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时间:2019-05-12 20: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工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工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第一篇:学工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工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摄影 何飞舟 杨聪

本网讯(胡敏辉)12月2日晚,学生工作部(处)特邀长沙意海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心理咨询师刘永盛先生在一教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快乐的活着”的精彩讲座。学工部部长沈国强、副部长雷树彬、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林静、思政办主任廖雅琴、各系学工负责人、全体辅导员、心理服务部学生干部及各班心理委员近600人听取了讲座。

刘永盛从认识自我、认知情绪理论、压力应对和调适以及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清晰地讲授了如何应对和处理各种压力,如何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的方法与技巧。他幽默风趣的讲学方式、生动详实的案例和活泼有趣的互动测试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受到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沈国强部长在总结中说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维稳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还将通过举办心理辅导培训班、报告会,发放资料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以此帮助广大同学积极面对生活,做个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和快乐工作的人。

第二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大学生精神疾病识别与危害

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杨胜兰 李易诚 通讯员 曹阳 记者 裴蓓蓓)30日晚,由武科大学工处主办的以“大学生精神疾病识别与危机预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在崇实会堂隆重举行。此次讲座特邀了加拿大籍华人,医学心理学教授吕慧英为我校广大师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工处副处长刘运显老师主持。

在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吕教授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带领大家走近精神疾病,阐述自杀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告诉同学们精神病根据其现象分为:妄想,幻觉,躁狂,恐怖,偏执,强迫意念,强迫行为等症状。为了让在场师生更好了解精神病人的特征,判断精神病的类型,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能快速发现精神问题,吕教授亲自扮演了一回精神病人,精彩生动的表演,幽默风趣的演说赢得同学们的掌声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精神病人的特点。吕教授用数据向同学们展示重性抑郁是世界第四致残原因,借此强调精神病人的管理问题,提醒同学们时刻注意身边同学的变化,关心同学,对于有情况的同学及时向老师报告,为尽早治疗做准备。她还用抑郁自评量表和信手涂鸦让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估,根据结果对不同心理阶段的同学提出改善建议。

在普及了有关精神病的知识后,吕老师则开始教大家关于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监护她提出5点原则“24小时监护;刀、剪子、绳子等工具一定要收好,防止患者利用以上工具自杀;处方药最多放三天的计量,且以监督人保管最佳,防止吞药自杀的发生;多与病人沟通;不可以批评与指责抑郁症患者。”同学们边听边点头。

最后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学工处副处长刘运显老师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这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的关于精神病的知识与技能,更是一睹了大师的风采,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周边同学,做一名积极健康向上的当代大学生。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再塑自我,赢在起跑线上――

大学新生心理困惑与解决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进入大学的新生,刚刚脱离了中学时期单一的生活,再加之身心发展的过程正在进行,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李伟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20%~30 % ,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 % ,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 % ,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被测试的380 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约有60 %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处理没有信心;在情绪方面54 %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心情开朗,但也有35 %以上的认为情绪易被破坏,32 %以上认为情绪起伏过大,29 %以上认为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在人际关系方面 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面临人际关系的困扰,在意识品质上44 %以上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耐力,耐挫感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在每年的新生义务劳动、军训中表现较为突出;在神经症、强迫症、偏执、忧郁等方面比例也偏高,34 %以上学生认为自己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在乎别人的视线、摆脱不了毫无意义的想法等

西安晚报10月20日报道:南郊某高校对入学新生1290人(男生837人,女生453人)进行了心理测查:对 “是否有能力应付困难”问题的回答,“48%人回答不是或不一定”;38.1%的人认为“主动与陌生人交谈是一桩难事”;22.1%人在社交场合选择“退避三舍或沉默”;另外,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谈恋爱不是为爱而爱,而是为了“碰到困难两个人好商量”。反应了心理依赖。

很多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人心理健康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时候正在发展中的人格和学习独特的经历,对重新塑造自我,改善心理适应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心理学角度讲: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 1

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有十条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心境乐观;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4)注意集中度;5)完整统一的人格;6)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7)适度的反应能力;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9)自我认知;10)创造性、成就感。

但是,作为新入学的大学新生,刚刚度过了大学的兴奋感和新鲜感,接踵而来的是种种不适应和困惑,正在经历着因环境改变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和不适应。表现在:

(一)心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大都为自己描绘了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博学多才的教授,和蔼可亲的师长,意气风发的同学,自由的学术空气,美丽的青春故事,幽静的菁菁校园等等。然而,入学后的新生很快就会对大学的现实感到失望:他们没有发现大学里有什么惊人的智慧宝库,没有找到梦中的彩云公主,也没有遇见幻想中的白马王子;大学教授也不像传说中无所不知的饱学之士,大学同学也只是土头土脑的一群;什么“学人”“博士”之流,仍然都是食用人间烟火的动物,与常人无异;他们要面对索然无趣的专修科目,要到乱糟糟的学生食堂打饭,还要到布满灰尘的图书馆翻阅陈旧过时的图文资料。总之,一切都与他们设想的不一样,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十分巨大。大学新生的心情是失望的,心理是迷失的。

大学不是什么神圣的殿堂,只是一个舞台,舞台上充满了各种道具有形的和无形的道具。大学舞台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个人在这样的舞台上选择怎样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同时,为展示自己装备自己。

大学教育有预设的部分,也有生成的部分,网络、图书,各种讲座、报告会,时间上的自由保证了选择的自由

(二)自我价值感失落:

重新评价自己 主要是重新给自己排定坐次。有很多考上一流大学或一流专业的学生在原中学是几年一贯的拔尖生,进入新学校后,拔尖生集中到一起,各自拔尖的优势没有了,优越感、自豪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失落感、不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挫折、压抑等消极心理感受。强中自有强中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家长口中的骄傲,同学身边的榜样,教师眼里的尖子,到了大学校园这些光环由于太多的骄傲、太多的榜样太多的尖子都消失了。学生是否能及时调整认识,从大局评价自己,会使他的整个的大学生活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缺乏价值标准,难作价值判断。

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所谓价值,系指个人所觉知与已有关事物的重要性与意义性;事物之重要而又有意义者,即有价值。大学新生多是独生子女,在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长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和约束,一切都被事先安排好了,独立作出决定的机会很少,难以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也缺乏相应的价值判断能力,在心理上容易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像填报高考志愿,很少是完全根据新生自己的爱好和志趣,父母的导向作用不可低估。还有新生入学后发现院系之间专业冷热悬殊,因内心价值冲突而陷入苦恼,甚至有新生因转系不成而自杀者。大学新生在价值观问题上的困惑,表现为自我追寻中的心理迷失:对人生前景感到迷惘,对所求的学与所做的事感到怀疑,怀疑是否所学与所做者为最有价值。

对策:重新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多元价值系统的建立以调整心态。价值的产生缘于需求。需求是一种状态,在生理上是缺,在心理上是惑。因缺与惑而生需,因需而生求,因求而生得,因得而生价值。大学新生应该了解价值是可以学习的,可以重建的。个人必须在众说纷纭中,经由了解、思辩、选择、比较、组合、调试等学习历程,始能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因此,大学新生不要企盼别人的给予,要自己在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中多方面寻求。无论世界如何进步,环境如何变化,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原则,是永远不变的。人生就是个人不断地适应环境来满足需求的历程。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提供了许多成长的机会。从适应中成长,是大学新生成功的要决。适应重和谐协调,成长重改变超越。在变迁中追求成长时,不必斤斤计较能否获得单一机会,而应放大放远眼光去认识更广更远的机会,果如是,大学新生将因感觉前途广阔而减少现在的心理迷失。

(三)学习目标的失落:

有人说: 大学新生缺乏学习目标,求知兴趣不高。入学前,新生所受到的教育都是以升学为目标的,考取大学等于目标已达到,因而入学后就失去目标,不知所措了。而且,进大学前后,新生的求学心态也有很 3

大的转变:未考取大学时,求学意愿强烈,学习非常紧张,进大学之后,求学意愿低落,学习非常松懈,形成了“两极现象”;大学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示对目前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因此不安所学,碌碌度日,指定的书籍不到考试不读,指定的作业不到最后期限不交,逃课与旷课现象屡见不鲜,见怪不怪;还有人身在课堂内,心在课堂外,神游九州,心鹜八极;至于课余时间自查资料以求精进学问,或参加学术活动以求开阔视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学新生平日的生活都是循序进行,按理说生活是最有目标和方向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在大学校园对新生日常行为的观察,可以发现他们有的沉迷于电子游戏,通宵达旦,生活毫无规律;有的专注于流行音乐,影视大片,昏昏然不能自拔;还有的生活松懈,精神不振,整日随波逐流,茫茫然不知所措,得过且过这些都可视为求知兴趣不高的表现。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或者暂时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大学新生经历的学习变化有关:

关于学习三大变化:目标变了、态度变了、方式变了

跨入大学校门,最大的感受就空闲时间太多了,从中学时每天8节课到大学时有时一整天都没有课上,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1.要建立新的学习目标,由原来的读书与升学,改变为求知与展才。大学新生应意识到,读书只是求知的一种手段,求知是第一层目的,展才才是高层目的。展才的意识是经过读书与求知的活动把个人的天赋才能发挥出来,也就是自我实现。

2.要建立新的学习态度,由原来被动地读书改为主动地求学。主动才能面对困难,接受挑战。大学新生常挂在嘴边的“学习困难”是事实,但“能力不足”是借口。面对专业学习,只有在个人尽了全力而未奏功之时,才可以说能力不够,如浅尝即止,企图不劳而得,结果因不劳不能得而失败,这不是能力的问题。大学新生教师是经高考录取的,基本智力都不低,只是进大学后未充分运用将智力转化为求知能力而已。换言之,纵然失败,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持主动自信的态度,相信只要肯努力,对所学没有不成功的。

3.学习方式改变 由中学阶段的填鸭式、强迫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的、有兴趣的学习方式。大学的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监工的角色,而是引导者的角色, 正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样,有的学生会感觉无所适从,生活和学习变得没有目标,心理上感到茫然,情绪低落。

(四)生活与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

绝大部分学生的高中生活都是走读生活,加上紧张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团队生活很少,彼此相处的技巧没有得到锻炼。加之紧张的学习,中学时期也无暇顾及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家的生活,人际关系简单。进入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要朝夕相处,但生活习惯、性格特点、自身修养都有所不同,因此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这个同学习惯宿舍干干净净,总是要收拾一下,那个同学大大咧咧,随手乱放东西,时间略长,就会产生矛盾。或者一个性格外向心直口快的同学会随便指出另一个同学的弱点,就容易引起与被指的同学的矛盾,等等。宿舍里和班集体活动中各种矛盾的激化都会产生,很多大学新生为人际关系难处而伤心苦恼

大学新生来自四面八方,个人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又共居一室,同吃同住,时有矛盾发生,人际交往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他们许多人都感叹: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

另外大学里师生关系冷淡,互不了解,新生很少从教师那里寻求帮助,也是公认的事实。

任何个人生活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内,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极少数靠利害结合外,多数靠感情维系。古人云“益者三友”。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新生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从自然的活动中去接受人并让人接受,然后由彼此认识接纳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从而建立人际关系。人之所以能吸引人,主要靠人格的品质,而人的品质真相只有在自然情境中才会表露。例如,参加学术性活动可表现人的专科才能,参加康乐性活动可表现人的特殊才艺,参加社会性活动可表现人的社会领导才能。个人的这些才能就是吸引人的重要品质,只有在各种活动中才有机会让别人欣赏到自己这些方面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际关系才是真正和谐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到了有一个新的环境中,都会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一个主观预设。这种预设会影响你对周围人的态度。从而影响人际关系。怎样预设自己?

对策:1.是重新塑造自己的个性。个性的重塑(1)金字塔型人格结果理论介绍

(2)大家还记得萨穆尔斯迈尔(Samuel Smiles)的名言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

播种行动,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人生。(3)恩 柯维(Sean Covey)在他所著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中,给习惯以很高的定位:他说: “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

习惯养成了,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作几个动作实验:交叉双臂,双手。检查一个月。你比习惯伟大,你能改变它。不成熟的性格的改变、不良性格的改变

2.改善人际关系的良方改变自己,是心存感激和付出。西方的感恩节所想到的。基督教的感恩思想。换位思考。3 性格中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品质:

真实、真诚 负责 宽容

有正义感。有爱心 善良 谦逊

因此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寻求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式就成为重要的保持健康心理的途径。

(五)情感的失落与爱的寻求

大学新生,在情感上存在一个从对家庭、父母的依赖到对立情感的建立过程。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想家、想念父母。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对家对父母的情感依赖是稳定的、可靠的,踏实的。带着这样的情感依赖。希望在新群体中也能够建立起这样真挚的、可靠的情况。然而。期望现实有跟自己开了玩笑,在同学中似乎很难找到这样的感觉,同学之间的情感是那么飘忽不定,难以琢磨。情感的失落往往也会带来无尽的烦恼。

广泛友谊感的建立。接纳每一个可接纳的同学。不作完美主义者 谈恋爱容易陷入自我专注。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对爱的理解: 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意味着责任,付出。

关于性心理――我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道路,但我们无法选择随之而来的后果

如果你想事到临头再选择走哪一条路,那就太晚了。你选择的道路将影响你的健康、你的自我形象、你的成长速度、你的名誉、你的终身伴侣、你未来的子女等等。

青春期生理变化引起心理上的不安

青春期的女大学生身体发育较快,而且成熟速度要比同龄的男性速度快。生理上的变化,促使女大学生极其敏感地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并以当代社会的标准模式来衡量自己。一些女大学生常常为自己的身体特征不符合标准而产生自卑,痛苦不堪。2 对正常性心理产生的误解

随着性生理的成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性欲望和性冲动,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性行为。例如:性自慰行为、性梦、性幻想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是青年人性觉醒的必然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性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教育薄弱、滞后甚至空白的状况,使得青少年在生理发育的关键期,不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在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影响下,认为女孩子应该是单纯的,不宜懂得性方面的知识。随着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性欲望、性幻想等正常心理现象,由于缺乏正确的性生理知识,常常感到羞耻、恐慌甚至自责, 认为一个纯洁的女孩不应该有这样的念头出现。长久下去,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事实表明,种种性困扰不仅严重地影响身心健康,而且由此导致一些女孩由于性无知而犯下悔及终身的错误。31因缺乏自尊而迷失了自我

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是洁身自好的,但是不能否认有个别的女大学生缺乏自尊、自爱,轻率地以身相许,甚至同居,由此造成未婚先孕、堕胎等。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一些外来的观念使一些女大学生产生错觉, 她们认为时代变了, 传统的贞操观念也已经落伍, 只要自己愿意, 自己做什么纯粹是自己的事, 与他人无关。人是社会人, 不能独立 7

于社会群体, 即便是不考虑带来的社会影响, 婚前性行为增加

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人的社会性决定,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包括异性)交往。异性之间友谊是自然、真挚的,具有兼容性和不排他性。许多爱情就是由友谊而逐步转化的,学会、掌握与异性的正常交往,有利于消除恋爱中出现的恐慌、盲从心理,有信心面对挫折,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关于心理压力问题:

考察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

394 名大学生进行压力感问卷、抑郁问卷、焦虑问卷和社会支持感受问卷的测查。结果:(1)压力感与抑郁、焦虑显

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感受与压力感显著负相关;(3)不论压力高或低,社会支持良好的大学生比社会支持不良大

学生的抑郁、焦虑显著较少;即使压力感较低,如果社会支持不良,大学生抑郁、焦虑也相对较多;(4)高压力低社会

支持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相对最多。结论: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是抑郁、焦虑的重要相关因素,而社会支持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体验,从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和心理压力感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对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压力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有关应激的大量研究表明,适度的身心紧张状态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应对问题是有利的。但如果紧张反应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2 ]。

依据西方文献报告,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大学生处于青春前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的多发期。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与他们当前所处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有关。例如,上大学经济费用的攀升、学业竞争压力的沉重和就业前景的艰难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任何一 8

个时代都要强烈;另一方面与其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尤其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往往导致大学生生活经历单纯、缺乏挫折承受能力、依赖性强和意志力较差。在进入大学后,他们面对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压力缺乏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这就使得其中的一些人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和失眠等身心症状。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所产生的内心矛盾和冲突,正是引发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一)情绪方面

在压力面前当代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不稳定和不成熟。具有两极性和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不稳定、不完 整,情绪易失去控制,好走极端,因此在压力面前容易发生矛盾和情绪摇摆不定;二是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不一致常常会引发矛盾;三是由于他们内在的日益增长变化的需求与现实满足要求的可能性之间是非线性关系,使他们在压力面前情绪忽高忽低,激烈多变。表现出的外在特征便是:忧郁、倦怠和焦虑等。(二)行为方面

处于心理过渡时期的当代大学生,其行为表现既有少儿时期残留下来的天真幼稚,又有成年时期的深思熟虑。而两性情感的介入更使他们在压力面前有各种行为的变化,这些变化取决于压力的程度、个体的特质环境的改变。轻度压力可以导致正向的行为适应,但是压力若常久不被解决,则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加重,引起不良的行为反应。如注意力减退、缺乏耐心、容易烦躁、学习效率降低。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时,因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严重者表现出过激或异常行为。同济大学对高校1981~1994 年学生死亡原因 进行分析时,发现意外死亡所占比例最大。导致意外死亡的因素中,自杀占首位。主要原因是学习紧张、考试失败、恋爱受挫以及心理障碍等。(三)认知方面

当个体察觉某一压力源具有威胁性时,在认知方面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适度的压力能集中注意、激发斗志、促进思考。但当压力超过个体承受能力时,认知效能便会降低。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在顺境中长大,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认识,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受到社会转型期各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相互碰撞的影响,在过度的压力面前容易导致认知障碍,产生种种困惑和错误的观念。这种消极的负面反应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 9

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心理危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应对方式可以概括为

三种不同模式:主动认知模式、主动行为模式和回避应对模式。主动认知模式表现为:从有利方面看待压力,回忆和吸取过去的经验,考虑多种变通方法等。主动行为模式表现为:不等待而采取积极行动,做有益于事态发展的事情。回避应对模式表现为:封闭情感,自我忍受,这种模式是一种消极模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主动认知模式和主动行为模式能缓和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回避应对模式则可以加重压力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认为主动认知模式和主动行为模式应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大学生们鉴于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及其认知态度等方面的原因,面临压力特别是过度压力时往往不容易采取这些理智型的应对方式。因此,应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用主动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来对待各种压力,不断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面对压力不能逃避,要学会驾驭。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如学习压力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现象,要采取主动应对模式。面对就业压力,不是消极等待、怨天忧人,而是主动参与竞争。要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如从父母、同学、老师那里获得帮助 等。要学会调解情绪、控制情绪。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时期的趋势和特点,确定自己合适的发展目标,实现对压力情境的控制。要学会运用积极的认知模式来对待压力,辩证地看待压力。既要看到压力给人带来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压力有利的一面,振奋精神,增强自信心,在压力中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活动总结

本次人文社科讲座在同学与老师的积极互动和配合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了,也得到了老师与广大同学的好评。在老师极具风格的开场中同学们被深深吸引,一个简短而蕴含寓意的动漫视频指明了主题。整个讲座中也是同学与老师密切配合,不仅展开交流,更是让这场心理讲座成为一个思想的盛宴。

这次的活动是系里团委为了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而举办的,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揭开了心灵中的困惑,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己抗压能力。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去,所以我们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在一生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目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人的一声是有目标组成的,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个一个的既定目标,最后达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此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1.同学们秩序有些混乱。

2.同学们在签到的时候比较混乱。

3.多媒体出现了一些状况,在人员安排妥当的情况下,又调换了教室。给老师和同学都带来了一些麻烦。

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将会勇敢的担当起来,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奋不断克服不足,为同学们奉献出更精彩的活动,也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为我院的发展、同学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体会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体会大学生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体会大学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通过对心理讲座的学习,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心理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新的体验带来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每天拥有好心情,打开自己心灵的窗口是快乐生活的小秘方。大学生心理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方向。

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行为态度都能透过对人心理的研究而反映出来。就大学生而言,应该积极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试。

1确立新的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

2建立有规律的校园生活,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与就业所带来的压力 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有规律的生活体系,如为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生物钟的作息时间表,按照时间表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与生活。

3积极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

4正确对待情感问题。面对挫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节,不要选择自寻烦恼。保持好心情,有一颗平常心。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驿站,不要跌倒在那一个瞬间,用心去思考,换来的是什么。失败不是永恒,只是人生的一段小小的曲折,迈过去就是一大胜利。快乐生活,每天好心情,是最好的诠释。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

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

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下载学工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工部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 土木工程学院 3班 罗佳威 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对一名大学新生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一刻。 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的高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 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能帮助我们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我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观后感

    观看了心理视频后,我颇有感触。老师的讲座,从情绪、压力等方面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做了详细的剖析,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极为重要。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观后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观后感作为一名辅导员,经常要处理所管年级学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其中不少问题都是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或心理素质有关。这次我参加了学生处组织的大......

    关于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通知(最终版)

    关于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通知 为增强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安排,决定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宋文春 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话题,感谢领导给予的机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小学生存在的......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学会调控情绪讲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生活中感受了种种内心体验,包括高兴、害怕、兴奋、愤怒、担心、彷徨、紧张等情绪体验。然而,怎样看待情绪,如何调......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讲稿) (2课时)教师: 同学们,你们从初中进入到职业学校,不知道大家能适应已否。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有的同学已经适应了,有的同学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