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强市”建设步伐
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强市”建设步伐摘要: 十八大报告首提“海洋强国”,湛江应该把握好这次机湛江师范学院 2012物理学1班 黄春茂 2012984119 遇,加强美丽海洋战略布局、海洋生态文明跨越发展、海洋科技资源创新驱动、现代渔业建设新步伐、保护中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的战略开发,建设富有湛江特色的海洋强市。
关键词:湛江;海洋;战略;发展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三面临海,全市海岸线总长1243.7公里(省政府批复的大陆岸线),占全省的30.2%。作为广东最具潜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城市,湛江要围绕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这一核心,推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港口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支柱产业,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把湛江建设成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强市。
一、美丽海洋战略布局
美丽海洋战略布局的内涵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洋强国、美丽湛江战略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和海洋管控“五位一体”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突出各海湾特色,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将雷州乌石、企水、遂溪江洪、草潭、徐闻海安、新寮、廉江安铺、吴川吴阳、王村港,市区硇洲、东海等地全面纳
入,同时以湛江经济开发区为突破口,连霞山区、赤坎区一同纳入湛江海洋强市的发展框架,统筹规划建设,以期实现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创新强劲引领、海洋文化繁荣丰富、海洋管控和美、平安海洋、和谐海洋的战略目标。
二、海洋经济增加值不断攀升
环看今日的湛江海域,碧波潮涌,欣欣向荣。在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我市一批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重大示范项目、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等陆续上马。全市海域港口、旅游、生态的主体功能所占比重连年增加,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步提升。再进一步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制药、游艇邮轮、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从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去年湛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1237.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491.2亿元,水产品出口总量10.1万吨,出口创汇6.34亿美元,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主要渔业经济指标多年居全省首位。
三、海洋生态文明跨越发展
在海洋生态治理和维护方面,湛江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海域内实行全面退养,以沙滩、红树林及基岩等岸线为特色,以沙滩修复及湿地重构为重点,实施美丽海岸工程。湛江市积极在海洋环境监管、污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等方面落实工作。伴随着赤坎江综合整治工程的深入,位于下游河海交汇处的滨湖公
园,作为自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凸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滨水游憩空间,并延伸了湛江湾西海岸的园林景观。湛江市历时半年多、耗资3亿元完成了湛江港湾整治,改善了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金沙湾、渔港公园浴场海滩修复整治工程,还海于民、还岸于民。桩桩件件,充分展示了湛江注重海洋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成效。徐闻获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的资源保护措施。
湛江市积极践行“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规划发展海洋经济,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东海岛工业新城、海东新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时,广东省领导陈小川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湛江市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四、海洋科技资源创新驱动
在湛江打造美丽海洋的版图中,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好比带动产业腾飞的“大脑核心”。2013年7月24日,农业部“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在广东省湛江市启动建设。同时,农业部南海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恒兴集团。
“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以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三家单位为建设主体单位,联合了国内其他在南海海洋渔业方面有研究基础和优势的科研、教学单位、学会、协会和企业等14家协作单位,统筹
资源,开展协同创新。
五、现代渔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湛江渔业转型升级,休闲渔业发展持续推进,积极推动农业部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刚过去的一年,现代渔业建设和休闲渔业持续推进,种苗业、深加工和流通业取得提升,实施名牌战略,可有效加快湛江市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去年,湛江市各类水产品加工企业达264家,年加工价值70多亿元,拥有取得卫生注册出口加工企业34家,出口企业为全省地级市最多。此外,水产品加工企业先进的技术得到了世界多个国家的认可,获欧盟认证12家,美国认证30家,韩国认证29家,俄罗斯认证9家。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继续扶持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目前湛江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有自主品牌35个,获省名牌产品22个,获国家及省驰名商标6个,获国外注册商标2个。
六、保护中开发海洋资源
无居民海岛,是湛江珍贵的岛屿资源,遵循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工程的启动,湛江市要建成13座生态和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建设礁区10228公顷,投放礁体68.2万立方米。除了建设人工鱼礁,未来在有条件的岛屿上都将规划修建码头,为休闲渔船和游艇提供停泊场所。
湛江市要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五个用海”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海域资源的集约、节
约和科学利用进一步加强。
同时,湛江市要大力宣传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市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掀起保护海洋资源的热潮,让各大、中小学校成为引领社会保护海洋资源的阵地。
最后,湛江市政府要大力宣传湛江特色,打造湛江品牌效应,出台一些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一起建设幸福美丽湛江。
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要结合“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协调抓落实,改革创新抓突破,在工作推进、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基础设施配套和海洋综合管理上构建切实有效的保障体系,努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富有湛江特色的海洋经济强市。参考文献:
[1] 王曙光.海洋开发战略研究.海洋出版社,2004.7,P301
[2]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洋科学.科学出版社,2012.2,P008
[3]《 农民日报 》(2013年07月26日01 版)
[4]《中国乡镇企业 》2013 年07期
[5]《湛江日报》。2014-02-27
第二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
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
王文洪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年),所谓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被称为文化竞争力。舟山是我国唯一的海上群岛城市,发展海洋文化,不仅仅是舟山“建海洋经济强市、创海洋文化名城”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建设海洋文化强市增强文化竞争力”,来提升舟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地说,有以下三方面作为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把海洋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先导。
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也就缺少竞争能力。要在竞争中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取决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取决于科学的文化发展规划。在国外,伦敦提出:发展文化战略和创造新的文化多样性能够巩固伦敦作为世界都市的地位。英国老牌的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的文化战略是:让曼彻斯特成为“创意之都”或“文化之都”,并明确提出“21世纪的成功城市将是文化城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在世纪之交制订了新世纪第一次十年的文化战略,在报告中开篇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城市即人化,文化即城市”。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的《文艺复兴城市》明确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21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市,要成为亚洲的核心城市之一。
在我国新一轮城市建设中,城市文化的定位和建设备受关注。广州提出“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定位于文化,要建设文化山水城市。武汉市提出城市环境创新要面向世界,张扬城市个性,突出文化底蕴,营造新的城市亮点,建成“文化武汉”。浙江省的城市建设也十分重视文化战略,“实力杭州、活力杭州、魅力杭州”已成为经营杭州、发展杭州的文化理念;宁波“三江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建设凸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绍兴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水”字文章,突出“江南水乡”特色。
今天,在城市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关心舟山发展的人都在思考:舟山凭什么在新世纪城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应该用什么作为实现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用什么来增创新优势,增强舟山在沿海地区的竞争力?用什么来营造舟山这座城市的个性与特色,扩大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想到了海洋文化,并把它作为“舟山新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可以说“海洋文化繁荣之日,就是舟山经济振兴之时。”
第二、把海洋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
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其含义是对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加工与运作,其范围涉及文学艺术、影视音像、新闻出版、体育娱乐、信息咨询、设计策划、文物工艺等领域。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不但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利于加快地方文化走向世界,而且可以引导大多数文化行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以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文化产业在新世纪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舟山市民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问题在于舟山海洋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不是以产业形态而是以事业形态出现,走的是政府办文化的路子,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原始积累和投入机制,导致产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比如舟山“小百花”越剧团还没有完全面向市场;新兴的“沙雕工艺作品”尚未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于一体的产业;文化产业更多地集中在见效较快的旅游业上,还没有向其他行业拓展。
要建立起实力雄厚、具有鲜明的舟山地方特色的现代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必须首先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应更新“文不经商,士不理财”,“主业靠政府,副业靠产业”,以及“富余人员搞三产”等落后观念,科学认识文化的产业属性,确立正确的文化产业观。比如舟山国际沙雕节,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舟山渔民画经历了“市场冲击”低谷之后,借产业化机会将重新繁荣。其次应尽快出台有关扶持海洋文化产业政策,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价格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私人资金和外资投入海洋文化产业。以普陀为例,自2001年以来共吸纳民间资本4亿多,用于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的综合开发。最后在海洋文化产业规模上,要把现有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把产业做大。实现从“弱、小、散”向集约化转变,以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的规模效应,比如海洋艺术演出业、海洋图书信息业、海洋文博展示业、海洋休闲健身业、海洋影视基地、海洋文化网站等等。
第三、把海洋文化旅游业作为落脚点。
当今社会,文化在旅游经济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内在特性——文化性,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文化旅游在所有旅游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37%,近几年将以15%的年增长速度向前发展。海洋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普陀山旅游热长年不衰。信仰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对僧侣和信徒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人们来普陀山的目的主要在于朝山拜佛,信仰观音文化。普陀山在我国及国际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日本、法国、印度、东南亚(称为佛教国家)各国僧人和信徒,来普陀山朝拜历代不绝,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2003年11月,举行了首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体现了自然、文化与生命的结合。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近年来文化遗产已成为一大旅游热点,并形成了这样一个公式:“世界遗产=世界名片=注意力经济。”现代人旅游追求新奇(求新),渴望到大都市如上海、深圳、香港等感受现代生活,后现代人或当代人期盼“回家”(怀旧),去海边,去森林,去没有遭到破坏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旅游。普陀山作为佛教文化遗产,在今天中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热中,应该积极向上争取,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分布各有特色,定海为海洋历史文化,沈家门为海洋渔业文化,普陀山为海洋佛教文化,朱家尖为沙雕文化,桃花岛为海洋武侠文化等等。各县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积淀,都在着力做好海洋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有的做“海”字文章,如海钓邀请赛、沙滩排球赛、帆船锦标赛等;有的做“渔”字文章,如渔家乐、渔家风情、海上人家等。总之,海洋文化旅游既是海洋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结合,又是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结合,是舟山旅游经济的重中之重,是舟山城市营销的战略选择。
第三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编者按:今天出版的《求是》杂志2012年第2期发表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的署名文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文章深入阐述了对我市实现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的战略思考和格局谋划。本报今予以全文转载。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港口区位优越,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以宁波——舟山港海域为核心区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宁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为重点,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的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历史跨越。
一、完善集疏运网络,推动贸易物流跨越式发展
大力发展以大宗商品交易为重点的贸易物流和金融信息服务,是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和港口物流发展基础良好,拥有77个大宗商品交易专业市场,2010年实现交易额2000亿元,原油、铁矿石、塑料、液体化工等市场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各类物流企业5000多家,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但与国际先进港口城市相比,我市贸易物流在总量规模、辐射范围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以完善多式联运的集疏运网络为依托,努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大力发展以海铁联运为重点的集疏运体系。按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在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构筑市域“一绕五射”公路网、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同时,着力发展海铁联运,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对接。加快宁波海铁联运集装箱中心站和港口支线建设,提升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功能;同时,加强与长江沿岸和国家铁路干线城市合作,开通到江西、安徽、四川等省的集装箱班列,切实增强面向长三角和中西部的辐射功能。二是积极构建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依托现有市场基础和海铁联运优势,提升液体化工、塑料、钢材、镍金属、船舶等交易平台,加快建设铁矿石、进口煤炭两个交易平台;新建一批煤炭、钢材、铁矿石等交割仓库和储运基地,引进一批大宗商品国际运营商、贸易商和期货经纪商等服务机构,带动发展现货即期交易、远期合约交易等功能业务。三是加快拉长港口物流产业链。积极开展进口业务,大力发展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商贸型、增值型物流。在推进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为重点的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化、广覆盖、高时效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港口信息互联共享和港口业务的协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专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升航运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四是加强航运金融服务创新。推进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航运、贸易、金融等服务企业,扶持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洋培训等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租赁、航运结算、航运保险等航运金融服务,创建发达健全的港口金融服务环境。
二、加快港口工业转型,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临港工业是海岸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和成功之路。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汽车、造船和能源等行业为支柱,绵延二十几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2010年,实现总产值70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但在产业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上,与世界先进港口的产业发展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我们要坚持临港工业择优发展,按照国家战略和规划定位要求,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一是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体现国家战略要求、符合绿色环保标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环境影响小、产出效益高的产业,提高临港工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二是推进高端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重点发展附加值高、带动力强、进口替代型的临港制造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三是推进集群发展。加快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集聚,重点推进镇海炼化扩建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一体化、台塑宁波石化一期后续和二期等石化产业项目,吉利汽车20万辆整车、沃尔沃10万辆整车等汽车项目和中船集团宁波基地等造船项目,统筹处理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增强重大项目带动水平,努力建成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有影响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三、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在海洋经济竞争中的成败。目前,宁波市已将海洋高技术列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30%以上、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70%以上。一是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实施专项攻关,力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依托宁波大学等在甬涉海院校,支持设立海洋综合性研究机构,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海洋科研创新服务基地,构建海洋基础研究平台、高科技研发平台和科技应用平台。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持政策和区域性技术交易中心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集聚。三是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六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重点推进浙江造船二期、三期扩建和三星重工扩建、中策动力船用柴油机等项目,加快宁波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储备基地建设,规划建设象山东南沿海、杭州湾新区、国电北仑穿山半岛等风电场项目。同时,进一步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规划建设石浦水产城等一批水产品加工区,探索发展主要渔货远期合同交易;积极争取发展邮轮产业,带动提高滨海旅游业发展水平。
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要结合“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协调抓落实,改革创新抓突破,在工作推进、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基础设施配套和海洋综合管理上构建切实有效的保障体系,努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海洋经济强市。
第四篇:加快海洋力量建设
加快海洋力量建设,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摘要:历史上最早跨出国门走向海洋既而称霸世界的不是古老的中国、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而是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样的小国。他们凭借着强大的“海上舰队”、“无敌舰队”和“海上马车夫”在海上角逐称霸、巧取豪夺,肆无忌惮地扩张殖民地,最终都成就了不可一世的海洋经济大国,所有的那几个世纪世界的命运都几乎掌握在了它们的手中。近现代历史已向我们表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安全与发展离不开海洋。然而当前,我国的海洋权益正在受到严重的侵害,海上形势十分严峻,大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已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海洋;海洋力量;海洋权益
历史见证了发展海洋力量对于海洋权益维护的重要性
占据了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人类诞生的摇篮,同时也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很早就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领域。自新航路开辟后,海洋便成为了连接各大洲,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自那以后,海洋推动着整个世界迈向一个个新台阶。
纵观近代世界历史,世界上先后出现的几个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和日本,无不是靠发展本国的海洋实力而崛起的。在这些国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19世纪末以前的美国由于受传统“孤立主义”的制约,忙于处理国内事物而缺乏追求海外利益的战略眼光。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马汉的海权论应运而生了,他竭力劝说美国政府和民众放弃闭关自守的孤立主义传统,推行强势外交,向海外寻求广阔的贸易市场,加入世界霸权竞争的行列。在海权论的指引下美国政府把发展海军当做要务,海军军费急剧上升。这些做法使在19世纪90年代前世界排名尚在12名之后的美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坐上了世界海军霸主的宝座,并一直保持至今。
应该说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是得益于其海军力量的强大。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都说明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强大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国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围绕着对海洋权益的争夺。
我国海洋权益的基本构成及政府战略政策的提出
《联合国海洋公约法》赋予沿海国对其管辖海域相应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对毗连区实施管制的权利。在其赋予的权利中明确规定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总长18000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如此广阔的海域是我国国家根本利益的所在,与发展利益和生存利益紧密相关。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运用好这笔大自然地宝贵财富决定着我们国家的荣辱兴衰。
早在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发表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他把充分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和有利得国际环境,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作出我国“和平发展”的主旨。
“和平发展”把发展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国家的安全利益。海洋权益的维护不仅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国家安全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尽最大程度维护好我国的海洋权益已成为摆在政府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我国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主要威胁
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世界各主要沿海国家为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海上利益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政策,并把它作为本国未来发展的立足点。围绕对海洋权益的争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已出现,只是随着后来人们对海洋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入才导致各国间为争夺海上利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现代海上利益的争夺不仅仅只局限于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更多的是看重海洋对于国家战略安全起到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海洋权益上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南海群岛、钓鱼岛群岛的主权维护和中日东海划界问题上。这些争端不得到解决,就会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潜在威胁。
近年来日本强调对钓鱼岛的主权,目的不仅在于钓鱼岛的局部利益,还着眼于更大的战略意义,企图在占领钓鱼岛后遏制我国对台湾地区的影响。在南海海域,256个岛礁中较大的50多个,越南控制了29个,菲律宾控制8个,马来西亚控制5个,中国台湾控制8个。从以上数据可见我国南海海域海权维护境遇是何等的窘迫。此外,在我国的周边沿海除了渤海没有划界问题,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划界争端,争议海域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主张管辖海域300平方公里的52%。在这些争议地区中南海海域的划界更加复杂,涉及海域高达80万平方公里。
解决争议海域的归属问题,就目前来看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这需要通过争议各方加大协商力度。如果通过和平手段能有效地解决争端,那固然最好,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时刻准备着为捍卫海疆歼灭一切来犯之敌。
大力加快海洋力量发展,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必由之路
我国一直以来坚持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在对待有争议的东海和南海海域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这并没有起到缓和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的目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周边国家的嚣张气焰。
尽管在目前我国“和平发展”战略背景下,非战争形式已成为解决或者是暂时解决海洋权益的纠纷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双边或多边的协商和谈判。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外交始终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而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能解决争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依靠使用武力。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的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南海海域,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正加紧蚕食南海诸岛屿。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要实现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必须具备强大的海上战略威慑力量。目前为止我国海洋权益维护的主要力量是通过海监执法,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限制对方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但随着我国海洋威胁的进一步的加剧,仅靠海监老维持海域的稳定已不现实,毕竟海监在武器装备和人员配备上都十分有限。因此,依靠海军维护海洋权益便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
海军是最主要的海上军事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海军是实现海上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体力量,大力加强海军建设,尤其要重点发展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使其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所有管辖海域特别是南海海域的安全和权益。同时要加快海上力量的非战争运用,以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方式扩大活动范围,拓展战略空间,加大防御纵深。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海军建设的目标将永远服务于中国以平等之地位独立于世界的要求,中国海军的建设仅限于自卫性威慑范围。这种自卫性威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效地保证中国的海上权益,保证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的合理主张得到相关方的认同和配合,保证对我国海域的有效管理和海域开发的绝对权力。
海洋权益作为我国主权的一部分事关我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一方面我们绝不容许任何国家和任何个人以任何形式做出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快打造蓝水海军的步伐,发展好我国的海洋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海洋事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姜秉国.试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视野下的海洋权益维护[M].海洋出版社,2008 薛桂芳 胡增祥.海洋法的历史发展[M.海洋出版社,2009 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海洋的战略地位[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杨涛 毛磊军.构建我国海洋安全战略的若干理论问题[M].海洋出版社,2008
第五篇: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中国打造世界第一海上执法船队
2014年1月23日,在中国南方某船厂,中国海警局在同一天下水海警1401和海警3306两艘大型执法公务船,这是中国近年来加大执法船队建设的一个缩影。针对日本海上保安厅先进的大型远洋执法船,我国海监和渔政等部门正在加大新型执法船队建设力度,据悉,正在建造和即将开工建造的大型执法船包括10艘4000吨级海警船、6艘3500吨级海监船、4艘5000吨级抗撞型海警船、4艘6000吨级海警船、11艘3500吨级渔政船和4艘以上的12000吨级大型海警船,待建和正在建造的3000吨级以上大型执法船合计达到空前的50艘左右。这些执法船建成后,中国将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执法船队,其质量和数量将数倍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队,意义不言自明。目前,日本海上保安厅共拥有13艘3000吨级以上级别的执法船和38艘1000吨级执法船。其中有40%建造于80年代,已经老旧不堪。而我国未来的千吨级执法船规模将达到日本3至4倍的规模。在质量和数量全面压倒日本海上保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