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
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
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内外部事物的变化,都可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冲击,出现心理矛 盾。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能否顺利地处理好这些矛盾决定着个体的心理是否能够走 向成熟,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师长,社会会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 要靠自身的努力,了解必要的保健常识,加强平时的心理保健,维护心理健康十分必要。当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有三种解决途径:
①心理调适。适于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不适和轻度的心理障碍,可由个体自行完成。②心理咨询。适于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轻、中度的心理障碍,应由心理医生进行。③心理治疗。适于重度的心理障碍和各种程度的心理疾病,要由专科医生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乃至适当的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
当代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大多为心理不适和轻度的心理障碍,可通过自我心理保健来解决。
大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关键要立足平时,要树立一套正确的人生理念和健康理念,培养一种健全的人格;还要形成一套健全的心理防卫机制,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选择一些适合个体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健全心理防卫机制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体与客观现实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和问题,用自已较能接受的方式加以解释和处理,以减少痛苦和不安。这种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烦脑,减少不安,远离痛苦,以恢复情绪上的平衡并保持心情安稳的反应形式,便是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是个体心理适应机制的一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卫手段很多,在此仅介绍以下几种。
1.有机变换
有机变换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接收角度和强度的转换,或对原有心理认知进行重组,或迁移、升华后,使外部刺激与心理认识互为进退地实现协调一致,避免心理矛盾冲突激化所 造成的心理困境。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回避法: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回避、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可以使此刺激形
成的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因 此,在某一心理体验可能导致某一心理困境时,就该主动回避,不在困境的时空中久久驻足。
(2)淡化法:减少关注直至自然改变外部信息刺激的强度,从而减轻或消除外部刺激对 心理认识的影响,弱化心理体验的强度,从而减轻心理认识和心理体验的冲突。
(3)自慰法: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心理自我安慰。虽然,在自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
(4)转视法: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在审视、思考、评判某一客观现实或情境
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常会把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难转眼化为乌有。
(5)换脑法:转视法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换脑法就是转换认识,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
环境信息。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时,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 验的矛盾冲突。
(6)升华法: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心理固着有关。把固着的心理认
知转变到另外更为积极的心理认知,这具有提高层次、变消极为积极的性质,即升华性。用 新的高层次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从而消除消极的心 理状态。“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这个道理。
(7)补偿法: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或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或
克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障碍,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方法。
(8)降温法:当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及时调整目标,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易于实现。
2.合理宣泄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万事如意”,都会有失意或不满。心理调节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
这种负面情绪的出现;另一方面,一旦这种情绪无法避免,合理宣泄是一种有效的调节办法。常见的合理宣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向人倾述。心里有委屈和痛苦,不妨找到至亲好友倾吐;或找到与自己不相干的陌生
人,尽情诉说。这样,就会感觉紧张的精神松弛许多。
(2)诉诸文字。心中的苦水顺着笔端流泻出来,心情可能会平静许多。
(3)大哭一场。心理医生认为,压力导致失衡,而哭泣可以使你恢复平衡,使中枢神经系
统的紧张消除。选择适当场合,大哭一场,这是你缓解心理压力的安全阀。
(4)劳己筋骨。心中愤懑不已,或万千烦恼难除,可以投入地消耗一下体力,直到精疲 力竭为止。
(5)纵情一笑。经常适时地开怀大笑,有益于心理健康。笑能使困境和窘迫转化为轻松和
自然,使精神紧张得到放松,淡化苦痛,化解误会,和缓气氛,释放情绪,减轻焦虑,摆脱 困境。
3.借助外力
环境调节法就是一个有效的调节方法。环境对人的情绪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情绪不好时,重新布置一下居室,使之明亮宽敞,心情就会变得开朗;到大自然中欣赏一下美景,散散心,就会顿觉神清气爽,身心欢娱。除了环境调节外,还可以有音乐调节法、活动调节 法等。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包括生活习惯在内的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益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调节,减少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发生,是心身健康的重要保证。
人的生活习惯包括学习工作习惯、娱乐消遣习惯、饮食起居习惯和嗜好等等。生活习惯受到所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影响。
生活习惯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人的身心健康则会造成危害。所谓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有益于人的心身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国学者贾伟廉主编的《健康教育学》根据我国国情,把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八条:①心胸豁达,情绪乐观;②劳逸结合,坚持锻炼;③生活规律,善用闲暇;④营养适当,防止肥胖;⑤不吸烟,不酗酒;⑥家庭和谐,适应环境;⑦与人为善,自尊自重;⑧爱好清
洁,注意安全。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主要有:①吸烟;②饮酒过量;③不恰当的服药,包括未经医生处方服药和不按医嘱的方式和剂量服药;④体育运动不够或者突然运动量过大;⑤热量过高和多盐的饮食,饮食没有节制;⑥不接受合理的医疗处理,信巫不信医;⑦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⑧破坏身体生物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生活。
生活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每天习得而成的,因此,它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学习来改变。处在成长期的大学生因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和环境监督来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其次应身体力行、持之以恒。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生活有计划有规律。有规律的生活、科学的作息制度是使人精力充沛、身心健康、提 高活动效率的保证。但是,据大学生生活习惯调查资料显示,有60%的学生生活没有规律。如果生活缺乏规律,经常破坏生物节律,会导致身体机能减退,负性情绪增加,植物神经系 统功能紊乱,学习效率降低。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容易使身心受到损害。大学生 应该做生活的主人,安排好学习生活,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劳逸结合,作息时间有规律,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2.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不仅对生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重要 作用。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肌肉发达、关节灵活,增加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的过程,使人反应灵活,适应变化,缓解因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精神紧张,改善睡眠质量,更可以培养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和勇敢拼搏的奋斗精神,促进潜能的开发。因此,加强体育运动,是大学生日常心理保健的途径,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要求。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以及季节变化来选择运动的方式和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科学的态度。
3.合理饮食。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 营养和科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然而,大学生中的不良饮食习惯还较为普遍,主要表 现为:不吃早饭;偏食、挑食;为了减肥,过分节食等。合理饮食应该是三餐定时定量,不 挑食不偏食,荤素搭配,粗细协调,不暴饮暴食;少吃多盐食品与甜食;创造良好的进餐气 氛,细嚼慢咽;多吃水果和蔬菜,做到营养均衡、充分。
4.不吸咽少喝酒。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生理健康。医学研究证明,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 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癌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吸烟还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长期吸烟会使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并影响人的个性心理品质。
饮酒成癖或者大量饮酒,对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酒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导致胃炎、胃溃疡、酒精性肝硬化,诱发高血压和心肌梗塞。酒精可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产生焦虑、抑郁、幻觉、妄想以及遗忘症、痴呆症等。大学生平时应做到不喝酒,特殊场合饮酒也要做到有节制,避免过量饮酒。
5.讲究卫生。卫生习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大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为自己和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心理氛围。
第二篇:女大学生心理保健
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女大大学生是女性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她们集知识女性和青春少女于 体。作为大大学生,她们既有和男大大学生相似的共同点,又有女大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历史文化、社会变迁、角色冲突等在女大大学生心理上的积淀和反映,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冲突
当代女大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这 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世界范畴的新技术革命。大学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氛围不仅使女大大学生有机会领略科技革命的大潮、接受丰厚的精神文化熏陶,同时也使她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现代观念和思潮。而女大大学生自身的年轻和敏锐则往往使她们成为某些观念和行为的先行者。项对于女大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当代女大大学生普遍推崇个性解放、追求独立人格,希望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比如,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有51%的女大大学生以为在于'自己不断奋斗',有14%的女大大学生选择'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方面,女大大学生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态度。有47.8%的女大大学生表示有'进 步深造的打算',54.3%的女大大学生觉得自己的成才愿望'很迫切'。当'自己的成绩和其他同学相当,而奖学金名额只有 个'时,71%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竭力争取',只有17%的人表示'主动退出',有7%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机会让给同学'。显然,这和传统道德中’’见荣誉就让'的谦谦君子形象已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对于中国人十分敏感的'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女大大学生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和理解,以为'只要真心相爱,无可指责'占48%,表示'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的占36%,两项相加高达84%。尽管这个比例低于男大大学生,但和传统的贞操观已背离得十分遥远。
(二)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并存
风华正茂的女大大学生对于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和向往。由于绝大多数女大大学生是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 路风平浪静地走过来的,很少接触社会实际,因而思想比较单纯,她们追求浪漫、完美,对未来(无论是感情生活还是职业生活)怀着理想主义、有时甚至是不切实际幻想。她们对于知识女性将要面临是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十分关注,几乎都不愿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单 的选择而希望两全其美。当问及'如果事业和家庭发生矛盾,你将如何选择'时,6.5%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先家庭后事业',84.%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尽量兼顾'。同样,在生活目的的选择上,90.2%的女大大学生选择'既有自己的事业又有美满的家庭'这 生活目的,而选择'创建 个美满的家庭、做贤妻良母'和'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则分别只占5.4%和4.3%。这些都表达了当代女大大学生渴望家庭和事业兼得、集女性角色(母亲、妻子)和社会角色(职业成功者)于 心的愿望和决心,理想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三)自尊自强和自卑依赖的交织
从整体上说,女大大学生是好强上进、勤奋刻苦、富有朝气的,她们凭着自身的实力走进高等学府,又以自己的聪慧、刻苦和努力和男大大学生展开 轮的竞争。比起 般的女性,女大大学生更为自尊、自强,有时甚至表现出清高和孤傲。对于自己的学习,她们大多抱着'尽力而为'的态度(占68.5%),当'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后面'时,71%的女大大学生表示要'发奋追赶'。特别是当她们面临外部的压力、歧视或批评时,女大大学生的自尊和好强表现得尤为强烈。当听说有些单位不欢迎女大大学生时,56.5%的女大大学生表示将'更加发奋,以实力证明自己',37.0%的女大大学生表示'感到气愤但又无可奈何','觉得女的就是倒霉'的仅占4.3%。
(四)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矛盾
当前,中国正经历 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触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应该说,当代女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双重角色-家庭主妇和职业妇女;她们承担着三重责任-做妻子、母亲和工作人员的责任。但同时为她们创造的条件的确很有限,于是,角色紧张、责任过重的女性往往 顾此失彼,社会和事业的矛盾似乎是永恒的。面对多层次的社会期待和价值标准,面对现时社会中的矛盾,当代女大大学生.是怎样认识和选择的呢?
二 女大大学生的心理异常及其表现
在大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通过主客观努力 般都能逐步得到化解、平衡和升华,但也有 些女大大学生无力转化矛盾、心理冲突更趋强烈,从而演化为心理疾病。目前,女生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高于男生,这已被多项调查所证实。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疾病 般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抑郁症
抑郁,是缺乏希望、自尊、自信和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处境的 种心理状态。抑郁影响人们正常功能的运转,常引起生理上的 系列变化,如失眠或睡眠过多、焦、食欲减退或谈、贪食、对平时活动不感兴趣,严重时还会导致思维迟钝、思想混乱、把自己看成不幸命运的中心人物而不能自拔。抑郁症,是女大大学生群体中较突出的 种精神病症。尽管在女大大学生中患严重抑郁症的为数不多,但有轻度精神障碍者在她们中却有 定的覆盖面这 类的女生抑郁症 般不太严重、甚至不太明显,只是情绪容易低落,常常感到沮丧、苦闷,感觉压抑、紧张忧愁,容易产生疲惫感、心灰意懒,程度较重者常感到身体不适睡眠困难、胸闷胀、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容易激动和恼怒、有强迫观念等等,甚至有时会因悲观失望而产生自杀念头(但 般不采取行动)。这 类女生外表斯文、平静,思维和语言都基本正常,但其轻度精神症状却常常影响学习情绪,个别严重者甚至无力继续学业。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大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 种神经症,它是由于大学生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机能失调而造成的,其症状是严重失眠、精神恍惚和学习无精打采。有的大大学生因此而不得不中断学习,少数人甚至因此而产生绝望情绪,然而更多的人则是带着这种深深苦恼和难解的困扰 直拖到毕业。女大大学生神经衰弱的患高于男生。造成女大大学生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生前途恐惧 ,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因无法承受学习压力,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终日为能否及格、能否比别人强而担忧,从而造成神经衰弱。
(3)因恋爱中的某些原因而造成神经衰弱。
(4)人际交往障碍造成神经衰弱。
(三)焦虑反应
焦虑反应经常伴以忧虑、害怕和紧张情绪并伴以身心症状,焦虑反应和正常的害怕是不同的。正常的害怕是确实存在危险情况下的害怕,而焦虑反应则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情况下,并不限于特定的情境和对象。
(四)变态人格
变态人格的主要表现是;心理活动不协调,对人缺乏应有的热情,情绪不稳定,认识和活动脱节,行为表现和动机和目的相矛盾,对环境严重不适应,和他人格格不入,做错了事心安理得而没有内疚感,甚至有时还有意犯各种错误。
(五)自杀行为
拒有关部门资料统计,近年来大大学生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文汇报>1989年1月在关于中国女性自杀人数增长的报道中透露,近年来中国女性自杀人数在已遂自杀总人数中占70%以上。人们无不遗憾地看到,在对社会和人的认识已具备较高水准的女大大学生世界,自杀行为也未见其少。
有自杀行为的女大大学生尽管其自杀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 点却是 致的---她们都处在自以为是无法改变的困境当中,她们都处于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刻---这时她们极端软弱和被动,思想和情绪 片混乱,唯 的念头就是 死了之!
(六)性心理畸形
在高校女生圈中,极少数人在心理上表现出 定程度的畸形,她们对同性缺乏正确的态度、正常的心理,性别观念错乱,行为表现越出社会常规,在主观上性别异化。
三 影响女大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因素
分析女大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理异常的致因, 般不外乎社会客观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两种影响。
<1>社会客观因素
影响女大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客观因素,是社会生活中可见、可感的男女不平等的事实。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在中国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因此,新中国诞生以后,推进男女平等 直是党和政府坚持的基本政策。
其 ,从立法上看,中国不仅在宪法中而且在婚姻法、继承法、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劳动法、母婴保护法等 些重要的基本法、专门法中都对妇女权益做了明确规定。
其二,从劳动就业状况来看,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大力为广大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机遇。
其三,从妇女受教育的状况来看,建国以来,女性受教育的状况得到空前改善、受教育机会增加,群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从母女两代文化程度的代际纵向比较研究中可得到充分证明。其四,从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性别的的移位,妇女在参加社会做出贡献并获得资源和财富的同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两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实际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综上所述,40多年来,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从法律上确定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利,而且也为争取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提供了经济基础、发展途径和观念氛围,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也明显地缩小了,特别是在就业、受教育、家庭地位等方面,其变化尤为显著。虽然在许多方面目前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妇女发展的幅度明显高于男性。就整体而言,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女性群体内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见发展水平仍处于不平衡状态,城市中男女地位平等程度高于农村,文化素质高的女性所取得的社会地位高于文化素质低的女性。目前,中国有相当 部分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社会参加能力和自我认知程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努力提高妇女地位和自身素质以推进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仍然是 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为此,江泽民1995年9月4日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明确宣布;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和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 项基本国策。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中国 贯重视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所做努力的总结,也是党和国家立足现实对于解放妇女问题所做出的庄严承诺。以'基本国策'做保障而推进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必将有力促进中国事实上的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
<2>主观心理因素
和男大大学生相比,女大大学生在成才和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女大大学生要成就事业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不仅是因为在 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和以男性文化为中心的社会里女大大学生比男大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也不仅是因为现代社会要求知识女性挑起事业和家庭两副重担,还因为女大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自身的障碍和弱点。这即是影响女大大学生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
首先,表现在有相当 部分的女大大学生存在着目的失落和目的模糊问题。她们把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顶峰,觉得能够读大学已经很不错了,缺乏干事业的雄心壮志。她们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奋斗目的、不去面对事实发奋进取,而是在'女大大学生'耀眼的光环来历做着美丽的梦。由于在个人发展上缺乏目的、学习失去了动力, 些女大大学生往往变得胸无大志、懒懒散散,进取意识日趋淡薄。她们在考虑未来时,很少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想将来能有 位令人羡慕的丈夫。目前,在大学女生中有'干得好'不如'得好'之说。这不能不说是女大大学生的美中不足,它极大的影响了女大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其次,女性意识过强也是女大大学生成才的 大障碍。和20年前充满豪气的'铁姑娘'不同,当今的许多女大大学生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学业、能力不如男生,而是害怕被人以为'没有女人味'。她们过分强调传统的女性角色,以为只有富于女性特点诸如温柔、声低、举止端庄等等,才是真正的'女性形象'。有些女生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女性生理特点,常暗示自己;'我可不是男人,他们干得了的我干不了。'和男同学 起工作,她们时时想着自己'不 样',她们总以为;'男人干 番事业是理所当然的,女人总是女人呀!'于是对自己无所作为也就觉得心安理得了。因而,在高校评选优秀大学生干部的行列中,女生总是寥寥无几。有 些女大大学生,常怕被别人以为'不懂社会'而不愿在学习上花太多的时间,怕失去'女性不魅力'而不愿和男生竞争,她们总是把自己局限在'自己是女人'的自我意识之中。据调查,有63%的女大大学生'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在有些事上约束自己',34.8%的女大大学生'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特别是来自男大大学生的评价。另据调查,现代女大大学生虽然比较欣赏有现代意识、洒脱、精干、有事业心、有 定竞争力的女性,但当他们把女性放在未来配偶位置上的时候,却更喜欢以家庭为重、以贤妻良母为荣的女性。他们之中,约有64%的人不希望配偶在事业上超过自己,有62%的人要求女性'无论事业上多么成功,都应当努力做 个贤妻良母',有71%的人把女性因工作而冷落丈夫或孩子看作是 件会带来罪恶感的事,有61%的男生以为'工作是重要的,但大多数妇女需要的是 个家庭和儿女'。些女大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把女性化和事业成就对立起来,把把诸如主动性、独立性、竞争意识、事业心等看成是男性化的品质,不仅使自己的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大大降低,同时也形成了个性上的依附性和缺乏创造力。这也是形成女性社会成就不如男性的主观因素之。第三,心理因素欠佳是影响女大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社会里,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获得事业上成功的。许多调查表明,女大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大大学生,但在心理素质上不某些不足却直接影响了女大大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她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和抗干扰能力差。女大大学生在中学时期, 般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倍受老师、家长的宠爱和呵护。帆风顺的经历、相对优越的地位和要强好胜的心理,使她们很难面对失败的阴影,不良心境持续的时间比男大大学生要长 些。她们常常被莫名的恐惧和焦虑所困扰,害怕在失败、再次受挫,从而畏惧不前。女大大学生在成才过程中比男大大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干扰,饿而女大大学生自身的弱点又使其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她们对于外界的议论和评价比较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左右(或改变初衷、或约束自己、或动摇决心),其情绪容易波动,常受 点小事的影响。据调查发现,有55.4%的女大大学生以为自己情绪'不够稳定',10.9%的女大大学生以为自己情绪'变化很大';而在情绪基调上,34.8%的女大大学生情绪'时好时坏',15.2%的女大大学生'经常为 点小事烦恼'。这必然造成女大大学生在意识品质方面的某些不足(如支持性、果断性、自制力较弱),也使女大大学生在成就动机上容易发生动摇、在事业追求上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精神。
四促进女大大学生发展的教育对策
女大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不仅关系女大大学生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妇女的解放。它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还取决于教育在这 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高校女生工作的重点在于调动女大大学生成才是积极性、帮助女大大学生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障碍,从而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勇敢地面对自我、面对世界。
第三篇:销售人员自我心理保健
销售人员自我心理保健
销售是一项高压力的工作,面对高压力的工作生活,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逆境商数,做好心理建设,从而不断勇攀新高呢?
工具一:检定语言模式
一个人的文字语言,来自内心深层,语言的使用,直接反应了人们的思维、信念和价值观。如何通过语言达到意识与潜意识的平衡?让行动完全发自销售人员的内心?在此我介绍一种简单的技巧。
例如当你没有卖出这件产品。
1、平时我们的表达方法是:我没有卖出这件产品。(只受限于事实)
2、尝试着更改你表达方法:我目前还没有卖出这件产品。(进一步清晰事实真相,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3、再进一步寻找原因:由于没有客户需要的尺码,我目前还没有卖出这件产品。(找到原因)
4、提出改进方案:我已经通知总部,明天就会有新的尺码配送过来。我也留下了客户的联系方法,我明天会再联系他。我明天肯定会把产品卖出去。(由自己可控的方面提出改进,找到解决方案。摆脱内心的无力感、挫败感与负疚感)
工具二:设立心锚
设置心锚,是指在接受催眠的人的大脑中建立一种感应点,当这个人再次面对同样的来自外界或内在的刺激或表象的时候,就会在其大脑中再次形成或触发某种反应。心锚可以是由外界的或内在的刺激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由他人通过对当事人进行某种刺激来预先设置的。
将自己最成功的时刻有代表性的东西随身携带。如果你在上个月底获得了公司的销售明星奖,把自己获奖时的照片拍下来,或者是你第一笔成交的大数额的生意的银行底单,放在钱夹里。当你去拜访客户时,当你被客户拒绝时,当你觉得自己的需要提升自己的状态时……三分钟时间,把它拿出来看看,回想当时的盛况,回想自己当时下的决心与目标。工具三:转化定义
由于我们过往的经历与独特的人生观,每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解释。同一事情,当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它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与结果。
譬如说男人下班去酒吧喝酒,一种说法是:“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就知道金钱和女人。”但是换一个角度:“男人真是高尚啊,他们总是那么关心经济和爱情。”
在销售工作中,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总是要面临很多的挫折与拒绝,如何通过转化定义来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信心,由心态转变达到行为转变,从而取得业绩提升呢?案例:
张先生产品销售不顺利,我们来看看他在遭到客户拒绝时他的思考过程:
1、我初来乍到,客户不愿意听我的介绍;
2、年龄大了,学识又不足,无法与别人争;
3、外面竞争如此激烈,那么多竞争对手都在找这位客户。
结论:所以客户拒绝我是很正常的,我一定失败。太难了,算了,我还是放弃吧。其实,除了以上的思考方法,通过转化定义,张先生有其他什么样的选择呢?
1、我初来乍到,客户不愿意听我的介绍
转化定义:
·什么样的销售方式不大需要经验呢?
·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快速提升我的经验呢?
·在经验累积还不足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借力于同事或团队来解决问题呢?
2、年龄大了,学识又不足,没法与别人争
转化定义:
·年龄大了只是代表体力降低了,但是我懂得的人情世故多了,经验丰富多了,我可以用智不用力。
·我的销售工作中哪部分是可以更好地利用我的优势的?其他部分可不可以请同事或团队的支持?我也可以支持其他人。
·当前最急需的知识、技能是什么?去找老同事请教、讨论、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或参加一些相关培训。
3、外面竞争如此激烈,那么多竞争对手都在找这位客户。
转化定义:
·我们的产品、服务哪些新颖的独特的优势是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客户不得不从我这儿购买的呢?
·我来想想,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我可以快速建立自己的专家形象与身份,获得客户认同的呢?
·研究一下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服务、客户的购买清单排序,在和客户递交建议书的时候,我们会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结论: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客户一定会认识到我的价值,喜欢我、认同我,愿意向我购买产品。我们一定会成为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
适当的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高压之下,如何保持身心平衡,以最好的状态向清晰的目标奋斗,在于我们正确的心理保健。
不用怀疑,你就是天生的销售明星
第四篇:法官心理保健
法官心理压力与调适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徐松泉
一、法官心理压力的成因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对法院和法官的期望过高。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的调整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不是所有的纠纷法院都能解决,而民众对法院司法职能的期望明显过高,法院令当事人息诉服判的难度越来越大,涉诉信访已经成为困扰各级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涉诉信访的多少也成了有关领导考量法院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尽管各级法院都在解决涉诉信访上下重手,加措施,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法院对涉诉信访的重视甚至成为某些当事人视法律于不顾无限膨胀个人利益的工具,一旦法院的裁判与自己的诉求不一致,便四处上访,试图通过上级机关、各级领导向法院施加压力。社会对法官的认识也有失偏颇。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严重影响了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的顺口溜破坏了法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司法腐败一度被称为最大的腐败。尽管法院中更多的是谭彦、宋鱼水、金桂兰这样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好法官,但“殃及池鱼”的效应仍使法官不得不时常面临被他人调侃与讥讽的尴尬。
(二)来自家庭的压力。照顾家庭存在困难。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条件差,审判任务重,特别是基层法庭工作人员,照顾家庭尤其困难。法官在忙碌的审判工作中,使得法官难得有多少闲暇陪伴和照顾家中的父母妻儿,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和睦,淡漠了亲情。同时经济待遇低是法官长期以来羞于启齿的隐痛,这种隐痛对贫困山区的法官来讲尤为剧烈,随着物价的不上涨,法官养家糊口的成本明显加大,而法官的收入相对较低,与周围的高收入的律师相比,法官内心产生自卑感,造成法官生活性压力。
(三)来自工作的压力。基层法院作为全国四级法院中定纷止争的第一站,承载了全国法院系统80%的案件工作量。近年来,随着诉讼门槛的不断降低,诉讼费用的大幅下调,人民法院对社会弱势群体司法救助力度的不断加强,法院受理案件数急剧增加,而干警的在编人数仅有少量递增,近年来,因上级法院遴选法官、退休、工作调动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一线资深法官离开基层法院,但经选调、公务员招录及军转干部安置等渠道新增的人员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较少,尚未取得助理审判员资格,没有办案资格,案多人少的问题严重。大部分法院只有推行5+1或者5+2加班制度模式,完成审判任务,很多法官家属抱怨称法院的工作太累,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干警们在紧张工作之后的疲惫身心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和调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身心健康,必然给法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来自当事人的压力。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绝大部分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能自我调和的产物。当事人大多把希望寄托于法官的明察秋毫和快审快执。但是,在目前司法公信力不够高和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的情况下,即使案件的审理从程序到实体都没有任何瑕疵,一旦审判结果与其自身预期不一
致,即仅凭主观臆断或者猜测,认为其诉讼中的一切不利均是由于对方给予了法官好处,进而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迁怒法官,或者信访不信法,反复缠诉闹访。法官被投诉或涉及信访的,往往要接受调查、质询,并要求写出书面情况报告,还要对信访、投诉人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牵制了法官的部分工作精力,给法官的心理同样造成了较大有压力。
二、法官存在的心理现状
当前,法院面临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大增加,解决的都是社会矛盾的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绝大多数法官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认为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自然是矛盾的多发期,是社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可以化解的,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法院应当运用审判职能为解决这些矛盾作出贡献,应该说当前法官的主流心态还是积极的,多数法官一直坚信“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支撑法官群体默默为依法治国、为审判事业而辛勤工作。尽管如此,由于工作压力大、社会评价低,使得一些法官成了心理上的弱势群体。笔者认为当今法官存在的负面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焦虑心理。目前在绝大部分基层法院,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抓清理未结案,关注有效缩短审理期限。而当事人也往往因急于看到胜诉结果,而不断催促、纠缠法官早日结案,多数法官为此寝食不安、身心疲惫。有很多干警经常因为手中的某个案件而久久不能入睡,疲劳或压抑心理症状使得不少法官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频率过快,工作要求过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担心出现差错而时时如履薄冰,法官们常常处于一种“案未结、心难安、情难稳”的压抑、焦虑状态。
二是厌战心理。在法院系统相当一部分法官都想到综合部门工作而不想到一线办案,一些年轻法官即使办案,也宁愿选择案件相对较少、相对办案强度不大的部门,往往只想办简单的案子不想办复杂的案子,并在办案中一味追求案件调撤而不想判决,一些法官在证据规则认定事实、判断案件中经常遇到阻力,难免感叹“所学、所想的与现实差距太大”,法官的审判结果大多是“黑白分明”的,一方胜诉一方败诉是必然的结果,当事人输了官司迁怒于法官,赢了官司执行不到位亦怪罪于法官,这使得法官始终处于矛盾中,必须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和风险,相当一法官出现了不愿办案的厌战心理。
三是失衡心理。在法院,付出与回报严重倒挂是造成法官失衡心理的主要因素。工作压力大,职位调整机会少,与党政机关干部相比,多数法官难有成就感,与公安等其他政法部门人员相比,法院对法官的业务要求更高、管理更严、责任更重、工作更累,但在有关待遇方面则是地位偏弱、经费偏少、工资偏低、条件偏差,如公安警察有警衔级别津贴,而法官级别已评定多年,法官的津贴却严重与其所付出的劳动不相适应,加剧了法官心理上的不平衡。
四是逃避心理。由于种种压力,越来越多的法官选择离开法院系统,特别是基层法院,其中年轻法官的思离倾向明显,法官之所以调走,就是图轻松一点。这些逃避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干警的思想,对审判工作带来不少消极作用。
三、法官心理调适的途径
压力缓解方法与技巧
健康的概念 压力产生的原因 缓解压力的方法与技巧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 健康:
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功能上完全安宁的状态,不只是没有疾病。心理压力自我评估诊断表
出现其中5—10种症状者,属于轻微的紧张感,需要留意,只要合理休养就可很快恢复;
有其中11—20种的症状者,属于严重紧张型,必须找专门心理医师咨询,并接受诊疗;
有其中21种以上的症状者,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适应障碍的情形,而且有可能明显的身心不适症状。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工作时间长; 极度失落; 难耐高压; 家庭危机; 疾病打击; 贪欲过高。
座席代表压力
在座席代表中做一个调查,问他们什么是工作中最关心的问题,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前三个答案是: 1.如何缓解压力;
2.如何选择正确的语言; 3.学会处理复杂事务。
压力对于一个高效运转的呼叫中心是一个必然的现象,缓解压力就必须是一个值得花精力去做的任务。工作压力的积极意义
压力可以刺激我们采取行动来挑战自身能力,帮助我们达到自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1.工作不仅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经济、社会上的支持,还对人的心理和人格的稳定和成熟起到积极的作用;
2.工作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行为,对人的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行为医学研究发现,追求“成就感”或“事业的成功”是人类行为极其重要的动机之一。而工作正好是人们满足成就欲望的无可替代的途径。人们的人格特质,诸如思维方式、自我意识、行为风格、人际交往的健全态度和良好形象等,往往在工作的过程和成果中表现无遗;
如何正确对待工作
1.工作者应把工作的性质、特点与自己的有关条件(包括知识水平、智力水平、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仅是以工作地位的高低或待遇的优劣去选择和对待工作。
如何正确对待工作
2.把工作作为调适心理的良药。有了工作,就获得了一种安全感、成就感、自尊心和荣誉感。当然,工作应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并达到社会规定的标准。如何正确对待工作
3.“专注于一事,必有所成”。稳定的工作取向常常是成功者的重要特征之一。4.注意劳逸结合,将闲暇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工作之余,通过各种娱乐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角度,可以达到放松生理和心理,恢复精力和体力的目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没有人因劳动而死。但无所事事和游手好闲却给人的生命带来危险,因为人生为劳动,犹如鸟生而为飞翔。”
缓解压力的诀窍
1.正确选择职业与工作环境的适应
了解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恰当的评价本身的条件; “兴趣”—择业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我喜欢,我努力,我高兴”
想过工作环境的适应吗?忙碌的工作,接触人的不同,室内空气污染……
缓解压力的诀窍
想过大约40%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倒班吗?疲劳、效率低、睡眠障碍,甚至人身攻击……
想过电脑引起的技术压力吗?电脑恐惧、电脑焦虑或电脑压力。表现烦躁、头痛、拒绝学习,反对和厌恶新技术…… 想过工作后还要不断学习吗?
工作思想准备的越充分,适应的越好。
缓解压力的诀窍
2.注意心情调适,维持心理平衡 方法:
正视现实:
“事情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还有很多可以回旋的余地”、“即使是一败涂地,也还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必要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有我的优势,我并不比别人差” 缓解压力的诀窍
尽量让自己的工作环境变得舒适、宽松: “优雅的环境帮我调整心境”、“尽量让环境舒适、宽松起来” 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
“我知道我什么时间效率最高” 倾诉
不要和你的邻座诉苦,要找你的上级,这样会 使你更正面的作一个回顾。 求助于心理医生
“我看心理医生,我选择心理健康”
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 缓解压力的诀窍 3.发现快乐:
“谁最快乐?”“作品刚刚完成,正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泥巴修筑城堡的儿童;千辛万苦抢救了患者生命的医生。”他们共同特点——从事的工作有了成就感。不管做什么工作,追求事业有成比谋生更重要。追求成就感是人生一种正确的崇高愿望。除了愿望,还必须具有干好这项事业的知识技能。
缓解压力的诀窍 4.正确对待竞争:
竞争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理防御机制遭遇到的最大的心理冲击;竞争既是一次挑战,也可能成为一次机遇; 竞争是普遍现象,无可逃避;
培养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成功参加竞争、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回避不必要的竞争,有时主动退让并不等于怯懦。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1.休息片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一天中多进行几次短暂的休息,做做深呼吸,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可以使你放松大脑,防止压力情绪的形成。千万不要放任压力情绪的发展,不能使这种
情绪在一天工作结束时升级成能压倒你的工作压力。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2.了解造成压力的根源:
确切地说,到底是什么压垮了你?是工作,是家庭生活,还是人际关系?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你就不可能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3.转移并释放压力:
做一下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能使你很好地发泄,运动完之后你会感到很轻松,不知不觉间就可以把压力是放出去。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4.随它去:
判断一下你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分开,归为两类,并列出清单。开始一天的工作时,首先为自己约定,不管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事情,只要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就由它去,不要过多的考虑,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5.自我鼓励:
对所有的出色工作都记录在案,并时不时查阅一下,一来总结经验,二来替自己寻找自信。制定一些短期计划,使自己能得心应手地完成它们。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6.脸皮厚点:
不要把受到的批评个人化,更不要把大会上上级提出的普遍问题硬往自己头上安,即使自己受到反面的评论时,你也要把它当成是能够改进工作的建设性批评。
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7.分散压力:
可能的话把工作进行分摊或是委派
以减小工作强度。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8.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
当你的大脑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的时候,压力就形成了。这时要分出一些时间给家庭、朋友、爱好等,适当的娱乐是处理压力的关键。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9.主动求乐:
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剂,10分钟大笑能使人全身放松45分钟,男子每天应笑14—17次,女子应笑13—16次。当然,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自然坦诚。
因此,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相声、小品、富有喜剧色彩的影视节目,主动求乐。
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10.换一下环境:
厌倦情绪是形成工作压力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你十分讨厌工作或工作结束时感到筋疲力尽,如果工作中你没有感到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促使你增进自己的业务技能,那还是趁早换一个对你来说更有意思的工作吧。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第五篇:老年人心理和保健
老年人心理和保健2013-12-22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亿,老年人口居世界之首,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约4.15亿,属标准的“老年型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老年心理学开始有了系统的研究,并受到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人到老年期,因身心发生种种退行性变化和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变,产生了诸多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体现其生活适应能力,是与其生活质量优劣显著相关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其致残率显著提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可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将从老年人的认知、智力、情感和动机与需要的变化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相应的调节措施,以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
步入老年之后,视、听觉敏锐度逐渐下降,学习速度明显变缓,注意分配不足,记忆易出现干扰或抑制。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心理困扰,出现挫折感或失败感,并且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老年人首先应勇于面对现实,这有有助于调动维护身心健康的积极性,努力从生活的其他层面还获取满足感,也有利于避免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其次,老年人应认识到认知功能的下降不是全面的。可以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补偿或维护已有的功能。例如: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相对较慢,但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及对常识的掌握均保持得较好,因而可通过加强与既往经验的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加深记忆,可有较好的效果。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提出要区别对待智力结构的不同成分,因为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一系列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坚持用脑和活动锻炼有利于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老年人智力发展的这一特点,对老年教育及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意义十分重大。优化教育产业结构,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多种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满足老年人口的学习教育需要,都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老年人的智力,提高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开发和利用高技能老年人资源,不仅能增加社会收入,减轻社会负担和国家财政压力,缓解我国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情感特点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老年人积极地情绪情感包括愉快感、自尊感、自尊感等;而常发生的消极情绪包括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感、无用失落感以及抑郁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因此,面对现实,安排好晚年生活,保持美好与充实的情感生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情感慰藉与心理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与家庭成员的心理沟通状况的满意感,以及与朋友交往的满意感是反映老年人获取情感慰藉程度的代表性指标;而老年人在社会环境中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则是心理支持程度地重要体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首先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处事心态、乐观豁达的心境;其次,不断自我观察反省,并合理的借助外界帮助,也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手段。老年人的动机和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而老年期各种层次的需要又有其独特的内涵。老年人的安全需要表现为对养老保障、患病就医、社会治安以及合法权益受侵等问题表示极大地关注。另外,老年人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尽管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要求社会能承认他们的价值,为使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老年期还有一定程度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技能高的老人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更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加强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强生活独立性与自主性,是满足老年人各种心理需求的基础。另外,避免社会退缩的不良行为,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为社会发挥余热,都能使老年人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4】。5 小结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保健的重点内容,它是指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保持较好的心身健康,并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功能与状态。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5】。因此,有必要围绕“老有所养、生活保障;老有所医,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再作贡献:老有所学,不断进取;老有所乐,生活多彩”等“五个老有”的目标,来解决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问题。目前心理学家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还设计了各种干预程序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健康老龄化做出更多的贡献。参考文献
1.陆风.罗杰.刘润兵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外医疗.2009(35):133
2.汪金陵.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72-1073.3.王玲;任梅;鞠卫星.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02.15
4.牛田华;孟庆跃;宋涛;李向云.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5
5.高蓓.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6-30
6.朱粉趖;高惠珍老年人心理分析与保健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10-02-15
7.同心县农村5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理焦虑及影响因素分析 冯天义;马俊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7-15
8.高新义;周晨;陈培文;王荣平;杨凤池.新疆克拉玛依社区老年人的孤独状况与心理卫生水平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1-15
9.赫秋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赫秋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15
10.张玉芳;邹凌燕.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张玉芳;邹凌燕 护理学杂志 2010-01-05
11.王璇;马琪山;豆红霞我国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