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公务员省考面试提前准备------思维方式的转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山西公务员省考面试提前准备------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个考生都有通过公考进入公职队伍的强烈愿望,尤其在笔试环节结束后,就坐等笔试成绩的出炉。其心情固然理解,但中公面试专家更要建议大家------及早进行面试的准备。这并不意味着即使笔试未能入围就显徒劳,更为一旦笔试入围或者迎战其他公考而做好坚实准备。
尤其思维方面的准备。由一个普通考生华丽转身一名合格的公职人员,考试成绩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合格,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
日常每个人看待、分析、解决问题总是从自己、个人角度去进行,看的不全、不高、不远,显得片面,关键是不能达到根本解决问题或矛盾的目标。这就是感性思维在作怪。而公职人员是代表政府组织、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问题、想问题、抓问题、解决问题都是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用历史的、辩证的、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及方法去对待,是对类现象的统筹和对种矛盾的把握。这就是理性思维的要义。
由此看来,大家必须及早锻炼这种思维:多关注时政信息,多品味官网评论,多咀嚼政府政策的权威解读,多求教公职领域先进人物的言行,多积累公职干部的事迹典型。从中在积淀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训练好准公务员的思维方式。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第二篇:2014年安徽公务员面试:面试技巧 省考面试莫慌张 提前准备不抓狂
2014年安徽公务员面试:面试技巧 省考面试莫慌张 提前准备
不抓狂
【信息汇总】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排名 资格复审 体能测试 面试名单信息汇总
【面试备考】2014安徽省考面试备考专题2014年安徽省考公告
【面试测评】2014安徽省考面试免费模拟测评活动安排
【YY公开课】2014安徽省公务员面试备考网络公开课观看地址
【面试课程】2014年安徽公务员面试辅导课程
【网校OAO】2014安徽公务员面试OAO双线课程不过退费!
【体能测评】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的通知
【普通体检标准】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特殊体检标准】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
【警察体检通知】关于录用人民警察体检中“肝炎”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
【欢迎加入】2014淮南省考面试01群:313105826
【欢迎加入】2014淮南省考面试01群:313105826
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公布,现阶段许多考生都在焦急的等待笔试排名的公布。当然,也有些同学有“十足”的把握,确认自己可以高分通过笔试,轻松拿到第一的成绩,提早准备只会让自己经过笔试磨练的身心更加疲惫,不利于面试;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就算能通过笔试,排名也比较靠后,不可能在面试中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成功“上岸”;更有甚者放言已经为了这次面试找到“相关人员”,可以轻松干掉所有的竞争对手,一举成为国家公职人员„„虽然表现形式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核心理念倒是惊人的一致:现在就准备面试,没用。那么,究竟是不是可以等到成绩公布了才开始准备面试呢?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等到面试成绩公布再做准备,必然会来不及。那么在即将开始的面试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一、早睡早起,饮食规律。
毛主席曾经说过: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部分同学在笔试后就开始放松,而且放松得十分“充分”,蹦极、漂流、爬山、郊游玩得不亦乐乎,国内国外地进行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然后拖着一个疲惫的身体来参与面试。等到进了面试考场,一个是满面红光、精神饱满,一个是两脚虚浮、满脸沧桑,整体第一印象的分数就扣得“惊天动地”。一个欠佳的精神状态虽然不会对考试造
成绝对致命影响,但一分的影响可能就会使人抱憾终生。如此简单就能让自己拥有更多通过考试资本的做法,何乐而不为呢?
二、摆正心态,放松心情。
不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有过工作经验的同学,在公务员面试时都会感觉压力较大。这种难以言喻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考场,另一方面来自考题。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公务员面试是陌生、严肃但又十分关键的场合,心跳加速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好个人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可以保证在考试之初稍有紧张,开始作答便能迅速适应——这种表现即是面试中的正常状态,不会带来分数的降低。若是过度紧张,即便是十拿九稳的作答,也会表现得一塌糊涂。另有部分同学想象力过于丰富,把考官想象成“冷面杀手”,把竞争对手想象成“绿巨人”,认为自己没有办法超过竞争对手——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做法绝对不可取,自卑情绪必然导致难以将自己优秀一面展现出来。面试是一种自然的沟通交流,考官就像我们的领导、竞争对手就像我们的同学、朋友同事一样,要告诉自己:“我可以!”大方地向考官展现自己。
三、语言流畅,谈吐自如。
与笔试不同,面试在要求有内容的同时,也要求考生具备比较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产生的效果甚至会大相径庭。很多时候,面试考场中的同学看到一道题目,明明有很多观点想要表达,对于题目中涉及的问题也十分了解,但就是“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讲台上就被学生们轰下台过,原因就在于,虽然他了解很多,但是却讲不明白,也即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对于各位同学来说,语言训练就变得极为重要,必须经历反复、细致的语言训练,才能拥有较为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
公务员面试莫慌张,提前准备不抓狂。将面试视为洪水猛兽固然不可取,提前准备也必不可少。中公教育专家望各位同学能够把握住有限的时间,让自己拥有充足的资本,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更多信息淮南人事考试网淮南中公教育
第三篇:军事思维方式的转变
军事思维方式的转变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就是说,在工业时代,有工业时代特有的军事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有信息时代特有的思维方式。当前,人类文明正由工业时代(社会)向信息时代(社会)过渡,机械化军事形态正向信息化军事形态转变,亦即正在发生空前深刻、广泛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任何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都必然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思维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又会作用于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要推进新军事变革,首先必须改变军事思维方式,不革除过时的机械化军事思维方式,新军事变革的展开就无从谈起。
变机械化军事思维
为信息化军事思维
在我们需要转变的所有军事思维方式中,变机械化军事思维为信息化军事思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转变。其根本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顺利实施并最终完成这一改造的最重要的思想条件是抛弃机械化军事思维模式,树立信息化军事思维观念;二是变机械化军事思维为信息化军事思维是实现其他军事思维方式转变的基础,这一转变实现了,实现其他转变就容易了。
要实现由机械化军事思维向信息化军事思维的转变,必须做到“一个破除、三个认清”。一个破除是:破除根植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思维方式。在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模式。战争形态是塑造一定样式军事思维的“模具”,机械化战争形态反映到军事思维领域,就形成了规则性的军事思维方式,即机械化战争思维模式。现在的战争形态是高技术战争,未来的战争形态是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军人,只有在头脑中破除机械化战争思维模式,才能跟上时代,认清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很多所谓的“军事专家”之所以对战争进程判断错误,对很多战况迷惑不解,就是因为他们用机械化战争思维模式来分析这场战争。
三个认清是:首先,要认清信息和信息力将是构成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在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中,体力是构成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中,火力是构成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在现在的高技术战争中,信息在军队战斗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而在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信息力则是构成战斗力的最重要因素。第二,要认清信息优势是最大的军事优势和作战优势。在信息时代,能确保先于对手更清楚地了解军事情况的信息优势,可使己方牢牢把握军事主动权;在战争上,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肯定拥有作战主动权。最后,要认清军事信息技术是最关键的军事技术,是研制信息化武器装备和对机械化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技术基础。
变要素型军事思维
为体系化军事思维
要素型军事思维是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产物,其实质是在解决和处理军事问题时只看重个体要素,不关注整体全貌,这在军队建设和战争中都有表现。在军队建设中的表现是:陆、海、空等各军兵种单独发展,自成体系,横向联系少;武器装备的发展采用“烟囱式”,只顾研制一代比一代先进的武器系统,不注重武器装备之间的横向互通互动;在军事组织体制改革中,只强调某个或某些单位的重要,不注重以结构谋功能,从整体看个体,谋求整体功能的提升。在战争中的主要表现是,采用“要素打击式”战法。“要素打击式”军事思维方式具有历史合理性。但是,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高技术战争的非线性特征日趋明显,这种军事思维方式就应该改变了。
体系化军事思维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建设信息化军队和实施高技术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所要求具有的军事思维方式,其实质是用“大系统”的观点来处理军事问题,进行军队建设和军事活动。在军队建设上的表现是: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实现预警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三大作战功能一体化、网络化、实时化;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压缩指挥层次,使领导指挥系统扁平网络化,更便于信息快速流动和使用;用超前的战争和作战理论来牵动武器发展和人才建设,改进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谋求和发挥军队的整体效能。在战争中的主要表现是采用“结构打击式”战法。“结构打击式”战法是指,通过对敌方作战系统的结构实施打击,使其整体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从而引起作战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造成系统质变,以此来削弱敌方作战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摧毁战、结构破坏战、重心打击战是“结构打击”的不同称呼。实施结构破坏战的常用方法是打击敌方作战系统的重心,实施“斩首”原则,摧毁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美军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特别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都是这样做的。
变单向型军事思维
为多向型军事思维
在工业社会,“刚性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主要生产钢铁、机车、机床等产品。在信息社会,发生了“柔性技术革命”,主要生产芯片、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及其合成的各种高级系统的“柔性生产”方式开始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工业社会是产生单向型思维的社会基础,“刚性技术”是导致单向型思维的技术基础,用这种思维方式看问题,分析矛盾,就会看绝对面多,相对面少,认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对黑白之间的广大灰色区域视而不见。信息社会则是产生多项型思维的社会基础,“柔性技术”又是导致多向型思维的技术基础。多项型思维方式强调相对性,要求从与事物相联系的诸多方面出发,沿着多个指向、多个起点,针对多种可能性,全面、历史、发展地思考问题,而不是沿着一个指向、一个角度、一种可能,最后形成一种思维结果。
信息社会特有的“柔性生产”和“柔性技术”导致的一般性多项型思维反应在军事领域就是多项型军事思维。多项型军事思维方式的主要表现是:在国际关系方面,倡导“合作双赢”战略,反对“零和竞争”战略;在军队建设方面,注重加强“软件”,既提高军人的精神素质和部队凝聚力,又大力发展以软件为核心的军事信息系统;在作战方面,强调实施包括心理战、网络战、电子战在内的信息战,主要打击敌军的信息系统,而不是有生力量;对一场战争的分析,可能不得出正义或非正义战争的结论;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也可能不做出非敌即友的判断。
变现实应急型军事思维
为未来前瞻型军事思维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一年四季在土地上劳作,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眼前的农事活动,他们的思维方式属于“顾后型”。在工业社会中,大机器生产、严格的专业分工和繁忙的流水线,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生产、工作与生活,这是产生现实应急型思维的社会基础。而信息社会则要求人们更多地关注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思维。这是因为,在信息时代,技术发展快,知识更新快,情况变化快,任何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永远向前看,向前奔。信息社会是产生未来前瞻型思维的社会基础。
现实应急型军事思维是,目光短浅,不是着眼世界、着眼未来、着眼发展,而是以服从暂时的眼前需要为思考问题参照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这种思维方式的必然结果,是临渴掘井,仓促上阵,甚至“杀鸡取蛋”,遗患无穷。指导战争,没有仓促上阵而不失败的;指导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没有因杀鸡取蛋而不留下隐患的。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都要求我们确立未来前瞻型军事思维方式。一是着眼未来。这样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和表象所困扰,做出既远见卓识又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上,应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到什么样是什么样;要把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结合起来,防止“短期效应”。二是要敢于跨越。就是说,要打破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势,使军队建设实现打破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如果还是按照常规的、应急的思维方式,四平八稳,慢慢腾腾,跟在别人屁股后头爬行,那只能使差距越拉越大。
变封闭型军事思维 为开放型军事思维
信息时代是国家边界的作用弱化的时代,信息社会是网络化、一体化的开放社会。这种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必然会反映和深透到军事领域,要求我们改变军事思维方式,变封闭型军事思维为开放型军事思维。
开放型军事思维的核心是“世界军事观”。“世界军事观”包括“世界战略观”、“世界战争观”和“世界国防与军队发展观”。“世界战略观”是指,要站在信息时代国际战略发展的高度,根据世界战略格局走向与我国战略利益的互动关系,来谋划和实施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世界战争观”要求,从世界战争形态演进的历史长河中,观察、明确与预测我国我军今天和明天可能面临的战争形态,今天准备打高技术战争,明天准备打信息化战争。“世界国防与军队发展观”的实质是,综观世界军事发展的风云变幻,顺应世界军事发展的大方向,以赶超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军队为目标,制定与实施我国的国防与军队长远发展规划。
变保守型军事思维 为创新型军事思维
在工业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业产品数量的增加和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在信息社会,产品更新换代快,其中的技术知识含量高;产品的价值与作用,主要取决于技术知识含量,而不是数量。创造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比简单地增加产品品种与数量,更需要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信息时代要求我们摒弃保守型思维,掌握创新型思维。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要求我们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军事思维方式。
保守型军事思维,就是封闭保守的思维,是以过去的旧习惯或旧传统为思考问题参照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突出特征是,思想僵化,墨守陈规,遇事不是思考“应该怎么办”,而是看“过去怎么办”,“书本怎么办”,习惯于从“传统”中找答案;遇事不是思考“自己怎么办”,而是看“别人怎么办”,习惯于“从众”决策;遇事不是思考怎么样使思想和工作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而是用旧传统、旧习惯“剪裁”新事物。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战争不行,指导军队建设也不行。
当前是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时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刚刚启动的时期。在这种时期,保守型军事思维更有害,更必须变保守型军事思维为创新型军事思维。
要实现由保守型军事思维向创新型军事思维的转变,一是要勇于标新立异。所谓标新立异,就是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行人所未行,敢为天下先。在新时期军队建设中标新立异,就是要标当代世界军事变革之新,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之异。也就是说,要以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最前沿为参照系,在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实践。二是要敢于冒点风险。创新型思维是一种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的高级心智活动,也是一种风险性较大的思维。这种思维往往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往往能做出最佳决策,创造人间奇迹。然而,由于这种思维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必须有一种“吃螃蟹”的勇敢精神,不苟俗流、不随众议的自主精神,不畏人言、不怕失败的敢闯敢干精神。三是要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我党我军有着优良的传统,但传统是动态的,传统的本质是创新,拒绝创新的传统是过时的传统。因此,我们绝不能把传统当包袱背起来而拒绝创新。但是,创新也不是空中盖楼,新发展要从旧阵地出发。创新是继承中的创新,继承是创新中的继承。
思维方式须转变(思想纵横)
刘家义
思维方式是人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认识、改造世界的 出发点、原则和方法的总和,是人们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统一 的具体体现。不同的人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或相同的人 在不同时期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改变,其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不同思维方式由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 和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按照马克思主 义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摸索和总结了一套科学 的、适应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这就是以唯物辩证 法为理论基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观察思考问题。按照这一思维方式,在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但遗憾的是,人们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社会主义的同时,小生产意识 并未随之彻底消失。而这种小生产意识,加上几十年的计划经 济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必然产生巨大的惰性和僵化的 思维方式,致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经常 将整体与部分、运动与静止、均衡与非均衡、普遍与特殊割裂 开来甚至推向极端,进而使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变得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缺乏积极进取的生机与活力。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 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主要表现是静止、封闭、片面、孤立 地思考问题。
思维方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虽已进行了二十年,其间又 经历了持久的思想解放过程,但时至今日,传统的思维方式在 许多人头脑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能否 进一步迈开步子,打开局面,关键看思维方式是否真正转变了。思维方式转变了,就能突破陈旧过时的观念,拓宽思路,放开 手脚,在工作中不断有新办法、新突破,就能促进生产力的解 放和发展;否则,就不可能迈开步子勇往直前。
当然,转变思维方式,既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而 在空地上另起炉灶,一切从零开始,也不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 全盘否定,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 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结 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当前,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实际,转变思维方式必须做到:
一是变封闭型思维方式为开放型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有 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既非一成不变,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论有多么良好的愿望和多么雄伟的气魄,只要以一种封 闭、保守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就会受到惩罚并为之付出高昂 的代价。因此,只有始终坚持开放型思维方式,才能不断研究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社会实践不断推向更高阶段。
二是变单向型思维方式为系统型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是 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多层次、多方面,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人 们,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思想,置局部于整体之中,从全局 看局部。也就是要从世界范围思考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与冲突、优势与差距;站在全国的高度思考经济运行中宏观、中观、微 观的关系。其次必须牢固树立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想。各 自为战、单项突破必然是一盘散沙。讲整体推进并非万箭齐发,而是在重点突破基础上的整体推进,而重点突破是在整体推进 的前提下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绝非头痛医头,脚 痛医脚,抓住一点,不顾其他。
三是变教条型思维方式为求实型思维方式。实事求是是马 克思主义的精髓。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还习惯于把抽象原 则或主观愿望当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包治 百病的教条,“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最大障碍,必须坚决摒弃,代之以求实型思维方式,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出 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从众,不墨 守成规,不先入为主,从而更好地总结过去、学习他人、开创 未来、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人民日报》(1999年05月20日第9版)
论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的转变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的思维方式突出了对矛盾斗争性的认识与运用,在党的执政地位确立后,要求思维方式必须突出矛盾同一性,即思考问题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从突出斗争性转变到突出同一性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思维,并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思维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思维方式 矛盾斗争论 矛盾同一性 社会和谐论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突出矛盾斗争性
矛盾法则是通过揭示思维对象的对立面达到全面认识事物和事物本质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叫辩证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者,从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等,都是用辩证思维方式看待世界、理解世界、分析世界并进而改造世界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方法,比较集中地体现这种方法论的代表作是毛泽东在1937年所著的《矛盾论》,突出了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从方法论角度深化了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运用。
认识事物,首先必须认识事物的内部矛盾。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首先必须充分地认识自己,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从对立面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空间上,矛盾无所不在;在实践中,矛盾无时不有。由于矛盾具有普遍性,才使得我们能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由此及彼,在事物的对立面中找到事物的本质。
在动态发展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毛泽东指出,矛盾不仅存在于物质的运动形式中,也存在于每一运动形式的各个发展过程,还存在于各个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认识事物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性的,不去认识这种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就是主观主义的方法,中国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经常犯这种错误。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中,注意掌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这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应该“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方法。
《矛盾论》突出了对矛盾斗争性的认识与运用,这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特殊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它的时代条件就是激烈的社会矛盾的对抗。它的应用使得革命党人思路清晰,阵线明确,这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保证。应当肯定,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其理论成果的社会功能都是合理的,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历史作用。但也应当指出,这种以矛盾斗争性为主线的思维方式如果被绝对化,也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虽然也讲矛盾的同一性,十分强调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在统一战线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只不过是一种策略,它为的是能够组织最大的力量向敌对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执政地位的确立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必须突出矛盾同一性
当激烈对抗性的矛盾解决以后,事物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发展期,即同一性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这种局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即从突出斗争性转变到突出同一性的方向上。1957年,这是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第一年,这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报告,一方面指出:“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它与毛泽东自己在1925年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强调,表明毛泽东对矛盾的斗争性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社会转型了,但他的思维方式仍然沿用战争年代的模式,没有适时地实现由斗争性向同一性思维的顺利转型。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并且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思维方式上仍然考虑“人民与敌人”的区分,必然把敌人想象得越来越多,最后也必然要用剧烈的阶级斗争手段来解决党内矛盾和社会矛盾。
毛泽东在1957年以后的思想与实践的走向都是以“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为起点,在理论的逐步发展和对实践的指导中,最后合乎逻辑地走上阶级斗争扩大化道路。后来,党和国家在很多重大问题上的失误,固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思维方式没有与时俱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作为革命党,思维方式无疑要突出矛盾斗争性,“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而作为执政党,思维方式必须突出矛盾同一性。因为执政党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他们必须主动地解决社会问题并主动地预防社会问题,必须把任何矛盾都限制在可操控的范围之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实事求是原则,联系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实际,运用现代哲学的发展成果——系统论、结构论来充实辩证思维方式,形成社会和谐论方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了新的飞跃。社会和谐论突出了事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统一性,突出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从而构成执政党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强调事物的结构联系和协同作用,强调事物的组织机制和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循环,强调了矛盾的和谐运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思维领域中的一次革命。实践证明,在这一哲学思想指导下,在处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当今世界一系列重大问题时,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共产党人思维方式中的社会和谐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突出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实现了矛盾辩证法同现代系统论的结合,在对一系列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论述中,贯彻了社会和谐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在:
合作竞争的和谐世界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要和平相处,协作共进,反对你吃掉我、我吃掉你。就应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国的僵硬观念,极力主张建设和谐世界。
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发展,再不是过去所说的“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而是一个涉及整个社会系统的深刻的时代性变革。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短短五句话,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和谐社会。
全面改革论。改革不是局部的某个要素和某个方面的修修补补的变革,而是一个从思想观念到社会体制、从社会体制到政策体系、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以至其他各个领域的系统性变革。
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共存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所有制结构,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分配结构,不把“主体”变成“一体”,使各种要素和谐地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各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即对立又统一。这在整体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和谐社会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价值越来越突出。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既不能把它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要素的简单相加,也不能仅仅看作是这些要素运动的外部条件。要使社会达至和谐,必须使其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要素协调发展,同时这些要素之间及其内部也能协调有序地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从矛盾斗争性思维方式向矛盾同一性思维方式转变的领头人是邓小平。邓小平从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上,开始显示了同一性的思维方法,在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中,邓小平摆脱了毛泽东的“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的思维模式,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然后在全面改革与全方位开放的实践中,使这种思维方式走向成熟。然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矛盾斗争性思维方式始终干扰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中国共产党内部看,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思维方式转变的是党的十六大和“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这段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总结,它宣告了“革命党思维方式”的终结。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标志“执政党思维方式”的完全确立。正是这种社会和谐的思维方式,才保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稳定并取得伟大成就,同时,坚持这种思维方式,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奠定方法论基础。(作者单位分别为: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创新前提是实现思维方式转变
2008-06-06 10:34 来源:南方新闻网
省委书记汪洋到中山市调研时强调:中山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创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这就向中山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转变思维方式,解放思想才成为可能;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成现实。
有社会科学家提出人类社会主要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圆性思维”;一种是“线性思维”。“圆性思维”是一个以义气为先、人伦为上、经验为本的封闭的静态的狭隘的思维模式,这是在漫长的春夏秋冬轮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化形成的思维习惯。“圆性思维”的短处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圈子”,如“经济圈”、“文化圈”、“家族圈”、“老乡圈”、“朋友圈”等。还“妄自尊大、划地为牢,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人情为大、投桃报李”;“不愿意接纳新思想,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崇拜经验,凭自己过时的经验处理新问题”;“小富则安,知足常乐,喜欢为自己划句号”,等等。“圆性思维”具有排异性;“圆性思维”缺乏冒险精神,少有进取冲动,在人格表现上缺乏气度,从社会特征上表现为“熟人社会”;“圆性思维”挫伤人们的积极性,束缚人们的创造力,影响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如此之长久顽固,就是未能突破“圆性思维”的樊篱。
“线性思维”是一种讲究理性、不怕风险、善于进取的开放的动态的思维方式,这是在漫长的逐水草而居,常常变幻莫测、处处包藏风险的游牧文化形成的思维习惯。“线性思维”有进取的冲动,有创新的欲望,有冒险的习惯。“线性思维”的长处表现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不满足现状”,“讲理性”,“讲科学”,讲法律”,“讲信誉”。发展是“线性思维”的结果,在人格上表现为大气,从社会特征上表现为“生人社会”。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发达地区,就体现出“线性思维”为主的特点。
解放思想,实现改革创新,说到底就是不断地扬弃“圆性思维”的短处,减除“圆性思维”的惯性,增加“线性思维”的长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冲破几千年来的“圆性思维”模式,向“线性思维”转变,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也不断地冲破“圆性思维”的种种樊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工业立市到工业强市,出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局面。当今社会是新旧交替的时代,在思维转型过程中,是“圆性思维”与“线性思维”并行共存,当下社会出现许多社会矛盾,说到底是不同思维方式碰撞的结果。
汪洋书记提出“三个适宜”,在中山市原来提出“两个适宜”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宜创新”。创业不等于创新,创业是创办事业;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提出“适宜创新”,是树立了更高的目标。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学习孙中山“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实现改革创新,不断革除有悖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度、体制、习惯,重点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以人为本,注重民生质量,注重生态,加强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供各种便利,以开放的心态欢迎世界各地的人到中山创业。在不远的将来,一个人人有机会、个个谋发展的“生人社会”,一个新的移民地区将屹立在珠江口西岸。
解放思想,实现改革创新,说到底就是不断地扬弃“圆性思维”的短处,减除“圆性思维”的惯性,增加“线性思维”的长处。(中山日报 虞天识)
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作 发布时间:2010-11-29 06:34 周天勇
者:
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解放思想。
网络编辑:谢永利
一个国家从不发达状态到发达状态,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不能违背客观的经济规则,不能简单想当然策划某一战略和政策,不能主观从事决策。比如,中国过去的反城市化,提倡农村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这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相违背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造成了城乡和产业结构的极度扭曲,积累了我们今天巨大的、不得不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解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种违背规律的反城市化,终将也是做不下去的。
人们不能感情用事,而无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去做成本高昂而收益甚小的事情。比如,游牧民族逐步地定居,大量分散的农村逐步地集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发展趋势。对此,如果从缩小城乡差距的直观角度出发,将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入农村,甚至鼓励农民大量建房,在农村极为分散地实现居住等方面的小康,不但会占去比城市多得多的土地,而且,几十年后,在农村会形成大量的废弃房屋和建筑垃圾。
人们不能凭经验去思维和决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阶段与另一个阶段是不一样的,如农业经济发展阶段与工业发展阶段就不一样,工业发展阶段与知识经济发展阶段就不一样,而且科技进步,文化交流,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每天都在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依赖过去的老经验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将会成本高昂,甚至会出现副作用。这就需要直接调查的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需要到实地去调查研究,真正掌握一线情况和问题,并且了解其内在的原因,以对症出策。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与一个家族是有区别的,一个家族与一个家庭是有区别的,一个家庭与一个个人也是有区别的,而一个人的一生与一天怎样工作和生活也区别很大。治理一个地区,除了尽可能正确地处理日常性的事务外,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远而又重大的一些全局而又战略性的问题。比如,我们目前实行的70年出让土地,一次性收钱花钱的地方土地财政,可持续吗?如果从给我们民族的后代人的可持续财力着想,无疑应当尽早下决心改变这样一种不可持续的体制。
将正确思路、战略,变成综合性的方案,并真正能在各部门和各个阶段得以协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思路清晰和正确的基础上,需要综合思维能力,需要形成各个方面综合配套的战略,并且应当根据战略的需要,设置和改革体制,制定政策,由各个部门真正去实施。而我们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好的思路和观念,不能转化为战略构思;好的战略规划等,不能据其形成实施方案、法规、法律;好的方案、法规、法律,不能在实际中得以落实。原因很多,或者是旧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所阻,或者是过去工作方式的惯性推动,或者是现有的一些体制难以改变,或者是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博弈,或者是各个执行部门间难以协同等等。因此,需要改变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一简单而又单一的思维方式,树立综合和系统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发展战略不配套,甚至一些发展单方面制定战略的局面,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战略上,改变在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间综合性不强的局面,制定综合性的发展战略,并且各个阶段有机衔接;需要改变战略不能得以实施,即执行不得力的局面,强化各部门和各地区对于总体战略在各部门和各地区的执行和贯彻力,使得科学正确的战略,真正能得以实施。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第四篇:检察工作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报告
检察工作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报告范文
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有赖于思维方式变革的牵引。在某种意义上讲,要取得突破性的工作业绩意味着必须先实现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变革。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新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做好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抓好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新理念的贯彻落实,笔者认为需要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面临带政治性的问题增多的趋势
“理性执法”不仅要求检察干警要有法律专业素养,而且具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具有群众工作能力,能够理性地把握和处理检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要实现“理性执法”的效果,一是要在实践中强化检察工作的党性,强化检察人员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防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理性思维去分析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满足普通老百姓正当的利益诉求,真正地融法、理、情于一体,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二要强化学习,强化预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检察机关的干警,必须以学习强化理性思维锻炼,才能善于抓住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出现的新特点和规律,抓住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工作侧重点和主要矛盾,从而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的需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转变工作思维方式
“平和执法”首先就是要求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对群众的涉检诉求,不能采劝堵”的办法拒之门外,要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使群众感到理有处可说,冤有处可诉,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对社会的信任和友善,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其次要理顺群众情绪。“平和执法”既是一种执法心态,更是一种执法境界。“和而不同”,尤其在接待群体性上访和处置XX件时,不能只满足于暂时的平息,而是要着力做好群众工作,从根本上理顺群众的情绪。这就要求检察干警在对非对抗性矛盾的处理过程中,遇到挑衅、阻碍等复杂情况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心态和权力的谦抑,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切身感受,感同身受地体谅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以平和的心态、平等公正的态度,尽量化解矛盾,以公信力实现动态稳定,维护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三、强调文明执法的重要性
“文明执法”就是要创新执法理念,加强执法管理,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注重执法的方式、方法,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以良好的执法作风和执法效果使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能感受到检察队伍的良好素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到“文明执法”关键点是要有文明执法的先进理念,才能切实在办案和工作中体现出良好的作风和文明的形象。对于检察人员来说,一要体现在程序文明上。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办案中要严格遵循程序,不做违反程序和纪律的事情,尊重和维护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应有的人格尊严。二要体现在举止文明上。接访群众中“一请二坐三喝茶”细节虽小,但能够充分体现出检察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
四、加强规范化执法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行和普法教育的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日益强化。但群众的利益诉求有相当部分是改革不断推进深化的产物,这些问题与诉求涉及面广、层次深,而且往往与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如果不依托与之发展配套的政策制度,仅靠检察机关解决起来难度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新形势下检察干警思维方式必须转变到“规范执法”上来,规范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
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从某种意义上说,规范执法也是解决许多现实涉检信访等问题的一剂良方。控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检察环节信访秩序的双向规范。一方面是规范工作程序,在信访事项的登记、受理、分流、办理、督察、反馈等环节上,做到程序到位,工作规范。另一方面是规范来访人的信访秩序,引导来访群众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依法、文明、有序上访,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这样就能够以规范赢得公信力,减少来访人与检察机关的对立情绪,努力营造接访场所的和谐氛围,为解决涉检信访问题奠定基矗。
第五篇:检察工作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报告
检察工作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报告
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有赖于思维方式变革的牵引。在某种意义上讲,要取得突破性的工作业绩意味着必须先实现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变革。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新理念,是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是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做好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抓好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新理念的贯彻落实,笔者认为需要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面临带政治性的问题增多的趋势
“理性执法”不仅要求检察干警要有法律专业素养,而且具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具有群众工作能力,能够理性地把握和处理检察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要实现“理性执法”的效果,一是要在实践中强化检察工作的党性,强化检察人员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防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理性思维去分析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满足普通老百姓正当的利益诉求,真正地融法、理、情于一体,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二要强化学习,强化预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检察机关的干警,必须以学习强化理性思维锻炼,才能善于抓住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出现的新特点和规律,抓住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不同的工作侧重点和主要矛盾,从而服从服务于全局工作的需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
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转变工作思维方式
“平和执法”首先就是要求以平等谦和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冷漠态度对待人民群众,对群众的涉检诉求,不能采取“堵”的办法拒之门外,要以公心、诚心和耐心解决人民群众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使群众感到理有处可说,冤有处可诉,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对社会的信任和友善,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其次要理顺群众情绪。“平和执法”既是一种执法心态,更是一种执法境界。“和而不同”,尤其在接待群体性上访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不能只满足于暂时的平息,而是要着力做好群众工作,从根本上理顺群众的情绪。这就要求检察干警在对非对抗性矛盾的处理过程中,遇到挑衅、阻碍等复杂情况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心态和权力的谦抑,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当事人的切身感
受,感同身受地体谅困难群众生活的不易,以平和的心态、平等公正的态度,尽量化解矛盾,以公信力实现动态稳定,维护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三、强调文明执法的重要性
“文明执法”就是要创新执法理念,加强执法管理,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坚决纠正简单执法甚至粗暴执法的问题,注重执法的方式、方法,用群众信服的方式执法办案,以良好的执法作风和执法效果使人民群众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而且能感受到检察队伍的良好素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到“文明执法”关键点是要有文明执法的先进理念,才能切实在办案和工作中体现出良好的作风和文明的形象。对于检察人员来说,一要体现在程序文明上。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办案中要严格遵循程序,不做违反程序和纪律的事情,尊重和维护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应有的人格尊严。二要体现在举止文明上。接访群众中“一请二坐三喝茶”细节虽小,但能够
充分体现出检察人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
四、加强规范化执法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行和普法教育的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日益强化。但群众的利益诉求有相当部分是改革不断推进深化的产物,这些问题与诉求涉及面广、层次深,而且往往与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如果不依托与之发展配套的政策制度,仅靠检察机关解决起来难度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新形势下检察干警思维方式必须转变到“规范执法”上来,规范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规范办案环节,力求使每个执法环节都有章可循。从某种意义上说,规范执法也是解决许多现实涉检信访等问题的一剂良方。控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检察环节信访秩序的双向规范。一方面是规范工作程序,在信访事项的登记、受理、分流、办理、督察、反馈等环节上,做到程序到位,工作规范。另一方面是规范来访人的信访秩序,引导来访群众
通过正当渠道反映问题,依法、文明、有序上访,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这样就能够以规范赢得公信力,减少来访人与检察机关的对立情绪,努力营造接访场所的和谐氛围,为解决涉检信访问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