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

时间:2019-05-12 20: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

第一篇: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

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成诗歌。不要写(3)

第二篇:上海卷2014高考语文作文

上海卷2014高考语文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第三篇:2016上海卷语文作文

江苏省郑集中学城区校区

三五八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语文导学案

真题回放: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命题解读:

通览整则材料,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句话着重指出的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既有现象,可以看作材料的“背景”,这是可避免、正常的现象。但同时,“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就是说,“这些评价”既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对此,考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是“关键点”,其隐含的信息是:考生可以对这种现象持反对态度,也可以发表赞同的观点,或者是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加以阐说,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至于“他人”、可以是身边的普通人,也可以是伟人、名人,甚至是当今的“风云人物”“网红”等。总之,本题的写作空间非常大,考生可以尽情发挥,只要能抓住“评价”与“他人”这两个关键词,就是恰当的、切合题意的。但是,写作的时候,考生应坚持一个原则:不管是何人,在评价他人的时候,都应该基于事实,遵守“不溢美”“不隐恶”的准则,不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甚至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

立意角度:

1、赞同对他人生活的欧评价,但评价时应实事求是。

写作点拨:就是说,“评价他人的生活”可以有,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大的方面,包括对国家或者省市领导人的评价,以及对袁隆平、乔布斯、马云等卓越人物对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等方面的评价;小的方面,诸如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同学对同学的评价等,都可以分别用一些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2、应分清“评价”的对象和范畴,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写作点拨:如果是善意的评价,应该支持与肯定,相反,若是别有用心的评价,则应该遏止与摒弃。考生可以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论证。如不应该随意评价别人,因为失当的、错误的评价,会让人心灰意冷,如某位同学受到班主任不恰当的评价,一蹶不振。当然,对于有悖公德的言行,如乱穿马路、不排队等,则应通过评价、激浊扬清。同时,家长、老师的正确、正向的评价,则能激励孩子,学生奋发图强。

3、要理性对待“评价”与“被评价”

写作点拨:当今时代,言论自由,发言渠道发达,每个人都有评价他人的权利和可能,而被评价者则应该有自己理性的、正确的判断。

江苏省郑集中学城区校区

三五八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语文导学案

范文

从“看他人”到“看自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微信”“朋友圈”几乎时时刻刻占据着人们的视线。沃恩越来越喜欢从评价他人的生活的过程来寻找自己的定位。

这样的发展其实是一种必然。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网”的形成。轻松点击屏幕、上传照片,个人的生活细节就无所遗漏地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中。有了展示,也就有了对比,自然也会引发评论。其次群众的心理在时代潮流中发生了不知不觉地改变。杨庆祥在《80后,怎么办?》中提到,现代人普遍具有“历史虚无感”。这样的虚无感让我们一时之间无法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只好从评价他人的生活过程中,或是找到了“我比他人过得好”的满足感,或是找到了“我也要这么生活”的奋斗目标。

评价他人的生活,好处在于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但其中也隐藏着诸多弊端。评价他人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与他人的价值观的碰撞和交锋。如果说一个人的评价还不足以激起什么浪花的话,那么一群人指向一致的的评价会对被评价者的生活产生影响。若是顺从他人的评价,被评价者的价值观将会被改变,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会由此固化,身处其中的个人便失去了原有的个性和活力。而如果坚持自我,也可能激起矛盾冲突,走向另一个极端。

爱默生说:“人们似乎没有懂得,他们对于世界的见解其实也是他们品格的自白。”现代人在评价他人的生活之前,尤其要先看看自己。只有把自己看透了,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评价合理公正,也才能使自己摆脱自身对于他人的评价的依赖。在顾城生活的年代,其他诗人经常咏叹“时代”“人类”这样宏大的主题,唯独顾城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睁大着眼睛,渴望知道花籽儿的生日。有了自己的世界,便不会轻易评价他人的生活,也不会被他人一时指责和批评动摇,因为他明白时代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但这样并不是鼓励人们“与世隔绝”,而是提倡人们以自己为基础,建立由己及人的评价方式。同时,在评价时也要注意言辞的合理性,用分析和建议代替愤怒的指责,用理性的褒奖代替狂热的追捧。这样才能为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创造良好的环境。

毋庸置疑,评论他人的生活已成为个人习惯和社会风气,我们很难迅速扭转改变。要摆脱他人的看法,摆脱社会潮流的桎梏仍有一段路要走,我们能做的只有先由看自己出发,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阅卷者说:这是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标杆作文。首先,本文观点鲜明,行文流畅。为了充分有力地让自己所持的观点凸显出来,作者在分析“评价他人的生活”已成必然之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和怎样对待别人的评价等展开深入浅出的阐述、论证。其次,论据恰当,论证透彻。文章贴切地运用了中外事实论据和理论依据,对中心论点进行了开合自如的论证,引人深思。另外语言有力,词约意丰。无论是引用或化用的名人名言,还是坐着提炼的、富有哲理的句子,都言简意赅,寓意丰富,非常富有表现力。得分“内容25分+表达24分+发展19分=68分。

江苏省郑集中学城区校区

三五八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语文导学案

谨言且慎行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全民八卦”的时代。明星名人的婚恋隐私、衣着品味被人津津乐道,平常人的道德品行、私生活也被评头论足。

喜欢评价别人生活的人,名声往往不太好。明知不好还热衷于评价他人的生活,其背后有着时代和社会根源。价值观一旦趋向多元,生活方式一旦成为个人选择,“百花齐放”的同时,“众口难调”就难以避免。比如说,以前人们的头发全都是又黑又直,但后来有人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染得比方便面还卷。站在不同立场就有人喜欢,有人厌恶,评头论足在所难免。极端的人还会付诸行动——喇叭裤刚流行的时候,就有反对者剪别人的裤腿。

“评价他人的生活”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任何社会都有主流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公序良俗,这些规范要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社会评价必不可少,它能使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得到褒扬,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受到贬抑,进而匡扶世风。

但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对什么 人、什么事都评头论足,那不是健康的社会评价,而是庸俗八卦。评价他人的“度”在哪里?一般认为,他人生活中具有公共属性的部分可以评价,但是有私人属性的部分不应评价。比如在公共场合是否排队上车、随地吐痰,这些行为属于公共道德,就应该纳入到社会评价的范畴。但是那些私密生活、个性隐私,比如情感婚恋、个人偏好,只要不违反法律、不妨碍他人,个人就可以自主决定、自由选择,别人不应过多窥探,过多评价。

评价他人的生活还要考虑“政治正确”问题。对一些生来注定引发争议的事项,不应过多评价。在欧美国家,最典型的争议就是种族、肤色。在我们国家,当一个人的出生地域、身材相貌、阶层属性处于弱势时,最好也不要评价。喋喋不休地评论别人的出身和长相,不但“政治不正确”,还显得缺乏教养。

当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评价、如何评价他人生活时,最好的做法是“谨言慎行”。因为,理解和宽容是珍贵的美德。

点评:本文运用了辩证的思维,观点独到且思路清晰,分析评价别人生活的好处与坏处,得出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而不是一概而论的结论,最后呼吁大家谨言慎行,做到理解和宽容,升华了主题。全文言辞畅达,说理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对考生的写作有着示范和知道意义。

不知不言,知者须言

人,从本源而言,是群居动物,个体间的关系经过高度发展从而形成了社会。人从一个客观实在的动物变成了他人心中主管存在的印象,评价就必然存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发表评价的自有度大大增加,舆论的煽动力也大大增强,对言论责任的追究却变得愈发困难,对他人生活的评价似乎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虚心纳谏且不因大臣的耿直言论而愠怒的贤君毕竟是少数,因此,古代的大臣多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他们知,而不言。而那些思想境界的智者,因为无法去争名

江苏省郑集中学城区校区

三五八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语文导学案

夺利,他们智,而不言。现代社会也有一些知而不言者,周濂这样评价他们:“至于笑而不语者,我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利的愚蠢。”

对于这些人我更倾向于用另外一句话形容:“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更加正常的言论环境,更需要这些装睡的人站出来,以强有力的言论来引领社会的进步。对于社会如此,对于个人更是如此。

对于相应的人、事、物,如果你只是一个无知者,那么还是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比较好,不知,不言,不要随意应和大众言论,以免增大错误舆论的煽动力;而那些不智者,最好不要随意发表不恰当的言论,以免错误引导无知者;而知情者,我们需要他们公开所知的客观事实;而那些智者,我们需要他们站出来振臂高呼,引领起正确的舆论导向。

鲁迅是一个知者,更是一个智者,他在当时社会那间封闭且坚固的“铁屋子”里先行醒来后,没有选择缄默,更没有笑而不语,而是选择站出来奋力呐喊吗,以唤醒民族的精神,拯救麻木无知者的灵魂。

而作为评价的接收者,更需要有独舞者的心态,在别人眼中,你在聚光灯下;在自己眼中,你只是舞台上的舞蹈着,观众喝彩纵然是赞美,喝倒彩也不失为一种激励。

我们需要无知者置身事外,不智者学做智者,知者言其所知,智者振臂高呼,我们需要高明的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阅卷者说:

“题好一半文”,特别是对材料作文来说,拟出贴切、闪光、别致的题目,无疑是写作实力的有力体现。本文作者深谙此理,借助题目亮出观点,引发读者的期待。同时,本文思想深刻。“文章最忌随人后”,本文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紧扣文题,引经据典,得出“我们需要高明的言论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的言论,给人启示,引人思考。此外,本文语言洗练,富有哲理,对名人名言和鲁迅的例子的化用也精妙绝伦,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得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19分=总分69分

不应轻易地评价他人的生活

在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不用担心吃了这顿,没有下一顿;也不用担心过了今天,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很容易造成这样的情况:因为衣食无忧,人们有大把的时间、精力去随意评论他人的生活。不过,有些时候,人们与其说是在评论他人的生活,倒不如说是在发布八卦新闻。

看看当今社会,许多网络红人以及哗众取宠的组合受到大家的追捧。有些人出道仅两个月就能红遍大江南北,其中一些炒作式的评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是因为受到的评价太多了,网络的点击率太高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和注意力也都聚集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才“成功出道了”了。这就是不分青红皂白轻易评价他人的后果吧。

不过说实话,我并不是讨厌所有评价他人生活的人,因为,有些人的身份就是评论家、批判

江苏省郑集中学城区校区

三五八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语文导学案

家。他们在评论他人生活的时候也许不能做到完善客观,却能揭露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例如《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就是一名著名的讽刺作家,他在晚期的一些作品中评论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同时也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他的评价切中了事实要害,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乱象:一部分利欲熏心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助武力,把成千上万的农民从世代居住的家园里赶走,然后把土地圈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和大农场,致使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无家可归。乔纳森·斯威夫特冒着被杀死的危险勇敢地站出来揭露真相,这样的评价,对推动社会进步是有利的,值得赞美。

由此我想:当今的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八卦的人,而是真正的评论家。评论家不会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不会扭曲事实、颠倒黑白。因为他们在评论他人的时候基于事实真相,专注于事物的矛盾,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和事实表达出来,让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点与事情的真相。

所以在我看来,在评论他人的生活时一定要明辨是非,切中要害,尤其要把握好尺度。如果你不能尊重事实,只是想八卦一下,那我劝你还是尽量不要轻易地评价他人的生活。

阅卷者说:文章视角新颖,与众不同。作者从剖析之所以会出现“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原因起笔,并由此发表观点,导入主题。这样的思维角度与切入点,在考生中十分少见,给人以清新扑面之感。其次,本文论据典型,说理深刻。作者所使用的中国和外国这两个论据事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文章立意精准,观点鲜明突出,给读者以思悟和启迪。

得分:内容25分+表达24分+发展19分=68分

你活好自己了吗?

一位幽默的程序员说过:“别人的生活在你看来是JPE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真实的人生。

一位穿着简陋的妇女,身后跟着一个孩子,孩子似乎很是畏惧她,一路都没敢和她母亲对视。想必,这是个严厉的母亲。地铁站台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只铁盘,里面只有零星几枚硬币。妇女经过老人身旁时,一脸嫌弃地转过脑袋,对孩子说:“看吧,多可怜。你要是不听话,以后也会活成这般模样。”孩子胆怯地点点头,跟着母亲走了。

这般模样?

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这名妇女能出此言,分明是因为内心的自卑。很明显,她也是个生活艰苦的人,大概是老人的现状触碰到了她内心的伤痛吧。

由此,我不禁想到:评价他人生活的同时,你的评价可能恰好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一个人性格自卑,看到别人光鲜的生活时,更多的是羡慕、嫉妒,甚至会上前恭维。我不得不去猜测那位妇女的生活,也许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贫苦,稍有不慎便可能衣食无着吧。

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许每天都在发生,以至于渐渐被人们忽略了。

江苏省郑集中学城区校区

三五八课堂教学模式

高三语文导学案

再说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他曾居于一间“陋室”。人们纷纷议论着刘禹锡的生活该是如何贫困、如何悲惨,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得罪权贵,不必落得这般下场。但实际上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心态早就将他置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该写诗写诗,该喝茶喝茶,日子过得闲适惬意。由此他还写了那篇著名的《陋室铭》。

别人的生活需要你来议论吗?一个表面光鲜的公司总裁背地里可能是个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个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许会因为自己时常追逐着梦想的生活而思想变得无比光鲜。生活,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一个生活朴素闲适的文人若是路过刘禹锡的旧宅,也许会感叹:虽然住宿条件恶劣,但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是多么令人神往!而一个虚荣心强,实际上内心自卑的官吏,也许也会感叹:这样破旧简陋的屋子,恐怕在无数个日夜里他都睡不着觉吧„„看看这台阶,到处是青苔„„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可能就是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想要公平地议论他人的生活,始终是很难的。每个人的心态千差万别,真正公平的议论只能是来自“别人”自己的。

每个人都是“别人”。所以活好自己就够了。【名师点评】

这是阅卷组评定的一篇考场标杆佳作。本文以缘事析理、促人深思、语言简洁而被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如下:

1.设问拟题,促人深思。文章以“你活好自己了吗?”为题,引发读者对问题的审视与思考,进而自然地联系到“对他人的评价”上面来。作者之所以这样拟题,其言外之意就是:先活好自己,活出味道,活出精彩,才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这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

2.开篇铺垫,缘事剖理。首段,引用程序员的话,为下文观点的呈现做必要的铺垫、张本,接着,由目睹耳闻的真实故事的剖析,得出结论,再以刘禹锡的“陋室”为例,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又通过光鲜的公司总裁与落魄的流浪歌手进行比对,说明只要活好自己就是值得肯定的,并且,评价他人是不容易的,也是艰难的。

3.语言简洁,富有张力。可以说,整篇文章的语言或简约,或朴实,或直白,或通俗,或文雅„„但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具有表意清楚,词约义丰之效,彰显了作者语言表达上的张力和驾驭语言的娴熟功底。

得分:内容25分+表达24分+发展19分=总分68分

第四篇: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上海卷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上海卷

2009年上海市秋季卷高考作文题,采用了新材料作文题的样式。这反映出了今年上海的文题由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和2008年的他们的命题作文转为材料作文。这给考生更多的审题和立意的自由,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自己写作的自由王国,而脱离了过去那种成人化、现实性的写作框框。(当然,那也是符合高考作文必须戴着镣铐跳舞的应试规则的)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读懂原材料的寓意。要写好新材料作文,最关键的就是正确理解材料中隐含的意义。只有明确了寓意,才能把握住作文的立意。那么,怎样来读这则材料的含义呢?我们可以采用由表及里、由实就虚的方法。材料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词是板桥体。什么是板桥体?命题者借此要考生作文中达到什么思维结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推敲的地方。板桥体,表面上一读就知道,就是郑板桥(郑燮)个人创造的一种书体。顺便介绍一下,所谓的扬州八怪,即清康熙至嘉庆初活动于扬州地区的富于创新精神、作品具有崭新风格的画家群。郑燮又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将隶书与行书相融合,创造了一种自称为六分半的书法体势,后人称之为板桥体。六分半书体飘洒错落,格调雄奇。郑氏的绘画作品往往以六分半书题以诗文,更加丰富和突出了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从材料中我们完全可以提炼出创新的主旨和感点,作为本次作文的立意核心。

2.提炼原材料的感点。文题写作中的材料,给考生提供了至少这样三个基本的信息。按照内容的先后顺序可以分成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可以作为广大考生提炼感点的思维方向和确立感点的角度。(1)板桥体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从这句话里隶书参以行楷形成板桥体的字体样式,联想到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考生既可以就书法谈书法,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2)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考生可以从单个字体歪歪斜斜与总体错落有致想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此还可以联想到张扬个性与构建和谐的关系,甚至想到 和而不同的哲学道理。(3)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这句话字面理解为:①不可无一,说明只能够有一种出现于世,才能成其一类书法作品的风格,其他事物也是如此;②不可有二,说明让其独立于世,绝对不能够因袭模仿而成其赝品、复制。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物以稀为贵,创新要有个性,真理只有一个。

当然,从材料的整体上考虑,立意的角度可以为只有创新的事物,才有永恒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审题、立意,构思成文时必须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从板桥体的书法谈开去,只可以将其作为作文的引子材料,不能纠缠在书法上,要与社会实际、学校的生活实际结合。即使花重笔谈论了书法,也要在文章的后半部体现出由此生发出的自己的创新的观点,做到卒章显志。

总之,广大考生在作文立意时,一定只能将板桥体作为一个开拓、创新的哲学符号而已,要真正写出自己立意所形成的板桥体创新的事物,就必须选择生活中的人和事,通过描述和议论,揭示出新的属于你写的板桥体的新意和主题。(朱庆和)回到目录:2009高考作文试题评析(7省市)

编辑推荐:

2009年高考作文病文诊断(18省市)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佳作点评(13省市)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作文题特点分析 相关链接: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没有绝对的满分与零分 高分作文: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高考作文精品素材集合及满分作文欣赏

第五篇:2012年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

2012年上海卷高考优秀作文

【题目】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解析】

2012年的上海高考作文延续了近几年的出题风格,材料既有哲理也有诗意,其中包含的对自我意识的深层发掘,这也是上海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主要方面。纵观上海这四年的高考作文,从09年的郑板桥书法、10年的荷兰人钓鱼会带尺,到11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再到今年的“微光”,上海更着重去考察学生们从材料中联系自身去破题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从审题的角度来说,这篇材料延续了去年的出题方式,还是在考察学生用辩证思维来解析关键词的能力。“微光”是整篇材料反复提及的关键词,“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这便是“凡人”与“天才”的辩证思考。为何我们将曾经的“微光”舍弃,而天才却将“微光”积聚为惊人的才华,这便是不同生活模式所造就的产物。这篇文章可以立意为“拾起心灵闪过的微光”,“微光”可象征为我们需要拾起曾经遗忘或者忽视的事物,可以人及物,衍生至社会、文化等等。然而为什么我们会把“它”舍弃呢?就是因为“它”有这两点特征:一是微小的,一是因为这是源起于“自己”的东西。

这篇作文题目思考空间大,开放度高,很多角度可以写,学生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考生可以写:比如“不舍弃自己的微光”,就是擅于发现自我,看到自我的价值,不要自卑;也可以从要有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充分/

4张扬个性的角度来写;或者自己坚守灵感,并付诸行动,就也会有造就天才作品的可能;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出“有心和无心”的辩证关系点,灵感总是一闪而过,而我们也常常对于脑海中闪过的这些视而不见,而作为生活的有心人,却能抓住这些小小的细节,而使他绽放出光芒,那么也就可以在立意上上升到创新,因为只要有心,就可以有“新”,就可以创新等等,例如牛顿是个有心人,从苹果落地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安藤百福是个有心人,仅半个世纪,方便面就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乔利是个有心人,从煤油弄脏了衣服中发明了干洗剂。

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考生可以谈人生,也可以谈民族,谈文化。比如,近代以来儒家文化被我们忽略,但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却发扬光大,韩国推出“端午祭”等等。

总体来说,今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的难度并不大,唤醒学生内心沉睡的东西,从点滴处、寻常处、细微处寻找生活的幸福。阅卷专家们也表示,高考阅卷时,阅卷教师都不会预设主题,会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每一篇作文,所以考生们只要审清材料,深入分析,联系实际,展现自己的知识积累,让作文从“微光”变成“阳光”。

【例文】

1、灵光一现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题记

如果智慧是一朵莲花,那莲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点亮的蜡。荧荧的那一剪光虽微弱暧昧,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闪光就仿佛是微风漾起的一道道涟漪;万紫千红,智慧的闪光就好像是那偶尔飞来嗅闻芬芳的彩蝶;晴空万里,智慧的闪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啸唳长鸣的云鹤。

残酷的岁月扬起漫天黄沙,将一个个或悲壮或悠然的身影埋没于九尺黄泉,然/

4而,这又怎能湮没在黑暗中闪动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撩拨着我们的情思。情思,是灵感的触发器。灵感,是和我们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为一缕青烟无影无踪。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苏东坡、辛弃疾,后来者更是不计其数。赤壁在他们的头顶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文坛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生而平凡,可是我们依然对自己心灵上闪过的微光视而不见,更不用说伸出手抓住它了。一个落地的苹果成就了牛顿在科学界的丰功伟绩,一只飞翔的鸟儿为莱特兄弟展开了翱翔天穹的机翼。“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我们无意中丢弃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不正是由于我们的懒惰吗?

2、原来,我是主角„„

前一段时间,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阵热播,相信大多人感觉里更多的是熟悉,是重温,甚至会大声说,“我们也曾经拥有过,那样的美好„„”但是为什么只有九把刀把青春那种独有的美好定格了下来了呢?也许我们会怀念,却从来不会想到这种怀念再现时原来可以如此动人心扉。难道只因我们曾经都拥有过?

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独属于他自己的个性与张扬,并因如此,每一个人才是他自己而非别人。但是在这个愈来愈崇尚喧嚣与繁华的世界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平凡甚至卑微的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白白地将它舍弃。而事/ 4

实上,正是那些在自己看来不值一提的东西确实多年以后别人对你的怀念。一如从前的我自己。

那时的我,性格内向,喜欢文学类的读物,喜欢在札记本上写东西,喜欢发呆与冥想„„唯独不喜欢跟人说话,确切地说应该是害怕与人接触。青春期女孩的世界里弥漫着童话般的美好,一切都是那么晶莹剔透,而现实中的自己就相对卑微的多。因此,往往会害怕遭到拒绝。也许只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我都会在意好久。

就这样,我的高中生活都快要结束的时候,同学们之间突然一下变得亲近起来,好像一切都在高考前发生了某种升华,我们都好像在瞬间长大了许多„„我们敞开心扉表达我们自己,或者诚恳地对某个人说因为他,我的高中生活才充满了精彩。总之,一切都变得释然和美好,仿佛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抓住即将逝去的青春与美好。也就在这时,我和朋友调侃,我的高中生活都没有异性的介入,青春期可算是一片空白啊!多少有点遗憾!“才不是呢?”她说,“你可是唯一让我们班所有男生倾慕的女生啊!”我顿时傻眼了,不管怎样,要是我早知道自己得到了莫大的肯定(那可是一班自视甚高的才子们啊),那么我的高中生活也就不会像我自己臆想中那么糟了啊,那么我也就不会总是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只是欣赏别人的精彩了„„

这个让我傻眼的“真相”固然让我遗憾不已,但更多的是让我的人生从此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个人只要做好他自己,不要用自己心中的种种揣测和臆想去妄下评判而让自己变得卑微,那么乐观而积极的人生便接踵而来,生命中的种种美好也将绽放。/ 4

下载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

    【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2012年上海卷高考满分作文

    【201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

    2018年高考上海卷语文作文:被需要(5篇材料)

    上海:“被需要”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字......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

    2007年高考试题历史试卷(上海卷) (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

    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上海卷)

    浅谈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 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后中我国将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队伍,同时组织开展公务员公开遴......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与解析(精选)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上海卷)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mî)nà)chǔ)chãng) B.cī)sâ)hān)chàn) C.嬉戏(x)幽僻(pì)青睐(lái)倩影(qiàn) D.xuâ)mì)xiã)z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A.霎时笼......