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督导评估常规加快教育强区步伐
落实督导评估常规
加快教育强区步伐
——谈学校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的一些体会
区教育督导室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教育的方针指导下,为加快教育强区步伐,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结合我区实际,在抓好专项督导的同时加强了对学校的综合督导。
为切实搞好本次综合督导工作,我区督导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成立了综合督导评估组,制定区学校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及细则。2010年9月初督导室召开由各校校长参加的综合督导专项会议,对综合督导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周密的部署。综合督导评估组于2010年10月18日至2010年10月30日分别对区文化路小学、区雪松路小学、XX市第一八四中学、XX市第六十九中学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在为期半个月的督导评估中,评估组每深入一所学校利用2-3天时间全面采集评估信息,包括听取校长及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各功能教室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学生的两操及大课间活动,课间纪律,学生行为习惯;深入课堂听课40余节,了解教师的教学常规及学生的学习常规落实情况;查阅相关的档案材料;召开了部分教师、学生、家长的座谈会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德育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等方面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督导组集体评议针对学校的办学行为、校长的
领导力、班子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及教学工作做出了客观真实的评价,肯定学校的成绩,指出了学校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形成反馈材料指导学校进行整改。这次综合督导进一步规范了这四所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提升了德育工作实效,全面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在此次综合督导评估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明确新时期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
坚持育人为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为标准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和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为创造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素质基础,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督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我们要坚持围绕新时期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强化工作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周密安排精心布署,确保督导工作有序进行
(一)制定详实的评估方案
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学校的依据,必须切合实际,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发挥导向作用。我区本着定性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操作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评估标准做出了细化使其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估项目四项包括校长领导力、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评估内容包含办学理念、理论水平、管理能力、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德育保障、德育活动、课堂德育、教学管理、德育成果、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教学成果等十三项。明确了评估要求及方式,同时明确评估要点、考核单位、分值和细化的评分方法。
(二)实施分层运作,有序开展工作
评估中我们依据科学的评估方案采用学校自评与督学督评相结合的办法,既使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又调动了学校参与的积极性。
1、学校自评
学校自评是调动学校积极性,促进学校自我完善的关键环节,我们在督导中把学校摆在主体地位,明确要求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评估方案认真进行自查、自评、自改。首先要求学校按照评估标准逐项自查并整理好各种档案材料,其次按照评估标准逐项自评,总结办学经验、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做好整改工作。
2、督学督评讲求实效
评估中要严格掌握评估标准,既看“硬件”又看“软件”
注重整体水平,有效地保证评估质量,使学校评估指标真正成为学校工作中的规范,使学校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优势得到发挥。每一次督导评估后都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在学校评估中坚持以督促导突出三个环节,评估前重在指导,明确评估的意义及评估的程序和要求,指导学校搞好自评工作;评估中重在导行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人员指出;评估后重在反馈,遵循评估的目的,实事求是的肯定成绩和进步,中肯的指出学校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回访解决问题,促进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手段收集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学校督导评估是一个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多元信息综合判断,多个层面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各种评估方法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在督导评估中采用了听、看、查、座谈等主要评估手段。
(一)听
做到两听,一是评估组集体听取校长汇报、德育主任汇报和教导主任汇报,了解学校整体工作情况和教学情况,汇报内容应突出重点和特色。二是听课,在听课前设计听课评价表,除了对本堂课的教学评价外,还要通过课堂观察进行评估做好记录。
(二)看
做到三看,察看校园校舍;察看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教
学行为的规范情况;察看教师的精神面貌、师德表现、师生的文明情况及学生两操和课间活动情况。切实掌握学校的资源利用和常规管理情况。
(三)查
检查校长考察培训记录、听课评课记录、教育科研立项材料、教研活动记实材料、业务学习记录、科研活动记录、教师考评制度、活动计划总结、班主任工作记实、教案、集体备课、作业批改记录、课外科技活动等相关材料。
(四)座谈
采用与学生、家长、教师座谈的形式听取教师和社会意见。座谈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教育教学质量、德育水平、师德水平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学校教育和教师水平并客观收集意见和建议。
四、强化督导评估结果的运用,加强督导的实效性 在督导评估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评估意见的反馈和表彰推广能有效发挥督导评估结果的运用。
(一)意见反馈
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实事求是的撰写评估反馈意见和报告,及时下发到受评学校,能促进学校及早抓好整改提高工作。
(二)表彰推广
在督导评估工作中,发现培养一批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 的先进典型,采用经验交流介绍的方式,介绍推广先进学校在规范办学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地区教育的发展。
综合督导评估的开展,促进了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供了动力源泉。我们要根据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和要求,紧密结合我区学校教育实际,落实督导评估常规,致力于发展的督导理念,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评价指导、激励功能,深入开展学校的综合督导工作,加快教育强区步伐,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XX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1年3月12日
落实督导评估常规
加快教育强区步伐
——谈学校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的一些体会
XX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1年3月12日
第二篇:“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区督导”工作汇报(五完小)
夯实基础 全面发展
努力谱写人民满意的学校新篇章
——郴州市五完小迎“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教育强区视导”工作汇报
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领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下,郴州市五完小全面贯彻落实“德育开道、科研引路、创办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及“回归本真,放飞梦想,发展学生心灵的原色;传递文明,开启心智,成就孩子的快乐童年”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 “文明、健美、勤奋、进取”的五小校风,努力向着“培养快乐、灵动、创新、执着、阳光向上的儿童”的育人目标迈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郴州市安全文明校园;苏仙区2009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苏仙区学籍管理先进单位,苏仙区2009年教育系统财务先进单位;苏仙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下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督导工作实际,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历史悠久,地理优越,学校办学条件基础良好
郴州市五完小创办于1932年,由江西会馆创办,初名豫章小学。1954年,学校由郴县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郴县城关镇第五完全小学”。1959年,郴州市建市,学校更名为“郴州市第五完全小学”。1995年年底学校划归苏仙区管辖。学校位于郴州市南塔路2号,中心城区,美丽的南塔岭下,交通十分便利。
1、校园校舍:
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359人。校园面积6668m2,教学用房面积6470m2,建设宿舍30套,篮球场450m2,运动场6100m2,风雨操场900m2,固定资产500万。学校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三区布局合理,校园整洁美观,育人环境舒适,教学设备齐全。学校拥有较现代化多功能演播厅、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形体室和美术室,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温馨舒适,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良好场所。
2、教学设施
我校有图书室一间,藏书10074册,学生生均达36.5册;阅览室一间,设座48座,设座与学生比例为1:6;实验室、仪器室各一间,实验室水电到位,仪器室、电教设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实验室设组数与各班学生人数比为1:6;学校共有电脑70台(电脑室48台,教室多媒体电脑6台,教师电脑办公电脑16台),全校电脑数与全校学生人数比为1:4。
少先队室一间,有价值近万元的号、鼓、服装等,能供45人号鼓队表演。体育室、卫生室各一间,体卫器材按省一类标准配备。
3、师资队伍
我校师资队伍优良。现有在职教职工72人,师生比为1:19。其中本科7人,专科53人,中师9人。所有教师持证上岗,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5人,小学一级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省优秀教师7人,市优秀教师6人。
二、区委区政府,重视教育,学校办学环境日臻改善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教育局领导经常下到学校看望老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及时整改,加大投入,学校步入科学发展快车道。
一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近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学校通过勤工俭学和上级拨款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100多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6年,迎省“两项制度”督导评估,区政府、区教育局为我校添置各室教学仪器设备,使我校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卫生室、仪器室等各室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齐,并添置了30台电脑、以及多媒体投影仪等电教设备等价值10多万元。镇政府拨款3万元将学校教学楼北向的窗户全部更换成铝合金窗户。争取校企公司将学校教学楼全部油漆粉刷一新,投资4万多元。学校添置图书柜、16套新教师办公桌和教师电脑备课办公系统,投入资金17000余元。下半年,市、区卫生局对我校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新建了水塔,厕所也焕然一新,投入资金10万元。全年共计投入资金28.7万元。
2007年,为改善办公条件,学校新添置了4台空调、1台复印机、一套会议桌椅和8张档案柜,投入资金20000元;为创建市“标杆红旗大队”,加强号鼓队建设,学校新添置了4面大鼓,20面小鼓,20支号,50套号鼓服,自筹资金投入10000元;为创建区“绿色学校,学校粉刷、美化了校门和围墙,新修建了一个绿化花坛,加强了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新添了一批标语牌、宣传栏等,投入资金20000元;下半年,“手拉手”学校仰天湖小学捐赠我校二手电视机6台、电视机柜6个、讲台6张,价值2万余元,为我校的“班班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新添“远程教育系统”一套(包括2台34寸彩电、1台电脑、1台打印机、1套卫星接收天线),价值1万余元。全年共计投入资金8万余元。
2008年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电脑教室新添电脑15台,电脑室新旧电脑共计达到28台。争取了香港梁伟明校长“梦飞翔”阅读计划3万元图书室建设资金,高标准建设
了一间新图书阅览室。将学校电脑室、语音室、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图书室加装防盗门。加强了学校重要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建设。硬化了学校西篮球场200平方的草地,增加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进一步美化校园。做好了两个学前班教室的维修和油漆粉刷工作。添置了移动多媒体设备笔记本电脑一台。全年共计投入资金12.5万元。
2009年,学校将教学楼整体进行维修、粉刷、油漆、贴台照,投入11.8万元;政府采购建设6间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68900元;政府采购建设1间标准科学实验室教学设备,投入39800元;改建100平米停车棚、采购安装6张防盗门、调整建设音乐、美术、电脑功能室投入2万元。全年共计投入23万元。
2010年3月,政府投资为学校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投入约30多万元;4月,区政府又为学校每个教室和教室办公室安装了自动饮水机系统,投入约6万多元;学校自筹资金3万余元进行校门改建、操场硬化、花坛建设、绿化,使整个校园焕然一新。目前投入39万余元。
二是给力周边环境治理。五完小位于郴州老城区,居民成分复杂,„„
三、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办学成绩家长满意
1、圆融和谐,精细行政管理
学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主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以管理能力建设为根本,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努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加强学习为保障,培养学习型领导集体。建立了管理干部对分管工作进行“周汇报,周总结,周建议”制度,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工作绩效。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级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推进民主管理。校长深入学科组、年级备课组、课堂教学第一线,实地了解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执行课程计划、开展教学改革及开展校本教研情况,对各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学校行政人员每期人平听课30余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期人平听颗20余节,参加学科组、年级备课组活动近20次。
学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学生梦想缤纷,教师人生幸福”的共同目标愿景。学校有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有完善的各类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并能认真落实。学校认真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法》,辖区内学生全部入学,无辍学留级现象,辖区内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财务管理规范,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能严格执
行各级有关收费工作指示精神,无乱收费现象。学校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安全保卫工作有专人负责,制定了安全责任工作制、门卫管理制度等,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状,每周周会有安全教育,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德艺双馨,建设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师德教育,坚持教书、育人并举,在教师中倡导“爱岗、敬业、健康、务实、创新”的教风。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全员政治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制度,努力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针对我校农民工子女多,留守孩子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多,学生进进出出平凡等现状,要求教师对学生对工作要树立“三心”,即:“爱心、耐心、信心”;“三不”,即:“不埋怨、不嫌弃、不放弃”;“三个一样”,即:“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工作要像对待家事一样”,“对待家长要像对待亲人一样”。通过改革师德考核办法,建立了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四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十佳教师”等,促使教师们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狠抓教师专业素质提高,选送了多名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培养了一批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市、区先进教师,打造品牌教师群体。学校在承担课题研究,上研讨课、竞赛课,送教下乡,担任学校的中层干部等方面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交任务,压担子,促进他们快上台阶。同时,采取“师徒结对”的办法落实帮扶责任,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我校的新生骨干力量。
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评比,共获得区级奖励4人次,市级奖励5人次。
学校为了建设一支高速质的教育队伍,成立了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现在学校教师都已获得大专学历,35岁以下教师将在3年内全部拿到本科文凭。
3、凸显特色,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中。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开掘德育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了“学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和目标,利用思品课、朝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宣传时事、先进事迹和政策法规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设立“五岗自查小队”和红领巾广播站,开展 “流动红旗”评比和文明小标兵活动,搞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学生进行以《守则》《规范》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我校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鉴于我校农民工子女多,留守孩子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多的情况,我校进行了《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治》的心理课题研究,针对学生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既立足于全体学生,又特别关注个体差异,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指导活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有教师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勤找学生谈心,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有效地防止了突发事件的发生。
我校自成立家长学校以来,每期都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给家长上课,聘请老干部任校外辅导员,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网络,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我校德育工作注重落在实处,注重礼仪教育、劳技教育、创造教育,建立了礼仪示范岗、劳动教育基地、创造示范角等,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校园的新风尚。学校获得了„„
4、教、研相长,落实教学常规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及教学计划开足课程、开足课时,按新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严格按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保证合理,不乱发复习和辅导资料,不购买未经上级批准的教学用书、用具。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定期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情况,严格要求教师坚持写课后记,反思前段教学,行政坚持随堂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有听课笔记及评课记录,学校有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有计划,有总结,并有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课题。我校把“课改,科研,教研,师培”归并到“教学”这一重头戏上来,也就是围绕教学搞课改,围绕教学搞科研,围绕教学搞教研,以教学、课改、科研、教研等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教师提高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严把关,抓课堂,学校提出了“四主”“四同步”的教学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读、思、看、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四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情感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感悟、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落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念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如遇到习题教学时,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让学生领会其中的窍门,从兴趣上、能力上、素质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备”“教”“评”“辅”等教学环节。
做课题,促教学,以省级子课题研究为轴心,拉动课改、科研、教研、师培一体化发展。
我校承担了省级子课题《小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方法的研究》《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评价机制的研究》,市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等。根据研究进度,结合课改精神,各个课题按方案、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着。各学科组,教研组,年级组围绕上述专题开展了献课、赛课活动,开展了集体备课,组织了专题研讨,学习了相关理论,并根据课改理念、课标精神制定出教学评价标准,用标准来衡量各类设计的优劣,用标准来反思、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设计质量。每个专题研究都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总结。学校的„„市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已进行了中期评估,获市级中期成果二等奖,我校的科研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研究论文获奖与发表共计65篇,其中国家级6篇,省级20篇,市级13篇,区级26篇。
5、梦想缤纷,构建校园文化
悠长的办学历史让学校沉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而今创新生活时代,我校正着力打造一个梦想缤纷的新型校园。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以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学生成长观念、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育人目标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是开展创建“阳光班集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我校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提出班级精神,描绘班级空间,展开班级竞赛,活泼班级氛围,发展班级特色。引导确立良好的班级道德舆论、人际关系和目标追求;自定一日常规、课堂常规等各种奖惩制度;自主布置教室环境,以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喷绘班训、刊出墙报等渲染氛围。学校长期坚持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帮助做好,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好。对班级文化建设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充满对班级的热爱,对同学充满关怀,对老师充满感恩,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了良好氛围。
二是丰富创造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围绕“回归本真,放飞梦想,发展学生心灵的原色。传递文明,开启心智,成就孩子的快乐童年”的育人目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坚持开足活动课,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舞蹈队,运动队,美术书法特长队等。由专业老师领队进行辅导,给予了孩子们一个个特长学习的天地。积极组织孩子们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加郴州保护母
亲河绿色承诺活动、“社区快乐体验”“文明伴成长,快乐迎奥运”活动„„学校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健康小报比赛、眼保健操比赛、朗诵比赛、“六一”儿童文艺汇演等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活动中拓宽学生视野,让孩子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意志。坚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我校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特此特色。如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技能大奖赛等,近几年来,学生竞赛成绩捷报频传:„„
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校今后工作实现跨越
1、学校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两年,我校教学质量正逐步提升,但总体水平还是不高,且不太稳定。“要立学,先立德”,我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养成教育还有较大不足。
2、积极探讨建设学校特色发展的长远规划,学校的课题研究和特色创建工作任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之,我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工作能不断改善和登上新台阶,与区委、区政府领导集体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正确决策、与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基础,以创一流的学校为己任,以一流的管理培育一流的人才,全面发展,努力谱写人民满意的学校发展新篇章。
郴州市五完小 2011年3月
第三篇: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强省建设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教育强省建设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7 月 7 日 1、3 版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体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龙头,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创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山西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是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转型跨越的机遇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实现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关键,加强人才培养是根本,加快教育发展是基础。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建立保障机制。健全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成立了由19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出台了落实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将工作目标和责任分解到各市和各职能部门。把教育优先发展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落实教育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提高教育决策执行力。二是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发展“三个优先”政策。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安排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上完善了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明确规定2011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15.8%,2012年达到16%,2011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达到359亿元,2012年将达到460亿元,比2011年增加100亿元,增长28%,达到了国家要求教育投入目标分解到山西省16%财政投入要求。并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山西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10%提取教育资金,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健全了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三是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建立教育强省建设专项督导制度,督促市、县(区)认真落实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保障教育投入。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蔚然成风,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部门以支教为荣、全民以兴教为乐”的良好局面。
二、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取向。我们要围绕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集中精力抓好事业发展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以此带动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加快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全省新建、改扩建1000所公办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从2011年起,山西每年新改扩建200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2011年已经完成建设212所,新增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增加5万多个幼儿园学位,当年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5%,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2012年的200所建设任务已分解到市县,推进顺利。
二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山西在全国率先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投入230亿元,新建、改扩建和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9729所,建筑面积达2200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3月国务院在山西召开现场会,刘延东国务委员对山西采取得力措施推进校安工程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三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十二五”期间,5年投入100亿元、每年投入20亿元以上,重点改善教育教学设备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设备,使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真正实现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2011年已经有19个县(市、区)通过了标准化验收,2012年力争再有30个左右的县达到要求,通过验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确保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卫器材和“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全面按标准配备到位。
四是加快职业教育基础建设。201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2011年秋季开学后免除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学费;2012年秋季开学将免除全省中专、技工学校学生学费,惠及60余万名中职学生。两年争取资金近亿元,建设100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组建9个职教集团,职业院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10、2011两年有26个县级职教中心通过督导验收,今年按照规划准备验收39个县。有19所中等职业学校和5所高等职业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行列,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分别达到58所和118所。
五是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加大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2011年启动了占地近1万亩的高校新校区建设,并出台关于土地、资金筹集、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秋季新校区基本竣工。加快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
三、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教育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山西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山西转型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用好这个大平台、大政策、大机遇,在生产力层面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山西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发生显著变化。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发展转变;在发展定位上,实现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在发展方向上,实现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在发展动力上,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加快实施十大企业“双千亿工程”,支持优势大型国有企业尽快跨入世界500强。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教育要服务转型,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义务教育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均衡发展,服务和促进全省市域城镇化的进程;职业教育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送教下乡,送教下矿,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需要。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教育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打造特色和优势,推进协同创新,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用结合,产生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形成覆盖全省城乡、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系统改革,使山西尽快进入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四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面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
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
大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乐农
(2005年11月)
近年来,在省、盐城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丰市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切实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教育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盐城市前列,在全省也有一定的位置。1993年,我市在江苏长江以北地区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市。在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被省政府表彰为盐城市惟一的“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全市现有小学54所,初中24所,高中(含完中)6所,职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9.4万人,教职员工6788人。小学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巩固率保持在9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87%以上。2005年,全市中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盐城市前列。
回顾我市“十五”期间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大力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大力度调整学校布局,小学由183所调整为38所,附设9个教学点;撤并初中5所;撤并3所定点完中高中部;整合职教资源,将5所职业学校合并组建成市职教中心。2002年,征地500亩,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大丰高级中学易地新建工程,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新校区,并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验收。今年,又通过引进资金、合作办学的方式,征地350亩,投资1亿元,实施了市职教中心易地新建工程,建设苏北一流的职教中心。通过调整学校布局,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推进三项改革,创新机制,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我市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到位,为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二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第一阶段实施了以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为重点的用人机制改革,建立起学校与教职工“双向选择、契约管理”的用人机制;第二阶段实施以推行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分开和地方津贴实行考核发放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按岗定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三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取从小学、初中、高中逐步推进的办法,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在课改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市小学课改实施水平在全省处于上游,初中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名列盐城市前茅,高中教学质量保持盐城市前三名。
3、实施三项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一是“三新一亮”工程,2004年首批通过省合格验收。二是“六有”工程,今年10月底,首批接受了省教育厅合格验收,高质量地达到了省定标准。三是“校校通”工程。目前,此项工程已实施到位,年底前将接受省教育厅验收。三项工程的实施,共争取到省专项资金和设备支持达2千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我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盐城率先、苏北领先、苏中争先”目标,我市最大的优势是教育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
力资源,最有力的举措是建设教育强市。要实现以上目标,教育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市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十一五”我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继续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巩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以上,创建无流生县。实施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到“十一五”期末,撤并所有农村小学教学点,撤并小学12所、初中4所,全市小学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以做精、做优、创特色为目标,抓好定点学校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的要求。基本普及幼儿教育,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一年入学率达100%,创建省示范园5所,全市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盐城市一类幼儿园标准。抓好特殊教育,全面实行残疾儿童免费就读制度,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
2、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调整普通高中布局,逐步撤并定点完中的高中部,适度扩大三星级以上高中办学规模。抓好普通高中创星晋级工作,大丰高级中学创建五星级高中,新丰中学、南阳中学创建四星级高中。努力提高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完成市职教中心易地新建工程,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创特色、树品牌,提升学校品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二年高中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3、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利用成人教育资源举办各类层次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使我市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
4、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规定基本现代化的水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在教学领域广泛运用。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系,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文化先进水平,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明显时代特征;考试、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起点学历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明显提高,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
“十一五”期间,创建4个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镇中心小学、初中全部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的办学要求。对城区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大丰初级中学易地新建,在城西新城区再建1所小学。重点将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落实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教育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党政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通力合作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各项教育政策、法规,提高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各项教育法规,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全社会的教育法制意识。认真贯彻实施各项教育法规,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兴教。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教育投入,保护教育改革的成果,解决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保护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决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
成长的各种社会不良影响。切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证教师的各项待遇得到落实。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强化教育行政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规范办学管理和教育行为。
3、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对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超收的部分要按比例安排教育支出,确保全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性收入增幅。依法征收各类教育税费,并确保完全用于教育。鼓励社会捐资助学。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化解教育债务。
4、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教育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的办学新体制。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本着“精简、高效、科学、民主”的原则,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以教师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为杠杆,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进程,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小学在素质教育创本校特色上求突破;初中在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合格率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优秀率;普通高中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高考录取比例;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合格劳动者。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制定教师业务培训规划,建立教师培训进修机制,实行教师轮训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积极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培养一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的名校长。
第五篇: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 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区
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 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区
翠屏区教育局局长 黄耀学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为中小学指明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中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并以区府办发〔2008〕253号文印发了《关于“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推进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建设西部教育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全面研判形势,充分认识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早在2002年,区委、区政府就提出了建设西部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经过近7年的努力,建设西部教育强区的伟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成功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但要发挥好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区域带头和领引作用,真正实现建设西部教育强区的目标,必须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区教育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学校教育和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前提下,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个人经济独立性的增强,以及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变革,要求人们具备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备这些素质的公民,必须改革传统教育中统一学制、统一计划、统一课本、统一考试、统一师资调配的“大一统”模式和“千校一面”、“万人一貌”的局面,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素质的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多规格的、多标准的要求,重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具有不同个性、不同专长和不同爱好的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些目标的提出,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走加强特色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之路。
(二)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特色学校建设呈现可以千姿百态,但本质都是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渗透以生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等素质教育精髓,丰富教育服务选择的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差异发展、多元发展和整体发展。首先,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优质学校持续发展必须走自主化、特色化办学之路,薄弱学校不能照搬优质学校发展模式,必须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发展路径,从而缩短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校级间均衡发展。第二,培育个性化教育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个性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特色化办学是培养多层次、多类别人才,满足不同教育需求的着力点,个性化教育不是交给学生什么,而是充分开发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差异资源,而开发差异就是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第三,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能够唤起自我发展,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独特途径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在教育发展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每所学校都可能从某种特色建设入手,形成一种教育优势,影响、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并最终成为特色学校,这已被无数学校成功的事实所证明。
(三)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是翠屏教育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有专家认为,创建特色学校,必须具备“学校管理要规范,教师队伍要优化,学生素质要合格”这三个基础条件。我区从1997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经过10余年的巩固提高,特别是去年成功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进一步夯实了上述基础,为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提供了条件。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确立,加速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进程。近年来,按《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我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变为以区为主的管理,加大了区政府的统筹权,使区教育局在学校人事调配、资金统筹、业务指导等方面的力度加大,规范了学校管理;二是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1999年被省教厅批准为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启动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创建活动,通过10年的努力,一支德才兼备且符合干部“四化”要求的校长队伍和一支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三是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D级危房的全面排除,中小学“十小工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装备,使更多学校达到了办学条件规范化要求,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四是学校管理的全面加强,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中,坚持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在全面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育科研,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一大批学校已开始走上了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但在我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区教育发展的优势尚不明显。特别是所处中心城区的现实,对我区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现实需求,必须加快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准确把握内涵,深刻领会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关于特色学校的概念,在国内尚无统一的理论概括,我们比较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顾颉:《试论办学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5期),按此理解,特色学校一方面应该是具有个性风格的学校,而这种个性风格是整体、综合的,而非个别的,另一方面,特色学校是具有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是育人效果显著的学校。也就是说,特色学校不仅要形成独特的风格,而且要产出成果。学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创建特色学校的宗旨是提高育人的数量和质量,如果不能更多更好地培育人才,学校的风格再鲜明,再独特,也是毫无价值的。特色学校之有别于一般学校,不仅表现在办学风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育人成效上。因此:“独特的整体风格”“出众的办学成果”是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
根据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我们不难分析,特色学校应该具备以下鲜明的特征。一是人无我有的独特性。特色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格的学校。也就是说,特色学校既具有同类学校的共性,也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学校的独特性,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独特风格。这种独特性具有整体效应,它不是局限于一点一面,而是要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工作在全方位、多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成为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效应。二是严谨规范的科学性。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的,学校管理、改革以及所进行的一切特色创建活动,既符合教育方针,又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不是脱离实际主观臆断,也不是超越现实的标新立异。三是改革创新的先进性。特色学校在办学过程和结果上,始终体现着创新,具有先进性。这种创新首先是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对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教育思想的革命;又表现为教育创新。在学校管理、教学方法、办学模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还表现为优秀的成果。这是特色学校获得社会认可的基础,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最终目标。四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创建特色学校要经历一个孕育、探索、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学校特色,也能长期保持和发展,并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传统,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正确理解特色学校的内涵,还必须了解学校特色。所谓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办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强项。学校特色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围绕个别特色的创建活动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本轨迹,但并不是说有特色的学校就是特色学校。
根据特色学校的内涵和特征可以看出,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因此,学校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目光放远,要有做艰苦细致工作的耐心和品质,科学规划学校未来发展,注重校内政策的连续性和工作方式的循序渐进,克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等思想倾向,力戒特标签、搞突击、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作风,争取用3—9年或更长的时间,通过开展创建工作,最终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品质高雅的特色学校。
三、坚持联系实际,努力增强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建特色学校,要着眼学生身心充分、协调,且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均衡和谐且有个性地发展。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特色创建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统一,特色育人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统一,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更加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一)在目标定位上,注意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教育目标是办学的前提和归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目标展开并为目标服务。创建特色学校只有首先明确教育目标,才能在特色建设过程中不出现片面性、简单化和不顾客观实际,单纯追求特色的做法。确定学校发展目标,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合格+特长”的个性化人才需求更加突出,“大一统”的培养模式将被打破,学生的“基础+特长”、“博通+精专”,成为了人才培养方向的必然选择,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必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确定学校发展目标,要注意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求把学校办得规范,又要有鲜明的特色;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在发展思路上,注意层次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由于各个学校的基本条件不同,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有差异,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要体现层次性;创建特色学校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创建工作中,要结合各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按选择和孕育、组织和发展、完善和巩固三个阶段,统筹安排,分步推进。选择和孕育阶段,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初始阶段,要筹划、选准特色项目;组织和发展阶段,是特色项目探索、落实的重要过程,要深化认识、完善组织、提供保障、有序地完成好每一项活动;完善和巩固阶段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最高阶段,要作好总结、评估各项工作,并完善强化和发展特色的措施。三个阶段必须相互衔接,循序推进。
(三)在发展策略上,注意单项特色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必须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在促进师生优化发展上找出路,必须通过培育特色来形成和发展师生的个性。因此,实施特色教育,形成学校特色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将开展单项特色教育活动与实施综合特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单项特色的创建工作,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进步,最终形成特色学校,是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重要策略。我区很多学校,在某些单项工作方面都具有强项,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抓住这些强项,既可以推动该校特色的形成,又可以促进全区工作,最终实现整体优化。
(四)在工作方法上,注意基础建设与教育科研相结合。创建特色学校,既要有规范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作保证,又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要将基础建设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硬件建设,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前提。要加速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使各类学校尽快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缩短不同区域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加强常规管理,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条件。要切实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教,确保学校工作运行规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要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加速教师专业化进程;加强教学工作,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加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力争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成果方面形成特色;加强教育科研,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保证。要加强以课题研究为主体的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教育科研,推动特色学校的形成。
(五)在工作着力点上,注意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创建特色学校,不仅要依靠学校内部力量,也要依靠外部力量,要将内力和外力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一方面,要全面落实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参与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是特色学校的创造者和实践者。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自身应该兴趣广泛;要培养学生特长,教师自身应该拥有特长;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教师自身应该具有很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创建特色学校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和个体优势,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激发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教师作为办学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正确处理好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自主办学的辨证关系。教育局机关和师培中心,既要有效影响,调控学校特色化办学,又不能困住学校手脚,应当充分还原学校自主性,促进学校自主创建教育特色。再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同感,争取他们在舆论、人力、物质上的配合和支持,最大限度地聚合创建力量。
四、加强领导管理,切实保障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管理,找准行政力量介入的节点,点燃学校的创建激情,正确引导创建方向,有效调控创建过程,强化评价杠杆的调控作用,领引学校创建工作的规范运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创建特色学校工程的策划、指导和管理,成立“翠屏区特色学校工程策划委员会”,为全区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管理、评估验收提供理论指导和专业支持,为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提供策划和咨询;成立“翠屏区创建特色学校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的统筹协调,加强过程指导和督导评估,制定激励措施,保障必要的工作和奖励经费。学校也应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创建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集体智慧和作用,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二)制定创建规划。结合自身实际,自我反思、研究、寻找、论证特色创建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依托本校历史文化资源、当地风土人情习俗、学校办学优势项目、干部教师爱好特长、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等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定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拟定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高度重视特色学校创建策划工作,根据自身实际,聘请专家或顾问,为特色创建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目标、定内容,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三)完善创建机制。围绕特色学校创建目标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制定为特色创建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围绕特色学校建设目标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在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育评价、资金投入等方面重新调整,优化组合,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强化特色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及其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基于“特色项目”的课例研究,基于“特色理念”的活动展示,基于“特色对话”的行为示范,基于“特色问题”的经验反思。要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课题研究带动创建工作,促进特色学校的形成和发展。
(四)严格考核评价。改变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各校要制定特色项目建设考评方案,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业绩挂钩。成立全区性的特色学校评价专家小组,制定《翠屏区特色学校评估方案》,建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评价激励机制,设立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奖励,使特色学校评价经常化、过程化、规范化。建立特色学校A、AA、AAA、AAAA级评估命名制度,对达到上述级别标准的特色学校,按一定标准分别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学校探索特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最大程度达到更高级别的特色学校命名。定期举办特色学校创建阶段性总结表彰大会,促进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向纵深发展,并逐步形成区域性教育的主体特色。
(五)加强形象提升。充分利用校内各种阵地和新闻媒体,宣传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工作动态、成功经验,以及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先进学校,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依托翠屏区教育学会实施创建特色学校研讨年会制度,定期举行特色学校学术论坛、观摩调研、经验交流、论文评比等活动,及时总结特色学校创建经验,提炼特色学校建设理念。通过推广特色学校创建经验提升学校形象和翠屏教育品位,从而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