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意见
关于加快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意见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党工委、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党委、办事处,市级各部门:
经营城市,就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水),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如桥梁、街道冠名权)等进行市场化运作,从中获取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形成城建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
近年来,我市在经营城市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城市比,仍存在经营城市的观念滞后、思路不宽、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力度不大、资金不足等问题。为了消除制约经营城市的体制性障碍,突破资金瓶颈,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科技城建设和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经营城市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全过程,全面加快经营城市战略的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经营城市战略的意见》(川委发〔2003〕5号)精神,结合绵阳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经营城市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要按照建设绵阳科技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经营土地为核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广泛参与之路,实现城市发展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总体目标。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绵阳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市民意识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32.6%提高到47.6%,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
二、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3、编制、修订全市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是调控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是经营城市的依据和纲领。要根据绵阳科技城建设发展纲要和市、县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加快编修全市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全市城镇体系规划。按照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标准,重点搞好绵阳科技城规划。抓紧制定完善县(市)城、重点小城镇以及工业园区的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进行城市布局,搞好功能分区,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发挥好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龙头作用,增强城市规划的财富功能。
4、加快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市和县(市)要按照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城市近期建设发展目标,制定近期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及用地的空间布局。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储备的土地和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必须超前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段,不得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开发建设。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优化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突出城市个性和科技城特色,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增强土地预期增值能力。
5、加强风景名胜区和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各县(市、区)要加快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正确处理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风景名胜区内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和与景区无关的一切建设活动,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不得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及监督职责交由企业承担。
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房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管理,集中建立居民小区。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要根据绵府发〔2001〕218号《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城市规划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规定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批准的农村村民建房规划实施建设,加强对农村村民建房的指导、检查和监督,逐步推行农村村民建房的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建设、统一分配。各县(市、区)要参照绵府发〔2001〕218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地区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中心村”建设,鼓励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居住。
6、依法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利益和全局利益,要按照国发〔2002〕13号和川委发〔2003〕5号文件精神,调整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机构,一个城市只设一个规划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市对区、县(市)对乡镇规划和土地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规划的投入力度,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多渠道筹集规划经费,不足部分可在政府土地收益中具实列支,切实解决规划滞后、深度不够和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三、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强化经营管理
7、实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加强政府对土地的高度垄断和集中调控。土地是政府最大的资产,具有“第二财政”的功能。市、县(市)政府要创新机制,通过建立和实施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开发整理、统一供应、统一监督管理的“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一个市场经营的“四个一”的土地供应机制。要按照《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和规范土地市场的通知》的精神,建立健全土地储备机构,加大储备力度,充分利用土地储备供应的新机制,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通过非饱和适度供地调控市场,有效控制地价和房价,增加政府收益。
8、全面推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除法律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用地外,无论是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划拨土地,都必须通过政府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等方式纳入有偿使用轨道。依法保留划拨用地但将划拨土地随同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出租的,必须将其租金收益中所含土地收益上缴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欠收、漏收或缓收土地出让金、租赁金,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切实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要严格控制划拨土地和协议出让土地的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商业、金融、旅游、娱乐等经营性项目用地,一律在有形市场以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地。商品住宅开发建设用地,一律以拍卖出让方式供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可以继续实行协议方式供地。
9、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要按照《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对国有土地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对清查出来的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违法用地、违规批地等行为,先书面通知用地单位,或向社会公示,责令其在限期内开发、整改,对超过限期仍未开发、整改的,要坚决依法作出处理。要建立土地交易机构和土地交易有形市场,加强对转让土地入市条件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土地转让市场。凡是未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土地、政府减免或优惠土地出让金的土地、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以及未按出让合同约定的条件投资开发的土地,均不得进入市场转让。严格执行土地成交价申报制度和评估地价备案制度。凡是谎报、瞒报、隐瞒地价的必须严肃查处,对低价转让土地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必须行使优先收购权。
10、依法加强政府土地收益收支管理。出让土地政府收益必须坚持市、县(市)国土资源局核定标准,同级财政局统一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出让土地政府收益必须按出让合同约定的金额、时间和方式,由用地者上缴当地市、县(市)财政局。对于未按出让合同规定交清全部土地出让金的,不得办理土地登记和抵押登记。出让土地政府收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
四、开放市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
11、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12、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资产和无形资产市场化建设与经营。按照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对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要积极吸纳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经营,都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实行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主体,中标者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运营实行全过程负责,并享有一定期限的收益权。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冠名权、城市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矿产资源开采权等无形资产,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
13、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用好银行信贷资金,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收费还贷机制,吸引私人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大资金来源,筹集运营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性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中的粘合引导作用,对于不能市场化经营的公益性项目,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保证城市功能完善和居民需求。
五、改革市政公用行业体制,推进市政设施社会化经营
14、放开市政公用行业经营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封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放开的前提下,培育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行业市场体系,走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路子。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城市公共场所保洁等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面向社会选择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和个人,逐步建立和实施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的承包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
15、改革市政公用行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主副剥离的改革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行业发展活力。现有市政公用企业,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改制,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现有从事市政设施维护的单位,要将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开,改变市政公用事业行政分配任务的方式,通过市场公开招标选择经营单位;对依托主业实施副业垄断的水、电、气等市政公用行业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设备供应等要与原主业剥离,引入竞争,变独家垄断经营为社会化经营;对于原有的同一行政单位直接管辖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通过实行企业改制,与原行政单位分离。严禁在同一经营实体或同一行政单位直接管辖范围内搞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作业。
16、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行业价格形成机制。按照省政府给予市(州)政府在供水、供气、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出租车等方面的定价权限,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则,合理制定市政公用行业产品和服务价格,并实行年度审核和价格听证制度。对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养护保洁作业市场的价格,在政府统一质量标准和定额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发包,采取合理低价中标的办法确定。各县(市)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行确定市政公用行业价格,报市政府备案。
六、改革投融资体制,培育壮大经营城市主体
17、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多元化经营城市主体。各地应整合政府各类投资性、经营性主体,采取多种办法注入资产和筹集资本金,组建城市建设投资、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运作。加快培育股权多元化的建设投资公司,大力发展非国有、非政府的建设投资公司,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其它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
18、建立统一规范、良性循环的政府投融资体制。集中地方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国债资金、城市建设税费收入(城市建设维护税、城市建设配套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及其它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特许经营权的出让收入、城市各种罚款以及没收非法所得等,建立强有力的经营城市资金来源体系。按照取之于城、用之于城原则,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用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土地储备与开发整理。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的比例,努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确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严格控制盲目借贷,避免财政风险,实现资产负债动态平衡。
19、加大金融对经营城市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把支持经营城市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调整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投向,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建设项目和土地储备项目要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做到贷款及时、服务优质、运行高效、安全可靠。进一步办好地方金融机构,搞好城市合作银行,大力筹措经营城市资金。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国外投资银行参与经营城市。政府在把握适度的负债率基础上,可通过建设项目的有偿使用,以经营收入、土地、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资产抵押和收入帐户质押等方式融通银行信贷资金和其它资金。
20、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清理、削减和规范与投资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减少、规范投资领域的各项规费,对一切投资经营主体实行国民待遇。严格实行民主、科学的投资决策、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估制度和市民公示制度。严格政府项目审批和监督制度,建立政府项目稽查制度和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建立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三分离”管理体制。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必须采取政府采购或招投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商或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加快制定和推行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办法。培育规范化的投资中介机构,强化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城市信用诚信体系,建立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银行贷款的激励机制,规范信用行为,整治信用环境,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密切银企、银政关系,构筑金融安全区。
七、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作用
21、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实施,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巩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双拥模范城市等创建成果,大力整治城市综合环境,加快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
22、调整土地管理机构。市辖涪城区、游仙区及区内各类开发区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市国土资源局代表市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根据工作需要,市国土资源局可在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设派出机构。各区党委、党工委要加强对国土派出机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各区政府、管委会要协助市国土资源局做好本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23、合理分配政府土地收益。为了支持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将高新区、科创区、经开区、农科区和绵阳城市规划区内的涪城区园艺工业园、南郊工业园、石塘工业园、新皂工业园,游仙区游仙经济试验区、三江工业园、石马工业园出让土地政府收益以即征即返的办法全额返还土地所在园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绵阳城市规划区以外涪城区、游仙区境内出让土地政府收益,按土地所在地计算,全额返还涪城区、游仙区。
八、切实加强对经营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
2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经营城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事关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经营城市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将经营城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提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经营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经营城市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重要工作的协调。要认真贯彻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经营城市工作的政策和措施,打破一切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束缚,调动各方面经营城市的积极性。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过度开发和泡沫经济的产生。
25、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经营城市工作涉及面广,政府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经营城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计划、政研、体改部门负责经营城市的规划和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衔接及全过程的跟踪、协调工作。财政、国土、建设、交通、公安、社保、物价、环保、银行、城管、统计、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和经营主体要做好相关行业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审计部门要开展土地经营资金运行中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严厉查处经营城市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26、全面落实加快经营城市的配套措施。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方针,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壮大产业实力;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培育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要认真做好征用土地中的农民安置、补偿工作,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化;要按照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对城市资产进行分类,抓紧对可以经营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清产核资,准确测算出城市国有资产的份额和规模,为全方位经营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27、增强经营城市工作的法制观念。经营城市政策性、法律性强,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使经营城市的各项政策与现行法律、法规相适应。加强城市资产经营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审计,严肃查处越权批地、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非法占地、非法转让土地等违法行为。从严核算城市资产经营成本和收益,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减免城建和土地各项税费,不得挤占挪用城市资产经营收益。依法经营、规范运作、“阳光作业”,坚决杜绝城市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的发生,确保经营城市健康发展。
28、建立经营城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经营城市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进行管理考核,运用科学的考评办法,对在经营城市中成效显著的地方和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建立经营城市的通报交流制度,加强经营城市培训、宣传、统计工作,建立统一的经营城市收益指标的统计考核体系。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扎实有效地推进经营城市工作。
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
2003年4月22日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
桂政发〔2011〕2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发挥广西对东盟开放前沿和窗口作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的需要;是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和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建设连接我国与东盟大通道大桥梁大平台的有力举措;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宽我区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是广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我区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广西工程承包质量和规模,带动设备和原材料出口,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我区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随着我区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我区“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日益拓宽,市场定位逐渐明晰,合作方式向多元化发展。当前,我区正处于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力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广西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分别比2010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率高于25%。对东盟、非洲、南美等重点市场“走出去”取得明显突破,在农业、加工制造业、资源开发、服务业、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领域开展一批境外合作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对外投资实力、国际化经营程度较高的跨国经营企业。到2020年,全区“走出去”规模进入西部地区前3名。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坚持服务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全局,服务于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坚持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独特优势,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业开发合作
积极鼓励广西企业利用东盟国家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土地、物产条件,发挥我区在农业技术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远洋捕捞、动物疫病防治、农村能源与生态等领域开展合作。
(二)促进加工制造业对外投资
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糖、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广西优势产业开展对外投资。鼓励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营销网点、商品展示中心和售后服务点等,带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技术出口。鼓励企业通过新设企业或收购兼并的方式开展技术研发、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广西跨国经营企业。支持我区企业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铁矿、有色金属)、天然橡胶、木材等方面,重点面向东盟、非洲、南美、大洋洲等资源富集地区,开展境外合作勘查、开发和加工等,与所在国实现互利共赢。
(三)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广西企业在水利电力、公路桥梁、市政建设、房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以建设—经营—移交(BOT)、公私合营(PPP)等国际通行方式,前往东盟、非洲等地开拓工程承包业务。鼓励企业积极承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全面促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重点推进南宁—新加坡陆路通道、泛北部湾海上通道、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通道、中国—东盟经贸信息港等建设。
(四)推动重点园区建设
做好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统筹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境外合作渠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我国对东盟合作园区品牌。积极推进中越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越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中心等园区的规划建设,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东盟国家再设立1—2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五)加强服务业对外合作 支持我区旅游、餐饮、酒店、客货运输、仓储物流、工程设计与咨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等服务行业到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推动在东盟国家设立广西办事处、分支机构等,拓展国际业务。
(六)拓展外派劳务合作
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在巩固安哥拉、越南、新加坡、德国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日本、韩国等国市场。改善外派劳务结构,在巩固建筑、餐饮等传统行业劳务合作的基础上,扩大在农业技术、产业技术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劳务输出合作。
(七)开展社会事业对外交流
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网络体系,积极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加强联合办学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训,推动在东盟国家建设更多的孔子学院。推进“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建设,鼓励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开拓东盟等重点演展市场,推进“彩虹之光”艺术拓展计划和“广西文化舟”文化外宣活动。继续做好每年一届的越南、印尼、柬埔寨中国图书展销会,支持新闻出版单位在境外设立办事或出版机构。在东盟国家举办广西电视展播周、合办大型文艺晚会和跨国采访活动等,推进广西广播电视节目在东盟国家落地。与东盟国家开展跨国境传染病监测防治合作,加强在传统医药、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等重要国际赛事,进一步丰富体育援外内容。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走出去”规划引导
成立广西实施“走出去”战略领导小组,由自治区领导任组长,自治区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重点研究制定全区实施“走出去”的总体规划、支持政策、促进措施和专项行动计划,对重大项目进行指导督促,对重大事项进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商务厅。各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深入研究分析本地区优势行业和企业,做好对本市“走出去”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二)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走出去”扶持力度
设立广西促进“走出去”专项资金,对“走出去”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境外市场考察开拓等进行支持。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商务厅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另行制定。各市也要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当地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并用好用足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中国与东盟150亿美元信贷资金等各类国家政策性资金。积极配合落实国家援外政策,争取援外项目及资金,推动企业“走出去”。
(三)提高行政效能,推进“走出去”便利化
各级政府部门对“走出去”企业要加强促进、引导、服务与保障。进一步简化“走出去”人员出国(境)审批手续,并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通关、结汇和出口退税等相关服务。商务、外事、公安、外汇管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税务等管理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实施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具体便利化措施。
(四)拓展合作平台,加强“走出去”市场开拓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国际平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促进活动。积极发挥广西参与的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拓展企业“走出去”空间。积极争取我驻东盟各国使领馆的指导帮助,利用东盟国家相继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等便利条件,为广西企业与东盟市场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渠道。积极申请和推动商务部在南宁设立中国—东盟投资促进中心。推动在越南、印尼、新加坡等国设立广西商品展示中心。各级政府部门要面向东盟、非洲、南美等重点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外投资促进活动。
(五)深化金融服务,加大“走出去”金融支持
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合作,推动企业积极申请和利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基金,拓展融资渠道。各驻桂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专门针对“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种,适当提高授信额度、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利率,在发放优惠贷款、开具保函、提供政策性保险等方面为企业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推进我区企业到海外上市,促进我区企业与海外私募股权资本联合投资,利用国外资本市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六)健全服务体系,优化“走出去”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部委、我驻外使领馆等的联系沟通,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国别法律政策、投资环境、产业导向等信息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在市场准入、多重技术标准、劳务用工等方面遇到的限制或壁垒。支持专业中介机构发展,提高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市场调研、涉外法律等服务水平。加强与中央企业、海外商协会、重要华商侨领等的合作,拓宽渠道,建立广西企业“走出去”的商情信息网络。
(七)完善保障措施,强化“走出去”风险防范
“走出去”企业应在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指导下,做好企业和人员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工作。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项目论证和风险评估,引导并鼓励“走出去”企业积极利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保障经营权益。商务、公安、人力资源、外事等部门要建立外派劳务安全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出境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外派劳务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打击非法中介组织。
(八)培育经营主体,壮大“走出去”企业队伍
引导我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国家和我区发展战略、所在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制定科学的“走出去”发展战略规划,并将经营国际化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加快培育广西投资集团、广西农垦集团、广西柳工机械集团、广西有色金属集团等一批“走出去”龙头企业,鼓励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等“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设计咨询企业发展成为我区“走出去”新增长点。鼓励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走出去”,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联合体。鼓励“走出去”企业不断提高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形成管理技术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九)加强人才培养,保障“走出去”人力资源
加强广西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一支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战略思维、熟悉国际规则和法律法规、精通市场开拓和跨国经营管理、外语熟练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广西国际经贸人才库”,广泛引进留学、海外就业的专业人才。鼓励境外企业聘用所在国专业人才,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加强对全区各级相关部门的政策、业务培训,提高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建设工程承包劳务、农业技术人员、服务业劳务及教师等专业外派劳务培训基地,着力提高广西出境劳务人员素质。
(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走出去”内外影响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政策,提高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营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良好氛围,引导“走出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在境外广泛开展宣传,在东盟国家等广西“走出去”的重点市场,对我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及重大项目进行整体打包宣传,树立形象,扩大影响,促进合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合作 走出去△ 意见
第三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
[莆田市人民政府网站] 2008-08-12 09:48: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莆政综〔2008〕12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全面提升我市十大支柱产业和产品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07]360号)、《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莆委发[2006]22号)和《莆田市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莆政综[2006]158号)精神,结合莆田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发展水平为主攻方向,以加快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坚持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协调的工作方针,建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运行机制,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建立适应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规避各种形式的技术贸易壁垒,使技术标准成为增强我市产业和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到2010年底,在我市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参与制修订若干项国际标准,承担或参与新制修订10项国家或行业标准,20项省地方标准,30项莆田市农业标准规范;申报承担3个以上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或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的工作;新增30项以上企业产品采标;新建3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新建2~3个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标准化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内控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鼓励、支持我市企业和科研机构、社团组织立足于自主创新,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优势产业领域企业联盟标准,抢占技术标准的制高点。引导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并承担国际和国家标准化组织的TC、SC和WG工作以及福建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实现我市企业在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省地方标准中的更多参与权与话语权。
(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推动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自觉瞄准国际市场,及时跟踪和分析同类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大在我市十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的采标力度,以提升我市企业应对和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在新建项目、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时,要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和推动企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职业安全与健康、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实施采标。
(三)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根据省经贸委、省质监局《关于在全省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意见》文件精神,重点抓好福建省三棵树涂料有限公司等8家首批试点企业的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形成集标准研制与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国内一流企业,发挥其对本行业技术标准实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我市技术标准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发展步伐。按照莆田市农业标准化“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标准推广与实施力度。充分发挥莆田市农业标准化信息中心的作用,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培育名牌农产品,积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扩大优质农产品出口。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化工作,培育发展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
(五)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落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奖励措施,在南日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莆田桂圆、莆田枇杷、度尾文旦柚的申报工作。建立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的执法监督管理,确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特色与声誉,促进“莆货”特色农产品持续发展,做强做大。
(六)组织开展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借助国家标准馆福建分馆和台湾标准研究中心的信息资源,依托市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联合市科技情报所、市外经局、莆田国检局技术中心等单位广泛收集国内外各行业标准信息,建立技术标准网络平台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数据库,并充分发挥情报信息资源的作用,组织质监、国检、外经、科技、农业等各部门专家和出口企业专家,加强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壁垒和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健全破解国外技术性壁垒的联合应对机制和研究预警机制,增强我市出口企业破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七)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做好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抓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标准化工作。通过试点参与制定一批适合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
(八)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根据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选择旅游、展会管理、社区(园区)服务、物流管理、餐饮等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品位,为建设服务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九)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标准化中介服务组织,发挥标准化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标准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国际、国家和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活动,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重视熟悉国际标准规则、业务能力强、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部门、行业协会和检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步建立我市标准化专家信息库,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技术标准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联合推动机制,建立质监、科技、发改、财政、经贸、外经、国检、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环保、旅游等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组织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设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质监局召集,科技、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参与的莆田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以推动本辖区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实施。
(二)加强分工协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市的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技术标准战略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并会同国检、外经部门做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组织牵头工作;发改、财政、科技部门要落实技术标准战略的发展规划、资金支持和奖励措施;经贸、外经、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环保、旅游等部门要做好本行业的技术标准战略的组织实施工作;各行业协会、科研、检测等中介组织要通过讲座、培训、合作和提供技术咨询等方式积极指导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三)加大政府扶持和奖励力度。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大引导、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促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1、资金扶持和奖励方面
(1)凡是企事业单位作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项目主要起草单位(指排列前2位)的,每完成一项,分别给予补助经费3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排列第1位时按全额补助,排列第2位时按60%补助)。凡是企事业单位作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修订项目主要起草单位(指排列前2位)的,每完成一项,分别给予补助经费15万元、10万元、5万元、2.5万元(排列第1位时按全额补助,排列第2位时按60%补助)。
(2)每承担一项国家级以上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给予20万元的补助经费。每承担一项省级标准化科研项目并取得成果的,给予10万元的补助经费。
(3)对取得某个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承担单位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经费30万元。对取得某个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WG)秘书处承担单位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经费20万元。对承担福建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经费10万元。
(4)对技术标准网络平台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及标准化建设的推动工作予以补助,每年给予20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
每年年初,由质监等部门组织对上年获得补助(或奖励)单位、补助(或奖励)金额进行审核,并由市质监局汇总后,报市政府审定。市质监局根据审定结果向市财政申请经费预算,市财政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经人大批准后拨付。
2、政策支持方面
(1)支持企业积极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将人才、专利、技术标准战略融入企业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全过程。具有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或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项目和产品以及技术贸易壁垒等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科技计划的立项、验收评审、成果奖励工作时,优先予以支持。对标准化研究项目中取得重大成果的可参与莆田市科技进步奖评审,并优先推荐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评审。
(2)支持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参与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符合使用要求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对开展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试点企业,在认定和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
(3)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福建省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
(4)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标准化审查,优先选择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或项目。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应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适时表彰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先进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结合“世界标准日”、“科普、科技周”等重大宣传活动,组织以技术标准战略为主题的宣传,着力增强全社会对技术标准战略知识的了解,提高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二○○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实施
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实施.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摘 要: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面临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新华书店作为我国图书发行的龙头部门,面临着市场定位不准、网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佳、资金短缺、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阐述了新华书店发展连锁经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新华书店由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无形资产;联盟战略
引言:
随着国际统一市场的不断形成,商业国际与经营规模化成了世界零售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图书发行业目前正面临着外资强势抢滩与市场细化,买方市场萎缩的双重挑战、而连锁经营正是在这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低成本、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商业运作手段之一。国外图书连锁经营己经成功运作并获得极大成功,欧美国家连锁书店占据了图书零售业重要地位,美国四大连锁书店巴诺、鲍德斯、百万、皇冠的零售额占美国全年图书零售额50%、英国70%的图书零售市场控制在25家连锁店中、日本几乎没有独立的经营书店,几乎所有书店在某种形式的连锁状态下经营、实际上我国在加入WTO之前整个出版发行行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己经在全国各省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有的连锁经营己具相当规模,如上海图书城、深圳书城、北方书城等,有的正在筹备之中。[1]
1.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紧迫性和必要性 1.1紧迫性
2001年以来,我国书业的最大动作莫过于连锁经营了。上自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下至各省市新华书店,乃至民营书店都在关注或忙于开展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商业形态,连锁经营确实值得推广。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导模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已用连锁的方式创造了商业奇迹,美国的巴诺连锁书店、英国的W.H.史密斯连锁书店、加拿大的查普特斯连锁书店、日本的纪伊国屋连锁书店等也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代表新兴商业形态的连锁经营,最主要的特征是实行统一商业标志、统一经营理念、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和统一配送等,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网络销售能力和低成本规模扩张能力。连锁经营适应了便利化、个性化的现代消费趋势,能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在我国出版物发行业必须加快进连锁经营的引入和推进,尽快改变书业流通领域分散、低效的格局,才能适应国际出版发行业的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1.2必要性
根据加入世贸总协议,中国将在2001年放开图书零售市场,2003年,放开图书批发业务。它会给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业带来什么?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到各地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以及出版发行业的老总们都一致认为,这将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次前所未有、且十分严酷的挑战。他们大多例举了令中国出版发行界大跌眼镜的德国贝塔斯曼读书俱乐部。两年前这家国际超级书店驻进上海时,尽管国家对其有很多限制,但它们的固定会员到今已发展到150万人,再加上以前参加过的会员,少算也有300万人。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业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的收入就高出我们一倍多。他们说像德国贝塔斯曼这样的国际超级书店集团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家,就会凭借着他们强大的资金、超大的规模迅速占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很大一块份额。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於良进一步分析说,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出版发行业从规模经营的综合实力、出版发行的市场运作以及出版发行业的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西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在策划、制作、营销、合同、会计、统计、审计、法制、管理等多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健全的市场游戏规则,而我国出版业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下解脱出来。[2]为了迎接WTO给中国出版发行业带来国际冲击,新华书店只有实行连锁经营,在规模上做大,在服务上做好,在成本上做低,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2.传统经营向连锁经营衔接的若干问题 2.1 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主于有国家政策扶持,始终把自己强调为。文化企业,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企业”的本质,远离了市场,对市场经济缺乏驾驭能力、随着图书发I体制改革的深入,从最初集体个体书店对图书市场的蚕食,到后来邮政部门、出版部门、教育部门等权力部门对图书发行的介入,以及盗版、买卖书号等,这种不健康的图书发行局面,使非怯书商和违规违纪单位大发不义之财,而遵纪守法的新华书店受到冲击,失去了一些市场、从新华书店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一直以教材、教辅发行为主,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经营结构失衡,经营机制僵化,形成了经营惰性、特别是县级新华书店由于受到资金、信息、市场、经营风险等限制,图书品种备货过少,促销不力,丧失了商机、新华书店要从目前图书经营困境中走出来,实现图书连锁经营是图书发行行业从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有效途径、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必须解决新华书店现行体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对新华书店进厅改造,通过股份制形式,组建全国或区域性的连锁经营总部,并在大中城市率先实现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向中小城市辐射,最终构建以新华书店为主体的图书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优化图书市场秩序,使非法出版物(包括盗版书)没有流通空间,把图书连锁经营做大做强,扩大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
2.2 管理制度
新华书店实行连锁经营后,以前的一些管理方法己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
须按照国际化管理来运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一般图书销售是个精细的管理工作,从图书市场的调研、预测到出版信息的掌握,从货源的组织到对读者的宣传;从图书的陈列销售到库存图书的保管与情理;从图书的售后服务到信息反馈;可以说图书整个销售流程是环环相扣的,不论哪个环节上出现管理上的疏漏,都会造成整个销售流程的中断、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是国际广泛采用,最具权威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它有着非常强的功能接口,可以解决图书连锁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它既可以解决以前管理政出多家,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不能有效接口问题,还可以通过目标的提出组织实施检查、考核,纠正不合规范因素;预防、改进、制定新目标这样一个“闭环”每年不断有明确的目标提出,并且有措施跟上,抓落实,抓提高,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可以使管理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2.3计算机网络平台
对规范化的图书连锁经营来说,计算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图书连锁经营的“神经中枢”,它既是商品经营的管理平台,又是销售信息的传输管道、以前,新华书店只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收款平台来使用,没有发挥其管现、进货、指导销售的功能、在业务管理上始终是一种粗放型的码洋管理,书店进了多少书,卖了多少书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数字,无法对某一品种进厅跟踪管理,而一些与图书销售密切有关的信息,如出版动态。读者需求、图书市场预测等,没有一套科学的技术手段进厅监控、从目前各大集团计算机网络运行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管现总体是多系统并存、多无化发展,所开发的软件都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使用的软件系统只解决了零售环节的问题,而采购、配送环节依然问题百出,还没有一套软件系统能解决整个图书销售流程各环节的问题、现在各省自己花钱开发的软件从使用情况来看各有利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统一的软件管理系统,那么跨地区连锁经营必将问题百出、如果图书发行行业通过行会组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开发统一 的行业软件系统,那么,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加快新华书店图书连锁经营进程,冲破计算机网络系统“各自为政”的束缚。
2.4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问题一直是图书经营中的薄弱环节、而实行图书连锁经营,如果没有强大的
物流配送作支持,则连锁经营只是纸上谈兵、可以说连锁经营的首要核心就是要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达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的规模化优势、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以最佳服务、最低成本,提供最高质量服务、我国图书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有些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可以借鉴沃尔玛公司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沃尔玛物流配送中心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采用了“无缝点对点”的物流配送系统。“无缝”是指整个供应链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链接,能够为商店和顾客提供最迅速的服务、在物流配送过程中,要 尽可能降低成本,成本的降低就可以让利与消费者,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沃尔玛物流配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经营策略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2.5人才问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管理要人来实施,企业的财富要人来创造、新华书店实现图书连锁经营后,不仅缺乏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缺乏大量的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精通图书营销。图书宣传,熟悉物流配送等专门人才、目前新华书店系统有职工14余万人,平均每个售书点有职工77人,而国内集体、个体书店为28人,国外书店平均不足5人、新华书店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厅减员增效,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富余人员分流到其他一些新兴的、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如物流配送领域等、另一方面,新华书店从业人员与国外书店人员的素质比较来看,不论是知识结构、文化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提高职工素质,目前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实行岗前培训,或脱产培养,员工取得了从业结业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我们不仅要引进熟悉世贸规则、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要注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图书连锁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3.新的行业发展战略 3.1供应链一体化战略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零售业之间、批发业之间、制造商之间进行着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之间有着利害关系的市场主体,也进行着残酷竞争,彼此以对方为对手。但现在需要其相互之间及其内部竞争对手之间协同竞争,因为,消费者需要的是速度、效率、灵活性、准确性、高品质、合理的价格等的有效组合,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因此竞争与对抗应在供应链的基础上进行,应在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之间,贯穿供应链网络,进行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这就要求零售商及上游企业打破传统经营理念,再造商业竞争体系。新华书店的连锁经营要按供应链一体化战略进行规划。由于连锁经营本身需要有一流的信息支撑系统和配送系统,而且连锁公司组织化程度、谈判与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高,因而有条件和实力实现以新华书店连锁公司为中心或主体地位的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新华书店供应链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还必须做好以下重要抉择:用何种方式同上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何时利用供应链网络。
3.2注重无形资产战略
过去零售企业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有形资产的销售力,但现在更应注重无形资产的打造能力,尤其是要特别关注以下无形资产: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品牌价值含量、商誉、人力资源拥有量与整合水平。新华书店的品牌价值含量比较高,也有良好的商誉,但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适合产业扩张与经营的人力资源有多少?实事求是地讲,这两项是新华书店的薄弱环节。在推行连锁经营的过程当中,若能培育社会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能广纳社会英才并提高人力资源整合水平,则新华书店连锁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会更高,其品牌价值将倍增。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关键点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好新华书店连锁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3.3联盟战略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指的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进行的合作。从实践来看,这些合作往往发生在竞争对手之间,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形式是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大公司共同组建一个独立于母公司之外的新公司,从而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新的竞争中打击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实行战略联盟,有利于避免在高度激烈的竞争中同规模巨大的竞争对手直接较量,从而出现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可以迅速获得击败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与力量,成为价值链条中关键环节的领导者;可以获得公司迅速扩张所需的资金,减少独立投资的风险;可以快速地进入一个新兴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4]在建立战略联盟的过程当中,新华书店可以主动出击。首先,提高整体战略管理水平,从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全局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角度来考虑和制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并从战略需要出发,主动而又积极地选择战略联盟对象。其次,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提高自己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让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愿意与自己实现战略联盟,要能做到这一点,新华书店关键是要控制产业链条中“产”和“销”两个关键环节,并提高自己在制度、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我国加入WTO之后,图书零售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国外图书连锁经营的挑战、而我国图书市场实现连锁经营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是对连锁经营客观复杂性认识不足、出版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在实现连锁经营的认识方面存在简单化的倾向、传统经营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新华书店实施连锁经营的巨大障碍、在图书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怯,不断解决新问题,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五篇: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战略实施
附件
无水炮泥/炮泥合同主要条款
一、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投标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无水炮泥: SiO2<20%, Al2O3:28-35%,C>35%,SiC>10%体密>1.6g/cm3, 灼减<25%,1250℃×2h后常温耐压强度3.5Mpa,重烧线变+0.1%,荷重软化温度>1350℃,塑性值(50℃), 0.3MPa。炮泥: SiO2:30-38%, Al2O3:20-25%,C>28%,SiC>8%,体密>1.56g/cm3, 灼减<40%,重烧线变+0.1%,1250℃×2h后常温耐压强度1.5Mpa,荷重软化温度:1350℃,外加水12-16%。
二、交货地点及运输方式:汽运。汽车运输至招标方厂区内指定地点,运输费用由投标方承担,招标方负责卸车。
三、损耗:实物一律不计损耗。
四、包装标准:无水炮泥300mm×300mm塑料袋包装,炮泥40±1Kg/袋。无水炮泥、炮泥外套内塑外编双层包装或烫膜编织袋,包装上注明厂名、物资名称、重量、生产日期。包装费用由投标人承担,包装重量不计,包装物不回收。
五、验收方法:数量以招标方计量为准,质量以招标方检验为准。投标方随货附质保书,复验有异议时以招标方为准。
六、价格:价格为含税包到价,一票增值税发票结算,税率17%。无水炮泥要求:1.高炉每班六炉铁不出现潮铁口,出现一次潮铁口扣款30元。2.断铁口次数少于3炉次/天,每超一次扣款20元;铁口能稳定在1600mm(0#炉)、1300mm(1#、2#、3#炉)以上,铁口深度不能连续两炉/天以上低于上述标准,每超一次扣款30元。
3.抗渣、铁冲刷和侵蚀能力高,出铁流稳定,有利于高炉炉况的稳定,因炮泥原因连续单炉亏铁不超过3炉,每超一炉扣款20元。4.不能出现连续两次铁口难开,从而减少炉前钻杆和氧气的消耗,多一次扣款10元。5.无水炮泥消耗低于1.0 Kg/tFe,消耗每高0.1kg/t铁价格降低200元/吨。
七、结算方式:货到验收无误,投标方提供合格发票后,两个月内以承兑汇票方式付款。结算凭炼铁厂使用报告。
八、违约责任:
1、投标方应保质保量按时供货。逾期交货的,招标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没收合同履约保证金。
2、质量不合格,招标方有权作退货处理,费用投标方自理,因质量问题给招标方造成损失的,投标方应赔偿招标方直接损失,同时没收合同履约保证金。
九、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依法向招标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十、其它约定事项:
1、所有送货车辆驶入招标方厂区须严格遵守招标方《送货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2、本合同有效期限2010年6月26日—2010年12月25日。投标方送货时间及数量以招标方通知为准,合同数量招标方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增减。
3、本合同履行完毕投标方未发生违约情形招标方无息返还合同履约保证金。
4、投标方需诚信经营,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招标方将追偿当批货值3—5倍经济补偿。
十一、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招标方检修、限产、停产等情况需要调整供货数量、业务范围、结算费用、合同有限期等合同事项时,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招
标方有权暂时中止合同或单方解除合同。
投标方:招标方: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签字:签字:
签订时间:2010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