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

时间:2019-05-13 11: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

第一篇: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

发挥优势 乘势而上 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步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科技、人才作为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在人才引进、培育、集聚、使用、激励等方面制定实施了许多重要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市人才总量14.27万,高层次人才总量8769人,年增长率连续2年保持30%以上,其中博士269人、硕士2505人,高级职称64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3人。全市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4人,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14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对照周边先进市(区)、对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市人才工作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为国家“千人计划”和苏州级以上“双创人才”数量仍偏少,已落户的领军人才企业产业化进程总体偏慢,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尚未凸现。为此,今后五年,我市唯有强化措施、发挥优势,才有可能率先建成人才强市,进而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创新机制,全力构建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紧紧围绕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履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理顺乡镇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加强乡镇基层人才工作的领导,明确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强化协作配合,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强科技、人才责任制考核,把人才、科技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省、苏州市考核要求及我市实际,修订充实考核内容,调整关键指标权重,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和绩效导向。要营造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弘扬多元、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理念。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注意发现和树立不同领域、行业、层次的优秀人才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力求“双创”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 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必须以产业为中心,才能实现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战略转变。因此,要把引进人才的重点放在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上,以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1.充分凸显企业主体地位。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是我市产业发展的明显特征,也是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优势。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家梳理技术瓶颈和紧缺人才需求,通过邀请与我市合作的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外国技术和管理专家进行中短期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企业高校行、专家企业行等产学研活动,对企业组织柔性引才、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进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要帮助和鼓励企业家“嫁接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调动企业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相结合,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现代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光伏新能源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产业集群汇聚高端人才,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升级。

2.精心打造领军人才品牌。要继续大力实施“我市市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计划”,2015年底,计划引进2名国家“千人计划”,8名省“双创”高端人才,8名“姑苏人才”。要落实、完善、延伸已有的领军人才政策,积极帮助领军人才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同时,要推进与姑苏人才计划及各项子计划的衔接,既要注重创业扶持,又要注重创新扶持;既要注重经济领域,也要兼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领域,以建立涵盖经济发展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人才政策,形成人才品牌的集成度和统筹性。

3.着力搭建高层次引智平台。一方面,继续依托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我市行、大学生创业大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等平台,开展以项目洽谈、人才引进为重点的招才引智活动;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既要组织招才小分队上门推介,又要与海外学生学生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加大海外招才引智推介力度。同时,办好“我市市领军人才网站”,与著名高校海外校友会链接。借力“以才引才”,利用落户我市的高层次人才穿针引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常创新创业,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三、注重特色,着力打造人才载体新优势

“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好的人才载体,才会引来人才“金凤凰”。近年来,我市人才载体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功能不断提升,我市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县域经济中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尚在开发建设初期,在载体建设方面还有不少差距,比如人才载体特色还不够鲜明,没有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企业集群,技术平台支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备。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度推进人才载体建设: 1.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创业平台。要加快载体建设速度,全面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我市科创园建设,提升载体建设内涵,推进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清晰定位,错位发展,打造各自不同的主导产业特色,迅速形成特色产业群落。要梯次建设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高标准建设商务办公、快捷酒店、娱乐会所等配套功能设施,力求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业性的公共技术平台、融资平台和服务平台。

2.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院所,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加快提升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

3.构建政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要用好第四批科技镇长团这支队伍,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大重大科技成果、研发机构、人才团队的引进。大力实施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政产学研机制,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继续深化和加快推进高校研究院等一批创新机构建设,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更大力度集聚全面合作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四、落实举措,大力营造人才发展新环境

良好的配套环境是人才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努力提升高层次人才生活、工作环境的同时,要落实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努力营造适合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

1.打造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我市市科技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专门为领军型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介绍、产业推进等“一条龙”全跟踪服务。要落实相关政策,通过提供创业资助、工作场所、优惠的贷款贴息、税收奖励等措施,切实解决创业人才实际困难。出台相关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便利、社保、医疗、住房公积金、房租等方面给予重点政策支持。发放“人才一卡通”,为优秀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团、博士联谊会的联系作用,搭建各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活动,加强人才之间的的交流和合作。

2.营造富有活力的科技金融环境。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是人才强市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市国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运作,积极引导风投、创投介入,鼓励民营企业家与领军型人才对接,牵线搭桥推进银企合作,发展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担保机构,全力支持我市领军人才企业和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打通融资渠道,使他们迅速做大做强。同时,帮助领军型人才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人才、科技计划经费支持,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3.创造满足需求的人力资源环境。领军型人才企业通常面临关键岗位人才缺乏的问题,要通过政府组团招聘、利用我市理工学院本地资源等引进一批人才;通过大力建设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申报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培养激励措施留住一批人才;通过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引进知名大学我市研究院等柔性引才方式借用一批人才,帮助解决领军型人才企业“用工荒”难题。

总之,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人才工作都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我们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第二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奋力加快奔小康步伐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奋力加快奔小康步伐

同志们:

我们已经送走了硕果累累的“十五”时期,迎来了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十一五”开局之年。在这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全县县、乡、村三级主要干部会聚一起,共商振兴大宁大计。这是一次总结上年、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的大会,是一次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的大会,是一次明确

奋斗目标,集聚精神力量的大会。刚才,越轶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报告对去年的总结是充分的,对今年工作所提出的目标是宏伟的,安排是科学的,措施是得力的,精神是务实的,各级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严格的责任制兑现,并对去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今年的表彰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突出了四大产业工作的功臣,二是突出了招商引资跑项目的模范。这是一个导向,就是要鼓励干活的,激励跑钱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快改变面貌,脱贫致富。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所有为四大产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焕发出巨大的政治热情,带领广大群众认真落实县委九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大宁、发展四大产业这一目标,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广大干部群众得到更多的利益;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各项创建活动,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谐,进入了全市平安县行列;认真贯彻文化强市战略,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干部群众保持了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些都为今年的快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既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下面,我想就如何在我县推进新农村建设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这一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全面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若干意见,为我们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目标任务的提出,不是应急措施,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从物质条件上看,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完全有条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政策环境上看,近几年,中央的支农政策力度在逐步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从社会氛围方面看,凝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村发展不仅是农民的盼望,也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从农村自身方面看,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开始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些地方积累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如果说过去我们国家迫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建设的大局,需要通过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来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以确保国家实力与安全的话,那么,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实力的增强,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候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分重视,明天将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领导参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由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统一全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贫困山区县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农村经济是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的。我们大宁县工业化程度不高,基本上还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域。县域的主要部分是农村,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达80。在国家的建制中,县城并没有从农村中分离出来,仍属于农村的范畴,所以从国家宏观体制上讲,象我们这样的县还属于建设新农村的范围之中。中共中央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就把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今年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是推进大宁发展的历史任务,应作为县乡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认真的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我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会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每年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都以2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今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将在更高层次上、更大范围内将资金和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这为我们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四大产业将带来非常有利的条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一个含金量更高的文件,我粗粗翻了一下,除出台各项新

政策外,加大投入的项目就有一二十项,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数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稳定的资金来源。要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增加扶持农村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要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

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要继续增加扶贫投入,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要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了实施新农村建设计划,国家农业部还启动了“十大行动”,即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构建行动,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机化促进行动,畜牧水产业生产方式转变行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增收行动,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通过以上信息,我们能够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确实为我们发展四大产业、振兴县域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县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大力度,积极跑资金、争项目、抓开发,力争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确保大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取得较大成效。

二、切实明确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有着丰富的内涵要求。“十一五”规划建议用20个字来概括其新内涵,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指物质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整洁”是指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设。根据这一精神,我们提出“四村”建设目标,就是要建设小康村、生态村、文明村与平安村,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物质宽裕的小康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今年,要继续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进一步提升枣业、羊业、石材开发业和城市开发业四大重点产业的档次和规模,使农民从四大产业发展中不断增加收入,以四大产业发展支撑小康村建设。

养羊产业已被我们的实践证明是家家户户都能搞,乡乡镇镇都能办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各乡镇和村组都要花大气力促进这一产业尽快发育成长。这几年的发展已取得很多成功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宣传典型,培育大户上下功夫。每个村都要培育几个大户,让大户带动其他农户发展;二是在饲草、青贮上下功夫。继续大力发展多年生、当年生饲草,村村建立饲草加工站,户户建设贮青池;三是在养殖小区上下功夫。推广健康的养殖方式,每个乡镇都要规划标准化的养殖小区试点;四是在各项服务上下功夫。研究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包括饲料服务、技术服务、防疫服务、销售服务等,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五是在发展龙头上下功夫。发展龙头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中介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进程,使之真正成为老百姓稳定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保证全年6.3万只的存栏任务,建成临汾最大的圈养羊基地。枣业的发展要认准目标,坚定信心,在规模化上做文章。红枣业的发展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挫折,有的地方损失也很大,但不能由此就产生动摇和怀疑。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应该从主观方面反思教训,寻找原因,在成功的经验中看到发展的希望,在永和县、延川县及太古乡的发展中学习经验。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把此作为致富的产业来抓,就一定能抓出成效。要采取栽植、种植、嫁接等多种方式,今年保证完成栽植任务1.5万亩,嫁接55万株的任务,尽快形成产业规模。要根据气候特征,选择适宜发展的品种,搞好各项服务,特别是在技术服务上下功夫。要宣传品牌,搞好包装,组织销售,使大宁红枣占领市场,形成影响。石材业是大有潜力的一个产业。前些日子看到商务部的一个信息,我国石材业已成为建材领域的支柱产业,全国石材进出口贸易额已占到全球石材贸易额的13,中国正成为世界石材加工中心。年前我拿着咱们的石材样品到中国石材协会请他们鉴定,有关专家认为大宁石头很有特色,完全可以打入国内外市场,承诺近期来大宁为我们的石材发展号脉定位。所以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想方设法引资金、引技术、引老板、联合开发,加大“三引一联”力度,力争今年石材企业达到18户。围绕把大宁建成全省最大的生态石材工业园区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石材园区基础设施,以园区功能的配套完善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提高聚集效应,壮大县域经济。城市开发业去年成功起步,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我们要进一步乘势而上,继续抓好以沿街一层建筑改造为重点的20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味。同时,要把城市开发延伸到乡镇和农村。各乡镇都要认真搞好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项目,实施一批工程,要抓住国家对小城镇建设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

(二)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整洁的生态村。村容整洁、生态优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今年,要继续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四大工程,搞好一个活动,努力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一是实施好公益林建设为主的造林工程。年内在天保植被恢复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区域内,完成公益林保护性建设23万亩,继续完成1万亩天保工程和1.5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完成6000亩日援项目生态林建设、城区绿化和南川通道绿化工程。二是以昕水河流域治理二期项目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好昕水河流域治理项目、杜峨流域示范坝系工程、荷叶沟坝系工程项目和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三是以沼气为主的绿色能源建设工程。完成“三位一体”沼气池1000个,全县使用沼气的农户达到35,启动大型沼气亚行项目工程,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以打坝造地、荒山治理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同时,要在全县农村大力开展以“爱我家乡,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美化家园活动。全面整治乡容村貌,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责任机制,逐步向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四化”标准和“三改五通五无”目标迈进,即改厕、改厨、改圈;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电视;无柴草乱放、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畜禽乱跑。今年,各乡镇都要确立两到三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取得经验,逐步推广,推动生态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宣传教育,建设乡风纯正的文明村。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抓,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要求。要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努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生活品味。一是要注重构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阵地网络。各乡镇都要逐步组建科技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要重视广播电视、宣传长廊、学习园地、公开栏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二是要认真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和各类道德规范,引导农民养成讲礼貌、懂文明的好习惯,在生产生活中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行事。要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评议活动。由乡镇指导,以村组为单位,采取自评、互评、总评的方式,年终在每村评出道德高尚家庭、道德良好家庭、遵守道德家庭,并通过公开栏和宣传栏,宣传道德高尚家庭事迹,奖励表彰道德先进楷模;三是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充分利用乡村文化站、网络教育、阅报栏等文化阵地,开展好县情乡情、市场知识、科技文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道德规范教育。四是大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立足于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资源潜力,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组建多种民间文化组织,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同时,县直部门要大力开展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进社区、到村组、入农户,为农民送去科技文化、法律法规、医疗卫生知识和优质服务。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

(四)开展综合治理,建设稳定和谐的平安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努力构建稳定和谐的平安村。今年在抓好完善和巩固平安县成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公、检、法、司各部门和各综治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统力合作,协调配合,着力构建针对农村的综合治理网络、治安防范网络、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开展好平安村镇创建活动。要坚持开展专项治理和严打斗争,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和各种利益冲突,健全信访工作体系,疏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要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领导下访制度、排查预案制度,创新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努力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要高度重视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加快农村民主法制化进程,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在去年理顺两委班子的基础上,逐步健全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规范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大力推进依法治村,提高群众学法、知法、守法意识,逐步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认真落实新形势下的新措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自然是事关大宁县发展全局的大事。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将这一工作真正列入县乡两级的议事日程。要营造浓厚的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带有关键性、根本性、突破性的措施,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一)抓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班子。我们要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开展的契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村一级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就要转入第二阶段,要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选准适合本地情况、群众乐于接受的发展路子,真正使先进性教育取得实效。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抓好乡、村两级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阵地建设。思想建设要引深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头脑,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组织建设重点是抓好乡镇党委和村级支部班子,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注意把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章立制,按制度办事,使农村工作规范化。能力建设应当结合四大产业发展和本乡村经济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办法,着力培养班子成员领导本地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阵地建设要完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县直各部门要围绕“两定”目标,按照“两扶三争一推进”的要求,深入所包村委,落实包扶责任制,搞好主导产业包扶工作,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完成好各自工作任务。

(二)抓动力。改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一是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理清涉农收费,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按照“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二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要求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县域内各金融机构要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三是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间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这一系列改革旨在建立健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新体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我们县乡两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吃透精神,积极而又慎重的推动改革,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抓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必须加大开放力度,把自己与外面的世界紧紧联在一起,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缺乏开放的胸襟和眼光,小打小闹,小富即安或不富也安,注定要落后于人。因此,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对外开放政策,靠开放增活力。首先,要在广大群众中培养开放的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干部群众的视野,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打破墨守陈规的教条思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破除小富即安、稍进则满,不思大进取的小农意识,树立敢闯敢冒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改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心态,树立让投资者发财,本地才能发展的互利互赢的开放思维,树立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其次,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敞开山门,大力引进境外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要千方百计地走出去,通过各种渠道把农村干部送出去学习、参观、培训,提高他们建设新农村的本领。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办,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务输出规划,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为农民工推荐可靠的职业中介,有组织的实施劳动力有序转移,鼓励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走出去打工搞创收。

(四)抓根本。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人才是根本性的措施。一是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培训制度,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二是积极扶持本地一些产业带头人,培养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带动一批人富起来。三是要善于发现、努力培养农业创业者队伍。农业创业者比农村产业带头人高一个层次。产业带头人是懂得一些种植养殖技术、种几十亩地、养几百只家禽,或多或少带动一部分农民致富的人,而农业创业者有资金,会管理,又有远大的眼光,愿意来农村投资办企业,可以解决几十人上百人的就业问题。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民外出打工创业,一方面要鼓励外出发家致富的农民回乡创业。靠农业创业者解决农民就业,这是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在抓好本地实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同时,还要积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挂钩联系引进高新农业技术项目和高技术人员。引进一个人才,就可能带动一个产业。

(五)抓保障。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转变干部作风是保障。首先,我们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弘扬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的好风气。坚决克服摆花架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不搞只顾眼前的虚假繁荣,不求劳民伤财的虚假政绩,从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事做起,用好的作风创造好的政绩,在全县形成一种事争先进、业争一流,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良好风气,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把县委、政府提出的工作任务圆满落到实处。其次,必须研究工作方法,实施重点突破。重点突破,才能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与之相反的做法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啥都抓,啥都不突出,形不成特色。不少地方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应该引起大家反思。各乡镇的实际情况不同,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每个时期的建设重点,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我们强调结合各自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但又不能游离大局,要在全县一盘棋的要求下突出自己的特点,抓重点,搞突破。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走向成功。再次,必须层层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县四大班子领导要坚持好“三联一蹲”责任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基层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发挥好模范带动作用。要强化对分管系统、分管产业的领导,严格责任监督和奖罚兑现。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四大重点产业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的要求,抓规划、定任务,每项工作都要保证有人负责有人管,从县到乡到村层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工作责任体系和人人头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责任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几年来,绿色大宁的发展实践已经给我们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发展基础,中央一号文件又给我们制定了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好政策,新的省委和市委班子也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已把西山能源开发、生态建设列为发展重点。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时不我待,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机遇,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励精图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推动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大宁的美好未来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武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武威统筹城乡、赶超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及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推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三大战略”,这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是指导全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大会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特别是去今两年取得的新成就,客观、准确地总结了武威五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彰显出了新一届市委有信心、有决心,更有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更有力的举措、最佳的路径,建设一个富民强市的新武威。

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去今两年,武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当前,全市已经进入了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发展力度加大、经济实力增长加快、发展成效日益显现的新阶段。在第三次党代会上,市委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结合武威实际,把“城乡融合”理念上升为“三大战略”的首要发展战略,这是在深化市情认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武威同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开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竭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是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非均衡发展和增长极理论作为支撑,是实现武威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为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障民生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城乡融合和生态立市战略的可靠保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是实现武威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增强武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目标,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工业强市战略的有力支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奋力开创武威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群众生活富裕的新局面,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就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抓落实。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美好发展蓝图变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现实,关键要靠干。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群众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实施“三大战略”、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拼搏意识,紧紧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个工作重点,创新思路抓落实、创新举措抓落实、靠前指挥抓落实、解决突出问题抓落实、真抓实干抓落实,全力完成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创造性地把党代会精神落实到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全力推动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市委确定的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武威建设成为生态武威、富强武威、和谐武威,实现富民强市的新目标,让全市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活得更有尊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践行党的宗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敢于率先、攻坚破难的勇气,争创一流、创造卓越的追求,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顽强拼搏,扎实苦干,不断增强武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富民强市的新武威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人才强市

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人才强市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弘扬三创精神主题教育的部署,我局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弘扬三创精神主题教育,引导全局职工充分认识弘扬三创精神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三创”实践活动,创优人才环境和人才服务,创新人事管理机制体制,大力推进人才强市,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围绕发展大局,加大服务经济的人才支撑力度

“两个率先”,人才为本。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大局和我市加大外资利用力度、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谋划。根据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实际,确定优先培养的专业领域,出台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研究紧缺人才培养资助办法。大力实施引智工程,围绕我市重点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攻关项目,加大了国外智力引进力度,上半年配合市委组织部首次组团,赴德国、法国招聘海外高层次人才,举行2场“2005中国常州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共吸引了近500名留学生和外国专家参加,56人签订了意向协议。积极开展引智工作,研究出台《常州市引进国外智力项目资助实施办法》,确定市级立项项目专项资助标准,制定、公布引智项目和培训项目工作流程。上半年共接受项目申报意向18个,内容逐步倾向精密机械、微电子、1

精细化工等高科技行业,为园区建设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武进区人事局被评为全省引智工作先进集体。做好境外培训工作,完成今年第一期境外培训班组团工作,初步实施自费留学项目。突出优先性、可行性和特殊性,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机制,加快推进新北区“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初步确定了今年六项重点工作,协助制定了四项人才政策。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的工作机构、管理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研究制度了吸引博士后进站工作的优惠政策,积极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并给予重点资助。提升各类人才创新能力,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发行公修课程教材4560份,组织3710人参加培训考核。部署开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培训和工人技师评聘工作,上半年共有1500人参加培训,已有650人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

二、创优人才环境,完善市场导向的人才服务平台

进一步完善了人事部门领导与大型重点企业、开发园区人才工作挂钩联系制度,健全局领导带头联系辖市区、联系企事业单位、联系专家的三联系制度,定期上门了解人才需求情况,提供人事人才咨询服务,指导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开辟了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优化留学人员创业环境,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初步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创业代理一条龙服务机制,由外专局为海外留学人员广泛提供回国创业、学历认定、落户、资助、税收、教育等一站式服务。加强为园区经济发展服务,会同市外经局积极筹备了招商引资人才专题培训班,即将开班。建立符合民营经济组织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制度,将民营经济组织人才纳入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范围,继续开展了民营企业家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培训和民营经济组织高级经济师评审工作。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大型人才交流洽谈会、固定集市、专场集市和网上人才交流会相结合的全方位人才市场格局日益完善,1-6月份市人才市场举办48场招聘会,共有2686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42976个职位,招聘场次和进场招聘单位数均有较大增长。人才无形市场发展迅速,共举办2场大型网上人才交流大会,1382家用人单位提供7134个职位,招聘单位数是去年同期的2.6倍,提供职位数是去年同期的1.7倍。加强招聘后续服务,指定专人在招聘会后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对未招到合适人才的单位,在常州人才网上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坚持人才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每月定期向广大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公布人才市场职位需求排行榜。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成功举办了“2005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提供6000余个职位,进场应聘逾万人。上半年,引进人才数量超过5000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175人)。

三、增强发展活力,创新规范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

加强公务员管理和作风建设,我局制定《常州市国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现已报送市政府审议。《规范》明确了公务员的行为标准,建立公务员过错和“有效投诉”问责制度。

严格考核,严肃纪律,对在审批、收费和检查等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损害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按照《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告诫或纪律处分,符合辞退条件的坚决予以辞退。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下一步我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乱培训、乱收费、乱发证的清理工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初步拟定了市属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方案。全面开展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指导、宣传工作,截至6月份,已有近150家市属事业单位完成人员聘用制工作,占总数的38%。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多元化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分级分类管理的多元化分配制度,鼓励和引导各类优秀人才以一流业绩获取一流报酬。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鼓励国资、民资、外资投资设立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实行人才中介许可证审批告知承诺制。制定出台《常州市人才交流会管理办法》,建立人才中介职业资格制度,研究建立人才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完善人才中介机构年检制度,切实保护人才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自身建设,树立高效廉洁的人事部门形象

上半年全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人事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建设,坚持把理论武装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注重结合实际,力求把先进性

教育活动搞活抓实。深入开展“三走进三服务”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能。结合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优发展环境规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各类收费的清理力度,推行收费公示制度,收费有上下限幅度的全部按下限标准收取,对涉外、涉企的市场经营性收费尽可能提供优惠,进一步降低企业人才管理成本。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开办各类培训班,严格按照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费用。通过完善学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人事人才工作前沿理论学习;通过开展职能梳理和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健全和落实谈心谈话、情况通报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和协调配合,形成了一套运转协调、规范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工作纪律,进一步完善人事监察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使广大人事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防止人事权力的腐败。先进性教育期间,全局建立健全17条整改举措,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共落实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0个,完成具体整改措施7条,基本实现了“做人民满意公仆,建人才之家”的目标要求。

第五篇: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强市”建设步伐

深入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加快“海洋强市”建设步伐摘要: 十八大报告首提“海洋强国”,湛江应该把握好这次机湛江师范学院 2012物理学1班 黄春茂 2012984119 遇,加强美丽海洋战略布局、海洋生态文明跨越发展、海洋科技资源创新驱动、现代渔业建设新步伐、保护中开发海洋资源等方面的战略开发,建设富有湛江特色的海洋强市。

关键词:湛江;海洋;战略;发展

湛江地处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三面临海,全市海岸线总长1243.7公里(省政府批复的大陆岸线),占全省的30.2%。作为广东最具潜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城市,湛江要围绕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这一核心,推进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港口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等海洋支柱产业,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把湛江建设成广东乃至全国的海洋强市。

一、美丽海洋战略布局

美丽海洋战略布局的内涵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洋强国、美丽湛江战略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和海洋管控“五位一体”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突出各海湾特色,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将雷州乌石、企水、遂溪江洪、草潭、徐闻海安、新寮、廉江安铺、吴川吴阳、王村港,市区硇洲、东海等地全面纳

入,同时以湛江经济开发区为突破口,连霞山区、赤坎区一同纳入湛江海洋强市的发展框架,统筹规划建设,以期实现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文明、海洋科技创新强劲引领、海洋文化繁荣丰富、海洋管控和美、平安海洋、和谐海洋的战略目标。

二、海洋经济增加值不断攀升

环看今日的湛江海域,碧波潮涌,欣欣向荣。在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我市一批支持海洋经济发展重大示范项目、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等陆续上马。全市海域港口、旅游、生态的主体功能所占比重连年增加,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同步提升。再进一步大力推进海洋生物制药、游艇邮轮、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从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去年湛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1237.5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491.2亿元,水产品出口总量10.1万吨,出口创汇6.34亿美元,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主要渔业经济指标多年居全省首位。

三、海洋生态文明跨越发展

在海洋生态治理和维护方面,湛江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海域内实行全面退养,以沙滩、红树林及基岩等岸线为特色,以沙滩修复及湿地重构为重点,实施美丽海岸工程。湛江市积极在海洋环境监管、污染整治、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等方面落实工作。伴随着赤坎江综合整治工程的深入,位于下游河海交汇处的滨湖公

园,作为自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凸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滨水游憩空间,并延伸了湛江湾西海岸的园林景观。湛江市历时半年多、耗资3亿元完成了湛江港湾整治,改善了水质和海洋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金沙湾、渔港公园浴场海滩修复整治工程,还海于民、还岸于民。桩桩件件,充分展示了湛江注重海洋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成效。徐闻获批准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同时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了大量的资源保护措施。

湛江市积极践行“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的发展理念,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海洋资源,规划发展海洋经济,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东海岛工业新城、海东新区和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建设时,广东省领导陈小川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湛江市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四、海洋科技资源创新驱动

在湛江打造美丽海洋的版图中,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好比带动产业腾飞的“大脑核心”。2013年7月24日,农业部“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在广东省湛江市启动建设。同时,农业部南海水产动物育种与养殖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恒兴集团。

“南海现代海洋渔业重大科技创新基地”以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大学三家单位为建设主体单位,联合了国内其他在南海海洋渔业方面有研究基础和优势的科研、教学单位、学会、协会和企业等14家协作单位,统筹

资源,开展协同创新。

五、现代渔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湛江渔业转型升级,休闲渔业发展持续推进,积极推动农业部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刚过去的一年,现代渔业建设和休闲渔业持续推进,种苗业、深加工和流通业取得提升,实施名牌战略,可有效加快湛江市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去年,湛江市各类水产品加工企业达264家,年加工价值70多亿元,拥有取得卫生注册出口加工企业34家,出口企业为全省地级市最多。此外,水产品加工企业先进的技术得到了世界多个国家的认可,获欧盟认证12家,美国认证30家,韩国认证29家,俄罗斯认证9家。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继续扶持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目前湛江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有自主品牌35个,获省名牌产品22个,获国家及省驰名商标6个,获国外注册商标2个。

六、保护中开发海洋资源

无居民海岛,是湛江珍贵的岛屿资源,遵循在保护中利用的原则。工程的启动,湛江市要建成13座生态和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建设礁区10228公顷,投放礁体68.2万立方米。除了建设人工鱼礁,未来在有条件的岛屿上都将规划修建码头,为休闲渔船和游艇提供停泊场所。

湛江市要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五个用海”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海域资源的集约、节

约和科学利用进一步加强。

同时,湛江市要大力宣传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市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掀起保护海洋资源的热潮,让各大、中小学校成为引领社会保护海洋资源的阵地。

最后,湛江市政府要大力宣传湛江特色,打造湛江品牌效应,出台一些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一起建设幸福美丽湛江。

建设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要结合“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协调抓落实,改革创新抓突破,在工作推进、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基础设施配套和海洋综合管理上构建切实有效的保障体系,努力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富有湛江特色的海洋经济强市。参考文献:

[1] 王曙光.海洋开发战略研究.海洋出版社,2004.7,P301

[2]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洋科学.科学出版社,2012.2,P008

[3]《 农民日报 》(2013年07月26日01 版)

[4]《中国乡镇企业 》2013 年07期

[5]《湛江日报》。2014-02-27

下载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奋力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步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黄......

    人才强市调研活动

    关于安丘市人才强市工作情况的调查 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市人大调查组于 2011年11月下旬对全市人才强市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听汇报、座谈......

    放大农业科教支撑效应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

    放大农业科教支撑效应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得到了厅科教处正确指导和给力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农业局的工作部署,主动将农业科教工作融入......

    商洛:推进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强市

    商洛:推进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强市秦岭最美是商洛。作为关中经济区的生态屏障、西安的“后花园”、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走进商洛,满眼青山翠绿。用商洛人自己的话说,“......

    研讨发言:奋力书写现代化强市建设税务新答卷

    研讨发言:奋力书写现代化强市建设税务新答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倍感振奋。过去的五年,实在是**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五年,是攻坚突破......

    树立全新人才理念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精选多篇]

    树立全新人才理念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杭州市杰出人才奖”是我市人才奖励的最高荣誉,也是市委、市政府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继2006年开展首届杰出人才奖评选之后......

    依靠科技信息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依靠科技信息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王青民同志在全市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张戈庄镇尚河头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青民。今天,根据会议安排,有幸和......

    武汉市人才强市对策研究

    武汉市人才强市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决策与信息》 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根底,而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地球上最富有的矿藏在人的脑子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