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览活动学习小结

时间:2019-05-12 20: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览活动学习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览活动学习小结》。

第一篇:参观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览活动学习小结

参观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览

活动学习小结

为加强党员的廉政教育,增强廉政自律的自觉性,2010年8月20日下午,我办党支部共22名党员(包括建党对象、入党积极份子)到镇廉政文化建设基地参观了《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在活动过程中,大家认真观看了展出的有关孙中山先生廉政思想的珍贵历史照片及孙中山先生的廉政思想言论。展出共分为“抨击腐败、立场救国,激浊扬清、箴言流芳,建立制度、反腐倡廉,身体力行、廉政一生”四个内容版块,重点展示了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官为民仆”的廉政思想理论,“法律为纲”的依法治国构想,“主权在民”的民主监察制度等廉政思想及实践事迹,大家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看学习。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孙中山先生从自身做起,当好表率,在行为实践中躬行实现廉洁政治,为后人树立了丰碑,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尤其是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认真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廉政思想及其实践事迹,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端正党风党纪,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反腐廉政意识,打造我办“廉洁自律、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良好机关形象,为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篇:学习孙中山农业机械化思想

学习孙中山农业机械化思想

中国管理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张蓝水

众所周知,孙中山(1866?1925年)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但孙中山也是中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积极倡导者,他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业机械化思想,只是社会上对此介绍甚少。学习和领会孙中山关于农业机械化的一些精辟而深刻的论述,对当今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在浩如烟海的孙中山著作中,仅就3篇文章涉及农业机械化的论述作一简单介绍,与同仁和朋友共勉。

1894年当时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孙中山,向清廷李鸿章上书,提出了他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4项改革纲领。在属于其早期著作的这篇《上李鸿章书》的“地能尽其利”部分,孙中山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农业机械化理论。这段精彩的文字,可以单列成篇。真可以说是这位伟人的?篇非常精辟的《农业机械化论》。“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也。”“农官既设,农学既兴,则非有巧机无以节其劳,非有灵器无以速其事,此农器宜讲求也。自古深耕易耨,皆借牛马之劳,乃近世制器日精,多以器代牛马之用,以其费力少而成功多也。如犁田,则一器能作数百牛马之工;起水,则一器能灌千顷之稻;收获,则一器能当数百人之刈。他如凿井浚河,非机无以济其事;垦荒伐木,有器易以收其功。机器之于农,其用亦大矣哉。故泰西创器之家,日竭灵思,孜孜不已,则异日农器之精,当又有过于此时者矣。我中国宜购其器而仿制之。故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此三者,我国所当仿效以收其地利也。”

这篇文字,分三层递进。第一层,是解题。提出“地能尽其利”的3个内容:要有农政管理、农业知识、农业机器。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21 世纪的今天,人们往往说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管理现代化、农业科技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3个方面。实际上,并未超出1lo年前孙中山提出的范围。可以说,在那时,孙中山就提出了完整的农业现代化思想。

第二层,是核心。从“农官既设”到“我中国宜购其器而仿制之”,又分3个层次。首先,孙中山用斩钉截铁的语言提出了农器的重要性。其中的“非有巧机无以节其劳,非有灵器无以速其事”,用十分精辟的哲理诗一样的语言,指明了农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一个世纪以来,论及农业机械化作用、地位的文章与言论,恐怕也没有出现可以与之相比的文字。这两句话,可以作为我们农业机械化工作者的座右铭。其次,孙中山从历史角度,对耕地、灌溉、收获、凿井浚河、垦荒伐木等几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了农机“以一当百”的显著功效和“非机无以济其事”、“有器易以收其功”的独特功能。现在我们经常说,人工可以做的农业作业,用农机可以替代劳动力,达到省工、省力;而有些农业作业是人工无法承担的,只有用农机才能实施。这些说法都不及110年前孙中山的论述更严谨。可以说,孙中山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理论的奠基者。110年以来,在理论方面,我们没有多少新进展。最后,孙中山概括地说“机器之于农,其用亦大矣哉”、“我中国宜购其器而仿制之”。用我们现在通俗的话就是:机器对于农业的作用太大了,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技术成果,发展自己的农机工业。

第三层,是结论。从“故农政有官”到“以收其地利也”。孙中山在指出三者皆备产生的社会效果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国应当学习世界的先进经验,建农政、立农务,实行农业机械化,最终使“地能尽其利”,充分发挥我国农业资源的优势。孙中山在谈“物能尽其用”时,向那位中堂大人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谋富国者,可不讲求机器之用欤?”意思是,若为国家谋富强,难道能不讲求机器的作用和使用吗?把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机器,提到富国的国策高度。

这篇上书于1894年初定稿,6月赴天津向李鸿章投书,李对此未加理睬。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这篇-卜书成为研究近代 农业机械化思想的宝贵历史文献。在以后的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孙中山进一步阐发了他的农业机械化思想。《建国方略》是一部宏篇巨挚,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规划的20世纪振兴中华的宏伟蓝图。在这部文献中,孙中山展现了他的“国家经济之大政策”,提出了“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的农业机械化方略。人们也许不会想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还提出了“农用车”的概念。这恐怕是我们农机行业见到“农用车”一词最早的出处。

《建国方略》(1917?1919年)是孙中山寓居上海期间所作。该书由3大部分组成,即:《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建国方略之?二 物质建设》即《实业计划》。在这部分的“篇首”中,孙中山提出:“固于中国两种革命必须同时并举,既废手工采机器,又统一而国有之。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以出其丰富之矿产,以建其无数之工厂,以扩张公共运输,以发展其公用事业。”按照孙中山的思想,在中国各经济领域,包括农业、采矿、工厂、运输,以及一切公共事业“废手工采机器”,乃是20世纪初必须进行的?场革命。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孙中山把农业要用机器放到各经济领域的首位,提出:“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孙中山把农业机械化列入“建国方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的“第五计划”提出:“无论如何,必须用机器以辅助中国巨大之人工,以发达中国无暇之富源也。”第五计划包括:粮食工业、衣服工业、居室工业、行动工业、印刷工业等5个部分。在“粮食工业”中,孙中山分别论述了食物的生产、贮:藏及运输、制造及保存、分配及输出。在“食物之生产”中,孙中山提出:“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则此同面积之土地,可使其出产更多”。孙中山提出,即使中国有“巨大之人工”,为了使中国富裕,“无沦如何必须用机器以辅助”之。对农业来说,即使不增加土地面积,只要使用现代机器和采用科学的农艺,就可以提高总产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提高土地生产率。可以说,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轫之初,当时的倡导者们,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重大作用。这使我们感受到,在欧美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思想起点很高。在“第五计划”的“行动工业”中,孙中山提出:“自动车为近时所发明,乃急速行动所必要。”“所造之车当合于各种用途,为农用车、工用车、商用车、旅行用车、运输用车等。此一切车以大规模制造,实可较今更廉,欲用者皆可得之。”“除供给廉价车之外,尚须供给廉价燃料,否则人民不能用之。故于发展自动车之后,即须开发中国所有之煤、油矿”。一般很难想到,孙巾山给我们提出丁“农用车”概念。百年来的发展史给人以启示,人是骑在轮子上走向现代化的。孙中山所说的“行动工业”是指人的出行和物的运送。步行和肩挑是最原始的用最简单工具的行动,与现代化不相干。为了“行动”现代化,人类发明了自动车,此乃“急速行动所必要”。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提出要造“合于各种用途”的车,首先提出的就是“农用车”。那是1917?1919间,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就提出了“农用车”的概念。60年后的1977?1979年,我们在摸索中才找到了为农村、农民、农业使用的“农用车”的概念。这是我们对历史一知半解的无奈。孙中山还提出了“自动车”产业的基本方针:要造各种类车,要大规模制造,要用者买得起,要人民用得起,要开发中国油矿等。

当前“农用车”市场上,买车费用高,用油价格高,真正出现了一些农民买不起、用不起的局面。“农用车”产业又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令一些人忧心忡忡。重温近90年前的这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关于中国现代化蓝图的《建国方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孙中山丰富的农业机械化思想,贯穿在他的众多著作,包括他的演讲中。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生主义第三讲《吃饭问题》的演讲,宣示了他对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基本观点。孙中山提出,“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接着,他说“我们对于农业生产,除了上说之农民解放问题以外,还有七个增加生产的方法要研究。第一是机器问题,第二是肥料问题,第三是换种问题,第四是除害问题,第五是制造问题,第六是运送问题,第七是防灾问题。”这7个方法,用现在常用的说法,就是农机、肥料、种子、植保、农产品加工、运输、水利排灌等。在每一个方法的讲解中,孙中山还有针对性地谈到机器的作用。

农业生产是农民操作农具,以加工劳动对象的工作过程。其中耕地、农具是可多次使用的固定资产,农具是劳动手段。其他的物质技术要素如种子、肥料、淡水、农药等是一次性消耗的生产资料。整地、播种、施肥、泵水、喷药、收割等,每个农业环节都是人操作农机具的劳动行为。在耕地确定的前提下,要增加农业生产,必须保证良种、肥料、淡水、农药、农机等这5个物质技术要素的完备和合理投入。

近代、现代、当代,我们看到过很多述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内涵的文献、文章和演讲,很少有如孙中山如此全面地提到农业生产的那5个物质技术条件,特别是把农业机器问题提到第一位。孙中山说:“第一个方法就是机器问题。中国几千年来耕田都是用人工,没有用过机器。如果用机器来耕田,生产上至少可以多加一倍,费用可减轻十倍或百倍。向来用人工生产,可以养四万万人,若是用机器生产,便可养八万万人。”讲到肥料问题时,孙中山谈到化肥,即“用化学方法来制造肥料。”并提到“利用机器,更用电力制造肥料”。他讲的换种问题,是交换种子,防止退化,实际是良种问题。他讲除害问题,谈到“一是植物的害,一是动物的害”,即我们常说的病虫害和植物保护问题。他讲的制造问题,是农产品收获后的制作、贮存,即现在人们说的农产品加工问题。他讲的运送问题,是用轮船、火车、自动车(即现在的汽车)代替肩挑,运输农产品。他讲的防灾问题,谈到“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至于水旱两灾的治标方法,都是要用机器来抽水,和建筑高堤与浚深河道。”这里实际上讲到了兴修水利和排灌问题。

这7个方法,除了运输与加工属于产后处理之外,其余5项均属产中的物质技术因素。孙中山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这5个增产方法作了不同侧重面的分析。80多年前,作为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孙中山对当时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有如此高明而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如此全面地提出体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5个物质技术因素,令人敬佩。更令人鼓舞的是,孙中山把农业机器问题放到这5个因素中的第一位,极大地突出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蒸汽机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18世纪末期的欧洲工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实质上是?场机器革命。机器推动欧美发生的巨大高生产率,震惊了有机会到欧美的中国有识之士。人类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生产工具发展史。当时仍然是手工农业的中国急需一个走向机器农业的变革。这也许是孙中山“于斯际中国正需机器,以营其巨大之农业”的原因所在。今天,我们重新阅读孙中山关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这些论述,有相见甚晚之感。这对于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和保证作用,具有非常尖锐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第三篇: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践

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践

摘 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中国革命的领军人物,在其几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谱写了中国历史中的辉煌诗篇。孙中山先生坚持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原则,其毕生在民主、共和与三民的深信不疑思想信念驱使下,推翻千年封建帝制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孙中山先生被誉为“中国国父”。本文欲从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为主线,通过两大点的思想论述中引出其爱国的而思想实践。关键词:孙中山;爱国思想;实践

引言: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他不仅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操,而且也是第一位将爱国思想付诸于行动且改变现实的人。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解放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创举中来。孙中山先生把爱国情怀当作自己一生事业经营的始点和归宿,在当时荆棘载途的社会环境中,他冒着九死一生的生命危险与其他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们一路含辛茹苦、坚苦卓绝,在经历了千万革命战士的流血、牺牲战斗中,最终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新时代的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这衣食无忧的现实当前不忘孙中山先生曾为了美好今天的实现而流的血、掉的肉;我们不忘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的不屈不挠精神。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讲的话:“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永远的指引。

一、孙中山先生将爱国情怀与学习知识统一

1801—1900年是十九世纪的始末,也正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饱受帝国主义侵略者欺凌最严重的一个时期1866年出生的孙中山先生亲眼目睹了我国人民在这个年代所遭受的苦楚与灾难。清末王朝的腐败昏庸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压下,唯唯连声、软弱无能,将人民生活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年幼的孙中山,看着这民不聊生现实如同刀子插入眼中的刺痛,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护国雄心壮志。他曾在幼年时期听家乡一位长者讲解其在天平天国时期的往事时,孙中山而就叹息到:如果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了,同时也十分羡慕和敬佩太平天国的英雄先烈。也正因为如此,革命燃烧的信念就在从小就根深蒂固在这个不平凡的孩童心底。

孙中山深知,若想救国必须具有救国的本领,文化知识与思想意识的掌握是实现该使命的基本前提。青年时期的孙中山在救国救民的思想信念中,异于常人的刻苦学习,根据既是好友又是战友的陈昭白先生回忆说,孙文向来用心求学,是我一生中唯一所见之人,在学校读书时,他所读功课全部都是满分好学深钻,潜心探索。孙中山个人学识渊博,博学多才,除了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科知识之外,课余时间也都用在学习外国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尤其钟爱《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而且,孙中山先生在自己的所读、所写、所想中也都能够自如的学以致用,专心求学,以为建国之需,这是他勉励其他留学生的话。

正如孙中山先生一生热衷于刻苦学习,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人格出众、学贯中西的伟大先行者。在革命中,他也有过失败,有过错误,但正是这些让他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在他的指导、实践下我们成功的借鉴了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革命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在自身的良好发展中构建了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二、孙中山先生将爱国思想与革命相集合

1866年出生的孙中山,正处在由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懦弱昏庸的清王朝对外演扮着傀儡的无能角色,对内却处处镇压、剥削我国人民。面对这样的一个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的生存环境,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在孙中山的心底更加根深蒂固。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后的孙中山终于可以面对清王朝的无能和黑暗,他依靠自身力量试图使用政治改良的手段来强我中国。于是,他向晚清重臣李鸿章表明他的救国主张,但没有得到李鸿章的认同,这算是他在漫长救国路途上的第一次碰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孙中山被逼于无奈,从此走上试用武装革命手段来推翻清王朝黑暗统治的局面,从而使中华民族改头换面,实现国民富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兴中会的建立是孙中山最终走向革命道路的根本。

兴中会的成立和孙中山强烈的爱国思想点燃下,无形中给孙中山增添了巨大的革命信息,在盟军、战友的支持下,以孙中山为领导人的革命武装起义进行了数以十次之多。在这些起义中,虽然有失败也有一些错误思想,甚至屡次遭到封建势力的破坏、镇压和帝国主义的打击而导致失败,但是孙中山毫不气馁、越挫越勇,在失败中不断进取和改进,最终于1911年将满清王朝推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呼之欲出。但是,此次胜利的果实却被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他又以两大黑暗势力统治笼罩着“新中国”。为了彻底解放人民,救民于水火,这个重大历史使命非孙中山莫属。孙中山又凝聚革命力量,将小力量的民众力量拧成一股绳,从而又发动了第二次革命、第三次革命,一直到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垮台。随后,孙中山暂且搁置了革命行动,又拾起了“护国”的口号。就在于南北军阀的周旋中,孙中山不断遭到挫折,他指出:“救国之业仅能出他一途,及重行革命是也。”对于曾经放弃革命旗帜,他是非常后悔的,他后来说:反袁时各地起兵,“那时并不用鲜明的革命旗帜。后来袁世凯自毙,总算我们反对袁世凯的成功;但是按之革命的真精神,仍然是失败。后来护法之役,也没有把革命旗帜竖起,做了五六年的护法工夫,最后曹锟、吴佩孚也赞成护法,弄得护法的问题又归调整和妥协。”他认为这是沉痛的教训。

孙中山爱国思想的发展过程是同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孙中山认为需要“重行革命”之时,中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孙中山看到了民众的伟大力量,他的爱国思想也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表现了服从真理的伟大力量。他从全民族的利益来考虑,决心“适孚世界之潮流,合孚人群之需要”,同中国共产党携起手来,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将国民革命的目标明确指向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在新民主主义的旗帜下,孙中山对爱国、救国与革命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向民众坚定地指出:“今天我们要来拯救这个中国,要从那一条路走呢?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走,拿革命的主义来救中国”。

三、孙中山现实反对分裂祖国,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分裂祖国,维护祖国统一,是孙中山爱国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的思想,在同盟会成立前,他就宣称:“余之主张为„大同主义‟。”素来憎恨分裂祖国的丑行,为祖国的分裂痛心疾首。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企图“划中国为二,限制共和政府于江南”,他严词拒绝。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他提出了“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政之统一”、“财政之统一”等五个统一。

20年代初,面对一些政客、军阀鼓噪“联省自治”的主张,他又严厉加以驳斥,强调“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是统一之时就是乱”,指斥“凡是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他坚信“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还说:“中国要和平统一”,“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正是孙中山的提出的“统一”主张,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要因素。这次合作的促成具有重大意义,它统一了国民革命的战线,赢得了打倒北洋军阀的重大胜利。孙中山先生在有生之年,曾经几次赴台,这一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台湾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思想。

在中华民族正处于危难的时刻中,国共两党积极展开孙中山先生的“统一”思想,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两种力量紧密团结,一直对外,结成统一抗日战线,最终取得长达八年的抗战胜利,将小日本赶回他们的劣等国度。总看今天,全世界也已都在和平、互助的年代中成长,任何国家都力求民心与形势两者的协调统一。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澳门回归,台湾同胞也在自行的50年制后回归中华怀抱。建国大业的期许,在两岸三地的共同发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继承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振兴中华的康庄大道上把中国建设成为瞩目世界的头等强国。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实现孙先生的“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的理想。参考文献:

[1]水付新,赵建利.孙中山爱国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9).[2]张永明.略论孙中山的爱国思想与实践[J]理论研究, 2001,(05).[3]宋富安,吴传清.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三点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1997,(02).[4]黄美玉,谭溢民.孙中山的爱国思想与实践[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第四篇:参观学习小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观学习小结

为学习、借鉴兄弟医院创建“三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快我院创“三甲”步伐,提升三甲创建内涵质量,X月X日至X月XX日X院长带领班子成员和部分三甲创建工作人员赴XX医院和XX医院就三甲评审准备工作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召开了创三甲交流座谈会和“一对一”实地取经的方式,针对自己本职工作和三甲创建薄弱或缺失环节深入交流学习,及时找出差距,寻求解决措施。现将我的一点体会汇总如下:

(一)严格按照卫生部评审细则的相关内容,完善、规范各项制度与职责。不是闭门造车式地自研自酌,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借鉴卫生部及周边区域性综合医院的成功范本,指导我院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将各类制度与职责按照类别或年份进行汇编,既方便医院职工查找、学习,又能规范制度与职责的整理存档。

(二)充实文档保证资料齐全,并做好资料归档整理。补充、完善和规范近三年的各种资料与记录,制作统一的目录和文件盒标识。新增一个透明文件柜,归放三甲评审资料,使评审专家能快捷准确地找寻目标文件。

(三)关注细节的规范。三甲评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我们必须面面俱到、做到精细才能确保评审万无一失。例如虽然专家在评审五院院办公室工作时只检查了文件这一部分,但却从文-1-

件的发文流程、文书规范乃至文件的装订都一一细查,可谓针对重点深度挖掘。

同时又要做到有的放矢,结合新标准将重心落到历年评审的考核重点上,而办公室的重点就在医院资料的齐全和文书的规范上。因此要认真学习卫生部评审细则,将资料准备齐全,并按照国家标准从各个环节规范文书。

(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全院上下必须高度重视三甲迎评接待工作,这是留给评审专家最初、最直观的印象。参观学习的两家兄弟医院都在最后的接待工作中有突出良好的表现,为评审增添了无形分值。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和主管局的高度重视。政府、主管局在日常政策、资金、人才等的支持情况,以及评审时县、局领导的参与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院在开县的经济、社会地位。这需要请领导与政府、主管局密切联系、加强沟通。

2.接待方案:尽早着手拟定方案,与其他科室做好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参照借鉴兄弟医院的成功经验尽量周全。

具体的接待:(1)将接待工作落实到个人头上,避免慌则乱;

(2)接待的细节必须准确、细致;(3)接待人员须接受规范培训;(4)做到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确保至少有一名相关人员陪同评审专家。

第五篇:民革赤坎支部赴孙中山故居参观学习

民革赤坎支部赴孙中山故居参观学习

2011-07-21 12:07:04 来源: 碧海银沙 评论1条 点击查看

赤坎支部成员在孙中山故居前留影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潘建东 编辑/绿 子 棱 枫)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7月17-18日,民革赤坎支部一行赴中山市参观交流,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的活动。通过活动加深对孙中山精神的领会,并与民革中山教育支部进行深入交流,汲取宝贵经验,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水平。

赤坎支部成员参观孙中山故居

在赤坎区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关卫政常务副部长和梁伟灵主委等带领下,民革赤坎支部一行10人,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中山市。在民革中山市委梁为群副主委等的陪同下,大家首先参观孙中山故居。故居建筑中西合壁,里面到处都充满了岭南风格的家具和摆设,古味盎然,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既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也借鉴西方文化。从故居出来,接着参观了位于孙中山故居西北侧的孙中山纪念馆。展馆一楼全面性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事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涉及到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展馆二楼则陈列了孙中山亲属及后裔的遗物,同时,大家也了解到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其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贡献和牺牲。

赤坎支部成员参观孙中山事迹展

大家还参观了中山纪念中学、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和中山市容市貌。在中山纪念中学,校区建筑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厚重古朴、气势恢宏。学校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内树木参天,花香绿浓,学习环境舒心怡人。中山市老城区虽然历史悠久,道路狭窄,但城市管理相当好,占道经营、乱拉乱挂、乱摆乱卖等“老大难”问题彻底绝迹。城市环境整洁、优美、文明、井然有序,对其它城市有参考、借鉴意义,也为大家支部撰写提案积累很好素材。

通过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大家对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事迹、重要贡献有了深入理解,增强了民革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感受革命前辈“天下为公”的伟大情怀,对提高个人政治觉悟和精神觉悟很有意义。大家支部党员纷纷表示,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是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是为民族解放而牺牲自我,是以解放、服务人民大众为己任,是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虽然时代变迁,但永不褪色。大家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同心同德共创和谐美丽的家园。

下载参观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览活动学习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孙中山廉政思想及实践图片展览活动学习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小结——学习“三个代表”

    思想小结——学习“三个代表” 思想小结——学习“三个代表”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2016思想学习工作小结

    2016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个人工作总结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个人工作总结 自从进到本站以来,在公司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严格履行工作......

    暑期专业实践思想小结

    暑期专业实践思想小结 XXX XX班XX学号XX 这次的暑期专业实践,我选择了XX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完成了FPGA虚拟仪器的开发工作。之所以选择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这个让......

    参观企业活动小结

    参观活动小结 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熟悉IT公司的运作流程,是学生对专业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蒋文蓉老师带领学生前去光大会展中心进行参观。 2014年5月14日中午,A5、A6两个......

    廉政教育参观活动心得体会

    免费分享创新 廉政教育参观活动心得体会 此次以家庭为单位参加了区纪委组织的廉政教育参观活动,收获颇多,感慨颇多,实况、实景、实话,犹历历在目,对极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一步步......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小结

    xxx同志学习小结 根据中央、省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按照《xx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安排,我在组织好市财政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妥......

    学习实践活动深入调研工作小结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 学习实践活动深入调研工作小结根据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及《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流程表》的总体部署安排,我......

    实践活动小结

    实践活动小结为了充分了解我区蝶类资源,大力开展蝶类资源的调查和科普工作,我校科技小组对我区夏季蝶类资源开展了一次为期3个月的调查考察活动,本次活动采集到蝴蝶100多种,分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