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电影赏析活动策划(范文)
心理文化节活动
----心理学电影赏析
一、活动背景
心理文化节是辽师大的一项传统大型学生活动,多年来一直受到校方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极大的贡献。而心理文化节的一项主要作用是增进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了解。那么对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看电影是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很多电影都包含了一定的心理学思想,这些电影通常被称为“心理学电影”。对于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渴望学到心理学知识的同学来讲,电影毫无疑问提供了最好的情景和个案,完全可以把某些电影中体现的心理学思想及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剖析,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所以将心理学电影赏析活动作为本次心理文化节的一项重要环节。
二、活动目的通过组织同学亲身观看心理学电影,让学生了解电影中体现的心理学背景及相关知识,从电影中激发学生对心理学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心理学知识。
三、活动主题:心理学电影赏析
四、活动时间: 预计持续一周,具体时间待定
五、活动地点: 有投影和音响设备的大型教室,具体地点待定
六、活动对象: 参与活动的学生
赞助单位:待定
七、活动安排:
1、相关负责人筛选电影,要保证电影符合心理学电影的要求,且非限制级电影。
2、由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讲解员)针对具体电影中的心理学话题进行备课,届时将对
观众进行讲解。
3、完善活动方案,将确定下来的时间、地点,对其所有活动对象,包括所有工作人员
予以通知。印制宣传单或准备海报数张。向全校同学进行宣传。
4、工作人员提前到达活动教室连接好投影仪,准备好影片,确定一切事宜的无误,待
学生到场,准时播放影片。并组织同学入场观影。
5、电影结束后,由具体电影的讲解员为同学进行电影赏析,对其中的心理学知识进行
讲评。
6、观看完毕后,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收拾教室以及设备仪器之类物品。
7、讨论其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问题何在,为下次活动的开展留以宝贵经验。
八、活动预算
宣传单或海报,个别电影可能需要DVD光盘。
九、注意事项
1、观看电影时,各位同学要注意保持教室的卫生,与观看时的安静气氛。
2、电影开头可以播放赞助商的广告,控制在一分钟之内。活动教室可以悬挂或摆放赞助商的广告材料。
2012年3月3日
第二篇:心理学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心理学电影赏析课程论文
----------
学院:药学院
专业:药物制剂2009级
学号:200940303040
姓名:田茜
完成日期:2012-11-20
电影名称:《美丽心灵》、《和莎莫的500天》
《美丽心灵》
剧情分享:
《美丽心灵》是一部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剧情片。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 Jr.John Forbes Nas。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纳什早年就做出了惊人的 数学发现,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了精神分裂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深爱着的妻子Alicia的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了几十年的艰难努力,他终于战胜了这个不幸,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今天纳什继续在他的领域中耕耘着。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利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于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他唯一的朋友只有他的舍友浪子,查尔斯关怀和鼓励给了孤僻的纳什一丝安慰。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自称来自的美国国防部的威廉-帕彻邀请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同时,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原来,纳什的挚友查尔斯,查尔斯可爱的小侄女和威廉-帕彻都是纳什的幻觉。
纳什的遭遇让艾丽西亚吓坏了,她挣扎在被毁天才爱的重压下。随着每一天都似乎会给他们带来新的恐怖,这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已失去了当初让人羡慕的份儿。但是艾丽西亚仍然在她爱着的男人身上发现了他的超凡魅力,这也是支撑她对他承诺的源泉所在。受到她那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忠诚的感动,纳什最终决定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谦卑的纳什目标很简单,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却是难上加难。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而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美好情感,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
电影分析: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传奇。
即使是现在,当人们谈到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通常的反应仍是感到恐惧、不可思议和排斥、歧视,生活在真实社会、普通生活中的正常人是很难理解精神病患者的那些怪异行为和举止的。可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精神病人却是越来越多了,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医生和心理工作者的关注,还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美丽心灵》的编剧阿基瓦·戈尔兹曼对剧情作了精心安排,男主角纳斯的扮演者罗素·克洛的表演也出神入化。还有普林斯顿金秋美丽的校园,沉稳而空灵的音乐,层叠相融的镜头,所有这些都使《美丽心灵》成为一部精致而美丽的电影,并一举夺得奥斯卡的四项大奖。然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纳斯那些奇妙的思想、传奇的经历,而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有艾丽莎带来的动人的爱情,那是纳斯经历了一生的传奇所体会到的人性的美丽。
阿基瓦·戈尔兹曼的父母都是纽约知名的心理医生,其本人对精神病患者有很好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戈尔兹曼是“纳斯”原型的第一个心理分析者,电影和心理分析都在试图阐述一个故事,试图深入一个人的内心。戈尔兹曼的心理分析使纳斯的心灵在银幕上真实而深入地再现出来,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一些心理分析的观点来帮助自己和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更好地理解纳斯的心灵。
一、个性分析:思维与情感的冲突 :《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纳斯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纳斯的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漂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斯微微一笑,对那个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纳斯,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如橄榄球比赛、鸽子的活动周期、一个女人在追抢了她钱包的男人的表现等等,他那著名的博弈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透过写满公式的窗户,可以看到纳斯那若有所思的脸,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并且在他所理解的理性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
与他在数理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不大。影片的开始也通过一些片断表现了纳斯的个性。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心理分析大师荣格在谈到心理类型时把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作为功能十字图的四极,其中心是自我。其中思维和情感相对,感觉和直觉相对。自我在这相对的两维中都可能有偏差。喜好思维的人其自我的意志力便导向思维那一端,情感就只能放在下端而处于一种次要功能。当两者相对比较平衡时,自我仍能较好地理解和控制情感,这时的情感是一种理性情感。但越习惯于思考的人,情感就容易越受到排斥。当思维占据了意识的全部时,情感就只能在无意识中起作用。情感由于受到排斥而不能被意识所理解和控制,往往就会失去理性而成为非理性情感。因此纳斯并不害怕别人对他思维的攻击,因为那是他能够意识和控制的,但是他害怕来自无意识的情感,那是他不能理解和不能控制的领域。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纳斯那木讷的表情下隐藏的是他内心复杂的冲突,成功与失败、孤独与认可、爱与结果„„
纳斯的三种非理性情感 1.对失败的恐惧
他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并且不能接受失败。电影中有一个片断是他的竞争对手汉森向他挑战下棋比赛。汉森说:“怕了吧?”纳斯充满自信地说:“怕了,非常害怕,但怕的人是你。”然而当纳斯输了棋之后,他愣住了,不能接受事实,并说:“你本不该赢的,我先走的棋,天衣无缝,这棋肯定有陷阱。”纳斯紧张地站起来,慌乱中把棋盘也打翻了。后来,他与幻想中的室友谈起这件事时仍然耿耿于怀:“我输给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我本来掌握了主动权的,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失了手,一定是他暗中搞的鬼。”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纳斯在惧怕失败时的焦虑表现,在他没有写出得到认可的论文时,他感到深深的挫败感,一头撞向写满复杂公式的玻璃窗上,痛苦地说:“我只能想到这么多了。”纳斯追求成功,追求荣誉,他的情感被这欲望深深地占据着。
2.孤立的无奈
纳斯虽然有超人的智力,却是个孤独的才子。在刚进校园的时候,他独自走上楼梯,身后托着长长的影子,那是一个孤独的身影。电影中他有几次谈到自己对别人的看法。他第一次与幻想中的查尔斯聊天的时候就说道:“我不太喜欢人们,人们也不太喜欢我。”他的导师海林格跟他说:“你的与世隔绝可能很大程度影响了你在学术上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觉。”纳斯却说:“我不交朋友,因为我是只蠢驴。”他第一次和幻想中的帕切尔对话时也说道:“我喜欢独来独往,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喜欢我。”事实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出普林斯顿的环境对纳斯还是相当宽容的。纳斯认为人们不喜欢他只是他内心中“不喜欢别人”的一种投射。他的与世隔绝孤立了他与别人的情感联系,尤其是当环境中产生压力时,就很容易转化为与环境的敌视状态,从而加重他的焦虑感。但是,他同时需要得到认可,当他看到餐厅中有许多教师把他们的钢笔放在一位老教授面前表示尊敬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渴望。3.爱情的迷惘
可以说,纳斯是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他不仅不屑于同学间的交往,而且,起初他对男女间的感情也毫无兴趣。一个有趣的镜头是,在学校的酒吧里,同学们怂恿纳斯去追一个女孩子。他来到女孩子的身边,冷静地看着她说:“我不知道如果我想和你上床应该说些什么,但是你能不能就当我已经说了那些话?我的意思是说不如我们省掉那些开场白,直奔主题吧。”纳斯不相信成人间的浪漫,他于是对那个女孩做了个恶作剧。在这里,纳斯看到的只是男女交往的目的和结果,把它看作是一个完全客观而毫无感情的过程。从这个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情感是受到理性意识拒绝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纳斯的个性与心理经验、思维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很不平衡的,他受到了非理性情感的困扰,这是促使他精神分裂的原因。那些被他排斥、不屑与抗拒的心理成分,那些未被意识到的情感只能通过不正常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症状分析:无意识变出三个“我”
纳斯的主要症状是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三个幻觉人物,他们影响、控制着纳斯的生活。这三个幻觉均来源于纳斯的无意识,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病理性表现。
无意识包括一切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经验,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对于正常人而言,无意识往往通过与意识倾向相反的欲望或动力而作为意识的一种补充,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梦便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一种表现。心智发展不平衡的人们往往是意识与无意识不平衡的受害者,他们与自己的无意识斗争,无意识的正常的补偿功能便只能以不正常的形式表现出来。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最深层次。它包含了人类的许多共通的经验。在分析正常人或精神病人的梦、症状或幻觉时,我们常常可以触及这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模式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人类所有的心理经验,但无意识中最重要的原型主要有英雄(性格中的理想自我)、阴影(性格的对立面)、阿尼玛(男性的女性意象)或阿尼姆斯(女性的男性意象)、智慧老人(激发智慧的直觉)、自性(性格的完整性)、圣婴(预示新生)等。原型常常通过意象表达出来。
通过前面对于纳斯个性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纳斯的心灵中,被意识忽略和拒绝的情感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那些和意识冲突的无意识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非理性情感,来源于三种原型,并由三个人物表现出来。当它们侵入纳斯的意识世界时就不受控制地实现它们的补偿功能。
室友查尔斯——阴影
据医生分析,纳斯可能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精神分裂了。他那时候就已经在幻想中构建了一个室友查尔斯。
查尔斯的个性与纳斯完全相反,集中了纳斯周围那些与纳斯格格不入的同学的特点。查尔斯个性中的许多方面正是被纳斯否定了的内容。他是纳斯的阴影。影片中查尔斯第一次出现时便是以浪子的形象出现的。与当时纳斯拘谨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纳斯谈到他神迷的数学时,查尔斯说:“数学不会带来真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太闷了。”当纳斯谈到他还没有写出论文时,查尔斯问他:“你多久没有约会了?”可与别的同学不同的是,纳斯得到了查尔斯的认可,查尔斯一直认为他是天才,并且一直鼓励他。内心孤独的纳斯无疑是需要这种认可和鼓励的,因此查尔斯也是纳斯在孤独中需要得到认同的体现。
国防部官员——英雄原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这是我们深层的心理需要。但对于纳斯而言,这种深层的心理需要是通过幻觉表现出来的。
第一次出现国防部官员帕切尔的幻觉时,纳斯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但是对于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人来说,成功越大,就越害怕失败。他需要更多的成就感来缓解他潜意识中害怕失败的焦虑。帕切尔令纳斯感到自己是一个英雄,因为他们的“项目”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参与这样的一项工作是纳斯心灵深处的理想和欲望。
小女孩玛休——阿尼玛原型
小女孩玛休天真可爱,一直没有长大。“她”是纳斯内心中的女性经验。纳斯在酒吧中由于不尊重女性的感情而遭受了对方的一个耳光的片断表现出纳斯缺乏女性经验,并且没有对女性情感给予应有的重视。他的女性经验很弱,也很不成熟。当他开始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艾丽莎并为之深深吸引之后,他开始幻想到玛休,也就是那一次,他与幻觉中的查尔斯谈起艾丽莎时,脸上洋溢出幸福的表情。他说:“他很迷人,我都不知所措。”“我该娶她吗?”
纳斯那些膨胀的情感需要是无意识侵入意识并控制意识的缺口。被纳斯忽视了的这些无意识通过幻想表现出来之后,纳斯的人格就被逐渐分裂了。无意识的那些原型已经形成一个个自我。他们相互独立,并常常取代纳斯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当这些分裂出来的自我与正常情况下的自我常常发生冲突时,原本现实的自我会逐渐失去勇气和能力,以至于病人完全受到幻想世界的控制。
影片中,当纳斯感到危险并表示不愿继续工作下去时,他受到了帕切尔的威胁,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妥协。对于他来说,那些幻觉都是真实的。当他被带入精神病院,并被告知他已经患病时,他不相信,并认为这是前苏联人的阴谋。而当艾丽莎去探望他,并且把他自己整理的那些资料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仍然不能接受现实。但在内心里面,他是相信艾丽莎的。
这时,他的幻想世界开始受到了冲击,头脑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的矛盾,令纳斯感到非常痛苦,他挖开了手腕去寻找那个可以放射号码的二极管。之后,他接受了电击治疗。罗森医生说:“现在他正经历着精神分裂症者最难熬的阶段,那种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恐惧„„”
三、康复之谜
爱拯救了天才
精神分裂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很难康复的精神病。但纳斯却奇迹般地在没有坚持医学治疗的情况下康复了,这是爱的力量。艾丽莎的爱是纳斯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也是纳斯与现实接触的桥梁。
谁真谁假?
要治愈一个已经分不清真和假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中来。纳斯的幸运在于他一直有艾丽莎爱的支持。纳斯一直能够感受到艾丽莎的爱,并且相信艾丽莎的爱。当他在真与假中迷惘的时候,至少他知道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正是这一点真实的情感让真实的世界重新进入纳斯的意识,使纳斯在真实情感的引导下重新关注现实世界。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是纳斯的精神病复发并受到了帕切尔的生命威胁。艾丽莎打电话通知医生,而帕切尔命令纳斯:“你必须阻止她。”纳斯紧张妻子的安危,连忙说:“别把她牵扯进来”,当帕切尔拿出枪来对着艾丽莎时,纳斯冲过去把他的枪撞到地上。当艾丽莎冲出去后,纳斯同时受到了几个幻觉的压力,帕切尔用枪对着他,铁着脸说:“干掉她!”“要么她死,要么你死!”。查尔斯从楼上跑下来说:“哦,约翰,照他的话去做。”玛休拉着他的手,望着他,仿佛要他做个决定。所有的声音和形象都在纳斯头脑中旋转,终于他飞奔出去挡住要离开的艾丽莎,激动地说:“玛休不可能是真实的,她从来就没有长大过。”那一刻,正是由于他不愿伤害艾丽莎,正是由于他对艾丽莎的爱令他的理智战胜了幻觉,使他的自我在那一刻强大起来并控制了非理性的幻觉。
理性情感战胜非理性情感
当纳斯真正被激发起来时,真正感受到了理性情感的力量时,他便逐渐能摆脱非理性情感的控制。因为这时,情感在纳斯的意识中不再是一片空白,它能够被意识所接受和理解,并成为自我的动力。影片中当艾丽莎要决定是否让纳斯重回医院时有一段感人的对话,艾丽莎颤抖地拿起纳斯的手贴在他的脸上,再贴在自己的脸上,“你知道什么是真的,这个,这个”,然后把纳斯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还有这个,他们都是真实的。”艾丽莎凝视着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放在他的心口,虔诚地说:“也许是这里,我相信有些强大的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纳斯的眼泪终于伴随着呜咽声哗哗地流下来。
艾丽莎相信纳斯的心能感觉到她真实的爱,她相信纳斯的真实感觉有足够大的力量让纳斯战胜幻觉,重拾迷失的自我。凭着这种信念,她帮助纳斯开始了与幻觉斗争,与分裂的自我统合的艰难历程。艾丽莎鼓励纳斯重返校园工作,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纳斯保持与现实的接触,并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日常事务中来。他直面幻觉,每当帕切尔的幻觉再次出现时,他就大声地吼道:“你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尽管纳斯不时地被视为怪人,但他自我的力量已经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控制了他的幻觉。
几十年来与精神病的斗争让纳斯对人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当他与前来探望他的诺贝尔基金会成员托马斯·金聊天的时候,他感叹道:“诗意般的美丽并不是人的本性。”而他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更道出了肺腑之言:“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如果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因为你,我的爱,你是我所有的动力!”
影片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纳斯的人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丽。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和莎莫的500天》
剧情简介:
故事都开始于一个男孩遇到了令他心仪的女孩,而汤姆与莎莫的之间历时了500天的恋情,则是通过旁白那略带讽刺、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缓缓道来的,莎莫·芬恩是一个对爱情绝望的女人,对男人不抱有任何幻想。汤姆·汉森一直过着沉闷无趣的生活,直到他怀着一颗不可救药的浪漫的心,遇到了生命中的真爱——莎莫。在这里,人们将会见证的是一个年轻男子维持了一 年半、不受拘束、不可预知的爱情往事,而且还做出了趣味性十足、逼真且独一无二的深度剖析。
即使是在这样一个过于愤世嫉俗的现代社会里,汤姆仍然坚定地相信着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种命中注定、非你不可、有如电光火石般灿烂的爱情,但他深爱的那个名叫莎莫的美丽女孩,对此却持一种全然否定的态度。即使拥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爱情观,却不能阻止汤姆毫不气馁地不断追求莎莫,就像是现代版本的唐吉诃德,拥有着无限的能量和勇气--可遗憾的是,莎莫最终还是离开了汤姆。当汤姆仔细地回想这段维系了500天的“真爱”时,突然之间,他意识到自己爱上的不只是一位可爱、幽默、智慧的女性„„原来他爱上的是莎莫在他心中的倒影,并非某一个人,而是一种对爱情的理解和念想,仍然拥有着动人心和阻止世界的能量。于是汤姆在那500天的记忆和闪回画面中不断地游弋、寻找,想要拼凑出的是爱情最初的模样。
第1天,相遇。汤姆本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师,可最后却做了一个精力充沛的贺卡祝词的创作者。莎莫是他的新同事,一个美丽活泼的秘书,刚刚坐飞机从密歇根过来„„汤姆很快就发现--也许他潜意识里也是如此期望的,他和莎莫拥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包括他们的爱好、兴趣和艺术鉴赏力,于是汤姆陷入了沉思:我们竟然如此疯狂地保持着协调一致。
第32天,汤姆避无可避地陷入爱网之中无法脱身,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他开始以莎莫为目标对象,走进了一个只存在于梦境之中的令人眩晕的奇幻世界里,他为他们勾画出的,是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
第185天,整个事态的发展进入了异常不稳定的时期,但还不是全无希望,汤姆与莎莫之间的关系开始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貌似有了全新的进展,可转眼间又让人心灰意冷,有的时候充满快乐,但大多时候都是热闹、激烈的调情„„他们的爱情,几乎覆盖了从互相倾心、约会到上床、然后分手的所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过程,利用画面的表现力和神韵,得到一个像万花筒般的人物描述--为什么我们仍然如此可笑、如此艰难地去制造爱的感觉?而且如此希望能够让爱变得真实?
电影分析:
《和莎莫的500天》是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但足够精彩,这部电影会令你欢笑,令你心碎,令你若有所思。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治愈失恋的电影,但深陷失恋而不能自拔的人看过电影后会勾起痛苦的回忆,这部电影更适合那些走过失恋,懂得放下的人们。
把一个漂亮女人当成整部电影的核心似乎是一个被用烂了的片段,但马克韦布拍出了新意。电影通过错落穿插的时间线索,讲述了一个有关于被女朋友甩掉的男人如何追忆往昔时光的故事。汤姆汉森是一个编写贺卡的年轻人,充满奇思妙想,希望得到生命中的真爱。莎莫•芬恩是个野性漂亮的尤物,喜欢独立自主,不想被任何人的感情束缚。
很多人将两个人的相遇相知相守的过程当做命中注定,对缘分深信不疑。缘分使然,男女主人公相遇了,汤姆看到莎莫第一眼便确定她是自己的一生挚爱,她的出现让无精打采的工作焕发了无穷生机。当男人遇到中意的女人后,目光便不会从她身上离开,他时刻关注着,神魂颠倒。
即使心中无限冲动,汤姆也没有表白过,在感情上他是个害羞且胆小的人,和现实中很多男人一样,他们对于喜欢的人只会默默关注,却不敢开口表白,只会肆意幻想,却不敢往前踏出一步。如果不是汤姆的好哥们帮他向莎莫表达心意,恐怕男女主角永远都是平行线上的朋友。
和大多数女子不同,莎莫是一个向往独立自由的女人,她认为爱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希望也不想成为他人感情的附属品,这种很随意的观点让她看起来更像一个花花公子,四处寻找刺激,满足自己的疯狂。莎莫表面上的放荡根源于她并不幸福的家庭,她的父母很早便离异,潜意识里便根植了深深的不安全感。她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有两样:一是自己乌黑漂亮的头发,二是毫无感觉地剪掉它,汤姆的感情对于她就像漂亮的头发,即使割断也毫不痛心。
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在一开始便注定了分离,因为他们根本不能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汤姆没有自信,他所学的专业是建筑,却安于现状,做贺卡的设计工作;他在感情上犹豫不决,需要哥们帮他传达自己的心意;酒吧聚会结束后,面对莎莫的询问,他害怕而不敢表白,只是目送对方转身离去;他与她在复印室相遇,却不敢上前一步,结果是莎莫主动吻他;在莎莫的房间里,她向汤姆敞开心扉,讲述那个孤独的梦境,这标志着两人之间的隔阂彻底消失,莎莫将他放进了自己的心扉,但他不知所措,纠结于害怕疑惑,而不敢前进一步。
很多人诟病莎莫的放荡,其实她的随意只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她害怕在爱情中受到伤害,重蹈父母的覆辙,如果不去索取,便不会有付出。她享受着和汤姆暧昧的感觉,但心底也有深深的害怕。在感情中,两个人的距离不进便退,汤姆的举步不前,逐渐让这段感情走到了尽头。在电影院观看《毕业生》,莎莫泪流满面,达斯丁霍夫曼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但她在现实中却感受不到这种安全和充实。不要忘记,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动物,即使她们嘴上说不要,但心里比谁都渴望。女人也是现实的,当她看到他和汤姆的尽头时,便在烙饼店提出了分手。
汤姆在感情上是窝囊的,但也是可爱的,因为他痴情。他喜欢听英国伤感流行乐,他笃定莎莫是他一生的挚爱。恋爱中被甩掉的一方总会去回忆过去的种种美好,因为他们不甘心,不愿失去一段甜美的爱情。汤姆在分手的日子中颓废不堪,他一方面想忘掉莎莫,一方面却在拼命回忆她的美好。不良的情绪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工作,朋友们的建议无济于事,同事们的关怀毫无帮助,他浑浑噩噩地挥霍着生命,歇斯底里地诅咒世界。
现实是残酷的,但缘分常常会为一个毫无出路的人打开一个天窗。一次偶然的机会,汤姆和莎莫再度相遇了,他们快乐地交谈,跳舞,回忆过去的种种。汤姆仿佛再次回到了过去,再次拥有了弥足珍贵的幸福。莎莫邀请他去参加自己的私人聚会,他幻想着这是他们重新开始的契机。当一个绝望的人突然得到梦寐以求的珍宝后,这种快乐使人惊喜若狂。在莎莫的聚会上,理想和现实产生巨大的差异,汤姆发现莎莫不但将他当做一个普通朋友,更已戴上订婚戒指。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汤姆夺门而出,此时此刻,他的世界彻底完蛋了!
很多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从容面对失恋,在失恋中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但很明显,汤姆不是这种人,他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将这种情绪发泄在自己和他人身上,他崩溃的最后丢掉了工作,将所有和莎莫有关的事物抛在身后。任何人经历失恋,都会有走出来的时候,最后的五十天,汤姆开始了心灵重建的过程,他重拾建筑知识,不断学习,构图绘画,四处寻找工作。随着时间推移,重新刷新的黑板上出现了崭新的建筑图样,标志着汤姆最终走出失恋。
当男女主角再度相遇的时候,汤姆在和莎莫的交谈中终于解开了心结,一切释然。电影中有个很小的细节,莎莫主动牵住了汤姆的手,这是一种感情的暗示,镜头中汤姆的面部有很深沉的变化,他当然知道这种暗示的意味,如果他想,他和莎莫还能成为情人,还会拥有像过去一样美好的时光,但他没有,他自始至终都很漠然。莎莫了解之后便起身离去,这时汤姆站起来对莎莫做出由衷的祝福,希望她幸福。至此,两个人的故事画上了圆满句号,永远成为了平行线上的朋友。
在影片的结尾,汤姆在面试中遇到了另一个女子,他主动搭讪,明白一切并非命中注定,需要自己争取。因为只要你行动了,便有一半的可能性。结尾处的旁白很有深意:一年中多数的日子不值得注意,一天开始又结束,这期间不会留下长久的回忆。如果说汤姆学到了一些事情,那就是你不能把重大的宇宙意义归结为单纯的地球事件。巧合,一切都是如此。只有巧合,没有别的。汤姆终于发现奇迹并不存在,没有命运这回事,事情不是注定好的。他知道了,他现在确定了。男主角TOM从小就认为爱情是命中注定的,他要等待他的真命天女;女主角由于家庭的变故,不太相信爱情,能够毫不留恋的剪掉自己最喜欢的长发。到故事最后,夏天和TOM的信仰来了个大转变,夏天开始相信命中注定,而TOM由于失恋的打击变得不相信命中注定。可是影片最后,男主角终于发现,爱情不是等待的,是需要自己去寻找,争取的,偏偏最后邀请的女孩,告诉他:“我叫秋天”。很多人又认为影片好像告诉我们爱情还是命中注定的。其实不然,影片是告诉我们:命中注定的爱情,其实也是需要自己去争取,去寻找的,这才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在爱情中没有谁对说错,没有规定怎样付出,是否得到回报。我们不应简单的界定他人的爱情是否真实,是否值得,但身处爱情之中,便要懂得珍惜,学会主动,不论何时,犹豫不绝,那份甜美也会从身边溜走。请牢记: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对于I LOVE US 有种说不出的感触。可能不仅是I LOVE YOU, US 包含了你和我。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深陷其中,懂得自爱,就能找到真爱。
第三篇:经典心理学电影赏析
《经典心理学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专业:10工商管理一班
姓名:税
莲
学号:100105010003
教师:李
靖
环
时间:2012年一月六日
内心理想境界的情感呓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电影的最后一幕完结时,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解压抑的心绪。脑海里又浮现了1900的那干净,忧郁还夹杂着一些我摸不透的情感双眸,忍不住潸然泪下。是感动亦或是惋惜。钢琴师终于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的演奏了最后一曲,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可是却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下来,钢琴师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对人类繁文缛节的不屑,还代表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逐渐将我带入了主人公1900的心灵深处。整部片子随着麦克斯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麦克斯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当麦克斯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维吉尼亚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从战前离开维吉尼亚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麦克斯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麦克斯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麦克斯这个好友„„但是,他终究还是留在了船上,尽管麦克斯流尽了无数眼泪,而他,这个只为钢琴而生的1900,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我脑海里始终记得那些打动我心的场景:麦克斯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兹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杰里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展现出了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曾与1900用手风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儿),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但是,“陆地”更多的则应是一个隐喻。陆地上纵横交错的令1900感到“恐惧”、“崩溃”的城市街道,不可确定的种种,是人类的欲望。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正是使艺术家们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于着巨大而虚无的漩涡。“欲望没有尽头”——这是1900下船时突然止步,继而终于回身的真实原因。如果下了这个船,他将会拥有一切:金钱,名望,地位,巨大豪华的房子,美丽高贵的妻子„„种种种种。但他将失掉灵感,失掉他赖以驱动敲击琴键的灵敏手指的灵魂的敏感。作为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处身于无尽而不可知的欲望深渊之中,便失掉了真实的自己,也失掉了真正的音乐。于是便失去了其作为钢琴师的价值。这正是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恋旧情结之外,他不惜决定与船共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钢琴师的世界“船、钢琴”。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对制度和习惯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钢琴师一样与大船同归于尽。
他的人生,就像一首诗歌,一首极端浪漫的诗歌,一首甜美的、又夹杂着淡淡忧伤的爱情诗,一首不朽的传奇史诗,讲述着从生到死的人生,一个纯洁的人性闪着璀璨的光芒,从生,到死。但其实这又是一首不存在的诗,因为它浪漫到了极致。
1900是一个未受污染的人,纯洁得几乎无法让他与凡人同类。这与他生活的地方,他周围的环境密不可分。首先他周围的很多船员本身就被导演修饰成为单纯,不染污浊的一群人。他们率真,朴实。1900一直觉得陆地上的陌生人也应该是跟他一样纯洁的,可是他却遭受了打击,在随便给外界拨电话的时候,他遭到了别人的怒骂。他觉得非常奇怪,觉得“难道电话里面的人不应该是彬彬有礼吗?”,当时的我实在是很心疼,我真的希望,1900别与这些人接触,这一杯纯净的圣水,只能存放在天堂,放在人间的任何地方,都会落上灰尘,受到污染。
影片中,当我看见“自由女神像”,见到人们对着她激动的喊叫。但是真的是到了美国就自由了吗?1900在影片的最后给出了很好的解释:“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不会崩溃吗?”看见这个,你还会觉得自由女神会给你自由吗?城市太大了,自己在命运的笼罩下还谈何自由?“„„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敲打了一下,问问自己,这些问题,我们从来给不出答案来。
1900本身就是一杯纯净的水,或者是一张白纸,那么1900的这一次爱情,就看起来格外的神圣和纯洁,就像是泉水的源头纯净得一塌糊涂,那么他喷涌出的泉水必然不会是污水。甚至来说,1900这一段萌发的爱情,要比其它的电影中的爱情更加给人怜爱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没有绿色的土地上,突然一棵幼绿的小苗破土而出,你感到不得不去呵护它、珍惜它。至少,这是我最真实的感觉,所以在最后,1900最终与自己的爱情擦肩而过,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动人的力量。他不需要泰坦尼克号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只需要在你的心中,轻轻的刻下一道伤痕,在你回味的时候,一点点的渗入你的内心、灵魂,直到最后痛得你泪流满面。其实1900的爱情从开始就已经预示着是一个悲剧。1900本身是无法下船的,他恐惧陆地。而这个姑娘却是要下船的。他们一定会分开。
1900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起。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最终生命的结局。
有人会觉得,这是一场悲剧,然而这真的是悲剧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爱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这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这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悲剧。
我们可以听得到大海的呐喊,也可以认为那不过是造作的扯谈。我们可以离开一条命运渡轮,登上陆地去寻找另一种命运,我们也可以遵从命运之神的安排。我们可以敏感地看到一个人就为他或她写一首诗或谱一段曲,我们也可以终日麻木地钻研营生。我们可以追逐功名利禄也可以成为四海漂泊的吉普赛人„„我们可以认为生命是无限的也可以认为现世是无尽头的。
我们可以矫情,我们可以绝望,我们可以充满希望,我们可以哭泣,我们可以微笑,我们可以嘲笑命运不济,我们可以感怀生之美好,我们可以唾弃现世肮脏。
在人生的舞台上,谁才会是这场舞会中最耀眼的舞者?想来,也许只有那位坐于钢琴后的乐手,操纵人们命运舞步的钢琴师,才终能看透这人生的乐章,不过只是88个键盘组成的有无限可能但终有尽头的人生乐章。
《海上钢琴师》,一部表达内心理想境界的情感呓语的经典作品。谢谢你,海上钢琴师——1900.税 莲 2012.01.06
第四篇:感恩系列电影赏析活动策划
一、活动宗旨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营造感恩氛围,推动感恩教育的向前发展,为贡献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积极贡献。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感恩系列电影赏析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加强对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3.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更加懂得回报父母、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4.引导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通过影片让同学们对感恩之情有更感性的认识,懂得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
三、活动口号
感恩,让生活更温暖
四、活动内容
1.各部门进行分工,通过海报,网络等途径进行宣传;
2.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五、活动流程
1.在活动当天7点钟到达现场进行布置,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 2.安排干事引导观众入场,并维持现场秩序 3.主持人进行致辞,描述电影,调动观众积极性; 3.开始播放影片
4.影片结束后每人写一份赏析 5.活动结束后组织人员清理现场;
六、赏析评比
相关负责人进行打分,并公布于告示栏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第五篇:心理学电影《霸王别姬》之精神分析赏析
心理学电影《霸王别姬》之精神分析赏析 来源: 德普Leslie的日志
电影《霸王别姬》之精神分析赏析 文章作者:西安惟思心理工作室 钱闽华
片名: 《霸王别姬》 制片: 北京电影制片厂 发行: 香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
编剧: 李碧华(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导演: 陈凯歌 上映: 1993年
时间: 2小时51分
《霸王别姬》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目之一,它讲述了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历史故事。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以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以京剧《霸王别姬》为主线索,讲述一个发生在京剧梨园里的故事。那么,在精神分析的视角里,在无意识的领域中,影片《霸王别姬》里的人物命运又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呢
开场: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里,热闹的街井闹市中。
一个鬓角插花、身材姣好的女人牵着一个孩子匆匆走来。一个男人调情:“哟,艳红”,女人甩开他的纠缠。男人唾道:“臭婊子!”街上人太多,女人将孩子抱在怀里继续向前走着。
故事开始了 „„
一、没有名字的男孩
【镜头 1 】
喜福成戏班子的四合院里,艳红请求关爷收留她的孩子,“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这才投奔您来了!”。她要将自己的儿子送人。这男孩看上去莫约6岁左右,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透出淡淡的冷漠和忧郁。我们没有听到男孩叫什么名字。
艳红将儿子送到戏班子里,用她的话说:“实在是男孩大了留不住,这才投奔您来了!”换一个说法就是男孩大了不能留。对此,她没有更多的解释。孩子的衣着可以证明她是一个细致和称职的母亲。不是因为养不起,放弃孩子便是生计以外的原因。母亲艳红无法用言语表达男孩大了在母子之间存在着为什么不能留的困扰。
3至6岁的男孩,处在重要的俄狄浦斯心理发展时期,特别是母亲,需要作出与她温情有关的抉择,这是一个关于成为一个男孩的重要抉择。她可以使儿子成为她的欲望的客体,或者成为他自己的主体。艳红选择将儿子送进戏班子,不仅现实的,而且在另一端是母子的分道扬镳。这个母亲的现实决定是残忍的。但是孩子因为母亲的选择逃离了无意识成为母亲欲望客体的死亡之地。
【镜头2 】 寒冷的冬天,“娘,手冷,水都冻冰了。”手起刀落,孩子多余的第六个手指头被母亲切掉。
鲜血淋淋。
【镜头3 】
母亲艳红将儿子交给戏班子的关爷。她跪着,没有话语,略有惶恐的表情,脸上和手上沾满血迹。眼里星点淡淡的光亮。小男孩跪拜关爷时回头喊一声“娘”,看到的只是一扇敞开的房门。至此,仍然不知道孩子叫什么名字。
这个男孩姓什么 叫什么名字 母亲始终没有说。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名字,而在于他是一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来自象征的阉割使他成为一个未被父亲命名的孤儿。如同处在前俄狄浦斯期的孩子。
为了进入戏班子而切割第六指。母亲不能为他命名,但是可以为他通往父性的世界而获得命名做出努力。第六指的切割象征来自母亲的努力和阉割。孩子因此可以进入戏班子。另外,身体是无意识的道场,手指是人体延伸的突出部位,它是和男性有关的象征。这一刀是对原初粘着的切割以及和男性有关的阉割。母亲的阉割对他的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母亲离去,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这一刻,完成了进入父姓世界的重要无意识转折。
二、俄狄浦斯三角(第一个)
镜头1至镜头3隐喻式呈现了心理发展中无意识的必然心理历程。母亲、儿子、关爷构成一个典型的俄狄浦斯三角。
从一个前俄狄浦斯二元结构进入父姓俄狄浦斯三元结构是人类无意识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孩子因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人。
戏班子是父姓世界的象征,一个以关爷为首领的男性世界。由青一色的男童演员,以及以关爷为首的男性师傅们组成。显然。这样一个男性的世界代表了具有父姓意义的世界。母亲艳红走出大门,屋里只留下她的儿子和关爷,象征孩子脱离了母亲无意识抓捕摄收的欲望。父姓在母子之间插入的成功。小豆子别无选择地走向父亲(关爷),走向象征世界。关爷是父姓世界的代表,当孩子进入戏班子后,给了孩子一个命名:小石头。小石头拥有名字的同时也拥有了父姓,不再是孤儿。
三、“我本是女娇娥”
【镜头4 】
喜福成戏班子大院里
小豆子背诵昆曲《思凡》里的一段台词。正确对白是这样的: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小豆子:“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男儿郎 „„”
师傅呵斥:“你本是女娇娥!”
小豆子战战兢兢的继续:“ „我本是 „我本是„„男儿郎 „”
严厉的戒尺惩罚„„
小豆子仍然:“ „我 „本是男儿郎 „”
《思凡》台词表现的是小尼姑情窦初开后抵抗削去头发成为尼姑的心理。成为尼姑先要削去头发,削去头发是对女性性别的阉割。
小豆子反复错背《思凡》台词并非意识的错误。而因这段台词里的性别阉割意义。反复背错正是对性别阉割与颠覆的无意识抵抗。错误的背诵类口误的症状。其次,这段戏以长镜头形式展示了他人指认主体的重要事实。主体的很大部分是他人指认的存在。性别认同是俄狄浦斯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你本是女娇娥!”是一个来自他人的声音。并且这些人是小豆子象征域的父亲,也是父姓权威的化身。在父姓他人的声音中,小豆子战战兢兢、惶恐不知所措。原本男儿郎的小豆子在此遭遇性别身份的严重分裂与混乱。
【镜头5 】
师哥小石头用长杆烟锅在小豆子的口里反复捣戳,以此惩罚背诵台词错误。经受了痛苦的口腔捣戳之后„„ 忽然,小豆子轻松自然笑吟吟地背诵《思凡》: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这个镜头紧接着出现在上面父姓他人的指认镜头之后。
长杆烟锅和口腔是阴茎和女性的象征,在这里口腔捣戳等同强奸。身体同时是意识和无意识相关的存在。口腔捣戳的暴力下,小豆子无意识男儿郎身体意象被摧毁。至此,意识的另一端完成了雌雄颠倒的书写。男儿郎无意识的坚持失去最后的抵抗。“„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小豆子得以笑吟吟背诵自如。
【镜头6 】
莫约十来岁的小豆子首次出演《霸王别姬》,由小豆子饰演的虞姬,风华绝代,活脱脱已故虞姬再世。
【镜头7 】
(《霸王别姬》首演结束,小豆子被送到宫中太监张公公处。床榻前,张公公面涂脂粉,内着红色绣花抹胸,灰白的头发披散在脸颊两旁,雌雄难辨。小豆子内急,他颤微微捧来精致透明的琉璃钵,充满淫欲的双眼饶有兴致的盯着小豆子排泄。末了,张公公将小豆子按倒在床上„„)
【镜头 8 】
小豆子和师哥的合影照片。他和师哥都成“角儿”了。艺名:程蝶衣、段小楼
镜头6和镜头7,张公公对小豆子的身体凌辱进一步捣毁男儿郎的存在可能。更重要意义在于,构成了父姓权威对他的另一种强奸。事件对小豆子性别精神生活的影响是重大的。男儿郎小豆子彻底死了,蜕变成女娇娥程蝶衣。
四、俄狄浦斯冲突的表现形式
电影中,戏班子四合院的大门每天都紧闭着,不与外面的世界相通,戏班子的男孩们不能随便外出。四合院是无意识象征的场地。一个演绎现实生死离别、爱恨情仇的地方,以及展示俄狄浦斯矛盾冲突的精神世界。
【镜头 9 】
进入戏班子后,小豆子双手被横绑着练腿上的劈叉功,他痛苦的哭喊着。其他的师哥们都在京剧节目的排练中,每一个人都承受关爷及其他师傅们的严厉训斥和责打。
【镜头10 】
小豆子和小赖子逃出戏班子大院„„,再返回时正遇见关爷暴打其他师哥,责问是谁放走小豆子等人„„小豆子趴在条凳上接受关爷惩罚。任凭关爷抽打却不讨饶。师哥小石头忍无可忍愤怒的冲向关爷:“小豆子要被打死了,”“我和你拼了!”„„ 忽然传出叫喊声,出事了!小赖子不堪责打已上吊自尽。
镜头9和镜头10展示父子之间的俄狄浦斯冲突。
关爷如一个严厉的父亲,在男孩们面前威严自得,男孩们不敢表示任何反抗。他是代表中国传统的父姓人物。面对这个被压抑了人格自尊的威严暴力的父亲,影片中展现出男孩们与他之间冲突的不同解决方式:小石头以顺从为主要解决方式,被逼到极致开始反抗;反过来显示出顺从背后愤怒和反抗的情绪。小豆子因恐惧父亲而以逃跑逃避,无奈面对时则以顺从的方式解决冲突;他的愤怒情绪压抑更深。而小赖子面对不堪承受的暴力和恐惧以自杀的方式解决冲突。男孩们与关爷之间的关系是无意识俄狄浦斯父子矛盾冲突及其解决形式的展现。三个男孩对关爷的威严主要表现出极度的忍让和恭顺,不惜选择自我牺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下解决俄狄浦斯父子冲突的主要方向。显示出中国几千年君、臣、父、子传统文化的压抑结果。(此处不讨论)
五、俄狄浦斯三角(第二个)
【镜头11 】
台上,程蝶衣与段小楼演《霸王别姬》达人戏难分境界。台后,程蝶衣用兰花指为师哥掐腰、描眉,与师哥追逐嬉闹。
【镜头12】
后台化妆室里,程蝶衣怒斥师哥去找“潘金莲”菊仙,要求和师哥“从一而终”地唱一辈子戏。段小楼说他:“不疯魔不成活呀!„„在这世上,在凡人堆里咱怎么活呀!”
这一段演绎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亲密如男女之间。程蝶衣爱段小楼如女人之爱男人。其次,程蝶衣又如虞姬之爱楚霸王。早年还是小豆子的时候,关爷说戏《霸王别姬》时赞叹虞姬的从一而终,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程蝶衣生活在他是虞姬还是虞姬是他的梦幻精神世界里。不惜以生命“从一而终”,这为他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镜头13 】
师哥定亲酒席上,程蝶衣不顾一切的吃醋。揶揄师哥和菊仙:“黄天霸和妓女的戏师傅没教过!”
【镜头14 】
程蝶衣拒饮菊仙敬酒。告诉师哥:“从今后你唱你的,我唱我的。”)
【镜头15 】
段小楼被日本人抓走,菊仙请求程蝶衣救人,她的条件是救出段小楼后她重回万花楼,不再介入他们师兄弟之间。
【镜头16 】
1966年,文化大革命:
在对反动戏子的批斗中,程蝶衣当众揭发菊仙的妓女身份,言辞激烈的发泄对菊仙的愤怒。
【镜头17 】
(程蝶衣戒毒,恍惚中痛苦的呓语:“我冷,娘,水都冻冰了!”菊仙若有所思,忽然,她将程蝶衣如孩子般抱在怀里,抓起床上的一件件戏服将他裹起,轻轻拍着他:“好了,好了。”
镜头11至镜头17中,程蝶衣、段小楼、菊仙三人之间形成典型的俄狄浦斯三角。
程蝶衣与菊仙争宠,不满师哥背叛他的爱情。他爱师哥如女人爱男人,师哥娶了菊仙使他处在了不可能的位置。从此,他和菊仙宛如母子(母女),师哥也成为不可能的爱人和父亲。
在这个俄狄浦斯三角中,菊仙和程蝶衣之间如情敌,又似母女。镜头17母女情深。此刻菊仙就是一个怀抱婴儿、女儿的慈母。
另一方面,订婚宴上段小楼对程蝶衣的搅局无能为力,他也无法保护菊仙不受程蝶衣的欺侮。不是他宽容的作为,表现出的恰恰是幼稚、懦弱与退缩。
程蝶衣女性的认同是彻底的。成因母亲的阉割和父姓扭曲的指认。段小楼则因被母亲羁绊,对阉割焦虑的强烈恐惧而不能进入真正的男人位置。他不属于同性恋。对此段小楼有一个自己的诠释:“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成不了真霸王是他无法全身心爱妻子菊仙的原因。
【镜头18 】
程蝶衣被抓,菊仙同时处在早产的危险中。段小楼选择了救助程蝶衣而放弃妻子和危难中的孩子。他的孩子没了。
程蝶衣被抓并非命在旦夕,真正命在旦夕的是菊仙母子,段小楼的妻子和孩子。可是他避重就轻为什么 段小楼始终处在无意识的矛盾与冲突中。巨大的阉割恐惧和焦虑使他不能像男人一样专心去爱一个女人。而妻子的生产唤起他将成为父亲的更大恐惧与焦虑。因此,避重就轻,放弃救助妻子和孩子正是段小楼面对将要成为父亲这个更大焦虑的一个防御式行动。
六、程蝶衣艺名解析
小豆子易名成了程蝶衣。为什么起一个与蝴蝶有关的名字 程蝶衣,蝶衣使人想起美丽的蝴蝶以及中国文化中许多蝴蝶的故事传说。
蝴蝶的意象很多,代表转化、美丽、短暂、不朽。雌雄同体是蝴蝶另一个鲜为人知的意象。蝴蝶的故事也很多。庄周梦蝶,真幻不分;梁祝化蝶,为爱而生;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蝴蝶则是女儿们的美丽象征。
以电影《霸王别姬》的故事内容以及汉字谐音的规定,程蝶衣即:成蝶衣。小石头化作了蝴蝶。程蝶衣一生的命运如蝴蝶充满着神奇密和美丽。一个由男儿郎转化为女娇娥的存在;他不仅是舞台上美丽的虞姬,他的爱情也是美丽动人的。生命如蝴蝶短暂。而他敢爱敢恨,不是疯魔也疯魔的一生真正属于自己。无论什么性别,成为一个真正主体的存在是不朽的。
七、少走两步成不了霸王
【镜头19 】
袁四爷第一次问段小楼:“从楚霸王回营到和虞姬相见,按老规矩要走9步,可是你只走了7步”
袁四爷在另一处又问段小楼:“从楚霸王回营到和虞姬相见你走了几步 ”
段小楼:“7步”
关于7步和9步之说看似关于《霸王别姬》舞台专业的问答。真正的答案却在另一端。继续看以下镜头:
【镜头20 】
菊仙在家里对段小楼发火:不许唱戏,不许玩蛐蛐,要他找一个体面的事做
院子门口,菊仙勒令出门的朋友交出他们玩牌的银子,嘟囔他们和段小楼来往别有用心
面对妻子,段小楼除了生气摔东西,他无能为力。
【镜头21 】
段小楼不再唱戏了。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程蝶衣和小四唱完《牡丹亭》后在街上见到和菊仙一起卖西瓜的段小楼。【镜头22 】
菊仙早产,孩子死了。对此段小楼没有更多的话。菊仙反倒安抚他,希望从今后他能让她安心心过日子。
镜头18至镜头21,段小楼与妻子菊仙的关系如同母子。他是一个未长大并受制于母亲的男孩。在菊仙面前他唯唯诺诺,没有独立的自我。孩子早夭他并无深切痛楚的情感体验,更无法为自己在其中不可推卸的责任承担什么。所有的痛苦由妻子独自承担。听从妻子的安排是他唯一能做到的。
段小楼始终是从属于母亲的一部分,离开母亲成为自己的这一步他无法完成。在这个意义上,很大程度上他继续停留在原初的母子世界中,没有完成迈出这个世界成为主体的关键一步。
继续看接下来的镜头:
【镜头23 】
还是当年的戏班子大院,段小楼、程蝶衣看望关爷,他两都成角儿了。关爷训斥段小楼不再演戏,程蝶衣拒绝以长烟锅捣戳师哥的口腔遭到关爷鞭打。和当年一样,他宁死不讨饶。段小楼为救程蝶衣自己拔下裤子如当年的小石头趴在条凳上接受鞭打。
【镜头24 】
仍然在戏班子的大院中,关爷倒下归天了。领走小四收为徒弟的不是段小楼这个当年戏班子里最年长的师哥,而是程蝶衣。
【镜头25 】
1949年解放后,还是当班的戏班子大院。程蝶衣如当年的关爷一样鞭打练功懈怠的小四,遭到小四反抗。
镜头22和镜头24,面对父性权威,段小楼俄狄浦斯的顺从主宰他的一生。他是中国文化和俄狄浦斯阉割焦虑双重压抑下的典范。不同的时空中中,相同的条凳上趴着同样的一个男孩,不同的是一个叫做小石头,一个叫做段小楼。
按照传统,大师兄是戏班子掌门人的接替者。掌门人之位如同父亲。然而,掌门人关爷死后,段小楼无所作为。真正接替掌门的人却是程蝶衣,不是段小楼。程蝶衣领走戏班子里关爷的弟子小四,教导这个从小由他捡回来的孤儿成为旦角虞姬。他一如从前的关爷一样鞭打小四,就像从前关爷鞭打程蝶衣自己。程蝶衣真正成了掌门人,成了父亲。
段小楼无法成为掌门人,无法成为父亲。其实不难理解,他处在一个做男人都困难的位置上又怎么可能成为父亲呢!
在精神生活的世界里,从母亲走向父亲领域的过程中他滞留了一步,在父亲的领域中,从男孩走向真正男人的世界里他又少走了一步。段小楼注定一生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男人和父亲。自然他也成不了自己的“霸王”。
正如段小楼对程蝶衣说的:“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在妻子那儿,他是一个压抑愤怒的孩子。戏班子里,他无法肩负掌门之位。面对将要出生的孩子,他又阴差阳错的与之失之交臂。这一切,如果不是因他那少走的两步,难道真是偶然的巧合
段小楼的第一个孩子夭折后,他一生再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他自己就是那个死去的孩子。他夭折在成为真正独立主体的途中。一个不能成为父亲的男孩怎么会有孩子呢
至此,或许是一个巧合,按照汉字的滑音和寓意的安排,小石头成为段小楼的名字之谜被揭开。段小楼:短小喽!
八、俄狄浦斯三角(第三个)
【镜头26 】
段小楼和程蝶衣看望关爷,他两都成角儿了。
段小楼自己扒下裤子如当年的小石头一样趴在条凳上接受鞭打。每一鞭子下来他都和道:“打得好!打得好!”这时,菊仙对关爷说话了:“当师哥的糟蹋戏您活该打他,可当师弟的这个<她伸出第五个小指头>,请问您这算什么 ”条凳上的段小楼扑向菊仙,并手执凳子扔向她。
关爷,菊仙,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人,共同构成一个父、母、子的俄狄浦斯三角。
菊仙与关爷如父母之间的冲突,引发段小楼更大的恐惧和焦虑,唤起他被母亲欲望所羁绊的无助与愤怒。段小楼的愤怒情绪是对母亲的,同时是对自己的。他恨母亲控制了他,恨自己无法脱离被母亲掌控而成为一个母亲欲望客体的存在。希望父亲能够拯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同时,父亲的惩罚可以减轻他俄狄浦斯的焦虑和恐惧。“打得好!打得好!”,他甘心被打如自我惩罚,以凳子砸向菊仙正是内心矛盾冲突和复杂情绪的行为表达式。
九、“虞姬”自刎
【镜头27 】
小豆子和小赖子逃出戏班子大院,观看角儿演出《霸王别姬》,泪眼朦胧的小豆子将眼光凝注于台上的楚霸王,如痴如醉。
【镜头28 】
49年解放后,程蝶衣被罢演,段小楼与小四演出京剧《霸王别姬》
【镜头29 】。
段小楼与小四演出后力劝程蝶衣服软听从组织安排,程蝶衣问:你知道虞姬问什么要死
【镜头30 】
程蝶衣亲手烧了跟随他多年的虞姬戏服
【镜头31 】
影片的最后,1977年。„„
段小楼:“小尼姑年方二八”,程蝶衣:“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背景音乐起:沉缓而悠远)
段小楼:“我本是男儿郎”
程蝶衣:“又不是女娇娥”
段小楼:“错了,又错了!”
程蝶衣若有所思
程蝶衣:“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程蝶衣:大王,汉兵杀进来了(背景音乐起:节奏急如台步竞走,另藏别音如两泉相争。)程蝶衣自刎。
程蝶衣为何自刎
楚霸王的虞姬因“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而自刎。程蝶衣呢 他一直生活在《霸王别姬》里。段小楼是他的楚霸王,认同自己便是那虞姬。他是虞姬还是虞姬是他,真真幻幻,是是而非。又似乎一直等待“从一而终”那一天的到来,他便彻底成了虞姬。
霸王意气尽。程蝶衣终于看到懦弱、退缩、无主见的段小楼并非他心里的那个楚霸王。他烧了虞姬戏服。
俩人在《思凡》台词的对白中,段小楼:“错了,又错了!”什么错了呢 段小楼是男儿郎错了 抑或程蝶衣不是女娇娥错了 伴随沉缓悠远的音乐升起,演绎程蝶衣在内心寻找答案。程蝶衣:“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背景音乐又起,展示程蝶衣另一番的内心矛盾与冲突。
早年第一次的《思凡》对白制作了虞姬程蝶衣。早年和小赖子一起深情凝注过的舞台上那楚霸王是程蝶衣一生追逐的理想。成为楚霸王或拥有楚霸王。现在,他是虞姬,无法拥有楚霸王。眼前的段小楼仍然是一个尚未进入男人位置的小石头、一个假霸王!
正所谓“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由一段急如竞走,又似两泉相争的音乐表述出程蝶衣内心的痛苦与冲突,程蝶衣伸手拔剑自刎。
虞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