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走创新之路(原创)(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0:4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走创新之路(原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走创新之路(原创)》。

第一篇: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走创新之路(原创)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走创新之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旧是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战略部署上说,历史起点指的是在解决温饱、进入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从工作指导上说,指的是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现代化的进程来说,指的是在继续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推进我国的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处理好由此带来的复杂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例如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分层及其利益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思想活动中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更加明显,等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必要而紧迫的。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服务和促进企业生产、改革和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要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职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文明、科学、积极的理念和态度;如何进一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要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创新之路。

一、尊重爱护、保障权益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层面上,首要的就是要把尊重员工主体地位作为工作的前提牢固确立起来。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就要信任、理解、宽容、爱护员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企业中的组织和宣传工作,政工干部是党联系广大员工的纽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心尊重广大员工的正当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广大政工干部把维护广大员工的正当权益作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对党对企业领导权的最好维护,就是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好宣传,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越是深化企业改革,越要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尊重职工群众主体地位,依法保障职工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劳动权益,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二、全面发展、人文培养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建设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的双重功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着眼于员工的全面发展,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要努力创造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二要努力搭建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三要 1

建立健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坚持思想教育的同时,要重视搞好情感关怀;在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的同时,要重视解决好员工的心理问题;在按企业目标培育员工的同时,要重视尊重员工的个性特征。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做到量才施用,各尽所能;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不断保持企业的创新性。培养德能勤绩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在抓好员工的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同时,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营造人文氛围、优化育人环境等途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活动,要把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诸方面活动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三、联系实际、创新形式

当前,我国企业发展处于非常时期,各种矛盾相对突出,虽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职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为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加。社会的变化,也必然会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所以党政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员工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和错误。这就要求政工干部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分厂、不同车间、不同班组、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只是灌输和说教,需要通过各种启发诱导方式来引导和疏导,还需要强调员工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的整体统一性。还需要干部引导和员工自我教育相结合,把教育者的意图变成员工的自觉自发行为。综合至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形式,使人本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要适应职工群众接受心理的新特点,广泛运用宣讲报告、展览展示、文体活动、影视片等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教育形式,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统一起来。要适应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广泛普及的新趋势,有效利用职工群众经常接触、便于接受的传播渠道,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要适应职工群众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新变化,多搭建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加强自我教育。要适应“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新情况,注重发挥街道(社区)组织的作用,形成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郁惠

2011年3月11日

第二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十分丰富。简要地说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从而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建

设工作有着直接的、具体的、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市建设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交、燃气、防洪、抗震等各项基础设施及公益性设施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城镇居住环境普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末不足10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13个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3万人。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城镇建设发展仍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与周边城市相比仍有相当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化水平偏低。池州市国土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6;总人口154万人,占全省的2.5。现辖1区3县1风景区41个镇39乡,市域城镇密度为0.5个/百km2,城镇人口约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7。纵向比进步较快,横向比差距明显。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平均水平是37.7%,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2000年我市城镇化水平仅为23.23%,比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低4.58个百分点。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的频繁变更及各种经济的、人为的、技术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及相互制约,池州丧失了制约了城市发展。二是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不准,远远不能体现历史与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特色;三是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不够,城镇群体特征不突出,关联性不密切,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建设状况,三县一区城市规模都很小;四是城市规划建设局限于就城区建城市,忽略了区域环境建设对城市建设的重大影响,城市性质与职能难以体现池州的优势与发展要求。五是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较弱。城镇建设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乡镇财政普遍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六是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特色不鲜明;中心镇、试点镇有名无实,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七是城镇规划管理水平较低,建设管理力度不强,管理方法落后,人才严重欠缺。面对现实,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奔向小康、走向世界的新池州,作为建设部门,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强市和和全面建设小康池州的大局,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以建设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改革创新、改进行风、依法行政为保障,全力推动池州城镇化发展进程。

一、坚持规划先行,有序调控和引导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从来就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的所在,以人为本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早已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理念之中。因此,我们一切建设工作均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以特色为灵魂,努力提高规划质量,充分凸现规划对城镇和村庄建设指导的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和效益性。为此,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首先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高起点完成了8272平方公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新一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大胆突破行政区划的概念,根据池州现状特点、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按照“立足区域、注重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联动发展,组团推进,三位一体”(主城区、青阳副城及九华风景名胜区)的组团式空间发展格局,及适应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要求的,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协调的,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城—城”和“城—乡”互促的,有规模效益、功能完善和合理分工、布局合理的,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城镇体系。坚持城镇总体规划要以综合竞争力、产业发展和居住环境为重点,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再次是高标准搞好城市设计,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城市设计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特征、历史特点、文化特质,坚持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使建筑物和城市广场、道路、园林、雕塑及其他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设计,努力弘扬历史文化,体现时代风貌。为确保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国内外先进城市,了解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另一

第三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十分丰富。简要地说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从而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城市建设工作有着直接的、具体的、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我市建设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公交、燃气、防洪、抗震等各项基础设施及公益性设施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城镇居住环境普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末不足10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13个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3万人。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城镇建设发展仍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与周边城市相比仍有相当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化水平偏低。池州市国土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6%;总人口154万人,占全省的2.5%。现辖1区3县1风景区41个镇39乡,市域城镇密度为0.5个/百km2,城镇人口约4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7%。纵向比进步较快,横向比差距明显。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平均水平是37.7%,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2000年我市城镇化水平仅为23.23%,比全省城镇化平均水平低4.58个百分点。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的频繁变更及各种经济的、人为的、技术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及相互制约,池州丧失了制约了城市发展。二是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不准,远远不能体现历史与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特色;三是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不够,城镇群体特征不突出,关联性不密切,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建设状况,三县一区城市规模都很小;四是城市规划建设局限于就城区建城市,忽略了区域环境建设对城市建设的重大影响,城市性质与职能难以体现池州的优势与发展要求。五是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较弱。城镇建设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乡镇财政普遍困难,发展后劲不足。六是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特色不鲜明;中心镇、试点镇有名无实,难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七是城镇规划管理水平较低,建设管理力度不强,管理方法落后,人才严重欠缺。面对现实,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奔向小康、走向世界的新池州,作为建设部门,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强市和和全面建设小康池州的大局,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以建设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改革创新、改进行风、依法行政为保障,全力推动池州城镇化发展进程。

一、坚持规划先行,有序调控和引导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从来就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的所在,以人为本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早已融合、渗透到城市规划理念之中。因此,我们一切建设工作均坚持规划先行原则,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以特色为灵魂,努力提高规划质量,充分凸现规划对城镇和村庄建设指导的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和效益性。为此,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首先聘请上海同济大学高起点完成了8272平方公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新一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大胆突破行政区划的概念,根据池州现状特点、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按照“立足区域、注重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联动发展,组团推进,三位一体”(主城区、青阳副城及九华风景名胜区)的组团式空间发展格局,及适应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要求的,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协调的,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城—城”和“城—乡”互促的,有规模效益、功能完善和合理分工、布局合理的,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城镇体系。坚持城镇总体规划要以综合竞争力、产业发展和居住环境为重点,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局部和整体、近期和远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再次是高标准搞好城市设计,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城市设计要根据城市的自然特征、历史特点、文化特质,坚持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使建筑物和城市广场、道路、园林、雕塑及其他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设计,努力弘扬历史文化,体现时代风貌。为确保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国内外先进城市,了解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借鉴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邀请国内规划设计界的知名专家、教授,为我市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切实提高我市城市设计水平。同时规划设计方案,面向市场,依靠群众,广泛宣传,征求市民意见,提高公众的参与度。项目决策审批实行分级审查、审批制,严把规划设计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如市政府1号工程清溪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景观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这一设计理念,力求高起点,高标准,不求最大,但求最精;不求最佳,但求最特。

二、坚持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1、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抢抓机遇,科学定位。我们知道,池州历史上几撤几建,丧失了很多发展良机。但近年来,池州紧紧抓住皖江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乘势而上,迎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机。一是工业发展形势大好。池州海螺第一批重点招商企业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池州电厂、池州有色、青阳国风、东方钙业、东至华源、东齿机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将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对外交通环境改善,区位优势突显。

318、206国道穿境而过;池州港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年外贸出口运量居皖江五大港口之首;铜九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合九黄、沿江、大景、东九高速公路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将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捷的高速公路网,同时结束了池州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这些对外交通环境的改善,将直接拉近池州与周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为池州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三是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池州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独特,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俊才名流,吸引了无数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哦绝唱,挥笔泼墨,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池州生态环境良好,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动植物类型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是我国第一个中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地区之一。境内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珍禽湿地保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大国家级旅游品牌,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齐山-秋浦仙境、东至大历山、石台溶洞群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处。自然与历史赋予了历史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最近我市平天湖举办的全国摩托艇锦标赛为宣传池州、推介池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为池州旅游腾飞开拓了思路,注入了活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定位我们的城市是关键。我认为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市自身优势和特色,以生态为前提和基础,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最佳人居城市;以文化为内核和灵魂,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为经济外化手段,打造优秀旅游城市,主动迎接辐射,融入长三角,将池州建设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

2、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辅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做美池州主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是要强化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池州主城区城市性质:安徽省长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北部服务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港口城市。建设范围:东到马江公路,南至火车站,西至秋浦大圩,北到长江。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全国范围内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放宽眼界,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区。首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拉开中心城区框架,努力推进主城区东进、西连、北拓、南移,为城市发展提供广阔的自然空间。东部马江公路建成运营,江口工业开发区逐步向东拓展延伸,“齐山—平天湖”这一天然生态公园开发已提上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向南,贵池民营工业园初具规模,并不断壮大,随着铜九铁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的即将建设,高速公路下线及火车站站前区将快速发展;向西,启动建设杏花村文化园二期工程,按规划搬迁三元化工厂、造纸厂、农药厂等企业,城市西部空间将得以释放;向北,随着池口防洪墙的建成,城市北部连年遭水患之忧已经化解,港口桥的建设更是为池州港锦上添花,城市北部滨江岸线面临再次开发机遇。这样,一个东湖、西村、南山、北港的特色城市构架就初见雏形,为我市建设一座水在城中、城在园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极具文化韵味及地特色的江南名城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详细划分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红线、绿线、紫线、蓝线)及改造、开发强度,并制定永久不可建设用地的控制、保护措施。坚持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结合,向外随着新市委大楼的落成,规划建设新的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市内部随着埃力生集团对池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收购重组,池州铅锌冶炼厂及其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城西部原池州农药厂、三元化工厂等工业用地将成为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通过市场手段盘活这些城市用地,将为城市再发展提供空间支持。再次,加快社会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继续完善城市干道网工程,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开辟绕城道路,疏散过境及货运交通。开辟城市内部自行车通道、步行通道,使城市内部交通的可达性落实在城市内部街区。城市排水设施逐步实行雨污分流制,尽可能保留池、塘、沟、渠等自然水体,开辟低洼地为水产养殖区或城市景观区,提高雨水的蓄水能力。建设雨水管道,使降落在城市的雨水能就近注入自然水体,推广实行可渗透性道路铺装,降低径流系数,节省汛期的电力排放运行费用;建设污水截流干渠,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生态化污水净化厂,提倡污水的回收利用。统筹规划安排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城市大型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今年市政道路建设主要是以贯通及配套完善为主,年底前要全面贯通百牙东路、青阳路,拓宽人民路,同时配套完善给排水、路灯、绿化、通讯、燃气等设施,要求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力求建一条成一条美一条亮一条,避免重复开挖现象发生。另外九华山大道、齐山大道、南外环3条主干道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把生态建设、环境建设放在战略地位。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经营城市的切入点是经营城市资源,核心问题是经营城市环境和品牌,要在环境建设上舍得前期投入,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带动城市资源升值和招商引资。池州襟江带湖,山川交错,山水交融,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自然与历史赋予了池州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因此建设独具特色的池州一定要紧扣山水做文章,以山为骨架,水为肌肤,生态为根基,文化为灵魂。一是保主抓重,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市政府头号重点工程——清溪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沿河房屋拆迁、景观设计、截污干管、河道驳岸、桥梁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今年全面启动杏花村文化园区二期工程、齐山文化公园、百荷公园北园和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一大批环境建设工程。二是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提高绿化品位。要将城乡土地及绿色空间加以统筹安排,把城市事例组织到大自然的天然网络中去,将郊野绿地引入城市,回归自然,将城市建设成区与区域视为一体。发扬并保护城市历史古迹开辟点状公共绿地,控

第四篇: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某矿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方针,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以人为本内涵,推动了企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满足职工合理需求——尊重人

(一)尊重职工学习需求,打造金牌职工队伍

某矿是一座拥有3对生产矿井、48个基层党支部、7000余名职工、年产原煤26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企业。为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技能水平的职工学习需求,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为主线,制定了十个创建体系及创建规划、创建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岗位成才等活动,通过选派外出深造、职工培训企业“买单”等多种渠道和形式,邀请知名教授和专家来矿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近两年来共举办与企业创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讲座24次,输送近100名青工到中国矿业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近5年先后与某矿集团党校、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累计培养采矿工程、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机电等专业大中专生365人。

(二)尊重职工精神需求,打造强势企业文化

我们紧密结合企业和职工思想实际,着力建立和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具有某矿特色的18种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全矿绿化率达到45以上;建立了标准化的职工足球场、篮球场、职工健身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太极拳剑、健美操比赛等各种活动应有尽有,切实做到活动常年不断,内容常新,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高尚情操,打造了稳定和谐的矿区环境。

(三)尊重职工参政需求,打造阳光操作工程

我们坚持变管理主体为监督对象,邀请基层“量体”打分。针对个别机关部室人员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现象,积极开展“基层评议机关”活动,将“评判权”和“监督权”交给基层、交给职工,维护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权利,满足了他们“参政议政”的民主管理需求。同时,我们把干部末位淘汰也纳入群众监督和评议的范围,2005年全矿有7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被评末位,有3名职工满意度较低的干部被直接解聘,增强了党员干部“为发展立功、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意识。

二、培育职工共同价值取向——理解人

(一)深入基层号脉开方,体察民情集中民智

针对职工岗位分散、思想比较活跃等诸多不利因素,矿党委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坚持将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放到基层一线。一是广辟渠道架起干群“连心桥”。充分利用矿领导民主接待日、党员议事日、职工议事日、《民情实录》等活动载体,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进基层区队、进班组,与职工“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真实呼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架起了党员干部与广大职工的沟通“桥梁”。二是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培养干部职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减少思想差异。矿适时开展了“三克服三树立”等创业理念教育活动,让职工认清形势,增强主人翁意识。三是以目标任务教育为出发点,减少目标差异。矿结合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大力宣传本矿第六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目标,用这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去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强企富民目标。

(二)树立标杆典型引路,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它产生于职工中,又表现在职工里,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职工感情上的共鸣。近年来,某矿开展了“远学许振超,近学某某”的活动,利用身边的典型开展学习活动。在先进性教育中,某某又成为先进性教育学习基地,每天都有许多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和职工群众。矿党委还先后推出了某某区队党支部“相约星期四,谈谈心里事”,某某区队党支部“勤廉月月述”等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项目,使全矿各单位和广大职工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三)搭建实践平台,让不同层次的职工价值充分实现

企业职工除了正常的物质文化需求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圆自己的价值之梦,实现人生价值,这是职工一生的追求。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是搭建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公开招聘、公推公选领导干部,让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和管理岗位。近两年,全矿有近40位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并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推动了企业管理上层次、上台阶。二是公开聘任首席工程师和首席工程师助理,让有专业职称的同志从专业技术层次延伸,全矿聘任了38名首席工程师和首席工程师助理,矿每月分别给予1000元和

600元补助,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三是实施科研课题首席负责人制度,全矿每年推出20多个科研课题,公开选拔课题项目负责人,每年还设立20万元专用奖励基金,提高他们的待遇,增强了他们创新、创优的动力。四是选聘技术能手,2005年全矿在不同的工种和岗位公开选聘100名技术能手,层层筛选、公示,让广大职工竞相参与,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和技能。全矿为这些技术能手每人每月补助300元,使有绝活、有专业技能的职工有用武之地,推动了全矿“学技术、练绝活”的深入开展,争创一流、争当技术能手蔚然成风。

三、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关心人

关心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关心人,就是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心中始终装着他人,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切实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分忧解难,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

(一)找准扶贫对象,建立帮扶机制

矿实行了“矿领导联系重点基层区队、机关部室联系重点班组、党员干部联系重点特困职工”为主要内容的“三联”制度,将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户困难职工,并按照“定人员、定内容、定目标”“三定”原则,落实帮扶责任,建立了“一帮一、一助一”扶贫帮困机制。2005年以来,矿党委共计办理职工生活救济20余万元。今年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矿党委又发动党员为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举行“爱心捐款活动”,杜绝了失学现象。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编织”服务网络,解除后顾之忧

随着外出创业队伍的不断增加,矿党委精心选出108名责任心强、年轻力壮、一专多能的党、团员成立了帮扶志愿者服务队,及时建立了帮扶信息档案,公布了志愿者服务热线,对外出创业者家庭切实做到“有病必访、节日必访、有求必应、有事必帮”,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体力、智力和精神帮助。2005年以来,该矿共计开展家庭服务57场,结对帮扶172对,陪护就诊21人次,义务家教18人,拆洗被褥73床,换送煤气132次,义务理发143人次,家庭走访108人次,切实解决了外出创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三)解决难点问题,化解各类矛盾。

我们先后投入资金995万元,改造大修了危旧房屋近2万平方米,筹措资金4400万元,为职工报销了近年来积累的所有医疗费用;筹措资金1300万元,补发了老本结余的医疗费。想方设法偿还了往年住房公积金欠账2000万元,还筹措了5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2004年以前在市内购房职工发放了货币化补贴,促进了企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第五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管理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状况,着重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等学校管理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面对高等教育良好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做好高校管理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工作创新,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管理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高等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高等教育组织在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中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围绕人、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培育人,做好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与自身潜能的观念。

高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推动工作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处。从高校教育的目的来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工作自始至终都是为人即学生服务的过程。从教育目的的实现来看,教育工作也是依靠人即教师进行的过程。在高校管理中,尽管管理客体还涉及财、物等非人因素,尽管实现管理目标离不开财力与物力的作用,但管理活动的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实现,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人在高校管理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如何充分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自觉地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始终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承认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办学的主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最小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创造最佳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

2、高校管理中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现状

目前,不少高校教育管理仍是维持传统模式,为管理而管理,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缺乏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或者没有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理念的精髓,管理活力不强,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过分重视管理的权威性,忽视师生的主体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差异性;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主导地位,学术权力被边缘化;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管理层,广大师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抑制了广大师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扬。

2.2.过分强调管理的统一性,忽视师生的差异性

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以刚性手段为主,实行“一刀切”,忽视广大师生的个性差异。如在教学管理中,片面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没有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

差异,鼓励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2.3.过分强调管理的原则性,忽视灵活性

随着高校管理日益向制度化、规范化、定量化发展,不少高校用外在的制度约束、引导、评价师生的行为。这种量化标准管理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科学管理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在管理过程中,若果没有真正理解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盲目地执行规章制度,片面追求按章办事,严格有余、灵活不足,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管理效果。如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部分领导缺乏民主、科学、公正的工作作风,缺少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致使教师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形成极不和谐工作氛围,不能有效地凝聚人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创高校管理新局面

在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代社会,高校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人身上,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决策、实施、监督、评价等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3.1.克服重物轻人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

要解放思想,打破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重技术而不重视人的思维定势,增强“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树立以师生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师生、依靠师生、关心师生、服务师生,努力创造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要象企业树立“用户第一”的观念一样,在管理中切实把教职工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3.2.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增强管理活力

不少高校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权力过于集中在校一级,管理活力不够。要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要创新工作机制,促进民主管理,保障师生的独立个性,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促使全员参与管理,自觉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这样,就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使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3.3.增强法纪意识,注重个性发展。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管理中,要依法规范管理,并着力促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形成。管理者要顺应“人道”,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使管理行为符合人性,关注人性,尊重人格。要讲人情,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来对待每一个人,在严明的纪律和管理权限的约束下,追求情、理、法的有机结合。还要尊重个体差异,掌握师生实际情况和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师生个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遵循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原理,使教学适应学生个体个性化的自然需要,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3.4.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分为外激励和内激励两种形式

外激励主要是物质激励,内激励主要是精神激励。高校是进行人才生产、精神产品生产的场所,高校管理不仅要运用物质激励手段,更应同时运用制度、环境、生活等手段;不仅要满足广大师生的基本需要,还要不断满足他们在尊重、自我实现方面的高层次需要。要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推进激励机制创新,根据师生的需要变化及时调整激励手段,努力满足师生的愿望,激发师生的热情,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一个持久的奋发向上的工作局面。

下载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走创新之路(原创)(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走创新之路(原创)(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5篇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运行机制 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和谐发展的能力 我县现有镇卫生院(医院)18个,防保所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45个。卫生院设定编制1007 个,实有职工881人。其中......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安全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安全文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是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早在2004年就......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同煤集团煤炭运销总公司大同有限公司 王福彪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长期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在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有机会和同志们一起座谈、交流在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方......

    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党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期的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加速站前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工作计划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开展“坚持以人为本,加速率先崛起”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民政管理服务科学......

    坚持以人为本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提升民警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力争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作风优良、公平公平,文明执法的公安交警队伍。12月5日下午,大队召开中层以上领导会议,学习、......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人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对于我们煤炭高危行业,特别是近年来,在煤矿企业多次造成的特大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一定要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