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强一堡 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

时间:2019-05-13 11: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两强一堡 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两强一堡 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

第一篇:建设两强一堡 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

建设“两强一堡” 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

建设“两强一堡”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

省委八届十次全委会通过的《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强一堡”战略,必须突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这个抓手,努力形成“四轮驱动”的良好局面。《建议》对城镇化的科学定位,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城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科学判断,我们一定要按照《建议》要求,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开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新局面。

进一步明确加快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快城镇化建设成绩显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围绕“两强一堡”的战略目标,坚持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在完善产业支撑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在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推进城镇化,以城市群和特色小镇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全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初步统计,到2010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6%,比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面积2045平方公里(其中小城镇84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554万人,形成了1个特大城市(昆明市)、1个大城市(曲靖市)、3个中等城市、12个小城市、108个县城、1175个小城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城镇布局更趋合理、区域更加协调、体系进一步完善、功能相互衔接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构建大中小并举、分布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这一目标相比,我省城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城镇化水平偏低,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大约1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少,只有17个,而且结构不合理,昆明首位度太高;城镇发展布局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城镇特色不够突出,功能不够合理,千城一面、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县市级投入不足;工业化落后于城镇化要求,产业支撑乏力;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不够强,农民工流动就业占比大,等等。

我省城镇化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加快推进的重大机遇:按照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我省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期的前半期,能否顺利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关键是能不能在城镇化建设中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做强大城市、做优中小城市、做特乡镇、做美农村”和“突出特色、保证质量、注重节约”的总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模式,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体系,健全和完善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特色城镇化道路。这是形势所迫,也是我省科学发展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城镇化建设面临难得的四大机遇:一是我省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期,这一趋势必须好好把握。按照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统计,一个区域当其城市化率达到30%后,城镇化水平将开始加速,现在我省城镇化率为36%,正是加速期的前半期。二是我省人均GDP已经突破2000美元,是城乡关系快速变化的时期,如果主动建设得当,城乡一体化快速融合的目标将加速实现。三是随着桥头堡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省的综合交通系统将获得极大的发展,云南也将从对开放的末梢一跃变为前沿,我省各种资源的优势将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内外合力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国内各种资源在我省的集聚和流通,从而为全省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四是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进一步在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和项目倾斜等方

面加大对云南支持的力度,这将为我们主动推进人口、产业和其他要素集聚,优化城镇结构、扩大城镇规模,提供了政策、资金和项目保障。

贯彻省委“八个发展”的要求,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

云南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此要深入贯彻省委提出的“坚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先进文化引领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共享发展”的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

一是抓住“特色”和“协调”这两个根本,加快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特色是城镇品质和魅力所在,也是云南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山区、民族、边疆和欠发达是我省的根本省情,决定了我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依托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富集的优势,在城镇布局、结构、功能定位、规划中既要符合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发挥云南的比较优势,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要始终注重协调,既要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并举,做强大城市、做优中小城市、做特乡镇、做美乡村,又要在区域空间上布局合理,做到圈、带、点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要协调好利益关系,健全完善管理和保障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充分尊重农民进城和留城的选择和利益,积极推进户籍、教育、医疗、社保和住房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城镇管理长效机制。要协调好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把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原则坚决地贯穿到城镇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要素保障,预防“城市病”,建设生态城市。

二是抓住城市群这一重点,加快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再一次强调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

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群建设已经成为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要按照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配合全省打造一批辐射力强的增长极和对内对外开放经济走廊的整体发展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优化城镇化空间结构,加快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和重点城市群规划及实施工作。落实省委关于完善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坚持城镇规划建设与区域优势产业形成相互配套、促进,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在城市群规划建设中的主线地位,加速传统城市的改造和转型,对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规划建设城市群、城镇带和组团型城市,加快打造都市经济圈,提升城市竞争力,扩大城市群、带和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强化滇中城市群建设,加快发展滇西城市群,积极培育滇东南、滇西南、滇东北、滇西北城市群,加速城市现代化的步伐。

三是抓住特色小镇建设这一关节点,加快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在我省这样农业人口多、产业基础薄弱、交通条件比较落后的区域,打造现代化的城市群、带,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没有小城镇这个重要的桥梁和关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2005年以来,我省围绕“突出特色、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全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省10个旅游名镇、60个旅游小镇吸引了50多家企业进入开发,累计投资140亿元,和顺镇、束河古镇已经成为云南走向世界的品牌,新华村2007年旅游人数超过200万,全省特色工业小镇、农业小镇、口岸小镇等已经成为省内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下一步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统筹城乡、群众受益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工业小镇、商贸小镇、现代农业小镇、边境口岸小镇和生态园林小镇。

四是继续抓住城乡规划这个龙头,加快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强化规划是法的认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断提高我省各级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水平,强化规划管理,按照科学确定城镇定位,合理安排功能布局,统筹配置公共设施,突出

区域发展特色的总要求,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全省城镇发展总体规划,鼓励支持各地相关部门结合自身条件、发展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科学编制和实施区域城镇发展规划,以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完善功能、集约土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步伐,充分发挥村庄规划在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引导农村新民居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是抓好配套改革这个保障,加快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结合我省发展阶段目标和实际情况,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城镇化政策体系,在土地、户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充分考虑农民工进城的需要,注重在制度上探索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注重保障农民身份置换后的土地、山林、宅基地、生育等权益,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扎实推进,做好“十二五”城镇化建设开局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当前我省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重点是抓紧完成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和重点城市群规划工作,全面启动村庄规划。继续支持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实施好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培育区域核心城市。进一步增强60个旅游小镇整体实力,抓好全省150个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探索以户籍管理为突破口的城市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用地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市政设施一体化建设,力争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80%。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稳定价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突出廉租保底、公租解困、农村危改、抗震安居四大重点,再建设50万套保障性住房。积极开展低碳试

点城市、乡镇和社区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加强机关办公大楼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节能管理,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农村工作,推进城市生态示范小区建设,完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体系,积极营造低碳生活环境。

第二篇: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强市”建设步伐

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强市”建设步伐摘要: 十八大报告首提“海洋强国”,湛江应该把握好这次机湛江师范学院 2012物理学1班 黄春茂 2012984119 遇,加强美丽海洋战略布局、海洋生态文明跨越发展、海洋科技资源创新驱动、现代渔业建设新步伐、保护中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的战略开发,建设富有湛江特色的海洋强市。

关键词:湛江;海洋;战略;发展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三面临海,全市海岸线总长1243.7公里(省政府批复的大陆岸线),占全省的30.2%。作为广东最具潜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城市,湛江要围绕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这一核心,推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港口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支柱产业,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把湛江建设成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强市。

一、美丽海洋战略布局

美丽海洋战略布局的内涵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洋强国、美丽湛江战略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和海洋管控“五位一体”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突出各海湾特色,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将雷州乌石、企水、遂溪江洪、草潭、徐闻海安、新寮、廉江安铺、吴川吴阳、王村港,市区硇洲、东海等地全面纳

入,同时以湛江经济开发区为突破口,连霞山区、赤坎区一同纳入湛江海洋强市的发展框架,统筹规划建设,以期实现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创新强劲引领、海洋文化繁荣丰富、海洋管控和美、平安海洋、和谐海洋的战略目标。

二、海洋经济增加值不断攀升

环看今日的湛江海域,碧波潮涌,欣欣向荣。在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我市一批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重大示范项目、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等陆续上马。全市海域港口、旅游、生态的主体功能所占比重连年增加,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步提升。再进一步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制药、游艇邮轮、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从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去年湛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1237.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491.2亿元,水产品出口总量10.1万吨,出口创汇6.34亿美元,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主要渔业经济指标多年居全省首位。

三、海洋生态文明跨越发展

在海洋生态治理和维护方面,湛江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海域内实行全面退养,以沙滩、红树林及基岩等岸线为特色,以沙滩修复及湿地重构为重点,实施美丽海岸工程。湛江市积极在海洋环境监管、污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等方面落实工作。伴随着赤坎江综合整治工程的深入,位于下游河海交汇处的滨湖公

园,作为自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凸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滨水游憩空间,并延伸了湛江湾西海岸的园林景观。湛江市历时半年多、耗资3亿元完成了湛江港湾整治,改善了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金沙湾、渔港公园浴场海滩修复整治工程,还海于民、还岸于民。桩桩件件,充分展示了湛江注重海洋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成效。徐闻获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的资源保护措施。

湛江市积极践行“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规划发展海洋经济,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东海岛工业新城、海东新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时,广东省领导陈小川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湛江市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四、海洋科技资源创新驱动

在湛江打造美丽海洋的版图中,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好比带动产业腾飞的“大脑核心”。2013年7月24日,农业部“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在广东省湛江市启动建设。同时,农业部南海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恒兴集团。

“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以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三家单位为建设主体单位,联合了国内其他在南海海洋渔业方面有研究基础和优势的科研、教学单位、学会、协会和企业等14家协作单位,统筹

资源,开展协同创新。

五、现代渔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湛江渔业转型升级,休闲渔业发展持续推进,积极推动农业部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刚过去的一年,现代渔业建设和休闲渔业持续推进,种苗业、深加工和流通业取得提升,实施名牌战略,可有效加快湛江市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去年,湛江市各类水产品加工企业达264家,年加工价值70多亿元,拥有取得卫生注册出口加工企业34家,出口企业为全省地级市最多。此外,水产品加工企业先进的技术得到了世界多个国家的认可,获欧盟认证12家,美国认证30家,韩国认证29家,俄罗斯认证9家。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继续扶持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目前湛江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有自主品牌35个,获省名牌产品22个,获国家及省驰名商标6个,获国外注册商标2个。

六、保护中开发海洋资源

无居民海岛,是湛江珍贵的岛屿资源,遵循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工程的启动,湛江市要建成13座生态和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建设礁区10228公顷,投放礁体68.2万立方米。除了建设人工鱼礁,未来在有条件的岛屿上都将规划修建码头,为休闲渔船和游艇提供停泊场所。

湛江市要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五个用海”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海域资源的集约、节

约和科学利用进一步加强。

同时,湛江市要大力宣传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市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掀起保护海洋资源的热潮,让各大、中小学校成为引领社会保护海洋资源的阵地。

最后,湛江市政府要大力宣传湛江特色,打造湛江品牌效应,出台一些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一起建设幸福美丽湛江。

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要结合“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协调抓落实,改革创新抓突破,在工作推进、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基础设施配套和海洋综合管理上构建切实有效的保障体系,努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富有湛江特色的海洋经济强市。参考文献:

[1] 王曙光.海洋开发战略研究.海洋出版社,2004.7,P301

[2]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洋科学.科学出版社,2012.2,P008

[3]《 农民日报 》(2013年07月26日01 版)

[4]《中国乡镇企业 》2013 年07期

[5]《湛江日报》。2014-02-27

第三篇:实施四化战略加快建设新农村

实施“四化”战略 加快建设新农村

陆海峰

近年来,如皋市围绕二十字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创业全民化、农业规模化、龙头带动化”战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截止2007年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8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8元,增长17.64%;13个指标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高效种植业面积和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43.43%和46.21%;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达到130家,企业带动种植基地10万多亩,带动农户15万多户;净增私营企业2898户、个体工商户8908个、私营注册资本10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546人。

一、实施农民知识化战略,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规划。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投入机制,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富民的一项重点工程,实施农民大培训工程,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从科技教育、培训和辅导,提高实际效果,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对农民特别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有一技之长。

三是扎实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进一步办好农村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境外劳务输出培训,扩大面向农民的教育培训层面和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努力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成功摸索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333“模式,“三个联合”转移培训、“三位一体”就业服务和“三优品牌”打造工作的综合管理经验被中共江苏省委《调查与研究》、人民网、中国劳动保障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和推介,荣获了国家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二、实施创业全民化战略,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突破,着力繁荣农村经济。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是县域主体经济。我们始终把引领农民大创业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一是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宣传市委、市政府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本地全民创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再掀创业高潮。努力形成“人人想创业、个个争创业”的浓烈氛围,营造鼓励创业者、勉励失败者、鞭策后进者的典型环境。真正让创业者广播中有声、电视里有影、社会上有名,在广大农村形成鼓励探索者,弘扬创业者、催促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二是强化农民的创业意识。着力引导和教育农民增强四种素质:即树立艰苦创业的品格、强化市场竞争的意识、团结协作的创业精神、敢想敢干的勇气。

三是加大全民创业的组织推进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全民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这一富民增收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层层动员、细致工作、周到服务,使更多的村组干部、农村能人、普通群众在全民大创业的热潮中脱颖而出。

三、实施农业规模化战略,以促进农业增效为目标,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收入。始终坚持把项目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总抓手,不断提升项目的层次和规模,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的稳步提升。

一是推进花木盆景科技化。积极引进和开发花木盆景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花卉苗木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联合,实现我市花木产业由低级品种向高效品种发展,由露天栽培向设施栽培发展,由常规品种向特色品种发展,由中低档品种向高档品种发展,树立如皋花木盆景的形象和品牌。

二是推进畜禽品种优良化。在推进畜禽业的规模养殖,注重疫病防治的同时,把畜禽的优良品种普及摆上重要位置。以江苏长寿集团、南通天盟养殖有限公司、南通银燕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向全市农户辐射,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市优良畜禽品种的普及率达95%以上,使如皋由畜禽养殖大县(市),变为优质畜禽产业基地。

三是推进特色果蔬外向化。我市现有特色果蔬种植面积10多万亩,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面对随着国际市场贸易对农产品出口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色果蔬的出口面临着严峻考验这一客观实际,我们通过提高特色果蔬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4.实施龙头带动化战略,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让农民从龙头型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工作中,我们牢固确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

一是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增收“双赢”机制的形成。财政用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重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扶持,农业开发项目和种养项目重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倾斜,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在贷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给予优惠和照顾。

二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针对农民需要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龙头企业需要稳定的农产品原料供给的客观实际,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对接机制,通过“订单收购”、“保护价”、利润“二次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形成较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促进和带动农民致富。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和桥梁作用。积极探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搞好服务,使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和农产品收购逐步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有效机制。全市累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77家,中介和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有力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化程度。

陆海峰:江苏如皋市委办

第四篇: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扶贫开发纵深发展——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初探(一)(精选)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

推进扶贫开发纵深发展

——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初探

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以来,人居环境迅速改善,市场贸易非常活跃,基础设施明显改观,民族风格尤其突出,以苗族和彝族建筑风格为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建设背景

星宿乡是贵州省100个、毕节地区20个、大方县4个一类贫困乡之一,基础设施落后。为彻底改变星宿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地委、行署在星宿乡实施了“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战略,将星宿乡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试点乡,作为试验区扶贫开发“六种机制”、“九种模式”的试验场。地委书记秦如培和县委书记卢林把星宿乡作为帮扶工作的联系点,进行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加快推进星宿乡脱贫致富步伐。秦如培书记多次深入调研并指示,“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卢林书记挂任松树村第一支部书记,深入群众问计于民,指导特色小城镇建设;地、县直帮扶单位积极开展工作,倾力帮扶。通过一年时间建设,星宿乡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特色小城镇。

二、基本情况

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包括三条大街:星宿街、彝族风情街和松树街,其中星宿街和松树街主要为旧街改造,重点对沿街正立面实行改造和装饰,最大限度地融入民族元素。彝族风情街为新建街道,从乡政府所在地到计划生育服务站,长500米、宽14米。

(一)城镇化率大幅提高

2008年末,全乡城镇化率仅5%左右,到2011年,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36.48%,共计实施小城镇建设房屋改造1274户,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对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215户农户实施整体搬迁,逐渐向三条主街道聚集。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以每年35%的速度逐年递增,尤其到2011年大幅增加,从2010年末占总人口数的2.18%增加到4.35%,推动了农村市场贸易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

新建和完善了水、电、路、讯、学校、医院、文化广场、车站等公共设施,开通了调频广播,电视普及率95%。配套安装8000余米供水管网、200盏路灯、200个垃圾桶、建设人行道20千米、种植行道树500株。星宿街为星宿乡的传统集镇,承载了星宿乡农村经济市场商贸、服务等功能,街道基础设施完善,集镇商品聚集量逐渐增大,市场活跃度逐渐增高。松树街容纳了松树村大部分居民,外流人口占37%,从事贸易、服务等商业活动,集镇市场非常活跃,吸引了周边乡镇商品聚集。新建的彝族风情街容纳了行政中心、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齐备。

(三)彰显民族特色

彝族风情街按照毕节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星宿乡行政中心及街道整治建设图集”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彝族的民族元素:风火轮、腰线彩绘、倒火把加牛角等,按照彝族风格的户型、特点建设,星宿街和松树 2

街以苗族建筑风格为主,突出苗族的祥云、挂落、牛角宝顶等。星宿街与彝族风情街建设吸引了外流人口的入住,从2008年起,每年增加60——80户,流动人口达3000-5000人,逐渐融入到当地的民族氛围中。

三、开展小城镇建设的做法

(一)高度重视,规划先行。一是地、县领导高度重视。星宿乡是地委书记秦如培和县委书记卢林的联系帮扶点,地委、县委领导多次深入星宿乡实地调研,对特色小城镇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建设。地、县直帮扶单位倾力帮扶。为切实推进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建设,星宿乡把小城镇建设纳入2011年乡里重点落实的“十件大事”,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点项目,专题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小城镇建设10余次,扎实推进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规划设计。在规划过程中,得到了地委书记秦如培和县委书记卢林的关心和支持,委托贵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帮助规划设计,结合星宿乡发展方向,省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地、县规划部门多次勘察、实地测设、多方征求意见,反复对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定位进行全方位思考、分析和研究,2011年3月完成小城镇建设规划并通过评审。

(二)准确定位,责任落实。一是结合实际准确定位。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建设以民族风情为主体,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着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使其具有多彩的民族性、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的长远性。星宿乡多次召开设计人员、乡领导班子、乡村干部、3

村民代表参加的讨论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科学定位。二是落实责任强化服务。落实责任机制,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压担子;明确职责,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干部头上。每名干部包保15户,与农户签订建房协议,全程跟踪和指导农户按照户型设计要求建房,帮助农户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材料供应不畅、资金短缺、工程队缺少、户型设计等困难和问题。建立考核制度,将包保情况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

(三)加大投入,统筹推进。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彝族风情街改扩建;完成星宿街、彝族风情街、松树街200盏路灯安装;调频广播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完成数字化电视的安装;完成龙山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老年公寓建成投入使用;正在建设投资50万元的客运站、总投资336万的星宿乡中心小学搬迁工程、油杉河进口油路500米;同时在聘用保洁员,安装垃圾箱,购买垃圾车;公厕及垃圾处理场、体育健身广场相继开工建设。二是统筹协调发展。立足长远、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完善功能,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形成以民居改造为主体,以公益事业为辅助整体推进小城镇建设,同时探索建立和完善整治创建、社会创新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网格管理、民情信息中心建设等制度。

(四)奖励扶助,引资建设。一是建立奖励扶助机制。出台鼓励农户建房的激励机制,2011年6月15日前全部完 4

成建房的农户,每户每平方补助250元,提尖盖瓦装饰的每户每平方补助150元,包保责任干部全程跟踪农户建房进度,及时兑现奖励扶助资金,提高了农户建房的积极性。二是BT模式引进装饰公司参与建设。引进了贵州省鑫胜宇广告装饰有限公司对民居正立面改造及装饰垫资建设,资金分三年付清,第一年付60%,第二、三年各付20%,通过引进装饰公司垫资建设,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压力。

(五)产业支撑,共同发展。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培育优质高效产业。种草3700亩,养牛940头,建养牛小区3个,实施养鹅项目411户计12320只;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金银花150亩、半夏20亩、天麻400亩;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及农家乐,提升特色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为融入油杉河景区开发打好基础。二是大力发展核桃、漆树、中药材等种植,开办玉米加工厂、腊肉加工厂、蕨苔加工厂和竹笋加工厂,发展魔芋、蔬菜、大蒜等种植。

四、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一)确立一个战略,一个核心

一个战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消费水平提高、生产要素集聚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带动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星宿乡将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跨越发展的第一辆马车,快速驶进加快扶贫开发向纵深推进的车道,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优先重点建设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一个核心:充分发挥党 5

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制定工作措施,对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考核,把全乡小城镇建设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融入到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中。

(二)抢抓两个机遇

一个机遇是: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启动,星宿乡作为创新五种模式和构建三大机制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革试点乡,承担着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摸索出一条新路的任务,地委、行署和县委、政府,地直部门和县直部门倾力帮扶,为星宿乡小城镇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一个机遇是:地委书记秦如培和县委书记卢林联系帮扶星宿乡,县委书记卢林挂任松树村第一支部书记,秦如培和卢林多次深入星宿乡实地调研,亲自把脉,高位嫁接,为星宿乡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布局、高水平建设大力协调和精心指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创新三个机制

奖励扶助机制:在建设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出台鼓励农户建房的激励机制,对建设进度快的农户及时兑现奖励,带动了整体快速推进,创造了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星宿速度”。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机制:对全乡建设农户进行摸底,将农户建房任务落实到干部头上,实行责任包保和考核管理。通过责任机制的建立,强化了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有力推动了特色小城镇建设。BT模式的融资机制: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资金匮乏成了小城镇建设的天险和障碍,为此,星宿乡创新BT模式的融资机 6

制,通过引进具有实力的公司介入,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四)优化四个产业

生态畜牧业:大力实施种草养牛和种草养羊项目,将星宿乡打造成畜牧大乡。同时加大畜牧知识的培训普及力度,成立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政府+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合作社的平衡作用,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药材和土特产业:引进了云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公司出资金,提供技术、管理和销售等服务,群众出土地、苗床木材和劳动,在利益分配上五五分成,实施仿野生天麻种植,同时建设仿野生天麻种子基地和商品麻基地。充分利用资源,加大对土特产品的开发力度。开办腊肉加工厂、竹笋加工厂和蕨苔加工厂,尤其是竹笋和蕨苔,皆为山林野生,具有绿色天然的特点,拥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特色经济林:大力推广核桃种植和漆树种植。星宿乡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核桃和漆树种植,随着大方对“漆器之乡”品牌的深入开发,漆树种植前景很好。加大力气实施特色经济林项目,在生态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大叶苦丁茶、茶叶育苗草地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优质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杂交玉米种子基地、杂交玉米种植、竹笋生产基地、厥台保护和开发等特色农业建设,切实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实现多渠道增收。

(五)实现五大改观

居住环境大有改观:通过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人居环境迅速改观,一个独具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展现在世人眼前,作为打造油杉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星宿乡特色小城镇建设正逐渐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设施大有改观: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路灯、供水管网、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并配套建设综合文化站、乡建调频广播站、敬老院、卫生分院、健身广场等,实施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改灶、改厕、改圈等,小城镇功能日渐完善。农村面貌大有改观:以凸显民族特色为重点,在民居建设上以苗族和彝族建筑风格为主,严格按照《毕节试验区黔西北民居建设图集》建设,一幢幢白墙青瓦、雕檐画栋的特色民居,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扶贫开发大有改观: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做到深处、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发挥这一模式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小城镇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发挥出作用。思想观念大有改观:慵、懒、散,小富即安,穷不思变曾经是星宿人的精神特征,如今,从干部到群众,思发展、谋发展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群众,致富目标明确、致富前景广阔、致富之道触手可及、致富信心倍增,内在的“造血”功能日益强劲,内驱力转化在行动上,星宿大有可为。

(县委政研室 罗昌隆)

第五篇:xx乡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1

xx乡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步伐上半年xx乡特色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县政府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下半年,xx乡按照县政府统一要求,集中精力,再添措施,掀起特色城镇建设高潮,确保完成全年特色城镇建设任务。

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特色城镇建设的思路。将特色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制订好特色城镇发展规划、项目实施计划,包装好、策划好一批特色城镇建设项目,做到长短结合,组织实施完成好我乡今年特色城镇建设项目。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围绕“三个三”的精神抓好落实,推进农民向集镇、产业向园区、要素向集镇“三个集中”,树立跨越式发展、克难奋进、经营城镇“三个意识”,强化产业、基础、特色“三大支撑”,加强规划执行管理、建设环境管理、集镇环境管理“三项工作”的落实,增强我乡的发展实力。

转变思路,运用市场操作的手段经营城镇。用活用足政策,运用市场手段运作,力争做到利益最大化,开始储备几块好地。争取县政府以奖代补政策,按时完成县下达的任务目标。

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建管结合。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重点加强道路、供排水、供电、管网、医疗、教育、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努力打造小城镇建设精品工程。完善城镇管理、绿化维护、卫生服务等工作人员配备,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直部门的重要作用,建立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的制度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彰显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是乡镇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按照“一核三化”的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多元xx”,着力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现代城镇体系。

xx乡“民族风情街”进度喜人

xx乡特色小城镇建设“民族风情街”工程旨在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按照统一规划设计、采用一定色彩对比、民族文化元素。按照“一核三化”对新老街道沿街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对当地历史文化景观和文物、原有集镇格局和传统街区等加以保护和发展,使旧区在总体布局和局部风貌上保持并强化其本土特点,保护和创造城镇文化特色,挖掘民族文化,展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打造“多元xx”。

目前,“民族风情街”工程进度喜人,金钟完成60﹪,炉山工程一标段完成50﹪、二标段完成50﹪,观风海已全部完成,秀水完成95﹪,迤那完成80﹪,石门完成70﹪,麻乍完成60﹪。拨付总资金达3536万。

下载建设两强一堡 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两强一堡 加快实施云南特色城镇化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2012年度峡江县决战城区实施意见(送审稿) 为......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2年度峡江县决战城区实施意见(送审稿)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深入完成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决战城区工作提......

    工行云南省分行五项措施服务我省“两强一堡”建设

    工行云南省分行五项措施服务我省“两强一堡”建设 为在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云南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人民币区域化等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金融服......

    (3稿)对两强一堡建设与纪律保障的思考

    对“两强一堡”建设与纪律保障的思考 ———以红河州作风建设工作为例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提高国家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5篇模版)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我乡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化建设发展水平,经党委政府研究并多方征求意见,3月10日,《石岗乡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云南城镇化进程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xiexiebang.com 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云南城镇化进程 叶建成 云南省建设厅党组书记 前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省委党校要我来和......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乡镇加快发展(5篇)

    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促进乡镇加快发展 ——在XX市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XX镇委员会XX镇人民政府 (2010年8月5日)XX镇位于XX市XX区东南部,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镇辖18......

    某旗实施收缩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的汇报

    某旗实施收缩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的汇报 一、实施“收缩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城镇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实现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