增长不仅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还应当考虑到学校的现有条件和财政资源。在未来几年里,教育的增长率应和经济的增长率相一致,我认为7%~8%比较合适。

为了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在中国,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不一样的,我待会儿再解释),中央政府继续实施“985工程”,建立一批具有较好基础设施和创新基地,能够在科学技术领域起学科带头作用的大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五级环状结构”,五级为:一流大学,“985工程”大学(由“985工程”支持的大学),“211工程”大学(由“211工程”支持的大学),地方政府管理的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启动创新工程,增强学校的创造力和为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解释一下这五级学校。第一级包括9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等,对于这些大学,中央政府都要给予扶持,使之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所以我们称之为一流大学;“985工程”大学有34所,近年来中央政府已经投资140亿来发展这些“985工程”学校,计划再投资140亿来提高这些学校的水平和声誉;“211工程”学校大约有100所,政府对这些高校的投资达60亿之多;第四级是归地方政府管理的学校,大约有600多所;最后是其他高等职业院校。这是我的一些看法,也许有些同事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政府为9所一流大学提供了足够的资金。

按照法律建立一个与公共财政制度相一致的教育财政体制,来保证教育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到2005年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当然,政府也要投资给农村教育和基础教育。从2006年以后贯彻实施“新国民生产总值计划”,也就是每年保持国民生产总值净增长1%,同时给教育的年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样大约10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15年就能达到5%,这就是说,政府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资是在不断持续增长的。同时来自社会的(非政府的)资金也会由目前的1.4%增长到大约2%。这是第三个措施。

第四个措施是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我们鼓励和支持、指导和监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制定有关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优化私立高校的教育体制和政策环境,完善奖励和评价机制,建立特殊奖励基金制度,制定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的综合计划,提高私立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允许一些公立大学用这种办法通过协商来转移管理权,实现由社会力量联合办学,或者是冲破现行教育体制的框框,以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

加强全面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按照政府和非政府、双边和多边、战略平衡的方针,强调重点项目和实际效果。为此,我们必须推进全面和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不仅和水平相当的大学进行合作,还要在水平相当的教育研究项目之间进行合作。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我们需要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以上是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简单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介绍得非常简单。

在最后一部分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始建于1929年,1942年成为国家级综合大学,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现在直属教育部管理,同时受“211工程”和“985工程”支持。现在重庆大学学生总数达到5万多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生。职工6 000多人,其中教职工2 300多人,407人为正教授,1 112人为副教授。生师比大约为17.7∶1。我们学校有25个科系,还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远程教育学院,主要专业有经济、管理、文学、法律、科学和工程。重庆大学有73个本科生专业,51个博士生专业,111个硕士生专业,还有4个特殊的硕士学位课程如EMBA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211工程”重点学科,3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2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我们还有一个电影学院。

重庆大学有博士生教育、硕士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属实验室。重庆大学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著名大学保持联系,还和一些网络公司和企业建立了伙伴关系,比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微软、罗克韦尔、西门子、思科、自由者、通用公司等等,还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我衷心地希望能够有机会和澳大利亚的大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计划让更多的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有机会作为访问学者去澳大利亚的著名高校学习深造,每年我们都要派出80多名教师到国外学习,学校为他们负担全部的费用,每位教师的食宿费、日常开支和旅

游费用约为10万元人民币。同时也欢迎来自澳方的朋友利用假期时间来重庆大学访问或作演讲!

勇敢地面对挑战,共同来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还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中澳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建立起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2010-04-09人教网

下载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时间: 2007-03-20来源:人民网作者:任芳编辑:zfy  ●尽管从表面上看受教育是个人的行为,但受过教育的人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和进步作出 较大......

    民办高等教育大学

    民办高等教育大学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民办大学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其内部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多变的工作。目前,虽然在校生人数和近年的招生人数都......

    先进刀具技术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先进刀具技术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钢市低迷不改 钢铁原材料市场延续弱势1-8月份桐庐蜂产品原料抽检合格率100%为户外而生 耳神探险者ER151几大优势辽宁山推开展道路机械产品......

    酒吧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及方案

    酒吧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及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酒吧业迅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已经慢慢与世界接轨,酒吧就成了城市最直接的文化标志之一。酒吧的兴起与红火和......

    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辽宁省旅游信息化现状分析及前景讨论 学生姓名:李瑞靖摘要: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旅游信息在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日显重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辽......

    网络高等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范文合集

    【摘 要】网络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等给网络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主要因......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物流是沿着供应链流动的,只要建立起供应链,在核心企业的运作下,物流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在我国特有的产业化条件下建立供应链,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物流,不失为物流发展......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