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华大学高考心得
心中有真意,稳坐钓鱼台--浅谈高考中的心理素质
上帝熔日月精华,山灵水季铸就了人的躯体和精神,让人类主宰世上的一切,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竞争—— 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活方式,战场上刀光剑影运筹帷幄,生活中也有明争暗斗以谋求发展。其中,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运用是竞争的支柱内容,我们知道,汉举孝廉、唐定科举,以及现代的考试都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历史创造了考试,考试顺应了历史,考试作为竞争的一种手段,以其特有的公平性和普通性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可以说考试已演变成为新的学科,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大家都试图人中悟出点什么。高考,现阶段仍是大多有志青年成才的一条必经之路,针对其重要性,有人称之为“殿试”,说的虽然有些偏激,但其本意却昭然若揭。而如何顺利通过这一人生大关,已成为人们关注话题,下面是我的一些小意见,提出来和大家共勉。
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将要说的内容,那就是:“心中有真意,稳坐钓鱼台。”就是说,心理素质好,见过大风浪,遇事不惊,临险不惧,沉着自若,才能稳坐钓鱼台,顺利通过高考。
大家都知道,现代人才都讲心理素质,而高素质则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文件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这里我们仅列举与我们话题相关的几种)。身体素质是基础,因为弱兵不上阵,瘦马不能驮,没有健康的身体是不行的;知识文化是关键,肚里没货考什么?巧妇难为无米炊嘛;心理素质是增强剂,它的作用是如何将人的各种能力尽致发挥。打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如果说人的各种素质构成一台电脑,那么身体素质则是硬件,知识文化素质则是软件,那么心理素质则是电脑的操作系统了。没有好的操作系统,电脑的效率就不高,会出错甚至会死机。同样,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演说家也会怯场,技术再棒的运动员也可能遗恨赛场。对于这个我可谓是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高中时,自己对心理素质重视不够,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总觉得知识学到手,能吃会喝,病不缠身就足矣,还说:“七料五汤俱备,还怕菜炒不香?”后来,“菜”还是炒得不够香,高考时,差点翻了船,清华,几乎“只在梦中萦”了。要知道,平时我成绩不错,可一来真的,上了考场脑里的东西就像满地西瓜乱滚,手中的笔都和我作对,我想写横它偏画圈,吓得我是冷汗涔涔-----一句话:我有些怯场。溯本追源就是心理素质不够好,碰不得硬。直到现在,心里还是扑登扑登乱跳。后来,我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思考,才总结出我的经验教训中最精华的一部分: 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它就像厨房里的盐,人们就餐时只看见鱼肉没看到盐,但没有了盐,任何高明的厨师或许只能在脑中用意识烹任他的美味而无法使之“陈于桌,食于人”。这是多么大的遗憾啊!高考也是这样,光有A,B,C;光有1、2、3;光有这定理那定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前提条件,它们也只能是做不成好菜的肉块而已。
我这里给朋友们提几个心理上的小问题,请你选符合你自己情况的选择:
①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A.感觉良好,有希望;①②③
B.现在不算最好,过些日子会更好;ABCD
C.不清楚,得先看别的同学才能下结论;
D.别人说我很差,我认了。
②当悄做题时碰上钉子,你感觉如何?
A.没事,慢慢来,时间会有,机会会有;
B.糟糕,咋又碰上了?
C.不会做就算了,丢了不可惜;
D.反正是小测验,没啥了不起。
③高考临近,你的感觉是
A.黑色越来越浓;
B.听别人说很恐怖;
C.无所谓,顺其自然;
D.没啥了不起。
上述这些问题涉及自信,毅力和对考试态度等问题,这些都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当年将要参加高考时考虑过的三大问题。我选的是①(C)②(D)③(B)。之所以我选这些,自然有其思想根源,说白了就是心理素质的三大反映。当年复习,我总觉得高考遥遥无期,能力的培养是时间多多,机会多多,心中总萦绕着一种守株待兔式的思想方法,一切都顺其自然,相机而动,从而使整个心理都被架空在“静以制动,守株待兔”的思想上,最终造成心理素质构成上的空洞与干瘪,枯燥而沉闷。其显性表现就是“来不了真格,碰不得硬”。幸亏最后凭着几手救命招才过了高考,虽然被清华相中录取了,但我自己因没能放射出自己最好的光彩而感到后悔,在一种自责自问的浅灰色的心情下,我提出上面的三个问题,当然其答案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我只是想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和我一致,如果一样的话,那就更要注意培养心理素质。同时这也说明心理素质在整个学习迎考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于心理素质的大道理说多了没多大意思,我想大家知道的可能比我还要详细系统。所以我只联系我个人的经历和经验,谈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还望大伙不要笑我婆婆妈妈!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阐明心理素质如何重要,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此,而在于如何培养心理素质的问题,就像光知道菜如何好吃还不行,必须还得知道怎样才能把菜炒好,需要什么料,什么烹调法都必须清楚。
我这里所说的心理素质显然不是研究所里的那种,而是指和高考有关的某些心里特征、心理活动的总称,或许某些根本就不是心理学上的范畴,这点只是附加说明。
在我的经验当中,毅力、自信心,和做事的条理性是心理素质的三大内容、坚强不屈的毅力、切实可行的自信和循序渐进的处事方法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毅力,是人们谈得最多的词,在这里,我绝非随大流附风雅,乱说一通,而是我觉得它重要而将之列为首位。毅力的含义我想大家一定很熟悉,不必赘言。至于如何在短时期内增强自己的毅力,我觉得这样一种方法不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必须坚持不懈,而坚持的本身就是一种毅力。我们不强求有关羽刮骨疗毒那般铭心刻骨,但我们必须从心理上做那样的准备。参加长跑,当你完全跑下来时;做一件难事,当你顺利完成时,我想你的心情会是无比兴奋与满足。世上有这么一条不用证明的公理:人们完成一件事时,其收获与这件事的难易程度成正比。我们且引用一游戏名词,称这种收获为“经验值”,即毅力的获得的表征值。
我自己是从文化落后地方来的,在知识方面,交际能力等方面或许比不上发达地区的同学,但我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我能吃苦耐劳,能经受挫折,有坚强的毅力,而这种优势在清华的学习中不断的显露出其独特的价值。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毅力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自信也是得力干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机遇,相信自己的前途,一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那谁还会相信他?”毛泽东也曾气轩昂地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但同时也应提防自信心理的癌变—自大。德国哲学家尼采就自大,在把自己比作光彩夺目的大阳中发疯而亡。
对于自信的评说,我也有自己的亲身故事,不过我说的不是自信如何好,而是说,不自信是多么不好。曾经有段时间,(当然是指高中时期)我的数学考得很差,连续几次下来,我最终不自觉地怀疑自己的能力,越想越慌,严重时看到数学竟如惊弓之鸟,每次考试虽是“屡败屡战”,但还是“屡战屡败”。虽然我知道我知识结构上并不存在问题,但仍是败局不断,我只能无情地给自己下了判决书:我害了“否定自己”病,不相信自己,在这种心态下,任何本事都要暗淡,或许有人会怀疑,成绩好的同学会有不自信的时候?事实恰恰相反,成绩越好,产生不自信的机会就越多,后果越严重,复发率越高!-----这也是我为什么费大量笔墨谈自信的主要原因。这些看法,也是我到清华后才有的,相信它们也能为你提供点什么。
此外,“言必行,行必果”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特征。它在这里的意思是主要针对本身的,即不要轻易原谅自己,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计划要做的事必须做完,而且还要做出成绩来,否则学习生活就会杂乱无章,效率低下,最终使自己的思维惰性化,在心理上则表现为心绪杂乱,稍有变动就会寻路无门,四处碰鼻子,这可是考试中的大忌啊!上大学后的前半年,由于我生活计划性不强,整天老唱“明天歌”,虽然整天是忙七忙八的,可一天下来,做不了几件事,心理也特烦,对学习自然有影响了,所以我以为,订计划和按计划做事很重要。
关于心理素质的话题还有很多,就是对上面的内容,大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有些问题只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说起来,可能主观随意性很大,但这些都是我对高考中的论题的抛砖之言,希望它们能给“身在此山中”的你一点启示,以激活你的心灵美玉。
考场风云变幻,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掌握了基本的方法,相信会有所成功的,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千古将才们的传世之宝。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最好的“不变”。再加上你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可谓是“心中有真意,稳做钓鱼台”。管他什么鱼,统统一网打尽!
最后,以一幅对联结束我的话:
“七七道喜,鹊飞何处,旧怀朗女现为妆
水木清华,人聚园中,早起书窗夜留香”
第二篇:清华大学调查心得
清华大学调查心得
2012年X月X日,我们“社团管理精英团队”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与清华大学社团联合会相关人员良好地建立起了联系,并经历了充分的前期沟通与交流之后,终于踏上了前往清华大学开展调研活动的路途。我们两校社团人的见面交谈会在清华大学XXX(地点)展开,交流会气氛活跃,清华大学的社联人员以及我们团队成员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双方畅所欲言、妙语连珠,使得交流会得以轻松却又不失主次地进行。
交流会一开始,我校社联主席团成员、我们团队的副队长杨明晨同学对北京清华大学社团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表达了诚挚感谢,表示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向清华大学社团“取经”,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社团工作,了解并借鉴现清华大学社团管理中的特色之处。接着,我们双方分别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就“当下社团管理中暴露出来的弊病”的主题进行了讨论。我校和清华大学社团人均表示,在社团联合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社团数目的不断上升,社团会员人数的持续增加,社团活动的迭出不穷,社团联合会逐渐显现出在管理机制上的松散性、管理队伍的变动性、管理资源的缺乏性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大大制约了校园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就必须从高校社团的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管理资源和管理质量这四个方面来创新。
对于我们团队构建的E&M一体化管理系统(即电子管理与人力资源协调管理系统),我们双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宣传部部长、我们社团管理精英团队队长徐欣怡同学对我们团队的设想构思做了说明,企业战略管理中许多理论知识对于社团组织管理体系有可借鉴采纳之处,因此基于管理学原理的研究,我们选择了事业部制与职能制相结合的总体框架结构,作为社团管理最优化的组织结构。清华大学社团负责人对此构思给予了肯定,表示能够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先进管理理念融合,并大胆地选择高校社团管理作为尝试切入点,是管理机制和队伍建设的双重创新。我们两校社团人就管理从纸质办公向网络电子化模式转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这一主题,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和深刻的讨论。我们双方一致认为,一个契合高校社团现状的管理发展模式对于社团的健康、科学发展能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能够极大的刺激了社团的多元化发展,大大提高了社团联合会的办事效率。通过构建高校社团电子管理一体化系统,包括线下软件系
统与在线网页系统,促进校方对社团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管理资源,促进各项资源分配、使用情况的透明化,达到人力、资金、物资等成本的最优效益,是日后高校管理资源和管理质量发展的方向。随后,清华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团成员XXX同学则主要针对在网络化电子化社团管理的具体运作中“如何保护社团及其成员合法权益”谈了几点看法,让我们团队成员受益匪浅。
本次交流会虽然只有短短的X小时,但在与清华大学同行的交谈中,我们对高校社团的现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团队项目E&M一体化管理系统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赞同,交流会中清华大学社团人提到的许多注意事项更有助于完善我们的项目成果,努力做到在细节方面也尽善尽美。即使短暂,但也不失为一次可贵的交流经验。
第三篇:清华大学入学心得
文章标题:清华大学入学心得
在又一个阳光明媚,天高气爽的秋日,我荣幸地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走在绿荫的小道上,看着高耸的教学楼、端庄的图书馆、宽广的操场、整齐的宿舍楼,我有种忐忑的期待——我将要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平台,亮出自己的风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学姐;还有刻苦
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学生会、自管会。我有理由相信,来到这里,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清华大学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
密尔顿曾说:“上帝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它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关键是在于人们如何去运用每一钟。”在这,清华大学给予每个学生的关注与机遇也是等同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
艳彩的季节预示着一种美丽的开始,当叶子枯黄随风漫步,当花心破碎绽放颜色,这么蓝的天,这么白的云,在我的眼前展开,刺激着我的感官。这是我的热情开始奔放的季节,是我的目光开始随着青春的色彩静静想象,是我的能力迫切要摆到每个人面前去大声歌唱。我带着我的纯真、热情、梦想来到清华大学,我看不清他人眼中的世界,但我认真憧憬,认真演出,我把我最多彩的青春认真挥洒。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梦,正用他们的青春来编织。在这菁菁校园中。也许我曾迷惘,但我已沉思,正在沸腾。我要给我的热情一个出口,就在这清华大学,我知道它会是个很好地展示我自己的舞台。
在未来的四年中,我要坚定自己的坚定,努力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切星星都只预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烛光都只燃烧自己,而不照亮他人;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我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去尝试,去奋斗。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更杰出,更优秀的自我,一定会实现我渴求的、持着的梦想。
在这清华大学,我为自己的人生要翻开崭新的一页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清华大学入学心得》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清华大学入学心得。
第四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清华大学—世界宣明会 中小学校长以德治校专题培训心得
我是宁夏南部山区偏僻农村小学的校长,2013年3月25日至29日我有幸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80位校长一起参加了清华大学—世界宣明会中小学校长以德治校专题培训。在为期一周的紧张学习培训中,我聆听了七位教授、专家、大师的讲座,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园、校史馆,这次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洗礼了灵魂,提升了素质,使我受益终生。这里,我谈谈个人短浅的体会,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梦圆清华,印象清华
这辈子我没有去清华大学上学读书的机会,但我做梦都想去一次清华,去看一眼清华,因为清华大学是中国的一所百年老校、名校,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哺育了无数华夏儿女,影响了国家前进发展。今年的春天,3月23日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走进了清华园,圆了我期盼已久的梦,真正做了一次清华人。
清华之美,早已耳闻。然而只有当自己真正置身于其中,才能真正领略到她美的内涵与底蕴。“水木清华”,水清而木华。清华园虽曾作为皇家园林,但丝毫没有一种皇家的恢宏与浩大,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金碧辉煌,没有高大的宫殿,没有万顷碧波,只有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一池碧水,一湾荷塘;一行杨柳,一条幽径;一座闲亭,一尊塑像,仅此而已。然而这种看似简单与质朴却丝毫不妨碍她给人们心灵带来的美的震撼与触动,她美的自然,美的纯粹。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景物的背后都蕴藏着更为深层的人文与历史内涵,这些超脱于物质层面的精神特质,才是值得每一位拜谒着去追寻探访的。
巍巍清华,百年水木,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积淀了更重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就是那一洼不起眼的荷塘,有了朱自清先生的一声感叹,便足以使她令后人仰慕。神圣庄重的二校门、风格独特的大礼堂、古朴的清华学堂、粗狂硬朗的闻一多雕像、古老的日晷等等都印痕了清华的沧桑与厚重,这就是勤奋,就是自强不息。清华人的装扮朴实无华,为人厚道,这就是厚德载物。漫步清华园,赏景之余抚今追昔,细细品味品味其中的历史内涵和文脉书香,就能感觉到她深厚的底蕴和美。
二、大师点化,受益终生
在短短一周的紧张学习中,我聆听了七位教授、专家、大师的讲座,他们的讲解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我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徐振明向我们讲解了《清华发展史及其传统精神文化》,使我对清华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了清华的百年沧桑,百年发展历史,深刻理解了清华深厚的底蕴。懂得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的深刻含义,理解了其博大的精神和丰富内涵。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莅校作《君子》为题的讲演,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生,后被铸入校徽,高悬于大礼堂上方,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清华大学在教育史、科学史、学术史上所创造的杰出业绩,师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绩,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精神的光辉体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在清华的沧桑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并赋予新的内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的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兴衰变化,而一直能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校长张景浩讲解了《基础力量薄弱校走出困境方法与策略》,他以他当年任校长的黄村一小从一个薄弱的学校发展成为北京名校为例,详细讲解了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他的“科研兴校,专业引领”,“请进走出”,“扬起自信的风帆,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把领导当情人,把后进生当领导”等理念对我影响很深。
陈经纶中学原物理教研组长,特级教师扈之霖讲解了《如何听课与评课》,他引用了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讲解,互动交流,是我真正知道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去听课,怎样去评课,怎样去上课,怎样去指导教学,提高了自身理论水平和指导教学的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赵希斌讲解了《将德育切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他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幽默风趣的讲解,使我懂得了如何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如何加强师德教育,真正知道了以德治校的含义,以人为本的含义。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谢东讲解了《校园安全管理》,他通过列举恰当的案例,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学员交流互动,使我懂得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安全工作的方法,也深深懂得了“学校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这句话的含义。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张牧寒讲解了《管理者影响力的塑造》,通过他的讲解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校长,校长怎样塑造影响力,尤其是“同理心”,“关注——尊重”等理念对我影响很大,很受启发,将有效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迟希新讲解了《学校德育管理的误区与对策》,他站在一定高度以暂新的理念向我们讲解了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我很受启发,他“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道德是感染而成,决不是教出来的”,等这些理念和观点我很受启发,他提出作为一个校长“把学校引向何方?把教师带往何处?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等问题令我深思。
总之,在清华大学短暂5天的学习培训,我感到紧张而又愉快,给我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清华,我爱你!专家,我感谢你!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提升了个人素质,这次培训是从灵魂深处的一次震撼和洗礼,将指导我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也将受益终生。
第五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心得
纪 念 清 华 大 学 百 年 校 庆 体 会 心 得
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本科一班
李洪宇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百年风雨路,水木谌清华。百年著名老校清华大学从1911年的清华学堂到至今2011年的清华大学。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当时,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清华持中西会通的态度,即如梁启超所说,中西文化“结婚”,可诞生新的“宁馨儿”。因此汪鸾翔说,校歌中“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两句“为我校所有的实质”。
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广大青年提出了三点殷切期望,发人深思,使我感触颇多。第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状态。第二,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第三,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的成长,学也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也是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两者之间处理方法。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朱自清说过清华的精神就是“实干”如果把清华精神归结在一个“清”字,那就是它的学术品格,学术修养和学术追求,“红烛化泪燃烧自己,荷塘月色出淤泥而不染”那是一种品格。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的学风“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给我一种新的学习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工作生活我都将会一它来严格要求自己。清华学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这责任还是梁启超早年间的演讲说得尤为清楚:“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熏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梁启超以《易经》中的两句话来定义他所说的“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后来成为清华校训。在清华大礼堂的二楼,曾经悬挂“寿与国同”的横匾,人们从清华这小小的一隅,看见积弱的古老国家救亡图存过程中的曙光。而梁启超也清楚地论述了个人、大学教育与国家的关系——“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于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不只是清华学者的责任,更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一个高素质的中国人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有充分的理解,才不至于在错误的国际比较中丧失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但是如果社会稳定,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青年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民族,过分自我矮化,那不仅是个人生命的黯淡,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大多数青年学生不懂历史。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更不懂世界历史。因此就没有什么历史观可言,很容易被消极意识形态所左右。这是我们民族面临的潜在危机。
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尤其是关于高等教育与民族复兴关系的重要论述,努力实践“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理念;二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关于“科学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的重要论断,坚持以人为本,使广大学子在留学学习生活中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三要通过学习,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聪明才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以优异成绩回报祖国、以模范的行动展示中国学生的国际形象、以一流的学习和科研成果回馈和报效祖国,积极投身于为国服务的社会实践之中。
作为一名长青人,我们应该努力学好专业文化知识,增加实践技能,同时广泛涉猎其他与专业相关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走入社会做好准备。青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撑起一片蓝天,需要我们挥巨笔绘制宏伟蓝图,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谱写优美乐章。
李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