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08高考新方案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

时间:2019-05-12 20:1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聚焦08高考新方案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聚焦08高考新方案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

第一篇:聚焦08高考新方案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

聚焦08高考新方案 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

政治学科从传统的计分改为计算等级的学业水平测试,考生该如何应对?

南京一中的李昱蓉说,政治科目的必修测试内容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必修模块1、2、4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统领着学科知识的目标设置和能力发展的目标实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主要价值取向是回归生活世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突出思想政治观点和价值标准、坚持“三贴近”原则、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感仍是政治学科的命题特点。

在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上,李老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政治科目大致于12月底完成必修模块4的教学,2007年1月进行必修模块1的复习,寒假后进行必修模块2和必修模块4的复习,在3月下旬安排模拟测试。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在学习中要做到4点:一是听课要打主动仗,要使自己的“听”与教师的“讲”保持同步。做好预习,带着预习中的问题,紧紧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方能“心知其意”;二是问题探究,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既要敢于发问探索,更要善于发问探索,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发问才能既积累知识,又培养爱思、多思、善思和探索的习惯;三是体验探究,还要求注意知识的积累、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四是记好课堂笔记,这是理清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要处理好听记的关系,注意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同时要定期整理笔记并加以补充整理。

李老师说,思想政治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与其日常生活相互滋养、相互提升,促进其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沟通,在课程内容与结构上体现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整合。针对这一特点,在复习中应注意:(1)以社会生活主题为统领,形成问题串,贯穿起学科知识;(2)围绕社会生活主题,联系社会热点话题,链接知识。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所链接的热点社会话题有:信用工具的利弊分析、科学理性地消费、经济发展状况与人们的消费行为等;(3)通过解析有代表性的例题,领会答题的方法和要领,辅之以必要的训练,提升答题能力。

第二篇:当阳市坚持三贴近文明城市创建.doc

当阳市坚持“三贴近”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0-12-07 来源:湖北省当阳市委宣传部

当阳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县域经济位居湖北省第7位。近年来,当阳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狠下功夫,始终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和旺盛的活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支持和参与,推动创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贴近实际,搭建载体,依托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活动。

贴近实际,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载体,按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文明创建更加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

推进基础文明建设。以文体旅游、金融、税务、电力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文明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青年文明号、党员先锋工程、党员服务队等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精品和亮点。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一户三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城乡一体文明。

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四届“沮漳风情”农村文艺汇演、三届“关公杯”市直文艺汇演、六届书画美术作品展、十届当阳关公文化旅游节、二十七届“三月三”歌会、广场文艺精品展演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建国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演唱会活动,文明单位“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和广场文艺“月月演”活动等,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深化主题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开展“十万市民学礼仪”活动;将《市民守则》纳入中小学地方校本教材,开展“文明伴我成长”和“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家校互动等活动;开展“志愿者劝导文明”,组织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参与街头“协勤”;举办“相约文明”广场演出,开展“市民查文明”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城区离退休老同志,组建“市民查文明督导团”;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了当阳市“十佳劳动模范”、“十佳道德模范”、“十佳创业明星”和“十佳外来企业经营者”;组织参加了全国、省、宜昌市“道德模范”、“双百人物”及“功勋湖北人物”等评选活动,当阳郑琦当选为“功勋湖北”100人,张青山获全国3·15特别贡献奖并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二、坚持贴近生活,巩固基础,发动人民群众成为实践主体。

贴近生活,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具体、深入的文明创建中唱主角,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城市文明程度在全民参与中得到提升。

激发全民积极性。以报台网等媒体为阵地,开办专题专栏,刊载创建经验、信息;编印创建工作简报;设立永久性大型公益创建广告;在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公汽、出租车、站台、临街单位(门店)电子显示屏制作、张贴创建标语;发送文明创建手机短信;制定《城市管理包街、包路段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制度,采取电视字幕滚动播放、志愿者和协勤员发放宣传单、宣传车流动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市民还自发组织多场书画、歌咏等宣传创建。全市创建知晓率近100%,支持率和参与率近90%。

深入开展市情教育。组织力量编写了《当阳市情报告》,在全市干部群众当中开展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宣传家乡”为内容的市情教育宣讲。在广泛深化市情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市民开展“当阳城市精神”大讨论和公开征集表述语活动。全市上下广泛参与征集活动,广大市民在讨论和征集活动中,集思广益,凝心聚力,进一步丰富了城市人文内涵。

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社区是城市的生活“细胞”,为了激活“细胞”,将社区工作、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规范社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采取公开招考的办法,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采取租赁、转让、无偿划拨行政单位、企业等闲置场所,解决“无处办事”的问题;把社区保障、环卫清扫、治安防范、群众文化等10多项事权下放到社区居委会,解决“无法办事”的问题。社区服务实现多元化、网络化、规范化和便民化。

三、坚持贴近群众,突出民生,让人民群众成为直接受益者。

贴近群众,就是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使文明创建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11条城区主次干道、7条背街小巷和12万平方米人行道的整修,完成了临沮公园配套设施及修复等30多项工程项目。新增公共绿地1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5%。改造完成城区主街、公园、小街巷路灯建设,亮灯率达到100%;改造了城区所有公厕,更新1100多处环卫设施;建成了城中步行街、“盛泰华庭”、“锦绣江南”等16个居民小区;打造出新时代文化广场、体育中心、临沮公园等标志性建筑;新建城区群众集中体育活动点30余处。

加强交通秩序建设。在城区建设电子监控系统,建成9大路口电子警察和24处交通监控点;对城区道路标线进行了重新施划,设置了热熔立体振荡减速标线;先后4次优化公交线路、延伸公交服务线路;开展了“志愿者协勤”、“市直机关干部上街协勤”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对城市客运、公交、出租车从业人员的安全、礼仪等知识进行了培训,强化了安全责任和文明服务意识。

加强市容环境建设。推行“八大安家工程”。即规划布局临时市场为菜农“安家”、在集贸市场提供摊位为果贩“安家”、在城区小巷内划定临时经营点为小摊贩“安家”;修建临沮夜市城为饮食夜市“安家”;规划固定经营场所为擦鞋匠“安家”;设立“百姓信息发布栏”为乱贴乱画的小广告“安家”;划定沿街停靠点为各类车辆“安家”;在巷道设立瓜果临时销售点为进城瓜农“安家”。同时,定期开展“相约文明、美化家园”万人洁城劳动,城区各临街单位确定1-2名“门前三包”专管员,聘任150人担任市容保洁员,对责任地段卫生、绿化、秩序实行全天候控管,使城市管理工作常态化。

加强治安秩序建设。进一步加强安保队、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者、民调中心户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积极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切实抓好社会面的防控。全面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重点公共场所安装了350个公共探头,将2660个社会探头接入了公安监控平台。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开展了禁毒、打击赌博、打击传销、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出版物市场整治等多项专项活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大为提高。

加强市场秩序建设。开展以网吧整治为重点的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关闭了35家“黑网吧”,规范了46家“红网吧”,进一步优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对市场交易秩序进行整顿,坚决取缔流动摊贩、地摊、出店经营等违规经营行为,强化市场业主管理,市场管理员、卫生保洁员持证佩牌上岗。对从事食品经营的单位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经营摊位选址和卫生防护距离符合卫生要求。在城区启动了百城万店无假货创建活动,全面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店和示范街的创建活动,市场经营秩序得到规范。

作者:李智勇 中共湖北省当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第三篇:坚持“三贴近” 树立价值观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坚持“三贴近” 树立价值观心得体会

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和平分局紧紧围绕“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通过强化思想教育、注重学以致用、丰富精神生活,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贴紧思想实际。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不是一朝一夕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转变过程。因此,在活动中,分局采取渐进的方式,一方面成立分局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由各科、队、所政工干部牵头,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以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来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根据全局党员、干部和民警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好倡导、引导、指导工作。活动以来,我们以动员会、座谈讨论会、知识讲座会,编发《专题简报》、强化舆论宣传、组织试点等方法,从解决思想认识、普及基本理论入手,按实际需要开展活动,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二是贴紧工作实际。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和平分局把促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不脱离实际,不做表面文章,不追求形式上的轰动效应,追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清网行动”中,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分局组织民警开展了“忠诚”、“奉献”教育,激励民警用追逃的成果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是贴紧生活实际。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分局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警价值取向的多层次性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注重把普及和提高有机的结合,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在安排活动中,更多地充分满足民警的意愿,满足民警的文化需求,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抓处以上领导教育过程中,分局突出了高端培训,组织处以上干部到高等学府听讲座,请知名学者上课等方法,注重理念和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对科级干部,分局开设了“每周课堂”,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对青年民警爱运动的特点,分局有的放矢地开展了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让更多的民警走到集体活动中来,用民警乐于接受,热心参与的活动形式,对民警进行引导。

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和平分局紧紧围绕“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免费

分享

创新

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通过强化思想教育、注重学以致用、丰富精神生活,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贴紧思想实际。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不是一朝一夕搞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转变过程。因此,在活动中,分局采取渐进的方式,一方面成立分局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由各科、队、所政工干部牵头,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以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来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方面根据全局党员、干部和民警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好倡导、引导、指导工作。活动以来,我们以动员会、座谈讨论会、知识讲座会,编发《专题简报》、强化舆论宣传、组织试点等方法,从解决思想认识、普及基本理论入手,按实际需要开展活动,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二是贴紧工作实际。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和平分局把促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不脱离实际,不做表面文章,不追求形式上的轰动效应,追求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在“清网行动”中,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分局组织民警开展了“忠诚”、“奉献”教育,激励民警用追逃的成果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是贴紧生活实际。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分局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警价值取向的多层次性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注重把普及和提高有机的结合,丰富民警的文化生活。在安排活动中,更多地充分满足民警的意愿,满足民警的文化需求,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抓处以上领导教育过程中,分局突出了高端培训,组织处以上干部到高等学府听讲座,请知名学者上课等方法,注重理念和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对科级干部,分局开设了“每周课堂”,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对青年民警爱运动的特点,分局有的放矢地开展了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让更多的民警走到集体活动中来,用民警乐于接受,热心参与的活动形式,对民警进行引导。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四篇: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

热点专题三:关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

1.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目的是敦促各国领导人为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谈判提供政治指导,推动国际社会在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达

成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卢旺达、瑞典和哥斯达黎加等国的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本国立场。此次联合国气候高峰会议给全球组织气候变暖的努力注入了新的动力。

2.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中国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中方希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并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影响长期的国际权势转移。暗战主要是三大阵营:首先是欧盟;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阻碍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因素有两个,即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对中期减排目

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7日在哥本哈根会见了巴西总统卢拉。温家宝说,中国和巴西都是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上有着广泛的共识。两国坚定地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同时,与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增信释疑,凝聚共识,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进程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体现了对世界和未来负责的严肃态度。发达国家应该支持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努力,这有利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卢拉表示,巴西对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立场与中方完全一致。巴西和中国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做超出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事。巴西愿与中方保持沟通协调,加强发

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

4.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12月18日在丹麦举行。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5.2009年12月2 2日,大唐鲁北生态电厂2×33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2号机组顺利通

过168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首座2×330兆瓦生态电厂经过4年的建设顺利竣工投产。位于山东无棣县北部的大唐鲁北生态电厂采用海水冷却,海水温度和卤度升高后,送鲁北盐场制盐、提溴。电厂排出的炉渣,一部分送水泥厂作掺加混合料,另一部分送制砖厂生产粉煤灰砖。电厂锅炉烟气经脱硫后所产石膏渣送硫酸厂作原料,整个电

厂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6.低碳经济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7.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更加

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

8.2009年9月28日,环境保护部公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但上半年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污水

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问题。

9.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科学发展直面金融危机、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战略”为主题,坚决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推进国际互利合作为宗旨,通过论坛的召开,加快我国能源领域节能技术的推广步伐,鼓励各行业在关键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能源行业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能源事业,同时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经济学角度说明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依据,为什么)

1.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

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

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有利于

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保障经

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5.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加强能源节约,促进建设生态文明?

1.从消费角度:提倡文明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变

消费模式。

2.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3.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一靠科技、二靠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角度: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宏观调控可以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经济资源的巨大浪

费。

5.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6.大力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通过加大扶持新能源企业财政力度,减少新能源企业税收,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

展。

7.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间应共同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哲学角度说明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依据,为什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越来越短缺,能源越来越紧张,环境越来越恶化,生态越来越脆弱。从国家长远发展看,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体现。

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如果任由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而不加以扭转,必将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每个公民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最终促进整个世界的和

谐发展。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

众的利益而奋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保护全球气候,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

然界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

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经济的发展与节约资源、环境的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应该全面的看待二者的关系。

4.人类认识要在实践基础上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践表明,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最终只能使得社会的倒退,遭到自然的报复。人类的认识应该不断的在实践基础上深化认识,树立环保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5.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科学的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1.主权国家具有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关注全球气候,节约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主权国家的应有义务。

2.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的变化。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上,各个参会国家有着广泛的共识。因此,国家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但是,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对于中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立场分歧较大,这表明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

同时,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任原则,是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和国家实力出发的。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及作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要求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联合国的巨

大作用。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加强国际交流,共同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发

展,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影响长期的国际权势转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怎么做)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治领导,不断提高党驾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政府要切实要履行政治、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外交往职能,要坚持对人民

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加大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3.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义务,增强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是公民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保护环境。

从依法治国角度说明怎样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1.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2.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促进能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3.司法机关要严格司法和公正司法,对破坏能源安全,违反能源保护法规的行为,依

法处理。

4.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第五篇:精品坚持“三贴近" 兼顾“情理法”谱写网络育人新篇章

坚持“三贴近”兼顾“情理法”

谱写网络育人新篇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许武,鹿明,朱灿平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 合肥230036)

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注重网络思想教育,并取得了一系列经验。近年来针对大学中的“特殊群体”,不断建立完善四个“预警与援助体系”。该体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教育本义,尤其是“生活预警与援助体系”,首创“隐形补助”新形式,并引发“资助伦理”的广泛讨论。

关键词:三贴近;情理法;网络新篇章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

A Rational and Effective Network for Cultivating Quality Peopl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t USTC

XU Wu,LU Ming,ZHU Can-p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Anhui 230026)

Abstract:USTC h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sing a network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Four warning and assistance systems have been in successfu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to provide education and aid to particular groups of students.The syst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closeness to reality,life and students and embody the true spirit of education.The livelihood warning and assistance system,in particular,has introduced a new form of “invisible aid” and given rise to a popular discussion of “the ethics of financial aid”.Key words:closeness to reality,life and students;feeling,reason and law;network

我校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一所理工结合、兼有文管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自1958年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并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获得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中科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此外,2000年我校关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成果,获得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同年我校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先后被省委宣传部和中央宣传部确定为面向全省和全国重点宣传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典型,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杂志、《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给予了充分的宣传报道。

一、探索规律,形成规范,奠定网络建设、管理与教育的扎实基础

1.建立网络阵地,丰富网上教育资源 我校校园网络建立于1994年底,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几个校园网络之一,也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的重要成员。目前已经实现了千兆带宽到楼群,百兆带宽到楼层、进桌面的大型的高速宽带校园网络。

现在全校拥有上网计算机13500余台,电子邮件注册用户22300余人,其中学生用户18690余人。全校信息点数28000余个,学生宿舍信息点约占8000余个,接入计算机超过3000台。BBS(电子公告栏系统)有注册用户37000多个。全校平均每天进出的电子邮件30000余封,进出的日通信量在5T字节左右。图书馆子网提供图书检索、查询服务,网络教材与远程教学正在快速发展,网络还提供音乐服务器、电视实况转播、视频点播、网络教室、综艺节目点播等,科大校内电子公告牌(BBS)设有部门组织、信息论坛、我们的家、电脑技术、学术科学、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8大类约317个版面,形成了丰富的网络文化氛围。无论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看,还是从通信、娱乐休闲等方面看,网络已经成为常用的工具手段,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新的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网上“快速反应部队”

网络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大舞台,谁唱主角是关键。我校从一开始就将队伍建设放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一支以学生工作干部为核心的“快速反应部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沟通信息,以客观公正的看法占领主导地位。特别在国际、国内、校内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期,一面密切注视网上动态,一面通过《学工网讯》等信息快捷传递手段,做好具体的工作和行动部署安排。例如学工部于2004年9月17日发出的第16号(2004)《学工网讯》:各院系、直属教学单位:据省委办公厅通报,网上发现我校有学生对政府关闭反日网站有不满情绪,并呼吁参加“九·一八”国耻日百万抗日签名活动。明天即是“九·一八”国耻纪念日,要求学生工作负责人和班主任深入学生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方式开展爱国纪念活动。若有非常情况发生,请及时与学工部联系。又于9月18日上午8点正,校国旗护卫队在东区图书馆前举行大型升旗活动,纪念“九·一八”七十三周年,主题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请理学院安排2004级本科新生参加,欢迎其他院系感兴趣师生参加。

3.关注网上主旋律,占领网下主阵地 针对一些重大题材及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台湾“大选”“公投”“中美撞机事件”“911事件”“北京申奥”“中国入世”“人大代表选举”“SARS”“抵制日本入常”等,学校包括校领导在内的一批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网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网下引导,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从国防大学、上海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邀请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校就有关问题做专门的形势政策报告,为广大师生进行深度释疑解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形成规范,学校还专门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与此同时,学校在日常工作中,还密切注意网上焦点话题,及时开展网下引导,化解矛盾。

4.课堂内外互补,网上网下对接 在传统的理论学习会、报告会、研讨会等学习形式之外,学校还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先进、便捷的条件和平台,不断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努力搭建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网络学习的平台。党委有关部门分别在校园网主页和BBS上开设了理论学习阵地,把校园网建成开展理论学习、宣传与教育的大讲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网站,设有“学习资料”“理论研究”“视频点播”“图片新闻”等栏目,并上载中央宣讲团报告等有关声像资料,为广大党员、师生的理论学习提供方便,同时还开设“学习动态”“群言心声”栏目,及时交流学校党政中心组、基层单位和学生在开展理论学习时的心得体会;学生工作部门建立了“学工在线”“微笑在线”两个主页,在BBS开设了“班主任之家”“院系风采”“学工部”等版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需求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校团委还探索了“网络团校”的理论学习方式,如2002年开办“网络团校十六大精神学习班”,通过网络条件方便学员们学习交流、网上答题和考试,取得很好效果。

“两课”教学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积极利用网络进行“两课”教育教学,推广“多媒体”教学,将精品课程有关内容上网,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课程学习和讨论,同时,学生学习“两课”后,写作了许多小论文,其中优秀论文260余篇,也已上网交流。

5.灌输与引导、管理与监控并重

网络是虚拟的社会,因此也存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问题。几年来,学校先后制订了《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暂行规定》、《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校园网络BBS站管理规则》、《BBS用户身份认证办法》、《中国科大校园网络接入单位安全管理保证书》、《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违纪处分规定》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协议》等多个管理规定和办法,并在工作中予以实施,使得网络管理有章可循,以达到教育、引导与管理相结合 “三管齐下”,探索出了“组织机构落实、三级管理体制、技术措施保证”的管理办法,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网络和BBS站健康、正常和规范化的运行。近三年来,学校对网络(主要是BBS)上出现的诸如不良政治言论、侮辱漫骂、“枪手”招募、色情信息传播等违纪现象狠抓严查,依据网络规定和校规校纪先后对18名学生进行了严肃的处理。

二、坚持“三贴近”,兼顾“情理法”,把思政教育贯穿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根据我校的体会来看,开展网络建设、管理与教育同样需要不断创新,不能总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今天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环境、新压力。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特殊群体”的学生比例在不断上升。所谓 “特殊群体”,是指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存在困难、障碍或思想上存在偏激意识的那部分学生。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学校自2002年起初步建立了四个“预警与援助体系”,全面地关注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该体系已经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他们相继进行了较大版面的报道和跟踪采访。这些体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融入“情理法”,把开展网络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或困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教育本义。经过两三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1.学习状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通过由教务处建立的学生学习查询系统的适时监控,对已达到12个学分不及格的学生,教务处和学工部立即启动“学习援助计划”:将该生列为重点关心对象,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案,暂时适度减缓学习进程;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和班主任增加与学生谈话次数,分析原因,耐心引导,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通报情况,共同督促;安排其他同学组成帮助小组,如果宿舍整体环境有问题,立即予以调整。

2.生活状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奖、贷、助、补、减”是学校助学支撑体系的主渠道。但是,由于出于自尊或家庭突遭不幸等种种原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依然存在,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较难从正规的途径获得信息。一般来说,学生在校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基本上能够反映他们的经济状况。随着校园“一卡通”的普遍使用,为间接了解学生的生活消费情况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通过“一卡通”对学生就餐情况进行逐月统计,如发现就餐次数正常(目前为60餐以上),消费额偏低(目前为150元以下)的学生,便从下月起,对这类学生启动“生活援助计划”,即经院系和班主任核实以及经困难学生数据库比对核实后,不需要学生自己申请,直接由学生处、财务处通过“一卡通”给学生“加卡”(一等援助每月160元,二等100元)。这项资助实行动态操作,一名学生一年最多可以得到10次“加卡”。此外,对于家庭或自身突遭不幸的学生,学生处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临时特困补助,额度在300—2000元之间。实践表明,“生活援助计划”和临时特困补助虽然是助困的补充渠道,但这项补充渠道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我校实施的“生活援助计划”,2005年8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以《中科大“隐形补助”,保护贫困生隐私》为题进行报道,该报道引起了较大反响,并引发了关于“资助伦理”的讨论。有评论写道:读这样的新闻,真的让人好生感动。作为施助方,学校充分考虑到部分同学不愿张扬贫困的心理感受,在“给予”物质的同时,也“给予”了精神抚慰;而作为受助一方,经济困难的学生既得到及时的资助、感受到雪中送炭式的温暖,脆弱的心灵和“面子”又得到呵护和保全,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力倡“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要义首先应当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因此,中科大的“隐形补助”格外使我们感动。(马小平:《“隐形补助”折射的人文精神·芜湖日报》2005年9月2日)

3.心理状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我校心理教育中心自2002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微笑在线”网上引导与监控、日常心理辅导及咨询、心理热线接待、心理状况测试等途径,随时把握在校各类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旦发现问题苗头,立即跟进对象,采取措施,予以关注。几年来,我校心理教育采取课堂教学、网络沟通、专栏辅导、专家咨询、个别晤谈、互动研讨、拓展活动等形式,致力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心理障碍的逐步克服。迄今为止,中心对近7400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查,接待来访咨询学生1600余人次,初步建立了学生心理普查系统、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心理咨询管理系统;“微笑在线”在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迄今已逾10万人次登录;绝大部分心理存在困惑、障碍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将接受心理辅导、咨询以及治疗视为解决自己身心困扰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中心还开设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人际交往》等课程,并向师生开设心理讲座及公开咨询。

4.思想偏激情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人们常说,网络是学生思想状况的观察室。人人皆知,网络给交流思想、沟通信息提供了的便捷,与此同时,有些思想偏激的言论也时有出现,少数学生在漫不经心地敲击一阵键盘、点击一下“发表”之后,客观上则造成扰乱舆论、混淆视听的后果,这样的帖子往往对校园稳定有着相当大的危害。学工部、保卫处以及网络中心一直进行网络和BBS的监控,跟踪讨论热点,遇到这些帖子,该删除的立即删除,防止不良影响的扩大,并及时与相关院系联系,找到该学生,了解产生偏激思想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了解、教育引导,并适当处理。

上述四个“预警与援助体系”还在不断提高和完善阶段。目前,针对学生中身体健康状况和安全状况(人身、财物)存在的问题,学校计划再新增这两个方面的“预警与援助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网络管理、监控和引导力度,牢牢把握“制网主动权”

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我们要管理好使用好这柄双刃剑,尽力趋利避害,根据网络文化的规律,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积极传播文明,抵御不良影响,使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没有疆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舞台。

1.不断丰富教育资源。继续建设和完善“红色网站”,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以清新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2.加强网络工作队伍和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一支思想敏锐、工作能力强的网络工作队伍,积极构建网上德育工作体系。

3.全天候舆情监控与适时引导。掌握BBS舆情,监控网络动态。每天实行24小时网上监控,及时发现校园安全稳定隐患,特别是敏感时期的热点焦点话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网上阅评,不失时机地介入讨论,力争意见主导地位,因势利导地终结话题。

4.实行实名登记制。继续实行实名登记制管理IP地址。以最快的速度,做到“网上网下对接,网上问题网下解决”。

5.完善网络规范。营造良好的“网风”,完善网络规范,使对网络违规违纪者的处理有据可依。

下载聚焦08高考新方案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聚焦08高考新方案政治坚持“三贴近”原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