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时间:2019-05-12 14: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第一篇: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努力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在大理召开

今年1月,秦光荣同志经过深入调研和审慎思考,在省政府第52次常务会上提出了加强坝区耕地保护、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重大命题。决定调整和完善城乡规划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坝区农田保护工作,坚持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谋划“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城乡统筹格局,创造山水城市、田园城市、山地城市的统筹城乡发展新模式。省政府常务会决定成立云南省调整完善城乡建设发展思路加强耕地保护综合调研协调领导小组,领导组下属12个相关部门,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各地开展调研。在广泛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此次会议召开前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

秦光荣书记在会上指出,这次会议是贯彻总书记和总理关于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重要指示的一个重要会议,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一次动员。是坚持从云南实际出发,加快推进云南城镇化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大的工作部署。秦光荣说,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大理的发展,多次对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2003年,省政府在大理召开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把大理建设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滇西中心城市,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特色浓郁的现代城市,世界上特别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一海、两线、两片”的工作思路。2005年,针对洱海治理保护取得的积极进展,省政府在大理召开九湖水染综合防冶领导小组会议,对大理州加强洱海保护治理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2007年,省政府两次在大理市召开了城市规划建设专题调研会,明确提出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要突出抓好“两保护、两开发”的工作思路,即:保护洱海、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开发凤仪。2009年省政府大理专题会议上再次明确了全面推进保护洱海、何护海西和开发海东、开发凤仪的工作,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秦光荣说,这几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两保护、两开发”的部署,大胆探索,下大力气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和“两保护、两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特别是在“保护海西、保护洱海”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有益经验,例如大理市的“三要”,即向荒山荒坡要建设发展用地,向荒山荒坡要生态用地,向旧城旧村改造要建设用地,村镇规划、村庄整治等各项工作抓得比较实。实践表明,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滇西中心城市,推进“两保护、两开发”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大理州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推进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大理州委、州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总结前段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思路,改进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定要按照既定的决策部署,再接再励、继续努力,坚决保护洱海、保护海西、保护大理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保护大理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一条集约发展、节约发展的新路子,努力绘制一幅集城市、集镇、白族村庄、田园风光、湖光山色为一体的美丽画卷,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海东的建设还要加快,城市的绿化要保证。

秦光荣说,云南山区、半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1557个,面积仅2.51万平方公里;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375个,面积仅2.2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资源相当有限。这些坝子大多是州(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所在地,也是我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坝区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0年,全省新增25万亩建设用地中,耕地达12.4万亩,近50%。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全省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目前已被建设用地占用近30%,如果不及时转变用地方式,坝区优质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如果10年以后,我们云南的坝区都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向历史交待?”

秦光荣强调,加强耕地保护是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障,城镇化则是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加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和重要抓手。必须加快转变城乡用地方式,完善城镇建设发展思路,总体要求是“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守住红线,就是要坚守基本农田保护这一根红线。守住红线的中心工作就是保护好坝区良田。原则上将坝区80%以上的现有优质耕地和山区连片面积较大的优质耕地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统筹城乡,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要全面增强

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借助云南已形成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以及保存的大量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历史建筑,努力营造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融共生的城市文化。城镇上山,就是要建设山地城镇,要借助自然环境、景观特色,建设与自然面貌有机结合的城市环境,形成“城在山中、房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独特城镇风貌。建设山地城镇,关键是要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让人民群众满意。农民进城,就是要逐步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不仅仅是个户口问题,还涉及到其他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政策扶持、社会保障、城镇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要让进城农民享有“两床被子,八套衣服”:同时享有农民和市民身份,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等农村土地权益,并保留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种粮直补和与土地相结合的各种补贴,增强农民进城的资本实力,为农民进城提供更多、更大的选择余地。“加强耕地保护与推进包括山地城镇在内的城镇化既对立、又统一,不能理解为保护耕地就是限制城镇规模的合理扩张,而是要正确处理城镇化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努力形成土地保护和建设发展的兼容机制。”

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大理海东城市新区开发、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大理海西基本农田保护等大理州保护坝区农田,推进城镇上山、工业上山的有关情况。

第二篇:城镇化-云南

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论坛举行 设市已达到20个[导读]5月25日,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论坛在昆明举行,本次论坛以“特色城镇化”为主题,就我国和云南城镇化发展建设,聚纳院士、专家、学者的实践经验与精彩观点。昨日(5月25日),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论坛在昆明举行,本次论坛以“特色城镇化”为主题,就我国和云南城镇化发展建设,聚纳院士、专家、学者的实践经验与精彩观点,为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探索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出谋献策。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樊杰在论坛上发布了《对走符合中国国情城镇化道路的认识和建议》、《云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特色问题》的报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受邀参加论坛。

据了解,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城镇化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要求,结合中国科协年会论坛,今年1月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开展了“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在深入调研和省内、省外考察的基础上,起草了《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文稿,并先后多次组织省内相关专家对文稿进行了评审,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修改完善后,形成《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根据该报告,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和路径的本质内涵应体现在7个方面:区域推进以六大区域城镇区群作为主体形态;山地拓展以山地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拓展载体;空间协调以人口、土地、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作为统筹重点;生态保护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导向;产城融合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产业作为持续动力;文化引领以历史民族文化传承为精神内涵;城乡互动以统筹城镇、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作为内生动力。

截至去年10月份,我省设市已达到20个,基本形成了以昆明特大城市,玉溪、曲靖、大理、红河区域中心城市,州(市)政府所在地和设市的城市、县城、中心集镇、边境口岸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化发展格局。由此,该报告也提出了我省要以人口、土地、空间视觉科学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构筑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支撑载体,稳妥保障人口城镇化需求。

第三篇:城镇化道路

论述题:自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一项议题。高二(1)学生以“城镇化——未来之路”为主题展开讨论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一同思考和研究。

材料一:什么是“城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在市长眼里,“城镇化”是从发改委争取项目再好不过的陈词;在企业家眼中,是又一轮投资热潮的前奏;在投资者看来,与城建相关的股票会迎来一轮疯涨;而在维权律师看来,这将可能导致农民又一轮大规模“失地上楼”……其实,在专家眼里,“城镇化”的本来含义,是让农民逐渐变为市民,从而带动商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一系列内在需求,摆脱对投资、出口的简单依赖。这也是所谓的“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以及“差距也是潜力”说法的来由。

(1)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之路,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结合材料,请依据《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意义。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请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党、政府与民众该有怎样的行动或互动以避免农民新一轮大规模“失地上楼”的悲剧。

参考答案:①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政府要积极履行其职能;工作原则,宗旨,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③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通过信访举报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监督。公民要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党的领导,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材料二:据媒体报道,《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编制完毕,将于2013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前后对外发布。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能否有效稳定农业发展、妥善推进农村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则是新型城镇化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住建部对此特别强调,要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盲目规划新村,不搞大拆大建。同时,要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地区和民族以及乡村风貌特色,防止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手法。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党和政府为什么提出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思路?

参考答案:①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政府要积极履行其职能;工作原则,(2)运用《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住建部的“特别强调”体现了哪些辩证法智慧? ①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其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住主要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三:住建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启动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短期来看,是为了确立中国农村改造的示范地区,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蓝本。而从长期来看,则是为了改变当前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罔顾现实情况,一味“求快求大”的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1)结合材料,请你为住建部在城镇化建设中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指出其中的哲学依据。参考答案:①先试点,再推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改变一味“求快求大”的发展模式——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批判意识

③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到底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走集约用地之路,保障资源长久支撑

由于中国的耕地资源有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介绍说,目前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但用地粗放浪费现象却依然突出。一些城市新区建设盲目扩张,部分工业园区重复布局,这种粗放的用地方式更加剧了我国的用地矛盾。

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时,不顾自身财力,不顾土地等资源的承载力,已经造成很多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说,由于缺乏产业支撑,一些地方出现“睡城”现象,每天早晚高峰,有数十万人在同一时间往返十几甚至几十公里上下班。

“更有甚者,一些城市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幌子、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名,以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为目的,大搞扩城、造城运动,粗放式占用大量土地,其危害比单宗违法用地事件更为恶劣。”

业内专家表示,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粗放方式必须得到改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说,中国是一个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的国家,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政策。

针对此,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要基本建立起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任务。

在节约集约用地过程中,加强规划、提高产业聚集度和用地强度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还需注意防止走偏。一些地方将推动农民转为高层、多层居住作为集约利用土地的主要手段之一,却忽视了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就业问题,结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我国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撤并村庄、将农民赶上楼,以为可以节约很多耕地。须知许多农民虽已上楼,但还在务农,上楼后农机具、粮食、种子和肥料等没有地方堆放,只能堆在楼下绿地中。农民种地是一种循环经济,如果一味赶农民上楼,不仅造成农业循环链断裂,而且还忽视了庭院经济的收益。

专家表示,土地是农民的核心权益,在集约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视保障农民的权益,才能为城镇化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长久支撑。

走绿色低碳城镇化之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将为绿色人居、建筑节能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佐军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这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建设生态城市。

仇保兴表示,生态城市是系统地降低城市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可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小区、绿色产业等,共同构建生态城市。

同时,仇保兴提醒,我国地形非常复杂,气候条件差异大,不同地方的生态城市应该因地制宜,像绿色建筑一样应具有当地气候适应性,需要立足于当地实际,这就要求生态城市的模式是多样化的。生态城市的建设,不能一窝蜂上,不能搞一刀切。

实现低碳、绿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还需注意成本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一些地方发展低碳城镇的模式存在成本太高、不易推广的问题,并且容易被形式化。单纯追求视觉方面的绿色、低碳效果,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国外经验表明,实现低碳发展要把握三个因素:政府引导、市场作用、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建设新型生态城市群过程中,黑龙江垦区大打“低碳牌”,建成100多座低碳城镇。该区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配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水及绿色交通设施,取缔小锅炉、小烟囱,大力引进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供暖新技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使百姓过上低碳生活。

走智能城镇化之路,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智能化发展被确定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这一面向未来的提法激发了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想象空间。

据专家介绍,智慧城市可以使人们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涉及面包括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轻松愉快,而城市也随之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美丽。

令人欣喜的是,智能化城镇正在走向现实。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着手开展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这些文件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

“让城市做到真正的智能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城市需要两三年,有的城市需要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业内人士、IBM大中华区副总裁范宇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有远景、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而且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来实施。此外,在信息网络方面,国家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从长期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支撑下将保持高速增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前景广阔。据业内人士估算,随着我国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发展机会。(《半月谈内部版》2013年第1期,记者 王永霞 梁晓飞 王政 郭强)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道路

自然辩证法作业

1.中国为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如何城镇化?

1.1新型城镇化道路概念

所谓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1.2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背景与原因

近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新一轮的高速城镇化,将会大兴土木、圈地造城、逼农民进城上楼、推高房价。新型城镇化果真会如此吗?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我国为什么要提新型城镇化?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五位一体”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探讨。

根据国际上一般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则相对比较快。据此可以判断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还将快速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城镇化质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已经下降到约10%,工业化基本实现。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镇,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只转移劳动力,而不能减少人口,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不足以支撑城乡居民实现均等化的收入,全面小康无从谈起。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了,全面小康建设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但会让城镇更好地吸引合格劳动力,更好地提升劳动力素质,而且更加有助于促进城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可以让劳动者更加稳定,彻底解决民工荒和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通过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工作积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资本,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仅给城镇提供产业工人,而且也会拉动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城镇更好地聚集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城镇建设往往都是低价征收土地,以土地财政搞城镇建设。推行新型城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减少利益冲突。推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让城镇更加宜居,让市民生活更有质量,这更加符合广大市民的期待。

只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新型城镇化中“新”含义的理解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聚集,是传统农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是劳动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生产率和较高收益,同时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北京郊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需要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加快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顶层设计,在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组织体制机制建设等多个领域,正确选择和科学决断郊区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传统城镇化道路形成的弊端,深刻把握“新”的内涵。

“新”在理念创新。破解当前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问题,关键是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吸取人类历史上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创新城镇化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树立新的城镇化理念。不能是19世纪欧美城镇化在空间上摊大饼式的无序发展,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指引;也不是20世纪拉美城镇化的人口过度聚集,城镇化关键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解决人的问题。

“新”在适应技术创新要求。随着信息化革命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过去那种为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便利和能源的集约节约利用而呈现的工业集聚现象,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影响到城镇化空间形态发展在未来的基本走向。城镇发展的整体模式不再仅局限于交通线路而呈星状的廊道特征,而更趋向一种匀称状态,新型郊区地块更大,密度更低。随着区域的专业分工和内部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加强,城镇体系最优分布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革,由原来的单中心过渡到多中心,逐步演化为网络化布局结构。实际上,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已经多次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这种网络化空间布局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相契合的。

“新”在制度创新。城镇化的本质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过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二者在资源配置上的关系,按照市场的逻辑,推进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领域和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带有的两大制度特征,也是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两个制度性约束: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度障碍及其背后隐含的福利因素筑就了城镇化的高成本门槛,造成了农民进城的阻力。另一方面,进城农民与村集体的产权关系无法理清,无法有效处置在农村的集体资产,形成难以割断农村的财产脐带。加上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资源禀赋结构的约束,形成大量的结构性问题。

1.4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途径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2.结合自己的专业,新型城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哪些机遇?

随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城市管网将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在暴雨或特大暴雨的情况下城市内涝逐渐消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少,城市污水的处理设施逐渐完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于此同时,城乡农村的规划,建筑行业、市政行业也将在农村城镇当中得到普及,农村的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将达到全面覆盖,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途径。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给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机动化并举快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迅速增长。201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随之而来的是遍及全国的严重大气污染和常规环境污染,走低碳化的道路已然是迫在眉睫。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是建立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实施的,而是在考虑各方面因素上,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为新一代的大学毕业生带来的新的就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

下载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论文)

    走具有旅游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对张家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张丕达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抓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云南城镇化进程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云南城镇化进程 叶建成 云南省建设厅党组书记 前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省委党校要我来和......

    特色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镇委、镇政府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XX镇发展,帮助我们研究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现将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陈村镇委、镇政府衷心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陈村镇发展,帮助我们研究特色城镇化建设工作。现将我镇特色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情况作......

    海南特色城镇化建设

    标题:海南投7200万元推进城镇化 较去年增长140% 配音:今年海南省财政安排城镇化建设方面资金7200万元,较去年增加4200万元,增长140%。截至2011年底,我省的城镇化率为50.5%,低于同......

    第五篇推进特色城镇化

    第五篇 推进特色城镇化2006-6-19 16:20:04坚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和“1412”发展思路,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县城,突出抓好中心......

    中国城镇化道路怎么走?

    中国城镇化道路怎么走? 10月14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经济十月谈”报告会上,以《改革谈:大国经济该从哪里升级?》为主题发表演讲。 厉以宁认为中国......

    “三农问题”与城镇化道路

    “三农问题”与城镇化道路摘要: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分析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城镇化无疑是解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