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2
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 “教育强区”,对照《关于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湘教发[2008]20号)、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确定美泉小学、龙头小学2所学校分别为2011年度合格学校建设省实事项目校和省备案项目校,总投入资金约412万元。两校将按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力争校园面积、校舍建筑、体育场地、校园绿化、校园文化、功能室建设、教育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项目都要达到《办学标准》要求。
为保证合格学校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我区成立了以管委会副主任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还设立了“校园规划、办学条件、技术装备、经费管理、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等技术小组。两个小组多次到两所学校就校园校貌、硬件建设设备添置、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办学水平、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指导、督查。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两所学校维修改造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预算、评审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进行紧张施工,我们将抢抓暑假时间,加快建设进度,加强现场管理,争取10月中旬通过竣工验收。
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是一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惠及老百姓的民心工程,是省、市、区的实事工程,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如期高质完成我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务。
届时两校都将成为一所拥有540个学位,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的规范化完全小学,为示范区教育事业快速、均衡发展锦上添花。
云龙示范区社会事业部2010.6.28
第二篇: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 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区
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 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区
翠屏区教育局局长 黄耀学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为中小学指明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并以区府办发〔2008〕253号文印发了《关于“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推进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建设西部教育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全面研判形势,充分认识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早在2002年,区委、区政府就提出了建设西部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经过近7年的努力,建设西部教育强区的伟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功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但要发挥好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区域带头和领引作用,真正实现建设西部教育强区的目标,必须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区教育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学校教育和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前提下,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个人经济独立性的增强,以及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变革,要求人们具备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备这些素质的公民,必须改革传统教育中统一学制、统一计划、统一课本、统一考试、统一师资调配的“大一统”模式和“千校一面”、“万人一貌”的局面,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素质的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多规格的、多标准的要求,重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具有不同个性、不同专长和不同爱好的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些目标的提出,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走加强特色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之路。
(二)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特色学校建设呈现可以千姿百态,但本质都是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渗透以生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等素质教育精髓,丰富教育服务选择的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差异发展、多元发展和整体发展。首先,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优质学校持续发展必须走自主化、特色化办学之路,薄弱学校不能照搬优质学校发展模式,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发展路径,从而缩短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校级间均衡发展。第二,培育个性化教育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个性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特色化办学是培养多层次、多类别人才,满足不同教育需求的着力点,个性化教育不是交给学生什么,而是充分开发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差异资源,而开发差异就是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第三,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能够唤起自我发展,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独特途径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在教育发展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每所学校都可能从某种特色建设入手,形成一种教育优势,影响、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并最终成为特色学校,这已被无数学校成功的事实所证明。
(三)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翠屏教育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有专家认为,创建特色学校,必须具备“学校管理要规范,教师队伍要优化,学生素质要合格”这三个基础条件。我区从1997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经过10余年的巩固提高,特别是去年成功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进一步夯实了上述基础,为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提供了条件。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确立,加速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进程。近年来,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我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变为以区为主的管理,加大了区政府的统筹权,使区教育局在学校人事调配、资金统筹、业务指导等方面的力度加大,规范了学校管理;二是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1999年被省教厅批准为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启动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创建活动,通过10年的努力,一支德才兼备且符合干部“四化”要求的校长队伍和一支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三是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D级危房的全面排除,中小学“十小工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装备,使更多学校达到了办学条件规范化要求,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四是学校管理的全面加强,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中,坚持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在全面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育科研,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一大批学校已开始走上了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但在我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区教育发展的优势尚不明显。特别是所处中心城区的现实,对我区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现实需求,必须加快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准确把握内涵,深刻领会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关于特色学校的概念,在国内尚无统一的理论概括,我们比较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顾颉:《试论办学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5期),按此理解,特色学校一方面应该是具有个性风格的学校,而这种个性风格是整体、综合的,而非个别的,另一方面,特色学校是具有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是育人效果显著的学校。也就是说,特色学校不仅要形成独特的风格,而且要产出成果。学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创建特色学校的宗旨是提高育人的数量和质量,如果不能更多更好地培育人才,学校的风格再鲜明,再独特,也是毫无价值的。特色学校之有别于一般学校,不仅表现在办学风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育人成效上。因此:“独特的整体风格”“出众的办学成果”是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
根据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我们不难分析,特色学校应该具备以下鲜明的特征。一是人无我有的独特性。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格的学校。也就是说,特色学校既具有同类学校的共性,也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学校的独特性,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独特风格。这种独特性具有整体效应,它不是局限于一点一面,而是要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工作在全方位、多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成为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效应。二是严谨规范的科学性。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学校管理、改革以及所进行的一切特色创建活动,既符合教育方针,又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不是脱离实际主观臆断,也不是超越现实的标新立异。三是改革创新的先进性。特色学校在办学过程和结果上,始终体现着创新,具有先进性。这种创新首先是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对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教育思想的革命;又表现为教育创新。在学校管理、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还表现为优秀的成果。这是特色学校获得社会认可的基础,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最终目标。四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创建特色学校要经历一个孕育、探索、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特色,也能长期保持和发展,并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传统,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正确理解特色学校的内涵,还必须了解学校特色。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办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强项。学校特色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的创建活动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但并不是说有特色的学校就是特色学校。
根据特色学校的内涵和特征可以看出,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因此,学校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目光放远,要有做艰苦细致工作的耐心和品质,科学规划学校未来发展,注重校内政策的连续性和工作方式的循序渐进,克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等思想倾向,力戒特标签、搞突击、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作风,争取用3—9年或更长的时间,通过开展创建工作,最终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品质高雅的特色学校。
三、坚持联系实际,努力增强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建特色学校,要着眼学生身心充分、协调,且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均衡和谐且有个性地发展。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特色创建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统一,特色育人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统一,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更加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目标定位上,注意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教育目标是办学的前提和归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目标展开并为目标服务。创建特色学校只有首先明确教育目标,才能在特色建设过程中不出现片面性、简单化和不顾客观实际,单纯追求特色的做法。确定学校发展目标,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合格+特长”的个性化人才需求更加突出,“大一统”的培养模式将被打破,学生的“基础+特长”、“博通+精专”,成为了人才培养方向的必然选择,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必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确定学校发展目标,要注意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求把学校办得规范,又要有鲜明的特色;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在发展思路上,注意层次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由于各个学校的基本条件不同,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有差异,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要体现层次性;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创建工作中,要结合各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按选择和孕育、组织和发展、完善和巩固三个阶段,统筹安排,分步推进。选择和孕育阶段,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初始阶段,要筹划、选准特色项目;组织和发展阶段,是特色项目探索、落实的重要过程,要深化认识、完善组织、提供保障、有序地完成好每一项活动;完善和巩固阶段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最高阶段,要作好总结、评估各项工作,并完善强化和发展特色的措施。三个阶段必须相互衔接,循序推进。
(三)在发展策略上,注意单项特色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必须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在促进师生优化发展上找出路,必须通过培育特色来形成和发展师生的个性。因此,实施特色教育,形成学校特色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将开展单项特色教育活动与实施综合特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单项特色的创建工作,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进步,最终形成特色学校,是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重要策略。我区很多学校,在某些单项工作方面都具有强项,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抓住这些强项,既可以推动该校特色的形成,又可以促进全区工作,最终实现整体优化。
(四)在工作方法上,注意基础建设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创建特色学校,既要有规范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作保证,又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要将基础建设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硬件建设,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前提。要加速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使各类学校尽快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缩短不同区域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加强常规管理,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条件。要切实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确保学校工作运行规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要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加强教学工作,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加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力争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成果方面形成特色;加强教育科研,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保证。要加强以课题研究为主体的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教育科研,推动特色学校的形成。
(五)在工作着力点上,注意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创建特色学校,不仅要依靠学校内部力量,也要依靠外部力量,要将内力和外力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要全面落实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是特色学校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自身应该兴趣广泛;要培养学生特长,教师自身应该拥有特长;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创建特色学校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和个体优势,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激发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教师作为办学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正确处理好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自主办学的辨证关系。教育局机关和师培中心,既要有效影响,调控学校特色化办学,又不能困住学校手脚,应当充分还原学校自主性,促进学校自主创建教育特色。再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感,争取他们在舆论、人力、物质上的配合和支持,最大限度地聚合创建力量。
四、加强领导管理,切实保障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管理,找准行政力量介入的节点,点燃学校的创建激情,正确引导创建方向,有效调控创建过程,强化评价杠杆的调控作用,领引学校创建工作的规范运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创建特色学校工程的策划、指导和管理,成立“翠屏区特色学校工程策划委员会”,为全区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管理、评估验收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支持,为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提供策划和咨询;成立“翠屏区创建特色学校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的统筹协调,加强过程指导和督导评估,制定激励措施,保障必要的工作和奖励经费。学校也应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集体智慧和作用,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二)制定创建规划。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反思、研究、寻找、论证特色创建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依托本校历史文化资源、当地风土人情习俗、学校办学优势项目、干部教师爱好特长、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等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定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拟定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创建策划工作,根据自身实际,聘请专家或顾问,为特色创建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目标、定内容,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三)完善创建机制。围绕特色学校创建目标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为特色创建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目标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在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价、资金投入等方面重新调整,优化组合,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强化特色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及其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基于“特色项目”的课例研究,基于“特色理念”的活动展示,基于“特色对话”的行为示范,基于“特色问题”的经验反思。要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课题研究带动创建工作,促进特色学校的形成和发展。
(四)严格考核评价。改变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各校要制定特色项目建设考评方案,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业绩挂钩。成立全区性的特色学校评价专家小组,制定《翠屏区特色学校评估方案》,建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设立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奖励,使特色学校评价经常化、过程化、规范化。建立特色学校A、AA、AAA、AAAA级评估命名制度,对达到上述级别标准的特色学校,按一定标准分别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学校探索特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最大程度达到更高级别的特色学校命名。定期举办特色学校创建阶段性总结表彰大会,促进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向纵深发展,并逐步形成区域性教育的主体特色。
(五)加强形象提升。充分利用校内各种阵地和新闻媒体,宣传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动态、成功经验,以及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先进学校,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依托翠屏区教育学会实施创建特色学校研讨年会制度,定期举行特色学校学术论坛、观摩调研、经验交流、论文评比等活动,及时总结特色学校创建经验,提炼特色学校建设理念。通过推广特色学校创建经验提升学校形象和翠屏教育品位,从而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第三篇:实施四化战略加快建设新农村
实施“四化”战略 加快建设新农村
陆海峰
近年来,如皋市围绕二十字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创业全民化、农业规模化、龙头带动化”战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截止2007年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8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8元,增长17.64%;13个指标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高效种植业面积和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43.43%和46.21%;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达到130家,企业带动种植基地10万多亩,带动农户15万多户;净增私营企业2898户、个体工商户8908个、私营注册资本10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546人。
一、实施农民知识化战略,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规划。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投入机制,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富民的一项重点工程,实施农民大培训工程,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从科技教育、培训和辅导,提高实际效果,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对农民特别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有一技之长。
三是扎实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进一步办好农村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境外劳务输出培训,扩大面向农民的教育培训层面和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努力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成功摸索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333“模式,“三个联合”转移培训、“三位一体”就业服务和“三优品牌”打造工作的综合管理经验被中共江苏省委《调查与研究》、人民网、中国劳动保障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和推介,荣获了国家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二、实施创业全民化战略,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突破,着力繁荣农村经济。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是县域主体经济。我们始终把引领农民大创业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一是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宣传市委、市政府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本地全民创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再掀创业高潮。努力形成“人人想创业、个个争创业”的浓烈氛围,营造鼓励创业者、勉励失败者、鞭策后进者的典型环境。真正让创业者广播中有声、电视里有影、社会上有名,在广大农村形成鼓励探索者,弘扬创业者、催促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二是强化农民的创业意识。着力引导和教育农民增强四种素质:即树立艰苦创业的品格、强化市场竞争的意识、团结协作的创业精神、敢想敢干的勇气。
三是加大全民创业的组织推进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全民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这一富民增收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层层动员、细致工作、周到服务,使更多的村组干部、农村能人、普通群众在全民大创业的热潮中脱颖而出。
三、实施农业规模化战略,以促进农业增效为目标,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收入。始终坚持把项目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总抓手,不断提升项目的层次和规模,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的稳步提升。
一是推进花木盆景科技化。积极引进和开发花木盆景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花卉苗木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联合,实现我市花木产业由低级品种向高效品种发展,由露天栽培向设施栽培发展,由常规品种向特色品种发展,由中低档品种向高档品种发展,树立如皋花木盆景的形象和品牌。
二是推进畜禽品种优良化。在推进畜禽业的规模养殖,注重疫病防治的同时,把畜禽的优良品种普及摆上重要位置。以江苏长寿集团、南通天盟养殖有限公司、南通银燕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向全市农户辐射,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市优良畜禽品种的普及率达95%以上,使如皋由畜禽养殖大县(市),变为优质畜禽产业基地。
三是推进特色果蔬外向化。我市现有特色果蔬种植面积10多万亩,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面对随着国际市场贸易对农产品出口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色果蔬的出口面临着严峻考验这一客观实际,我们通过提高特色果蔬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4.实施龙头带动化战略,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让农民从龙头型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工作中,我们牢固确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
一是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增收“双赢”机制的形成。财政用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重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扶持,农业开发项目和种养项目重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倾斜,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在贷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给予优惠和照顾。
二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针对农民需要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龙头企业需要稳定的农产品原料供给的客观实际,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对接机制,通过“订单收购”、“保护价”、利润“二次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形成较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促进和带动农民致富。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和桥梁作用。积极探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搞好服务,使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和农产品收购逐步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有效机制。全市累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77家,中介和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有力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化程度。
陆海峰:江苏如皋市委办
第四篇: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
广陵区委、区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
索引号:KB016-C0100-2008-001
信息名称:广陵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文件编号:扬广委发(2006)35号
生成日期:2006-4-7
公开日期:2008-4-25
发布机构:广陵区教育局
详细内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区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为“两个率先”服务,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全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外延拓展,深化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区争当“两个率先”先导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教育事业在“两个率先”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建设教育强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广陵人的迫切需要。我们务必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机遇意识、开放创新意识和率先意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和科学发展不动摇,花更多精力,集更大财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保持广陵教育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3、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任务紧迫。建设古风今韵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广陵,教育是突出的优势。我区用三年时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时间紧,任务重。当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中央和省市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面对扬州城区“西进南下东联”的发展新格局和各地竞相发展的新态势,区域教育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我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育社会需要人才。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教育多元投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做到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装备先进。实现公办教育均衡优质,保障社会公平,民办教育特色多元,满足不同需求,使人民群众对教育基本满意。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推进生本教育,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有用人才。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通过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不断完善政府督导制度,推进学校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使广陵教育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为广陵加速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5、奋斗目标。到2008年,全区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广陵基础教育品牌,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建立并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教育强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办学水平和条件现代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
入学率达100%,巩固率在99.9%以上,中小学生毕业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2%以上,全面普及学前幼儿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100%的小学、初中以上学校实现“班班通”,到2008年,创建10所数字化校园。
——素质教育现代化。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方针,围绕“一个目标”,打造“三个平台”,抓住“五个关键”,做到“七个学会”。即围绕全力打造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首善之区这个目标;打造特色教育品种齐全的教育超市平台,打造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实践基地平台,打造实施生本教育的“小班化”平台;抓住教育开放、评价改革、机制创新、督导评估、教师队伍五个关键;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加快推进我区素质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体系现代化。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幼(婴)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职)中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协调发展,满足学习型社会发展需要。“一类园”以上等级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从50%提高到80%,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从15%提高到40%,区级婴儿教育示范园达13所以上。再创6所省级实验小学,使省级实验小学的数量占小学总数从30%提高到70%。新创建省示范初中3所,省示范初中的比例达80%,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要创成省四星级以上高中。引进或创办1-2所职业学校,改善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创成国家级特殊教育示范校,扬州市少年宫创成全国“百强宫”。创办1所社区学院和1所网络学院,“阳光学堂”实现行政区域范围内全覆盖,建立一支300人左右,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管理和教师队伍,创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教师和校长队伍现代化。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事业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专家型校长队伍。实现幼儿园教师大专化,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化,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超过20%。到2008年,全区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以上;小学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0%以上;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0%以上;全区特级教师达8人以上,市、区级以上名校长8人以上,市、区级以上名教师300人以上,区级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
——教育管理现代化。进一步强化政府督导职能,形成“政府办、学校管、社会评”的新体制。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督导评估。进一步提高办学自主权,基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监控机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重视科技教育、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学校卫生设施建设,开展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丰富德育内容,开展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贯彻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做好“3·18”广陵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抓好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突出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充
分发挥学校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加快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德育体系。
8、深入推进质量兴校。坚持质量立校、质量强校、质量兴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模式,改革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着力建设和完善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相结合的现代课程体系。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当前一阶段,要切实抓好小学“四四二四一”教学流程管理、初中“教学案”一体化工作和高中与国外大学升学直通车建设。坚持以质量监控为手段,建立健全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构建并完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广陵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9、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完善广陵教育网站功能,提高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快捷、方便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学校网站、网上同步课堂等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多的家庭辐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全区整体教育发展水平。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力度,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和网络管理人员培养,充分发挥广陵教育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大力开发远程教育课程、多媒体教育软件。
(二)推进教育均衡,完善教育体系
10、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公办教育均衡优质配置标准化的原则,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结合广陵新城建设,科学规划中小学布点,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调整教育布局和教育结构,实现学校空间布局、师资力量配置、学校内部配置和教育质量的均衡,使全区公办教育高质态、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创建特色学校,构建“教育超市”,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每年重点改造2-3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加优质学校总量。基本实现“小班化”教学,全力打造都市型精致教育。继续给予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入学享受市民的待遇。加大对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政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11、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多种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强化0-3岁婴儿教育,学前教育质量、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科学育儿水平全面提高。
12、高起点办好高中阶段教育。立足扬州城区和广陵实际情况,支持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高起点办好高中,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学生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精心培育优质品牌,争取早日通过四星级高中验收。整合资源,引进品牌职业学校。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支持行业、企业、地区通过委托培养、冠名合作、岗位实习等形式,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办学和“订单式”培养。鼓励企业对学校直接投资或与学校合作办学,并获得相应的人才回报或经济回报。
13、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办好一批公办名校、示范校、示范园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教育特色多元,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原则,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以上教育。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优惠扶持政策,对新建、扩建的民办学校按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帮助落实优惠政策,探索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和管理。支持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同心学校、向往学校等民办学校的建设。
14、建立并完善社区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要按照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要求,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加速实现学校社区双向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主阵地功能,全面提升居民综合素质。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纳入全区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居(村)委员会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并在教育局设立社区教育的专门科室,明确专人负责;通过进一步加强区教育培训中心基地建设,成立社区培训学院,办好新市民学校,增设区老年大学办学点,健全社区教育阵地;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学校与社区、企业、机关的教育资源共享;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不断充实社区教育队伍;努力构建城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结合职教基金的收取,确保用于社区教育的经费每年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加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办好“阳光学堂”,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切实推进群众性科普文化、体育工作。从2006年起,以创建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为抓手,创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三)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教育发展的机制活力
15、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乡镇、街道要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筹措教育经费,广泛动员和组织开展社会捐资助学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社区和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根据省、市要求,开展创建教育现代化乡镇活动。教育行政部门抓好中小学校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盘活闲置教育资产,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构建“政府办、学校管、社会评”新体制。各学校要积极探索,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增强自主办学意识。
16、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形成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公办学校用非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新校区,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可按民办学校机制管理。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学校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不涉及产权流转的前提下,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或经批准后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积极组建教育集团,探索以骨干学校为依托的组团式发展途径。利用各种社会资金,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依法取缔任何形式的非法办园,确保全区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17、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和新教师“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按照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关要求,每年有计划、高标准新进相应数量的教师,确保学科和岗位需要,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对新进教师实行人事代理,并按规定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完善校长选聘任期制,实行校长任期管理目标责任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坚持教师“双聘制”,实行优胜劣汰,建立教师能进能出机制和区域内教师互派交流制度。采取转岗培训、退养等途径,合理分流人员,缓解师资结构性矛盾。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校内结构工资制,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促进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要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广陵教师管理办法。
18、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全面实施《广陵教育开放16条》,通过教育开放不断提升教育运行质态,强化教育的服务意识,兴办人民满意教育。采取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等办法,积极开展以学科、学术、学者、学生为主体的国际交流,不断扩大交流规模。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鼓励学校聘用国际优秀人才参与教育教学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吸引和吸纳国外、境外资本合作办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9、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爱生敬业、教书育人,自觉遵守“十要十不准”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师德考核、监督制度,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营造教师成长的文化环境,实施人本管理,彰显人文关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定期表彰优秀教师、优秀德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
2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坛新秀,不断壮大全区名教师队伍。实施第二轮小学教师研修班计划,开设幼儿园、初中教师研修班。改革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构建区级培训和市级以上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参加工作十年内的教师进行新一轮轮训,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各类培训机会;从2006年开始,启动并实施45周岁以下教师参加“专升本”的学历培训;开展广陵区少先队辅导员专业能手的评聘工作;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自2006年起大幅度提高班主任津贴;全区建立名师津贴奖励基金,加大对各类名师的奖励力度;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推行“小班化”精致教育,切实减轻教师负担;继续施行并不断完善优秀教师“绿色通道”制度,积极引进区外名教师,符合广陵教育需求的区外市级以上名教师来广陵任教优先安排编制。自2006年始,每年区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发放教师的住房货币化分配补贴和补充医疗保险。
21、加强乡镇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并完善《广陵区教师管理办法》。通过采取将乡镇学校任教经历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津贴发放挂钩等手段,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进行城乡教师互派交流,鼓励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并给予一定的交通费、生活费补贴;有计划地选派乡镇学校教师到城区示范学校挂职进修,并切实改善乡镇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五)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22、依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依法保证“三增长一优先”各项投入资金到位。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区财政将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中小学校舍基建维护改造经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经费和免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杂费等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安排,确保教师工资和省、市、区出台的地方津贴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预算内生均日常公用经费2006年达小学每生60元,初中每生90元;义务教育免费后,财政预算内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240元以上、初中生生均公用经费达450元以上,并在此基础上逐年有所提高,确保学校具备现代化办学条件并正常运转。同时,从2006年起逐步提高财政预算内小学、初中班主任津贴标准。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安排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按人均不低于0.5元安排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对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超收的部分按相应比例安排教育支出,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高度重视和优先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债务,财政、教育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共同商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案,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还清教育债务。
23、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在强化区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投入责任的同时,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调整非义务教育收费标准。进—步开拓教育资产置换、教育服务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国有集体教育资产的处置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确保教育闲置资产置换的资金全部用于教育投入。在政府增加投入的基础上,走吸引民资、利用外资、社会捐资的路子,群策群力共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落实国家对从事教育服务的免税政策和鼓励社会对教育事业捐赠的政策,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24、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加大争取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职业教育和培训统筹经费、成人教育的人头经费等五项经费的分配比例力度。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
加和地方教育基金必须全部用于教育,而且主要用于布局调整、危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和弥补公用经费不足,不得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弥补财政赤字或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资金预算管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健全和完善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区审计、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依法用于教育的投入不挪用,确保依法收取的费用规范使用。
25、建立和完善扶贫助学机制。进一步完善并全面落实“三全两宏”和“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学生全员建档、全程跟踪、全面服务,开办宏志班、招收宏志生,免杂费、免课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动员全社会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深入开展“爱心一日捐”等助学活动;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开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减轻普通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四、加强对建设教育强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26、高度重视建设教育强区工作。全区各级党、政组织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建设教育强区的任务落到实处。区建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指导全区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开展。区四套班子负责人每人联系、指导一所学校。乡镇、街道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协调、指导本乡镇、街道的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确保2007年全面完成教育现代化乡镇和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的创建任务,2008年全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投入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每年由区委组织部、教育局和政府督导室进行一次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凡在规定时间内创成教育现代化乡镇和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的,区政府将予以—定比例的经费补贴。
27、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抓好教育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种涉及教育的违法事件。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深入推进教育政务、校务公开,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努力构建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依法参与、学校依法办学、学生依法受教的良好局面。
28、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区组织、宣传、发经、财政、人事、物价、公安、民政、审计、工商、文化、规划、国土、建设、税务、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不断提高为建设教育强区服务的水平。有条件的部门要联系一所农村中小学,开展支教帮扶活动。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切实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完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确保校园安全。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和谐氛围。
29、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进一步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系统党员的素质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重视抓好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探索符合民办教育特点的党建工作新形式、新路子。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以优良的党风带动行风和校风建设。
第五篇:实施名牌兴区战略加快骨干企业膨胀
实施名牌兴区战略加快骨干企业膨胀
实施名牌兴区战略加快骨干企业膨胀
《实施名牌兴区战略加快骨干企业膨胀》。这个意见我们酝酿了很长时间,是经过反复考虑、反复琢磨,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们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台的。我先把实施名牌兴区战略和扶持骨干企业膨胀的一些想法给大家再汇报一下。我们出台这个意见,实施这一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和具体打算。
第一,必须坚持工业兴区、工业强区的方针
经技区的经济发展,过去是靠我们工业大企业支撑发展起来的,今后的发展还得靠工业大企业的支撑和推动。没有大企业,就没有全区的经济规模,更没有我们的经济实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实力主要是看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规模有多大,经济实力有多强,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地区没有大企业,谈不上有大发展,更谈不上有多大的经济实力。因此,我们管委反复研究确定,今后的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工业兴区、工业强区这一方针,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精力、主要力量也都要放在扶持骨干企业上,放在实施名牌兴区战略上。管委作了一个规划,就是到2010年,全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山东名牌产品20个,山东著名商标20件。这是一个底限,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规划到2010年,全区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其中,10亿?2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3家,20亿?30亿元的企业争取达到1家以上,30亿?40亿元的达到1家以上,超过50亿元的达到2家以上。这是一个初步规划,能不能实现这个规划和目标,关键就在我们今天请来的这些大企业家。我相信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采取切实措施,全力实施骨干企业膨胀和名牌兴区战略
一是奖励骨干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刚才徐主任传达了文件,奖励企业,就是年销售达到5亿元以上或上交税金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这个规模的企业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同时奖励法人代表,就是指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或上交税金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人代表。奖励的目的在于,鼓励我们的企业,就是要在全区形成一个“依法纳税有功、诚信纳税光荣”这样一个氛围。企业要依法纳税,奖励或不奖励都得纳税,但从管委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形成一个氛围,要奖励依法纳税的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要奖励诚信纳税的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这是我们的一个目的。
二是鼓励争创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这一点市上已经有规定了,我们管委要大力支持。今年工商局、质监局都制定了一些方案、规划,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企业来讲,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就是知名度、信誉度、影响力,就是效益。我们要积极争创名牌、争创驰名商标,对此市政府有奖励,管委还有配套奖励。去年,××××、××××、××××等都创出了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市政府已经奖励了,我们也要马上兑现。
三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管委设立科技发展基金,每年财政固定拿出500万元,实行滚动发展,基金越滚越大。基金的使用我们还要制定一些具体的办法,主要倾斜于自主创新搞得好的企业。这部分资金滚动使用我们到时要收回,另外还要无偿给一部分。前不久,我到韩国去,看了十几个企业,很受启发,有不少企业的科研所搞得都非常好,政府对科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他们也是有偿使用。韩国政府给予企业科研经费有偿使用是25,另外75在有成果、有效益之后是要收回的,然后进行滚动发展,鼓励企业创新。韩国企业科研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最少也是20,多的高达70。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抓好我们的科技工作,希望所有企业都要重视这件事,管委要给企业以大力的支持。
四是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我们经区上市还没有破题,希望明年能够破题。今年,已有3家企业正在筹备,争取尽快进入辅导期。对上市问题,大家一定要解放思想,向医用高分子集团学习,通过上市融资,促使企业快速扩张。这条路我们一定要走下去,希望认识到的企业要抓紧,还没有认识到企业一定要认识到这个事的好处。
五是努力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和支持企业家的氛围。我们的企业家都非常不容易,企业家就是贡献于社会,自己所得到的很少,付出的很多,企业搞的越大、越好,对社会贡献越大,养了很多人,纳了很多税,支持了社会事业。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关心、爱护和支持企业家。在经区要形成这样一个大的氛围,就是要使优秀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受尊重。我们考虑以2005年作为一个基点,达到销售收入1亿以上和纳税500万以上的企业作为区里的重点骨干企业。对重点骨干企业的企业家,我们有这样几点想法,第一,要加强工委管委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建立领导联系企业的制度,密切与企业经营者的联系,经常听取大家的意见,关心企业的发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