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15:5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建立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防病治病,减轻费用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我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坚持属地发展,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创新,稳步推进。——坚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为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奠定基础。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市力争在2至3年内取得明显进展,其他设区的市及有条件的县级市也要加快发展。

二、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全程服务、契约式服务等多种形式,广覆盖、低成本地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逐步建立家庭保健医师制度,拓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五)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地要制订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政府原则上按照3至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较大的,可设置适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人口为1万左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也可以相对独立,服务站接受服务中心的业务、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实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卫生资源不足的城市,应加以补充和完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二、三级医疗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多元化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格局。

(六)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在城市新区建设或旧城改造中,对符合设置规划,应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的标准预留业务用房。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由政府购置供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城市建成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或达不到标准的,政府应购置或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或按照建筑面积标准和当地房租平均水平给予房租补助。

(七)加强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科学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医学教育资源,建立自治区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和实习基地,组织在职医务人员或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全科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高等医学院校要调整医学教育资源和学科设置,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输送合格的全科医师和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或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医院、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机构要为全科医师、护士进修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采取对口支援、“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组织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服务,并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强卫生人力资源调控,按照国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科学合理地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得安排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报酬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系统。依托现有卫生系统信息平台,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实现家庭、社区、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管理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开展调查研究,建立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贫困家庭名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支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入户调查等工作。

三、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九)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法人或法人代表资格执业登记,实行独立核算,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和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新进人员要实行公开招聘。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其从业人员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各地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服务人口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财政补助。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财政补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由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招标配送,逐步实现药品销售零差价,减轻居民药费负担。

(十)建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分工协作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部分公共卫生职能,调整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社区首诊制试点工作,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联合与合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二、三级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网底作用。

(十一)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必要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卫生服务的需求。

(十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准入的条件和标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绩效考核办法,优胜劣汰,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的社会监督作用,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强化行业自律行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要研究制定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加快地方性卫生立法工作进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努力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十三)制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各地要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组织制订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市辖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十四)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医疗卫生设备,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前,由城区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安排。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从2007年起,自治区财政按照一定,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给予补助。

(十五)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适当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病人自负比例(或报销比例)和收费标准,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五、切实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责任在政府。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政策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任务。自治区成立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发展社区卫生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对各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检查指导。

(十七)明确部门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制订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价格部门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建立健全财会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监督。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加快全科医师、护士的培养。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工作内容和检查标准。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并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管理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制订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起付标准,将家庭病床及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并列入医疗保险费用结算范围。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对城市新建和改、扩建居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及药具发放的指导和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

——残疾人联合会负责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落实社区康复相关政策措施。

(十八)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引导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民主评议,及时收集、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桂政发〔2011〕1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经营网络改造,网络优势日益凸显,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供销合作社正在成为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不断体现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促进我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新的贡献。当前,我区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和服务等独特优势,对于活跃农村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重视和支持供销合作事业,加大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力度,务求在“加快”上见功夫,在“改革”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我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合作制为原则,以深化改革为手段,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做大做强为核心,以流通网络为支撑,以富农强社为目标,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全面实现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将我区供销合作社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和优质安全商品供应的保障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开创我区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

(二)我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1.到“十二五”期末,全系统综合经营总额超过1000亿元,消费品零售额占农村市场份额的20%以上。“十二五”期间,售给农民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占全区份额保持在70%以上,农副产品购进年均增长10%以上。

2.到“十二五”期末,打造各类连锁经营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建成直营店、连锁超市、便利店、农家店等15000家以上,基本实现市县有连锁配送中心、乡镇有超市(配送中心)、行政村有便民店。

3.“十二五”期间,以各种方式帮助农民实现的收入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每个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2个以上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总数占全区总数三分之一以上。全系统经营效益大幅度增长。

三、依托供销合作社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要着眼于建设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和方便、安全、实惠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大力构建以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为主的五大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加速形成以自治区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龙头、市县供销合作社企业为中心、乡镇供销社企业为骨干、村屯农家店为终端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

(一)完善网络发展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规划,合理布局,抓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要着重抓好上控上游资源,中抓统一配送,下联农资放心店,规范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专用肥料供应。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要重点抓好集中采购,连锁配送,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提高农村商品覆盖面和配送率,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支持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发挥“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家电、图书、药品、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业务。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要重点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培育经营区域性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推动大型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对接,培育品牌产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要规范社区和乡村回收网点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维护社会治安和城乡环境卫生。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建设要发挥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优势,突出抓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统一采购,安全存储,安全配送和安全经营,打造贯通城乡、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安全网络。经过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城乡互动、双向流通、方便快捷、安全放心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二)狠抓支撑项目建设

要突出抓好骨干项目,加快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质量。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统一采购的跨区域大中型龙头企业、配送中心以及仓储、电子商务,创建区域性的农资物流园区,扩大专用肥生产基地等项目。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市县配送中心、乡镇超市、电子商务等项目。农副产品购销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仓储运输、冷链物流、检疫检测和信息服务等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区域性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等项目。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符合安全要求的仓库、配送中心、零售点等项目。“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网络骨干项目。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商务、扶贫、工商、安全生产监管、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项目立项、资金扶持、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资产权属明确、整合资金到位、当地人民政府支持力度大的项目,优先给予扶持。

(三)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全面推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以品牌、商标、信誉、货源和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优势实行连锁经营,营造货真价实、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城乡消费环境。全面推行网络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从上到下配置相应的信息化硬件设备、安装相应的商品管理软件,实现农家店的销售与订单,配送中心的配送与采购,承办企业的采购供应、销售库存、货源调配、财务管理、信息传递、服务质量等作业信息的交换与处理,提高企业、配送中心和农家店的现代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形成畅通、高效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为农民提供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外出务工、农业生产技术等综合信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终端店、电子商务、配送车辆实行一店多用、一网多用、一车多用。全面推行规范经营责任制,严格进货渠道,建立质量追溯制度,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为农民提供安全放心商品。

四、做大做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重要依托,是供销合作事业的重要支柱。要抓住机遇,以资本、资源、市场为纽带联合发展,互利共赢,不断创新社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社有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设,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社有企业。

(一)实施联合发展战略

采取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推动供销合作社企业的联合与合作,扶持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带动力强的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群。调整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组建经营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等联合企业。发挥供销合作社资源优势,按自主自愿原则,组建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烟花爆竹联合企业,加强管理,走集约化模式,确保安全经营。鼓励和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组建跨区域或服务全区的为农服务企业集团。加大开放办社步伐,盘活社有土地资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与国内外各类企业的联合与合作,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实现互利多赢共同发展。在对优势主营业务和主导产业领域核心控制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农民进入社有企业持股、控股经营,逐步扩大社会资本比重,不断壮大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增强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功能。

(二)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要加快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体制创新步伐,继续推进与完善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转换社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薪酬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社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为农服务的骨干龙头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地位。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完善企业财务、投资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社有资产监管水平。鼓励并培育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大型农贸市场的优势,促进农产品流通。积极利用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密切产销衔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亚热带水果、茶叶、蔬菜、八角、玉桂、罗汉果、银杏等广西特色产品传统优势领域,加大品牌整合培育力度,加快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开发,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引导社有企业与农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关系,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把更多的利润返还给农民。依托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要引导农民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支持社有企业参与地方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加大对供销合作社从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建设

基层供销合作社是植根农村,直接服务“三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组织基础和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强化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一)加强乡镇供销社建设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快乡镇供销社改造重组步伐。坚持开放办社,分类改造,促进乡镇供销社多种形式发展。净资产较多、经营稳定的乡镇供销社,可兼并、托管或租赁周边小社、弱社,建立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的区域性中心社。对净资产较少、经济实力不强的乡镇供销社,要在明晰社有资产权属的基础上,吸收农村经济能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出资,进行改造重组。对债务过重、扭亏无望的乡镇供销社,可以实行关停歇业或依法破产。对乡镇供销社已经歇业破产的地方,县级联合社要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积极创建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乡镇供销社为依托,发挥网络、信息、人才、市场等优势,大力实施“乡镇七个一服务计划”,即: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资连锁配送站,一个农副产品批发或农贸交易市场,一个具有规模的日用消费品超市,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一个集娱乐、餐饮、医疗、健身、文化、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所“庄稼医院”,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强化农村综合服务功能

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原则,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废旧物资经营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利用、农产品进城、测土配方施肥用药及乡村旅游、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便民连锁进万村”活动。把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与推广“农事村办”结合起来,将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纳入城镇化建设和文明村建设规划,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改革、农业、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在相应服务内容建设上给予支持。

(三)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

利用供销合作社人才、网络、设施等条件,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项目,帮助农户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各级财政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六、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和支持

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事关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加大支持力度,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用

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承担研究制定全区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任务,代表全区供销合作社参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有关活动。各级联合社对下级社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等职责;规划、组织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组织、指导、扶持、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服务平台;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的任务,按照授权组织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废旧物资和农副产品等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储备,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和烟花爆竹经营主渠道作用,营造方便、安全、实惠的消费环境;行使本级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加强社有企业管理,监督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主管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团体的业务;承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供销合作社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用,并根据实际需要,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建立加快全区农村流通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二)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投入,落实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配套专项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积极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淡季储备和救灾储备任务。根据“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储备所需的贴息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供销合作社处置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或进行企业改制上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基金预算予以安排,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自治区留存部分外,其余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供销合作社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改变土地用途,兴办各类集贸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仓库及相应商住建设项目,符合城镇化、旧房改造有关规定的,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供销合作社相关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三)维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各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含联合社机关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土地资产是加快我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条件,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精神,对供销合作社长期使用但权属资料不全的用地,本着尊重历史事实、注重现实的原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依法确定供销合作社的土地使用权。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供销合作社要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2011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土地登记收费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城镇规划需要对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房屋拆迁,应依照有关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为了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对国家重点项目和城镇规划占用供销合作社场地的,应就近划给同等效益位置的土地,先建后拆,“建一拆一”。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处置资产,必须报同级社理事会批准。基层社处置资产,必须报县级联合社理事会批准。基层社撤销、解散、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级联合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及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本级供销合作社或联合社理事会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并组建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任何单位不得划拨。

(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对2003年自治区财政厅等8个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各地人民政府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在2013年以前全部给予解决。有关金融机构要按国发〔2009〕40号文件的要求,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为壮大供销合作社事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社员股金再贷款被抵押的供销合作社资产进行盘活开发,由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办法。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改革改制时安置职工成本不足的,可申请财政补助,按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安置标准给予补偿。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2号)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切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联合社机关,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管理办法。对已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联合社没有入编人员及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五)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各市、县(市、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选好配齐领导班子,加强监事会监督机制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选派熟悉农村经济工作、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和善协调、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干部充实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市、县(市、区)联合社作为上一级联合社成员,其理事会、监事会主要领导的选举、调动要征求上级联合社的意见,并保持其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领导干部经批准可以在供销合作社出资企业和主管社团兼职,但不领取薪酬。大力实施人才兴社战略,支持办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院校,确保实现职业教育攻坚目标任务。继续加大各级供销合作社干部、社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推动合作经济理论研究,积极推进合作社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供销合作社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切实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实行县级以上联合社综合业绩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二月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合作社 改革 意见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61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0月12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马 飚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三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城市医疗卫生、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资源,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配置标准,合理安排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第四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城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第六条 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以资金、物资、技术等形式捐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鼓励离退休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第二章 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应当统一规划,原则上按照3至10万居民或者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 2 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政府举办为主。

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规划,由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市规划行政部门拟定,纳入本市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城乡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符合设置规划,并且具备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按照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办理执业许可。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命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外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

第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登记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还可以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其他诊疗科目原则上不登记。

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其他诊疗科目原则上不登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设观察病床和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设观察病床。

第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不得超诊疗科目、执业范围从事诊疗活动,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科目设置配备相应的执业医师、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由本级人民政府按照自治区的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核定编制内提出聘用人选,报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城市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对编制控制数内实行分类考核,并按照考核结果落实绩效工资。

第三章 服务功能与职责

第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本服务区域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对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提供服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城市居民健康档案;

(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

(三)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保健;

(四)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咨询指导;

(六)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第十五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做好本服务区域内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药品不良反应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登记、报告工作,并及时采取措施,协助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大、蔓延。

第十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本服务区域内的基本医疗服务职能,提供下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治疗经诊断明确的慢性病;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转诊服务;

(五)康复医疗(含残疾人康复)服务;

(六)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其他基本医疗服务。

第十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供与基本 5 医疗、公共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中医药服务。

第十八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城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增强服务能力、实行基本医疗优惠项目、提高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等综合措施,便利城市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逐步推行社区基本医疗首诊制度。

第十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及时转到等级医院诊治;医院应当将确诊需要进行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的病人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应当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双向转诊规范,指定专门科室或者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处理规范。

第二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主动上门为城市居民提供家庭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城市居民居住区域划分责任片区,确定责任医生和护士,建立医务人员和城市居民之间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

第二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当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自治区增补的基本药物。

第二十二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公开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

第二十三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规范药房,完善药品质量管理制 度,禁止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的药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器械的购置、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按照规定统计、报告医疗卫生信息,确保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城市居民健康档案,不得泄露城市居民的隐私。

第四章 保障措施与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保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城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编制控制数内在聘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自治区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十六条 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城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城市新区建设按照设置规划应当定点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并由政府购置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城市建成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或者达不到标准的,政府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置业务用房或者在现有公有住房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或者按照建筑面积标准和当地房租水平给予房租补助。

第二十七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医学教育、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制度,组织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服务。

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培训、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第二十八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并通过与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协议等方式加强管理。

建立参加医疗保险人员门诊费用统筹支付和医疗保险费预付制度,提高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评审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挪用、截留或者私分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产。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擅自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称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不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自治区增补的基本药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泄露城市居民隐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对泄露隐私的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整改。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作出相关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12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主题词:卫生 法制 社区△ 办法 令

第四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6〕25号)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发〔2006〕25号 【发布日期】2006-08-28 【生效日期】2006-08-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6〕2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注重防治结合。

5.坚持以区级和设区的市级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稳妥推进。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省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晋中等6市力争在2008年底前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服务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拓展家庭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延伸性服务。

(五)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政府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超过3万或服务半径过大的地区应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一般以0.5-1.0万人为宜。10万人口以上的街道办事处可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具体办法由省卫生厅会同省人事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制定。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按照规划予以新建。市辖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努力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各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行政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地域环境和社区类型等因素,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设置规模与数量,经同级政府批准,报省卫生厅备案。

从2007年起,每年按照制定的发展规划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任务。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应统筹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房屋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挪作他用。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应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房屋设施或达不到标准的,政府应负责购置或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未得到解决以前按照机构建筑面积标准和当地平均房租水平给予房租补助。

(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一般在150平方米左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专门的工作用房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工作。社区卫生人员编制核定工作由省编制部门根据中央编办有关规定统一制定编制标准,核编工作应在2007年完成。设备配备标准由省卫生厅另行制定。

(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应设置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专业,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培训计划,对已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新进入的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逐步开展规范化培训。

各级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并有计划的安排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享受相应待遇。人事与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聘用办法,将岗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作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优先聘用经过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到2010年初步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公共卫生、中医药、护理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合理,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八)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医院合理分工的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逐步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宣传教育、药具发放、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省卫生厅负责制订完善城市公立大中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公立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和组织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新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的人员在聘任副主任医师职务前应当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三个月。政府举办的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定点协作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免费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到定点协作单位进修学习。

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将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到大中型医院,各医院康复期的住院病人要及时转诊到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社区首诊制,基本医疗服务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九)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岗定编、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改革社区卫生从业人员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任务目标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社区卫生从业人员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考核,及时向社会发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

(十一)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设施齐备、人员配备合理、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各级政府从2007年起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进行补助。

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要根据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以及市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地财政经济状况,分别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不低于3元和2元的标准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按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元/人,省财政补助2元/人),并统筹考虑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情况给予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经费应随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中央和省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政府在安排相关经费补助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

关于政府补助原则、政府补助的内容和方式、政府补助及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的管理和监督等,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执行,并由省、市、区(市)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和卫生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要求,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贯彻措施和办法,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十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家庭病床建床标准及管理规范,制定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参保人员发生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符合出入院标准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支付。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比例要低于大中型医院,具体起付标准及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制定方便快捷、管理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采取多种方式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参保人员在统筹地区定点大中型医院与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住院的,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个人只负担一次。

(十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和价格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价格应执行《山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适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于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采取按病种等方式收费。在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需求的同时,对于一些个性化服务,允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照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具体的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局会同省卫生厅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国家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禁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

(十五)落实有关部门职责,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必要的改扩建或新建给予支持。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在评选示范社区、星级社区等活动时,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作为评选条件之一;在表彰模范街道、居委会时,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考核条件,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并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支持卫生部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制度,并认真监督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规划和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有关标准,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竣工验收和备案。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服务人员岗位津贴,配备涉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有关器械、药具。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物价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

残联负责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培养社区康复人员,建立社区康复训练绩效评价与奖励机制,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十六)切实重视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各市、区(市)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导检查,落实工作任务。

(十七)努力营造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环境条件。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是近几年城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社区卫生事业,造福人民群众。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对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风尚。要加强社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6〕46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发〔2006〕46号 【发布日期】2006-12-21 【生效日期】2006-12-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黔府发〔2006〕46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与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三)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省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贵阳市要力争在2007年底前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非营利性卫生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向医院模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连续服务为主,掌握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健康干预,大力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开展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五)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贵阳、遵义、六盘水和安顺市等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要制订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市、区原则上按3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镇)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还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各市、区人民政府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分工协作关系。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所辖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的职能进行调整,将原由地段医疗机构承担的预防保健等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职能和任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由相应专业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意见,省编制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二是要加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全科医学与社区护士的转岗培训,以满足现有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三是要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士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培养全科医学生;四是要建立我省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输送合格的全科医师,建设我省高素质的全科医师人才队伍;五是卫生和人事部门要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聘用办法,鼓励医学生和符合条件的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六是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计划的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鼓励退休医务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以市、区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审批。街道办事处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切实做好组织、服务和协调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中心派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非中心派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业务上接受中心的统一管理。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各市、区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地方政府要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服务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尚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财政补助,并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鼓励省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九)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审批,依法严格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限期整改不达标的予以撤消,保证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确保医药安全。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监管体系。

(十)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适宜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应用。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十一)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作用。要将爱国卫生工作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在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明确人员负责爱国卫生工作,承担其所在街道的爱国卫生工作。

三、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保障措施

(十二)制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省人民政府把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逐步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各市(州、地)、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也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充分利用辖区内卫生资源,抓紧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对规划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院进行具体的转型或改制。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要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市辖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十三)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西部地区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4元给予补助。各地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市(州、地)、市(区)根据本级情况为辖区服务人口提供专项补助,主要用于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各市、区人民政府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房屋和医疗卫生设备等设施,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和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离退休人员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前,由地方政府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安排。各级财政根据财力状况和实际需要,认真安排好医疗救助资金,对城市低收入对象给予救助。

(十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援和指导。建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及爱卫会(办)等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关系与协调监督作用。采取“走下去、接上来”双向结合的办法,抽派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修学习。建立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聘任中级和副高专业技术职称前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机构服务的制度,在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卫生机构服务工作满一年且工作出色的(时间可合并计算)优先聘任。正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应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工作。

(十五)扩大城镇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基本用药、诊疗和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努力缓解城市低保对象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在贵阳市和市(州、地)所在地城市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

(十六)落实有关部门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省卫生厅要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239号)、《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卫妇社发〔2006〕240号)、《关于印发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卫医发〔2006〕244号)和《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6〕36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全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加强行业监督,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制订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关政策措施,服务社区居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省发展改革委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省财政厅要根据财政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精神,制订我省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及监督管理办法。

――省劳动保障厅要结合劳动保障部下发的《关于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劳社部发〔2006〕23号)精神,制订促进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开展社区首诊试点。

――省民政厅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全省社区建设规划,指导各地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对低收入对象和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实施医疗救助,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省人事厅要根据国家人事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6〕69号)精神,制订完善我省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

――省编委办要根据中央编委办《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06〕96号)精神,制订我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及政策。

――省教育厅负责指导和督促相关医学院校加强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建设(规划)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宣传教育、避孕药具发放、人员培训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省物价局要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1305号)精神,制订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督促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将依法进行查处。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四、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

(十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责任在市、区政府。省人民政府已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并将把发展社区卫生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由政府(行署)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加强督查指导,落实任务,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十八)营造有利于社区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对在社区卫生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社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配套法规和规章,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税务、工商、卫生、城管等相关管理部门要大力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严禁以各种借口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乱收费和乱摊派费用。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