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坚持走特色城镇化之路

时间:2019-05-14 04: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镇坚持走特色城镇化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镇坚持走特色城镇化之路》。

第一篇:某镇坚持走特色城镇化之路

突出土家风貌

打造旅游名镇

**镇坚持走特色小城镇建设之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莅临黄水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镇的建设情况作三个方面的简要汇报。

**镇位于**县东北部,**省道穿境而过,距**高速公路**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公里,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个社区*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近*人,是“**之乡”、“**生产基地”,是“市级试点小城镇”、……。近十年来,**镇坚持以“不求规模,但求特色”的理念,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建设特色民居为突破,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小城镇建设之路。

第一个方面,**镇建设的发展历程 **镇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萌芽探索阶段(2001-2005年)。2001年以前,**镇建成区面积不足0.6平方公里,“一条街、两排房”,集镇毫无特色。2001年机构改革后,**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大胆解放思想,以全新的理念重新审视黄水集镇建设,以“身处山区而眼光不局限于山区,起点源于乡镇而思路不局限于乡镇,不与发达地区比规模,立足本土特色,创造特色品牌” 的发展理念,确立了“突出土家风貌,打造旅游名镇”的集镇建设思路。为学习借鉴各地土家建筑的优秀元素风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跑遍渝、鄂、湘、黔、滇、川等土家族聚集区和特色古镇,考察民居万间、楼院千幢、古街百条,收集5000多张土家民居图片,综合各地特色,结合黄水实际,自己动手设计出了黄水土家民居风貌。2004年初,建成了第一个风貌统一的民族小区;2004年7月,全市小城镇建设风貌研讨会在**召开,**镇荣获全市小城镇风貌建设实施奖。

(二)理性认识阶段(2007-2008年)。2007年以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特色集镇建设,确立了“把**建设成为全市森林生态旅游强镇”的目标,提出了“风貌必须聘请专业队伍进行设计和提升、基础设施不能低于县城建设标准、规划调整必须经过县规划委员会审定”等建设要求,**特色城镇建设由低层次的自发探索阶段进入了高水平的理性认识阶段。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以**为契机,指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城镇风貌改造,聘请专家对旧城4万平方米的风貌进行了设计提升,并完成了以川鄂大道为主体的风貌改造一期工程,改造面积1.4万平方米。2008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巴渝新居的部署,县委、县政府对**城镇建设的规划、风貌作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指导,黄水特色城镇建设开始注重规范化、精品化。2008年7月,建成了占地40余亩以土家风貌为主的政务小区;2008年9月,启动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具有浓厚巴渝新居风貌特色的移民小 区。通过认识的提升和政府强力的推动,**以土家元素为主调的特色城镇风貌基本成型、品质明显提升,规模不断扩张。

(三)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至今)。2009年,随着宜居**建设的启动,**镇在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提出了“打造西部最具震撼力的旅游名镇”的发展定位和“建设5A级景区之精品、休闲旅游之首选、星级服务之窗口”的目标。2009年9月,投资2亿多元的以集镇风貌改造和油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为主的**城镇“一改五化”工程全面启动。目前,“一改五化”工程基本完工,共改造房屋风貌15万平方米,油化道路12公里、新建街道2公里,铺设电力、雨水、污水地下管网180公里,场镇绿化植树17928株,安装路灯850盏,改造与整体风貌不相协调的雨蓬和金属门窗2.5万平方米,建成日处理污水1200吨的污水处理厂1个。

第二个方面,黄水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发挥自然生态优势,规划建设山水交融的特色生态宜居小镇。**镇依托满目青山、一尘不染,两湖秀水、碧波万倾的自然生态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在总体规划上,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始终坚持“尊重自然山水、突出土家特色、打造宜居环境”的理念,突出“青山绿水为背景,土家文化为文脉”的城镇特色;在城镇空间布局上,依托“群山环抱、林城相嵌、湖光山色”的自然环境,城镇依山傍水而建,形成了“城中有林、林中有城、城湖相依、湖水映城”的城镇格局。

(二)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塑造以土家元素为灵魂的特色城镇建筑风貌。为突出城镇特色,彰显城镇文化,**镇将土家元素符号有机融入建筑艺术,塑造了以土家元素为灵魂的特色城镇建筑风貌。在民族小区建设中,充分借鉴各地土家民居风貌,结合黄水实际,形成了以仿明清古墙、雕花木窗、翘角封火墙、吊脚阳台、坡屋顶小青瓦屋面为特色的土家民居风貌;在旧城风貌改造中,借鉴川东民居特色,融合土家元素符号,形成了以板栗色雕花木窗、坡屋顶小青瓦、老虎窗、门头简瓦屋面、垂花柱、米黄色外墙、仿黄砂石门柱及柱墙为特色的土家民居风格,极富民族气息和韵律感;在移民小区建设中,以土家建筑风格为基调,融合巴渝新居建筑元素,形成了以全坡小青瓦屋面、米黄色外墙、转角屋檐翘角、土家阁楼廊道、土家吊脚楼、土家服饰和图腾简样为特色的色彩简洁明快、线条垂直明显的土家民居风格,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建筑风貌总体保持了土家民居的基本格调,又注重融入川东民居、巴渝新居等建筑元素,在统一中追求变化、变化中实现统一,避免了一个模式、一种颜色、一个屋顶、一个平面的“千房一面”现象。

(三)围绕旅游建设城镇,形成“旅游+地产+文化”的城镇建设模式。**镇位于**核心区,拥有巴渝新十二景“**”等特色旅游资源,是理想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坚持将旅游、地产、文化有机融合,把城镇当作一个大的旅游项目来打造。先后规划建设了毕兹卡绿宫、旅游车站、生态民俗文化广场等一批与旅游配套的市政设施;建成了136家特色餐宾馆、21家特色茶馆、29家特色农家乐;规划建设了3家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三星级宾馆若干、土家风情商业街及黄水假日森林、浦辉度假别墅等一批精品商住区基本完工。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耦合,使黄水特色城镇建设焕发出蓬勃生机。

(四)积极创新机制体制,为特色城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在风貌规划上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风貌、统一管理,集中建设。二是在风貌控制上,坚持风貌建设前,由政府按照统一标准,与居民户和施工队签订房屋风貌建设协议,明确责任和措施,收取风貌抵押金,确保建前严格规划控制;坚持风貌建设中,由城建办对每户建筑风貌建设做详细记载,制定风貌监督卡,加强过程监督;坚持风貌建成后,由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验收,对不合格的风貌责令限期整改,直至验收合格。三是在旧城风貌改造资金的筹集上建立了“按比例分摊”的办法,即行政企事业单位房屋风貌改造经费,由该单位与镇政府按8:2的比例分摊;私人房屋风貌改造经费,由个人与镇政府按6:4的比例分摊。四是在新建房屋风貌控制上实行“以奖代补”机制,即凡是按照政府规划完成建筑风貌的居民户,财政给予风貌建设资金总额五分之一的奖励补助。

第三个方面,**镇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小城镇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脱颖而出,只有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文化内涵等,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但“特色”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一味的返古,而是根据小城镇自身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区位特点、产业优势以及地形地貌等具体实情,对自身发展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规划,避免同质竞争、粗放经营,最终走出一条错位发展之路。

(二)科学规划是特色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年来,我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秉承“先策划后规划,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搞建设”的理念,高度重规划设计工作,形成了独具黄水特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艺术;并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坚持规划的连续性,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地不断向前推进。

(三)产业支撑是特色城镇建设的根本。产业是特色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特色城镇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色城镇建设主要得益于旅游、黄连、莼菜三大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一方面,只有发展产业,群众才能富裕,才能有钱到城镇建房安居,让特色城镇建设有投入保障;另一方面,只有发展产业,城镇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使进入城镇居住的农民实现有效就业,避免“住楼房愁生计”的现象,使特色城镇建设驶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谢谢大家!

第二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新马桥中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新马桥中学前身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灵璧人王奎璧创办的新马桥正明初中。1957年春更名为新马桥中学,1970年从新马桥干校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在固镇县学校布局调整时,固镇南部的连站中学、曹老集中学、王庄中学的高中部合并到新马桥中学,使新马桥中学成为固镇县南部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为占地面积72532㎡,建筑面积13141㎡,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

学校坐落于京沪线和省道101上的固镇县新马桥镇,滨临美丽的澥河之畔,依路傍水,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布局科学。当你跨入学校的大门,宽敞的育才大道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育才大道的两边依次座落着时光园、桃李园、礼仪广场、二号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育才大道的尽头是一号教学楼、师生运动场等设施。学校的西侧的园丁路西从南向北依次有教工宿舍楼、水冲厕所、综合楼。沿着求知路西侧分别是休闲小区、女生公寓、男生公寓。以花园、假山为一体的时光园绿化小区,为师生们营造了清新优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一个标准运动场、一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十几个乒乓球台等,是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学校图书馆藏书近30000册,师生阅览室存放300多种报刊杂志。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其中高中部 7个班、初中部13个班。在校学生972人,其中初中学生590人,高中学生382人,学校辐射半径10千米,服务人口160000人。在职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109人,初中专任教师78人,高中专任教师31人,其中高级教师 14人,一级教师38人。这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立足于农村教育,是农家子弟成才的摇篮,使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走进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近几年办学特色明显,音体美教育特色显著,每年有十几名艺体生考入省内外知名艺校或艺术院校。

我校是“市级文明单位”,“蚌埠市绿色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团员素质训练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筹)。《中国青年报》、《中国人口报》、《安徽青年报》曾先后对我校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底,新马桥中学顺利通过了蚌埠市市级示范中学验收。2009年11月18日新马桥中学在全县率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得到了市教科所的领导,县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好评。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固镇县教学改革先进单位。2010年6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阮成武副院长,周兴国教授、刘和海副教授三位专家来到我校,阅览了新马桥中学课改资料汇编,随访了新马桥中学课改情况,视察了新马桥中学校园文化,亲自观摩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四个年级20个班的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和贴吧走廊文化,观看了学生的大课间跑步,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以后要进行经常性的随访和指导助。

目前,新中人正以百倍勇气和信心,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把新马桥中学办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新中而奋力拼搏。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近几年是新马桥中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新马桥中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走江苏东庐下山东杜郎口,做出了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定,并迈出坚定的一步。新马桥中学全体师生以把学校建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学校为共同愿景,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相继有十多所学校近200名教师到我校课堂听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通过开展“课改名师”的评选工作,评出课改标兵30名,课改能手10名,课改名师4名,课改专家2名。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固镇县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现正在进行第二届评选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活动,特色鲜明。通过专栏橱窗和各班的贴吧,宣传和展示活动成果。每年4月1日学校都举办了读书节启动仪式,实行开放式书架,把学校所有图书放到学生容易阅读的地方,极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比赛演讲,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如今,学校已连续举行了四届,今年的读书活动正在启动中。每逢节日学校工会都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广大教职工在快乐中幸福工作。目前,在初

一、初二开展的晨读午诵暮省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现就此项目正在申报省级课题。

(三)、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初步办出自己的特色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国家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内涵,坚持素质办学方向,确立了“初中抓质量,高中抓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坚持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学校开办艺体特长班,安排专

任教师辅导,以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跑步为抓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果显著。2010年3月首次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就取得了较好成绩。11月12、13日组队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又取得了高中组总分第三,初中组总分第六的好成绩,每年学校都组队参加市运会,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成绩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茅。每年参加县运动会都取得较好了佳绩,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感动新中评选及颁奖联欢,为师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每年我们还协助镇政府承办了澥河之春文艺汇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省市县电视台对王新存老师自编自唱的留守歌曲进行了专题采访,目前,王老师已在网络上被誉为“留守歌王”。

(四)、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各教研组很抓校本教研活动,规定一学期校长听课64节,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听课48节,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听课32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6节;校长推荐教育管理和改革的经验文章不少于6篇,副校长不少于4篇,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不少于2篇,教师不少于一篇;由教务处统一订购了教育教学书籍和教学光盘,全校教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学校定期对各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外出学习一次,参加县内教研活动80多人次,参加蚌埠市教研活动40多人次,学校每年承办县教研室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来自全县各校100多名教师参加,取得圆满成功。在学校课改一周年之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组织全体教师撰写课改心得,通过深刻反思,全校达成共识,这将更加坚定了我校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心。,2012年高考我校圆满并超额90%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教育局专门发来了贺信,在全县高三工作会议上,我校获得高考教学质量奖2000元。我校的中考成绩较大幅度提高,已经进入完中初中部的先进行列。

(五)调整管理思路,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成立新的管理中心,比如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文化发展中心、年级教育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质量与目标监控中心等。各中心职能分别是:学生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活动类课程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实践课程、班会课程开发、学生社团课程、校园主题教育月课程(感恩教育月、读书活动月、成功教育月、诚信教育月、养成教育月等)、大课间活动课程、学生常规管理课程等;课程发展中心全面负责从初一到高三的六级课程的开发、课程管理、课堂改革、课程评价和校本培训研讨、特色课程、特长教育等;年级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常规管理、家校联系、成绩分析、基于年级层面的教师资源管理等;信息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餐饮服务、预算与审

计、校安工程、环境维护、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电教、办学条件改善等;文化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校园文化战略(学校的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口号、标语等)、班级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阅读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等;目标与质量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各部门、各中心、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和教职工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新马桥中学外树形象,深挖内涵,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在综治、计生、团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三、加强与改进学校管理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新中迈出的坚定步伐中的一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才是它的精髓,也是新中飞向梦想天空的双翼,制度是硬力量,文化是软力量,制度作用于形,文化作用于心,标准化管理靠制度,创造性管理靠文化,今后,学校要两手都要抓,尽快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树立新马桥中学文化战略,全力打造人文精神,提升办学品味。今后学校将狠抓“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做到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重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拓展宣传和教育的空间,利用宣传橱窗、贴吧、名人画像、各类教育宣传画等充实校园文化内容,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以此突显学校的教育思想,激励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2013-5

第三篇:盐城师范学院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共)

盐城师范学院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才能发展。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积极实施特色发展工程,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做优做强教师教育,坚持和弘扬传统优势。教师教育关涉基础教育质量和民族未来,也是学校的立校之基。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不断丰富“弘扬铁军精神,坚持‘三为’之路”的特色内涵,千方百计做强做优教师教育。该校在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导下,全国率先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实验工作,2010年底举办了首期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师教育新途径,并于2012年成功举办了第二期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0年底,农村教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对于提升盐城乃至全省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抓住沿海开发机遇,打造新的优势和特色。近几年来,盐城师范学院不断深化横向合作,拓展新领域、培植新优势,提升服务区域、服务沿海的能力。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工程实验室成功获批,填补了该校工程类省级平台的空白;以重点实验室依托,联合校外科研机构、企业,组建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建设。作为学校具有鲜明特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社科研究机构,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聘请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钱正英院士为名誉顾问,以课题为导向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探索“以项目为龙头带动沿海开发研究”和“结合课题方向构建学术队伍”的管理新模式。2010年,“江苏沿海开发研究基地建设”的项目经专家评审,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近五年来,研究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调研报告,有5篇报告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批示,坚持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信息服务,许多成果已在区域发展与沿海开发的实践中得到采纳与运用。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引领地方社会文化。近年来,盐城师范学院先后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唱响时代主旋律。筹划并正持续开展文化建设“五个一行动计划”,努力建立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起草并印发《盐城师范学院文化建设纲要》,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展开盐城地区“四色文化”的学习、宣传、研究工作,将“铁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创新杯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读书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举办多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汇演。开展了两届师德模范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的评比及表彰工作,积极推动王强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和宣传,激励师生。

第四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新马桥中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新马桥中学前身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灵璧人王奎璧创办的新马桥正明初中。1957年春更名为新马桥中学,1970年从新马桥干校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在固镇县学校布局调整时,固镇南部的连站中学、曹老集中学、王庄中学的高中部合并到新马桥中学,使新马桥中学成为固镇县南部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为占地面积72532㎡,建筑面积13141㎡,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

学校坐落于京沪线和省道101上的固镇县新马桥镇,滨临美丽的澥河之畔,依路傍水,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布局科学。当你跨入学校的大门,宽敞的育才大道就展现在你的眼前。育才大道的两边依次座落着时光园、桃李园、礼仪广场、二号教学楼、综合实验楼。育才大道的尽头是一号教学楼、师生运动场等设施。学校的西侧的园丁路西从南向北依次有教工宿舍楼、水冲厕所、综合楼。沿着求知路西侧分别是休闲小区、女生公寓、男生公寓。以花园、假山为一体的时光园绿化小区,为师生们营造了清新优雅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一个标准运动场、一个足球场、四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两个羽毛球场、十几个乒乓球台等,是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的广阔天地。学校图书馆藏书近30000册,师生阅览室存放300多种报刊杂志。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其中高中部 7个班、初中部13个班。在校学生972人,其中初中学生590人,高中学生382人,学校辐射半径10千米,服务人口160000人。在职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109人,初中专任教师78人,高中专任教师31人,其中高级教师 14人,一级教师38人。这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我校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立足于农村教育,是农家子弟成才的摇篮,使许多基础薄弱的学生走进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近几年办学特色明显,音体美教育特色显著,每年有十几名艺体生考入省内外知名艺校或艺术院校。

我校是“市级文明单位”,“蚌埠市绿色学校”,中国科技大学“团员素质训练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地”(筹)。《中国青年报》、《中国人口报》、《安徽青年报》曾先后对我校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专题报道。2008年底,新马桥中学顺利通过了蚌埠市市级示范中学验收。2009年11月18日新马桥中学在全县率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得到了市教科所的领导,县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好评。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授予固镇县教学改革先进单位。2010年6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阮成武副院长,周兴国教授、刘和海副教授三位专家来到我校,阅览了新马桥中学课改资料汇编,随访了新马桥中学课改情况,视察了新马桥中学校园文化,亲自观摩初

一、初

二、高

一、高二四个年级20个班的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和贴吧走廊文化,观看了学生的大课间跑步,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表示以后要进行经常性的随访和指导助。

目前,新中人正以百倍勇气和信心,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把新马桥中学办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新中而奋力拼搏。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近几年是新马桥中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新马桥中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走江苏东庐下山东杜郎口,做出了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定,并迈出坚定的一步。新马桥中学全体师生以把学校建成“内涵丰富、文化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学校为共同愿景,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体现我校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的“三一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相继有十多所学校近200名教师到我校课堂听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通过开展“课改名师”的评选工作,评出课改标兵30名,课改能手10名,课改名师4名,课改专家2名。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固镇县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现正在进行第二届评选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活动,特色鲜明。通过专栏橱窗和各班的贴吧,宣传和展示活动成果。每年4月1日学校都举办了读书节启动仪式,实行开放式书架,把学校所有图书放到学生容易阅读的地方,极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比赛演讲,做到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如今,学校已连续举行了四届,今年的读书活动正在启动中。每逢节日学校工会都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广大教职工在快乐中幸福工作。目前,在初

一、初二开展的晨读午诵暮省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现就此项目正在申报省级课题。

(三)、坚持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初步办出自己的特色

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国家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内涵,坚持素质办学方向,确立了“初中抓质量,高中抓特色”的办学理念,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坚持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学校开办艺体特长班,安排专

任教师辅导,以每天1小时的大课间跑步为抓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成果显著。2010年3月首次组队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就取得了较好成绩。11月12、13日组队参加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又取得了高中组总分第三,初中组总分第六的好成绩,每年学校都组队参加市运会,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成绩名列全市农村中学前茅。每年参加县运动会都取得较好了佳绩,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感动新中评选及颁奖联欢,为师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每年我们还协助镇政府承办了澥河之春文艺汇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省市县电视台对王新存老师自编自唱的留守歌曲进行了专题采访,目前,王老师已在网络上被誉为“留守歌王”。

(四)、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多彩,各教研组很抓校本教研活动,规定一学期校长听课64节,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听课48节,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听课32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6节;校长推荐教育管理和改革的经验文章不少于6篇,副校长不少于4篇,班子成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不少于2篇,教师不少于一篇;由教务处统一订购了教育教学书籍和教学光盘,全校教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人一本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小组交流,学校定期对各小组学习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外出学习一次,参加县内教研活动80多人次,参加蚌埠市教研活动40多人次,学校每年承办县教研室主办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来自全县各校100多名教师参加,取得圆满成功。在学校课改一周年之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组织全体教师撰写课改心得,通过深刻反思,全校达成共识,这将更加坚定了我校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的决心。,2012年高考我校圆满并超额90%完成了县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教育局专门发来了贺信,在全县高三工作会议上,我校获得高考教学质量奖2000元。我校的中考成绩较大幅度提高,已经进入完中初中部的先进行列。

(五)调整管理思路,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打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成立新的管理中心,比如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文化发展中心、年级教育中心、信息与服务中心、质量与目标监控中心等。各中心职能分别是:学生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活动类课程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实践课程、班会课程开发、学生社团课程、校园主题教育月课程(感恩教育月、读书活动月、成功教育月、诚信教育月、养成教育月等)、大课间活动课程、学生常规管理课程等;课程发展中心全面负责从初一到高三的六级课程的开发、课程管理、课堂改革、课程评价和校本培训研讨、特色课程、特长教育等;年级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教育常规管理、家校联系、成绩分析、基于年级层面的教师资源管理等;信息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餐饮服务、预算与审

计、校安工程、环境维护、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电教、办学条件改善等;文化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校园文化战略(学校的使命、价值观、愿景、战略、口号、标语等)、班级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建设、阅读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等;目标与质量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各部门、各中心、年级组、教研组、班级和教职工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奖惩等。新马桥中学外树形象,深挖内涵,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在综治、计生、团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

三、加强与改进学校管理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只是新中迈出的坚定步伐中的一步,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才是它的精髓,也是新中飞向梦想天空的双翼,制度是硬力量,文化是软力量,制度作用于形,文化作用于心,标准化管理靠制度,创造性管理靠文化,今后,学校要两手都要抓,尽快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树立新马桥中学文化战略,全力打造人文精神,提升办学品味。今后学校将狠抓“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努力做到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为教育说话,重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拓展宣传和教育的空间,利用宣传橱窗、贴吧、名人画像、各类教育宣传画等充实校园文化内容,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以此突显学校的教育思想,激励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

新马桥中学

2013-5

第五篇:坚持走以新型城镇化推动

坚持走以新型城镇化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关于新乡县小冀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材料

新乡县小冀镇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镇域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总人口4.5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城镇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人,是新乡县新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镇小城镇要素齐备,且初具规模,工业基础较好,三产发达,已成为新乡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小冀镇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大镇”为目标,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努力把小冀镇建设成为生态宜居高效的工贸型小城镇,初步走出了一条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今年上半年,全镇完成GDP 11.6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67万元,增长67.8%。乡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5元,增长22.2%。该镇先后被命名为 “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重点镇”,“中州名镇”、“省级五好乡镇党委”、“省级生态乡镇”等,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视察。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工业向城镇集中,避免村村冒火,处处点烟,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

设南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将镇南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现代机械制造装备工业园区和全镇工业的“孵化园”。依托企业建设标准厂房,产业园区建成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投资1.2亿元的京华镁粉厂标准厂房正在建设,镇政府牵头的1.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3#厂房已封顶,办公大楼正在装修。严格控制园区外新建企业,鼓励镇区内的小企业迁到产业园区,2010年产业园区实现产值30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73%。

二是坚持发展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坚持发展机械制造、封头、锅炉、化工等优势产业,壮大中联、京华、六通、锅炉等10家骨干企业,通过强力实施引资项目双战略,狠抓科技创新,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2.54%,其中优势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1%,10家骨干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9%。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小冀镇在外人员多的优势,定期召开在外人员及家属座谈会,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健全“大招商”工作机制,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实施各类项目23个,总投资24.2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03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131亿元。其中新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 共有23个,上半年完成投资31310万元。坚持主要领导有目标外出招商,今年上半年实施引资项目2个,总投资9700万元,完成投资3300万元。目前正在谈的引资项目有8个。2011年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正在实施项目8个,总投资10.3亿元。

(二)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2010年实施了小农水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50亩;新打机井21眼,全镇基本农田实现井河双配套。2011年夏粮产量达到12533吨,同比增长4.3%;二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广泛宣传上级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2011年全镇购买大型农机具12台,新增农机动力1200千瓦,全镇现有大型农机具140台,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以标准化、生态化、无公害为发展重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镇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杏庄、西街、梁村、秦村营生猪养殖村和都富村肉牛养殖村为基础,规划建设现代化、无污染高效养殖小区一处,全镇规模养殖户达到126家。四是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增强农民闯市场占市场的能力。强化服务,大力扶持。政府牵头,组织专业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全镇新增2个专业合作社,全镇专业合作组织9个;海云合作社注册“珍有益”农业品牌;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流转土地面积4350亩,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

(三)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集中为方向,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是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镇功能。坚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高标准进行规划。完成了镇区2010-2025年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并已通过专家评审及县政府批准。近年来,按照规划先后投资6500万元,修建道路28.9公里,对镇区主干道进行道路修建,并且同步进行绿化、亮化及附属工程污水管网、路标、标识线、信号灯建设,新修主要道路宽度达到26米,初步形成了“六纵七横”路网,拉大了城镇框架,建成区面积由2008年的8平方公里提高到现在的8.5平方公里。投资80万元在镇区铺设供水管网2630米,镇区供水管网达11.4公里;在加快建成区燃气普及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投资800万元向控制区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投资22万元安装路灯25盏,全镇路灯总数达到450盏;投资5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标出交通标识和停车线;对镇区各主要路段绿化树进行了补栽,镇区道路实现全绿化;投资65万元铺设管道13公里的弱电项目基本完成;投入45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2个;投资160万元的商城内道路改造项目正在招标,今年上半年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1065万元,镇区功能进一步完善。

二是坚持建设、管理并重,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成立了小冀镇城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下辖4个中队,3个股,1个办公室)、道路管理站,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坚持日常管理与突击治理相结合,坚决扼制“八乱”现象,建设宜居小冀镇。实行周简报、月通报、季排名评比考核制度,上半年发现违规建设42期,拆

除镇区主干道两侧乱搭乱建6处,集中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8次,镇容镇貌明显好转。

三是产城结合,使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现代化土地减少,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依托劳动保障所,通过“阳光培训工程”,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作用,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上半年,共办培训班11期,培训农民工1780人。截至6月底,乡镇从业总人数达到24466人,超过全镇劳动力总数,吸引附近县镇3628人到我镇务工。

四是加快镇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发挥小冀镇三产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2011年全镇投资1500万元建设商业用房12000平方米;发展专业市场,提高三产品位。总投资8200万元,建筑面积1.75万㎡的农产品新干线项目、投资1100万,0.7万㎡的建材市场二期、投资1500万元1.2万㎡的电动车市场一期工程、京华社区投资2500万元的电动车专业市场、投资800万元的服装批零市场项目正在建设。实施名牌引进战略,惠民城电器、永乐家电、元熙隆等全国知名连锁店落户小冀镇。发挥区位优势,镇区开发速度加快,京华社区投资1500万元,六层1.39万㎡的金源小区基本完工;总投资1亿元,总建筑面积7万㎡的田园小城、投资500万元0.4万㎡的金海岸营住楼、一期投资2100万元1.8万平方米华清池改造项目、1.85万平方米的锦香花园二期项目正在建设。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达到22.21%,从业人员达到8872人。城镇化率由61.09%提高到63.49%。

五是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小冀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并结合各村村情实际,在2008年将19个行政村整合为6个社区。本着节地60%的原则,完成6个社区的规划修编。按照膨胀中心社区(镇区),稳步推进其他社区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强力实施,6个社区全部启动建设,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一是将镇区外的5个村村庄整合后整体搬迁镇区,将镇区附近的5个村整合为一个社区,膨胀城市人口规模。年初,按照小冀镇实际,结合群众意愿,将镇区外的侯庄、崔庄、西寺、冀庄、都富村整体搬迁镇区。目前,总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296户的侯庄安置小区(名镇嘉苑)4栋安置楼已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300万元;都富村安置小区选址、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将镇区及附近的京华、中街、西街、聂庄、郝村五个村统一整合为中心社区,严格控制四层以下建设,膨胀镇区人口。二是把其余村整合为5个社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贾城社区启动8栋楼房3万多平方米的多层住宅建设;冀南社区北区计划投资2.25亿元,占地20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1100户的独栋别墅、联排、多层住宅、叠加别墅和临街门面房,420多户主体已建成,正在进行外粉刷。临街六层楼房5月初开工,四层框架正在建设。限制别墅建设,引导由复式向小高层过渡初见成效。铁北社区新规划132户近3万平方米联排住宅,已开工建设。铁北社区在完成投资130万元新建道

路800米、排水管网1200米的基础上,投资69.5万元的排水、电力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郝村组团34户主体已完成,新修道路3600米,投资40万元的排水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京华社区投资162万元的服务中心项目、投资92万元的道路项目、投资30万元的排水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总投资485万元的中心社区排水项目(敦孟排改造)正在进行图纸深化修改。2011年上半年新增社区住宅面积 24.65万平方米,新入住社区农户605家2420人。三是坚持边拆边建,拆建并重。一方面盘活镇区土地资源,对镇区的24家收购站、14家停产半停产企业和23家养殖场进行彻底整治,结合卫片执法对违法建设坚决予以拆除;另一方面加大侯庄、都富村等整村搬迁村及其他村的拆迁力度。目前侯庄、都富村拆迁完成大半,铁北社区秦村营完成拆迁93户,梁村、聂庄等拆迁进度也进展迅速。全镇新增旧村拆迁面积211.3亩,新增复垦面积84亩。

下载某镇坚持走特色城镇化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镇坚持走特色城镇化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5篇)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 七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一支走过90年光辉历程的胜利之师,在......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第11期 ——新农村建设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原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更名而来,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是农业部等9部委......

    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冯 新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扩大内需、激发经济......

    中国的城镇化之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化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近年来围绕城镇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发展方式、......

    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

    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 邹少宏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必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将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

    努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坚持走现代教育之路

    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汇报 ——江都区小纪镇吴堡小学 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我校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在硬件建设上,上求支持、下挖潜力;在软件建设上,明确责任、发挥专长......

    海南特色城镇化建设

    标题:海南投7200万元推进城镇化 较去年增长140% 配音:今年海南省财政安排城镇化建设方面资金7200万元,较去年增加4200万元,增长140%。截至2011年底,我省的城镇化率为50.5%,低于同......

    特色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镇委、镇政府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XX镇发展,帮助我们研究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现将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